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下部结构设计图文详解
- 格式:docx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6
1032桥梁工程之下部结构简介桥梁下部结构指的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其荷载传递至地基的桥墩、桥台等的总称。
墩、台身位于基础之上,是桥梁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支撑梁部荷载,并将之传递至基础。
一、桥台桥台位于桥梁两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并和路堤相衔接的构筑物。
其功能除传递桥梁上部结构的荷载到基础外,还具有抵挡台后的填土压力、稳定桥头路基、使桥头线路和桥上线路可靠而平稳地连接的作用。
1、主要结构:台身——指台帽以下基础以上桥台承重的主体部分前端——指桥台中支承上部结构的横桥向挡土墙翼墙——指桥台前端两端或涵洞口两侧设置的挡土墙台帽——指桥台前端顶部有出檐的盖帽部分锥坡——为保护桥头路堤的稳定、防止冲刷,在桥涵与路基相接处修筑的锥形护坡。
耳墙——在埋置式桥台中,与台帽或盖梁两端连接的小型挡土墙2、结构形式常见的桥台结构有:实体式墩台、轻型桥台(按照翼墙不同形式有八字形桥台、一字墙桥台、耳墙式桥台三种)、柱式墩台、肋型埋置式桥台、框架式桥台。
(1)实体式墩台又称重力式墩台,主要特点是在承受外力时依靠自身及作用于其上的重力获得稳定。
其体积和自重一般都较大,常常就地取材,用砌体或素混凝土建造。
其截面多采用简单流线型,如圆端墩、尖端墩、圆角墩等。
它主要靠自身重力来平衡台后的土压力,其体积和自重一般都较大,常用的有U型桥台。
U型桥台即前墙和两侧翼墙连城一体,在平面上呈U字型的桥台。
(2)轻型墩台是一种受力后允许一定的弹性变形的桥墩,其特点是刚度小,自重轻,一般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成。
是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弯能力来减少圬工体积而轻型化的桥台,主要可分为薄壁轻型桥台和支撑梁轻型桥台。
八字形桥台是两侧翼墙连在平面上呈八字型的桥台。
一字形桥台是前墙和两侧翼墙在水平上呈一字型的桥台。
(3)柱式墩台是指墩台身由单根或多根柱状体组成的桥梁墩台。
如果柱下是桩基础,则称之为桩柱式墩台。
柱的截面有圆形、矩形、多变形等,在斜交桥中单柱式较常见。
桥梁工程下部结构制图本章导读一、学习目标1.了解桥梁的类型、桥梁的各部分构造组成;2.掌握钢筋的有关知识,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图的图示特点、图示内容与图示方法;3.掌握桥位平面图、桥梁地质断面图、桥梁总体布置图的图示内容与图示方法;4.能阅读及绘制桥梁总体布置图及各构件(主梁、桥台、桥墩、桩等)详图。
二、学习内容1.桥梁的分类及组成;2.桥位平面图、桥梁地质断面图、桥梁总体布置图;3.钢筋混凝土结构图及构件详图。
桥梁是道路路线通过河流、山谷或其它路线的立体交叉等常见的工程构筑物,用以保证路线通畅,车辆行驶正常。
桥梁按照主要承重构件的受力情况分为:梁桥、刚架桥、吊桥、拱桥及组合体系桥等;按照上部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钢桥、木桥、钢筋混凝土桥、圬工(砖、石、混凝土)桥等,以钢筋混凝土桥使用最为广泛。
桥梁是由上部结构(桥跨结构)、下部结构(桥墩及桥台)和辅助结构组成,见图3-1梁桥示意图。
1—主梁;2一桥面;3一支座;4一桥台;5一桥墩;6—锥坡图3—1梁桥基本组成部分(一)上部结构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
上部结构包括承重结构和桥面系,是在线路中断时跨越障碍的主要承重结构。
它的作用是承受车辆等荷载,并通过支座传给墩台。
桥面构造包括:桥面铺装、防水和排水构造、伸缩缝、人行道(或安全带)、侧石、栏杆及灯柱等构造(图3-2)。
图3-2 桥面构造示意图(二)下部结构下部结构由桥墩、桥台组成(单孔桥没有桥墩)。
下部结构的作用是支承上部结构,并将结构重力和车辆荷载等传给地基;桥台还与路堤连接并抵御路堤土压力。
(三)附属结构附属结构包括桥头锥形护坡、护岸以及导流结构物等。
它的作用是抵御水流的冲刷、防止路堤填土坍塌。
桥梁的类型很多,构造组成也各有不同,但是桥梁工程图的图示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结构详图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一般根据结构构件使用材料而定。
桥梁工程图是由桥位平面图、桥位地质断面图、桥梁总体布置图、构件结构图(构件详图)等组成。
桥梁下部结构专项施工方案第一节工程概况本合同段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第3合同段,主线全长3.03km。
起点桩号为K11+473.5,终点桩号为K14+503.1 &本合同段桥梁共有嘉善高架、洪溪主桥、A匝道桥、B匝道桥、C匝道1号桥、C匝道2号桥、D匝道1号桥、D匝道2号桥、E匝道桥、F匝道桥、G匝道桥、H匝道桥、CRK16+535.486中桥、CRK17+736小桥、CRK18+086.484中桥。
下部结构桩基主要有© 1m 20根、© 1.2m 153根、© 1.3m 755根、© 1.5m 171根、© 1.6m 40根五种类型,其中陆上桩基1051根,水中桩基88根。
根据现场的水文地质情况,为确保桩基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本合同段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桩基分布见下表)。
下部结构类型立柱主要有©1m、© 1.1、© 1.2m、© 1.3m、© 1.5m,承台、地系梁、中系梁、盖梁、台帽。
桩基分布一览表:31第二节编制依据1、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第3合同段施工图设计。
2、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O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6、《生产安全事故告和调查处理条例》7、《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9、《公路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参考范本》31/ 1第三节桩基施工方案一、桩基总体施工方案(一)、总体安排桥梁施工顺序:因南侧下部钢筋加工场设置在紧邻预制场,主线K12+400左侧,距主线300m处,先从主线桥嘉善高架开始施工,紧接着洪溪主桥,同时进行其他匝道桥施工。
本项目计划于2016年6月1开始桩基钻孔施工。
第五章桥梁墩台内容提要:在本章内主要介绍桥梁墩台在基础以上部分的构造型式。
除了常用的重力式墩台外,还介绍了公路桥梁上日益推广使用的各类轻型墩台的构造型式。
学习的基本要求:1、掌握桥梁墩台的组成和作用2、了解梁桥和拱桥重力式桥墩及各种轻型桥墩的构造3、了解梁桥和拱桥重力式桥台及各种轻型桥台的构造第一节桥墩一、概述桥墩主要由墩帽、墩身和基础三部分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通过基础又将此荷载及本身自重传递到地基上。
此外它还承受流水压力、风力以及可能出现的冰荷载、船只或漂流物的撞击力。
当前世界各国的桥梁建设的迅速发展,不仅反映在上部结构的造型新颖上,而且也还反映在下部结构向轻型合理、造型美观的方向发展上,改变以往粗柱胖墩的形象。
1、大跨径桥梁既要考虑墩身的轻巧,又要考虑能有利于上部结构的受力和施工,于是创造出X形、V 形墩等各种优美的立面形式。
2、城市立交桥为了能从上面承受、托较宽的桥面,在下面能减小墩身和基础尺寸,常常将桥墩在横方向上做成独柱式或排柱式,倾斜式、双叉式、四叉式、T形、V形和X形等各种各样的桥墩形式.3、高架桥:采用空心桥墩,将墩身内部作为空腔体,减少圬工体积、节约材料或减轻自重.桥梁上常用的桥墩形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重力式桥墩、轻型桥墩.二、重力式桥墩这类桥墩的主要特点是靠自身重量来平衡外力而保持其稳定.因此墩身比较厚实,可以不用钢筋,而用天然石材或片石混凝土砌筑。
它适用于地基良好的大中型桥梁,小桥也往往采用重力式墩。
它的主要缺点是圬工体积较大,自重和阻力面积也大.1、墩帽:墩帽是桥墩顶部的传力部分,通过支座支承上部结构,并将相邻两孔的恒载、活载传到墩身.顶面常做成双向10%的排水坡,平面形状为矩形或圆端形,四周较墩身出檐5~10cm.另外,在一些宽桥或墩身较高的桥梁中,为了节省墩身及基础的圬工体积,常常利用挑出的悬臂或托盘来缩短墩身横向的长度,做成悬臂式或托盘式桥墩。
桥梁下部结构设计0 前言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桥梁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它已从最开始的方便人们过河、跨海之用,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它的用途不断多样化,它的形式也在最基本的三种受力体系上逐渐多样化,不仅从功能上、规模上,还从美观上、经济效益上,逐渐与时代发展相协调。
所以桥梁建筑已不仅是交通线上的重要载体,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被人津津乐道。
面对着新工艺、新挑战,原有的桥梁建设正面对历史的考验,当代建设者肩负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明天创造历史。
本设计说明书所编写的是沈阳至阜新公路桥的下部设计方案。
通过上部荷载传力,拟定桥墩尺寸,以确定相应的尺寸是否满足要求,配置以合适的钢筋,使提高桥墩的承载力,使达到桥梁的耐久性要求。
在桥梁的使用期内,完成桥梁墩台的使命。
通过本次设计,我基本上掌握了桥梁下部设计的基本内容,从选截面尺寸,到配置钢筋,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多次考虑,通过反复验算,使桥梁墩台满足要求,且以经济合理的材料用量完成。
所以下部设计是要求桥梁设计者,从上部得到内力组合后,设计以适应下部使用的尺寸结构进行验算。
本次设计旨在使我巩固、加深本科期间所学理论知识,使自己具备在以后工作中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1 桥型方案比选沈阳至阜新公路桥,桥孔布置为5×35m的预应力混凝土箱型简支梁桥,桥梁全长175m。
本桥上部为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梁,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墩台。
1.1 技术设计标准1.桥面净宽:4×3.75m+0.5m=15.5m;2.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荷载;3.设计洪水频率:1/100;4.环境类别:Ⅱ类环境;5.设计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01.0γ=。
1.2 主要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4.《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墩台与基础》5.沈阳至阜新公路桥设计资料1.3 工程地质资料根据地质勘察,揭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素黏土、砾石、亚砂土、粉砂、泥岩。
桥梁下部结构,涵洞,地下工程内容提要桥梁下部结构,涵洞,地下工程的工程构造重点难点对工程分类、适用、组成、构造要记忆,对构造的要求、特点、应用范围要理解。
地下工程是了解"内容。
内容讲解三、桥梁下部结构(一) 桥桥墩1实体墩实体桥墩是指桥墩是由一个实体结构组成的,可分为实体重力式桥墩和实体薄壁桥墩(墙式桥墩)。
实体桥墩是由墩帽、墩身和基础组成的。
2. 空心桥墩空心桥墩有两种形式,一种基本为上述的实体重力型结构,镂空中心部分。
另一种即采取薄壁钢筋混凝土的空格形墩身。
空心桥墩墩身立面形状可分为直坡式、台坡式、斜坡式。
空心墩按壁厚分为厚壁与薄壁两种。
空心桥墩在构造尺寸上应符合下列规定:(1) 身最小壁厚,对于钢筋混凝土不宜小于30cm,对于素混凝土不宜小于50cm。
(2) 墩身内应设横隔板或纵、横隔板。
(3) 墩身周围应设置适当的通风孔与泄水孔,孔的直径不宜小于20cm;例题:空心桥墩在构造尺寸上应符合下列规定:A、墩身最小壁厚,对于素混凝土不宜小于50cm。
B、最小壁厚,对于钢筋混凝土不宜小于30cm,C、墩身最小壁厚,对于令冈筋混凝土不宜小于40cm ,D、身的通风孔与泄水孔,孔的直径不宜小于20cm ;E、身的通风孔与泄水孔,孔的直径不宜小于15cm;答案:ABD3. 柱式桥墩柱式桥墩一般由基础之上的承台、柱式墩身和盖梁组成。
柱式桥墩的墩身沿桥横向常由1-4根立柱组成。
4. 柔性墩柔性墩是桥墩轻型化的途径之一,它是在多跨桥的两端设置刚性较大的桥台,中墩均为柔性墩。
典型的柔性墩为柔性排架桩墩,多用在墩台高度5. 0。
7. Om,跨径一般不宜超过13 m的中、小型桥梁上。
柔性排架桩墩分单排架和双排架墩。
单排架墩一般适用于高度不超过4. 0-5. Om。
桩墩高度大于5. Om时,为避免行车时可能发生的纵向晃动,宜设置双排架墩;5. 框架墩框架墩采用压挠和挠曲构件,组成平面框架代替墩身,支承上部结构,必要时可做成双层或更多层的框架支承上部结构。
一、桥涵水文基础知识跨水域桥梁,满足洪水宣泄要求。
桥梁基本尺寸,包括桥孔长度、桥面标高、基础埋深等的确定,必须考虑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发生的最大洪水,包括其流量、流速及水位等因素。
1大、中桥设计流量推算设计流量的推算,要按《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的要求,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对于大、中河流,具有足够的实测流量资料时,主要采用水文统计法。
而缺乏实测流量资料时,则多采用间接方法或经验公式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水文断面与桥位的关系,正确推算桥位处的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
2小桥涵设计流量推算桥涵一般都缺乏观测资料。
因此相关部门制定了各种小流域流量计算公式和相应的图表作参考,设计时,应以多种计算方法予以比较。
常用的方法:形态调查法、暴雨推理法和直接类比法。
暴雨推理公式是直接根据设计规定频率P推求出对应的洪峰流量Qp,此方法计算出的Qp即是拟建小桥涵处设计流量。
形态调查法和直接类比法仅推出了形态断面处或原有小桥涵位处的流量Q‘p故须向拟建小桥涵位处折算成设计洪峰流量Qp。
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宜用几种方法计算互相核对比较,并通过加强调查研究、积累资料、进行科学实验,找出适合本地区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计算公式和有关的参数。
3桥位选择的一般规定(1)调查和勘测。
对复杂的大桥、特大桥应进行物探和钻探;考虑现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经全面分析认证,确定推荐方案。
(2)在整体布局上与铁路、水力、航运、城建等方面规划互相协调配合;保护文物、环境和军事设施等;照顾群众利益,少占良田,少拆迁。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特大、大、中桥桥位线形应符合路线布设要求。
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桥、路综合考虑;注意位于弯、坡、斜处的桥梁设计和施工的难度。
(4)对水文、工程地质和技术复杂的特大桥位、应在已定路线大方向的前提下、根据河流的形态特征、水文、工程地质、通航要求和施工条件以及地方工农业发展规划等,在较大范围内作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跨河位置、布孔方案等应征求水利、航运等部门的意见。
4桥孔长度和桥孔布设桥孔长度的确定,应满足排洪和输沙的要求,并从安全和经济两方面考虑,同时应综合考虑桥孔长度、桥前壅水和桥下冲刷的相互影响。
桥孔布设应与天然河流断面流量分配相适应。
河流中泓线(河道中各横断面水流最大流速点的连线)上不宜布设桥墩。
5桥面标高桥面设计标高和引道路堤设计标高要综合考虑桥面纵向坡度、排水和两岸路线接线标高等因素后分别确定,要求要高于或等于由水力水文计算所确立的桥面中心最低标高和引道路堤最低设计标高。
6桥下冲刷冲刷计算的目的是确定桥下最大冲刷深度,确定桥梁基础最浅埋深。
桥梁墩台冲刷包括河床自然演变冲刷、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三部分。
在确定基础埋深时,应根据桥位河段情况,取其不利组合作为基础埋深的依据。
板桥1)实心板特点:形状简单、施工方便、建筑高度小、结构整体刚度大;不经济、自重大适用:小跨度桥梁跨径<8m,梁高0.16-0.36m2)空心板特点:较实心板复杂、建筑高度小、结构整体刚度大;板内需配制钢筋适用:小跨度桥梁跨径6-13m,梁高0.4-0.8m预应力:跨径13-20m,梁高0.4-0.85m肋梁桥特点:制作简单,整体性好,接头方便;截面形状不稳定,运输安装复杂,对受力不利跨径8-20m,预应力跨径25-50m∙箱型梁桥特点:抗弯惯矩大、抗扭刚度大、受力比较均匀、施工或者运输时稳定性好适用:大跨度桥梁按静力体系分∙简支梁桥构造简单:最易设计为各种标准跨径的装配式结构;受力简单:梁中只有正弯矩,适用T形截面,体系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张拉预应力等均不会在梁中产生附加内力;静定结构:结构内力不受地基变形的影响,对基础要求低施工方便:工序少,架设方便,在多孔简支梁桥中,由于各跨构造和尺寸划一,因此可简化施工管理工作,降低施工费用受力特点:相邻桥孔各自单独受力适用:地基较差的桥址上∙连续梁桥超静定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附加应力产生,对基础要求高受力:节点负弯矩的产生,减小跨中正弯矩,减少跨中建筑高度结构:刚度大,变形小,动力性能号,挠度小适用:地基较好的桥址上∙悬臂梁桥静定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不会造成附加应力产生受力:悬臂梁端负弯矩的产生,减小跨中正弯矩,减少跨中建筑高度二、简支板桥的构造1整体式简支板桥的构造整体式简支板桥一般均采用等厚度板,它具有整体性能好,横向刚度大,而且易于浇筑各种形状的优点,常用于跨径4-8m或外形不规则的桥梁,常采用整体现浇的施工方法。
整体式简支板桥的跨径通常与板宽相差不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处于双向受力状态。
荷载位于桥中线时,板内产生正弯矩,荷载位于板两边时,板内可能产生负弯矩。
针对这些受力特点,除了配置纵向受力钢筋,板内还设置垂直于主钢筋的横向分布钢筋,在板的顶部配置适当的横向钢筋。
在板中间的2/3范围内按计算需要量进行配筋,在两侧各1/6的范围内应比中间的计算需要量增加15%。
主筋直径>10mm,间距<20cm,在整体式板的主拉应力下,按计算不需要设置弯起钢筋,但习惯上仍然将一部分主钢筋弯起。
通过支点的不弯起钢筋,每米板宽内不少于3根,截面积不少于主筋的1/4,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为30°或45°,弯起的位置为1/6-1/4跨径处。
与板边缘间的净距应小于3cm。
分布钢筋,直径>8mm,间距<20cm,同时在单位长度板宽内的截面积应不小于板的截面面积的0.1%。
与板边缘间的净距应小于15mm。
如图所示标准跨径6m的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简支板桥构造。
行车道宽7m,两边设0.25m的安全带,计算跨径为5.69m,净跨径为5.40m,板厚为36m,纵向主钢筋用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分布钢筋用直径,10mm的R235钢筋。
桥跨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2装配式简支板桥构造实心板桥特点:形状简单、施工方便、建筑高度小、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尺寸:跨径通常<8m,标准图的跨径为1.5m,2.0m,3.0m,4.0m,5.0m,6.0m,8.0m,板高为0.16-3.0m。
空心板桥特点:质量轻、运输安装方便、而建筑高度又较同跨径的T梁小尺寸:跨径通常6-13m,板厚为40-80cm;预应力跨径8-20m,板厚40-70cm。
装配式横向连接3斜交板桥的受力特点与构造∙受力特点∙构造1)整体式斜交板桥(a)图按主弯矩方向的变化配置主筋,其分布钢筋则与支承边平行,根据钝角处有较大的反力和负弯矩的特性,在钝角处约1/5跨径的范围内应配置加强钢筋。
(b)在两钝角角点之间的范围内,主钢筋方向与支承边垂直,在靠近自由边处主钢筋则沿斜跨径方向布置,直至与中间部分主钢筋完全衔接为止,其横向分布钢筋与支承边平行。
其余钢筋的配置仍与第一种方案相同。
2)装配式斜交板桥主钢筋沿斜跨径方向配置,分布钢筋在钝角角点之间的范围内与主钢筋垂直,在靠近支承边附近,其布置方向则与支承边平行。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斜板上部构造标准图中,斜跨跨径为3m、4m、5m、6m。
斜交角分 25°、30°、35°、40°、45°、50°、55°、60°等,预制板在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板宽为99cm,板厚20-48cm。
钢筋布置方式第一种方案:当斜交角为25-35°时,主钢筋沿斜跨方向布置,分布钢筋按平行于支承边方向布置。
第二种方案:钢筋布置同前页方案。
三、简支梁桥构造1简支T梁桥构造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构造布置及尺寸梁:梁距通常在1.5-2.2m之间,梁高一般为跨径的1/18-1/11。
梁肋宽度15-18cm。
翼缘板:承受全部桥面荷载的,板端厚度一般为8cm,承受本身自重或临时荷载的,板端厚度6cm。
横隔梁:间距5-6m,布置于跨中及四分点处,高度为主梁高3/4,梁肋宽度为12-16cm。
钢筋构造主梁主筋:至少有2根,且不小于20%的主钢筋应伸过支承截面,简支梁两侧的受拉主钢筋应伸出支点截面以外,并弯成直角顺梁端延伸至顶部。
分布钢筋:直径6-10mm,间距不大于腹板厚度和200mm,受压区不大于300mm,剪力大的区域,间距100-150mm。
箍筋:直径不小于8mm切不小于主筋直径1/4,间距不大于梁高的1/2和40cm,支座附近一倍梁高范围内间距不大于10cm,第一个箍筋距梁端3cm。
架立钢筋:10-14mm直径的钢筋。
保护层:主钢筋与梁底的净距在3-5cm,主筋与侧面净距不小于2.5cm,混凝土与箍筋或分布钢筋净距不小于1.5cm。
翼缘板主筋:直径不小于10mm,每米板宽内不少于5根。
分布钢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5cm,单位板宽内截面积不少于主筋的15%,横隔梁处不少于30%。
横隔梁横隔梁的箍筋是抗剪的,在横隔梁顶部翼板内和靠近下部边缘的两侧均埋有焊接钢板A和B,焊接钢板则与横隔梁的受力钢筋焊接在一起做成安装骨架,当T梁安装就位后,即在横隔梁的预埋钢板上再加焊接钢板使连成整体。
横向联结钢板式连接上缘接头钢板设在T梁翼板上,下缘接头钢板设在横梁梁肋的两侧,焊接钢板预先与横隔梁的受力钢筋焊接在一起做成安装骨架,当T梁安装就位后,即可在横隔梁的预埋钢板上再加焊接钢盖板使连成整体。
扣环式接头横隔梁在预制时在接缝处伸出钢筋扣环A,在相邻构件的扣环两侧再安装上腰圆形的接头扣环B,在形成的圆环内插入短分布筋后就现浇混凝土封闭接缝,接缝宽度为0.2-0.5m。
企口铰接式接头主翼板内伸出连接钢筋,交叉弯制后在接缝处再放局部的钢筋网,并将它们浇筑在桥面混凝土铺装层内,或者可将翼板的顶层钢筋伸出,并弯转套在一根长的钢筋上,以形成纵向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