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一、目标定向(1′)

1.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二、限时预习10′

学习主题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仔细阅读80页“图3.16”,为什么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水是有限的资源?

2、认真阅读80页第二自然段,思考:水资源本来是有限的,哪些因素又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3、阅读80页文字和图片,了解的水资源状况?

学习主题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4、联系前面学习的气候知识,并仔细阅读82~84页的文字,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和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的时间(季节)分配特点:

降水的空间分配特点:

5、为解决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例说明

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是,如: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是,如:

6、阅读课本“图3.20”,以长江三峡为例,说说水库的综合效益。

7、阅读课本“图3.21”,简单介绍一下“南水北调”。

学习主题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8、阅读课本85页文字,想一想,我国水资源本来就时空分布不均,和等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为此,、才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9、阅读课本86页,了解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措施和亲手画出节水标志。

农业节水:

工业节水:

家庭节水:

三、小组展示20′分配展示任务,以C、D两类为主。

四、当堂达标15′

1.目前,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来自于 ( ) A.河水、冰川 B.地下水

C.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D.地下水,淡化海水

2.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地区是 ( ) A.三江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3.我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南多北少,这主要是因为 ( ) A.南方河流较长,北方河流较短 B.南方河流无结冰期,北方河流有结冰期 C.南方河流含沙量小,北方河流含沙量大 D.降水量南多北少

4.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的主要措施是 ( ) A.防止水的污染 B.兴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

5.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6.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 ) A.跨流域调水 B.防止水污染 C.兴建水库 D.节约用水

7.读漫画回答问题:

(1)此漫画反映的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A.; R 。

(2)解决的途径是:

A.; B.。

8.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读“水资源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为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

措施解决。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的特点,产生原因是

。为解决时间

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来解决。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业。

(4)读图看出,处于我国的带内。为缓解的缺水问题,有效的途径有哪些?(至少答两条)

①;②。

9、请你为节水宣传设计一句广告词,或公益广告短片:

23.读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名称:

A.;B.;C.。

(2)C工程沟通的水系有:

①;②;

③;④。

(3)C工程采用东线方案的优势是:

①;

②;

③;

④。

(一)水资源的概念:

广义: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称。

狭义: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二)地球上各种水体所占比重,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说明水资源是有限的:

读地理书75页图3.16,回答下列问题:

1. 地球上的水,97%是________水,

2.5%是________水。

2.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 )

A.淡水湖泊水

B.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C.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

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B.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湖泊水和土壤水

D.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水体

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

(三)水资源短缺:

1.材料:世界水资源短缺: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着水危机,发展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

举例说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水资源短缺:

是一个的国家。的水资源总量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世界第____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

3. 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为每年的( )

A.2月22日

B.3月22日

C.4月22日

D.5月22日

4. 从1994年开始,“水周”是()

A.7月1日~7日 B.3月22日~28日

C.6月1日~7日 D.4月22日~28日

学习主题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一)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

A.江河湖泊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大气水

D.地下水

(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读地理书78页图3.19,联系河流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 )

A.冬春多,夏秋少

B.冬春少,夏秋多

C.东部多,西部少

D.东部少,西部多

2. 我国水资源季节(时间)分配不均匀的成因分析:

受气候影响,我国降水集中季,此时河流期河水暴涨,容易造成______灾害,且造成大量淡水资源浪费。冬春季,降水,气候,部分地区河流干涸(枯水期),造成严重的______缺水。

3.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多,西南少

C.南方多,北方少

D.东北多,西南少

4. 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三江平原

C.东南地区、东北地区 D.华北、西北地区

5. 我国水资源地区(空间)分配不均匀的成因分析:

受气候影响,降水量由_____向_____减少。(东部___,西部___;南方___,北方____。)南方水资源占全国 % ,北方仅占 %。

6. 华北平原严重缺水的原因分析:

①华北平原河流径流量,水资源仅占全国的 %;

②华北平原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是我国、农作物的集中产区,农业用水量很大;

③华北平原人口,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④有限的水资源受,可用水量减少。

(三)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阅读地理书78-79页:

1. 改变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林地覆盖率

B.疏通河道,加固大堤

C.修建水库,改造不稳定的径流

D.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2.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 )

A.兴修各种水利工程,拦蓄洪水

B.大力开采地下水,扩大水源

C.节约用水,管理好当地的水资源

D.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以多补少

3. ________水库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干流上的________水库,为我国最大的水库。水库具有、、及等效益。

4. 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分析回答:

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南水北调工程将把我国的哪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2)南水北调工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案。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河流)的水调往地区。

(4)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调水可利用河道,经过、、、、五个省级行政区。

(5)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A.输水线路较短

B.可以自流引水

C.有京杭运河及天然湖泊可以利用,且取水有保证

D.沿线有众多河流可以利用

(6)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水库调水,经过、_ 等省级行政中心一直输往、天津。

(7)西线方案是以直接将江以及江的支流江与黄河的游连通。

(8)其他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工程。

(9)想一想: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学习主题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水资源利用,造成

和。

2. 、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3.阅读地理书81页图3.22,选择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

A.自流灌溉

B.喷灌

C.滴灌

D.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4.讨论,制定出一份家庭节水计划:

5.探究,请你为政府提出节水建议和措施:

6.请你为节水宣传设计一句广告词,或公益广告短片:本节知识结构:

2018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3班、 4班比较,3班优生稍多一些,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4班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

2017精编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整册教案(75页)

巴东三峡1 教学执行时间2006年9月7日一、课程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策略: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三、重点难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篇游记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教学活动 一、导入 1.师:长江从源头至人海口,全长6,300 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目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 三、字词积累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滟濒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 【课后体会】:本文游记单元第一课,最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把握游记特点,不宜提更高要求。要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作者行文之妙。作者是学者型作家,所以,本文最大特点就在其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而不要仅仅停留在文章大意的把握上。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水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监制关 1.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学媒体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什么叫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就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为什么?(属可更新资源。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大家知道水资源对人类十分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学习新课 第三节中国水资源 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板书]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图” (1)在外流区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北少、南多) (2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的分布方面有什么规律?(内少外多,北少南多) [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建国以来,我国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普遍增产,用水量也随之大增。再加上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猛增,所以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板书] 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板书] 2.水资源的季节分配[板书] [提问]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水位随季节有无变化?哪个季节水量大,哪个季节水量小? 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板书]

【精选】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独特内容,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中国的水资源”是其中的一部分。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与每个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习本节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尤为重要。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区分布悬殊、时间分配不均、节约和每一滴水。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开放性的知识结构给学生更大的开拓空间。故而,在组织教学中主要以三个部分内容为主:一、地区分布悬殊;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二、时间分配不均;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对策:兴建水库。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措施是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有序的分配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二、学生分析 根据初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合作意识强、求知欲强、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在读图、析图方面需要继续培养,使学生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读图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精品】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6.1二次根式》 本课通过现实问题提出二次根式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用字母表示算术平方根中的被开方数,把算术平方根一般化,得到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非负 性.结合二次根式的概念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观察、归纳和思考得到二次根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1.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 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3. 经历探索性质2 a = a ( a ≥0)和2)(a = a (a ≥0)的过程,并理解其意义; 4. 会运用性质2a = a (a ≥0)和2)(a = a (a ≥0)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5.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 【教学重点】 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出发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理解二次根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难点】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理解二次根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唐僧师徒在万寿山五庄观做客.猪八戒来到后花园,看见人参果树上结满了人参果,嘴馋得直流口水.正准备伸手摘时,突然一道金光,在同一个枝头上一大一小的两个果子同时掉了下来,噗的一声同时着地.猪八戒很好奇,通过查阅资料算了人参果下落的时间t 与h 之间的关系式为t= 9.4h ,你知道式子9.4h 表示的什么?式子t=9 .4h 中h 表示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 将数学问题融入到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为探究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导入二: 1.教师出示复习题: (1)4的平方根是 ;0的平方根是 ;-16的平方根是 . (2)5的平方根是 ;5的算术平方根是 . 学生口答:(1)4的平方根是±2;0的平方根是0;-16没有平方根. (2)5的平方根是±5的算术平方根是. 2.教师出示教材第2页“思考”题: 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写出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 (2)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 m 2,则它的宽为 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 2.如果用含有h 的式子表示t,那么t 为 .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得出答案:(1)S ;3(2)65(3) 5 h . [设计意图] 以回顾练习和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引入新课. 二、二次根式的概念 问题1.上面问题中,得到的结果分别是:3;S ;65;5 h (1)这些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语文版) 1.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得诗、谚语与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得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得时间与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得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得特点而采用得不同得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得感情,增强保护环境得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得特点而采用得不同得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得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与情感于记叙之中得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背诵李白得《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得地点在哪里? 3、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

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4、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就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得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得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得课文《三峡》,就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得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就是云。意思就是说:见过汪洋大海得人,对别处得水就瞧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得彩云,相形之下别处得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得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得壮观景象。 现在得三峡,随着规模巨大得三峡工程得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得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得自然风光外,较著名得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得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得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得三峡就是怎样得一种美丽得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您怎样得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教案

第三节、水资源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法、谈话法等 教学用具 对媒体、板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什么叫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就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为什么?(属可更新资源。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大家知道水资源对人类十分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学习新课 第三节中国水资源 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板书]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图” (1)在外流区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北少、南多) (2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的分布方面有什么规律?(内少外多,北少南多) [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建国以来,我国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普遍增产,用水量也随之大增。再加上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猛增,所以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板书] 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板书]

3.2中国的水资源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3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本节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 我国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投影片) 课时 1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 1.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成因 2.季节分配状况及其成因 3.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工业、农业和城市的影响

三、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1.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 2.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修水库 3.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止水污染 四、水能的分布与开发 1.我国水能的分布 2.葛洲坝和龙羊峡水电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什么叫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就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为什么?(属可更新资源。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大家知道水资源对人类十分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第三节水资源及其利用[板书] 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板书] [读图练习]指导学生读课本第66页“水的供给”图,回答问题: (1)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水?哪个部门用水量最大?(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其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用水量的80%) (2)我国都有哪些淡水资源?其中以哪种水资源最重要?(河、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积雪融水等等,其中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占80%)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板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Unit 1What's the matter? Period 5 Self Check 本单元教材以“What's the matter?”为中心话题,围绕着询问及描述“身体状况”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What's the matter with Ben? He has a sore back./Do you have

a fever?No,I don't./What should I do? You should take your temperature./ Should I put some medicine on it? Yes,you should.等。让学生知道怎样表达身体的不适及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Section A 主要学习怎样表达身体的不适并给出合理性的建议。应掌握句型: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What should I do?等。短文“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介绍了一位公共汽车司机及乘客救一位老人的故事,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Section B 安排了听、说、读、写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利用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 Teaching Key Points【教学重点】 The vocabulary: matter,throat,foot,stomach,toothache,headache,have a stomachache,have a cold,lie down,take one's temperature,have a fever,go to a doctor Target language: 1.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 2.What should I do? Should I take my temperature? 3.I think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above to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Teaching Aids【教学工具】 an English book,a tape recorder and CAI Teaching Steps【教学过程】 ★Step 1Preview and perception【预习感知】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vocabulary and target language. 根据句意及汉语或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 1.—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She has a very sore t______ now. 2.He ate too much,so he had a s______. 3.If you feel tired,you should l______ down and rest. 4.If you ______(咳嗽),drink some hot tea with honey. 5.He wants to see a dentist,because he has a ______(牙疼). ★Step 2Consociation and exploration【合作探究】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book by themselve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answers.They can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groups or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When they finish the questions,ask some students to check the answers. ★Step 3Leading in【情景导入】 Ask a student to act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his/ her head… And T:What's the matter? 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I have a… Have the students repeat. ★Step 4Pre-task【准备任务】 Page 1,1a &1b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1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清水资源现状,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的意识,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三、重难点的突破 重点: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建设。 ②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难点:调查、整理资料,表达能力的提高。 突破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分组讨论。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家乡水资源利用调查、家庭用水调查。 (二)教师准备 水资源课件及材料。 六、设计思路 这节课从认识水资源问题→分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分布不均的原因→寻求解决途径,各教学环节机密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合理引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浪费污染等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

的重要性,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在教法上,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探究形成主动学习地理的态度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个标志吗?它有什么含义?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含义。 教师点拨:“国家节水标志“有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使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相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教师设疑: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我们应叫它“水球”。由此看来,地球上的水很多,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节水呢? 教学新课 出示课题 一、地球上的水 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地球上的水体构成? 学生读图回答。(略) 教师质疑:有专家预言言:二十世纪是“石油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水的世纪”。水危机将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结合课文和图片思考并发表见解。师生共同总结:水资源是有限的,水是宝贵的资源。 二、我国水资源 老师提问: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如何?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总结。(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量为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缺水状况普遍存在,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缺水,其中严重缺水有110多个。) 师出示图片明确:我国水资源短缺。 教师出示图片:“世界水日”、“水周”。 教师质疑: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所学知识思考回答。(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少,污染、浪费严重。)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1、水污染的原因?2、生活生产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6.1.1 二次根式 教案序号:1 时间: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利用“a(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3、10、4 6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 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a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33、1 x 、x(x>0)、 0、42、-2、 1 x y + 、x y +(x≥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二次根式有:2、x(x>0)、0、-2、x y +(x≥0,y≥0);不是二 次根式的有:33、1 x 、42、 1 x y + . 例2.当x是多少时,31 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31x -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1 3 当x ≥ 1 3 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是多少时,23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23x ++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23x +中的≥0和1 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 2 且x ≠-1时,23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y=2x -+2x -+5,求 x y 的值.(答案:2) (2)若1a ++1b -=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7 B .37 C .x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 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 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 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教材编排有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几个模块。六个单元是指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该教材有以下突出 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2)体现现代意识(3)弘扬人文精神(4)突出开放性(5)注重策略引导。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24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新闻阅读;二单元,为人物传记;三单元,文言文单元;四单元, 散文;五单元,说明文单元;六单元,文言文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每个单元 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课外古诗词背诵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 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 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

熏陶感染作用。 名著导读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 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 三、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爱学习,尊敬老师,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但也有少数 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 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 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四、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 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读 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 读书看报的习惯。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 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 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 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一、目标定向(1′) 1.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二、限时预习10′ 学习主题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仔细阅读80页“图3.16”, 为什么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水是有限的资源? 2、认真阅读80页第二自然段,思考:水资源本来是有限的,哪些因素又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3、阅读80页文字和图片,了解的水资源状况? 学习主题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4、联系前面学习的气候知识,并仔细阅读82~84页的文字,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和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的时间(季节)分配特点: 降水的空间分配特点: 5、为解决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例说明 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是 ,如: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是 ,如: 6、阅读课本“图3.20”,以长江三峡为例,说说水库的综合效益。 7、阅读课本“图3.21”,简单介绍一下“南水北调”。 学习主题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8、阅读课本85页文字,想一想,我国水资源本来就时空分布不均, 和等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为此, 、才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9、阅读课本86页,了解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措施和亲手画出节水标志。 农业节水:

工业节水: 家庭节水: 三、小组展示20′分配展示任务,以C、D两类为主。 四、当堂达标15′ 1.目前,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来自于 ( ) A.河水、冰川 B.地下水 C.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D.地下水,淡化海水 2.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地区是 ( ) A.三江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3.我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南多北少,这主要是因为 ( ) A.南方河流较长,北方河流较短 B.南方河流无结冰期,北方河流有结冰期 C.南方河流含沙量小,北方河流含沙量大 D.降水量南多北少 4.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的主要措施是 ( ) A.防止水的污染 B.兴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 5.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6.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 ) A.跨流域调水 B.防止水污染 C.兴建水库 D.节约用水 7.读漫画回答问题: (1)此漫画反映的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A.; R 。 (2)解决的途径是: A.; B.。 8.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读“水资源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为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 措施解决。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的特点,产生原因是 。为解决时间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 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它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因为其曲调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引用到他的歌曲《图兰多》中,而传遍了全世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在2004年希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的小女孩用稚嫩的嗓音向全世界唱出了这首民歌。你们知道它吗?” 2、学生讨论、回答、并请个别同学为大家唱上两句。 歌唱 1、教师介绍歌曲所讲述的内容。(《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2、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谈感受 3、学生跟教师的钢琴轻声学唱歌曲 讨论歌曲的旋律特点和风格特点 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二声部旋律请大家演唱第一声部;然后学唱第二声部,教师弹奏第一声部学生看谱试着唱第二声部。 观看合唱录象《茉莉花》,交流讨论“合唱《茉莉花》”的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唱好歌曲的信心。 两声部合唱河北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并注意旋律的起伏和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三、鉴赏 1、师:“《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欢听也爱唱的歌曲,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不同旋律风格的茉莉花,刚才我们听唱的是河北的,接下来让我们再听一首,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吗?”——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 2、提问河北与江苏《茉莉花》在风格上、旋律上有何不同? 3、轻声哼唱江苏民歌《茉莉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体验。 4、通过鉴赏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文化所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民歌,了解了民歌在我国的发展和具有的基本特点。 四、拓展 1、师:“说起了民歌,同学们应该知道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的歌曲也是色彩芬呈,同样赞美花儿的歌曲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聆听布依族的一首民歌《好花红》。”——聆听《好花红》 2、学生说说歌曲的旋律和风格特点,与前面的两首《茉莉花》对比,有何不同。教师引导并指出歌曲句首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民歌的特色。 3、提问:《茉莉花》和《好花红》都采用了五声音阶(do,re,mi,sol,la),但它们的结束音不同,你感受到了吗? 4、教师简要讲解民族五声调式的知识,并带领同学齐唱熟悉的民歌《小白菜》、《我的家乡日喀则》、《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体会民族五声调式风格。 五、课堂总结 初二音乐下册梨园撷英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 组织教学:课前情境渲染——在教室里挂上结、红灯笼、戏剧脸谱等传统民俗装饰,录音里

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案新人教版

3.3 水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①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③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④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教学难点 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②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③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教学准备 ①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 ②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 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 60千米所用时间 v -2060小时,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 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m m 32 +-m m 112 +-m 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