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叉综合征的肌肉失衡及处理
- 格式:pptx
- 大小:13.98 MB
- 文档页数:30
身体姿势矫正篇:上交叉、下交叉综合症身体姿势篇:上交叉综合症和下交叉综合症人体的最佳理想体态如果从侧面看:如下图所示,悬挂一条垂直线的话,那么这条线可以通过耳垂,肩峰,躯干中间,股骨大转子,膝关节中心,踝关节中心。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达到这样一个完美的姿态,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偏离,但是如果有非常明显的偏移,那就不光是会影响美观了,同时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上交叉综合症(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特征:头部前倾、颈椎前凸增加、圆肩、胸椎后凸增加及翼状肩胛骨。
原因:由于躯干上部肌肉不均衡引起的,这与年龄无关。
诱因:如懒散地坐在电脑前都会导致上交叉综合症。
主要是因为缩短紧张的肌肉和无力拉长的肌肉连接成线的话,在侧面看形成了一个“X”字。
上交叉综合症中肌肉不平衡部分图示:过紧的肌肉: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过弱的肌肉: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前锯肌、使肩外旋的肩袖肌群、深层颈屈肌矫正:方法:上交叉综合症的矫正在于强化肌力弱的肌肉、拉伸张力高的肌肉。
主要按摩拉伸的肌肉有: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上束、背阔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主要激活强化的肌肉有:斜方肌中下束、菱形肌、前锯肌、肩外旋肌群(冈下肌、小圆肌)、深层颈屈肌先进行紧张肌肉的按摩拉伸,建议对紧张肌肉先进行按摩,后再进行拉伸松解以下是主要紧张肌群的按摩,你可以用一个网球或者泡沫轴来进行。
用网球更好一些,能按的“更精准”。
背阔肌、胸大肌、胸小肌的按摩斜方肌上束、肩胛提肌的按摩胸肌拉伸背阔肌拉伸斜方肌上部、斜角肌,肩胛提肌拉伸靠墙推举身体紧贴墙面,手靠墙,向上进行滑动,这个动作是一个很好的整合动作。
伸展胸椎的同时牵拉胸大、胸小肌并激活斜方肌中下部。
肩关节的灵活性练习:肩外旋和肩外展下交叉综合征(Pronation Distortion Syndrome,PDS)特征:腰椎前凸、骨盆前倾增加。
交叉综合症,是指身体姿态偏离正常状态的症状。
“交叉”是指导致姿态偏离的强弱肌肉呈十字交叉排列。
“综合症”是指偏离的姿态有多於两项特徵。
交叉综合症分成上交叉综合症和下交叉综合症。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了上交叉综合症,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讨论下交叉综合症及其表现,它的不良影响以及改善训练动作。
什麽是下交叉综合症及其表现下交叉综合症属於偏离正常体态,特别是在侧面观察时非常明显。
首先我们瞭解一下正常理想身体姿势是什麽状态。
所谓理想体态,从侧面看:如果悬掛一条垂直线,那麽这条线可以通过耳垂,肩峰突,躯幹中间,股骨大转子,膝关节,踝关节略前一点。
如图1。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达到这样一个完美的姿态,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偏离,但是如果有非常明显的偏移,则需要去改善。
因为不光会影响美观,同时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如果将“完美的姿态”作为最终的目标,那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力去向著这个目标前进。
图1现在我们看一下下交叉综合症的体态特点(图2):与理想体态相比,图2有明显的骨盆前倾和腰椎过度前弯。
那些有啤酒肚的人,孕妇,穿高跟鞋的OL(办公室女性)经常出现这样的体态。
无论是啤酒肚还是胎儿都有重量,由於重心前移,就会将身体拉向前方,但是正常走路时不可能弯著腰,於是会用腰的力量将身体拉回来,最後就造成了“前挺後撅”的姿态。
长期这样的姿态会导致肌肉不平衡。
形成交叉部位肌肉软弱变化。
较强/紧张的肌肉是:髂腰肌,竖棘肌;较弱/放松的肌肉是:腹肌群,臀大肌。
当神经对一块肌肉的控制增强,就会自然抑制这块肌肉的拮抗肌的控制。
比如,在下交叉综合症中髂腰肌的募集增强并缩短,那麽就会减少对於拮抗肌(臀大肌)的控制。
腹肌被拉长,控制变弱,那麽神经对於它的拮抗肌(竖棘肌)控制则增强。
下交叉综合症的不良影响如果经常处於骨盆前倾,腰椎过度前弯的状态,会增加关节(腰椎,膝关节)的压力,第5节腰椎和第1节骶骨周围的软组织受到压力,引起疼痛。
影响髋关节伸展时的动态姿势。
肌肉能量技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再加上不正确的体态等原因,颈部、肩部肌肉力量会出现明显的差别,引起疼痛等不适,甚至对心理健康、体态美观等造成严重损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探讨了上交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有效预防措施,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上交叉综合;发生机制;治疗;预防1上交叉综合症的发生原因上交叉综合征(UCS)又被成为驼背圆肩病,是指由于长期姿势不良所导致的颈肩背部肌肉失衡,形成了头部前倾、含胸、驼背、、记住侧面成“C”形等一系列体态的变化,属于青少年不良体态的一种。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85%以上的青少年存在姿势异常的问题,特别是颈前伸、圆肩、驼背的比例高达46.1%,这也有力的证实了上交叉综合征患者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且存在年轻化的趋势,有必要采用针对性的措施。
上交叉综合征的首次提出者是弗拉基米尔扬达博士,是指上肢动作模式的异常综合征。
根解剖学分析,导致圆肩驼背的原因是斜方肌、肩胛提肌、胸大肌、胸小肌紧张,而菱形肌、前锯肌、中下部斜方肌、深层颈部屈肌松弛无力,特别是斜角肌,松弛无力更加突出,从而导致耸肩、驼背、翼状肩脚和头部前倾,无力松弛的肌肉和紧张的肌肉在上身形成交叉状连线。
该病症还可以引发肩带功能的改变、颈肩臂的麻木疼痛、头晕、头痛、心慌、消化功能减弱等一系列症状。
其主要病因包括:头颈部不良姿势、不正确的不良姿势、女性青春期心理、外感风寒邪湿等[1]。
2上交叉综合症的常规康复治疗2.1本体感受性神经及肌肉促进法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是由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 Kabat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经由物理治疗师Knon和Voss完善而成,这包括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
在该方法下,利用牵拉、关节压缩、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和应用螺旋形对角线式运动模式来实现运动康复的治疗方法,涉及的内容包括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等长收缩等,更甚至有利于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同收缩。
认识一下上交叉综合征一、什么是上交叉综合征?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是指人体长期处于一种状态下,使周围肌群痉挛疲劳而导致的相关关节、肌肉等发生的一些病理性改变,造成肌肉力量失衡形成的一种疾病。
上交叉综合征本属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由于肌肉、骨骼弱化产生的一种退变性形变。
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方式与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大部分人工作或者学习时,长时间处于坐、含胸弓背状态,人们用自己认为舒适的姿势进行学习、工作,渐渐失去原本对身体姿态的控制模式。
久而久之,这种常坐于办公桌、或者电脑面前,缺乏合理的锻炼状态的人,便逐渐失去正常的肌力平衡,使处于长期紧张状态下的肌肉变得僵硬,而常期处于拉长状态的肌肉会变得无力、松弛。
于是,出现了含胸弓背、圆肩、头前伸的状态,造成了上交叉综合征患者越来越多,年龄也逐渐的年轻化。
二、身体姿态的变化1. 头部前伸2. 颈椎前凸3. 胸椎后凸(寒背)4. 肩胛骨上提和前伸(圆肩)5. 肩胛骨外旋或翼状肩胛三、上交叉综合征的评估标准人体姿态站立时,耳垂(颞骨乳突)、肩峰、躯干中间、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及外踝稍前方应在一条垂直重力线上。
若身体某处出现靠前、或者后缩,则代表身体此处可能存在肌力、或骨-关节之类的问题。
指导患者靠在规格为高2.4m,宽1.8m,最小刻度格为5cm×5cm的评估板上,处于正常放松站姿下进行观察,记录患者身体侧面与正面观的图像,通过与标准人体姿态对比并分析患者存在的问题。
目前,上述测试结果,含角度的大小数值,对于上交叉患病的认定还处于研究当中,但可以将患者干预前后的身体姿态角度变化,作为评估上交叉综合征改善的标准。
四、上交叉综合征的产生机制上交叉综合征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这里我们更多的关注由日常行为和锻炼导致的肌肉紧张导致的上交叉综合征。
1. 头颈部的不良姿势包括头前探、屈颈、寒背、圆肩等。
临床上交叉综合征发病机理、危害、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措施及预防注意事项因为没有水平方向的躯体保护,相比其他四肢着地的动物,颈椎更加脆弱、易受伤。
正常时耳垂应在锁骨后方,当颈椎向前倾斜时,耳垂位置向前方移动,当低至60°时,颈椎可承受60多斤重量,相当于给颈椎挂上两个哑铃。
久坐不动、导致身体姿势不正确,尤其处于工作或是紧张状态时,肩颈部肌肉失去平衡,脖子会不自主前倾(如下图)易引起颈肩部疼痛、手臂麻木等一系列颈肩症状。
上交叉综合征是最容易引起这一系列症状的疾病之一,被称之为“仙女体态杀手”。
概念上交叉综合征由弗拉基米尔·扬达博士首次提出,是颈肩、胸背部的前、上、外三面肌肉过于紧张,而后、下、内肌肉过于松弛,而无力松弛和紧张的肌肉连线呈交叉状,因此命名为“上交叉”。
为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胸大肌、胸小肌较紧张,而菱形肌、前锯肌、中下部斜方肌、深颈部屈肌(特别是斜角肌)较为无力松弛,因此呈现出耸肩、驼背、翼状肩胛和头部前倾姿势的临床特征。
上交叉除了可引起颈肩部症状外还可引发其他病症:颈椎丧失正常生理曲度,呈“C“型甚至压迫神经,导致头痛头晕、手臂痛;含胸驼背可能引起呼吸不畅,肺活量减少,出现胸闷;严重可导致横膈膜紧张,肩外旋力量减弱,导致在肩外展过程中引起肱骨大结节和肩峰撞击,挤压冈上肌和肱二头肌长头腱;此外伸手拿物品时,需依靠腰部力量,增加其额外负荷,进而可导致腰肌劳损,腰酸痛等。
发病机制肌肉失衡说肌肉失衡是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力度不平衡,同时为维持姿势平衡、运动的正常进行,常出现主动肌(背部肌群)张力下降而拮抗肌(胸肌群)张力增加,加重上交叉综合症的严重程度。
肌肉失衡常常伴随有疼痛的出现,它又分为急性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对身体反应强烈,使运动模式改变进而保护或代偿受损区域,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强化,且恶性循环理论目前不是很完善,而慢性疼痛恶性循环理论对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影响确信无疑了。
上交叉综合症一、前言一个人的姿势能提供很多线索,例如一个人有没有自信,是否活力充沛,是否充满热情,感觉信赖而放松,或是焦虑而紧张。
有趣的是,我们在相同的情绪下,几乎都会呈现相似的姿势。
我们思考影响姿势的原因,可以帮助理清哪些因素是您可以藉由物理治疗的过程来矫正。
有些影响姿势的原因或许是我们没有办法处理的。
人体正确的上半身体姿态是无论在坐姿还是在站姿的情况下,都为直立的,耳垂沿线应落至于锁骨上,肩部放松。
而不良的上半身姿态则会出现头部前倾、颈椎的自然弯曲消失或减少、圆肩、胸椎部位后曲增加、肩胛骨前移并上移。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上交叉综合症。
上交叉综合征常常出现上述姿势的改变,进而会引起肩颈的疼痛。
二、病因由于某些肌肉的不平衡引起。
有些肌肉会趋于强而紧张,紧张后会抑制它的拮抗肌,造成肌力失衡。
紧张的肌肉通常会比正常的肌肉短,导致肌肉的长度张力关系发生变化。
如: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胸锁乳突肌、斜角肌、枕骨下肌、肩胛提肌、咀嚼肌肉、上肢屈肌和旋前肌群。
有些肌肉趋于变弱,如: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前锯肌、肩袖后侧肌群、深层颈屈肌、二腹肌、上肢伸肌和旋后肌群。
强弱肌肉形成了一个交叉,即为上交叉综合征。
三、临床特点(一)姿势改变:1、头前倾2、胸椎后凸3、盂肱关节内旋4、肩胛上提、前伸5、肩胛外展、外旋(二)肌肉紧张,肩颈酸痛,严重可压迫颈椎之间的神经,加剧颈椎痛(三)颈部曲度減小、僵硬,会引起对大脑供血不良,降低大脑功能。
(四)呼吸功能减弱,呼吸不畅,摄入氧气減少,体内废物排出受阻,影响对身体供能,容易在体内累积毒素。
(五)圆肩姿势会使橫膈膜处于紧张缩短状态,造成对大动脉和的压迫,腔静脉使心脏工作负荷加重。
(六)可能导致腕管综合征(七)腹腔容量减少会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造成便秘。
四、康复评估与测试(一)静态姿势评估测试1、耳垂铅垂线落于锁骨后,即是肩胛中立位。
如果落于锁骨前侧或锁骨上说明头部有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