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选择、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77 KB
- 文档页数:7
陋室铭注释、翻译、选择、简答带答案《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14、【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解析】D 应当。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C )A.有仙则名.(名字)B.斯.是陋室(你)C.谈笑有鸿.儒(大)D.苔痕上.阶绿(上面)【解析】A名词作动词,有名,出名。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3)可爱者甚蕃蕃: (4) 亭亭净植植: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分)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参考答案:1.(4分)(1)鸿: 大 (2)劳:使劳累 (3)蕃:多 (4)植:立2.(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3.(4分)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阅读文言文《陋室铭》,完成1-5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篇一 :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就能声名远扬。
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就能显得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苔藓碧绿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阅读]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交友的标准关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
《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子他的交友原则:2、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4、文中即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5、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情操,8、写出本文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9、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10、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11、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1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睦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1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链接中考]1、解释加线词语。
《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是_____朝人。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或者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_____的。
答案:1、刘禹锡,梦得,唐2、警诫自己,称述功德,韵二、字词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之乱耳()12、无案牍之劳形()答案:1、出名,有名2、灵验3、这4、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5、长到6、映入7、博学的人8、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9、调弄,这里指弹(琴)10、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11、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世俗的乐曲12、指官府文书三、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四、理解性默写1、文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文中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文中表明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
5、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内容理解1、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篇一 :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就能声名远扬。
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就能显得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苔藓碧绿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阅读]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交友的标准关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
《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子他的交友原则:2、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4、文中即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5、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情操,8、写出本文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9、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10、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11、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1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睦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1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链接中考]1、解释加线词语。
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重点问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解释:①在:在乎.在于,动词.②名:名词作动词,有名.翻译:山不在于高下,有了仙人就可以名声远播.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解释:①灵:名词作动词,②灵异,平庸,也有灵气的意思.翻译: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解释:①斯:指导代词,这.是:断定动词.②陋室:豪华的房子.③惟:只有,只要,唯独.④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格好(就不认为有什么豪华的了).⑤德馨:品格崇高.⑥馨,分布得远的喷鼻气,这里指(品格)崇高.⑦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翻译:这是所豪华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格崇高(就不认为豪华了).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解释: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舒展.翻译:青苔的陈迹蔓上台阶,葱翠碧绿;绿草的色彩映入竹帘,一片青翠.5.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解释:①鸿儒:即大儒,学识广博的人,博学而又品格崇高的人.②鸿:同“洪”大.③儒:旧指念书人.④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平易近苍生,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陋蒙昧的人.翻译:在这里说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格崇高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常识浅陋的人.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解释:①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潢的琴.②金经:泛指佛经.翻译:(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潢的琴,浏览佛经.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解释: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吹打的声音. ②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记.③乱耳:捣乱耳朵.乱,捣乱.④案牍(dú):官府的公函.⑤劳形:使身材劳顿.⑥形,形体.身材.劳,使动用法,使……劳顿.翻译:没有管弦乐吹奏的乐声捣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函使人劳顿.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解释:①南阳:地名,今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豪华,因为栖身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钦慕.③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④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⑤芦,豪华的小房子.翻译:(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9.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①何陋之有:有什么豪华呢?全句意为“有何陋”.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解释“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完整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凸起标清楚明了作者高洁立崖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②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记.翻译:孔子说过:“(既有正人住在里头)又有什么豪华呢?”重点问题解答1.文章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惟情感?答:表示了作者不与世俗与世浮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保持崇高节操的生涯欲望,吐露出作者不求显达.安贫乐道的生涯情趣.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述的?从中看出室主人如何的性情特点?答:(1)从天然情况幽美.往来人物不俗.生涯情趣文雅三方面进行描述的; (2)室主人的性情特点:酷爱天然,自命不凡,高傲独傲,从容淡静,对世俗生涯的厌弃,不慕荣利,安贫乐道.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言外之意?答:①表示本身摆脱了喧哗生涯和复杂公事的欣喜之情; ②作者对权要们的寻欢作乐生涯的批评,对官府公事的喜爱.4.文章是在写本身的陋室,为什么还要提到“诸葛庐”“子云亭”?答:此句应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标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幻想,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5.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感化安在?答: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示甘居陋室,不认为陋的品德.6.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寻求的是如何的一种生涯情趣?答: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也就不认为它豪华了.作者并用天然情况的幽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涯情趣的文雅等来衬托陋室不陋.如许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作者最后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作者寻求的是一种保持崇高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涯情趣.7.文章开首应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感化?答:应用类比的写法,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从而点明文章的宗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8.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抵触,为什么?答:不抵触.前者是指生涯情趣文雅,后者是说没有世事俗务缠身.9.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配合点是什么?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正人之风,文雅脱俗而才干横溢.10.本文作者所交友的同伙都是“鸿儒”,你爱好交什么样的同伙,为什么?答:提醒:正派.仁慈.长进等,对本身的成长有利.11.本文“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同伙”的话题.在“交同伙”方面你有如何的共性化感悟?请接洽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意见.答:示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须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要选择那些可以赐与我们帮忙的同伙,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美.示例二:交同伙应交有品位.有寻求的人,与如许的人相处本身便能不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竭进步. 12.“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法,你有什么意见?答:示例①:这种交友方法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常识有学问的人来往,如许才干不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法不成取,他自命高傲,看不起平平易近苍生.13.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给我们以启发.在我们进修的古诗文中,还有相似的精力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答: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显达于诸侯——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乃至远——诸葛亮.14.有人认为本文反应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赞成这种意见吗?为什么?答:不合意.远离宦海,是因为作者长期遭遇贬谪,更不肯与贪官蠹役与世浮沉,更见他高傲孤傲的崇高情操,其实不是消极避世.。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陋室铭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学家的作品?A. 杜甫B. 李白C. 王之涣D. 王安石答案:A. 杜甫2.以下哪一项不是陋室铭中所反映的主题?A. 追求简朴生活B. 批判现实社会C. 追求权力和财富D. 追求真理和智慧答案:C. 追求权力和财富3.陋室铭中的“骄佚靡盈”的意思是:A. 自命不凡,追求享乐B. 自卑谦逊,追求充实C. 自负自满,追求财富D. 自律自省,追求真理答案:A. 自命不凡,追求享乐4.陋室铭中的“弃瑕蹈锋”的意思是:A. 放弃美好事物,坚持追求理想B. 放弃追求,只顾消遣享乐C. 放弃追求,不敢面对挑战D. 放弃安逸生活,追求崇高事业答案:A. 放弃美好事物,坚持追求理想二、填空题1.陋室铭中,“窈窕淑女”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白衣红领、绿杨红杏、小宅深绿、小院青石、翠雀琼枝、窗前明月光。
2.陋室铭中,“出自君子”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我陋室、练素长儿。
3.陋室铭中的“敲门石”指的是房屋门口的什么?答案:水磨石。
4.陋室铭中的“草虫螧”,是哪种虫子的古称?答案:蛟虫的别称。
三、简答题1.陋室铭中的“秋意”是指什么?它是怎样表现的?答:陋室铭中的“秋意”指的是秋天的意味和气息。
它通过对陋室中环境和景物的描绘来表现,如房屋周围的瓜果萧瑟、蟋蟀鸣叫、萧瑟的风声等等。
这些景物和声音都是秋天独有的,通过描绘它们,使读者能感受到陋室中的秋意。
2.陋室铭中的“易水寒”、“夜半歌声”、“景阳岗位”等地名和典故有什么寓意?答:陋室铭中的地名和典故都有着深刻的寓意。
易水寒是指北国的易水,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寂寞;夜半歌声象征着才子低谷时的无奈和寂寞;景阳岗位是指京都,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权力的失望和批判。
这些地名和典故都通过反衬和对比,加深了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深度。
3.陋室铭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和价值观?答:陋室铭表达了诗人追求简朴生活和执着追求理想的思想和价值观。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阅读训练】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14、【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14、【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刘禹锡《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刘禹锡《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导语:做《陋室铭》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所作。
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⑴ 在:在于,动词。
⑵ 名:出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⑶ 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⑷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此,这。
是:表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
⑸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⑺ 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⑻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⑽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即《金刚经》。
⑾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音乐。
⑿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⒀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⒁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⒃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16课《陋室铭》二、第16课《爱莲说》三、第24课《河中石兽》(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惟吾德馨.:古今异义,古义:美好。
今义:芳香。
②无案牍之劳形.:古今异义,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样子。
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今异义,古义:琴瑟,萧管之类弦乐器。
今义:丝绸、竹子。
④谈笑有鸿.儒:古今异义,古义:大。
今义:鸿雁。
⑤有仙则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变得有名。
⑥有龙则灵.: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⑦惟吾德馨:词类活用,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一词多义:名①有仙则名:动词,出名,闻名。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是①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②当是时:代词,这。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②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3、判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内简答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①运用了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的表现手法。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惟吾德馨.:古今异义,古义:美好。
今义:芳香。
②无案牍之劳形.:古今异义,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样子。
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今异义,古义:琴瑟,萧管之类弦乐器。
今义:丝绸、竹子。
④谈笑有鸿.儒:古今异义,古义:大。
今义:鸿雁。
⑤有仙则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变得有名。
⑥有龙则灵.: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⑦惟吾德馨:词类活用,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一词多义:名①有仙则名:动词,出名,闻名。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是①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②当是时:代词,这。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②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3、判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内简答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①运用了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的表现手法。
②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灵、名”的特点。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答:①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练习及答案解析刘禹锡《陋室铭》练习及答案解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2分)①惟吾德馨()②无案牍之劳形()【小题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1分)无丝竹之乱耳【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2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4】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用意何在?答案【小题1】①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②使……劳累【小题1】无/ 丝竹之乱耳【小题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翠,映入眼帘。
【小题1】以诸葛亮、杨雄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圣贤的品格,从而突出了“惟吾德馨”。
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照应主旨句,突出“德馨”。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注意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注意句子的节奏、还要注意到句子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翻译时注意句中重点词“上”“绿”“入”“青”等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处主要是衬托作用,突出作者的品德。
《陋室铭》问题与答案一、疏通文意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 )之乱( )耳,无案牍( )之劳( )形(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 )有?”二、作者简介1、刘禹锡,字,是代诗人、哲学家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家。
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屡次被贬。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的推崇。
著有《刘宾客集》。
《》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我们还学过他的有:《》本文选自《》。
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
2.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3.铭,本是,后来开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三、小结1、字音字形:德2、词类活用的有:名,劳,上,乱3、重点翻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四、理解性背默1、“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
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2、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3、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4、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5、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6、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7、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说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五、要点1、“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的中心,一方面说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展开全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5、解释下列加线字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6、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7、对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
8、填空: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
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
《陋室铭》习题集锦带答案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是_____朝人。
答案:刘禹锡,梦得,唐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或者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_____的。
答案:警诫自己,称述功德,韵3、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_____的情趣和_____的节操。
答案:不慕荣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二、字词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答案:出名,有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答案:灵验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答案:这,只,这里指品德高尚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答案:长到,映入5、谈笑有鸿儒()答案:大6、往来无白丁()答案:平民,这里指没有功名的人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答案: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8、无丝竹之乱耳()答案: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9、无案牍之劳形()答案:官府的公文,使……劳累三、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案: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案: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答案: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四、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表明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
《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①在:在乎、在于,动词。
②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①灵:名词作动词,②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①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②陋室:简陋的屋子。
③惟:只有,只要,唯独。
④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⑤德馨:品德高尚。
⑥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⑦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①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①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②鸿:同“洪”大。
③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①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②金经:泛指佛经。
(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②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
③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④案牍:官府的公文。
⑤劳形:使身体劳累。
⑥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①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陋室铭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下面店铺整理了陋室铭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陋室铭》原文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阅读及答案1.文中表现陋室环境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儒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文中能提挈全文大意的词是: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文中的作用。
6.试作者分析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7.《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8.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10.本文对偶句有哪些?陋室铭阅读参考答案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德馨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5.起兴开头,以虚衬实。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解析】D 应当。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C )A.有仙则名.(名字)B.斯.是陋室(你)C.谈笑有鸿.儒(大)D.苔痕上.阶绿(上面)【解析】A名词作动词,有名,出名。
B指示代词,这。
C大,有名。
D动词,长到。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B )A.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B.可以调素.琴(白色的)C.无案牍之劳形.(身体)D.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解析】B不加装饰。
4、选出与“可以调素琴”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投以骨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解析】例句是用来。
A凭借。
B把。
C用来。
D用。
5、选出下列句子中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D )A.忘路之远近B.具答之C.何陋之有D.无案牍之劳形【解析】例句是主谓之间。
A的。
B代词,桃花源中人。
C宾语前置的标志。
D主谓之间。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C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金子做的经书。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解析】C阅读佛经。
7、下列对《陋室铭》分析不对的一项( A )A.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磬”。
C.作者在文中表明了以古代圣贤自比的态度。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了。
【解析】A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高洁清峻的品格。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突出了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C.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赞美了陋室因环境清幽而不陋。
【解析】D应是陋室因主人“德馨”而不陋。
9、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A )A.铭,是古代文体名,勇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炼,押韵,读来铿锵有力。
B.本文以记叙为主,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
C.作者描写室外之景,表明陋室因景美而不陋。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是作者类比的手法表明自己对他们的羡慕。
【解析】B以描写为主。
C作者描写室外之景,表明陋室不陋,因为主人德馨。
D 作者用类比的手法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文章开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苔痕”两句描写了居室的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D.文章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自况,且引孔子之语,说明了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解析】B错在“对比”,应是“比喻”。
11、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和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B.“无丝竹”两句表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鄙弃。
C.“诸葛庐”即诸葛亮的茅庐,“子云亭”即扬雄的亭子,抒写了作者对古代先贤的怀念。
D.“惟吾德馨”与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点出文章的灵魂。
【解析】C错在“抒写了作者对古代先贤的怀念”,巧用典故,意在表达自己以君子自况。
1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文章开头以“山”“水”为喻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
B.“素琴”指没有装饰的琴,一方面写出作者的高雅情趣,一方面表现他的清廉。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D.本文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来表现自己高洁的情怀。
【解析】B“表现他的清廉”,分析不当。
1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文章首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仙”、“龙”比喻陋室的“室主”。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了交往宾客的身份,以此表明作者孤傲的心境。
C.从文中看,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D.作者把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表达了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解析】B “孤傲”错误,应是表明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
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龙”和“仙”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追名逐利的世俗生活的厌弃。
【解析】C “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错误,应是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15、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C )A.本文的开头,用比兴的手法,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后面的文字皆由此而发。
B.“德馨”揭示了文章中心,是本文的文眼。
C.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的目的是为了赞颂自己的陋室比之更有名。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
二字用的生动传神,以静衬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解析】C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内简答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①运用了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的表现手法。
②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灵、名”的特点。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答:①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②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以“陋室”两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答:①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
②突出了陋室环境清幽典雅(景色雅),交往人物博学儒雅(交往雅)和生活情趣高雅(情趣雅)的特点。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答:①表现了作者高雅、超凡脱俗的情致以及不受世俗羁绊、安闲适意的情怀。
②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是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政治家。
杨雄是西汉的文学家。
他们都是古代的名贤。
在这里用他们的居住之地“诸葛庐”和“子云亭”作类比,说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
6、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答: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
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
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8、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答: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9、文中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意思,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答:同意。
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
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