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包装印刷造纸)包装标识的相关国标
- 格式:doc
- 大小:673.57 KB
- 文档页数:49
印刷业管理条例(202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0.11.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2号•【施行日期】2020.11.29•【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闻出版正文印刷业管理条例(2001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5号公布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20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印刷业管理,维护印刷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的印刷经营活动。
本条例所称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书籍、地图、年画、图片、挂历、画册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装帧封面等。
本条例所称包装装潢印刷品,包括商标标识、广告宣传品及作为产品包装装潢的纸、金属、塑料等的印刷品。
本条例所称其他印刷品,包括文件、资料、图表、票证、证件、名片等。
本条例所称印刷经营活动,包括经营性的排版、制版、印刷、装订、复印、影印、打印等活动。
第三条印刷业经营者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讲求社会效益。
禁止印刷含有反动、淫秽、迷信内容和国家明令禁止印刷的其他内容的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
第四条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印刷业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印刷业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印刷业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印刷业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承印验证制度、承印登记制度、印刷品保管制度、印刷品交付制度、印刷活动残次品销毁制度等。
【包装印刷造纸】输液器包装验证报告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1 包装材料的要求据EN868-1、YY/T0313-1998标准。
1.1 用作制造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的包装材料原料可以是原始材料或再生材料,但应有原料特别是回收材料的来源,明确其历史和可追溯性,并受到控制,以确保成品始终能满足要求。
1.2 包装材料的设计必须在满足原定用途的条件下,把对使用者或患者的安全造成危害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1.2.1 包装材料与灭菌过程相容性:包装材料与产品按一定方式组合装入灭菌器后,具有足够的透气性和灭菌剂渗透性,以能达到灭菌所要求的条件和灭菌后除去灭菌剂。
1.2.2 包装材料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和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的相容性(即包装与医疗器材相互无不良影响):主要考虑的有:拟包装的医疗器械的大小和形状,有几何锐边凸出部分,对物理和其它防护的要求,医疗器械对特殊危险例如辐射、湿气、机械性撞击,静电放射的敏感性。
1.2.3 包装材料与标识方式的相容性:标识方法必须对包装材料与采用的灭菌过程的相容性无不良影响,印刷或书写所采用的油墨不会转移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上,也不会和包装材料起反应而影响包装材料的效用,也不会变色而使标识变的模糊不清,对固定在包装材料表面的标识,其附着方式必须能耐受灭菌过程的使用及制造厂规定的贮存和运输条件。
1.2.4 包装材料能够提供对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防护。
1.2.5 包装材料在使用场所与使用者撕开包装取出使用时的要求相容性(例如无菌的开封)。
1.3 在使用条件下,在灭菌前、中、后,包装材料不可释放已知是有毒的,其数量足以对健康危害的物质。
1.4 生物相容性: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和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的预期用途,对包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见ENISO10993-1)。
2020年塑料包装行业VOC排放控制指导手册2020年6月目录第1 部分塑料包装印刷VOCS 排放控制技术指南 (1)一、源头削减 (1)(一)含VOC S 原辅材料 (1)(二)印刷工艺 (3)二、过程控制 (4)(一)储存 (4)(二)调配 (4)(三)输送 (4)(四)印刷 (5)(五)复合/覆膜/涂布/上光 (5)(六)烘干 (5)(七)清洗 (5)三、末端治理 (6)(一)凹版印刷 (6)(二)柔版印刷 (6)(三)复合 (7)(四)涂布 (7)(五)覆膜/上光 (7)(六)其他 (8)(七)非正常工况 (8)四、排放限值 (8)五、监测监控 (9)六、台账记录 (9)(一)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9)(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9)第2 部分VOCS 相关标准内容要点 (11)一、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内容要点 (11)(一)标准 (11)(二)内容要点 (11)二、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解释说明 (16)第3 部分VOCS 末端治理技术选择与运行维护要求 (23)一、治理技术适用范围 (23)二、治理设施运行维护 (29)三、治理设施台账记录 (37)(一)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37)(二)非正常工况信息 (38)(三)日常维护信息 (39)第4 部分重点行业VOCS 排放监测技术指南 (40)一、监测内容、指标、频次的确定 (40)(一)监测内容的确定 (40)(二)监测指标的确定 (40)(三)监测频次的确定 (41)1、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频次 (41)2、监督帮扶抽查监测的频次 (41)二、排污口规范化设置要求 (41)(一)排污口规范化设置的通用要求 (41)(二)采样位置要求 (43)(三)采样平台要求 (44)(四)采样平台通道要求 (44)(五)采样孔要求 (44)三、监测要求 (45)(一)手工监测要求 (46)(二)自动监测要求 (48)1、自动监测的安装等管理要求 (48)2、自动监测的关键技术要求 (48)四、监测记录 (49)(一)手工监测的记录要求 (49)(二)自动监测的记录要求 (50)第1 部分塑料包装印刷VOCs 排放控制技术指南图1 包装印刷行业生产工艺与VOCs 排放环节示意图一、源头削减(一)含VOCs 原辅材料塑料包装印刷企业在2021 年4 月1 日起使用的油墨中VOCs 含量应符合表1 的要求,在2020 年12 月1 日起使用的胶粘剂、清洗剂和涂料中VOCs 含量应符合表1 的要求。
2020年印刷纸包装VOC排放控制指导手册2020年6月目录第1 部分纸包装印刷VOCS 排放控制技术指南 (1)一、源头削减 (1)(一)含VOC S 原辅材料 (1)(二)工艺改进 (4)二、过程控制 (4)(一)储存 (4)(二)调配 (5)(三)输送 (5)(四)印刷 (5)(五)复合/覆膜/涂布/上光 (5)(六)烘干 (6)(七)清洗 (6)三、末端治理 (6)(一)凹版印刷 (6)(二)柔版印刷 (7)(三)涂布 (7)(四)覆膜/上光 (7)(五)其他 (8)(六)非正常工况 (8)四、排放限值 (8)五、监测监控 (8)六、台账记录 (9)(一)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9)(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9)第2 部分VOCS 相关标准内容要点 (10)一、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内容要点 (10)(一)标准 (10)(二)内容要点 (10)二、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解释说明 (15)第3 部分VOCS 末端治理技术选择与运行维护要求 (22)一、治理技术适用范围 (22)二、治理设施运行维护 (28)三、治理设施台账记录 (36)(一)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36)(二)非正常工况信息 (37)(三)日常维护信息 (38)第4 部分重点行业VOCS 排放监测技术指南 (39)一、监测内容、指标、频次的确定 (39)(一)监测内容的确定 (39)(二)监测指标的确定 (39)(三)监测频次的确定 (40)1、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频次 (40)2、监督帮扶抽查监测的频次 (40)二、排污口规范化设置要求 (40)(一)排污口规范化设置的通用要求 (40)(二)采样位置要求 (42)(三)采样平台要求 (43)(四)采样平台通道要求 (43)(五)采样孔要求 (43)三、监测要求 (44)(一)手工监测要求 (45)(二)自动监测要求 (47)1、自动监测的安装等管理要求 (47)2、自动监测的关键技术要求 (47)四、监测记录 (48)(一)手工监测的记录要求 (48)(二)自动监测的记录要求 (49)第1 部分纸包装印刷VOCs 排放控制技术指南图1 包装印刷行业生产工艺与VOCs 排放环节示意图一、源头削减(一)含VOCs 原辅材料纸包装印刷企业在2021 年4 月1 日起使用的油墨中VOCs 含量应符合表1 的要求,在2020 年12 月1 日起使用的胶粘剂、清洗剂和涂料中VOCs 含量应符合表1 的要求。
国标烟标盒包装纸制造标准# 国标烟标盒包装纸制造标准## 1. 引言烟标盒包装纸在烟草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保护烟草产品,还能展示产品的品质和形象。
为了确保烟标盒包装纸的质量和一致性,制定了国标烟标盒包装纸制造标准,该标准适用于烟草生产和包装行业。
##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烟标盒包装纸的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材料、设备和操作。
## 3. 材料要求3.1 原纸:烟标盒包装纸的原纸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
3.2 涂料:烟标盒包装纸的涂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 4. 工艺要求4.1 印刷:烟标盒包装纸的印刷应采用高质量的印刷设备和技术,确保印刷图案清晰、色彩鲜艳。
4.2 涂布:烟标盒包装纸的涂布应均匀一致,涂布量符合要求。
4.3 干燥:涂布后的烟标盒包装纸应经过适当的干燥处理,确保涂料牢固、不易粘连。
## 5. 物理性能要求5.1 耐破性:烟标盒包装纸的耐破性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包装纸不易破损,能有效保护内部产品。
5.2 强度:烟标盒包装纸的强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包装纸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或撕裂。
## 6. 包装标志要求6.1 单位标识:烟标盒包装纸上应标明生产单位名称和地址。
6.2 生产日期:烟标盒包装纸上应标明生产日期,方便追溯和管理。
6.3 标志图案:烟标盒包装纸上的标志图案应清晰、准确,能够体现烟草产品的品牌形象。
## 7. 检测要求7.1 抽检:对烟标盒包装纸进行定期抽检,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7.2 检测项目:抽检时应对烟标盒包装纸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如耐破性、强度等。
## 8. 贮存和运输要求8.1 贮存条件:烟标盒包装纸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远离火源和化学品。
8.2 运输方式:烟标盒包装纸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受潮、挤压和摩擦,确保产品完好无损。
## 9. 样品保留生产单位应根据需要保留烟标盒包装纸的样品,方便溯源和质量管理。
《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局令第23号)《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于2000年3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局长:郑筱萸二○○○年十月十五日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第一条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的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以利于药品的运输、贮藏和使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药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必须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要求印制,其文字及图案不得加入任何未经审批同意的内容。
第三条药品包装内不得夹带任何未经批准的介绍或宣传产品、企业的文字、音像及其他资料。
第四条凡在中国境内销售、使用的药品,其包装、标签及说明书所用文字必须以中文为主并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化汉字。
第五条药品的通用名称必须用中文显著标示,如同时有商品名称,则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用字的比例不得小于1:2,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之间应有一定空隙,不得连用。
第六条药品商品名称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方可在药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标注。
第七条提供药品信息的标志及文字说明,字迹应清晰易辨,标示清楚醒目,不得有印字脱落或粘贴不牢等现象,并不得用粘贴、剪切的方式进行修改或补充。
第八条药品的包装分内包装与外包装。
(一)内包装系指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如安瓿、注射剂瓶、铝箔等)。
内包装应能保证药品在生产、运输、贮藏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并便于医疗使用。
药品内包装材料、容器(药包材)的更改,应根据所选用药包材的材质,做稳定性试验,考察药包材与药品的相容性。
(二)外包装系指内包装以外的包装,按由里向外分为中包装和大包装。
外包装应根据药品的特性选用不易破损的包装,以保证药品在运输、贮藏、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第九条药品的标签分为内包装标签与外包装标签。
(一)内包装标签与外包装标签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所限定的内容;文字表达应与说明书保持一致。
(包装印刷造纸)包装标识的相关国标第四章包装标志包装标志是为了便于货物交接、防止错发错运,便于识别,便于运输、仓储和海关等有关部门进行查验等工作,也便于收货人提取货物,在进出口货物的外包装上标明的记号。
第一节包装储运图示标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的名称、图形、尺寸、颜色及使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货物的运输包装。
2 标志的名称和图形图示标志共17种,其名称和图形如表1所示。
3 标志的尺寸和颜色3.1 标志的尺寸标志尺寸一般分为4种,见表2。
如遇特大或特小的运输包装件,标志的尺寸可以比表2的规定适当扩大或缩小。
3.2 标志的颜色标志颜色应为黑色。
如果包装的颜色使得黑色标志显得不清晰,则应在印刷面上用适当的对比色,最好以白色作为图示标志的底色。
应避免采用易于同危险品标志相混淆的颜色。
除非另有规定,一般应避免采用红色、橙色或黄色。
4 标志的使用方法4.1 标志的打印可采用印刷、粘贴、拴挂、钉附及喷涂等方法打印标志。
印刷时,外框线及标志名称都要印上,喷涂时,外框线及标志名称可以省略。
4.2 标志的数目和位置4.2.1 一个包装件上使用相同标志的数目,应根据包装件的尺寸和形状决定。
4.2.2 标志在各种包装件上的粘贴位置:a) 箱类包装:位于包装端面或侧面;b) 袋类包装:位于包装明显处;c) 桶类包装:位于桶身或桶盖;d) 集装单元货物:应位于四个侧面。
4.2.3 下列标志的使用应按如下规定:a) 标志1“易碎物品”应标在包装件所有四个侧面的左上角处(见表1标志1的使用示例)。
b)标志3“向上”应标在与标志l相同的位置上(见表1中标志3示例a所示)。
当标志1和标志3同时使用时,标志3应更接近包装箱角(见表1标志3示例b所示)。
c)标志7“重心”应尽可能标在包装件所有六个面的重心位置上,否则至少也应标在包装件四个侧、端面的重心位置上(见表1标志7的使用示例)。
d)标志11“由此夹起”1)只能用于可夹持的包装件。
2)标志应标在包装件的两个相对面上:以确保作业时标志在叉车司机的视线范围内。
e)标志16“由此吊起”至少贴在包装件的两个相对面上(见表1标志16的使用示例)。
表1 标志名称和图形表1(续)表1(续)17 温度极限表明运输包装件应该保持的温度极限表2 标志尺寸单位为毫米尺寸序号长宽1 70 502 140 1003 210 1504 280 200第二节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路、公路、水路和空运的货物外包装上的分类标志及其他标志和文字说明的事项及其排列的格式。
2 含义外包装件上的商品分类图示标志及其他标志和其他的文字说明排列格式的总称为收发货标志。
3 内容内容详见表1。
14 JS 发运件数SHIPPING PIECES 发运的件数`说明①分类标志一定要有,其他各项合理选用。
②外贸出口商品根据国外客户要求,以中、外文对照,印制相应的标志和附加标志。
③国内销售的商品包装上不填英文项目。
4.1 图示标志尺寸见表2。
包装件高度(袋按长度) 分类图案尺寸图形的具体参数备注外框线宽内框线宽500及以下50×50 1 2平视距离5m,包装标志清晰可见500~1000 80×80 1 21000以上100×100 1 2 平视距离10m,包装标志清晰可见12类图形,见图1—1~图1—12。
5 收发货标志的字体标志的全部内容,中文都用仿宋体字,代号用汉语拼音大写字母;数码用阿拉伯数码,英文用大写的拉丁文字母。
标志必须清晰、醒目、不脱落、不退色。
6 收发货标志的颜色6.1 纸箱,纸袋,塑料袋,钙塑箱,按商品类别以表3规定的颜色用单色印刷。
用黑,红、绿、蓝底印白字,灰底印黑字,表内未包括的其他商品,包装标志的颜色按其属性归类。
7 收发货标志的方式7.1 印刷适用于纸箱、纸袋、钙塑箱、塑料袋。
在包装容器制造过程中,将需要的项目按6.1规定印刷在包装容器上。
有些不固定的文字和数字在商品出厂和发运时填写。
7.2 刷写适用于木箱、桶、麻袋、布袋、塑料编织袋。
利用印模、镂模,按5.2规定涂写在包装容器上。
要求醒目,牢固。
7.3 粘贴对于不固定的标志,如收货单位和到达站需要临时确定,所以先将需要的项目印刷在60g/m2以上的白纸或牛皮纸上,然后粘贴在包装件有关栏目内。
7.4 拴挂对于不便印刷、刷写的运输包装件筐,篓,捆扎件,将需要的项目印刷在不低于120g/m2的牛皮纸或布、塑料薄膜、金属片上、拴挂包装件上(不得用于出口商品包装)。
8 标志位置8.1 六面体包装件的分类图示标志位置,按GB 3538—83《运输包装件各部位的标志方法》标志部位,放在包装件5,6两面的左上角。
收发贷标志的其他各项,见图2—1,2—2,3—1,3—2。
8.2 袋类包装件的分类图示标志放在两大面的左上角,收发货标志的其他各项,见图4。
8.3 桶类包装的分类图示标志放在左上方,收发货标志的其他各项,见图5。
8.4 筐,篓捆扎件等拴挂式收发货标志,应拴挂在包装件的两端,草包、麻袋拴挂在包装件的两上角,见图6。
8.5 粘贴标志应贴在包装件的5、6两个面的有关栏目内。
8.6 其他的标志按GB 190—85《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1—85《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等的规定执行。
图2-1 图2-2图3-1图3-2各项标志面积占袋面积2/3,两面印刷图4各项标志面积占圆周表面积1/4,两面印刷图5挂签外径尺寸:105×74mm印刷面积占2/3图6第三节通用商品条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通用商品条码的编码、结构、尺寸、颜色、技术要求及质量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消费单元的条码标识。
2 规范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508-1990 光学识别用字母数字字符集第二部分:OCR-B字符集印刷图象的形状和尺寸(GB/T 12508-1990,eqv ISO 1073-2:1976)GB/T 12905 条码术语GB/T 18348-2001 商品条码符印制质量的检验ISO/IEC 646 信息技术用于信息交换的ISO 7-bit 编码字符集ISO/IEC 15424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数据载体标识符(包括码制标识符)3 术语和定义GB/T 12905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商品标识代码identification code for commodity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统一代三委员会(UCC)规定的、用于标识商品的一组数字,包括EAN/UCC-13、EAN/UCC-8 和UCC-12代码。
3.2标准版商品条码bar code for commodity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统一代三委员会(UCC)规定的、用于表示商品标识代码(3.1)的条码,包括EAN商品商品条码[E]AN-13 商品条码(3.2.1)和EAN-8 商品条码(3.2.2)和UPC 商品条码(UPC-A 商品条码(3.2.3)和UPC-E 商品条码(3.2.4)]。
注:UPC为Uniform Product Code(通用产品代码)的英文缩写。
3.2.1 EAN-13商品条码EAN-13 bar code for commodity标准版EAN商品条码用于表示EAN/UCC-13代码的商品条码3.2.2 EAN-8商品条码EAN-8 bar code for commodity缩短版EAN商品用于表示EAN/UCC-8代码的商品条码(3.2)3.2.3 UPC—A 商品条码UPC-A bar code for commodity 标准版UPC 商品条码用于表示UCC-12 代码的商品条码(3.2)。
3.2.4 UPC-E 商品条码UPC-E bar code for commodity缩短版UPC 商品条码用于表示按一定规则压缩的UCC-12代码的商品条码(3.2)。
3.3 商品项目commodity item按商品的基本特征而划分的群类。
3.4 前置码the leftmost position numberEAN/UCC-13代码中最左侧的一位数字代码。
4 商品标识代码4.1 EAN/UCC-13 代码EAN/UCC-13代码由13位数字组成,分三种结构,其结构如下:4.1.1 前缀码前缀码由2-3位数字(X13X12或X13X12X11)组成,是EAN分配给国家(或地区)编码组织1)的代码。
前缀码由EAN统一分配和管理,见附录A。
EAN分配给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前缀码由3位数字(X13X12X11)组成。
4.1.2 厂商识别代码厂商识别代码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分配和管理,由7-9位数字组成。
4.1.3 商品项目代码商品项目代码由厂商负责编制,由5-3位数字组成。
4.1.4 校验码校验码为1位数字,校验码的计算方法见附录B。
4.2 EAN/UCC-8代码EAN/UCC-8代码代码由8位数字组成,其结构如下:4.2.1 商品项目识别代码商品项目识别代码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分配和管理,由7位数字组成。
4.2.2 校验码校验码为1位数字,校验码的计算方法见附录B。
4.3 UCC-12代码UCC-12代码的结构及其条码符号技术要求和判定规则见附录C。
4.4 编码原则在编制商品标识代码时,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4.4.1 唯一性原则4.4.1.1 对同一商品项目的商品应分配相同的商品标识代码。
基本特征相同的商品视为同一商品项目,基本特征不同的商品视为不同的商品项目。
注:商品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商品名称、商标、种类、规格、数量、包装类型等。
4.4.1.2 对不同商品项目的商品应分配不同的商品标识代码。
4.4.2 无含义性原则商品标识代码中的每一位数字不表示任何与商品有关的特定信息。
4.4.3 稳定性原则商品标识代码一旦分配,若商品的基本特征没有发生变化,就应保持不变。
5 符号结构5.1 EAN-13商品条码的符号结构EAN-13商品条码由左侧空白区、起始符、左侧数据符、中间分隔符、右侧数据符、校验符、终止符、右侧空白区及供人识别字符组成。
见图1和图2。
图1 标准版商品条码符号结构图2 标准版商品条码符号构成示意图5.1.1 左侧空白区位于条码符号最左侧的与空的反射率相同的区域,其最小宽度为11个模块宽。
5.1.2 起始符位于条码符号左侧空白区的右侧,表示信息开始的特殊符号,由3个模块组成。
5.1.3 左侧数据符位于起始符号右侧,是平分字符的特殊符号,由5个模块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