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初中生物展示课专家组评价意见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是一个涉及伦理、科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课题,其涉及的社会影响和伦理道德问题备受关注。
在初中生物展示课中,对这个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对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伦理道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专家组对此次展示课的评价意见。
首先,给展示课的同学们点个赞,他们对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的相关知识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并能清晰地表达出来。
此次展示课中呈现的细胞遗传学、基因编辑技术、克隆技术等基础知识都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其他同学和观众。
这充分展示了同学们在知识学习和科研方面的严谨态度和扎实功底。
同时,同学们对课题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有所关注,能够就在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时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一定的讨论和思考,这是很有价值的。
然而,展示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同学们在解释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时,有时候表述较为混乱,逻辑性不够清晰,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同学们对于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还显得比较肤浅,未能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道德伦理理论和价值观。
最后,同学们的展示方式相对较为单一,缺乏一些创新性的元素,这使得整个展示课显得有些枯燥。
为了改进上述不足,我们建议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并在表达和沟通能力上加以培养。
此外,在伦理道德问题上,同学们可以多了解一些相关的伦理理论和价值观,从而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
最后,在展示方式上,同学们可以多尝试一些创新性的方式,比如使用多媒体、互动性强的方式来呈现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总的来说,这次关于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的初中生物展示课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同学们对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以及对于科学素养和伦理道德意识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家族性。
病种多、发病率高。
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约有3﹣10个患有各种不同的遗传病。
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图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遗传角度分析,一对正常夫妇生一个患病女孩,此现象称为。
(2)根据遗传图谱可以看出,该遗传病属于控制的遗传病。
(3)Ⅱ2虽然表现正常,但他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
(4)Ⅱ3和II4第一胎生一个正常女孩,如果他们可以生第二胎,第二胎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
(5)请画出Ⅰ1和Ⅰ2亲子代患病情况的遗传图解。
2.“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的基因序列。
你知道是哪24条染色体吗?你认为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什么意义?1.关于遗传病的分类。
点拨:1.遗传病与传染病一定要注意区分,它们而且的病因是不一样的,遗传病是由致病遗传物质引起的,而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由亲代可能会传染给下一代这不叫遗传。
2.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的原因是什么?点拨:近亲结婚后亲代体内导致遗传病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是相同的,导致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会增大。
3.优生优育的措施有哪些?点拨:优生优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禁止近亲结婚,最重要的措施是遗传咨询,最主要的手段是产前检查。
预设:学生对遗传病的类型不易区分。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分析遗传病的病因。
借助课件实例分析。
四、训练环节(13分钟)教师活动:过渡语:相信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同学对本节的内容已经全部掌握。
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当堂训练题目,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学生活动:完成当堂训练题1.以下疾病不是遗传病的一组是 ( )A.血友病和白化病B.色盲和先天愚型C.呆小症和侏儒症D.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2.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A.防止遗传病的发生B.防止遗传病的传播C.减少遗传病发生的概率D.缩小遗传病发生的范围。
第五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第五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 1. 认识人类遗传病的危害和优生优育 2. 描述人类遗传病形成的原因3. 描述人类基因组计划(二)能力目标:收集人类遗传病及其防治的资料和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资料(三)情感目标:认同优生优育和近亲结婚的危害,明确有关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举例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及优生优育的措施难点:举例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三.学习过程 1..情境导入:展示图片:先天性唇裂图片师:患者通过手术可以修复成正常人的样子,可是如果他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会不会遗传给后代呢?你还知道哪些疾病能够遗传给后代?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因为这些病能够遗传给下一代,我们叫它遗传病,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遗传病的有关知识。
2.自主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人类遗传病形成的原因(重点)学生阅读教材92页内容完成助学98-99页“自主学习”中的目标1(3分钟)教师规定学习时间,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将重点内容在课本上标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交流。
2分钟识记。
【过渡】什么情况下夫妻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几率大呢?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柱形图。
学生结合上面的柱形图,阅读教材92页第2、3段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① 分析上述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② 为什么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大呢?③ 什么样的男女结合是近亲结婚?④ 为避免遗传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我国人口政策作出如下重要规定:提倡 ____________,禁止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发生,提高国民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点拨】引导学生分析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师:要做到优生优育你有哪些建议?学生讨论交流,形成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过渡】为进一步解决基因或染色体改变引发的疾病,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1999年9月,我国科学家也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本节最后我们也来了解“人类的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⑴认同人类遗传病的危害和优生优育。
⑵描述人类遗传病形成的原因。
⑶描述人类基因组计划。
⒉能力目标:能通过收集人类遗传病及其防治的资料,意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认同优生优育。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认同优生优育。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人类因遗传物质的改变而靠引起的不利变异——遗传病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遗传病的成因、危害及优生优育措施和遗传物质的研究成果(人类基因组计划)。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在开始上课时,我给学生展示有关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患有色肓的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交流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展示红绿色肓检查图,告诉学生检查的方法,检查自己是否是色肓,该活动的设计,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通过展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白化病、血友病和先天性愚型的症状和病因,同时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的案例,明确人类遗传病的种类和常见的遗传病,意识到遗传病的危害。
在此基础上,学生已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迫切想知道:遗传病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呢?我通过展示视频及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而后总结强调血缘与基因的关系,明确血缘关系越近,其基因越相似,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越大。
这样在学生知道遗传病的危害和近亲结婚的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讨论和分析优生优育的措施。
对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内容,我调动各小组学生于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时我展示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了解到我国和世界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及研究意义,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收集人类遗传病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关信息教学过程:总结:能够辨认出这两幅图片的同学,说明你不是红绿色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