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SWOT分析讲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40 KB
- 文档页数:3
同仁堂公司SWOT分析(一)同仁堂的优势分析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始建于1669年。
"九五"以来,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如今,同仁堂年销售额50亿元,实现利税6亿多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资产总额已近63亿元。
优势一:人力资源管理创建于清初的“同仁堂”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由乐家创立,又称为“乐家老铺”。
乐家当初开中药铺取名“同仁堂”具有全家同舟共济、共同创业的意愿。
从现在来看,也就是要形成一种团队精神。
如今的同仁堂,为各方面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他们改革陈旧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他们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他们优先为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解决住房问题;为学有所长、工作业绩突出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优势二:百年老字号品牌价值品牌理念是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品牌化经营的最高原则,也是指导各式各样的传播的出发点。
虽然我们无从明确获知同仁堂品牌传播背后的真正理念,但从同仁堂网站的内容看,“中药文化”应该是同仁堂品牌的核心。
我们注意到,同仁堂对中药文化的表达有不同版本,比如“同仁堂国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以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同仁堂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华文化有较强渗透和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澳门、香港等,我们可以推断“中药文化”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势三:企业文化同仁堂品牌传播的最成功之处是借电视连续剧开展文化营销。
从《大宅门》的无意,到《大清药王》的轻车熟路,同仁堂已经能够很圆熟地挖掘自己的百年传奇,通过艺术形象为品牌代言。
归根结底,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是北京同仁堂生产经营的灵魂所在,也是这个老字号长盛不衰的秘密之一。
案例简述: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国内外。
通过上百年来产品的多样化和工艺的稳定性,打造出了同仁堂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与技术优势,形成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
在跨国发展的道路上他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凭借其原材料良好的质量保证以及制药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牢固的信任。
SWOT分析:1同仁堂国际化三部曲分析同仁堂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其优势,以循序渐进,具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发展模式向前发展着。
这一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以品牌与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2.海外投资控股。
3.抓住机遇,发展跨国经营。
第一步,以品牌与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同仁堂是中国中药的第一品牌,是业内的老字号,其300余年中时刻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以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使得同仁堂金字招牌的经久不衰具有强势的品牌优势,因此才能赢得消费者们的青睐。
在海外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同仁堂注重品牌优势所带来的影响,加大自身宣传力度。
由于海外华人与中国同宗同源,文化理念接近,所以,先天的脐带效应也使得他们顺理成章的接受中药,然后以此为中心向外扩散,最终进入其他国家市场。
同仁堂的300年历史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形成了独有的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技术资源。
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同仁堂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创立了自己的医药创新团队和体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西药的科研技术,使得中药发生质的蜕变,从而与其他国家接轨。
1993年起,同仁堂相继在香港开办了母公司及四家子公司,同仁堂以其品牌与独到的技术作为无形资产的形势入股,在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中占一定份额。
并凭借合资公司的开办,使同仁堂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以“品牌,技术”投资为核心的海外拓展之路,为此后海外投资开办控股公司奠定了基础。
让合资同仁堂通过在海外与其他公司共同合资建立海外合资企业,第二步,海外投资控股。
1.公司介绍1.1.背景简介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着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商标的设计意图: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北京同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
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同仁堂”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
1.2.公司历史一六六九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一七零六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一九五四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一九五七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
一九八九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北京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作者:耿旭宁王晶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6期耿旭宁王晶【摘要】中国的制药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虽然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使医药消费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但是,只有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根本。
本文首先通过PEST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目前北京同仁堂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然后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了swot分析,为同仁堂未来的竞争战略奠定基础。
【关键词】同仁堂战略分析swot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扩大了制药市场,我国制药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然而可以用“大而不强”来概括。
大多数品种尚未形成专业化生产。
由于医药行业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安全,所以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趋势,国家频频出台新医改等相关政策,医药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本文首先通过PEST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目前制药行业所处的环境,然后根据同仁堂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swot分析,探索同仁堂的竞争战略。
二、同仁堂所处行业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
一是政治环境分析。
制药行业是关乎民生的一个重要行业,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近年来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新医改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是经济环境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22亿元,同比增长6.9%。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也将相应增加,对中药的消费需求也将加大。
三是社会环境分析。
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了药物的需求上涨。
截至2017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4亿,占比高达17.3%。
由于老年人口慢性病、并发症较多,使中药市场需求大幅增加。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一些保健品将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四是技术环境分析。
制药行业的开发范围向多元化、多领域发展,以满足方便快捷的使用需求;产品开发的类型向优势概念衍生,中药衍生产品不仅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课程论文题目北京同仁堂的国际化分析学院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七日近年来,随着全球消费者尤其是欧美国家,自我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趋向于追求绿色、纯天然制品,而中药更好地适应了全球消费者的需要。
北京同仁堂作为中国中药的代表品牌,走向国际化显得势在必行。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北京同仁堂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及其策略。
首先,作为中国中药的老字号品牌,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况及其发展历史。
其次,根据对北京同仁堂国际化发展需求的现状,本文简述了北京同仁堂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介绍其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国际化。
然后,本文主要分析了北京同仁堂国际化的策略,主要包括品牌策略,市场进入策略,营销策略,文化策略,而其中营销策略又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文化策略又包括质量策略和服务策略。
最后,通过对北京同仁堂国际化策略的分析,本文简要的评价了它国际化策略的优点及不足。
关键词:北京同仁堂,国际化,过程,策略摘要 (2)一、简介同仁堂 (4)二、同仁堂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4)2.1世界中医学发展现状 (4)2.2北京同仁堂国际化发展需求 (4)三、同仁堂的国际化战略 (4)四、同仁堂国际化的具体策略 (5)4.1、品牌策略 (5)4.2、市场进入策略 (6)4.3、北京同仁堂的国际化营销策略 (7)4.3.1同仁堂国际化营销的SWOT分析 (7)4.3.2.同仁堂国际化营销的策略 (8)4.4、北京同仁堂的国际化文化策略 (10)五、对同仁堂国际化发展的评价 (11)一简介同仁堂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
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
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同仁堂SWOT分析作者:林凯鸿来源:《时代经贸》2019年第31期【摘要】随着医药行业不断深化改革,同仁堂作为中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在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验,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同仁堂的内外部竞争环境进行战略分析,把同仁堂的各种竞争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中医药;同仁堂;SWOT一、同仁堂的竞争优势分析(一)中国百年老字号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是中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百年老字号企业,同仁堂创始于康熙八年(1669年),且一度是宫廷的御药房,同仁堂至今已经有350多年的发展历程。
同仁堂于1997年5月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0085:2006年同仁堂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且该历史事件成为了中国医药文化发展的鲜明旗帜。
(二)在中医药行业地位突出同仁堂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精华的继承者,在继承的同时,同仁堂也不忘创新、实践,开创了中医与中药的结合的独特理念。
汲取了中国儒家及道家思想的精髓,塑造了具有同仁堂特色的中医药品牌形象:同仁堂有望成为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西医药文化结合的开拓者与实践者。
(三)医药品种多且齐全,选材精细,产品质量上等同仁堂医药品种齐全,多达800多种,其中常用药品包含了400多种,是当下中国境内拥有药物品种最多的中医药制药企业。
同仁堂拥有丰富的药品储备,其中包含如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活络丸、牛黄解毒片等为大众烂熟于心的药品。
丰富的药品储备也为同仁堂药品的二次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仁堂自雍正年间开始供奉御药,历代的同仁堂掌门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并强化“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
从而造就了同仁堂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这也是其医药文化的独特之处:同仁堂始终坚持高品质、高标准的宫廷制药技术。
(四)较早启动产品国际化进程同仁堂药业百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较早推动了同仁堂走向国际化市场。
引言:同仁堂,是提起中药,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想到的名字。
他历经数代,发展成为国内最负盛名的老药铺。
然而在现如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同仁堂又是如何与时俱进,成功实现跨国经营,带领中药走向世界的呢案例简述: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国内外。
通过上百年来产品的多样化和工艺的稳定性,打造出了同仁堂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与技术优势,形成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
在跨国发展的道路上他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凭借其原材料良好的质量保证以及制药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牢固的信任。
SWOT分析:1同仁堂国际化三部曲分析同仁堂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其优势,以循序渐进,具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发展模式向前发展着。
这一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以品牌与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2.海外投资控股。
3.抓住机遇,发展跨国经营。
第一步,以品牌与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同仁堂是中国中药的第一品牌,是业内的老字号,其300余年中时刻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以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使得同仁堂金字招牌的经久不衰具有强势的品牌优势,因此才能赢得消费者们的青睐。
在海外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同仁堂注重品牌优势所带来的影响,加大自身宣传力度。
由于海外华人与中国同宗同源,文化理念接近,所以,先天的脐带效应也使得他们顺理成章的接受中药,然后以此为中心向外扩散,最终进入其他国家市场。
同仁堂的300年历史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形成了独有的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技术资源。
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同仁堂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创立了自己的医药创新团队和体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西药的科研技术,使得中药发生质的蜕变,从而与其他国家接轨。
1993年起,同仁堂相继在香港开办了母公司及四家子公司,同仁堂以其品牌与独到的技术作为无形资产的形势入股,在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中占一定份额。
同仁堂案例分析姓名:孙雷班级:营销09-02学号:0918180219目录1中药市场分析 (1)2同仁堂的产品理念 (1)2.1生产理念 (1)2.2产品定位 (1)2.3产品细分 (1)2.4市场影响因素 (1)2.4.1外部因素 (1)2.4.2内部因素 (2)3同仁堂的产品现状及对策 (2)3.1传统剂型占主导,现代剂型正在发展 (2)3.2做好主导产品,创立同仁堂特色品牌 (2)4同仁堂的营销策略 (3)5同仁堂的营销危机 (4)5.1同仁堂外部营销缺陷 (4)5.2同仁堂内部营销缺陷 (4)6同仁堂的未来发展 (4)“同仁堂”的案例分析同仁堂,在几百年内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战乱,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老字号、金招牌,改革开放之后,同仁堂又是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保持金字招牌在这个充斥着时尚潮流和年新科技的时代继续绽放光彩,引领时代潮流,带领中医药业在市场上继续前进。
1中药市场分析当前中药市场的变化趋势是中药的社会需求总量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药品价格渐趋合理,将会刺激需求;用药结构渐趋合理,新型中药市场将稳步增长;中药保健品发展趋势、开发范围向多领域发展;剂型中药朝着更方便更实用方向发展;研制生产向多元化发展;销售经营呈现多渠道的网络化。
中国中药市场产品结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实际生产量,生产能力过剩。
企业对市场的预期较大,市场对企业有重组的要求;市场环境及产业政策推动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2同仁堂的产品理念2.1生产理念同仁堂产品的生产观念一直秉持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美德,因始终坚持民族特色,并始终以“传统药物的高疗效”赢得了消费者的厚爱。
同时,国内消费者普遍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较西药小。
2.2产品定位同仁堂提出产品开发立足“三三定位”原则。
即,品种定位三原则、剂型定位三原则、市场定位三原则。
品种定位:一是筛选开发在海外具有发展潜力的中成药品种,培育国药公司支柱成药品种。
北京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北京同仁堂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医药企业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品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同仁堂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医药文化,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北京同仁堂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必须不断进行战略分析,制定合适的竞争战略,以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北京同仁堂的竞争战略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一、外部环境分析1.1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之一。
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为北京同仁堂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北京同仁堂的市场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药市场潜力巨大。
科技的进步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中医药研发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撑,也为同仁堂的产品提升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仁堂所处的中医药领域竞争激烈,除了其他中医药企业之外,西方药物、保健品以及其他替代疗法也是竞争对手。
针对这些竞争对手,同仁堂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制定相关的竞争战略。
2.1 组织结构2.2 营销能力北京同仁堂在中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需要不断提高营销能力,拓展市场份额。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北京同仁堂在传统中药方面具有深厚的积淀,可以不断深化对传统中药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也需要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2.4 人才队伍北京同仁堂拥有一支庞大的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但在国际化进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提高跨文化管理能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三、竞争战略分析3.1 核心竞争力北京同仁堂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优质的产品质量。
(一)同仁堂的优势分析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始建于1669年。
"九五"以来,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如今,同仁堂年销售额50亿元,实现利税6亿多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资产总额已近63亿元。
优势一:人力资源管理创建于清初的“同仁堂”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由乐家创立,又称为“乐家老铺”。
乐家当初开中药铺取名“同仁堂”具有全家同舟共济、共同创业的意愿。
从现在来看,也就是要形成一种团队精神。
如今的同仁堂,为各方面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他们改革陈旧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他们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他们优先为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解决住房问题;为学有所长、工作业绩突出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优势二:百年老字号品牌价值品牌理念是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品牌化经营的最高原则,也是指导各式各样的传播的出发点。
虽然我们无从明确获知同仁堂品牌传播背后的真正理念,但从同仁堂网站的内容看,“中药文化”应该是同仁堂品牌的核心。
我们注意到,同仁堂对中药文化的表达有不同版本,比如“同仁堂国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以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同仁堂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华文化有较强渗透和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澳门、香港等,我们可以推断“中药文化”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势三:企业文化同仁堂品牌传播的最成功之处是借电视连续剧开展文化营销。
从《大宅门》的无意,到《大清药王》的轻车熟路,同仁堂已经能够很圆熟地挖掘自己的百年传奇,通过艺术形象为品牌代言。
归根结底,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是北京同仁堂生产经营的灵魂所在,也是这个老字号长盛不衰的秘密之一。
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的企业使命,为顾客提出“为了您的健康与幸福,尽心尽意,尽善尽美”的服务承诺,“神州国药香,北京同仁堂”等等都以民族气节为己任,在国家危难之际从不发国难财。
北京同仁堂的国际化营销策略近年来,随着全球消费者尤其是欧美国家,自我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趋向于追求绿色、纯天然制品,而中药更好地适应了全球消费者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各国对中医药限制的逐步放开,国际植物药品市场平均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这为中医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已有342年的历史,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也是我国中药业的第一品牌。
同仁堂的药品和药膳以其“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著称于世,不仅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而且远销到日本、美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与地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营销国际化的过程中,同仁堂如何提高自身的国际营销能力,提升品牌价值,以提高同仁堂产品的海外市场占有率,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一、同仁堂国际化营销的SWOT分析(一)机遇:首先,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
中药现在已经成为一些西方人治疗的另一种手段,它的特殊疗效和保健功能被逐渐认可而北京同仁堂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医药企业,面临着绝好的机遇。
其次,中医药专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国外发展迅猛。
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上130多个国家与地区,从业人员和诊所数量不断增加。
第三,欧美等主流市场对中医药的限制不断放宽。
针灸已经得到美国、欧盟各国的承认,对于中药的神秘疗效,也引起了各国医药界的研究兴趣和消费者的认可,这都迫使各国政府逐渐放宽对中医药的法律限制。
最后,我国中医药产业拥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和理论优势。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理论显示出越来越优越的生命力。
(二)威胁:第一,国内外中医药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目前我国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较低,中国出口的大部分是原料药和保健品,中医药的国际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先进国家占据。
同时我国医药企业集中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技术标准化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
可以预见,在中国中医药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将面对来自发达国家中医药企业的竞争和威胁。
浅析同仁堂中药的国际化营销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同仁堂作为中国国内知名的中药品牌,近年来已经开始着手国际化市场的拓展。
随着全球中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同仁堂也意识到了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国际化营销策略的制定,进一步扩大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医药产业作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开始面临转型和升级的压力。
同仁堂作为中医药行业的佼佼者,必须紧跟国际市场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同仁堂在国际市场的拓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不同国家的中医药法规不同、文化差异、市场营销策略需求的差异等。
制定针对性的国际化营销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同仁堂中药国际化市场现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国际市场的发展动向,为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同仁堂中药国际化营销策略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分析其现状和挑战,为同仁堂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同仁堂中药国际化市场现状,探讨其营销策略的制定过程以及对品牌推广、渠道拓展和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探讨,以期为同仁堂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和竞争优势提供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同仁堂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运营模式,提高品牌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2. 正文2.1 同仁堂中药国际化市场现状分析目前,同仁堂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同仁堂中药在海外市场上的销售额逐年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同仁堂中药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销售额均保持着稳定增长,市场占有率逐渐扩大。
同仁堂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和信誉度上。
同仁堂中药秉承“以质为本,以信取胜”的经营理念,产品质量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同仁堂中药在海外市场上有着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能够及时快速地响应消费者的需求。
同仁堂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也面临一些挑战。
北京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北京同仁堂是中国最老牌的中药企业之一,成立于1669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代表,同仁堂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中国中药市场的重要地位。
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同仁堂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竞争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一、同仁堂的现状同仁堂作为中国中药品牌的佼佼者,一直以来都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基础,致力于以高质量的中药产品和服务回馈社会。
在产品方面,同仁堂的产品覆盖了中药、中成药、保健品等多个领域,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仁堂致力于推广和传承中医传统,通过中医养生馆、中医诊所等多种形式向消费者传递中医药知识,提高消费者对中药的认知和了解。
在市场方面,同仁堂在国内外都有着良好的市场声誉和消费者基础。
特别是在国内市场,同仁堂一直都是中国中医药品牌的领军者,拥有大量的忠实消费者群体。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变化,同仁堂也开始面临着一些挑战和竞争。
二、竞争对手同仁堂在竞争对手方面主要面临两类竞争对手:一是其他中药品牌,包括一些老牌中药企业和新兴的中药品牌;二是西药品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药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在逐渐增加。
针对中药品牌的竞争对手,同仁堂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水平,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
同仁堂还需要不断加大对中医传统的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增加品牌的黏性。
对于西药品牌的竞争对手,同仁堂需要加大对中医理念和中医疗法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提高中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三、竞争战略分析就目前来看,同仁堂的竞争战略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创新和品质控制,二是品牌宣传和推广。
在产品方面,同仁堂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中药产品。
同仁堂需要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消费者的信赖度。
同仁堂还可以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研发更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中药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同仁堂公司SWOT分析
(一)同仁堂的优势分析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始建于1669年。
"九五"以来,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如今,同仁堂年销售额50亿元,实现利税6亿多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资产总额已近63亿元。
优势一:人力资源管理
创建于清初的“同仁堂”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由乐家创立,又称为“乐家老铺”。
乐家当初开中药铺取名“同仁堂”具有全家同舟共济、共同创业的意愿。
从现在来看,也就是要形成一种团队精神。
如今的同仁堂,为各方面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他们改革陈旧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他们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他们优先为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解决住房问题;为学有所长、工作业绩突出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优势二:百年老字号品牌价值
品牌理念是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品牌化经营的最高原则,也是指导各式各样的传播的出发点。
虽然我们无从明确获知同仁堂品牌传播背后的真正理念,但从同仁堂网站的内容看,“中药文化”应该是同仁堂品牌的核心。
我们注意到,同仁堂对中药文化的表达有不同版本,比如“同仁堂国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以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同仁堂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华文化有较强渗透和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澳门、香港等,我们可以推断“中药文化”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势三:企业文化
同仁堂品牌传播的最成功之处是借电视连续剧开展文化营销。
从《大宅门》的无意,到《大清药王》的轻车熟路,同仁堂已经能够很圆熟地挖掘自己的百年传奇,通过艺术形象为品牌代言。
归根结底,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是北京同仁堂生产经营的灵魂所在,也是这个老字号长盛不衰的秘密之一。
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的企业使命,为顾客提出“为了您的健康与幸福,尽心尽意,尽善尽美”的服务承诺,“神州国药香,北京同仁堂”等等都以民族气节为己任,在国家危难之际从不发国难财。
使得顾客产生了对北京同仁堂的民族气节的敬意。
(二)同仁堂的劣势分析
1、单一品牌后继乏力
已有338年历史的同仁堂,是中医国粹中的精华所在,称之为中国中医第一品牌可谓名至实归,旗下药品800多种,是当今世界上拥有品种最多的制药企业之一。
同仁堂的主打产品有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
然而,所有的这些产品名字都是药品的通用名,并不是同仁堂的品牌专属名,也就是说,这些名字大家都有使用权利。
正因为同仁堂没有给这些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注入品牌属性,所以给不少竞争者留下了从嘴边抢食的机会。
2、终端掌控松散不力
现款现付的错误运用:由于同仁堂的销售政策是要求经销商现款现货,且不予退货,造成批发商和药店的进货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据了解,他们的一般做法是,减少同仁堂二三线产品的进货量,主要购进“走货好”的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主打品种。
这与同仁堂“提高产品在零售终端的铺货率和首推率”的改革初衷明显相悖。
由于同仁堂的主打品种并不是独家拥有,一旦市场长期空货,其产品有被替代危险,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3、区域品牌有局限在很多人眼中,同仁堂还只是北京的同仁堂,而不是全国人民的同仁堂。
贵为中药行业第一品牌,却与全国性品牌的差距还很遥远。
医药行业的版图也是“军阀割据”的,如白云山称霸南方中药市场;南京同仁堂称霸华东市场;兰州佛慈称霸西部市场;东北是哈药世一堂的势力范围;北京周边地区才是同仁堂的天下,销售主要还是围绕北京周边地区展开。
4、老字号也需要包装
同仁堂对先进的营销传播手段运用不足,在大众媒体的曝光率与它在行业中的老大地位极为不匹配。
没有看到哪个同仁堂的产品是运用现代的广告、公关等整合营销手段在市场中一举成名的,其创新产品总是默默无闻地“犹抱琵琶半遮面”,与终端市场完全脱节。
业内人士直言,同仁堂的品牌不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不需要维护和巩固就直接可以转化为销售。
对同仁堂来说,除了2001年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令其辉煌一时,近几年在品牌推广上鲜有动作。
渠道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加上对终端控制能力有限,业绩下滑在所难免。
同仁堂集团应该从战略高度,从现在开始进行品牌规划,规划一下什么产品直接使用“同仁堂”品牌,什么产品必须与“同仁堂”切断联系要创立新品牌。
(三)同仁堂的发展机会
同仁堂的发展机会是显而易见的:
1、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欧美等主流市场对中医药的限制不断放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对中药的态度有所转变。
2、中医药专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国内外发展迅猛。
3、我国中医药产业拥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和理论优势。
(四)同仁堂的发展的威胁
1、国内外中医药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与我国处于相同文化圈的韩国、日本等国,更是不断在国际上与我国抢占市场份额。
2、文化背景差异制约着中医药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而欧美等国对中医中药的法律禁令,也是中医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另一威胁。
3、法律意识的淡薄,尤其是商标意识的淡薄,严重影响中医药企业的信任度、影响力和盈利水平。
例如,王致和商标已在德国被注册,而同仁堂更是早已被日本企业注册,这都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
4、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中医药企业国家化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