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概论课后题
- 格式:pdf
- 大小:60.51 KB
- 文档页数:11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讲义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2.无坝取水( intake without dam )无拦河坝的灌溉取水方式。
3.渡槽( aqueduct;flume)输送渠水跨越山冲、谷口、河流、渠道及交通道路等的桥式交叉输水建筑物。
4.水压力( hydraulic pressure)水在静止或流动时作用在建筑物与水接触的表面上的力。
5.灌浆( grouting )用压力将可凝结的浆液通过钻孔或管道注入建筑物或地基的缝隙中,以提高其强度、整体性和抗渗性能的工程措施。
6.坝体渗漏( dam leakage)水库蓄水后,水从坝上游坡渗入,并流向坝体下游的现象。
7.可靠度( reliability )建筑物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8.重力坝( gravity dam)主要依靠自身重量抵抗水的作用力等荷载以维持稳定的坝。
9.校核洪水( check flood )符合校核标准要求的以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等表示的洪水。
10.无坝取水( intake without dam )无拦河坝的灌溉取水方式。
11.农田水利( irrigation and drainage)防治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12.灌溉( irrigation )按照作物生长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有计划地将水送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人工措施。
13.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14.灌溉水源(water sources for irrigation)可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和达到利用标准的非常规水的总称。
2021年自考《农业概论》习题及答案(卷三)1.光照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光照度通过影响作物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以及光合作用的强度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O作物的细胞增大和分化,组织和器官分化,体积的增大和重量增加都与光照度有密切的关系,它影响花芽的分化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作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光。
日照长短与作物发育: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
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受到日照长度的影响,根据作物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
作物积累干物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物光合速率的高低和光合作用时间长短。
光谱成分:光谱中的不同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并不是一样的,作物主要利用400-700纳米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光和橙光利用最多其次为蓝光和紫光。
2.光能资源的特点:我国太阳辐射资源十分丰富,西部高于东部, 高原高于平原,干旱区高于湿润区,青藏高原为最高值区,我国呈西多东少的趋势。
利用:光资源的特点以及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作物的光周期现象,对不同地区间的引种极为重要。
作物的需光特性和光照在群体内的分布状况,对考虑不同地区作物布局,兼套种的作物搭配,通过种植密度的调节而改善某些作物的品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另外,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各种措施也必须考虑光能资源的特点。
3 .作物温度三基点:各种作物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之分。
极端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受到低于或高于生长发育下限或上限的温度称为极端温度的影响)⑴地温对作物的危害:冷害和冻害。
冻害是指作物体内冷却至冰点以下,引起组织结冰造成的伤害或死亡,细胞内结冰,冰晶使细胞原生质膜发生破裂和原生质的蛋白质变性而使细胞受到伤害。
冷害指作物遇到0摄氏度以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而引起作物体损害或发生死亡的现象。
作物体内水分代谢失调,扰乱正常的生理代谢,植物受害,酶促反应作用下水解作用增强,新陈代谢破坏,原生质变性,透性加大使作物受害。
公选课之【农业工程概论】问答题: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技术支撑发挥农业工程技术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技术与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手段和动力。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
其核心内涵是传统农业通过不断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以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技术性、创新性、效率性和持续性。
效率与持续是目标,技术与创新是手段,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动力。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要保证,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业生产和农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农业科技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用机械装备农业,“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发展农机事业, 振兴农村经济,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标志。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把大工业成果、自然科学和自然力引入农业生产过程,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转化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推进非农产业发展,也使现代生物技术由于有现代装备和工程技术手段支持而得以实施和进一步发展。
所以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现代化发展。
二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机械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撑。
发达国家大多在20世纪40-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大体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后先后实现现代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机械化是现代化的先行因素而不是同步因素,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时间比基本实现现代化一般要早20-30年,农业现代化是在机械化基础上的更高级发展阶段。
二、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到社会大系统各个领域的协调与配合。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l、物科的临界速度:是指物料在垂直气流中处在悬浮状态叶,该气流的流速。
2、应力松弛:指物料忽然地变形到给定值并保持不变时,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3、物料的平衡水分:物料的水蒸气分压与于燥介质的水蒸气分压到达相等的状态,此时,两者水分互换到达动态平衡,物料所含的水分即为平衡水分。
4、物科的真实密度:物料的质量与实际体积比,是物料内部成分、密度和水分等的函数。
5、休止角:是衡量散粒物料摩擦特性和散落性的重要指标,它是通过小圆孔从一定高度持续自流散落到水平面上所形成的科堆母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6、砉谷机:重要用于稻谷脱壳,使稻谷成为糙米。
它与辗米机配套使用适于农村、城镇中小型粮食加工厂使用。
7、品室co2施肥:通过施用二氧化碳,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叶片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对菜叶、根菜、果菜及以其种子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8、喷灌:用水泵或借高度压头使水通过喷头喷入空气中形成小百滴,再降到田间。
根据喷头的构造,水以射流形式成旋转水束射出,在喷射过程中因与空气摩擦而分散成水滴,或以扇形或伞形水膜形式喷出,遇空气阻力而分散成水滴。
9、滴灌:灌前在田间布置安装有一系列滴头的灌水管道,滴头安顿在作物根部附近,水引入管道后通过滴头以小水流或形成水滴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表面上,借重力渗透土壤。
10、渗灌:将水引入土壤中合适深度借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灌前在田间地下一定深度预埋带细管的管道,埋屎根据土壤质地及作物根区土层深度确定,其原理是使表层土壤有足够的湿润度,深层渗漏少。
11、尺寸减小:是对物料施加一定的外力,破坏其分子之间的联结力,是物科的尺寸变小,巳到达人们规定的尺寸。
12、温室效应:用透明覆盖材料做外围护结短歧辐射透入,是室内地面升温,并制止绝大部分地面长歧热辐射透出构的建筑,可让绝大部分的大阳室内,起到一种保热升温的作用。
这种可以让绝大部分短歧辐射进入而制止绝大部分长歧辐射透出以蓄热升温的特点,称为“温室效应”。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要点(大概就这么多了,仅供参考)一、概念1、农业物料:动植物产品、加工成品、半成品以及与农业作业有关的土壤、肥料、农药等。
2、土壤下塑限:开始表现可塑性时的含水量。
3、生理干旱:含盐水的浓度大,植物吸水难甚至“反渗”而凋萎。
4、温室效应:让绝大部分短波射入,而阻止绝大部分长波射出,以蓄热升温的特点。
5、叶面积指数:作物全部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6、换气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换气量。
7、生理辐射: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有效的辐射。
8、光照强度:到达或通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流明)。
9、光合强度:单位面积叶面积单位时间吸收二氧化碳的毫克数。
10、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降至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相等时,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11、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2、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和预订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二、填空1、农业物料的流变特性是研究物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流动,以及载荷作用的时效。
2、应力松弛指物料突然地变形到给定值并保持不变时,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3、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生物及其环境构成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系统。
4、作物的变温管理指生育阶段的变温管理和昼夜间的变温管理。
5、按室内的环境温度将温室分为高温温室、中温温室、低温温室、冷室。
6、光合作用的两个生化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7、根据不同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植物。
8、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自然因素遗产因素和环境因素。
9、土壤分为四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三、简答1、农业物料破坏的原因①机械力:挤压、切断、碰撞、颠簸等②其他应力:热应力(烘干与冷却)、乙醇促使苹果边熟腐烂、湿应力(水分过大产生裂口)③物料自身的生化作用:呼吸代谢作用,在温度、湿度较高条件下,导致生命缩短而坏死。
2、粘弹性物料的流变模型麦克斯韦尔模型、开尔文模型、其他模型(广义麦克斯韦尔模型、广义开尔文模型、伯格斯模型、宾汉模型)3、农业物料的具体热特性比热、导热系数、导温系数4、农业物料热特性的应用设计烘干和冷却工艺参数和规范、品质特性5、农业物料热特性在加热烘干中的应用①供热和升温与比热有关②物料层的厚度和加热均匀度与导热系数有关③热特性跟温度和水分的关系等6、农业物料的可见光特性反射特性、光透射特性、延迟光特性7、磁化水灌溉的作用用磁化水灌溉,可以增强根系的吸水性、有利于叶茎的生长。
农学概论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硝酸还原酶活性可作为氮素利用效率的指标,因其制约硝态氮向氨态氮的转化参考答案:错误2.建立合理种植体制一般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考虑?参考答案:考虑前、后茬作物的病虫草害关系_遵循用养结合原则_把握茬口的时间衔接关系_换茬安排重要作物于最好的茬口3.复种的增产作用主要体现在参考答案:发展多元作物,促进全面增产_利于稳产保收_利于保土养地_增加播种面积,提高耕地年产量4.农田杂草危害有参考答案: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_与作物争夺生长条件,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_某些有毒有害杂草对人畜有直接危害_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加剧了病虫害的传播5.植物营养缺乏也会造成作物病害,这种病害被认为是生理病害参考答案:正确6.以下各因素对作物引种成功与否影响最小的是参考答案:土壤肥力7.中国是()的初生起源中心参考答案:甘蓝型油菜8.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纯合恢复系的育性基因型可表示为参考答案:S(RfRf)9.植物营养生长过旺的作物往往发育慢,表现为“贪青晚熟”参考答案:正确10.农业不具备()功能参考答案:宗教11.下列作物都属于C3作物的组是参考答案:小麦烟草棉花12.对日照长度反应最敏感的水稻类型是参考答案:晚稻13.下列作物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是参考答案:大豆14.下列作物中,属于纤维作物的是参考答案:亚麻15.以下不属于玉米优势生产区的是参考答案:南方丘陵玉米区16.以下作物不是福建省的主栽作物的是参考答案:棉花17.油菜和甜菜都是油料作物。
参考答案:错误18.甜菜和花生都是油料作物参考答案:错误19.小麦和马铃薯都起源于美洲参考答案:错误20.水稻和玉米都起源于亚洲参考答案:错误21.甜菜和甘蔗都是糖料作物参考答案:正确22.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参考答案:复杂性和社会性_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23.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产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第三章1.简述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透导,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具体及现为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3个方面。
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称为作物感光性或光周期反应。
因温应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即使处在适于发育的温亚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这种特性称为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根据作物温光反应所需温度和日长,可将作物温光反应归为典型的两大类:以小麦、油菜为代表的低温长日型和以水稻为代表的高温短日型。
小麦、油菜在苗期需要一定的低温条件,并感受长日照,才能进行幼穗分化,一定的低温和长日照条件会促进幼穗分化,生育期缩短;否则则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生育期延长,甚至不能抽穗结实。
根据小麦、油菜对低温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类型;根据对长日照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反应迟饨、反应中等和反应缴感型。
高温和短日照会加速水稻生育进程,促进幼穗分化,缩短生育期。
根据水稻对短日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3种类型,早稻和中稻对短日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物对日照长度有特殊的要求,例如甘蔗只有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也有些作物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例如玉米。
由于作物的温光反应类型不同,即使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生态地区,生育期表现长短不同,例如长日照作物的小麦北种南移,生育期变长;短日照作物的水稻北种南移,生育期变短。
因此在作物引种时,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的地区进行引种,易于成功。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对栽培实践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2.什么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二者之间关系如何?营养生长: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叫做营养生长。
农业工程概论课后题【绪论思考题】1、农业工程学科是什么样的学科?有什么样的特征?农业工程有哪些分支学科?农业工程是在现代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工程科学、经济科学和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为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并直接为现代农业服务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治理服务的工程技术学科。
特征:综合性系统整体性跨学科生态观点农业工程学科的四大分支学科:1.农业机械化工程2.农业水土工程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4.农业电气化、自动化与信息化2、阐述农业工程技术的特征。
第一,农业工程技术是将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工艺生产方式和工程建设手段用来装备农业,应用和服务于农业。
第二,农业工程技术是以与生物技术、农艺措施、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的技术。
第三,农业工程是以综合、集成、组装和创新为特色的技术,而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
第四,农业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现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第五,农业工程技术在实现农业工业化的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业技术革命的中心内容。
3、什么是现代农业?具有什么样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柱,以现代工业装备和设施为物质条件,以产业化为基本途径的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的内涵: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4、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什么?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5、论述现代农业工程对现代农业的意义1)建设现代农业向农业工程提出了新的任务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农业工程提供了新的机遇3)实现农业“三增”目标赋予了农业工程新的使命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5)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工程创造了新的条件6)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向农业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战7)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工程增加了新的内涵第一章思考题1.1-1.2 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大田作业机械化与农业装备1、论述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1)对从事农业劳动力的解放与替代2)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必需途径。
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农学是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品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并与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的一门应用学科。
2.农学是一门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农学是一门一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学科。
特点:生物性复杂性应用性2.试述作物生产的特点和地位.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3.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何意义?4.按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作物是如何分类的并举例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属禾本科,主要作物有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梁、粟、黍(稷)、薏苡等。
一般将稻谷、小麦以外的禾谷类作物称为粗粮。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主要作物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赤豆)、饭豆等。
除大豆以外的几种作物又称杂豆类作物。
(3)薯类作物或称为根茎类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主要有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薯蓣)、菊芋、芋、蕉藕等。
2、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4)纤维作物包括粒用纤维、韧皮纤维和叶用纤维三大类。
主要有棉花、黄麻、红麻、苎麻、亚麻、大麻、蕉麻、龙舌兰麻、苘麻等。
(5)油料作物主要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苏子、红花、油茶、油棕、油椰、甘蓝等食用油料作物和蓖麻、油桐等工业用油料作物。
此外,大豆也可列为油料作物。
(6)糖料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等。
(7)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8其他作物)香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等)、编织原料作物(如席草、芦苇)等。
3、饲料及绿肥作物(9)饲料及绿肥作物主要有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樨、水葫芦、水浮莲、红萍、绿萍、三叶草、田菁等。
4、药用作物(10)药用作物主要作物有三七、天麻、人参、黄连、贝母、枸杞、白术、白芍、何首乌、五味子、灵芝等。
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以下不属于农业的是()。
A. 种植业B. 畜牧业C. 渔业D. 制造业答案:D解析: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而制造业属于工业范畴。
2. 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作用的是()。
A. 土壤B. 植物C. 动物D. 微生物答案:D解析:微生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着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作用。
3. 以下哪个选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
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资源消耗最小化C. 环境破坏最小化D. 所有选项答案:D解析: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实现三者的平衡。
4. 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机械设备,以下不属于农业机械化的是()。
A. 拖拉机B. 收割机C. 无人机D. 人工插秧答案:D解析:农业机械化强调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人工插秧不属于机械化作业。
5. 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绿色农业()。
A. 减少化肥使用B. 推广节水灌溉C. 过度捕捞D. 种植有机作物答案:C解析:绿色农业强调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过度捕捞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属于绿色农业的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
A. 改良品种B. 增加化肥使用C. 合理轮作D. 过度使用农药答案:ABC解析:改良品种、增加化肥使用和合理轮作都是提高农业产量的有效措施,而过度使用农药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效益D. 技术效益答案:ABC解析: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技术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农业工程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昆明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我国正处于由()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A:古代农业 B:传统农业 C:原始农业 D:复合农业答案:原始农业2.因战争的原因阻碍了农业工程事业的发展,这反映了农业工程的()。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区域性 D:阶段性答案:社会属性3.工程是由一群(个)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较长时间周期内进行协作(单独)活动的过程。
()A:错 B:对答案:对4.农业工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科技保障。
()A:对 B:错答案:对5.农业工程引发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A:对 B:错答案:对6.农业工程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A:错 B:对答案:对7.畜牧业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的技术大类主要包括:饲草料生产与加工技术、饲养技术和畜产品采集技术等。
()A:对 B:错答案:对8.ISI-Web of Knowledge关于农业工程学科的定义,农业工程是指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
A:precision agriculture B:post-harvestprocessing and technology C:rural development D:animal productiontechnology, housing, and equipment 答案:precision agriculture;post-harvest processing and technology;rural development;animalproduction technology, housing, and equipment第二章测试1.虽然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于1979年,1985年国家才批准设置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但中国的农业工程实践可追溯到()多年前。
A:5000 B:1万C:7000 D:6000 答案:70002.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主持修建的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公认的合乎现代水利工程原理的农田灌溉系统。
农业概论答案《农业概论》课程考试答案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农业: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泛称,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指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3.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
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市场化:是指市场经济体系覆盖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市场机制贯穿和渗透于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经济资源由计划配置为主体向市场配置为主体的根本转变,企业行为、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过程。
5.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填空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农业资源2.农业资源的合理配合3.10、384.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6.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7.农业生物化学、农业生物技术三、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1分,共23分)1.A 2.B 3.A 4.C 5.D 6.B 7.D 8.B 9.B 10.D 11.A 12.D 13.D 14.A 15.B四、简答题:(提示:共4题,共55分)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
a 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气候、市场;b突发性因素引起的:生物因素的突变、环境因素的突变、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社会的变化与农业经济政策的失误;c 趋势性变化引起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2)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农学概论课后题答案1、问题:中国传统农业开始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持续到现在。
中国传统农业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是:选项:A:铁制工具的大量使用B:铁犁牛耕的出现C:农艺措施大幅度提高D:农业书籍和专着的出现答案:【铁制工具的大量使用】2、问题:农业的功能包括:选项:A:经济和社会功能B:生态功能C:政治功能D:文教功能答案:【经济和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政治功能;文教功能】3、问题:原始农业时期起源于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铁犁牛耕农业以前的农业阶段,其特点是:选项:A:生产力极其低下B:以石器、骨质和木质材料为主要工具C:刀耕火种、迁移农业D:依靠原始生态答案:【生产力极其低下;以石器、骨质和木质材料为主要工具;刀耕火种、迁移农业;依靠原始生态】4、问题: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而且()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三大支撑。
选项:A:工具B:科技C:装备D:管理答案:【科技;装备;管理】5、问题: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选项:A:复杂性和社会性B:生产的规律性和连续性C: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D:生产的规模化答案:【复杂性和社会性;生产的规律性和连续性;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6、问题:“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一条怎样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选项:A:产出高效B:产品安全C:资源节约D:环境友好答案:【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7、问题:作物生产的首要特点是()。
选项:A:规律性B:季节性C:连续性D:地域性8、问题:农业的资本主义化是()农业产生的前题。
选项:A:原始B:古代C:近代D:现代答案:【近代】9、问题:现代农业的生产工具特征:()和机械化的生产工具。
选项:A:自动化B:智能化C:大型化D:电气化答案:【智能化】10、问题:刀耕火种后不耕翻,土地板结,杂草丛生,人们不断丢弃原有耕地并重新开垦的耕作制度为()。
【绪论思考题】1、农业工程学科是什么样的学科?有什么样的特征?农业工程有哪些分支学科?农业工程是在现代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工程科学、经济科学和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为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并直接为现代农业服务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治理服务的工程技术学科。
特征:综合性系统整体性跨学科生态观点农业工程学科的四大分支学科:1.农业机械化工程2.农业水土工程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4.农业电气化、自动化与信息化2、阐述农业工程技术的特征。
第一,农业工程技术是将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工艺生产方式和工程建设手段用来装备农业,应用和服务于农业。
第二,农业工程技术是以与生物技术、农艺措施、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的技术。
第三,农业工程是以综合、集成、组装和创新为特色的技术,而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
第四,农业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现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第五,农业工程技术在实现农业工业化的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业技术革命的中心内容。
3、什么是现代农业?具有什么样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柱,以现代工业装备和设施为物质条件,以产业化为基本途径的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的内涵: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4、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什么?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5、论述现代农业工程对现代农业的意义1)建设现代农业向农业工程提出了新的任务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农业工程提供了新的机遇3)实现农业“三增”目标赋予了农业工程新的使命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5)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工程创造了新的条件6)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向农业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战7)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工程增加了新的内涵第一章思考题1.1-1.2 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大田作业机械化与农业装备1、论述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1)对从事农业劳动力的解放与替代2)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必需途径。
3)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4)农业机械化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可以有效实现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5)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加快建设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这是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主要途径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备前提。
6)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的技术改造过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
7)在推动社会进步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我国农业机械化具有哪些特点?人多地少;农户经营面积少,作业地块小;幅员辽阔,自然和经济条件差异大;人均资源短缺,经济力量薄弱。
3、农用动力有哪些类型?拖拉机在农业作业中有哪些作用?拖拉机固定式内燃机电动机农用飞机风力机及其它农用动力装置。
拖拉机的作用:1、用于农村短途运输2、作为田间移动作业的牵引动力3、还可以通过动力输出轴将拖拉机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械以4、驱动其工作机构。
5、必要时拖拉机也可以作为固定动力使用4、耕作有哪些目的?耕地的农业技术要求有哪些?耕作的目的:疏松土壤、恢复土壤的团粒结构,积蓄水分和养分,覆盖杂草和肥料,防除病虫害,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
耕地的农业技术要求:适时耕翻,耕深一致,地表平坦松碎,翻垡良好。
5、常用土壤耕作机械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播前土壤耕作机械1、铧式犁——适合旱地作业。
特点:铧式犁的深耕、翻土、覆盖效果较好,但遇到粘湿土壤犁铧易粘土、碰到土壤中有树根或石块时易损坏犁铧,有时会被杂草或残株堵塞。
2、圆盘犁——适合旱地作业。
特点:圆盘犁的翻土、覆土效果不如铧式犁。
但由于是滚动前进,阻力较小,不易为杂草或残株堵塞、不易粘土。
在地里有石块时,刃口可能会损坏。
3、旋耕机——适合旱地与水土作业。
特点:用旋耕机耕后表土细碎平坦,不须再进行耙地等整地作业。
4、机耕船——适合水田作业。
将旋耕机装在机耕船后面进行水田耕作作业。
播后土壤耕作机械1、中耕机——作业动力机械的底盘较高,可以进行锄草、松土、间苗、施肥、培土等作业。
6、机械化播种作业有哪些要求?(1)播种时应避免漏播、重播,播种密度应适当,并保持一定的株距和行距,以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便于后续的田间管理及收割作业。
(2)不同作物的种子大小、形状、密度有很大差异,有些种子还带毛,因此必须考虑其特性。
(3)播种量控制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保证播种精度。
(4)不可使种子在播种过程中受到损伤。
(5)在播种过程完成施肥与施药作业。
1.3 果树种植机械化与装备1、简述挖穴机的工作原理拖拉机驱动的挖穴机由拖拉机后部悬挂,由液压控制升降,并由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驱动钻头作业。
该挖穴机由变速器、钻杆、钻头等组成。
钻头部分包括工作螺旋叶片、切土刀和钻尖。
其工作原理是:由钻尖定位并切削穴中心的泥土,切土刀片在穴底水平切削土壤,螺旋叶片把穴底已被切削松碎的土壤从穴里排到穴外。
2、水果生产机械化包括那些内容水果生产机械化包括:果树的栽植、施肥、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的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环节得机械化。
3、什么是果树修剪整形?有什么作用?果树整形是运用修剪手段将果树的骨干枝叶修整成一定的树冠形式,使果树生产达到早产、高产、稳产、优质和低耗的目的。
果树整形修剪的目的是:提早结果,延长果树经济结果寿命;提高果实产量,克服水果产量的“大小年”问题;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保持树体健壮,提高果树抗逆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常用化学药液的喷雾方法的比较(1)气力喷雾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气流将药液带出(或将低压药液)的粗雾滴进一步雾化吹散,使之成为直径75-100μm的雾滴,并通过气流将其吹向远方。
该方法的优点是雾滴细、均匀,药液不易流失,稀释水用量少,覆盖面积大。
(2)液力喷雾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方法将化学药液加压后由喷头的喷孔喷出,与空气撞击后进行雾化,产生直径100-300μm的微小雾滴。
该方法的优点是雾滴分布较均匀、粘附性较强、喷洒距离较远、受气候环境影响小。
缺点是对药液加压所消耗的功率多,药液的稀释用水多,在缺水地区难以应用。
(3)离心喷雾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转盘产生的离心力将药液甩开,产生直径15-75μm的雾滴,靠自重沉降在植株上。
该方法的优点是雾滴很小,稀释用水量很少,并可直接用原药喷施,效率高,流失少,但射程较小。
5、半机械化与机械化摘果特点的比较1、半机械化采收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是的多工位自动升降平台车,就是在一辆机车上,装设多个工作台,可载几个工人同时进行采果作业。
液压系统控制每个工作台的升降和左右转动。
同时采用充气胶钳作为工具,采用这种工具的好处是:工人不用移动工位就可以采摘较高、较远处的果实;减少移动工位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工效。
2、水果的机械采收是利用机械振动或气动的原理进行水果的采收,使果实振摇掉落,由设置于果树下面的承接装置接收,并由输送装置输送至运输车上。
机械振摇采果的工效高,但造成水果的损伤率也高,需要及时加工。
这种无选择性的采收方法,由于未成熟与过成熟水果都掉落,损失增多,产量降低。
进行多次采收可以减少过熟水果的数量,但又会加重果树的损伤。
1.4蔬菜种植机械化与装备1、地膜覆盖的目的与意义地膜覆盖地表,可以抑制杂草生长、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以及防止某些病虫害等。
2、阐述蔬菜收获机械的分类(1)地下根和茎的收获.收获方法一般采用挖掘式和拔取式。
挖掘式收获机是先切除地面的茎叶,然后将地下的食用部分挖出,再分离土块和杂草等物。
拔取式收获机是先把植株从土壤中拔出,然后分离茎叶和土块,剩下有用的根茎。
(2)茎菜和叶菜的收获食用茎菜和叶菜的有结球(莴苣、甘蓝和白菜)和不结球(芹菜、菠菜)两种形态。
结球蔬菜的收获有切割法和拔取法,不结球的蔬菜采用切割法。
切割收获机是将茎、叶切割下来并输送到菜箱中,根部留在土壤中。
拔取式收获机是将结球蔬菜拔取后再切根和分离零散外叶。
(3)果菜的收获用机械收获番茄、黄瓜、青豆等果菜,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不切割植株,收获机进入行间摘果,然后分离茎叶;另一种是先切割植株,送入机器内再摘果,并分离茎叶(青豆收获机)。
3、阐述各播种工艺的特点蔬菜的播种多采用撒播和条播。
1、撒播是将种子漫撒在地面上,然后另取筛过的细土,进行撒土覆盖。
这种方式,导致种子分布不均,消耗量大,覆土深度不一,出苗不齐,多用于蔬菜的育苗移栽。
2、条播是用条播机将种子均匀播入已开出的条状种沟内,然后覆土。
这种播种方式,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应用较广泛。
1.5 畜牧机械与牧草加工机械1、什么是青贮饲料?一般由哪几个加工过程组成?青贮是利用乳酸的发酵作用保存多汁青饲料的一种工艺方法。
青贮原料切碎入窑压实密封贮存取用2、自由采食与限量采食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自由采食:饲养肥育猪常采用的方法。
猪的采食不定时、不定量,饲槽中总保留一定的饲料,猪随时可以去采食。
限量喂饲:对每头猪的采食进行定时定量。
这是饲养母猪、仔猪、后备猪、公猪、瘦肉型商品猪常用的方法。
主要为了限制猪的脂肪沉积量。
蛋鸡的采食一般采用限量喂饲。
3、简述牧草收获工艺以及牧草机械化有何现实意义?(1)牧草收获是季节性很强,采用收获机械化可减少损失60-80%。
(2)牧草收获是劳动强度大的作业项目,采用牧草机械化收获比人工收获可提高生产率25-50倍。
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40-60%。
(3)为牧草的后续加工服务。
人工收获一般满足不了工厂化加工牧草饲料产品,采用收获机械化可使牧草加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
4、牧草收获后为什么要打捆?有几种打捆方法?牧草收获后打捆是为了方便运输、储藏以及减少损失。
打捆的方法有打小方捆与打大圆捆二种。
5、机械化饲喂系统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喂饲系统包括贮料塔、输送设备和喂饲设备。
6、饲料加工三大主机分别是哪几种,主要功能是什么?1. 粉碎机2. 配料设备3. 混合机4. 制粒机5. 冷却器6. 破碎设备7. 分级筛8.产品包装机粉碎机主要功能是:利用机械力将粒状物料粉碎成粉状物料混合机主要功能是:将二种以上的粉状物料相互掺合使混合机任意体积中的物料成分均匀。
制粒机主要功能是:将粉状饲料压制成颗粒或其他形状的饲料。
1.6 现代农艺与现代农业装备1.新农艺与新型农机的发展趋势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必须大力发展新农艺与新农机,依靠科技提升新农艺与新农机的水平,逐渐减少人的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