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抽样一般原则
- 格式:pdf
- 大小:927.18 KB
- 文档页数:16
抽样调查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抽样调查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一、引言在进行抽样调查时,方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个合理且科学的抽样调查方案能够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决策制定、市场分析、社会调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分析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二、目标明确原则抽样调查方案设计的第一个原则是确保明确的研究目标。
在设计方案之前,研究者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并明确目标群体。
只有明确了研究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和样本大小。
三、代表性原则代表性是抽样调查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抽样调查中,所选择的样本必须能够代表目标群体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为了满足代表性原则,抽样过程中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每个个体有同等的机会被选择为样本。
如果样本不具备代表性,调查结果将会失真。
四、样本量确定原则样本量的确定是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确定样本量时,需要考虑到目标群体的大小、调查的目的和研究预期的效应大小等因素。
常用的样本量确定方法包括经验法、公式法和统计推断法等。
通过科学的样本量确定,可以在保证调查结果准确性的同时,降低调查成本和工作量。
五、抽样方法选择原则抽样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目标和抽样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不同的抽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场景。
在进行抽样方法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调查的目的、目标群体的特点、样本数量要求以及调查的可行性等因素。
六、抽样误差控制原则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抽样过程中的偶然性,样本与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为了控制抽样误差,抽样调查方案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和样本量,确保样本能够代表目标群体;其次,在实施调查时,要保证样本的高回应率,避免非回应偏差;最后,对于复杂的抽样设计,需要进行加权处理,修正抽样误差。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技能-4.样品采集[问答题]1.食品样品采样数量和方法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一)采样的数量食品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通常取决(江南博哥)于两个方面:①采样的方法是否正确;②采样的数量是否得当。
因此,从整批食品中采取样品时,通常按一定的比例进行。
确定采样的数量,应考虑分析项目的要求、分析方法的要求和被分析物的均匀程度三个因素。
一般平均样品的数量不少于全部检验项目的四倍;检验样品、复验样品和保留样品一般每份数量不少于0.5kg。
检验掺伪的样品,与一般成分分析的样品不同,分析项目事先不明确,属于捕捉性分析,因此,相对来讲,取样数量要多一些。
鉴于采样的数量和规则各有不同,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1.液体、半流体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他饮料,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行充分混匀后采样。
样品应分别盛放在3个干净的容器中,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物质。
2.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3.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4.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
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性。
由于食品数量较大,而且目前的检测方法大多数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对全部食品进行校验,必须从整批食品中采取一定比例的样品进行校验。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化验样品,这项工作即称为样品的收集或采样。
食品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同一种类的食品,其成分及其含量也会因品种、产地、成熟期、加工或保藏条件不同而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同一分析对象的不同部位,其成分和含量也可能有较大差异。
从大量的、组成成分不均匀的被检物质中采集能代表全部被检物质的分析样品(平均样品),必须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
《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试题(十)(附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重点调查2、间接访问3、分类法4、反向头脑风暴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实事求是)是科学的社会调查必须坚持的首要的、最基本的观点。
3、调查指标按照其数字特性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类,即(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定比指标)4、抽样调查,根据抽样原则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
5、实地观察法,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可分为:(有结构的观察)、(无结构的观察)。
6、实验效果检测的统一性,是指对不同的实验对象,都应用统一的(指标)、(方法)和(手段)去检测。
8、分类,是根据认识对象的(相异点)或(相同点),将认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9、写作调查报告时,要注意选择(典型材料、综合材料、对比材料、排比材料)等几种材料,并且还要运用得法。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多选、少选不得分。
)1、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2、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A.实用性B.系统性C.时效性D.经济性E.准确性F.弹性A.访谈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文献法E.问卷法F.抽样法4、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按目的可划分为()。
A.描述性研究B.预测性研究C.解释性研究D.定性研究E.定量研究F.探索性研究5、按调查对象的范围,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
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E.个案调查F.会议调查6、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A.确定总体B.制定抽样框C.决定样本容量D.决定抽样组织形式E.抽取样本F.评估样本7、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
A.类型抽样B.主观抽样C.整群抽样D.定额抽样E.偶遇抽样F.多级抽样8、摘取信息一般的步骤是()。
A.浏览B.精读C.筛选D.分类E.记录F.分析9、问卷法的实施步骤包括()。
抽樣設計⏹一些大原則:─認定能夠實際接觸到的母群體,也就是抽樣架構(sampling frame)。
─避免隨意抽樣(亦即非機率性的抽樣)。
─理想上是能做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抽樣。
─分層抽樣可以減少抽樣誤差。
─當母群體中每一位被抽樣的對象是分屬於某一團體時,則可考慮用隨機叢集抽樣(cluster sampling)。
─當母群體很大時,應考慮用多階段抽樣。
─決定樣本的大小是以推估母數(parameter)時所欲達到之精準度為基礎。
─大樣本並不能補償抽樣時的偏差或系統性偏差(sampling bias;systematic bias)。
因此,良好的抽樣設計、問卷設計和增加回收率等都是減少偏差的重要步驟。
⏹在抽樣方面,需要做以下之判斷及決策:─是否要用機率樣本(probability sample,亦即random sample)?─抽樣架構(the sampling frame)為何?也就是那些人真正有被抽選到之機會。
─樣本之大小(The Sample Size)。
─抽樣設計(the sample design),即抽選人或戶之實際策略。
─回收率(the rate of response),即真正得到資料者在選取樣本中之比例。
⏹樣本之選取的三個關鍵─得到樣本時所用之the sample frame(樣本架構)。
─樣本內每一單位或個案都必須是用機率抽樣之程序,獲得每一個單位都應知道被選取之機率為何。
─抽樣設計之細節,如樣本大小,及抽樣程序等,都會影響到樣本之代表性。
⏹The Sample Frame任何一個選擇樣本之程序都會給一些人被選入樣本之機會,也同時會排除一些人。
因此,第一個評估樣本品質之步驟即為了解the sample frame。
─抽樣方法可以歸成三大類:(1)抽樣是由一相當完整的名單中抽出樣本。
(2)抽樣是由一群因做某些事或到某些地方的人中抽出樣本。
(3)抽樣是透過幾個階段抽到樣本。
─不論抽樣方法為何,研究者要評估the sample frame 之三個特徵:(1)包含性(comprehensiveness)與變異性(variation)。
样品采集的四个原则
一、样品采集的四大原则
样品采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仪器测试工作,在抽样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实施标准的操作,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1.合理性原则
样品采集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抽样地点、范围和数量,使样品能形象地反映实际工况,从而获得可靠准确的信息。
2.全面性原则
采集的样品必须全面,抽样要覆盖全体或大多数采样单位,样品包括可能存在的坏品等,避免少取和多取,以保证样品客观可靠。
3.高效性原则
样品采集应实施快速、高效、经济的采样方式,样品的取法、量法和时间要节约,并考虑效益最大。
4.记录性原则
样品采集中应实行记录管理,及时准确地记录抽样的全过程,包括抽样源、抽样时间、抽样地点、人员等,并保存采样数据和结果,以便作为核查及后续研究使用。
总之,样品采集原则就是追求合理全面高效记录,严格遵守四大原则的前提下,以确保采集准确的样品,保证样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流行病学循证医学问答题1、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主要观点、基本原则?核心思想: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地、明智地、深思熟虑地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病人。
EBM是最佳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和病人价值观三者之间的结合主要观点:1)过去的医学实践也是基于证据的,但这个证据不是循证医学所特指的“现有最佳证据”。
2)经验也是证据,但他们是不可靠的、低质量的证据。
3)循证医学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行为。
4)在应用证据时,要考虑病人的特殊性,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作出最合适的选择。
5)当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不存在时,前人或个人的实践经验是最好的证据。
基本原则:1)系统、全面查寻研究证据并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严格评价文献的质量;2)应用最佳证据进行医疗决策。
2、循证医学实践“五部曲”:1)确定拟解决的具体临床问题;2)系统、全面地检索现有临床研究证据;3)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临床重要性;4)应用最佳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病人的选择解决临床问题,指导医疗决策;5)评价实践后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3、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特点:1.临床特点:研究主体:临床医生;研究基地:临床各学科;研究对象:病人及其群体,研究整体的人,而不是人的某一部分(细胞、组织、器官等);研究内容: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及评价。
2.流行病学特点:群体的观点;对比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
3.多学科相结合的特点: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和医学社会学等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设计:临床研究方案和观察方法的设计;测量:应用客观的方法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现象和结局。
;评价: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标准,全面、客观地评价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
2023年-2024年试验检测师之交通工程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JTGF80/2-2004),收费亭防雷接地电阻的技术要求是()A.≤1欧姆B.≤4欧姆C.≤10欧姆D.≤20欧姆【答案】 C2、焊接网中3.00mm<Ф≤6.00mm钢丝其直径允许偏差为()。
A.±0.03mmB.±0.05mmC.±0.08mmD.±0.10mm【答案】 B3、依据GB5768.2-2009,圆形标志主要应用于()A.禁令和警告标志B.禁令和指示标志C.指路和警告标D.指路和指示标志【答案】 B4、试回答防眩板的抗风荷载 F 试验的问题。
(2)抗风荷载常数的取值为()。
A.1247.5N/m2B.1447.5N/m2C.1647.5N/m2D.1847.5N/m2【答案】 C5、依据GB/T 23828-2009,以下有关LED可变信息标志最大设计亮度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对LED可变信息标志使用的单粒LED在额定电流下的法向发光强度进行实际测量,计算所有单粒LED的法向发光强度累加和与演量区域的有效面积之比B.对LED可变信息标志使用的单粒LED在额定电流下的法向亮度值进行实际测量,并计算所有单粒LED的法向亮度值之和C.对LED可变信息标志中心点处的法向亮度值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多次测量的结果的平均值D.对LED可变信息标志的四个角和中心共五点处的法向亮度值进行实际测量,计算五个测量值的平均值【答案】 A6、突起路标和太阳能突起路标抽样批的最大值不超过()。
A.15000只B.20000只C.25000只D.30000只【答案】 C7、隧道诱导设施的色度应符合()。
A.GB14880B.GB14885C.GB14887D.GB14889【答案】 C8、观测角0.2°、水平入射角0°时,Ⅰ类白色太阳能突起路标的发光强度值为()。
品管考试试题(OQC)姓名:________ 组别:_______ 总分:100分共38题答题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1、OQC的中文意思是:出货品质管理。
2、ISO国际品质体系的精神是:说写做一致,即说你所写,做你所说,将做业流程制度化、规范化。
3、OQC的职责是:成品抽检、库存定检、出货检验(打板,装柜)4、OQC检验的目的:扮演客户的角色进行抽检,降低产品出货风险。
5、OQC检验顺序包括:成品取样、实施检验、判定结果、标识状态、记录报表、总结分析。
6、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是指品质允收水准,一般检验基准为Ⅱ级。
7、AQL检验标准:缺陷等级(致命缺陷: 0 、严重缺陷:0.25 、轻微缺陷:0.65 )。
8、5S包含: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这一活动称为素养。
9、本公司的品质政策是什么?追求卓越品质、提供满意服务。
10、质量方针:以客为尊、互惠互利、精益求精、顾客满意。
11、环境方针:遵纪守法、持续改进、珍惜资源、目标管理。
12、OQC成品检验的内容包含:产品外观、电气性能、包装方式、装箱方式。
13、成品检验品质目标外观直通率:98 %以上,成品电测99 %以上,OQC每月退货批数5次以内。
14、1米m=1000毫米mm、=100 厘米cm,1英尺FT= 0.305米m,1英寸inch= 25.4毫米mm、= 2.54 厘米cm、76.2毫米mm= 3 英寸inch15、1欧姆Ω=1000毫欧mΩ,1兆欧MΩ=1000000欧姆Ω,1吉G =1000兆欧MΩ16、电容1法拉F=1000,000 微法uF 1微法uF= 1,000 纳法nF 1纳法nF= 1000皮法pF17、物料英汉互译:TA(镀锡)、GOLD(镀金)、NI或NICKEL(镀镍)、BA(裸铜)、AL/MALAR(铝箔麦拉)、D(地线)、B(编织)、COPPER(铜箔)、AL-Mg(铝镁)、2C+2P(2芯+2对)28#或28AWG(28号线)、AEB(铝箔麦拉+地线+编织)、OK(良品)、NG(不良品)19P/M(代表19PIN公头)15PIN/F(代表15PIN母头)、18、颜色英文互译:RED(红色)、GREEN(绿色)、BLUE(蓝色)、GRAY/GREY(灰色)、ORANGE(橙色)、PINK(粉色)、WHITE(白色)、YELLOW(黄色)、BROWN(棕色)、PURPLE(紫色)、BEIGE(贝吉色)19、月份简写:JAN.(一月)、FEB.(二月)、MAR.(三月) 、APR(四月)、MAY(五月)、JUNE(六月)、JULY(七月)、AUG.(8月)、SEP.(9月)、OCT(10月)、NOV(11月)、DEC(12月)20、测试机英文表示:OPEN(开路)、SHORT(短路)、INSULATION(绝缘)、M.W(错接)Cond(导通)、mA(毫安)、ARC.(跳火)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种线材是标准HDMI 1.4版线材:( C )A、UL 20276 4P+1P+5C+AEB HIGH SPEED HDMI CABLEB、UL 20276 5P+5C+AEB HIGH SPEED HDMI CABLEC、UL 20276 5P+4C+AEB HIGH SPEED HDMI CABLE with EthernetD、UL 20276 5P+1P+3C+AEB STANDARD HDMI CABLE with Ethernet2、线材印字上的CL2或CL3代表什么?( C )A、线材编码B、线材类别C、线材外被防火等级D、没什么含义3、适合本公司成品抽检时机不正确的是? ( A )A、成品包装前B、成品包装中C、成品装箱后D、库存成品出货前4、OQC检验成品外观包含产品哪些部位?(ABC )A、纸箱外内容,含书写与贴纸;B、纸箱内装箱方式、装箱数量;C、产品扎线方式、插头、线材、外模等外观;D、线材内部结构;5、OQC检验成品的依据是什么?(ABD )A、工程图纸B、生产指令单C、客户样品D、成品检验规范6、OQC成品检验的频率是?(AC )A、每个批次都要抽检B、数量少的不用抽检C、数量少于样本量的全检D、以上三个都是7、成品检验时发现严重不良时,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B )A、等检完后再报告异常情况;B、先将不良状况报告组长知悉,口头通知相关负责人;C、看到有不良,就停止检验了,立即开异常单处理;D、每天检完货后统一处理;8、以下哪几项属于轻微不良?(ABD )A、线材脏污B、线材扎线太松C、电气测试开路D、外模流纹9、发现测试不良时以下操作不当的是?( B )A、将不良品贴红色标签隔离;B、降低测试参数重新测试C、将不良品告知组长,并分析初步不良原因;D、将不良区分清楚交由生产负责人处理10、对有些组别或外发商的成品经常出现不良的现象,以下处理不正确的是?(ABC )A、应主动与该组IPQC或外发QC进行沟通,告知其不良情况,督促改善;B、平时每个星期对每所检产品不良进行记录总结,对突出问题向组长汇报;C、对经常出问题的组别要加强抽样级别,增大样本的分散性;D、检到不良时开立成品检验异常单即可,后续改善与OQC无关。
通用抽样检验规范编制:审核:批准:日期:1.范围:适用于除冷加工外的产品检验抽样。
2.依据: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3.定义3.1 单位产品:为实施抽样检查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位产品。
3.2 检查批:为实施抽样检查汇集起来的单位产品称之为检查批,简称批。
3.3 批量:批中包含的单位产品数,称为批量。
3.4 样本单位:从批中抽取用检查的单位产品,称为样本单位。
3.5 样本:样本单位的全体称为样本。
3.6样本大小:样本中所含的样本单位数称为样本大小。
3.7 抽样检验:依照批量大小,抽出不同数量的样本,将该样本按其规格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的结果与预先决定的品质标注比较,以决定个别样品是否合格。
3.8 不良率:不良品的表示方法。
任何已知数量的制品不良率,为制品中所含的不良品数除以单位产品的总数再乘以100%即得:不良品率=不良品数/检验单位产品总数×100%3.9 检验方法:用检验、测量、试验或其他方式将单位产品和其规定的要求加以比较的方法。
3.10 抽样计划:样本大小和判定数组和在一起,称为抽样计划。
3.11 抽样程序:使用抽样计划判定批合格与否的过程。
3.12 符号:N:批量n:样本大小Ac:合格判定数(允收数)Re:不合格判定数(拒收数)II:检验水准AQL:合格质量水准(允收品质水准)4.抽样标准4.1 本公司产品采用GB2828.1正常检验一次抽样计划,一般水平II级抽样方法抽样。
4.2 转移规则:A 从正常检验→加严检验。
当进行正常检验时,若在连续五批产品中有两批检验不合格,则后续来料转为加严检验。
B 从加严检验→正常检验当进行加严检验时,若连续五批来料合格,则后续来料转为正常检验。
C 从正常检验→放宽检验当进行正常检验时,若连续10批来料检验合格,后续来料转到放宽检验D从放宽检验→正常检验当放宽检验时,若有一批来料检验不合格,则后续来料转为正常检验。
目录验收方法和程序 (1)可见异物检查方法 (4)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验收 (7)一、验收方法和程序一.基本要求人员要求:验收人员应具有高中(含)以上文化,由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熟悉药品性能、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视力在4.9或4.9以上无色盲人员担任。
验收场所:符合GSP要求的待验区、验收养护室。
验收设备:应配备千分之一的天平、澄明度检测仪、标准比色液及必要的器具等。
二.抽样原则及比例抽样应按批号从原包装中抽取样品,所抽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均一性。
抽取的数量,每批在50件以下(含50件)抽取2件,50件以上每增加50件多抽1件,不足50件以50件计。
在每件中从上、中、下不同部位抽3个以上小包装进行检查,如外观有异常现象需要复验时,应加倍抽样复查。
肽类激素,蛋白同化制剂由专人验收,抽样比例同上;二类精神药品验收时必须由二人以上逐箱验点到最小包装。
三.验收程序1.验收员根据有关质量标准和原始凭证(合同、发货票、协议书、入库通知单)所列各项要求进行逐项检查,进口药品应有供货单位提供的《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进口药品注册证》(港澳台为医药产品注册证)复印件,并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公章。
2.内外包装的检查:药品内包装应根据该品种质量标准规定进行检查,要求清洁、无污染、干燥、封口应严密、无渗漏、无破损、遇光易变质的药品应采取遮光容器或采用其他避光措施。
药品外包装应坚固耐压、防潮、防震动。
包装用的衬垫、缓冲材料应清洁卫生、干燥、无虫蛀。
外包装必须印有品名、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生产厂家、体积、重量以及易碎、小心轻放、向上、请勿倒置、防潮、防热、防冻等储运图示标志及危险药品的包装标志。
3. 核对标签和说明书:核对药品标签所示的品名、规格、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批号、生产日期、主要成份含量(化学药)、装量、注册商标、适用症、用法、用量、禁忌、有效期、贮藏条件等。
材料抽样管理制度1. 概述材料抽样管理制度是对企业或组织进行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检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抽样管理,可以有效地统一检验标准、简化程序,提高检验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2. 制度内容(1)抽样原则抽样原则是制定材料抽样管理制度的基础,包括无差别性、随机性、代表性等原则。
抽样应该尽可能避免人为干扰,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以保证抽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指在整个管理制度中采用的抽样方式,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在选择抽样方法时要考虑到抽样对象的特点、抽样数量的确定、抽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等因素。
(3)抽样方案抽样方案是制度实施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包括抽样比例、抽样样本数量、抽样对象的确定等。
抽样方案的制定应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法律等因素,确保抽样过程的科学合理性。
(4)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是指对抽样样本进行检验和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判定产品合格、不合格。
在抽样检验过程中,需要保证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出现漏检、误检等情况。
(5)抽样管理抽样管理是指对抽样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包括抽样计划的制定、抽样执行的监督、抽样结果的汇总和分析等。
通过抽样管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3. 制度执行(1)抽样计划的制定在制定抽样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特性、生产过程、管理需求等因素,确定抽样比例、抽样数量、抽样对象等,并制定相应的抽样方案。
(2)抽样执行的监督在抽样执行过程中,需要确保抽样程序的严格执行,监督抽样人员按要求进行抽样操作,避免干扰和操纵,保证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抽样结果的分析对抽样结果进行及时分析,根据抽样结果判定产品的质量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标准、是否需要改进等。
(4)抽样记录的管理对抽样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和保存,建立健全的抽样档案,以备日后查证和分析。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保证抽样结果的可追溯性。
第七章抽样推断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抽样推断:2、抽样平均误差:3、极限误差:4、重复抽样:5、区间估计:5、类型抽样:二、填空题1、抽样推断是利用________推断________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2、在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是不重复抽样的________倍。
3、在缺少总体方差的资料时,可以用________来推断总体方差,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4、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________推断的可靠程度;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则会________推断的可靠程度。
三、单项选择题1、抽样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灵活性原则B、可靠性原则C、准确性原则D、随机原则2、抽样平均误差是()A、登记性误差B、代表性误差c、系统性误差 D、随机误差3、抽样平均误差和极限误差的关系是()A、抽样平均误差大于极限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等于极限误差C、抽样平均误差小于极限误差D、抽样平均误差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极限误差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单位()A、扩大为原来的2倍B、扩大为原来的4倍C、缩小为原来的1/2倍D、缩小为原来的1/4倍5、一般来说, 在抽样组织形式中,抽样误差较大的是()A、简单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6、根据抽样的资料, 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20%, 二年级为10%,在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A、一年级较大B、二年级较大C、相同D、无法判断7、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 甲项目工人工资方差为25,乙项目为100,乙单位人数比甲单位多3倍, 则抽样误差()A、甲单位较大B、无法判断C、乙单位较大D、相同8、一个全及总体()A、只能抽取一个样本B、可以抽取多个样本C、只能计算一个指标D、只能抽取一个单位9、最符合随机原则地抽样组织形式是()A、整群抽样B、类型抽样C、阶段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四、多项选择题1、抽样估计的抽样平均误差()A、是不可以避免的B、是可以改进调查方法消除的C、是可以事先计算的D、只有调查结束之后才能计算E、大小是可以控制的2、影响样本单位数目的因素有()A、推断的可靠程度B、抽样方法C、抽样组织方式D、允许误差的大小E、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3、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扩大估计值的误差范围B、缩小估计值的误差范围C、增大概率度D、降低概率度E、增加样本单位数4、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A、总体标志变异程度B、抽样方法C、样本单位D、抽样组织形式E、样本指标值的大小5、和重复抽样相比,不重复抽样的特点是()A、总体单位数在抽选过程中逐渐减少B、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被多次抽中的可能C、总体中每个单位没有被多次抽中的可能D、样本可能数目要多些E、样本可能数目要少些6、总体标准差未知时, 常用的替代办法有()A、用过去调查的同类问题的经验数据B、用样本的标准差C、凭调查者经验确定D、用总体方差E、大致确定7、在抽样组织方式中,为提高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的组织方式有()A、简单随机抽样B、分组抽样C、机械抽样D、整群抽样E、阶段抽样8、在抽样组织方式中,为简化抽样工作的组织方式有()A、简单随机抽样B、分组抽样C、机械抽样D、整群抽样E、阶段抽样五、简答题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必要样本单位数目的因素有哪些?3、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和概率度三者之间是何关系?六、计算分析题1、某学校英语三级等级考试,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根据经验标准差为10分,今随机抽样100名同学,得平均分为65分,当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时,推断该校同学的平均成绩的范围。
GMP文件目的:建立本公司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及工艺用水的取样制度及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检品(毒性药材除外)的取样管理。
职责:质量管理部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内容:1总则1.1取样系指从一批产品(或物料)中按取样规程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系指从整批产品(或物料)中采用足够检验用量的部分。
取样人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为质量管理部经授权的QA人员。
1.2生产过程中所抽取的样品包括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及工艺用水。
质量管理部有权直指派人员进入生产区和仓库进行取样及调查。
1.3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工艺用水应分别制定取样规程,并对取样环境的洁净要求、取样容器、取样部位和顺序、取样方法、取样量、样品混合方法等应有明确的规定。
1.4取样员接到请验单后应及时取样。
取样时严格按规定的取样程序、在规定的地点进行,并对照请验单检查品名、批号、数量及包装情况,无误后方可取样。
1.5准备清洁干燥的取样器、样品盛容器和辅助工具(手套、样品盒、剪刀、刀子、标签、笔、取样证等)前往规定地点取样。
固体——不锈钢探子,不锈钢勺、不锈钢镊子等取样器液体——玻璃取样管、玻璃或塑料油提、不锈钢管。
样品盛装容器——具盖玻璃瓶或无毒塑料瓶。
需取微生物限度检查样品时,以上相应器具均应灭菌。
1.6取样器具的清洁方法:1.6.1取样容器、具的清洗与消毒:页码:2 of 10(1)在洗池或洗槽内清洗用具,必要时,可用适当的清洁剂。
(2)先用饮用水清洗,然后再用纯化水淋洗至淋洗液呈中性。
(3)清洗后,将容器用清洁的擦布擦干;但塑料用具应擦干。
(4)干燥后,盖上盖子或放入橱内。
1.6.2取样容器、具的灭菌:(1)需要灭菌的取样容器、一般情况具在清洁后4小时内进行灭菌;(2)将消毒好的用具在12小时之内使用,使用之前移至指定的地点。
(3)超过时限未使用的用具,应进行重新灭菌处理。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研究
2、探索性研究
3、操作化
4、效度
5、实地研究
6、自变量与因变量
7、研究设计
8、测量
9、信度
10、PPS抽样
二、简答题
1、请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及一般原则。
2、请简述调查研究的优缺点。
3、请简述问卷设计中问题排列顺序原则。
4、请简述实验研究的优缺点。
5、请简述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6、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7、选题的来源及标准是什么?
8、社会研究的目的有哪三个层次?
9、指数与量表的区别是什么?
10、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概念是什么?
三、论述
1、请简述自填式问卷的优缺点
2、论述社会现象的测量层次
四、研究设计
1、全国12城市“青年发展状况”课题组计划针对青少年的生活与成长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请您设计问卷的封面信及指导语。
2、请对“父母投资”进行操作化。
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原则是什么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原则是什么摘要:抽样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选择抽样方法、确定抽样容量、制定抽样方案、抽样误差控制、调查对象描述和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详细探讨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抽样调查,设计原则,抽样方法,抽样容量,抽样方案,抽样误差,调查对象描述,数据分析一、选择抽样方法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是抽样调查方案设计的首要任务。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在选择抽样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调查目的、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资源的限制以及预期误差的容忍度。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单一抽样方法或者多种抽样方法的组合。
二、确定抽样容量抽样容量的确定是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抽样容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调查结果的精确性。
确定抽样容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调查目的、调查对象的总体大小、抽样方法的选择以及预期误差的容忍度。
常用的确定抽样容量的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统计方法和模拟实验等。
三、制定抽样方案抽样方案的制定是抽样调查方案设计的核心内容。
在制定抽样方案时,需要确定具体的抽样框架、抽样单元、抽样概率以及抽样顺序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响应和样本代表性等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抽样误差控制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结果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抽样误差。
常用的抽样误差控制方法包括增加样本容量、优化抽样方案、提高调查质量和合理使用统计方法等。
五、调查对象描述调查对象的描述是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调查对象的描述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以及调查对象的分类。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调查目标和总体特征,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抽样方案设计是市场研究、调查和统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任何一项调查或研究时,我们都需要通过抽样来获取一部分样本数据,然后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和推断来得出总体的结论。
而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则是确保我们所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能够准确地反映总体情况。
一、明确研究目的和总体特征在设计抽样方案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总体特征。
只有了解了研究的目的和总体特征,我们才能更好地确定抽样的适用方法、样本容量和抽样框架。
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那么我们需要明确城市的总人口数以及各个细分群体的分布情况,以便在设计抽样方案时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二、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设计抽样方案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我们如何从总体中选取样本。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在选择抽样方法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较小且各个样本单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内的样本单位相对一致的情况;整群抽样适用于总体分为若干群组,每个群组内的样本单位相对一致的情况。
三、确定样本容量样本容量的确定是抽样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样本容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抽样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
但是过大的样本容量也会导致调查成本的增加,所以我们需要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确定适当的样本容量。
通常可以通过抽样误差、置信水平和总体方差等因素来计算样本容量。
四、考虑非响应和缺失数据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常常会面临非响应和缺失数据的问题。
非响应是指样本单位拒绝或无法参与调查的情况,而缺失数据是指样本单位在调查过程中有一部分数据缺失的情况。
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在抽样方案设计中考虑到非响应和缺失数据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补充抽样和数据清洗等。
4. 抽样一般原则选择进行以抽样为基础的调查主要基于认识到通过以普查为基础的全面调查产生大量费用,是不可持续和不必要的,如果适当考虑统计抽样特征和方法的话。
这类考虑包括以下的理解:• 抽样的理由和目标。
• 准确性和精确度之间的关系。
• 不同样本规模预计的可靠性。
• 确定调查的安全样本规模。
• 数据的变化性。
• 分层特征和其对调查成本的影响。
• 预计偏差的风险。
• “船舶”和“网具”统计办法之间的差异。
以普查为基础的技术一般对小型渔业不可行,原因是在参考时期需要监测大量捕捞活动。
以下的例子概述了以普查为基础的调查涉及的后勤问题和成本。
4.1 普查成本和抽样目标假设中等规模的渔业包含1,000艘捕鱼的独木舟,每艘一个月捕捞24次,一个航次为一天。
这意味着:1)在该月中有大约24,000次上岸卸货,需要记录每次卸货情况,每次要完成全套基础渔业数据(物种构成、重量等)(注意不需要单独对捕捞努力量进行调查,所有航次将被记录)。
2)假定一次卸货的单个记录最少需要10分钟(经验显示在许多数据收集系统情况如此),最少需要240,000分钟(4,000个工作 小时)。
3)如果一名数据收集员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25天,数据收集将需要4,000/8x25 = 20名数据收集员,才能对相对小的渔业进行监测。
这是假设这类水平的数据收集是可行的,全天上岸情况和渔民是平均分布的。
4)除了数据收集员费用外,还有其他费用:a)监督,b)每月24,000次上岸情况的数据编辑、检查和录入,以及 c)每年计算机数据保存12 x 24,000 = 288,000个上岸情况。
另一方面,明确的抽样计划最可能只需要1或2名记录员收集数据,由于录入的数据量很少,只需要部分计算机保存和处理资源。
因此,抽样计划的3个目标是:• 检查数据有代表性的子集。
产生预计,例如CPUE、价格等,这些尽可能接近通过全面调查获得的“真实”值。
• 减少运行费用。
• 减少分析和计算要求。
4.2 抽样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在抽样程序中,准确性和精确度是两个不同的统计指标,可能需要在此对其含义进行澄清,因下文将频繁地提及这两个术语。
4.2.1 抽样准确性• 抽样准确性通常是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的相对的指数(即0和 100%),表示以抽样为基础的参数预计数接近真实数据群值的程度。
• 在以相对指数表示时,抽样准确性独立于数据群的变化,即数据群高度变化的参数依然可以做有良好准确性的预计。
• 在样本规模增加时,样本的代表性、抽样准确性也增加。
其增加的比率,在小样本时非常急剧,在样本规模超过一定水平时 减慢。
4.2.2 抽样精确度抽样精确度与采用抽样的变量有关。
在反向意义上说,其由变化系数(CV)衡量,用于样本方差和样本均值的可变性相对指数。
CV指数也决定预计的置信限,即预计值的范围,来包含在特定概率时真实数据群值。
预计可以是高度精确的(即狭窄可信限),但准确度不高。
这发生在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所产生的预计数低于或高于真实数据群值。
在样本规模增加时,由于变化减少,精确度增加。
其在小样本区域急剧增加,在样本规模超过特定水平时减慢和更平稳。
下图显示准确性和精确度的含义。
它们都是重要统计指标,定期用于评估抽样行动的有效性。
对其正确的解释可大大协助确定问题领域,并采用必要的适当纠正措施。
4.3 准确性作为样本规模的功能下图显示样本规模提高时准确性增加的模式(还可见表4.5)。
真实群值预计准确性精确度上限下限100%100%50%0样本比例准确性注意:• 准确性为100%以及检查了整个数据群(如同普查)。
• 准确性的增长模式为非线性。
一个样本等同于一般数据群的准确性不是50%,但非常接近100%。
• 良好的精确度可以在相对较小的样本规模时获得,但需要样品具有代表性。
• 这种关系的结果是,样本规模超过一定水平,准确性增加可以忽略不计,而抽样成本显著增加。
4.4 推理准确度指标渔业行政管理的一个经常性关切是数据收集预算和人力资源有限。
这类限制对数据收集的实地操作频率和范围有直接影响,需要确立成本有效的抽样计划。
因此,在设计调查时,最好是确立准确性指标,以便保证样本规模处于预计数据群参数的可接受的可靠性水平。
这在时间上是困难的,原因是一开始可能对目标数据群的分布和变化了解的不多。
在可以利用有指导性的统计指标之前,统计规划者倾向于要求增加大型样本,增加实地操作规模和数据管理程序的复 杂性。
在设计阶段制定抽样准确性推理指标是可行性,可通过以下 获得:• 估计目标数据群分布的总体状态。
• 确定作为数据群规模唯一功能的准确性指标。
4.4.1 目标数据群在确定总产量和捕捞努力量(第2和3节)时,以抽样为基础的产量/努力量调查的两个目标数据群是:• 一个月中所有船舶的上岸量情况,自此预计总CPUE。
• 0-1值的确定(等于“船舶没有捕捞”、“船舶捕捞”),描述一个月中所有船舶的捕捞活动。
捕捞活动的目标数据群用于制定任何一艘船在任何一天的捕捞概率(BAC)。
然后将BAC与从框架调查得出的船舶数量和时间提高因素结合,预计捕捞努力量。
为实现相同水平的准确性,上述两个数据群具有不同的抽样要求。
下段提供了在各自情况下如何根据理想准确性水平确定样本规模的更多详情。
4.5 上岸量和努力量的安全样本规模抽样的理想准确性水平和预计过程取决于随后对统计的利用以及用户愿意容忍错误的量。
总之,经验显示,基础渔业预计的准确性应在90% - 95%的范围。
下表显示了为实现特定准确度水平要求的两种目标数据群(船舶活动性和上岸量)的安全样本规模。
表 4.5 不同准确度的抽样要求,规模超过50,000的大型组准确性 %船舶活动性样本规模(抽样的船舶)上岸量调查样本规模 (抽样的上岸量)90963291119409215050931966594267899538412896600200971,067356982,401800999,6023,201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对船舶活动性要求的样本是上岸量样本的大约三倍多。
• 对于准确性90%的一般抽样调查,要求32个上岸量记录和96个捕捞活动性的船舶状况记录。
上述抽样要求只与特定预计情形有关,即地理分层、参考时期 (即月份)以及具体船舶/网具类别。
在特定准确性水平确定安全样本规模的过程必须对所有预计情形重复进行,以确定整体抽样要求。
4.6 变量指标如前述,第二重要的统计指标是有关精确度的,或反过来说,与变量有关。
变化系数(CV)是最普遍采用的变量相关指数,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即10%、15%等),经验显示CV低于15%是数据抽样可接受变量的指标。
在非常低的变量(例如0.1%、0.5%)重复报告时,可对结果表示怀疑。
尽管其可能显示非常同质的数据群,但也可能显示偏差的样本。
在解释空间和时间整体变量方面有标准方法。
这在增加抽样活动以减少预计的变量可行时是有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空间和时间单独变量指标将指导抽样活动,以从更多地点或更多天数收集数据。
减少预计中的变量也可以通过抽样分层来处理(见下文和第5节)。
4.7 分层及其对调查成本的影响4.7.1 定义分层是基于目标数据群(例如所有渔船)的特征(例如拖网、刺网、围网或大中小;或商业、手工、生计)将其划分到大量更为同质的子集的过程。
分层通常因以下原因进行:• 为统计目的(例如显示船舶类别产量的差异)以及在需要减少预计的总体变量时。
例如,相似类型但不同规格的船舶捕捞率有极大差异,因此对每个规格类别单独抽样可编制有意义的统计。
如果所有船舶规格类型“集中”一起 - 即没有分层 - 那么例如平均产量对任何一个规格类别没有意义。
• 不是为统计目的(例如不同的地理区域)以及目前的预计对统计用户没有意义时,除非单独显示预计。
• 由于行政管理的需要“强迫”分层,例如数据收集和报告限制。
4.7.2 对成本的影响抽样分层的实施是昂贵的,应当始终审慎应用,原因是抽样计划需要包括所有新的分层。
引入大量分层可能具有严重的成本影响,原因是如果收集数据的努力维持在原有水平,整体的预计准确性没有提高,即使来自分层的结果比原来的数据群更为同质。
总之,更多分层意味着更多的抽样成本,尽管性(= 统计准确性)价比更高。
为从分层的数据群完全获益,必须为每个新的分层确定安全样本规模。
在非常大的数据群中,这意味着为实现理想的准确性,具有三个分层的新抽样计划需要三倍的样本,因此增加了成本。
4.8 预计偏差问题4.8.1 举例上图显示了偏差问题的基本项。
预计偏差可系统地高于或低于真实(但不了解)的数据群值(这里所有的预计显示高于真实值)。
偏差与预计的精确度(= 变量)无关。
在这个例子中,准确性差,但精确度是具有误导性的好,由狭窄置信限表示。
4.8.2 偏差作为抽样计划的主要风险偏差的预计系统地低于或高于真实数据群值,一般的原因是来自于数据群没有代表性的样本。
偏差不容易发现,有时根本无法发现。
因此,用户没有意识到问题,因其不了解真实数据群值。
预计偏差真实数据群集狭窄置信限(高精确度)精确度(或相对变量指标CV)不能用于发现偏差。
但是,极小型变量的重复出现(例如CV<1%)可能是预计偏差的迹象。
尽管由于操作限制,尝试增加样本的代表性经常无法实现,但减少偏差的最佳办法是采用适当的分层。
4.9 需要有代表性的样本如果抽样活动收集的数据尽可能有代表性,偏差数据的风险则被大大降低。
4.9.1 抽样点的数据收集在抽样点收集有代表性的样本不是一项困难的任务,但需要对数据收集员进行充分培训并向其介绍基本情况。
在收集努力量数据方面,抽样应始终在随机选择的渔民中进行,事先不了解其是否已经进行了捕捞生产。
在船舶短时期内卸货时,有时记录员倾向于对小部分产量取样,以便尽可能多地覆盖上岸量。
此外,如果在更长时期卸货,记录员必须在同天走访其他地点,将只抽取第一个地点的第一次卸货的样本。
这些选择可带来CPUE、物种构成和价格的消极偏差。
因此,在随机时间随机选择上岸量抽样方面应当始终审慎。
4.9.2 抽样点选择在大中型渔业调查中,获得有代表性样本的主要任务是选择要收集数据的地点作为第一个抽样阶段。
良好的办法经常是轮流选择抽样地点,作为整体抽样策略的一部分。
然后,实地团组将在适当时间走访所有抽样地点进行选择,例如一月一次。
这类抽样地点的推理选择能够对充分和机动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
在存在其他实际限制时(进入、数据收集员的可获得性、有限的机动性等),规划的轮流办法可能不可行,数据收集可在长期固定的地点抽样。
问题是预先选择的抽样地点有偏差样本的风险,如果上岸点对整个统计区域没有代表性的话。
4.9.3 选择抽样点的标准采用框架调查和现有地理信息进行固定抽样点的推理选择。
选择抽样地点的主要标准是:• 抽样地点应当提供统计区域的符合要求的地理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