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_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78.00 KB
- 文档页数:56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
所谓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物而写作,有着实用性特点,并形成惯用格式的文章。
下面给大家介绍应用文的写作基础知识。
一、应把握的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一)公文格式1、行政公文的格式的概念2、行政公文的格式的内容(1)眉首(2)主体:是文件的主要部分,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八个部分。
(3)版记:版记也称文尾,位于公文末页最下部,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三个要素。
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二)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一个机关的文件,按照行文关系、文件的往向,可以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和泛行文。
基本行文规则:(1)根据机关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行文的原则。
(2)公文不直接报领导者个人的原则。
(3)非非凡情况不越级行文原则。
(4)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的原则。
(5)部门会签未经协调一致不得各自单独行文的原则。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以下两种情况不宜用抄送:1.请示不得在主送上级机关的同时向其下级机关抄送;2.凡与办理公文无关的机关一律不予抄送。
二、12种应用文体的写作(一)计划与方案(二)总结个人总结行文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单位名称+期限+内容+文种正文:1、前言:交代与中心内容有关的情况;2、全面总结一般包括成绩收获、经验体会、问题教训三个部分;3、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努力方向。
落款:写作者姓名、日期(三)简报简报是反映所在单位或系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和经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值得注重的新思路,或某项调查研究的成果和有价值的统计数字的内容简要的内部资料,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左右沟通、交流经验的作用。
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1第一章应用写作概述第一节应用文的含义、特点、作用于分类1、应用文的含义: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共事务或私人事务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__。
2、应用文的特点:(1)实用性(2)模式性(3)真实性(4)时效性(5)针对性(6)简明性3、应用文的作用(1)法规、准绳作用(2)指挥、管理作用(3)联系、协调作用(4)宣传、教育作用(5)凭证、依据作用4、应用文的种类实用:新闻文体、理论文体、史传文体、应用文体(公务、私务)文体【公务:通用(法定公文、事务文书)、专用(经济文书、科技文书、法律文书、礼仪社交文书)非实用第二节应用写作发展沿革1、应用文雏形: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也称“甲骨文书”2、商周时期订立的契约式我国最早的私务文书、3、先秦时期的《尚书》目前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的一部__总集,它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一部以应用文为主的文集。
4、经济方面的文书,最早见于《周礼》5、汉代时,建立了严密的文书写作及管理制度。
上行文:“章、表、奏、议、策、疏”等下行文:“诏、令、诰、制、敕、谕”等6、汉代出现的行政公文:贾谊的《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司马相如《上书谏猎》、7、“公文”这一称谓,在汉代出现。
8、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时期陆机的《文赋》、晋代挚虞的《__流别论》。
9齐梁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写作、和应用文理论汇集,应用写作由此进入到一个有一定理论指导的自觉阶段。
第三节应用文的内容要素1、应用文的主旨: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主题观点主旨2、应用文的主旨分类:看法、观点型主旨、要求、主张型主旨、综合型主旨3、主旨的要求:正确、单一、鲜明、针对性强4、主旨的表现:(1)标题显旨(2)开篇现旨(3)文尾现旨(4)呼应显旨(5)转换揭旨(6)小标题显旨5、应用文的材料题材——指以素材为基础,经过加工、改造、提炼写进作品中的,用以表现文艺作品主题的材料。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概述古代文论家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
”目前,报考公务员已成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应用写作是必考科目,过去写作主要考公文,现在主要考申论,另外,还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申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往往是重大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
如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2000年:关于噪音污染2001年:关于风靡全球的PPA风波2002年:关于网络普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2003年:关于生产与安全问题2004年:关于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2005年:关于如何解决农村农民问题2007年:关于国土资源问题申论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一、应用文含义应用文是指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并具有惯用体式的普通文章。
体式包括文体、语体、外在格式、内在结构。
(所谓“语体”,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的表达风格、色彩和语感的语言体系,是从语言交际功能出发而划分的语言功能风格类型。
)目前学术界对“应用文”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应用文是人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广泛使用的,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所有文章,即除了为欣赏或审美而创作文学性质的文体之外的一切文体都是应用文,其外延包括了新闻文体、学术文体、史传方志文体。
另一种意见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应用文的实用性特征,认为应用文就是人们处理公私事务的文体(即“文书”),不包括上述三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