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_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84.50 KB
- 文档页数:21
《核舟记》优秀课件•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核舟形象与技艺展示•拓展延伸:古代微型雕刻艺术目•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微型雕刻艺术•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录明代文学背景明代文学的发展明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流派,如《水浒传》、《西游记》等。
明代社会的特点明代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商业繁荣,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文化兴起,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魏学洢生平及成就魏学洢的生平魏学洢(1596年-1625年),字子敬,号茅檐,中国明朝末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魏学洢的成就他的诗文、书法、绘画均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明末四公子”之一。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核舟记》创作背景创作时间《核舟记》是魏学洢在明朝末期创作的一篇散文,大约写于1624年左右。
创作地点据传,魏学洢在创作《核舟记》时,曾亲自前往浙江嘉兴南湖游览,并受到了当地美景的启发。
创作主题《核舟记》以记游的方式,通过描绘核舟的精巧和游人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引言主体结尾详细描述核舟的大小、形状、雕刻内容和技艺特点。
总结全文,强调核舟的价值和意义。
0302 01文章结构梳理简要介绍核舟的背景和作者王叔远的技艺。
03“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雕刻技艺的高超和精细。
0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通过具体的数字和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核舟的大小。
0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描述了核舟的船舱和覆盖物,展现了雕刻的精细和逼真。
关键句段解读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精湛的技艺,将核舟雕刻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精巧的构思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核舟的形状、大小、雕刻内容和技艺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生动的描绘核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艺,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
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赏析材质与色泽核舟采用优质橄榄核为原料,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色泽自然,质地坚硬,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