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 副本
- 格式:docx
- 大小:10.69 KB
- 文档页数:2
凤仙花的发芽与生长的观察记录表3月23日星期四阴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的种子和芽。
放学后,我把多余的凤仙花种子播种在家门前的空地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凤仙花的苗.4月1日星期六晴今天,凤仙花的苗终于出土了!又圆又嫩的子叶真惹人喜爱!我量了一下子叶,有3毫米长,2毫米宽呢!4月3日星期一晴今天的凤仙花苗有1厘米高了,椭圆形的子叶已经长到7毫米长,5毫米宽了.你看:绿绿的、圆圆的,嫩嫩的,还真像两把芭蕉扇.4月9日星期日晴今天终于在两片子叶的中间看到了凤仙花的第一对真叶,它长约3毫米,宽约1毫米,真是惹人喜爱!可惜我今天忘了带照相机。
凤仙花的苗有2厘米8毫米高了,子叶已经的长有1厘米5毫米,宽有1厘米2毫米了。
4月12日星期三雨今天下大雨,但我仍能继续坚持观察,测量的结果是:苗高3厘米6毫米;子叶长2厘米、宽1厘米8毫米;叶长2厘米长,宽6毫米。
4月1 4日星期五阴今天,我高兴地看到凤仙花又多长了2片真叶,和原来的那2张真叶还正好形成了一个“十"字形,最大的叶长2厘米5毫米、宽7毫米,最小的叶只有5毫米,宽1毫米.凤仙花已经长到3厘米8毫米高了,茎比以前粗了一些,颜色有些红.子叶的长宽都没有增加,颜色比原来黄了一些,也薄了一些,不知道明天的凤仙花还有什么变化等着我来观察.凤仙花长得更高了,有5厘米了,4片叶子都大了一些,其中最大的叶2厘米8毫米,1厘米4毫米。
最小的叶长1厘米3毫米,宽5毫米。
可惜的是子叶开始边黄、枯萎了。
4月23日星期日晴凤仙花苗高6厘米,有8片叶子,大的那片长3厘米1毫米,宽1厘米9毫米;最小的那两片只是刚长出来似的,长约3毫米,宽1毫米。
茎粗了一些,子叶已经脱落在地上了。
这几天,凤仙花又只长高了2毫米,又多了4片叶子,共有12片了,最大的那片长3厘米4毫米,宽2厘米1毫米,每两片后长出来的叶子总是和前两片叶子形成“十"字形。
凤仙花生长变化记录表。
豌豆种子萌发实验观察记录
姓名班级
一、实验目的
1、研究豌豆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2、观察豌豆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及生长顺序;
3、观察豌豆植株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豌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纸巾、水
三、实验过程
1、将10颗豌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
2、制作培养杯:将纸巾平铺在塑料杯中。
3、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将一个塑料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7点40左右)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
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胚轴、叶);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将豌豆种子移栽到花盆中,定期观察植株
四、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豌豆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实验记录实验记录:种子发芽的条件实验实验目的:实验材料:1.五种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豌豆、小麦、玉米、葵花等)2.盆栽土3.定量砂土4.高温烘箱5.冷藏冰箱6.温度计7.显微镜8.细珊瑚状培养皿9.培养皿盖10.塑料袋11.水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将五种不同种类的种子分别放入五个细珊瑚状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放入足够的盆栽土,保持土壤湿润。
将每个培养皿盖上培养皿盖,以保持水分。
标注每个培养皿的种子种类和实验日期。
2.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将四个种子培养皿放入高温烘箱中,分别设置不同温度,如30°C、40°C、50°C和60°C,以观察种子对高温的耐受能力。
将第五个种子培养皿放在室温下作为对照组。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并测量土壤温度的变化。
3.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将第五个种子培养皿放入冷藏冰箱中,保持低温环境。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并测量土壤温度的变化。
在发芽后的一周内,每天为其他四个种子培养皿适量地加入同温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观察并记录每个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情况。
4.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将四个种子培养皿分别放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如明亮的太阳光下、室内黑暗处、白炽灯照射下以及遮光环境下。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并测量光照强度。
观察并记录每个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及讨论:1.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在30°C和40°C的条件下,所有种子都有良好的发芽率,但是在50°C和60°C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降低。
这表明种子对较高的温度敏感,并且会影响其发芽能力。
2.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在冷藏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降低,并且发芽速度明显减慢。
而保持土壤湿润的种子则有更高的发芽率和更快的生长速度。
这说明水分是种子发芽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3.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在明亮的太阳光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而在黑暗环境下,种子几乎无法发芽。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记录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黄豆、红豆、透明的塑料杯、纸巾、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讲10颗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的塑
料杯中。
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纸巾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
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
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
物长出来的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
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浸泡后种子的变化:。
·移植后发芽情况:
四、实验结论:
1.我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再长。
2.子叶的形状是形,真叶是形。
3.我认为种子的萌发(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种子萌发过程记录
种子萌发过程记录: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种子:向日葵种子
1. 第一天:将向日葵种子置于湿润的纸巾上,然后放入透明的容器中,轻轻盖上盖子。
放置在温暧的室内。
2. 第二天:观察到种子表面出现微小裂纹,开始萌发。
3. 第三天:种子的裂缝逐渐扩大,开始长出幼芽。
4. 第四天:幼芽明显变长,呈现出淡绿色。
5. 第五天:幼芽继续生长,变得更加茂密,幼叶开始展开。
6. 第六天:幼叶变得更加绿润,叶片增大。
7. 第七天:幼芽生长迅速,高度已经超过了种子的两倍。
8. 第八天:幼芽逐渐向上延伸,开始形成植株的主干。
9. 第九天:幼株的叶片变得更加丰满,根部也开始扎根。
10. 第十天:幼株生长繁茂,已经具备移植到土壤中的条件。
通过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我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奇妙与顽强。
同时也体会到种子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经历了一系列变化,最终成长为生机勃勃的向日葵植株。
这个过程让我们明白,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和成长的奇迹。
1/ 1。
豆角种子发芽的观察研究报告
一、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器皿:将定性滤纸(吸水性良好)平铺在培养皿中。
2、将豆角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培养器皿中,一个培养皿中不加水,其余三个培养皿每天添加少量清水,一个培养皿放在窗台,一个放在室内黑暗处,一个放在冰箱中(温度4℃湿度38%恒温恒湿状态)。
二、研究结论:
1、豆角种子萌发过程中都是先长出根茎再长出叶子。
2、干燥的种子和冰箱中的种子都没有发芽,而黑暗中的种子和光照下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种子萌发的条件只需要水和合适的温度。
3、黑暗中发芽的种子比光照条件下发芽的种子长的慢,考虑到光照条件下温度会高一些,说明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种子生长的速度。
种子萌发的实验调查
1.重点观察黄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1)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黄豆、绿豆植物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
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
2)种子进行实验前,均置于水(只要不是高温的)中2小时进行催芽
3)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
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发芽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种子的变化观察到的变化(时间)
试验组对照组
种子膨大
种皮破裂
出现根
出现叶
2. 要改变的条件: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水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
种子的变化观察到的变化
试验组对照组
种子膨大
种皮破裂
出现根
出现叶
3. 要改变的条件:光照不改变的条件:水温度
种子的变化观察到的变化
试验组对照组
种子膨大
种皮破裂
出现根
出现叶。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观察和记录不同种子的发芽过程。
实验材料:
1. 不同种类的种子(如大米、小麦、花生等)
2. 干净的花盆或小容器
3. 湿纸巾
4. 水
5. 标签或笔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并将它们放在湿纸巾上,确保湿度适中。
2. 将湿纸巾和种子放入花盆或小容器中。
3. 给每个容器标上名称或编号。
4. 每天观察并记录每个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时间、根的生长情况等。
5. 保持湿度适宜,适时添加适量的水。
实验结果:
表格形式记录每个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
种子名称/编号 | 发芽时间 | 根的生长情况 | 茎的生长情况 | 叶的生长情况 | 其他观察结果
实验结论:
通过观察不同种子的发芽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 不同种子的发芽时间可能会有差异,某些种子可能较快发芽,而某些种子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2. 发芽后,根、茎和叶的生长情况也可能会有差异,某些种子可能生长更快,或者生长更健壮。
3. 其他观察结果可以进一步说明种子的特性和生长需求等。
实验讨论:
讨论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如湿度、温度、光照等。
还可以探讨如何提高种子发芽率和促进其健康生长。
实验中是否有不确定因素和改进的地方也可以进行讨论。
这是一份简单的种子发芽实验报告单,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每个实验报告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具体内容和格式要根据实验要求来确定。
一、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 探究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种子:小麦种子、大豆种子、花生种子各10颗。
2. 容器:透明塑料盒、玻璃瓶各2个。
3. 脱脂棉:适量。
4. 水:蒸馏水。
5. 温度计:1个。
6. 记录本:1本。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小麦种子、大豆种子、花生种子分别放在三个透明塑料盒中,各放入脱脂棉。
2. 浸泡种子:将每个塑料盒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种子浸泡一夜。
3. 分组实验:将浸泡好的种子分为三组,分别放置在三个玻璃瓶中。
4. 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a. 对照组:将小麦种子放入玻璃瓶,不进行任何处理。
b. 实验组1:将大豆种子放入玻璃瓶,用黑色塑料薄膜遮盖,模拟黑暗环境。
c. 实验组2:将花生种子放入玻璃瓶,保持光照条件。
5. 设置温度条件:将三个玻璃瓶放置在相同温度的环境下,温度控制在25℃。
6. 观察与记录:每天定时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记录种子萌发时间、萌发数量、生长状况等。
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麦种子在对照组中,经过3天开始发芽,平均发芽率为80%。
2. 大豆种子在实验组1中,经过5天开始发芽,平均发芽率为60%。
3. 花生种子在实验组2中,经过4天开始发芽,平均发芽率为70%。
4.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光照对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在黑暗环境下,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有所降低,说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1.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温度和适宜的光照条件。
2. 光照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3. 在进行植物萌发实验时,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感悟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认识到植物生长过程中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的重要性。
方案一、温度对水稻萌发的影响。
温度设三个梯度:15℃、25℃和35℃用培养皿放2张滤纸,每组30粒水稻种子,每个温度重复3次。
共需270粒种子,9个培养皿,18张滤纸,水适量 ML。
注:水分以淹没滤纸但不淹没种子为宜。
在实验期间,若水分蒸发需加水或换水,则以第一次加的体积为标准。
方案一、温度对水稻萌发的影响记录表实验日期:年月日方案二、氧气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设定温度25℃,水分50ML,氧气设置4个体积分别为0ML、200ML、400ML和不封口的梯度。
用相同型号的自封袋,每个自封袋放入30粒玉米种子封口并抽尽里面的空气,每个梯度3次重复,共需360粒种子,12个自封袋,12颗输液针头,12个橡皮筋,注射器一支。
在分别向每个组注入相应体积的空气。
注:在实验期间,若需加水或换水,则以第一次加的体积为标准,且加水、换水时不能让里面的空气漏出,外面的空气进入。
方案二、氧气对玉米种子萌发影响的记录表实验日期:年月日方案三、水分对绿豆萌发的影响。
设定温度为25℃,氧气充足,水分设5ML、10ML、30ML、50ML4个梯度。
用相同大小的矿泉水瓶,每瓶放入30粒绿豆,盖好瓶盖,每组重复3次,共需12个矿泉水瓶,360粒绿豆,分别加入规定体积的水。
注:如需换水,换水时用量筒量好瓶内倒出的体积,倒出多少就加多少进瓶内。
方案三、水分对玉米萌发影响的记录实验日期:年月日方案四、粗砂和中号砂对未去壳/去壳向日葵萌发的影响。
设定温度为25℃,水分以砂全湿为宜,氧气充足。
去壳组:培养盆内放30粒向日葵种子加入相应型号砂适量,每组重复3次,共需培养盆6个,种子180粒。
未去壳组:培养盆内放30粒去壳向日葵种子加入相应型号砂适量,每组重复3次,共需培养盆6个,种子180粒。
注:每次统计完都用相同体积的灭菌水浇湿砂子。
方案四、粗砂和中号砂对未去壳/去壳向日葵萌发的影响实验日期:年月日方案五氧气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设定温度25℃,水分充足,氧气设置4个体积分别为、0ML 300ML、500ML和不封口的梯度。
植物种子观察记录表一、观察的植物种子选择。
我选择了绿豆种子来观察呢,为啥选绿豆呀?哈哈,因为绿豆在咱日常生活里太常见啦,到处都能买到,而且绿豆发芽还能变成豆芽,那可是一道美味的菜哟。
像我这种小吃货,一想到绿豆芽炒肉就忍不住流口水,所以就果断选绿豆种子啦。
二、种子的初始状态。
1. 外观。
绿豆种子小小的,绿绿的,就像一颗颗小翡翠珠子。
它的表皮很光滑呢,拿在手里滑溜溜的,一不小心就会从指缝间溜走。
每颗绿豆都有一个小小的白色部分,就像是它的小肚脐一样,超可爱的。
2. 大小。
绿豆的大小嘛,就和米粒差不多大,但是比米粒要圆润一些。
我拿尺子量了一下,大概也就3 - 4毫米的样子,真的是小小的一颗,感觉很脆弱,但又充满了生机。
三、准备观察的环境。
我给绿豆种子找了一个温暖又舒适的家。
我用一个小盘子,在盘子底部铺上了一层湿纸巾,为啥是湿纸巾呢?嘿这样既可以保持水分,又能让绿豆种子有个柔软的小床。
然后把绿豆种子均匀地撒在湿纸巾上,就像给它们排好队一样。
我把这个小盘子放在了窗台边,那里阳光很充足,但是又不会太晒,毕竟绿豆种子也不能一下子接受太强烈的阳光呀。
四、观察过程。
1. 第一天。
第一天我就发现绿豆种子有点变化了呢。
它们好像喝饱了水,变得胖乎乎的,表皮也有点裂开了,就像一个个小娃娃咧开嘴笑一样。
那小小的白色部分好像也变得更明显了一点,感觉它们在努力地想要冒出头来。
我可兴奋啦,一直盯着看,还时不时给它们喷点水,就盼着它们快快长大。
2. 第二天。
不得了啦,第二天绿豆种子就开始发芽了。
从那白色的小肚脐部分,伸出了一个小小的白色嫩芽,就像小豆芽刚刚睡醒,伸出来的小手一样。
这个小嫩芽还弯弯的,看起来特别有生命力。
我赶紧又给它们喷了点水,让它们能继续茁壮成长。
3. 第三天。
到了第三天,绿豆芽就长得更长了一些呢。
它已经直直地立起来了,而且长度大概有1 - 2厘米了。
我发现豆芽的根部也开始长出一些细细的小根须,就像小豆芽的小脚一样,这些小根须紧紧地抓着湿纸巾,好像在说:“这个家真不错,我要牢牢扎根在这里。
豌豆种子萌发实验观察记录
姓名班级
一、实验目的
1、研究豌豆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2、观察豌豆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及生长顺序;
3、观察豌豆植株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豌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纸巾、水
三、实验过程
1、将10颗豌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
2、制作培养杯:将纸巾平铺在塑料杯中。
3、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将一个塑料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7点40左右)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
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胚轴、叶);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将豌豆种子移栽到花盆中,定期观察植株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豌豆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