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设计详解共62页
- 格式:ppt
- 大小:6.08 MB
- 文档页数:62
排水工程设计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1.1设计依据1.1.1设计委托书1.1.2《南宁高新区心圩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局1.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3)1.1.4《南宁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南宁城市规划设计院2006年01月1.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1.1.6《南宁市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管理暂行规定》南建(2010)10号1.2.设计基础资料1.2.11:1000地形图1.2.2道路设计图纸1.2.3本工程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荷载按城B级设计。
1.2.4采用的规范、标准和标准设计:①《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②《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③《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2.5采用的国家标准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2工程概述2.1工程概述项目概况:高科路道路大致呈南北走向,起于安福路,终于高安路,全长约427.232m。
道路红线宽度25m。
设计内容:排水工程设计及消防工程,包括雨水工程设计、污水工程以及道路沿线消火栓数量统计(仅统计数量,具体由相关部门设计实施)。
工程规模:设计雨水管道总长为836m(包括雨水连接管),汇水面积为9.39ha,雨水管径d800~d1200。
坡度i=0.0045~i=0.007,检查井19座,雨水口24座。
设计污水管道总长为585m,汇水面积为9.39ha,污水管径d400,坡度i=0.0045~i=0.007,检查井22座。
室外消火栓4座。
2.2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2.2.1排水现状项目所在的高新区心圩片区位于南宁市西北端,目前区域内已完成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主要分布有农田、村庄、在建厂房等。
随心圩片区内路网修通,心圩片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周边城区如火如荼的建设,目前项目所在区域无排水系统。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分析摘要:现如今你,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市政给排水工程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市政给排水工程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力,因此,必须做好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只有合理地利用有效资源,进行规范设计,才能形成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体系Q本文阐述了市政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意义,分析了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引言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想要进一步地向前迈进,毫无疑问少不了各种自然资源的支撑,而水资源正是其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尤其是城市的水资源。
对市政工程而言,给排水措施关系到城市的地面水是否能够被及时地清除,对遏制城市中的水污染问题有着很大的意义,并且对城市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由于城市发展的需求加大,现有的给排水规划不能满足其需求,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意义城市建设与发展必须考虑城市未来运转的可持续性,因此在具体的城市规划项目中都要进行细致规划,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供水和排水设计和施工主体,也要将工程规划设计提出和实施具有前瞻性的理念。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加快,我国城市人口数量逐年增多,加重了整个城市的承载量,这对市政各个工程都带来十分严峻的考验,因为只有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才能保证为城市人民日后的生产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市政给排水系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如果在平时经常出现给排水故障问题,就会引起市民的心理烦躁,降低城市幸福程度。
除此之外,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和设计一定要朝着节能方向发展,要用好节能技术建设优秀给排水工程,号召城市居民厉行节约用水,亲身参与到水资源保护活动中,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
2目前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1城市排水防洪能力不足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中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建筑,这些建筑的出现能够加速经济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城市排水防洪能力的不足。
市政给排水的管道设计方法分析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给排水管道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生产和生活中的污水排放,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不仅严重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还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完善性完全影响污水排放和处理的效率,同时市政给排水管道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性能。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中,必须将多种因素相结合,综合考虑设计方案,以更好地提高城市给排水管道工程质量,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率,创造一个美好家园。
关键词:城市;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方案在现代城市中,市政给排水管道系统主要是处理一些生活废水、雨水,以保持整个城市整洁的环境卫生,同时有些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也必须具备抗洪涝的作用。
据相关文献资料的调查分析,现在城市给排水管道的设计还存着一些问题,例如城市用地规划的不合理、给排水管道的规划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给排水工程的质量。
本文通过对城市给排水管道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指出给排水管道设计需要改进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进一步完善整个城市的给排水管道系统。
一、城市给排水管道设计出现的问题1.1城市土地规划问题从现在的城市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来看,该工程还存在严重的城市土地规化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给排水工程的用地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之间的冲突。
而这一点将大大影响了城市给排水管道工程的用地,降低城市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质量,降低对洪涝灾害的防御功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
1.2 市政给排水管道的位置问题市政给排水管道的位置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水管埋管深度的不合理。
一些城市的污水管道的埋管深度在现在看来是不合理的,再加上城市道路坡度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城市污水管道的输水和储存功能。
虽然一些城市的给排水管道埋藏较深,但受到当时的技术约束,管道质量并不能承受较深的埋藏方式而带来的压力,也使得城市给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使得管道在使用过程出现问题,进而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XXXXXXXXXXX物流基地物流南路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 设计合同我公司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
1.2 相关规、标准1.2.1《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1.2.2《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1年版)1.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GB50332-2002)1.2.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1.2.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1.2.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CJJ50-92)1.2.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1.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3.1《XXXXXXXX物流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10)1.3.2《XXXXXXXX物流基地物流东路道路工程》(建设集团设计分公司 2010.5)1.3.3《XXXXXXXXX物业基地物流南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通知书》(XXXXXXXXXXX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2年9月4日)1.3.4片区1:10000/1:500 地形图资料。
1.3.5项目业主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1.4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回复1.4.1缺少城市道路综合管网工程设计(给水、电力、通讯、燃气),排水初步设计说明应补充规划排水系统概况。
回复:本次设计围包括市政道路雨、污水设计,不包括综合管网部分,给水、电力、通讯及燃气等综合管线仅考虑预留走廊位置,不做具体设计;同地说明中已补充规划排水系统情况。
1.4.2排水初步设计说明4.3.1条:根据《XXXXXXXXXXXXXX物流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用地规模为235.04公顷,规划区污水量为5566立方米/日。
污水量为用水量的80%。
依次计算规划区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为0.296万m3(km2·d),与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相差较大,请核实。
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分析一、引言市政给排水管道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给排水管道系统的布置设计和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和完善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供水供排能力和城市环境的整洁程度。
本文将从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和技术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保障城市环境的清洁。
二、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的原则1. 综合规划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整体的发展规划和用地规划,结合地形、土质、地下管线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给排水管道应该与道路、建筑物等其他基础设施相衔接,避免破坏其他设施和道路。
2. 分区域规划城市内不同区域的给排水管道系统布置设计应该根据该区域的建筑密度、用水情况、排水情况等特点进行规划。
商业区和住宅区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上应该有所区别。
3. 安全性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要充分考虑地下管道交通管线的安全,避免影响地下管网的安全使用。
对于高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段要加强排水系统的布置设计,防止地下水渗入给排水管道,导致地下水位升高。
4. 疏散能力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应该考虑到管道的疏散能力,避免管网拥堵导致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在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上要注意提高系统的疏散能力,防止暴雨天气造成城市内涝。
5. 环保性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要考虑到环保因素,避免排水管道系统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排水管道的设计应该遵守排污标准,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6. 可维护性在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维护和管理的便利性,合理布置检修井、检查井等设施,方便对管道进行维护和管理。
7. 充分利用地形在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上要合理利用地形,尽可能减少管道的施工工程量,提高给排水管道系统的建设效率。
三、市政给排水管道技术措施分析1. 选材市政给排水管道系统的选材要注重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承压性,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
市政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布置设计和技术措施两个方面对市政排水管道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一、布置设计1. 布置原则市政排水管道的布置应遵循合理布局、经济高效、方便施工和维护、适应城市发展和环境要求的原则。
在具体设计中应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道路交通规划等因素,尽量减少管道长度和转弯次数,提高排水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2. 管道类型选择根据不同排水需求和场所特点,可以选择预制管道、铸铁管道、钢管道、塑料管道等多种材质的管道。
预制管道施工简便,造价低廉,但在排水量较大的地区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材质的管道加强支撑。
铸铁管道具有较高的抗压性能,适用于所需排水量较大的区域。
塑料管道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敷设方便等特点,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排水系统。
3. 管道敷设深度根据地下管道管径和所在地的地质条件,确定管道的敷设深度。
一般情况下,城市排水管道的敷设深度应大于1.2米。
同时要保证管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防止因地面荷载过大而导致管道破裂或变形。
4. 管道防渗措施为避免地下水、雨水渗漏到管道内,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可以在管道外表面铺设防渗层,如聚乙烯薄膜等。
在管道接口处和井室内应加密连接,保证管道的严密性。
二、技术措施1. 排水畅通设计为保证市政排水管道畅通,应根据主管道的规模和排水需求合理设置分管道和井室。
在井室内部可以设置检查井、闸阀、消防栓等设施,方便维修和管理。
在主管道的入口处设置雨水沉淀池,减少进入管道的杂质和废弃物。
由于排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为保证排气,应设计合理的排气装置。
可以在管道上设置排气阀或者设置排气井,及时排除管道内的气体,防止管道系统产生空气阻塞和压力损失。
为避免管道中的泥沙沉积造成阻塞,应设置合理的排泥装置。
市政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分析市政建筑给排水设计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运行顺畅、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1. 抗震设防城市地区的建筑必须考虑到防震,尤其对于地震频繁的地区来说更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因此,市政建筑的给排水设计需要考虑到抗震能力,建筑设计应在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方面集中精力,确保建筑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2. 防水设施市政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防水设施的配置与设计。
不仅要防止污水流入清水管道,造成污水超标排放,还要防止下雨时雨水流入排水管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为此,市政建筑的给排水系统需要安装合适的防水设备,如有需要,还需要增加人工控制和监管。
市政建筑的给排水设计需要考虑到污水处理设施的配置与规划。
城市生活的污水流量巨大,必须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否则地下水和地表水会被严重污染。
市政建筑的污水处理设施应根据城市的污水情况,在城市下水道等口径较大的地方设置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以增加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性。
4. 地下排水系统地下排水系统是市政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重点,它防止了雨水和地下水的浸润,充分保护了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市政建筑的地下排水系统应该与街道排水系统衔接很好,确保雨水和污水不会流入清水管道,造成污染。
5. 市政设施市政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是给排水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建筑物的设计和设施的安装需与周边环境相当。
市政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使用范围、管道规模和排放能力,以保证设施的高效运转。
6. 排污口与入户管道市政建筑的排污口和入户管道的规划也是设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污水管道需要施工精良,以保证其稳定性和流通性。
这些设施的设计应该合理,保证它们不会在建筑工程中受到损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总之,市政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
对于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水,需要通过设计科学、规划严密来达到清洁、高效、便民的效果。
在设计中,各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确保建筑物防水和排水的功能高效稳定,同时也要加强日常维护,确保其长时间高效运作。
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分析市政给排水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设计与施工是确保管道系统构建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从管道布置设计、给排水管道系统的构成以及管道材料选用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一、管道布置设计给排水管道是一个由多个管道构成的混合系统,包括上下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处理后排放管道等。
因此,在进行管道布置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管道的功能分布,分区排放,避免污水混淆,减少管道网络耦合,同时尽可能减少管道长度和弯头数量,降低阻力和泵站使用成本。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城市规划、市政地形和地下管线信息,在布置管道时先进行合理规划,采用三维模型技术来构建管道网络,考虑到全面利用地下空间的特点,将排水口等地点布置在经济、环保、安全、便民的位置,尽可能地避免干涉公共建筑物,以确保管道系统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给排水管道系统构成市政给排水管道系统由上下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处理后的排放管道等三部分构成。
1. 上下水管道上下水管道是城市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太阳能热水器、恒温水储存器、管道阀门、水泵等设备构成。
当设计混合建筑时,需要建立分段式管路,实现分类环保排放。
同时,为了减少能源和维护成本,设计上下水管道应考虑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如太阳能热水,水泵最高效率和阀门关闭机制等。
雨水管道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收集、输送和排放降雨期间的雨水。
在布置设计时,需要将雨水管道系统与蓄水设施相结合,利用自然地形,合理规划雨水收集、输送和蓄放系统,减少污水混合,排放清洁水。
3. 污水处理后排放管道污水处理后需要被排放,因此污水处理后的排放管道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施工时,需要根据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合理的管道系统,如采用集中式处理或分散式处理,同时考虑到排放口的位置和排放标准。
三、管道材料选用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材料包括钢管、铸铁管、無蠟砂型鑄鐵管、塑料管和复合管等,不同材料的使用也会影响建筑施工效率和管道系统的性能指标。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基础建设和规划设计需要达到更高水平。
市政给排水系统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因此各个城市市政规划建设人员应当对传统市政给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优化市政给排水设施设计方案,以便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现状如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面临着人口增长和产业调整压力,城市水资源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而市政给排水工程一旦设计施工完成后,决定着城市整体区域用水方式和品质,所以无论是体量设计还是结构设计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然而在很多城市,由于理念、技术、环境等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很多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规划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现有工程结构混乱很多城市现有给排水设施规划设计混乱,由于设计缺乏科学性,导致很多管道分布、走向都不合理,具体表现和危害分别有以下几种:(1)给排水管道混合交叉。
市政给水管道主要是自来水供应管道,而排水管道涉及到各类生活生产废水,如果在设计施工时没有独立性,甚至出现交叉情况,那么一旦出现渗漏等情况,会严重污染给水管道。
(2)弯道过多流通性差。
给排水管道弯道过多一方面会影响给排水系统流通性,特别是排水管道容易出现堵塞;另一方面也会给后续维护维修及改造带来困难。
(3)新旧管网匹配性较差。
在很多城市市政建设过程中,给排水管道往往经历了多次改造,不同时期用到的设计方案和材料工艺都不同,因此导致新旧给排水系统出现不适配情况,导致功能性降低甚至失效等情况。
2.给排水系统设计缺乏长远规划部分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时虽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未来使用规模,但是所采用的预测方法相对比较落后,经常出现总水量预测过高的情况。
同时很多城市缺乏对用水工艺、行为和技术设备的监测,进而无法对未来城市发展用水量进行科学数据分析,导致无法制定有效的给排水系统远期规划方案。
二、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原则1.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城市市政工程中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期间,基础目标就是要满足城市当下人口和产业的基础用水需求,同时能够对城市人口及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以便在综合性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方面保持前瞻性。
浅析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城市给排水是指城市内供水和排水的系统,其中供水系统负责向城市居民提供清洁饮用水,排水系统负责排走城市生活污水和雨水。
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的整体品质。
本文将从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定义、重要性、设计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定义1. 保障居民生活用水。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合理布局供水设施,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要确保供水管网的稳定运行,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2. 处理生活污水和雨水。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合理布局排水设施,保证城市生活污水和雨水能够及时排除,避免发生城市内涝和水污染。
3. 提高城市环境品质。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与城市绿化、道路建设和建筑布局等相协调,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品质,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4. 保障城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可以合理规划防洪设施,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保障城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综合规划。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从城市整体规划出发,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布局相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 先进技术。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供水和排水系统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和环境卫生。
3. 可持续发展。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安排供水和排水设施的布局和容量,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并且要考虑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5. 生态环保。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保护城市的水源地和水域,减少污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推动城市水环境的生态修复,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1. 调研分析。
首先要对城市的供水和排水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城市的用水和排水需求,以及城市的水资源和环境状况,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依据。
2. 规划设计。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供水和排水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确定供水和排水设施的布局、容量和技术要求,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