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消毒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13
饮用水消毒设备的四种方法
饮水消毒是防止肠道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经混凝沉淀或过滤后,微生物虽可大大减少,但不能完全杀灭。
常用的饮水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煮沸:是利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杀灭水中微生物而达到饮水消毒口的的方法。
这种消毒效果可靠,但消毒的水量有限,只能满足直接饮水的需要。
2、氯化消毒:通常是在水中投加漂白粉或漂白精的方法达到消毒的目的。
这种方法效果可靠,经济简便。
3、简易持续消毒:在竹筒、空罐、玻璃瓶、聚乙烯(或丙烯)塑料瓶、袋或网制成的容器内,根据消毒水量的多少,放入几十克至儿百克漂白粉,先以少量水调成糊状,加水装满容器,容器挂在浮标下相距15-30厘米,然后放入水中。
打水时吊桶在水中的震动,漂白粉溶液可从容器溢出、渗入水中,发挥消毒作用。
在用水较少震动较小时因容器内氯的浓度较高,氯可自动扩散到井水中。
因此,水中经常保持-定量的余氯(0.1--0.3毫克/升),为时短者3-7天长。
者可达20天以上。
缸水也可采用类似的持续消毒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用方便、节省人力、减少每天投加消毒剂的麻烦,消毒效果也不错。
4、井水、缸水消毒:先测量需要消毒的井水和缸水的水量,确定加氯量。
加氯量的多少取决于水质的优劣。
一般饮水消毒的加氯量约2-3毫克/升(即每立方米水加氯2-3克,折算成漂白粉约10克或漂粉精约5克)。
如一口井,测得水量为 2.5立方米、漂白粉有效含氯量如为25%,此井需要加漂白粉的量应为2.5x2/0.25=20克。
为什么饮用水需要进行消毒
1、病原体的存在:由于水涵盖大多数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原虫等,这些病原体具有潜伏传播力,只要有机体被感染,就会引起疾病,因
此水源污染下的饮用水如果不进行消毒处理,会有大量病原体存在而
危害人体健康。
2、物化污染的增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方面的生产活动逐渐增加,工业排放物较多,更趋于随意性,污染物如重金属、油品等容易
通过地表水或地下水流入水源,为了保证饮用水安全不容忽视,进行
消毒是很有必要的。
3、有害物质的毒液介入:另外,水气变化或空气中悬浮物侵袭,还容
易使水中有害物质介入,破坏水的特性和危害人体健康,这时,消毒
处理也显得很重要。
4、新型病菌的曝光:每过几年,就会有新的病菌肆虐,这类病菌存在
生物钟,有可能被大量放入水源,因此此时常规的消毒方法无法有效
化解,需要借助新技术来消毒保障。
5、饮用安全意识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意识,
尤其生活中有关饮用水安全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倡导了更多
的消毒技术,以确保其安全性。
总而言之,消毒饮用水是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技术和工程,尽管存在种
种技术上的挑战,但只要不懈的技术创新与求索,就能保证饮用水消
毒的安全性和高标准,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保障。
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1. 导言本文档旨在建立和规范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 目的和适用范围2.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防止水源污染和水源传染病的传播。
2.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饮用水生产、供应和使用单位,包括但不限于饮用水厂、自来水公司、酒店、学校、医院等。
3. 饮用水消毒管理要求3.1 消毒方法选择饮用水的消毒方法应根据水源特点、水质状况和消毒效果进行选择。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气消毒、次氯酸钠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3.2 消毒操作规范消毒操作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确保消毒剂的投加量、接触时间和水质监测符合标准要求。
3.3 监测和检测建立饮用水消毒监测和检测体系,对消毒剂的浓度、水质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消毒不达标情况。
3.4 消毒记录和档案管理饮用水消毒操作要有详细的记录和档案,包括消毒剂投加量、消毒时间、消毒效果等信息,以备日常管理和日后审查参考。
4. 责任和监督4.1 主管部门责任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单位的监督和指导,确保饮用水消毒措施的有效实施。
4.2 监督检查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的落实。
5. 处罚措施对于违反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和追责,以维护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6. 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主管部门所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以上为《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细则由主管部门制定和发布。
饮用水处理
饮用水处理是指将原水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一系列处
理过程,去除其中的杂质、有害物质以及微生物,使水达
到适宜人体饮用的水质要求的过程。
饮用水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
1. 入水筛选:通过格栅、沉砂池等设备去除原水中的大颗
粒杂质和悬浮物。
2. 混凝、絮凝: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使原水中的微小颗
粒结合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后续处理。
3. 净化过滤:通过过滤设备,如砂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异味等。
4. 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加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
消毒等,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
5. 除垢防腐:通过加入除垢剂、缓蚀剂等化学品,防止水
中的钙、镁等离子形成水垢,同时保护水质在输送过程中
不受污染。
以上是饮用水处理的一般步骤,具体的处理过程和设备种类会因水源水质的不同、水质指标要求以及处理规模的大小而有所差异。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生活饮用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为了保证水质安全,常常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一、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煮沸可以杀灭绝大部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饮用水倒入一个干净的锅中,确保水的充足。
2.将水置于火炉上烧开,待水沸腾后继续煮沸5-10分钟。
3.关火,让煮沸的水自然冷却,然后可直接饮用或存储备用。
二、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是利用紫外线辐射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这种方式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不会改变水的味道和营养成分,操作简单。
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选择一款质量可靠、效果好的紫外线消毒灯。
2.把饮用水注入透明的容器中,将紫外线灯泡浸入水中。
3.开启紫外线开关,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设置消毒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4.等待消毒完成后,将饮用水倒入干净的容器中保存或直接饮用。
三、氯消毒法:氯消毒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水处理方法之一,通过加入氯化物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具体步骤如下:1.在水中添加氯化钠或次氯酸钠等含氯化物的化学药剂。
一般情况下,每升水中可添加1-3毫升20%次氯酸钠溶液。
2.搅拌均匀,确保氯化物与水充分接触。
3.让含氯水静置30分钟,使氯的消毒效果得以发挥。
4.消毒完成后,可以使用活性炭滤去水中余留的氯,以提高水的口感。
四、臭氧消毒法:臭氧消毒法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方法,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在短时间内可以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具体操作如下:1.使用臭氧发生器来产生臭氧。
臭氧发生器一般会将空气经过电场产生电晕放电,使氧气分解成臭氧。
2.通过管道将臭氧均匀注入水中,确保水中的每一部分都得到消毒。
3.臭氧消毒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之后可以将水存储在密封容器中备用。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优缺点。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水源的情况、使用方便性、消毒效果和安全性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消毒方式,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饮用水处理
饮用水处理是指对自然水源或其他非饮用水源进行一系列
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以去除潜在的污染物和有
害物质,确保饮用水达到安全、卫生的水质标准。
饮用水处理的主要过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
消毒和后处理等:
1. 预处理:通过筛网、沉淀池等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杂质,如泥沙、浮游生物等;
2. 混凝:加入混凝剂使悬浮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
大的絮凝物,便于后续的沉降和过滤;
3. 沉淀:经过混凝处理后,把产生的絮凝物静置一段时间,使其沉淀到底部,从而去除大部分悬浮物;
4. 过滤:通过过滤器去除较小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细菌等,常使用砂滤器、活性炭滤器等;
5. 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或物理消毒方法,如加氯、臭氧消毒等,杀灭和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6. 后处理:去除消毒副产物、调节水质,如调节pH值、添加水质稳定剂等。
此外,饮用水处理还会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其他特殊处理,如软化水、脱盐、去除药物残留等。
饮用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取决于原水的水质特点、水源的污染状况以及当地的水资源和技术条件。
整个饮用水处理过程需要在严格控制和监测下进行,确保水质安全和持续稳定。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饮用水消毒方法很多,农村最适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两类.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
生水经过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能被杀死,所以,喝开水最卫生,最安全。
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这种消毒方法无持续杀菌作用,煮沸后的水在存放过程中有重新被病源菌污染的可能。
因此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氯化消毒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通过制剂中有效氯的作用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
常用的氯制剂有液态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片、氯胺丁、净水龙等。
在农村家庭饮水消毒中以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使用最多。
不仅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而且在水中保持一定量的剩余浓度,即使再度污染,余氯仍有消毒作用,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消毒法和持续消毒法。
井水消毒法:一是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先按井水的水量计算出漂白粉的用量:(有条件时可取井水水样进行需氯量测定。
) 漂白粉(精)的投加量应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水量、规定加氯量及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等因素决定。
计算水量及加药量公式:圆井水量(米3)=[水面直径(米)]2×0.8×水深(米)方井水量(米3)=边长(米)×边宽(米)×水深(米)应加漂白粉量(g)=井水量(米3)×井水加氯量/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日常工作中可以根据井水水质具体情况,按每吨水5—8克来估算.然后配制漂白粉溶液,将上清液投入井水中:将所需量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研细)放入碗或盆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左右。
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或用干净木棍搅拌数分钟,使之混匀,半小时后即可饮用.每天消毒2~3 次,消毒应在取水前l~2小时进行。
当水井被污染时,消毒用药量可增加2~3倍。
二是持续加漂白粉消毒法:将一定量的漂白粉装入无毒塑料袋、竹筒、小口瓶、木盒或陶罐等容器中,在容器上面或旁边钻若干小孔(一般4个~6个,孔的直径为0。
饮用水污染如何消毒
水源污染、管网污染、二次供水污染等各种因素,都能导致饮用水中出现致病病菌或有毒、有害的物质。
那么饮用水污染如何消毒呢?
(1)煮沸消毒。
饮用水消毒最好是煮沸15分钟
(2)三防净水袋消毒。
按每升水300毫克有效氯用量加入,
作用15分钟,可杀灭水中所有类型的生物战剂。
消毒后,用活性炭吸附剩余的消毒剂,再经过沉淀、过滤,可获得质量较好的饮用水。
(3)个人饮用水消毒片。
根据污染程度,每一军用水壶加2〜4片饮用水消毒片,摇1分钟,再作用4〜5分钟,即可饮用。
(4)集体饮用水用标准量漂白粉消毒后即可饮用。
由于水质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3500万人患心血管病,7000万人患结石病,9000万人患肝炎。
WHO的一份研究报告强调,在发展中国家中,80%的病例和1/3的死亡率是因为饮用不洁水造成的。
国际自来水协会的调查指出,现在每年有2500万五岁以下的儿童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生病致死。
国内外研究表明:水质优劣与人类肝癌、食道襄、胃癌发病率成正相关。
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肿瘤病例达160万人之多,每年死于肿瘤约120万人,每年出生婴儿中出现崎胎、崎形和各种先天性缺陷也有100万多人,均与水质污染有关。
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饮用水尽量安装家用净水器过虑在饮用,这样更有利于用水安全。
饮⽤⽔常⽤的消毒⽅式⽬前,从⽔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漂⽩粉、次氯酸钠、氯胺、⼆氧化氯、臭氧等药剂和紫外线消毒模式,每种消毒模式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我国⼤多数集中式供⽔采⽤氯消毒。
氯消毒效果好,且费⽤较其他消毒⽅法低。
但由于近年来地下⽔质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运⽤氯消毒会产⽣三卤甲烷等致突变与致癌变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专家建议不宜单独使⽤氯消毒。
也有采⽤漂⽩粉、次氯酸钠消毒的,因漂⽩粉、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分解,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所以对存放条件和有效氯测试的要求⽐较⾼。
使⽤氯胺消毒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操作⽐较复杂,并且氯胺的杀菌效果差,不宜单独作为饮⽤⽔的消毒剂使⽤。
⽽紫外线的灭菌作⽤只在其辐照期间有效,所以被处理的⽔⼀旦离开消毒器就不具有残余的消毒能⼒,如果⼀个细菌未被灭活⽽进⼊后续系统,就会沾附在下游管道表⾯并繁衍后代,容易造成⼆次污染。
较为理想的消毒⽅式是⼆氧化氯和臭氧消毒。
⼆氧化氯应⽤现状⼆氧化氯应⽤现状 近年来,国外在避免氯消毒所引起的有害作⽤⽽寻找新的消毒剂时,对CIO2的研究和应⽤⽇益增多。
由于CIO2不会与有机物反映⽽⽣成三氯甲烷,所以在饮⽤⽔处理中应⽤越来越⼴泛。
⼆氧化氯消毒的安全性被世界卫⽣组织(WHO)列为A1级,被认定为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前,美国和欧洲已有上千家⽔⼚采⽤⼆氧化氯消毒,我国近年采⽤⼆氧化氯消毒的⽔⼚也逐渐增多。
⼆氧化氯的制备⽅法⼆氧化氯的制备⽅法 由于⼆氧化氯⽔溶液易挥发,对压⼒、温度和光线敏感,所以不能压缩进⾏液化储存和运输,只能在使⽤时现场制备,⽴即使⽤。
⼆氧化氯的制备⽅法有电解⾷盐法、化学反应法、离⼦交换法等。
其中电解法和化学法在⽣产上应⽤较多。
臭氧应⽤现状 臭氧应⽤现状 ⽬前,在欧洲主要城市已把臭氧作为深度净化饮⽤⽔的⼀种主要⼿段。
在我国,臭氧消毒总的来说是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净⽔处理⼯艺,但在区域供⽔⼯程中,臭氧消毒得到了⼀定的应⽤,积累了⼀些经验。
饮用水消毒标准饮用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饮用水的安全卫生更是关乎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在饮用水的处理过程中,消毒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
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饮用水消毒标准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饮用水消毒的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在我国,目前主要依据的是《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饮用水中各种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以及消毒剂的使用标准。
此外,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毒标准,考虑到水源的不同以及水质的差异,因地制宜地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其次,饮用水消毒标准应当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选择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对水质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安全性以及消毒效果。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气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而消毒剂则有氯化物、臭氧、过氧化氢等。
针对不同的水质和消毒对象,需要科学选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另外,饮用水消毒标准的执行应当严格监督和检测。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抽检和监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消毒设施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消毒设施运行正常,消毒剂的投加量和浓度符合要求,避免因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而导致消毒效果不达标的情况发生。
最后,饮用水消毒标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要。
公众对于饮用水消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当有清晰的认识,了解消毒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作用。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消毒的重视程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维护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总之,饮用水消毒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严格监督和检测执行情况,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共同维护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保障公众的饮用水安全,促进人民健康。
漂白粉饮水消毒用量标准
1. 一般情况下,漂白粉的使用量通常以含有效氯量来衡量。
一
般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为5%。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漂白粉的浓度来
计算使用量。
2. 对于清洁饮用水的消毒,通常建议使用漂白粉的浓度为0.5
毫克/升。
这意味着每升水需要加入0.5毫克的漂白粉来达到消毒的
效果。
3. 如果需要消毒大量的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增加漂白
粉的用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量使用漂白粉可能会对水质造成
不良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建议的用量来进行消毒。
4. 在使用漂白粉进行饮用水消毒时,需要充分搅拌溶解漂白粉,确保其均匀分布在水中,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一般建议30分钟以上,以确保漂白粉充分发挥消毒作用。
总之,漂白粉饮水消毒用量标准需要根据漂白粉的浓度和所需
消毒水量来合理计算,同时需要注意使用过量可能对水质产生不良
影响。
在使用漂白粉进行饮用水消毒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操作,以确保消毒效果和饮用水的安全。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如何消毒洪涝灾害对其人们造成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所以说需要对其洪涝灾害预防措施进行了解,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洪涝灾害后饮用水消毒方法,欢迎阅读!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如何消毒1、缸水、桶水消毒一般使用含氯消毒片或泡腾片(如漂白粉精片、二氯异氰尿酸片等)等对缸水或桶水进行消毒。
2、缸水、桶水消毒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一般每50千克水加入漂白粉精片剂或泡腾片1片,30分钟后测余氯气0.3毫克/升-0.5毫克/升即可。
3、井水消毒井水可采用定时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
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分钟后即可使用,一般每天消毒2-3次。
4、井水消毒也可采用持续加漂白粉法:在塑料饮料瓶等容器上面或旁边钻4-6个小孔,孔的直径大概0.2厘米-0.5厘米。
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加入漂白粉精片(一般装250克-300克),用细绳将容器悬在水中,利用取水时的振荡,使容器中的氯慢慢从小孔放出,以保持井水中一定的余氯量。
一次加药后可持续消毒1周左右。
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1、处于洪水多发区的人们在雨季要多收听洪水预报,并了解水面可能上涨到的高度和可能影响的区域。
2、如果收听到洪水预警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条件下,可用沙袋在门槛外垒起一道防水墙,然后再用旧地毯、旧棉絮等塞堵门窗的缝隙。
3、当得知洪水来临时,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转移至安全区域。
4、如洪水到来时,不能及时转移的人员应就近迅速向楼房、山坡、避洪台等高地躲避,或者立即爬上大树、高墙、屋顶等高的地方暂避。
5、如已被洪水包围,千万不要慌张,应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6、如不小心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一定要保持镇定。
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箱子、木板、衣柜等任何入水可浮的物品。
并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大声呼救、晃动树枝或衣物等。
饮用水消毒方法
李俊设
1. 缸(桶)水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
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后(如澄清效果不佳,可使用明矾进行混凝沉淀和滤沙过滤)再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精片或泡腾片。
使用方法为每担水(50 公斤)加漂精片1 片或泡腾片半片~1 片(视含有效氯浓度决定)。
先将漂精片或泡腾片放入碗中压碎,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30分钟后测余氯不低于0.3mg/L 即可使用。
若余氯达不到,则应增加消毒剂量,缸(桶)要经常清洗。
同时应注意:漂精片和泡腾片易吸水潮解,应保存于密封塑料袋或玻璃瓶中。
缸(桶)要经常清洗。
2. 井水的消毒处理
方法是:先将井水掏干(若井水中查出致病菌,应先消毒后再掏干),清除井壁和井底的污物,用3~5%漂白粉溶液(漂精减半)清洗后,再按加氯量10~15mg/L 投加漂白粉(或漂精片)即每吨水加40 克干漂白粉计,等待3~5 小时后把井水打完,待再来水即可消毒取用,必要时经细菌学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方法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必要的物质,但是水源受到污染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饮用水被污染的原因。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和自然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比如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垃圾、车辆尾气等都可能对饮用水造成污染,而在农村地区则常见农药、化肥等污染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地质变化等造就的影响。
饮用水的净化过程需要多步进行。
首先要采集水样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可以掌握水源的污染情况以及类型等信息,从而确定相应的净化方式。
根据不同类型污染,可以采用不同的净化方式,如机械过滤、化学絮凝剂和沉淀、活性炭吸附、超滤等方式。
采用合适的净化方式能有效去除水源中的悬浮物、色度、异味等杂质,得到清洁的饮用水。
饮用水的消毒是为了有效杀死和控制水中病原菌的数量和种类,以保障人类的健康。
消毒方式十分多样,如紫外线消毒、臭氧氧化消毒、氯消毒等。
其中,氯消毒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方式,因为它的消毒效果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仅需少量的氯就能有效消毒水。
但是,在进行消毒过程时,需要注意一些规范。
首先是消毒剂的投放量要正确,不能过多或过少,否则消毒效果不理想。
其次是消毒时间和水温的控制,时间和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但是也不能过度,要掌握一个恰当的时限和温度。
此外,人们选取消毒方式时也应尽可能避免产生副作用,比如选择不存在“三氯甲烷”等危险物质的消毒方式。
除了上述净化和消毒以外,人们在饮用水上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方面的卫生问题。
比如饮用水使用器皿、管道等都要经常清洗,避免出现细菌繁殖。
此外,节约饮用水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饮用水也需要处理消耗资源,如果能够节约饮用水,还能够保持水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总之,水是生命之源,保障饮用水健康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净化和消毒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合适的规程,增加自我卫生观念,积极参与并推动相关措施的实施和开发,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及环境消毒措施一、饮用水消毒(一)及时修复被洪水破坏的饮用水设施,并于启用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工作。
(二)经水淹的水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
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
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余氯消毒。
漂白粉投加量按井水量以25—50克/吨水有效氯计算,浸泡12—24小时后,抽除井水;也可于清除井内淤泥、冲洗掏尽污水后按每平方米井壁泼洒300ml—500ml漂白粉溶液(100倍稀释液),消毒1小时后,掏尽消毒液。
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可单次投药或持续消毒)消毒后,即可正常使用。
1、单次投药清澈的井水,加氯量按1毫克/L计,即1吨水加漂白粉4克;水质感官一般,加氯量按2毫克/L计,即加漂白粉8克/吨水;如水质较差,加氯量应按5—10毫克/L计,即加漂白粉20—40克/吨水。
或加漂白精片(0.5克/片)20片。
2、持续消毒取一塑料瓶(如:矿泉水瓶或可乐瓶等),在瓶体上开若干个小孔,可按每立方米井水开3个孔计),孔径0.2mm,内装约上述计算用量25倍重的漂白粉,拧紧瓶口。
然后另取一空瓶或木板作为浮标,用塑料绳系上,使消毒瓶悬在水面下约50厘米处。
这样借取水时的振荡,氯液不断渗出,一次投药一般可持续10天以上。
(三)各家各户均应注意饮用水卫生工作,有煮沸条件的均应煮沸后饮用。
采用化学消毒法应视水质情况投加消毒剂,比较浑浊的水在消毒前可用明矾澄清。
感官洁净的水,一担水(50公斤)加漂白粉0.2克;感官较差的水,一担水(50公斤)加漂白粉1—2克;或加漂白精片(0.5克/片)1片,消毒半小时。
二、环境消毒(一)消毒原则1、先清污后消毒,清污工作一定要及时。
2、对受淹的室内地面、墙壁及物品应进行及时消毒,对临时灾民安置点应随时进行消毒,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3、受淹住宅区的周围环境、农贸集市、幼儿园、地下室以及水源周围、有粪便外溢污染的场所、垃圾临时堆放点等应进行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