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知识二_药剂学 第八章 第十一节 滴眼剂 _2012年版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2
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章序论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1)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如片剂、丸剂等。
(2) 制剂: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
如阿司匹林片、维生素C注射液等。
(3)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例:A.药物剂型 B.药物制剂C.药剂学D.调剂学E.方剂1.根据药典等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B】2.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A】2.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1. 剂型的重要性(X)(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5)剂型可影响疗效2.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a 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有肝脏首过效应,如:口服给药。
b 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无肝脏首过效应,如: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剂型、皮肤给药剂型和黏膜给药剂型、腔道给药剂型。
(2)按分散系统分类:便于应用物理化学原理阐明制剂特征溶液型: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醑剂、注射剂等胶体溶液型: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乳剂型:口服乳剂、静脉注射乳剂、部分搽剂等混悬型:合剂、洗剂、混悬剂等气体分散型:气雾剂微粒分散型:微球剂、微囊剂、纳米囊等固体分散型:片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等按照分散系统进行分类,药物剂型可分为 A.溶液型 B.胶体溶液型C.固体分散型 D.乳剂型 E.混悬型答案:ABCDE 2007(3)按制法分类:不能包含全部剂型,不常用(4)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洗剂、搽剂等固体剂型:散剂、片剂、丸剂、膜剂半固体剂型:软膏剂、糊剂等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药剂学的任务(X):基本理论的研究、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医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药剂学的分支学科(1) 工业药剂学:是研究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
(一)定义
滴眼剂系指药物制成供滴眼用的澄明溶液或混悬液。
(二)国家标准
有关规定滴眼在生产与储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1.一般滴眼剂应在清洁无菌环境下配制,各种用具及容器均需用适当方法规清洗干净并进行灭菌,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必要时可加抑菌剂等附加剂。
2.供角膜创伤或物术用的滴眼剂应以无菌手续配制、分装于单剂量灭菌容器内严封,或用适宜方法进行来灭菌,保证无菌但不应加抑制剂或缓冲剂。
3.配制滴眼剂的溶剂符合注射剂项下对溶剂的规定。
4.除另有规定外,滴眼剂与泪液要等渗,并根据需要调节PH.
5,滴眼剂如另为混悬液,混悬的颗粒易于摇匀,其最大颗粒不得超过50μm.
6.滴眼剂的容器应无毒并清洗干净,不应与药物发生理化作用;容器的瓶壁要有一定的度且均匀,其透明度应能使滴眼剂进行澄明度检查并易观察到不溶性异物。
7.每一容器的装量,除另有规定外,应不超过10ml.
(三)澄明度
除另有规定外,玻璃容器装的滴眼剂按注射项下的主法检查,但塑料容器或有色溶液的滴眼剂,应行度为3000-5000的位置,用目的检视;溶液应澄明,不得有玻璃屑、较大纤维、色块和其他不溶性异物和结块现象。
(四)混悬液颗粒细度
取供品,强力振摇后,立即取出适量(相当于含主药10μg),于显微镜(320-400倍)下检视,不得有超过50μm的颗粒;然后确定4-5个视野计数,含15μm以下的颗粒不得少于90%.
(五)无菌供角膜
创伤或手术用产滴眼剂,照无菌检查法顶下的主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六)致病菌
一般滴眼剂按卫生部《药口卫生标准》的规定检查,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常用缓冲体系:
1.磷酸盐缓冲液:pH在5.91~8.04范围,适用药物有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等。
2.硼酸盐缓冲液:pH在6.77~9.11,可用于磺胺类药物。
pH调节剂具有一定的渗透压,在调节渗透压时应考虑此因素。
(二)渗透压调节剂
常用调渗剂为氯化钠。
(三)无菌度的保持
滴眼剂是多剂量制剂,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始终保持无菌,因此选择适当、有效抑菌剂,十分必要。
1.选择要点:
1)作用迅速(在1h内能将绿脓杆菌与金葡球菌杀死),无刺激、性质稳定。
2)不与主药与辅料发生配伍禁忌。
3)不同抑菌剂联合使用效果好。
2.常用抑菌剂
(1)有机汞类;(2)季铵盐类;(3)醇类;(4)酯类;(5)酸类。
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药剂学第八章注射剂(附:眼用溶液剂) 考试大纲:第一节概述学习要点:(1)特点(2)分类一、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注射剂: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优点:注射剂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注射给药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可以产生局部定位或延长药效的作用,有些注射液可用于疾病诊断。
缺点:使用不便且注射时会产生疼痛,使用不当时,有一定危险性;制备过程比较复杂,制剂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
二、注射剂的分类注射剂可分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
1.注射液系指供注射入体内用的无菌溶液型注射液或乳液型注射液。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又称为输液剂。
2.注射用无菌粉末: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
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
3.注射用浓溶液:系指临用前稀释供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第二节热原学习要点:;;一、热原的含义与基本性质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细菌性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真菌以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广义的热原尚包括内源性及化学性热原等。
含热原的输液注入人体约半小时后,病人所出现的发冷、寒颤、高热、出汗和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称之为热原反应。
由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是导致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
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高分子复合物,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其中脂多糖(LPS)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
(1)耐热性在通常的灭菌条件下,热原往往不能被破坏。
一般采用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可彻底破坏热原。
第八章注射剂与滴眼剂第一节概述一、注射剂的分类和特点注射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灭菌制剂。
(一)注射剂的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分为四类注射剂类型溶剂适用范围举例溶液型水、油(非水溶剂)稳定、溶解性好的药物氯化钠、黄体酮、右旋糖酐混悬型水、油难溶性药物醋酸可的松药物混悬剂乳剂型水(做外相)脂类或脂溶药物静脉脂肪乳剂无菌粉末水不稳定的各类药物蛋白、多肽类、抗生素(二)注射剂特点1.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病人;4.可以产生局部作用;5.可以产生定向作用;不足之处:1.使用不便;2.注射疼痛;3.安全性不及口服制剂;4.制造过程复杂。
最佳选择题注射的优点不包括哪项A.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C.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D.可迅速终止药物作用E.可以产生定向作用[501242080101]『正确答案』D二、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与质量要求(一)给药途径1.静脉注射(推注与滴注):推注时5~50ml,滴注数千ml;非水溶液、混悬注射液不能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不得添加抑菌剂。
2.椎管(脊椎腔)注射:与脊椎液等渗;pH与脊椎液相当;不得含微粒等异物,注射不超过10ml 。
3.肌内注射:一次剂量一般为1~5ml;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注射液、乳剂注射液均可;刺激性大的注射液不适于肌注。
4.皮下注射:注射剂量一般为1~2ml。
5.皮内注射:一次剂量在0.2ml以下。
最佳选择题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软组织内的给药途径为A.静脉注射B.椎管注射C.肌肉注射D.皮下注射E.皮内注射[501242080102]『正确答案』D多项选择题以下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A.常用滴眼剂B.用于外伤和手术的滴眼剂C.脊椎注射的产品D.输液E.多剂量注射剂[501242080103]『正确答案』BCD(二)质量要求1.无菌: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2.无热原:注射剂的重要指标,用量大的静脉注射及脊椎腔用注射剂应进行热原检查,应符合规定;3.可见异物(澄明度):在规定的条件下检查,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混浊或异物;4.安全性:不能引起对组织刺激或发生毒性的反应;5.渗透压:输液与血浆体液等渗或稍高,脊椎腔注射液必须与血浆等渗,其他注射剂适当放宽;6.pH:最好为约7.4,可允许值为4~9;7.稳定性8.降压物质9.澄清度10.不溶性微粒多项选择题下述关于注射剂质量要求的正确表述有A.无菌B.无热原C.无色D.澄明度检查合格(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混浊或异物)E.pH要与血液的pH相等或接近[501242080104]『正确答案』ABDE第二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一、注射用水(一)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1.纯化水: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它适宜的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第一章序论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如片剂、丸剂等。
制剂: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 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1 剂型的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硫酸镁外敷——消除水肿;口服——导泻(50%)、解除胆管痉挛(33%);注射——降压、抗惊厥(2)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剂作用速度快,而缓控释制剂药效慢。
(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氨茶碱治疗哮喘病可引起心跳加快,若改成栓剂则可消除这种毒副作用。
(4)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如静脉注射的脂质体可使药物在肝、脾等器官浓集性分布。
(5)剂型可影响疗效如片剂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显著影响。
2 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a 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有肝脏首过效应,如:口服给药。
b 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无肝脏首过效应,如:注射给药剂型:注射剂呼吸道给药剂型: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等皮肤给药剂型: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膏剂、硬膏剂、糊剂、贴剂等。
黏膜给药剂型:滴眼剂、滴鼻剂、眼用软膏剂、含漱剂、舌下片等腔道给药剂型:栓剂、气雾剂等(2)按分散系统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的特征,溶液型:如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醑剂、注射剂等。
胶体溶液型:如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
乳剂型:油类药物或药物油溶液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混悬型:如合剂、洗剂、混悬剂等。
气体分散型: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型:药物以不同大小微粒呈液体或固体状态分散。
固体分散型:固体药物以聚集体状态存在的分散体系。
滴眼剂名词解释药剂学
滴眼剂是一种用于眼部疾病治疗的药物制剂。
它通常以液体形式通过滴入眼睛的方法给药,以便直接作用于眼部组织。
滴眼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局部治疗,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如眼睛感染、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滴入眼部,快速渗透到眼球组织,发挥治疗作用。
滴眼剂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手术后的眼部感染。
滴眼剂的制备一般包括药物的溶解、稀释和消毒等步骤。
药物溶解通常使用适宜的溶剂或溶剂组合,以确保药物能够溶解并保持适当的浓度。
稀释则是为了调整药物的浓度,使其适合于滴入眼睛使用。
滴眼剂的质量要求高,需要符合药典中规定的相关标准。
对于药物的纯度、稳定性、滴液量等都有规定要求,以确保滴眼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滴眼剂的容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特性,如无菌性、密封性和易于操作等。
滴眼剂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患者只需将药液滴入眼睛,但要注意滴眼剂的使用频率和滴液量,以避免过度使用或滴入过多的药物。
滴眼剂在使用时也要细心,避免滴入其他部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或药物浪费。
总体来说,滴眼剂是眼部疾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制剂,它能够提供局部治疗,为患者提供舒适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在使用滴眼剂时,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
指导,正确使用药物,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药学专业知识:滴眼剂的质量要求滴眼剂,由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滴入眼内的无菌液体制剂,以水溶液为主,包括少数水性混悬液。
滴眼剂虽是外用剂型,其质量要求与注射剂类似,对pH值、渗透压、无菌、澄明度等都有一定要求。
1.pH值:pH值范围为:5~9。
2.渗透压:0.6~1.5%氯化钠的渗透压,调渗剂:氯化钠、硼酸、葡萄糖等。
3.无菌:(1)眼部外伤用药(包括术后用药):应绝对无菌,一般灭菌后立即使用,单剂量包装,不得加抑菌剂。
(2)一般性眼病用药:无致病菌,不得有绿脓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等,为多剂量制剂,用药过程易染菌,需加入抑菌剂,要在1~2小时内达到无菌。
4.可见异物(澄明度):稍低于注射剂要求,在照度2000~3000lx 下用眼检视,溶液应澄明,不得检出可见异物,特别不得有玻璃屑。
混悬剂在照度为4000lx下用眼检视,不得检出色块、纤毛等可见异物。
5.黏度:合适的黏度应在4.0-5.0cPa s之间。
6.稳定性:同注射剂类似。
例题:1.有关滴眼剂的正确表述是A.滴眼剂不得含有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B.滴眼剂通常要求进行热原检查C.滴眼剂不得加尼泊金、三氯叔丁醇之类抑菌剂D.黏度可适当减小,使药物在眼内停留时间延长E.药物只能通过角膜吸收答案:A2.以下对滴眼剂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眼可耐受的pH值为5.0~9.0B.15 m以下的颗粒不得少于90%C.药液刺激性大,可使泪液分泌增加而使药液流失,不利于药物吸收D.增加滴眼剂的黏度,可以阻止药物向角膜的扩散,不利于药物吸收E.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澄明溶液或混悬液答案:D。
第八章注射剂与滴眼剂第一节概述一、注射剂的分类与特点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一)注射剂的分类按分散系统,注射剂可分为四种类型:1.溶液型注射剂对于易溶于水而且在水溶液中稳定的药物,则制成水溶液型注射剂,如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
有些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若溶于油,可制成油溶液型注射液,如黄体酮注射液。
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又可将其分为,低分子溶液型(如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和高分子溶液型(如右旋糖酐注射液)。
2.乳剂型注射剂水不溶性液体药物或油性液体药物,根据医疗需要可以制成乳剂型注射剂,例如静脉注射脂肪乳剂等。
3.混悬型注射剂水难溶性药物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作用的药物,可制成水或油混悬液,如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这类注射剂一般仅供肌内注射。
溶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油或其他非水溶剂。
4.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无菌粉剂亦称粉针,系将供注射用的无菌粉末状药物装入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临用前加入适当的溶剂(通常为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或混悬而成的制剂,例如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如青霉素G-钠、门冬酰胺酶等的无菌粉末。
注射用无菌粉末可用溶剂结晶法、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等制得。
(二)注射剂的特点从吗啡制成第一个注射剂100多年来,注射剂已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因为它具有许多优点:1.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药物的给药途径不经过消化系统和肝脏而直接注入人体组织或血管,不会受到消化液的破坏和食物的影响,所以剂量准确、吸收快、作用迅速。
特别是静脉注射,不需经过吸收阶段,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之用。
如尼可刹米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吗啡中毒及新生儿窒息的急救;氯磷定静脉注射用于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或胰岛素可被消化液破坏,庆大霉素口服不易吸收。
所以这些药物只能制成注射剂,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注射的优点不包括哪项
A: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C: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D:可迅速终止药物作用
E:可以产生定向作用
答案:D
2、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软组织内的给药途径为 A:静脉注射
B:椎管注射
C:肌肉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答案:D
3、以下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A:常用滴眼剂
B:用于外伤和手术的滴眼剂
C:脊椎注射的产品
D:输液
E:多剂量注射剂
答案: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