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小说阅读- 备战2020年中考 语文重点热点复习指导
- 格式:pptx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55
2020中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的答题技巧中考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的答题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的答题技巧一、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
小说人物总是生活于特定环境,环境总是为特定人物服务的。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小说的分类: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特殊句式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
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而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考点总结及练习题小说阅读中考考点总结(一)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1、题型有:(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二)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1、题型有: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2、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4、题型有:(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5、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创造悬念,引人入胜;2、前后照应;3、侧面衬托、埋下伏笔;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5、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6、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突出了……,点明了……(三)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1、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四)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1、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专项训练卷·一计划用时:18分钟题量:4题满分:15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1、(2015·江苏初三期中)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小说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B.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C.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
其中大闹天宫、大战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等情节都以他为主角。
D.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指出《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情感,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观察。
【答案】 C【解析】仔细阅读各项语句,分析知识要点,根据所读积累比较判断正误。
C错,大战流沙河的主角是猪八戒、沙和尚。
2、(2018·湖南初三期末)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主要叙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得以修成正果的故事。
B.《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出世、唐僧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C.《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D.(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老莱娱亲”等情节也是耳熟能详。
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答案】 A【解析】 B.《西游记》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回到第七回,交代了孙悟空的来历渊源,学艺之途,以及大闹天宫;第二部分是第八回到第十二回。
2020年备考中考语文阅读全攻略(二)分析思路篇[有言在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练就了理清文章思路的基本功,会一辈子受用不尽。
正因为如此,中高考一直将分析思路作为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查点。
一股说来,命题者常常从这些方面出题:通过考查关键词语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通过划分文段的层次来考查对思路的把握;通过概括文段段意来检测是否把握了文章的思路;通过补充或删减词句来考查是否理解了作者的思路;等等。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品析关键词、分析层次、概括段意、揣摩表现手法等手段,来找到隐藏其间的作者的思想脉络。
【第一关】红薯VS对手方冠睛①早些年,黄梅县城有两家布庄,一家老板姓廖,一家老板姓李,两人都想独占黄梅市场。
这一年,两家老板都去浙江进货,回来的路上,正巧遇上了。
哪知在离黄梅百余里的路上,商队碰到了土匪。
货物被抢,伙计们也全被杀了。
幸亏廖老板和李老板跑得快,才捡回性命。
②两个人在山上一口气跑了个通宵,也没有跑出山林。
正准备歇下来吃点东西.廖老板这才发现自己的干粮袋不见了。
他偷眼看李老板,李老板也只剩下两个烤红薯。
③廖老板知道,没有吃的,绝对走不出这片山林。
要想活命,只有将李老板的烤红薯弄到手。
讨?两个人一向是对头,人家肯定不会给。
买?谁会卖自己的救命根。
只有抢!④廖老板将行李放在地上,自言自语地说:“我去找找,看有没有什么野果子。
”他在周围转了个圈儿,悄无声息地绕到了李老板的背后。
这时,李老板正将最后一个红薯递到嘴边,再不抢就来不及了。
廖老板几步冲上去,一把夺过红薯,提起行李就跑……⑤回到家里,廖老板暗自庆幸:如果当时自己没抢李老板的红薯,只怕永远走不出山林;这就叫无毒不大夫啊!他打开行李,却意外地发现——包袱中竟躺着一个烤红薯!原来,就在他去找野果子时,李老板将一个烤红薯塞进了他的包袱。
⑥廖老板愣住了,继而是无尽的羞愧…⑦第二天晚上,李老板奇迹般地回到县城。
廖老板不敢去问李老板是怎么挺过来的。
他连夜将店铺搬到了邻县,没脸再见人。
2020中考语文小说知识点完整的知识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缺欠,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小编整理了2020中考语文小说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中考语文小说知识点一、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代、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2.说明: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如:这张桌子是方的。
3.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①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
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②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5.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主观感情。
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①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三、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及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开头段落作用“品味结构,理解内容”是中考阅读的重要考点。
在命题上有整体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内容与局部分析语段结构内容两种。
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
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
1、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起因等;引出文章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弓|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2、如果开头段是环境描写作用如下: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或烘托人物心情;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1.总领全文,点明主旨.2.为下文作铺垫.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一般答题思路是:1.概括开头段的内容。
2.总结该语段的作用。
(内容上/结构上)结构上(1)照应题目(2)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3)首尾照应(4)总领全文,内容上(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3)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4)(设置悬念/引用诗歌、谚语……)引发读者阅读兴趣(5)对比等表现手法,突出……(6)开篇点题,表明文章主旨。
(7)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答题要点:段落的具体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与上下文有何关系;表达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2023上·山东聊城·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那祥云缭绕的地方宗璞①①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
②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
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
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有时抱着我,或用儿车推着我。
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