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 格式:pptx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74
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涉及技术规范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涉及技术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该系统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采集、处理和控制各种电力设备的数据和操作。
因此,制定规范和标准来指导该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涉及技术规范旨在提供以下方面的指导和规范:设计要求:规范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程序、网络架构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规范系统的设计,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安全性。
功能需求:明确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设备控制等功能的实现。
通过规范系统的功能需求,可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变电站运行的各种需求,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控性。
数据通信要求:规范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或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要求,包括数据格式、通信协议、通信速率等方面的规范。
通过规范数据通信要求,可以确保系统与其他系统或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够顺利进行,减少通信故障和数据误差。
安全性要求:规范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包括数据安全、系统防护、权限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规范安全性要求,可以保护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运维管理要求:规范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的运维管理要求,包括设备维护、系统监控、故障诊断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规范运维管理要求,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及时修复故障。
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涉及技术规范的制定将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和保障,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应用。
技术规范范围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涉及技术规范的制定将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和保障,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应用。
技术规范范围本文档详述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所包含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文档详述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所包含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G681_110kV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专用技术规范标准[详]一、总则1.1 编制目的本技术规范标准旨在为G681_110kV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确保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满足变电站安全生产和智能化管理的需求。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G681_110kV变电站新建或改建工程中的视频监控系统。
其他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可参照执行。
1.3 规范依据本规范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电力系统安全规程以及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现状编制而成。
二、系统设计要求2.1 设计原则(1)先进性: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2)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关键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
(3)安全性:确保系统及信息的安全,防止非法侵入和恶意破坏。
(4)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应考虑未来扩容和升级需求。
2.2 系统组成(1)前端设备:包括摄像头、云台、防护罩等。
(2)传输设备:包括光端机、光纤、同轴电缆等。
(3)中心控制设备:包括视频服务器、存储设备、监控工作站等。
(4)辅助设备:包括电源、防雷、接地等。
2.3 系统功能(1)实时监控:对变电站现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
(2)录像存储:对监控画面进行录像存储,便于事后查询。
(3)远程访问:支持远程客户端访问,实现远程监控。
(4)报警联动:与变电站其他系统(如安防、消防等)实现报警联动。
三、设备技术要求3.1 前端设备(2)云台:具备水平和垂直方向转动功能,运行平稳,响应速度快。
(3)防护罩:具备防水、防尘、防腐蚀等功能,适应户外恶劣环境。
3.2 传输设备(1)光端机: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2)光纤:采用单模或多模光纤,满足传输距离和带宽需求。
(3)同轴电缆:采用符合国标的高性能同轴电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3.3 中心控制设备(1)视频服务器:具备高处理能力,支持多路视频信号接入和存储。
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1 总则2 引用标准3 术语4 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4.2 运检单位职责5 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5.3 倒闸操作管理5.4 防误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6 设备管理6.1 设备分界6.2 验收管理6.3 缺陷管理6.4 台账管理7 智能系统管理7.1 站端自动化系统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7.3 智能辅助系统8 资料管理8.1 管理要求8.2 应具备的规程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9 培训管理9.1 管理要求9.2 培训内容及要求1 总则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合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Q/GDW 383-2022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22《110 (66) 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10-2022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24-2022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5-202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6-2022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7-2022 《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8-2022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9-2022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0-2022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1-202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41-202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640 《110 (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2 《330kV 及以上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750-202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22]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22]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科[2022]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安监[2022]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份)》国家电网生[2022]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22]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3 术语3.1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关于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有关规范的研究【摘要】在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时,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十分重要,本文参考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编制智能变电站建设时的两个规范,从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变电站需求、调度中心需求、生产管理系统需求以及系统的范畴、功能、框架、新型设备、结构等各个方面对其监控系统的规范进行了探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调度中心规范随着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电网的建设已成为热门话题。
智能电网涉及到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以及调度及通信系统等各方面的环节,而变电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其水平直接决定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高度。
智能变电站建设时,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变电站的总体智能化水平,但也伴随着投入增加、系统过多以及信息交互困难等许多问题。
为了响应国网公司“节约环保”的建设理念,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加以规范,本文参考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编制的《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以及《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对智能变电站建设时的一体化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
1 一体化监控系统需求分析(1)变电站需求。
变电站需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集成需求。
由于在建设智能变电站时,会增加许多新的设备和功能,致使一些新的系统,如智能辅助系统、状态监测系统等出现,需增加变电站相关设备和总体投入。
2)信息交互需求。
监控系统的最初目的就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的监视,并进行相关操作和控制,但目前变电站内部系统过多,比如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以及状态监测系统等电网都不能实时监视,给运行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高级应用需求。
高级应用功能是智能变电站的一个突出特征,体现着变电站的智能化。
变电站高级应用功能的基础是变电站的全景数据。
比如目前变电站的智能告警功能,只能局限于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和保护测控装置,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满足智能变电站需求,应对其进行综合处理和建设。
智能变电站目前制定的标准规范:智能变电站目前制定的标准规范: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地位:性技术指导文件,是总的指导性原则。
是其它智能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原则和体系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定义的核心术语:什么是智能变电站?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传统变电站与数字化传统变电站数字化(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定义的核心术语:什么是智能设备?有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定义的核心术语:什么是智能设备?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定义的核心术语:什么是智能组件?设备的测量、控制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在满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技术原则:(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状态可视化。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技术原则:(GB/T14285相关要求;后台监控功能参考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技术原则:(子系统使用统一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访问以及和调度等其它系统进行标准化交互。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技术原则:(和《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的要求,进行安全分区、通信边界安全防护,确保控制功能安全。
传统变电站与智能(数字化)变电站对比:传统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组件以及独立的智能电子装置。
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的相关要求:(智能变电站的设备功能的新增要求:(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为基本功能,根据需要可集成计量、保护等。
宜就地安装。
支持顺控和在线智能变电站的设备功能的新增要求:(网络化控制等。
智能变电站的系统功能的新增要求:(作流程切换主接线,投退保护软压板,急停,图形界面可视化操作。
智能变电站的系统功能的新增要求:(障不造成系统问题,方便配置,工况检测报警,记录分析系统实时记录、分析。
智能变电站的系统功能的新增要求:(号保护、相量测量、故障录波等进行数据挖掘、多专业综合分析,将结果以简洁明了的可视化综合展智能变电站的系统功能的新增要求:(判断,实现站内自动控制装置(如备自投、母线分合运行)的协调工作,适应系统运行方式的要求。
国电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电网的建设和运营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变电站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由此,国电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通过集成各种监控设备和技术,实现对变电站各个环节的监控、控制和管理,提高变电站的运维水平和效率,确保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系统架构1.数据采集层:通过传感器、仪器仪表等设备,实时采集变电站各种设备的运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温度、湿度、气压等。
2.数据传输层: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上层的数据处理中心,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及时性。
3.数据处理中心:对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算法和模型计算得到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预警等。
这一层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查询和分析。
4.系统管理及控制层: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对变电站运行状态的判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可以通过自动控制或发送警报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5.用户界面层:在PC端或移动设备上展示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操作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控制。
三、系统功能1.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对变电站的各种设备实时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包括线路的电流、电压参数,变压器的温度、湿度参数等;2.故障诊断和预警:通过系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时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并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及时通过界面或短信、邮件等方式发送给相关人员;3.智能控制和操作:对变电站的各种设备进行控制和操作,如远程开关、调整和控制线路的电流和电压等;4.统计和分析报表:对变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5.安全和保护功能:通过对设备的监控和控制,确保变电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避免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四、系统优势1.实时性高: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和处理变电站的各项数据,及时反馈变化情况,并提供预警功能。
2.可靠性强:系统具有自动诊断、故障预测等功能,能够提前预防和修复设备故障,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山西省电力公司文件晋电科信〔2012〕264号关于转发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等两项标准的通知所属各供电公司,超高压公司,电通中心,电网工程指挥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大同电校,送变电公司,供电承装公司:现将国家电网公司印发的《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和《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国家电网科〔2012〕143号)两项企业标准转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1—附件:关于印发《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等两项标准的通知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2—主题词:能源变电站系统规范通知山西省电力公司办公室2012年2月22日印发—3—国家电网公司文件国家电网科〔2012〕143号关于印发《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等两项标准的通知总部各部门、各分部,公司各单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规定,《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和《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等两项标准已经通过审查,现批准为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并予以印发,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1—附件:1.Q/GDW678-2011《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及编制说明2.Q/GDW679-2011《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二○一二年二月七日主题词:科技变电站监控系统标准通知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2012年2月7日印发—2—ICS29.240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678—2011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Fun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integrate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of smart substation2012-02-07发布2012-02-07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678—2011目次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2)5总则 (3)6数据采集 (3)6.1总体要求 (3)6.2电网运行数据采集 (3)6.3设备运行信息采集 (4)7运行监视 (5)7.1总体要求 (5)7.2电网运行监视 (5)7.3设备状态监视 (5)7.4可视化展示 (6)7.5远程浏览 (6)8操作与控制 (6)8.1总体要求 (6)8.2站内操作与控制 (7)8.3调度操作与控制 (8)8.4防误闭锁 (8)8.5顺序控制 (8)8.6无功优化 (8)8.7智能操作票 (9)8.8操作可视化 (9)9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 (9)9.1总体要求 (9)9.2数据辨识 (9)9.3智能告警 (10)9.4故障分析 (10)10运行管理 (10)10.1总体要求 (10)10.2源端维护 (10)10.3权限管理 (10)10.4设备管理 (11)10.5保护定值管理 (11)10.6检修管理 (11)11辅助应用 (11)IQ/GDW678—201111.1总体要求 (11)11.2电源监测 (11)11.3安全防护 (11)11.4环境监测 (12)11.5辅助控制 (12)12信息传输 (12)12.1总体要求 (12)12.2站内信息传输 (12)12.3站外信息传输 (12)附录A(规范性附录)信息命名规范 (14)附录B(规范性附录)告警信息分类规范 (16)附录C(资料性附录)智能告警简报 (18)附录D(资料性附录)故障分析报告 (19)编制说明 (21)IIQ/GDW678—2011前言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基础,是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备用调度体系建设的基础。
变电所的自动监控管理系统要求
一、报警功能
1,参数越限报警(设备参数超过额定值)
2,开关跳闸报警(事故报警)
二、监测功能
1,实时监测设备参数-相电压,线电压,相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量,无功电量,
2,储存功能(需要保存的设备参数可长期保存)
3,曲线显示功能
4,故障查询功能
5,遥控功能(遥控拉合开关)
6,远程监控(与变电所相关的部门在办公室里电脑可看到变电所运行数据)
7,变电所出现故障时候相关人员的短信提示。
三、变电所的电压等级为10KV,是企业高压进户的中心变电所,现在为有人值守想更换为无人值守远程监控,现在的技术标准,我们是否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