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热源的流场仿真分析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19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仿真软件对某电子设备进行热分析,了解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分析设备的散热性能,为设备的结构优化和热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背景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集成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电子设备单位体积的功耗不断增大,导致设备温度迅速上升,从而引起设备故障。
因此,对电子设备进行热分析,优化散热设计,对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方法1. 选择仿真软件:本实验选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热分析。
2. 建立模型:根据实际设备结构,在CAD软件中建立三维模型,并将其导入Ansys Fluent中进行网格划分。
3. 定义材料属性:设置模型的材料属性,包括热导率、比热容、密度等。
4. 设置边界条件:根据设备的工作环境,设置边界条件,如环境温度、热流密度等。
5. 定义求解器:选择适当的求解器,如稳态热传导、瞬态热传导等。
6. 运行仿真:启动仿真计算,获取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温度分布。
7. 分析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设备的散热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分布通过仿真计算,得到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设备的热量主要集中在散热器附近,温度最高点约为80℃,远低于设备的最高工作温度。
2. 散热性能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设备散热性能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分布均匀:设备内部温度分布较为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热点区域。
(2)散热器效果显著:散热器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温度,提高设备散热性能。
(3)环境温度影响较小: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设备温度升高幅度较小。
3. 优化建议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优化散热器设计:考虑采用更大面积的散热器,提高散热效率。
(2)改进结构设计:优化设备内部结构,提高散热通道的流通性。
(3)采用新型散热材料:研究新型散热材料,降低设备的热阻。
热流仿真分析在高功率LED散热设计中的应用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功率LED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其中散热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好的散热设计不仅可以保证LED的长期稳定工作,还能延长其寿命。
在散热设计中,热流仿真分析被广泛应用,因其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LED散热过程中的各种热学参数,从而实现更优秀的散热设计。
热流仿真分析是指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将LED散热设计中的热流场分析、热传导和对流散热等问题进行数值模拟,从而对散热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其本质是通过对LED芯片内部和周围材料在热传导方面的特性进行模拟和分析,预测LED散热性能、继而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
一般的散热设计工程师在设计LED的散热方案时,首先要对LED的使用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流速、LED灯具的结构、使用寿命等等。
然后,需要了解LED芯片的热性能参数,比如导热系数、材料的热容量、散热器的热传导性能等。
最后,采用热流仿真软件,将这些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热流仿真分析,得出LED散热设计的初步方案,继而进行评估和改进,以达到最优化的散热效果。
在LED散热设计中,热流仿真分析的应用有以下几个优点:1、不同散热设计的比较通过热流仿真分析,工程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散热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然后通过比较各种参数的结果,找出最优的散热设计方案。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节省时间和成本,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故障和不必要的损失。
2、预测LED使用寿命热流仿真分析可以模拟LED的热流场,并通过计算各种参数的值,预测LED使用寿命。
因为LED灯在高温环境下,其使用寿命会缩短,而热流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减少LED温度升高的影响,延长使用寿命。
3、降低散热设计成本在LED散热设计阶段,通常需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热流仿真分析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实现对LED散热器的优化,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实现更优秀的LED散热设计,可使LED产品的工作性能更高,降低生产成本。
温度场测量与热流场仿真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温度场测量与热流场仿真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温度场测量和热流场仿真技术是研究热传导和热流动的关键工具,它们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温度场测量技术和热流场仿真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温度场测量技术温度场测量技术是利用传感器或测温设备来测量物体表面或内部的温度分布。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温度场测量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常见的温度场测量技术包括热电偶、红外测温仪、纤维光学测温技术等。
热电偶是一种常见的温度测量设备,它基于热电效应原理测量温度。
热电偶的原理是通过两种不同金属的热电势差来测量温度。
它简单易用、测量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温度测量。
红外测温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热测量技术。
它利用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来间接测量物体的温度。
红外测温仪具有非接触式测温、快速测量的优势,适用于高温、对传感器不易接触的物体测温。
纤维光学测温技术是通过光纤传输热量,并利用光纤的波长和功率变化来测量温度。
这种技术具有高温测量范围广、传输时不干扰、适用于实时测量等优点。
二、热流场仿真技术热流场仿真技术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方法,对物体内部或表面的热传导现象进行模拟和预测。
它通过求解热传导方程和流体动力学方程,得到物体各个位置的温度和热流分布,从而实现对热流场的仿真。
热流场仿真技术的发展使得工程师能够在设计阶段通过计算机模拟来评估热传导和热流动的效果,避免了传统试验方法的高成本和时间消耗。
它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散热设计、航空航天工程、汽车工程等领域。
常见的热流场仿真软件包括ANSYS Fluent、COMSOL Multiphysics等,它们能够模拟各种热传导和热流动现象,并提供丰富的后处理工具来分析仿真结果。
三、温度场测量与热流场仿真技术的应用温度场测量和热流场仿真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电子设备散热设计:温度场测量和热流场仿真技术可用于评估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帮助工程师设计更有效的散热系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风刀结构内部流场的仿真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房霆宸【摘要】针对工程应用中的风刀结构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并利用Hypermesh软件对气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结合实际工况,对风刀内部流场的各边界条件进行定义,并采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风刀内部气流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流场的分布规律,发现风刀内部导流板对风刀内部的流场影响很大.经过优化设计,发现只有一个导流板时,风刀内部的流场变得较为均匀,当导流板靠近风刀前段时,风刀内部流场较为均匀,且风口速度较大.对不同结构形式的风刀进行模型设计与分析,确定了最优设计方案.总结的设计方法可为研究和设计风刀结构提供技术和理论上的指导.【期刊名称】《建筑施工》【年(卷),期】2019(041)007【总页数】6页(P1367-1372)【关键词】风刀;结构优化设计;导流板;出风口;Fluent软件;流场【作者】房霆宸【作者单位】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2风刀是目前工业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中采用的重要设备[1-2],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化学、金属加工、包装及造纸印刷等各种行业,主要用于各表面工程领域,如除尘干燥、预热、镀层等工艺。
风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难以控制,为保证风刀出口处气流及气压均匀稳定,通常要在风刀内部添加导流板机构。
风刀内部的流场稳定性,气体流量大小以及风刀出风口处风速的均匀性是衡量风刀质量的几个重要指标[3-5]。
目前关于风刀的研究,其气体在进入风刀内部腔体后的流场分布不详,其气体流动规律及温度分布的研究不足,风刀内部整流槽的结构只能依靠生产经验和实验,针对风刀机构的气体动力学理论研究较少。
风刀出口处的气流方向和速度非常不均匀,中部气流速度过快,边部气流速度过小,最快速度和最慢速度差值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加工产品表面质量。
此外,气流在高速流经风刀后还可能会造成风刀本身的颤振,更进一步影响流场的均匀和稳定性[6-8]。
热仿真分析报告1. 简介热仿真分析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来评估物体或系统的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等热力学过程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热仿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通过一个示例来详细说明如何进行热仿真分析。
2. 热仿真分析的基本原理热仿真分析是基于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将物体或系统划分成离散的小单元,并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模拟和计算物体或系统内部的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等热力学过程。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2.1. 几何建模在进行热仿真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待分析的物体或系统进行几何建模。
几何建模的目的是将物体或系统的形状和结构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通常采用三维建模软件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来完成。
2.2. 材料属性定义在进行热仿真分析之前,还需要定义物体或系统中所使用的材料的热力学属性。
这些属性包括材料的热导率、比热容和密度等,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或实验测量来获取。
2.3. 网格划分将几何模型划分成离散的小单元是进行热仿真分析的重要步骤。
通常将几何模型划分成三角形、四边形或六面体等单元,并将其转化为网格结构。
网格划分要考虑到物体或系统的复杂度和仿真精度的要求。
2.4. 数值计算在进行热仿真分析之前,需要根据所选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将物体或系统的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等热力学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
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元方法、有限差分方法和边界元方法等。
2.5. 结果分析在完成数值计算之后,可以通过分析仿真结果来评估物体或系统的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等热力学过程。
分析结果可以包括温度分布、热流分布和传热效率等。
3. 热仿真分析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热仿真分析的实际应用,我们将通过一个热传导问题的示例来演示热仿真分析的步骤。
3.1. 问题描述假设有一个长方形的金属板,热源位于板的一端,另一端绝热。
我们希望通过热仿真分析来评估金属板上的温度分布。
3.2. 几何建模首先,我们需要用数学模型描述金属板的几何形状和结构。
流体力学实验装置的流场模拟与分析方法流体力学实验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和性质的重要手段,而流场模拟与分析则是实验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就流体力学实验装置的流场模拟与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一、数值模拟方法在流体力学实验中,数值模拟是一种常用的流场分析方法。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对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行仿真,从而实现对流场的模拟和分析。
1.1 流场建模在进行流体力学实验时,首先需要对流场进行建模。
建模的过程是将实际流场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确定流场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以便进行数值求解。
常用的流场建模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等。
1.2 数值求解建立了数学模型之后,接下来是选择适当的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常用的数值求解方法包括迭代法、差分法、有限元法等。
通过数值求解,可以得到流场的速度场、压力场等重要参数,进而进行流场的分析与研究。
1.3 后处理与分析完成数值模拟后,需要对求解结果进行后处理与分析。
后处理是指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的信息,如绘制流线图、压力分布图等。
通过后处理与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流场的性质与规律。
二、实验方法除了数值模拟外,实验方法也是流体力学实验装置流场模拟与分析的重要手段。
实验方法可以通过实际实验获得流场的实时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更全面地研究流体流动过程。
2.1 流场测量在流体力学实验中,流场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使用流场测量仪器,如PIV(粒子图像测速仪)、LDA(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等,可以实时测量和记录流场的速度、压力等参数,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2 数据分析与比对获得了流场实验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与比对。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对,可以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并发现其中的误差和不足之处,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模拟方法。
2.3 实验验证与仿真实验验证与仿真是流体力学实验装置流场模拟的重要环节。
热流体CFD仿真我们都知道常见的物体状态有三大类:气态、液态和固态。
而CFD就是将气态、液态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全名计算流体动力学(C omputational F luid D ynamics)。
热流体CFD 是将传热过程中最复杂的对流换热通过数值模拟仿真的方法进行预测。
热流体CFD分析利用计算机仿真流体的流动和热传递。
近几年随着分析技术和计算性能的提高,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分析结果的设计近年来成为可能。
热流体CFD仿真的几大优势:1.缩短开发时间降低试作成本。
2.实验中难以测定、或实验本身难以实现的情况下都可以获得详细的数据。
3.可以用视觉展现难以用图像表示的流动及热传递。
热流体学科作为关系到整车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等的重要学科之一,在车辆开发中被广泛应用。
1.车辆散热器冷却仿真散热器冷却仿真是整车热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机舱内的流场分析,直接关系到散热模块通风量,决定着散热模块的换热效果,换热模块的换热功能又影响着发动机性能和汽车空调性能。
2.动力电池冷却仿真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储能元件,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
电池包如果长时间工作在比较恶劣的热环境中,将会严重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池包的性能;电池包内温度长久不均匀分布,会导致电池模块、各单体间的性能不一致性;同时电池包的热管理对整车运行安全意义重大。
热管理系统要实现的主要功能主要为:(1)电池温度过高时有效散热和通风;(2)保证电池组之间的温度均匀分布;(3)低温条件下的快速加热,使电池组能正常工作;(4)有害气体产生时的良好通风。
3.车辆气动性能仿真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问题的加剧,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节能、减排、降油耗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及客户的关注。
汽车气动特性是汽车的重要特性之一,它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操作稳定性、经济性、安全性等。
当车速达到100km/h 时,发动机约80%的动力用来克服气动阻力,假如整车气动性能提高10%,油耗就可降低4%~5%。
高温环境下800千伏输电设备的温度场仿真分析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输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变得尤为重要。
在高温环境下,800千伏输电设备如变电站和电缆等会面临严峻的热负荷和温度场分布问题。
因此,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了解输电设备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状态,为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有力的参考。
首先,为了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我们需要收集并整理相关的特性参数和数据。
这些参数包括输电设备的热导率、热容、热辐射系数等。
同时,还需要获取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外部条件信息。
这些数据将作为仿真模型的输入参数,以计算出输电设备在不同位置和时间点的温度分布情况。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CAE)进行温度场分析的建模和仿真。
常用的软件包括ANSYS、COMSOL Multiphysics等。
这些软件能够通过数值方法和有限元分析等技术,模拟输电设备工作时的温度分布情况。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输电设备进行几何建模,并分割为适当的网格单元。
这些单元将根据设备材料的热传导性质进行计算和模拟。
同时,我们需要考虑设备的散热方式和热辐射条件,例如设备表面的自然对流和辐射换热等。
一旦建立了仿真模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景和环境条件进行仿真计算。
通过改变输入参数,如环境温度、湿度和设备负载等,我们可以模拟出不同工况下设备的温度分布值。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设备的热负荷情况,以及是否满足安全工作范围内的温度要求。
此外,在温度场仿真分析中,我们还可以考虑热应力的影响。
高温环境下,输电设备材料的热膨胀会引起应力集中和材料疲劳。
因此,在仿真分析中,我们可以结合热应力分析,进一步评估设备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最后,根据温度场仿真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为输电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例如,对于高温环境下的设备,我们可以优化散热设计,增加散热面积和风扇数量,以提高设备的热管理能力。
另外,我们也可以考虑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和涂层,以增强设备的抗热性能。
汽车交流发电机流体散热仿真分析方法汽车交流发电机在运行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会影响其性能甚至造成故障。
因此,研究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流体散热问题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汽车交流发电机流体散热仿真分析方法。
首先,通过建立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到其热源诱导的热源强度分布。
然后,根据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流体流动和热传输模型,可以计算出流体的速度、压力和温度等参数。
同时,考虑流体的边界条件及沟槽、叶轮、扇叶、定子之间的耦合作用,以及交流发电机本身的结构特点,对数值计算进行合理处理。
接下来,根据所得到的数值计算结果,可以对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散热性能进行分析。
具体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一是绘制流场及温度场等分布图,对汽车交流发电机性能进行可视化分析;二是计算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散热效率,以衡量其散热能力;三是对不同材质、形状及不同搭配的部件进行散热性能对比,以确定最佳的散热结构;四是对流体流动对发电机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提高汽车交流发电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最后,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仿真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证明了该仿真方法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汽车交流发电机流体散热仿真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对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散热性能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分析,为提高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提供参考。
除了仿真分析方法,实验方法也是研究汽车交流发电机散热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
实验可以通过测量发电机表面的温度和风速等参数,得出散热情况,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同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在优化方案时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散热性能,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措施。
例如,在设计发电机时可以在散热性能方面加入一些性能指标,并通过材料、加工工艺等方式进行改善。
UG-NX有限元仿真高级仿真热体和流体分析技术概述UG-NX(Unigraphics-NX)是一款由西门子PLM软件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
UG-NX提供了一系列高级仿真工具,其中包括热体和流体分析技术。
本文档将介绍UG-NX中的高级仿真热体和流体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1. UG-NX高级仿真热体分析技术UG-NX提供了强大的热体分析功能,能够对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问题进行模拟和分析。
以下是UG-NX高级仿真热体分析技术的一些主要特点:1.1 热传导分析UG-NX可以模拟和分析材料之间的热传导过程。
用户可以定义材料的热导率,以及模型的初始温度和边界条件。
通过求解热传导方程,UG-NX可以计算出模型在不同时间和位置的温度分布,并可视化显示结果。
1.2 热辐射分析UG-NX还提供了热辐射分析功能,用户可以定义模型表面的辐射率和环境温度,并模拟物体通过辐射释放热量的过程。
UG-NX可以计算出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表面温度分布,并可生成热辐射通量图,帮助用户深入了解热辐射对模型的影响。
1.3 热对流分析UG-NX还支持热对流分析,用户可以定义模型与周围流体之间的热传递系数,并模拟固体物体通过对流传热的过程。
UG-NX可以计算出模型在不同空气速度和温度差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并可生成热传递系数分布图,帮助用户评估对流对模型的影响。
2. UG-NX高级仿真流体分析技术UG-NX还提供了强大的流体分析功能,能够对流体的流动和压力进行模拟和分析。
以下是UG-NX高级仿真流体分析技术的一些主要特点:2.1 流动分析UG-NX可以模拟和分析流体在不同几何体和边界条件下的流动行为。
用户可以定义流体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并采用Navier-Stokes方程求解器对流动进行数值求解。
UG-NX可以计算出流体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流线图,帮助用户了解流体在模型内的流动情况。
注:小弟刚学workbench没多久,有许多地方还不怎么熟。
该案例是小弟自己摸索出来的,里面还有好多知识不是很清楚,所以写的也比较水,希望各位大神看了以后提出宝贵的意见,小弟不胜感激。
希望能和大神们多多交流,这样才会有长远进步。
一、带有热源的流场仿真
热源材质为c opper(铜),中间隔热材料为wood(木),采用冷却水冷却,水温为10℃流速为0.0001m/s。
周围大气环境为20℃。
二、三维建模:
黄色为热源内径为24mm外径为30mm,绿色为隔热材料内径为20mm外径为24mm,内腔为流体区域直径为20mm,其长度都为60mm。
另存为x_t格式(可以导入到workbench里面)
三、冷却仿真:
1、导入几何模型
打开workbench14.0加入FLUENT模块在Geometry里面导入模型
创建对称面以及生成流体区域
定义热源、隔热材料、流体各个面名称
2、网格划分
对流体域采用自动网格划分,同时设置膨胀层,膨胀层参数设置如图所示对热源和隔热层采用自动网格划分
隔热层自动网格划分
热源自动网格划分
点击Generate Mesh生成网格
检查网格质量:skewness(偏斜)和Orthogonal Quality(正交品质)
偏斜
正交品质3、进入FLUENT流场分析
(1)双击Setup然后点击OK进入fluent界面,
(2)在general里面点击units设置温度单位为℃
(3)打开能量方程Energy on,然后选择标准k-ε模型点击OK
(4)确定材料属性
点击fluent database选择材料类型为fluid 选择水water-liquid(h20),点击copy后close。
固体材料选择solid点击creat/edit后点击fluent database选择热源copper和隔热材料wood,然后点击copy后close。
确定固体材料
(4)在左侧控制树中点击cell zone conditions给材料赋予属性。
流体域:点击fluent选择类型为fluid点击edit选择材料为water-liquid点击OK
同样,定义隔热材料(neiqiang)属性为wood
定义热源材料为copper,并定义体热源,在source terms方框前打上勾,然后点击下面的source terms 点击edit设定数量为1,定义热源单位体积发热为10000W/m^3,点击OK则完成定义。
(5)设定边界条件
流体入口fluidin定义其类型为velocity-inlet,设置进口流速为0.0001m/s,在turbulence栏里面选择intensity and hydraulic diameter设定湍流强度为10%水压直径为0.02m,同时定义水温为10℃,点击OK完成定义
流体出口fluidout定义其为pressure-outlet类型,单击edit设置出口压力为0,在turbulence 栏里面选择intensity and hydraulic diameter设定湍流强度为10%水压直径为0.02m,单击OK 完成定义
热源上下面设定为绝热面(reyuandownside、reyuanupsider)同时选择材料为copper
设置热阻上下面为绝热面(ezudownside、rezuupside)同时选择材料为wood
热源外壁与大环境是对流,选择热源外壁reyuanoutside,在thermal里面首先定义其材料为copper,然后选择convection,设定传热系数为10(图中不小心输入了50.),大气环境为20℃点击OK
热源内部为导热,选择热源内壁reyuaninside,在thermal里面首先定义材料为copper,然后选择Heat Flux(热流密度)选项,定义热流密度值为400点击ok
同样定义隔热材料外壁条件,选择zureoutside,在thermal里面首先定义材料为wood,然后选择Heat Flux(热流密度)选项,定义热流密度值为400点击ok。
(6)创建流固耦合面
在mesh interfaces里面点击create/edit,在mesh interface里面定义interface,分别单击选择interfacefluidside和interfacesolidside,勾选Coupled Wall(很重要),单击create 后点击close。
(7)解决方案solution method里面默认选择simple选择
(8)在solution controls中保持默认松弛因子设置
(9)在监视器中选择残差监视器,在residual monitors中勾选plot打开残差曲线图,设置收敛精度要求为0.0001
(10)计算初始化。
单击solution initialization,选择标准初始化standard initialization,compute from设置为all-zones,单击initialize。
(11)选择run calculation,设置number of iterations(迭代步)为500,单击calculate开始计算。
(12)计算一会后会提示收敛
此时单击results中的graphics and animations里的contours查看云图。
在contours栏里面勾选filled,contours of里面选择temperature,surfaces里面全选然后点击display擦看温度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