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系
- 格式:docx
- 大小:37.01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七至九级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七至九级中国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7-9级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中国民间舞蹈七年级一年级。
雅鲁藏布江上的波浪(西藏龙头)2。
小雨点(安徽花鼓灯)3。
小马蹄铁(蒙古语)4。
小格格(满语)5。
玩古子(广东)6。
鸭子在水里玩耍(苗族)7。
小牛放牧(河北拉花)8。
钟鼓舞(维吾尔语)9。
玩蝴蝶(东北秧歌)10。
阿美族团体舞(高山民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八级1、花棍飞舞(汉族风格)2、团团扇(满族)3、丢手绢(东北秧歌)4、大雁(蒙族)5.潇潇(山东胶州秧歌)6、绕三灵(白族)7、踏踏踏(藏族踢踏)8、漓江小阿妹(壮族)9、采蘑菇的小姑娘(彝族)10、皮影娃(河北唐山皮影)中国民间舞蹈分级考试9-1级。
采摘青稞(西藏自来水)2。
织布和编织(景颇族)3。
花卉与青少年(回族)4。
挥手(土家族)5。
百花齐放(白族)。
茶叶飘香(浙江地区)7。
放风筝(河北省沧州市洛子)8。
阿西瓦玩月亮(萨尼族)9。
摘苹果(韩国国籍)10。
快乐而多话(彝族)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七级一、雅鲁藏布江上海浪的关键动作是:挥手、后退、折断袖子。
小贴士:注意后退和上下半身的协调。
二、小雨滴(安徽花鼓灯)关键动作:山步、柳步、上下运动训练目的:以游戏的形式,溶入花鼓灯的典型性动作,强调道具的准确运用,让孩子在边说边跳的过程中,把花鼓灯的动律及饱满情绪准确掌握。
提示:孩子清晰地说出儿歌。
三、小马蹄铁(蒙古风格)关键动作:勒马手、吸腿步、剁掌步、蹭退步训练目的:模拟训练,主要训练学生脚下灵活灵活,为以后跳跃动作打下基础。
提示:1、俯身吸腿步的吸腿要绷脚,落下以脚掌着地;上身前俯够大腿,有俯在马背上的感觉。
2.双手勒住马,左手在右手前面,拳眼相对,肘部固定;将一只手放在马的肩膀上,而不是放在马的肘部上方。
3、立掌步要求双脚在正部位上交替绷脚脚尖点地。
四、小歌歌(满语风格)关键动作:问候训练目的:培养学生孝敬长辈,注重礼节的品质,掌握满族舞蹈的风格。
小孩中国舞基本功动作27个小孩中国舞基本功动作共有27个。
1. 手工:小孩中国舞的手工动作主要包括手指的灵活性和手腕的稳定性。
小孩们可以通过做手指操和手腕操来提高手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 身体摆动:小孩中国舞的身体摆动动作主要包括身体的左右晃动、前后摆动和上下浮动。
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使小孩的身体更加柔韧和协调。
3. 苗条站姿:小孩中国舞要求小孩保持身体的直立,双腿微曲,脊柱挺直,臀部稍后退,形成一个优美的苗条站姿。
4. 大步走:小孩中国舞的大步走动作要求小孩腿部力量充足,通过大幅度的踏步运动,展现出舞蹈的优美和力量感。
5. 踮起脚尖:小孩中国舞中的踮起脚尖动作要求小孩保持平衡,通过脚尖的抬起来增加舞蹈的行云流水感。
6. 抬腿:小孩中国舞中的抬腿动作要求小孩保持稳定的站立姿势,通过抬高腿部来展示出优美的舞姿。
7. 跳:小孩中国舞中的跳动作要求小孩具备一定的跳跃力量和协调能力,通过跳跃来表现出舞蹈的韵律感。
8. 转体:小孩中国舞中的转体动作要求小孩能够迅速转动身体,并保持平衡,通过转体来展示出舞蹈的灵动感。
9. 倒立:小孩中国舞的倒立动作要求小孩具备一定的平衡和柔韧性,通过倒立来展现出舞蹈的惊艳效果。
10. 扭腰:小孩中国舞的扭腰动作要求小孩能够通过扭动腰部来展示出舞蹈的灵动和韵律感。
11. 手舞足蹈:小孩中国舞的手舞足蹈动作要求小孩的手部和脚部能够协调有序地运动,通过手舞足蹈来展示出舞蹈的美感和韵律感。
12. 弓步:小孩中国舞的弓步动作要求小孩能够保持身体平衡,并通过弓步的起伏来展示出舞蹈的力量感。
13. 侧身:小孩中国舞的侧身动作要求小孩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通过侧身的挺拔来展示出舞蹈的优美感。
14. 打开胸脯:小孩中国舞的打开胸脯动作要求小孩能够放松身体,通过扩张胸脯来展示出舞蹈的自信和魅力。
15. 踢腿:小孩中国舞的踢腿动作要求小孩具备一定的力量和柔韧性,通过踢腿来展示出舞蹈的力量和灵动感。
少儿中国舞课程介绍中国舞蹈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艺术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喜爱中国舞蹈,许多舞蹈学校和机构开设了专门的少儿中国舞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教授孩子基本的舞蹈技巧,还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一、课程概述少儿中国舞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训练,向孩子们介绍中国舞蹈的基本形式和风格,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课程内容包括舞蹈基本功、舞蹈动作与表达、舞台表演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学习中国舞蹈,孩子们可以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培养自信心和艺术修养,同时也能感受到舞蹈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二、课程特点1. 多样化的舞蹈形式:少儿中国舞课程涵盖了各个地域和风格的舞蹈形式,如京剧舞蹈、民族舞、古典舞等。
通过学习不同的舞蹈形式,孩子们能够开拓视野,了解中国舞蹈的多样性,丰富自己的舞蹈修养。
2. 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少儿中国舞课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通过游戏、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舞蹈,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特点,少儿中国舞课程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们的潜力。
老师们会根据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4. 舞台表演机会:在少儿中国舞课程中,孩子们将有机会参与各类舞台表演,展示他们的舞蹈成果。
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舞台表演技巧,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课程内容1. 舞蹈基本功:包括基本体态训练、肌肉伸展、柔韧性训练等,培养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基本素养。
2. 舞蹈动作与表达:学习舞蹈技巧和动作编排,培养孩子们的舞蹈表达能力和舞蹈形象塑造能力。
3. 舞台表演:学习舞台表演技巧、舞台礼仪以及舞蹈创作等,为孩子们提供实际的表演机会,培养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
4. 舞蹈欣赏与理论知识:通过观看和学习中国经典舞蹈作品,了解舞蹈的历史和理论知识,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少数民族民间舞的种类及特点少数民族民间舞的种类及特点中国舞蹈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制度的交替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各种历史转型,从这些历史转型中,我们可以窥探中国舞蹈发展历史上的几个明显的特征。
从原始娱神与娱人的宗教性、雅俗共赏的歌舞性、戏曲表演的程式性和当代舞蹈的融合性等几个方面,可以获知影响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的一些因素。
少数民族民间舞的种类及特点傣族舞——具有安详舒缓的动律、“三道弯”与“一边顺”的舞蹈造型。
亚热带风情的傣族民间舞有二三十种之多,较为典型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嘎光”“依拉贺”等。
藏族舞——松垮、弓腰、曲背和膝部的松弛和颤动是藏族舞的主要特点。
主要包括:锅庄、弦子、热巴等种类。
蒙族舞——以“盅碗舞”和“筷子舞”最为著名。
肩部、手臂动作丰富,步伐常模仿“马步”。
朝鲜族——具有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舞风,以细腻而又具有跳跃感的12/8拍为主要节拍型之一。
看似简单的动作,蕴含着高难度的呼吸技巧。
只要形式有:农乐舞、扇舞、假面舞等。
汉族舞——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其中以胶州秧歌、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灯舞为主。
总体来讲,具有成语寓意、缘物寄情、载歌载舞、鼓之舞之等艺术特色。
除此以外,少数民族舞蹈还包括:满族舞、黎族舞、彝族舞、白族舞、羌族舞、回族舞、佤族舞等等,基本上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又具有其原始特色或是自成体系的舞蹈。
藏族民间舞藏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如“卓”豪迈粗犷,“谐”柔美开朗,“堆谐”细腻精湛,“果谐”洒脱奔放等。
但从整体来看,藏族民间舞的总体风格又是统一的,规律上是一致的。
藏族舞均以下肢运动为主,膝盖富有弹性,屈伸连绵不断,表现出一种憨厚、深沉、朴实的个性特征。
蒙古族民间舞蒙古族民间舞中以盅碗舞、筷子舞最具特色。
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
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II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舞蹈表演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针对从事表演方向的学生。
课程设置为一学期,72学时,总学分为2分。
属于考试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对胶州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胶州秧歌它给人一种坚韧,挺拔,舒展,利落的美感形象视觉;准确地把握胶州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男生通过对鼓子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鼓子秧歌舞蹈中突出“稳沉抻韧"的风格特点;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基础训练。
第二章:步伐训练。
第三章:风格性组合训练。
第四章:表演性训练。
(四)教学时数72学时周4学时(五)教学方式讲授与示范、多媒体辅助、分解练习。
二、本文胶州秧歌(女班)教学大纲第一章基础训练教学要点:选择脚位与基本体态,使学生掌握胶州秧歌的基础要领。
教学时数:[1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扭”组合](8学时)第二节[“拧”、“碾”组合](8学时)第二章步伐训练教学要点:选择手肾组合,训练学生对山东秧歌特有的舞姿、动律、体态等进一步掌握;对胶州秧歌的特点加深了解。
教学时数:[1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抻”组合](8学时)第二节[“韧”组合](8学时)第三章风格性组合训练教学要点:选择不同风格性的组合训练,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和胶州秧歌的不同风格及舞蹈特点、气质与各种技术、技能。
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时数:[1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扭子组合](8学时)第二节[情深意长组合](8学时)第四章表演性训练教学要点:选择综合性组合,使学生更全面更广泛地掌握胶州秧歌的多种类型、多种风格教学时数:[1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向阳花组合](8学时)第二节[青兰兰的河组合](8学时)鼓子秧歌(男班)教学大纲第一章基础训练教学要点:选择“稳”、“沉”、“抻”的基本体态,使学生掌握鼓子秧歌的基础要领。
少儿古典舞独舞剧目古典舞是一门优雅、端庄的舞蹈艺术形式,它源远流长,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喜爱。
而少儿古典舞作为古典舞的延伸,通过独特的编舞和表演方式,展示出少儿们的青春活力和优美的舞姿。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精彩的少儿古典舞独舞剧目。
第一首是《仙女下凡》。
这是一支以仙女题材为基础的古典舞独舞,旨在展现少女脱胎换骨、变化万千的美丽。
整个舞蹈由仙女从天上降落到凡间开始,优美的音乐伴随着少女们的舞姿,少女们轻盈地舞动身体,仿佛飞行在天空中。
整支舞蹈在动作上注重流畅性和柔韧性的发挥,展现出仙女般的优雅和神秘感。
第二首是《百鸟朝凤》。
这是一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古典舞相结合的独舞剧目。
舞者们以鸟类为主题,通过肢体动作和舞蹈编排展示出鸟儿自由翱翔的形态和飞舞的姿态。
整支舞蹈以鸟的独特动作和形态为基础,通过舞者的优美舞姿和华丽的服装来表现出鸟儿在自然界中的欢快和自由。
第三首是《琵琶舞》。
这是一支结合了传统中国古典音乐和古典舞的独舞剧目。
琵琶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乐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舞者们通过舞蹈来表达琵琶曲中的音乐情感,整个舞蹈以优美的动作和舞姿展示出琵琶曲的悠扬和韵味。
舞者们手持琵琶,身姿挺拔,舞动丝丝,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四首是《童年的回忆》。
这是一支以童年为主题的古典舞独舞剧目。
舞者们通过动作和表情展示出童年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的状态。
整支舞蹈在编舞上充分利用了舞者们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呈现出童话般的感觉,带给观众们丰富的情感体验。
少儿古典舞独舞剧目的编排和表演旨在展示少儿们的舞蹈天赋和艺术才华。
在表现形式上,舞蹈家们注重表现力和技巧的结合,力求将古典舞的精髓展现到极致。
同时,舞台布置和服装设计也是表演中不可忽视的细节,它们能够为观众们创造出一个梦幻而独特的世界。
少儿古典舞独舞剧目展示了少年儿童在古典舞艺术中的才华和潜力。
通过优美的舞姿和精湛的表演技巧,他们向观众们展示出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同时,少儿古典舞也为他们提供了锻炼身体、培养情感、培养品味的机会。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一门以中国传统舞蹈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并培养对舞蹈的热爱和表达能力。
一、课程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各个民族的舞蹈形式,传达中国民间舞蹈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课程内容1. 舞蹈基本功训练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第一步是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
包括身体柔韧性的培养、舞姿和舞步的掌握,以及舞蹈节奏感和协调性的训练等。
通过这些基本功的练习,学生们可以提高舞蹈表演的技巧和舞台形象的塑造。
2. 民族舞蹈在民族舞蹈的学习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形式。
比如蒙古族的草原舞、藏族的藏舞、彝族的彝族舞等。
通过学习这些民族舞蹈,学生们可以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学习其中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元素。
3. 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情。
学生们将学习一些中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形式,比如广东花鼓舞、四川变脸、江苏扇子舞等。
通过学习这些民间舞蹈,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各地的民间艺术,感受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 舞蹈编排和表演在舞蹈编排和表演的环节,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将所学的舞蹈动作和技巧进行组合和编排,形成完整的舞蹈作品。
他们将学习音乐节拍的把握、舞蹈情感的表达以及舞蹈演出的舞台呈现技巧。
通过反复排练和表演的训练,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舞蹈作品的质量。
三、课程收益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生们可以获得以下收益:1. 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舞蹈基本功,增强体质和灵活性。
2.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与他人的协作完成舞蹈编排和表演。
4. 培养舞台表演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教学目标:1、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
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
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组合,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少儿舞蹈特点。
简单的了解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其名族特点。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平常上课的情况描述少儿舞蹈的特点并能模仿所观看的简单的少儿舞蹈、藏族舞蹈动作。
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3、能够在整个舞蹈课程学习中,体验舞蹈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合作学习的欢乐,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并喜欢上舞蹈热爱上舞蹈。
教学重点:能完整表演藏族舞教学难点:藏族舞中的颤膝、拉直臂及舞蹈中常要注意的节奏把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那你们知道藏族吗?师:藏族人民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四省和其他地区。
藏族聚居在高原,那里海拔较高,幅员辽阔,雪峰连绵,山峦起伏,风光神奇而壮美。
藏族还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准备教大家跳藏族舞,你们想学吗?二、组合学习(一)示范:先由老师给大家表演一支完整的藏族舞,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
(配上音乐)(二)教藏族舞的基本动作。
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中国民间舞的种类大全汇总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多样而丰富。
这些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意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民间舞的种类,带您领略中国民间舞的独特魅力。
一、踏踩舞踏踩舞是一种源自中国北方的民间舞蹈形式,以脚底有规律的重叠踩地的声音为特点。
踏踩舞以轻松愉快的节奏和欢快的舞姿为人们带来快乐和放松。
其中,陕北梆子、麻将花、清代小人舞等都是著名的踏踩舞表演。
二、腰鼓舞腰鼓舞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传统舞蹈形式,舞者绑在腰间的腰鼓随着舞者的舞动,发出激昂有力的节奏。
腰鼓舞以鼓声和舞者的舞姿相互配合,展示着北方人民豪迈热情的性格。
腰鼓舞在中国春节期间尤为盛行,常常作为庆祝活动的重要节目。
三、脚尖舞脚尖舞是一种优美的女性舞蹈形式,它以轻盈的步伐和独特的舞蹈技巧而闻名。
脚尖舞的舞者穿着绣花鞋,在舞台上轻轻地踮起脚尖,以舞姿的优雅和手势的灵活展现出东方女性的柔美与韵律。
四、太阳舞太阳舞是一种源自中国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寓意着对太阳、阳光和生命的崇拜。
太阳舞的动作热情洋溢,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激情。
这种舞蹈形式也常常被用于西南少数民族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
五、蜀锦舞蜀锦舞是以四川蜀绣为灵感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
蜀锦舞以舞者们手中的彩绸为道具,通过舞者独特的手势和舞蹈动作,展现出蜀绣的精美和华丽。
蜀锦舞在四川的各种文艺演出中常常出现,为观众带来无限魅力。
六、扇子舞扇子舞是一种以扇子为道具的舞蹈形式,它独特的舞姿和节奏感吸引了无数观众。
扇子舞以舞者手中扇子的展开、收叠和翻转等灵活动作为特点,给人以美轮美奂的视觉感受。
扇子舞在中国各地都有着较高的受欢迎度,常常作为庆典和表演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七、云南舞云南舞是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的传统舞蹈形式,它以多姿多彩的服饰和舞步,展现了当地民族的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
云南舞通常在庆典、婚礼和节日等场合表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xx民族民间舞蹈教案【篇一:xx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案】篇一:xx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材资料全部xx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第一级1、小熊舞(儿童舞蹈)教学目的: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关键动作:前舔、后含、耸肩。
教学提示:1.以模仿小熊、表演小熊为主,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
2.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
2、xx(儿童舞蹈)教学目的: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歌: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边,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
3、球球操(儿童舞蹈)教学目的:以训练腰为目的,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
关键动作:卷腰、胸腰、旁腰。
教学提示:1、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2、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
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往远。
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教学目的:在欢快的儿歌声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方位感。
教学提示:1、打巴掌时,以手心交叉击打并带有弹性,眼随手动。
2、体前上、中、下的方位要明确;上----头部的斜上方;中----身体的中轴线;下----腹部的斜下方。
儿歌:打花巴掌儿呔,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儿灯,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xx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二月二,老太大爱吃白糖棍儿,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xx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三月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xx呀海棠花儿呀,茉莉花儿呀,海棠花。
5、蜗牛(儿童舞蹈)儿歌:蜗牛出洞串门子,背着一间小房子,雷声隆隆下大雨,蜗牛拍拍小肚子,雨点来了我不怕,我会躲进小房子。
以儿歌带领学生在没模仿小蜗牛缓慢的爬行中,对学生脊柱进行抻、拉、含、仰的训练,并在手臂交替划圆运动中,进行手机抡、拉、抻的训练。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部分第一章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㈠简介东北秧歌的风格、动作特点和种类1、风格特点;火暴、泼辣、幽默、稳静2、动作特点;哏、俏、幽、稳、美、浪、颤3、秧歌的种类:东北秧歌、陕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等。
㈡体态动律练习1、基本体态:上身略前倾,膝部稍屈。
2、动作韵律:⑴压脚跟⑵屈伸:单屈伸双屈伸软屈伸硬屈伸⑶上身动律:①左、右横摆身②左右前后拧身③前后扭身㈢手巾花:1、手绢拿法:全把握巾、单指帖巾、握巾角2、使用方法:⑴挽花(里挽花、外挽花)⑵片花(里片花、外片花)⑶碎绕花(里碎绕花、外碎绕花)⑷小王花3、常用手巾花:⑴单臂花⑵交替花⑶双臂花⑷盖分花⑸十字花⑹展翅花⑺扁担花㈣基本舞步1、后踢步2、前踢步3、十字步4、别步㈤扇花1、扇子各部位名称:扇柄、扇口、扇面、扇角、扇骨2、扇子的拿法:⑴二指别扇⑵二指捏扇⑶握扇3、基本扇花:⑴圆花扇⑵碎抖扇⑶八字摆扇⑷合开扇⑸硬扭扇㈥组合训练1、东北秧歌《基本动律组合》2、东北秧歌《手巾花组合》3、东北秧歌《跳踢步组合》4、东北秧歌《扇花组合》5、汉族儿童舞蹈:《我是公社小社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八级鸭子戏水教案教案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八级鸭子戏水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八级鸭子戏水舞蹈。
2.学习鸭子戏水舞蹈的动作和技巧。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音乐设备和合适的音乐。
2.教材或视频素材,展示鸭子戏水舞蹈的相关内容。
3.舞蹈教学区域,保证学生活动的空间。
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八级鸭子戏水舞蹈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观摩(10分钟)播放鸭子戏水舞蹈的视频素材或展示图片,让学生观摩舞蹈的流畅动作和韵律。
3.学习舞蹈动作(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学习鸭子戏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包括舞姿、手势、步法等。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协调和舞蹈表达。
4.音乐配合(15分钟)教师播放适合鸭子戏水舞蹈的音乐,让学生配合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的实践,体验舞蹈的整体感觉。
同时,教师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节奏和速度。
5.表演与分享(10分钟)鼓励学生在小组或个人展示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6.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强调鸭子戏水舞蹈的重要性和价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更多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延伸:1.邀请专业的舞蹈演员来校进行现场示范和教学。
2.组织学生参观舞蹈表演或比赛,拓宽他们对中国舞蹈艺术的认识。
教案评估: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2.评估学生在表演和分享中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
3.观察学生是否对鸭子戏水舞蹈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能展示一定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备注:为了防止您的隐私受到侵犯,请不要在网络上提供个人信息。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分类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国家。
在中国的各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和传统。
这些舞蹈丰富多彩,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舞蹈文化。
一、舞龙舞狮类舞龙舞狮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通常出现在中国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如春节和庆典活动中。
舞龙通常是由一组人扮演,龙由一系列的布料组成,伴随着传统的音乐节奏舞动。
舞龙具有瑰丽的造型和动作,寓意着祥瑞和吉祥。
舞狮则是由一名扮演者穿着狮子的服装,并且伴随着锣鼓声音进行表演。
舞狮的目的是驱邪祛病和祈求平安。
二、古典舞类古典舞是中国最古老且最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宫廷舞蹈,具有优雅、典雅的特点。
古典舞通常以剧目的形式呈现,以传达故事和情感。
千手观音、白蛇传、红色娘子军等都是著名的古典舞剧。
这些舞剧精美绝伦,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传统音乐来表达情感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民族舞类中国的民族舞蹈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
每个中国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风格和特点。
例如,蒙古族的舞蹈形式充满了豪放和奔放的特点,以骑马和舞剑为特色。
而藏族的舞蹈形式则充满了神秘和宗教色彩,以藏族服饰和独特的舞蹈动作为特点。
另外,还有朝鲜族、哈萨克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舞蹈表达方式,展示出各自的风情和文化传统。
四、民间舞蹈类民间舞蹈是由民间群众自发创作和演绎的舞蹈形式。
它通常是为了庆祝节日或其他特殊场合而进行的。
民间舞蹈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喜神舞、踩高跷、跳秧歌等。
喜神舞是喜庆节日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舞蹈,表现出喜庆和祝福的气氛。
踩高跷是一种典型的北方民间舞蹈,舞者身着传统的服饰,扮演不同的角色,以高跷为道具展示出精彩的舞蹈动作。
跳秧歌则是南方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者手持彩绸、绿竹,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和节奏跳跃舞蹈,形成独特的风格。
总结起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分类包括舞龙舞狮类、古典舞类、民族舞类和民间舞蹈类。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形式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其中包括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
这些舞蹈形式既反映了汉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形式。
1. 扇子舞:扇子舞是一种以扇子为道具的典型汉族民间舞蹈形式。
这种舞蹈具有优美轻盈的动作和独特的节奏感。
舞者手持彩绘扇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各种扇法和舞姿,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2. 手绢舞:手绢舞是一种利用手绢作为舞蹈道具的传统舞蹈形式。
舞者用手绢编织出各种折叠和飞舞的动作,配合音乐节奏以及姿势的变化,展示出优美而灵动的舞蹈形象。
3. 布袋舞:布袋舞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汉族传统舞蹈形式。
舞者将布袋穿在身上,利用各种灵活的动作和台步来表达情感和祈福的意愿。
布袋舞以其夸张的形象和幽默的表演风格,在民间广为流传。
4. 草裙舞:草裙舞是汉族传统民间舞蹈的重要代表之一。
舞者腰间系着草裙,在音乐的伴奏下旋转、跳跃、转弯等动作,展现出优美而动感的身姿。
草裙舞多见于汉族民间节庆活动中,是一种富有欢乐和庆祝意义的舞蹈形式。
5. 常书舞:常书舞是汉族民间传统舞蹈的一种,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
它起源于江苏常熟地区,舞者手持扇子进行舞蹈表演,配合舞蹈动作和精妙的技巧,将扇子展开、合拢、翻转等,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艺术风格。
6. 跳索舞:跳索舞是一种流传于汉族民间的舞蹈形式。
舞者用绳索分成两段,舞动双足跳跃,以跳绳为主要动作形式,展示出高超的技巧和节奏感。
跳索舞通常出现在民间庆典和祭祀活动中,为观众带来欢乐和祝福。
7. 架子鼓舞:架子鼓舞是汉族传统舞蹈常见的一种形式。
舞者手持鼓锤,在鼓的旋律下表演各种手部和身体的动作,以鼓点为节奏,形成独特的舞蹈画面和韵律感。
总结起来,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丰富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
这些舞蹈形式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也成为了汉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舞蹈形式的表达,展示了汉族人民的美丽和自豪。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曲目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曲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级:
1. 秧歌(北方大秧歌、云南花灯秧歌)
2. 节日舞(龙舞、狮舞、节日跑旱船、打莲厢、八仙过海)
3. 快乐的小熊猫(满族秧歌)
二级:
1. 花鼓舞(陕北蹩鼓、安徽花鼓灯、满族太平鼓舞)
2. 拉花(东北秧歌)
3. 采茶扑蝶(福建民间舞蹈)
三级:
1. 丰收乐(新疆舞)
2. 孔雀姑娘(傣族舞)
3. 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族舞)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考级曲目和内容可能会因地区和机构的而有所不同,建议直接联系相关机构获取详细信息。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八级踏踏踏教案教学目标
1、倾听歌曲《蹦踏踏蹦踏》,感受音乐的热情欢快。
2、尝试用肢体动作随着音乐节拍表现音乐《蹦踏踏蹦踏》,体验快乐舞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动作图谱的经验。
2、材料准备:挂图《蹦踏踏蹦踏》、音乐CD《蹦踏踏蹦踏》,律动VCD《蹦踏踏蹦踏》。
3、常规准备:将幼儿的座位排成半圆形,并将幼儿音乐册放在每位幼儿的椅子下。
教学过程
1、预备活动。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热情欢快。
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选择与音乐意境和吻合的图案。
2、感知体验。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教师奖音乐与画面相结合启发幼儿的大胆想象。
教师请幼儿欣赏幼儿音乐册上的图示并模仿。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模仿图谱动作,随音乐节拍跳一跳。
3、音乐表现。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讨论动作图谱的顺序。
教师播放律动VCD《蹦踏踏蹦踏》,将舞蹈动作完整示范一遍,幼儿欣赏。
教师和幼儿随律动VCD完整舞蹈。
4、结束局部。
全体幼儿一边随音乐拍手一边走出活动室。
儿童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系
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是北京舞蹈学院的一个主要舞蹈教学系,当前,以两种学历教育为主,一是中国民族民间舞本科教育(表演和表教两
个专业),二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硕士研究生教育。
今天,它拥有一批
德高望重的舞蹈教育家和教授,他们分别是贾作光、彭松、许淑英、
斯琴塔日哈、朱萍、李正康、陈春绿、罗雄岩等。
现在在职的教授、
副教授有潘志涛、贾美娜、明文军、高度、赵铁春、郭磊、韩萍、田露、国家一级演员于晓雪,等等,同时它还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讲师
和专职教师。
本科教育其目标是为培养具备高度舞蹈艺术素质、集中国民族民
间舞表演、教学、编创和史论于一身的学科带头人和舞蹈尖子人才。
其主要课程:汉族的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鼓子秧歌、
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等,少数民族的有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
朝鲜族、傣族、苗族等各种各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以本学科属性为基础研究的研
究型人才。
该系创建于1987年,十几年来先后培养出大批毕业生,其中在近
年来中国的各类舞蹈大赛中获得大奖的于晓雪、杨颖为代表的一批年
轻的舞蹈家,他们正活跃在中国的文艺舞台上。
同时该系近几年在中
国民族民间舞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乡舞乡情》、《献给俺爹娘》、《小白鹭之夜》、《我们一同走过》和《泱
泱大歌》等几台主题民族民间舞蹈晚会,赢得了国内外舞蹈同行的一
致赞扬,其中的舞蹈作品久演不衰。
由此树立并确定了该系在中外舞
蹈界的教学、表演及研究中独树一帜的形象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