经济学原理曼昆第6版课件ppt第五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 格式:ppt
- 大小:743.50 KB
- 文档页数:41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宏观经济学学习教案CATALOGUE 目录•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国际经济学基础•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经济行为、经济表现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问题,如总产出、总就业、总价格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联系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则需要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区别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等)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问题。
此外,两者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重点也有所不同。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经济数据,运用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实证分析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规范分析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现实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历史分析方法从制度角度出发,分析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表现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制度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02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用于衡量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核算方法与国内生产总值相似,但包括本国公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收入(NI)的核算方法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通过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
经济增长的衡量与影响因素经济增长率的计算通常使用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计算公式为(本期值-上期值)/上期值*100%。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