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韵味之越剧
- 格式:ppt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28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落地唱书”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的服饰是“上五色,下五色”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有委婉动听的唱腔和优美抒情的风格呢?
还是从浙江越剧的由来说起吧!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
越剧分为男子越剧和女子越剧,男子越剧起源于嵊州东王村,女子越剧起源于嵊州施家岙,经过了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的`演变,越剧渐渐成为了江浙一带广为流传的剧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早期越剧里,戏中角色的穿戴大多数借用生活中的衣衫、长袍、褂扮官宦的也有用庙里的神像蟒袍。
主要演员穿的“私彩行头”由主演自己负责添置,一般演员及龙套宫女等穿的“堂中行头”这类由香衣班头出资租借。
有的小旦演出时,在一个晚上换10多套服装,有人称这是“杂乱无章”时期。
20世纪40年代后期越剧服饰增加了大量的中间色,具有淡雅、柔美、简洁、清新的特色,加强了江南一带优美柔和的感觉。
越剧的唱腔曲调细腻、婉转、深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曲风质朴平易、深沉含蓄,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五女拜寿》、《西厢记》、《葬花》等。
如今越剧在影响遍及全国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赢得盛誉,受到各国人民和华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我们应该好好的将越剧一代代传承下去。
越剧传统文化作文
哎,聊起越剧来,咱北京人也得竖个大拇指啊!您瞧这越剧,可是咱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朵娇艳之花,唱起来婉转悠扬,演起来细腻动人。
越剧嘛,起源于咱们浙江那边,后来可是红遍了大江南北。
咱北京人虽然爱听京剧,但越剧那独特的韵味也是让人着迷。
越剧里那细腻的表演,精致的服饰,还有那悠扬婉转的唱腔,都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感受着那温婉的风情。
说到越剧,咱就不得不提那几部经典剧目。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哭得人心都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爱情,让人感叹不已;《西厢记》里的张生和崔莺莺,更是让人感受到了青春的美好。
这些剧目,都是越剧里的瑰宝,每一出都是那么引人入胜。
咱北京虽然是个北方城市,但对越剧的热情可不少。
现在啊,越剧演出在咱北京也是越来越多了,不少越剧团的演员们也都来咱这儿献艺。
咱北京人也热情得很,每次有越剧演出,那票可是抢得飞快,观众们也都是看得津津有味。
这越剧啊,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它让咱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咱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天地。
所以啊,咱北京人也得好好传承和发扬这越剧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朵娇艳的文化之花!。
越剧:江南灵秀出莺唱她,便是越剧。
作为中国主要的地方性大剧种,也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越剧书写了中国戏曲史上乡音流变的神话。
“越剧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百年社会变革的历史。
”钟冶平与越剧结缘三十余年,导演了《百年越剧》《舞台姐妹》等耳熟能详的越剧纪录片。
这一次,我们跟随他的讲述,细细触摸越剧源起、传承与发展的年轮。
回肠柔曲出嵊州越山剡水清悠悠,回肠柔曲出嵊州。
寻访越剧的踪迹,还得从她的发源地——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开始。
四个稻桶,两扇门板,搭出一张简陋的越剧戏台。
我们围着八仙桌面对而坐,鼻尖萦绕着香火堂的袅袅烟味,目光流转着扬舞的水袖、飘逸的台步,耳畔流淌着悠扬的旋律、清婉的唱腔。
举目四望,墨绿的青苔悄然爬上了屋顶的黑瓦,填补了樟木材饱经日月风霜后绽开的一道道皲裂。
一块刻画着“嵊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越剧诞生地”的石碑矗立着,碑上灰白的纹理、斑驳的刻痕仿佛跨越了时光长河,将百年越剧的历史带到我们眼前。
一步脚印一滴汗水,一锹黄土一句唱书。
当年的嵊州百姓在田间陇上劳作时,依据民间演义的故事、当地的小道消息或自身的生活经历,信手拈来编成一些生动有趣的即兴唱段,琅琅上口,活灵活现。
钟冶平介绍说:“这种唱段主要以当地流行的宣卷调为主,糅合了牧牛调、莲子行等民歌小调,因为用‘四工合上尺当作尾衬,所以当地人都叫它‘四工合调。
”1906年清明节前夕,东王村李世泉、高炳火、钱景松等一批刚从临安外伍村演出回来的民间艺人,经过精心准备,在东王村香火堂前用四只稻桶垫底,再铺上门板,上台演出了《十件头》《倪凤扇茶》《双金花》等戏,越剧在这个小村庄里横空出世,掀开了中国戏曲史的新一页。
据《绍兴市志》记载,早期的越剧因只用笃鼓、檀板按拍击节,的笃之声不断,又称“小歌班”“的笃班”。
小歌班因其演出不拘条件,能送戏上门,深入山庄小村演出,且戏班人员少,好接待,不计较报酬,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
有民谣作证:“小歌班、吊脚板,男人看了懒出畈。
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之一。
越剧以其优美的唱腔、精湛的演技、深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越剧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优秀的演员和唱段,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
一、荀慧生荀慧生是越剧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越剧之花”。
她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深受观众喜爱。
她的代表作品有《牡丹亭》中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和《红楼梦》中的“秦淮河畔”等。
二、袁雪芬袁雪芬是越剧界的巨星,她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她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和《西厢记》中的“夜深人静时”等。
三、程砚秋程砚秋是越剧界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深情婉转,表演细腻动人。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化蛇”等。
四、梅兰芳梅兰芳是中国戏曲界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越剧的名家,也是京剧的大师。
他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他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凤姐儿讲义气”等。
五、尹桂芳尹桂芳是越剧界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等。
六、秦怡秦怡是越剧界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凤姐儿讲义气”等。
七、王文娟王文娟是越剧界的一位年轻艺术家,她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等。
八、陈佩斯陈佩斯是越剧界的一位著名艺术家,他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深受观众喜爱。
他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等。
绍兴越剧说明文中小学作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绍兴越剧说明文中小学作文很喜欢越剧,喜欢听这优雅清丽的乐曲,喜欢看这高雅优美的动作,如此古老的乐曲,竟让人有一股如沐春风的神韵。
描写越剧的唯美段落
我总会想起那个江南烟雨蒙蒙的午后,我与奶奶一同坐在老旧的藤椅上,电视机里播放着缠绵悱恻的越剧片段。
那是一种独属于江南水乡的细腻与柔情,仿佛每一句唱腔都携带着湿润的水汽,滋润着听者的心田。
越剧,那是一种揉合了江南女子温婉柔情与戏剧艺术浓墨重彩的独特形式。
那细若游丝的嗓音,如同江南的流水潺潺,细腻悠长,每一句唱词都似一副淡雅的水墨画,勾勒出人生的悲欢离合。
譬如那经典剧目《梁祝》中祝英台“十八相送”的桥段,那轻盈曼妙的身姿,那流转哀怨的眼神,无不体现出越剧唯美的韵味。
那婉转悠扬的曲调,配上精致考究的戏服,演员们眉目传情,举手投足间皆是故事。
尤其是那水袖轻扬,眼神流转,仿佛能将人带入到那个古代的浪漫世界,让人沉浸在那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中,久久不愿醒来。
我还记得那个下午,奶奶一边听戏一边轻轻地打着拍子,时不时地还会点评几句,那些旧时的记忆和对越剧的热爱在她眼里熠熠生辉,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越剧的魅力所在。
这便是越剧,一种能让人在平淡生活中找到诗意,于岁月流转中感悟人生的艺术形式。
越剧欣赏作文说起越剧,那可真是一种独特而迷人的艺术形式。
对于像我这样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孩子来说,越剧就像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旋律,时不时地就会在心头响起。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越剧,是在一个夏日的夜晚。
那时候,村里要搭台唱戏,消息一传开,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晚饭后,我跟着爷爷奶奶,手里拿着小板凳,迫不及待地朝着戏台的方向走去。
还没到地方,就听到了悠扬的二胡声和清脆的锣鼓声。
走近一看,戏台前已经坐满了人,大家或是交头接耳地谈论着,或是满怀期待地望着台上。
我费力地挤到前面,找了个位置坐下,眼睛紧紧地盯着舞台。
幕布缓缓拉开,演员们粉墨登场。
他们身着华丽的戏服,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一颦一笑都充满了韵味。
那婉转的唱腔,犹如夜莺在歌唱,清脆悦耳,又饱含深情。
我虽然不太能听懂唱词的具体内容,但那优美的旋律和演员们生动的表演,却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记得有一位女演员,她扮演的是一位闺阁中的小姐。
她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台,手中拿着一把折扇,微微遮面,眼神中透着娇羞和忧愁。
她开口唱道:“月照西厢,花影移墙,相思难禁泪千行。
”那声音,轻柔细腻,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灵。
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仿佛自己也走进了那个充满诗意和哀怨的世界。
还有一位男演员,他的唱功更是了得。
他的声音高亢激昂,充满了力量。
在一场激烈的冲突戏中,他唱道:“天理昭昭不可欺,善恶到头终有报。
”他的表情愤怒而坚定,手中的马鞭挥舞得呼呼作响,让台下的观众们也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除了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舞台的布景和道具也十分精美。
那古色古香的桌椅,那逼真的假山和流水,都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场景之中。
而且,灯光和音效的配合也堪称完美。
在悲伤的情节中,灯光会变得暗淡,音乐也会变得低沉哀怨;而在欢乐的场景里,灯光则会变得明亮绚烂,音乐也会变得欢快活泼。
在看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周围的大人们都看得如痴如醉。
他们有的跟着哼唱,有的轻轻点头,还有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越剧是中国四大戏曲之一,被誉为“江南四大戏曲”。
它以其独特的剧情、丰富多彩的
表演形式、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押韵,深受观众的喜爱。
有许多精彩的名段,它们不仅能让观众沉浸在激情的环境中,还能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越剧的风采。
以下是越剧名段十首:
一、《李龟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二、《梦回唐朝》:“此恨绵绵无绝期,蓬莱宫里却无计。
”
三、《洞仙歌》:“万里晴空一鹤排,千山鸟语绕平津。
”
四、《十五谎言》:“千红万紫满江山,美艳如花似锦绣。
”
五、《山阴十八转》:“青山绿水处处好,吴娃面貌自红妆。
”
六、《木兰辞》:“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七、《梁祝》:“一声何满子,百花齐放灿烂多。
”
八、《西江月》:“玉笛悠悠来残月,金粟穿穿碧波流。
”
九、《锦瑟》:“天高任鸟飞,江水任舟横。
”
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这些名段的抒情、豪迈、动人、立体、细腻,使观众沉浸在越剧的氛围中,感受越剧
的魅力。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之越剧汉服团整理提供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
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
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
但1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
[10] 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因越剧早期曾用”绍兴戏剧“、”绍兴文戏“为名,故有将越剧称为“绍兴戏”的说法,实是因当时无“越剧”之名而借用“绍兴戏”之称,但“越剧”实际上并非“绍兴戏”。
越剧简介:越剧介绍越剧简介话题:越剧简介物质文化遗产越剧越剧介绍越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江南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
建国后,越剧多次随周恩来总理出访各国,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用来招待外宾,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是影响最广的地方剧种。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发展历史:流行于浙江省嵊州市一带的地方剧种,距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
越剧的前身,是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浙江嵊县一带的小型演唱班子,它以山歌小调为基础,人称“小歌班”。
在这一阶段全由男演员扮演。
后来,“小歌班”吸收了余姚滩簧、绍剧等剧种的剧目、曲调和表演艺术,逐渐得到发展,并增加了男女合演;至三十年代,它又演变为全是女子演出。
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2)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3)艺术特色: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
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
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
越剧唱腔的流派特点越剧唱腔的流派特点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越剧唱腔的流派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长期艺术实践和艺术竞赛中,许多著名越剧演员的唱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众多流派。
如“袁派”柔婉细腻,“尹派”辗转缠绵,“范派”醇厚质朴,“傅派”俏丽圆美,“徐派”高亢洒脱,“戚派”朴素流畅,“陆派”婉约柔和......真可谓色彩缤纷,姿态各异。
越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音乐。
越剧唱词最见的句式有七字句、带冠七字句、十字句;常用的主要腔调是[四工调]、[尺调]、[弦下调];唱腔的基本板式是[中板],常用的还有[快板]、[慢中板]、[慢板]、[快板]、[快中板]、[散板]、[连板]、[嚣板]、[清板]等。
一、七字句:七字句的排列格式有两种。
一种按照“二、二、三”顺序排列。
如“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敬佩,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
”另一种是按照“三、二、二”顺序排列的。
如“碧波潭微波荡漾,桂花金黄影横窗,空对此一轮明月,怎奈我百转愁肠。
”二、带冠七字句:带冠七字句是剧情需要,在七字句前面加三个字。
如:“想当年,疏篱斜阳碧草萋,与妹妹,慈母膝前笑相嬉”。
这种句式一般都混合在七字句中,单独成一唱段不多见。
三、十字句:十字句的排列格式也有两种。
一种是按照“三四三”顺序排列的。
这与带冠七字句相似。
如:“该讲些仕途经济好学问”;“学会些处世做人真本领”;“正应该百尺竿头求上进”;“何必与优伶为伍掷光阴”。
另一种格式是“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空城”。
唱词是为内容服务的。
当原有的句式不能充分反映剧情时,越剧的唱句还采用六字句、九字句甚至更自由、更灵活的句式。
同时,越剧唱句节奏感鲜明,唱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很有味道,比较讲究韵律。
所谓韵律,就是上下句的下句要押韵。
越剧传承文化作文
哎,说起越剧这门艺术啊,咱们四川人虽然爱听川剧的高亢激昂,但
聊聊越剧的柔美细腻,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你晓得不,越剧就像是江南水乡里那轻轻摇曳的柳枝,温婉中带着不
屈的韧性。
它起源于咱们国家的东南沿海,尤其是浙江那一带,唱词里头
全是诗情画意,听着就像是走进了一幅幅水墨画卷里头。
虽然咱们四川话
直爽火辣,但偶尔换个口味,听听越剧那软糯的唱腔,心里头也是格外舒坦。
传承嘛,这事儿大得很。
你想啊,那些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一个个用
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了越剧这朵艺术之花,咱们这些后来人,自然得好好守护,不能让它在时代洪流中慢慢凋零。
咱们四川人讲究的是“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我觉得越剧的传承也得这么来。
可以在保持它原有韵味的
基础上,尝试融入一些四川的元素,比如改编一些四川的民间故事,用越
剧的调子来唱,说不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呢!
再者说,现在科技那么发达,网络、电视、手机,到处都能传播文化。
咱们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多搞点越剧的线上演出、教学视频,让更多的人,不光是咱们四川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接触到越剧,了解它的美,
爱上它的韵。
这样一来,越剧的传承就不愁没人接棒了。
最后啊,我想说的是,无论啥子艺术,只要它能触动人心,能传承文化,那就是好东西。
咱们四川人虽然爱热闹,但心里头也藏得下这份静谧
与美好。
所以,不妨在闲暇时,泡上一壶茶,戴上耳机,静静听一段越剧,感受那份来自远方的温婉与雅致吧!。
形容越剧唱腔优美的词1. 越剧的唱腔那叫一个柔婉,就像江南水乡的涓涓细流,缓缓淌进人的心里。
我有一次看越剧演出,那女演员一开口,我整个人就像被一阵轻柔的春风拂过,心里麻酥酥的。
2. 越剧唱腔咋就那么甜润呢?就好比清晨花瓣上的露珠,晶莹剔透还带着丝丝甜意。
我和朋友一起去看越剧,朋友本来没兴趣,结果听了几句唱腔就说:“哎呀,这声音咋这么好听,像蜜一样甜到心里去了。
”3. 越剧的唱腔可太灵秀了,恰似那山间灵动跳跃的小鹿。
我奶奶是越剧迷,她每次听越剧的时候,眼睛里都闪着光,跟着那灵秀的唱腔摇头晃脑,仿佛她也变成了那戏里的人。
4. 越剧的唱调那是相当的悠扬,像天边飘来的一缕轻云,慢悠悠地在心头缠绕。
记得有一回村里搭台唱越剧,那悠扬的唱腔飘得老远,隔壁村的人都被吸引过来了,直夸这声音好听得不得了。
5. 越剧唱腔咋这么婉转呢?像一条丝带在空中打着旋儿。
我在剧院看越剧的时候,旁边的小女孩对她妈妈说:“妈妈,这个姐姐的声音像跳舞的彩带一样,弯弯绕绕的真好听。
”6. 越剧的唱腔真是柔美,如同春日里的柳条,随风轻轻摇曳。
我参加一个越剧票友会的时候,有个年轻的姑娘唱越剧,那柔美的唱腔一出来,大家都安静下来,沉浸在那美妙的声音里。
7. 越剧唱调够细腻的啊,就像画家笔下最细致的工笔画。
我听越剧演员唱的时候,感觉每一个音符都像是精心描绘的一笔,组合起来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卷。
我爸本来不懂越剧,听了之后都说这声音里都是讲究。
8. 越剧唱腔多清新啊,好似山林间传来的第一声鸟鸣。
我和一群戏迷朋友讨论越剧,大家都觉得越剧的唱腔有一种清新感,就像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一样。
9. 越剧的唱声贼有韵味,就像那老巷子里飘出的酒香,越品越有味道。
我有个外地的朋友来玩,带他看了越剧,他说:“这唱腔真怪,乍一听就把人的心给揪住了,越听越觉得有韵味。
”10. 越剧唱腔可太迷人了,像月光下闪烁的银波。
我和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听越剧唱片,那迷人的唱腔让大家都忘记了时间,就那么静静地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