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的毒性研究_梁爱华
- 格式:pdf
- 大小:276.62 KB
- 文档页数:6
详细看雄黄的副作用
我相信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中药药材。
当然,中药药材的种类也非常多,我们并不是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雄黄这种药材, 我们一定要理…
我相信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中药药材。
当然,中药药材的种类也非常多,我们并不是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雄黄这种药材,我们一定要理解。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看看雄黄的副作用。
雄黄的副作用2:有很大的毒性。
首先雄黄副作用的第一位是雄黄含有很大的毒性。
特别是服用雄黄的人,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注意。
如果不用正确的方法和量服用雄黄,也经常中毒。
从雄黄的化学式AS4S4可以看岀含有很多碑。
这是雄黄副作用的基木来源。
因此,雄黄的使用不当的话,进入人体后,其中的碑化合物的毒性就会释放出来,人体内的酶系失去活力,破坏人体代谢功能,减弱中毒者的免疫系统,长期以来,都有癌症的风险。
雄黄的副作用2:加热会产生碑。
雄黄这种草药虽然药性高,但毒性也很强,如果加热雄黄后服用的话就和服用碑一样,严重的有我们的生命危险。
研究表明,雄黄在空气中燃烧一定程度会产生碑,这种剧毒对人体非常危害,是雄黄副作用中最严重的一种。
中毒者的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中毒者出现抽搐、呕吐等一系列副作用,如果
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致命。
在慢性中毒者中,毒性逐渐渗透到身体各处,最终引起癌症,患者死亡。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大家对雄黄这种药材的副作用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更多。
雄黄的药用效果确实很好, 但千万不要随便服用雄黄。
如果服用过量我们大家都会中毒。
长期超量服用雄黄及其制剂引起的药源性慢性砷中毒探析摘要】雄黄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用药物,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如长期使用会引发慢性砷中毒迹象,所以使用者应合理控制药量、并在合理范围中使用,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药物检查力度,确保药物安全性。
【关键词】雄黄药源砷中毒【中图分类号】R5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193-011.前言这些年来,相关报道指出使用含砷药物导致患者出现慢性中毒人数不断增多,如指数男患者使用治疗皮肤疾病口服药物中包含有较多砷物质,从而引发患者出现砷中毒现象,徐志莉[1]报道称有2例便秘患者因使用雄黄戒毒药物后导致身体出现黑色素,使用三年后黑色素较为明显。
而杨义[2]等人也做出相关报道,存在长时间使用雄黄和与其有关的药物引发患者出现慢性砷中毒迹象,从而砷药物的使用以及其安全性受到社会不断质疑,质疑声势逐渐递增,所以,本文就服用雄黄和其制剂的成分、药性、不良反应等进行有效分析。
2.服用雄黄及其制剂引起的药源性慢性砷中毒因素分析2.1药物始源分析我国中药承载上下五千年历史,而雄黄最早出现在《神农百草》中,属于中药中较为古老药剂,在中医治疗中较为常用,距离目前有2000年历史。
药物主功效是:祛痰、杀虫戒毒等效果,对于治疗截疟:防止虫子咬伤、缓解腹痛等。
雄黄药物主要作用是:抵抗病毒入侵、抗病菌、抗肿瘤等等,而含有雄黄复方药物主要用于湿疹、皮肤疾病、银屑病等疾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对于含有雄黄药物的药剂以及处方,对治疗人体淋巴疾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此外有相关治疗数据显示,雄黄药物可以属于胶质瘤疾病进行治疗[3]。
目前这一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并且广泛使用,现已成为家庭常用药物。
大部分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前,未在医生指引下进行用药,有可能存在删减药量的现象,延缓用药时间,致使使用药量过多,药物时间过久,从而引发砷中毒迹象。
2.2成分分析雄黄成分分析,主要从化学成分进行有效分析,内部是As4S4以及As2S2等化学药物,除此之外,还包括五氧化砷等成分,长时间以来,对雄黄药物的研究、讨论从未停止。
有毒中药材之雄黄雄黄的性质性味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味苦,平寒。
"②《别录》:"甘,大温,有毒。
"③《药性论》:"味辛。
有大毒。
"④《日华子本草》:"微毒。
"归经入心、肝、胃经。
①《纲目》:"入肝经气分。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雄黄的功能主治燥湿,祛风,杀虫,解毒。
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②《别录》:"疗疥虫,匿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
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
"③《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
"④王好古:"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⑤《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⑥《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痿,疽、痔等毒。
"雄黄的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取明雄黄500克,白糊为丸1000粒。
成人每服1丸,10~15岁每服1/2丸,5~9岁每服1/3,2~4岁每服1/4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治疗慢性气管炎39例(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19例)、支气管哮喘11例,效果:治愈(症状消失未再发)16例,显着好转(症状消失,但感冒或劳累过度时仍有轻微症状)14例,症状减轻9例,无效6例(均合并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因效果不明显中断治疗6人。
②治疗热带性嗜伊红细胞增多症雄黄中含有三硫化二砷,用以试治本病1例,结果取得明显效果。
用量:每次4分,日服2次。
雄黄的毒性研究雄黄(主要成分为As2S2或As4S4)作为我国一种重统中药。
现代药理学证明雄黄具有抗肿瘤、镇痉、止痛杀虫和抗菌等功效。
尤其是近年来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实体瘤出的良好治疗效果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中医认为雄黄有毒,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因此雄黄受到药监部门的严格控制。
正确的利用雄黄其有效作用而降低或避免毒性是关键。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安全性研究,迄今对雄黄的相对安全剂量及其用药时间尚不清楚,临床上由于不合理的使用雄黄或含雄黄中成药而导致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正确使用雄黄,人们对雄黄开展毒性研究。
1 雄黄的毒理学研究1. 1 雄黄的急性毒性岳旺等[4]曾最早对常德产雄黄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对昆明种小鼠的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LD50为3. 207 g·kg - 1, ig 给予雄黄后小鼠可立即死亡,并出现肝、肺充血。
后来康永等[5]和仝燕等[6]对湖南石门产雄的研究结果却表明,雄黄并无明显的急性毒性,LD50 >10 g·kg - 1。
上述研究结果出现很大的差异,原因可能为产地不同雄黄毒性成分的含量不同所致。
目前,炮制是控制雄黄毒性的主要手段,为考察炮制对雄黄急性毒性的影响,李信民等[7]以ICR小鼠为对象, ig 给予小鼠炮制雄黄混悬液,测得其LD50为( 19. 3 ± 1. 1) g·kg - 1 ,95% 可信区间为( 18. 3 ~ 20. 4)g·kg - 1。
张伟等[8]则分别对天然雄黄和精制雄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Bliss 法计算, ig 给予小鼠天然雄黄混悬液,剂量为( 3. 21 ± 0. 76) g·kg - 1 ,而ig 给予小鼠精制雄黄混悬液,LD50为25 g·kg - 1 ,且7 d 内小鼠饮食饮水正常,生长状况良好,外观和行为等均无异常表现,无一死亡,提示精制雄黄25 g·kg - 1 仍是安全的。
浅析雄黄的研究彭璐,龚千锋,李小宁,熊丝丝,宁希鲜,李娆娆(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3004)【摘要】:雄黄是一种既有毒性的又有显著疗效的矿物中药,近年来研究表明雄黄能治疗白血病,研究者认为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成分可能是雄黄的毒性成分。
雄黄的药效毒效机制目前还不明确,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雄黄进行深入的研究。
阐明其药效毒效机制,制定相关的标准,控制其安全性,为需求者提供参考。
笔者现从化学成分、炮制、药理、毒理做一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关键字】:雄黄;化学成分;炮制;药理;毒理;综述;雄黄(Realgar),别名黄食石《神农本草经》、石黄《本草经集注》、黄石《药性论》、熏黄《新修本草》、鸡冠石《石雅》。
为我国一种常用具有毒性的矿物中药,临床上使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雄黄味辛、性温、有毒.归肝、大肠经[1]。
传统研究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等。
现代研究表明雄黄在抗菌,抗肿瘤,治疗白血病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笔者现从它的化学成分,炮制,药理毒理,复方中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1化学成分雄黄的化学成分长期以来是争论的焦点。
2010版药典记载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2S2。
关君[2]通过检索关于雄黄主要成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明确雄黄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As4S4(包括α-As4S4和β-As4S4)、烧黄主要成分的实验式为As8S9。
张志杰[3]采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结合文献研究鉴定我国药用雄黄的晶体结构为α-As4S4。
《矿物药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4]中明确了雄黄主要成分为四硫化四砷(As4S4)和硫化砷(AsS)。
笔者认为任何一物质化学结构及化学式的确定及其重要。
化学成分的确定可以帮助人们判断真伪雄黄,也为后期开展的药理药效毒理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2.炮制研究2.1 传统炮制方法虽然雄黄具有毒性,但是从古至今该中药及其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雄黄中砷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1. 研究背景在传统中医中,雄黄被广泛使用于疾病的治疗,但其主要成分砒霜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
砷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害物质,长期或高浓度暴露会导致慢性中毒。
砷对肝肾功能影响尤其严重,在砷化物暴露的群体中,肝肾功能紊乱的发生率较高。
本次实验旨在探讨雄黄中砷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2. 实验方法2.1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为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共计24只。
2.2 实验组实验动物将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
实验组动物每天口服雄黄煮水,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5毫克砷,7天为1个周期,连续口服3个周期。
对照组每天口服等量的蒸馏水,同样服用3个周期。
2.3 实验方法每个周期结束后,收集动物血液样本和肝脏、肾脏组织,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以及肝脏、肾脏总体重和器官系数,观察病理学改变。
2.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实验结果3.1 血清指标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cr和BU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2 器官指标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肝脏总重和肾脏总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肝脏系数和肾脏系数均显著升高(P<0.05)。
3.3 病理学改变实验组大鼠肝脏有严重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肾小球肾小管损伤。
对照组动物器官均未发现异常。
4. 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雄黄中砷对大鼠肝肾功能有明显的损害作用,能够导致肝肾功能的紊乱和病理学改变。
建议在临床实践中使用雄黄前必须慎重考虑其潜在的砷中毒风险。
雄黄副作用雄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
它有着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丰富的功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禁忌症。
在使用雄黄前,我们必须了解其副作用,以确保合理使用,并注意安全。
首先,雄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由于雄黄是一种强烈刺激性的草药,它的外用剂可以导致皮肤红肿、瘙痒、水泡或脱屑。
此外,对雄黄过敏的人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引起呼吸困难、气道狭窄等严重症状。
因此,在使用雄黄时,应先进行皮肤敏感性测试,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其次,长期和过量使用雄黄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
雄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硫化物和硫酸盐,它们在体内代谢会释放有毒的硫化氢。
长期过量摄入雄黄可能会导致肝脏和肾脏负担过重,引起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衰竭。
此外,硫化氢还具有一定的损伤神经系统的作用,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此外,虽然雄黄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雄黄中的成分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但如果使用不当或滥用,细菌可能会逐渐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药物失效。
因此,在使用雄黄时,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频繁和长期使用。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雄黄还有一些禁忌症。
孕妇禁用雄黄,因为它可能对胚胎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青少年和儿童也不宜使用雄黄,因为它可能对幼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雄黄还不适合乳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综上所述,虽然雄黄有许多药理活性和功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在使用雄黄时,我们必须谨慎,了解其副作用,并遵循医嘱正确使用。
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此外,雄黄的使用应避免长期和过量,以免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
外用雄黄致砷中毒死亡1例张开乔;李学仲;马祥涛;窦国宴;周兰;施建松【期刊名称】《法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2页(P435-436)【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雄黄;砷中毒【作者】张开乔;李学仲;马祥涛;窦国宴;周兰;施建松【作者单位】江苏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江苏南京210024;淮安市淮安区公安局,江苏淮安223200;余姚市公安局,浙江余姚315400;江苏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江苏南京210024;江苏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江苏南京210024;江苏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江苏南京21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41.1 简要案情某男,35岁,患牛皮癣6年余,多方求治疗效不明显,于某年6月20日起连续4 d使用无证行医者配制的药膏(雄黄、水杨酸、间苯二酚、硼酸等中药成分及数种软膏)涂抹患处,次日即出现皮肤疼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22日腹泻加重,呈黄色稀水样便,皮肤破溃、红肿,其妻电话联系非法行医者,被告知“疼是正常的,这是以毒攻毒”。
23日上午,继续用药后呕吐、腹泻加重,下午送至医院救治,因医治无效于6月27日死亡。
1.2 病史摘要6月23日,患者因“恶心、呕吐伴腹泻3 d渐加重,后出现全身乏力”急诊入院。
患者3 d前外用民间药方膏剂后出现纳差,时有恶心、呕吐,伴有腹泻,无腹痛,为黄色稀水样便,于今日下午出现全身乏力。
查体:T 36.4℃,P 136次/min,R 26次/min,BP 9.3/5.9 kPa(70/44 mmHg),神志清晰,精神萎靡,四肢末梢稍凉,无意识不清、抽搐,腹部对称平坦,未见急腹症、脓血便。
全身多处皮肤见大片暗紫红斑、脱屑,部分破溃、渗出。
血气分析:pH 7.39,PO213.6 kPa (102 mmHg),PCO22.9 kPa(22 mmHg),HCO3-13.3 mmol/L,BE -9.4 mmol/L。
雄黄毒性研究进展
窦小转
【期刊名称】《中兽医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43)2
【摘要】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的功效,适用于多种病症,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及疟疾等。
现代研究表明雄黄对血液系统疾病、恶性淋巴系统疾病以及实体瘤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对白血病的疗效颇为显著。
雄黄作为一种有毒的含砷矿物药,若使用不当,其毒性也不容忽视。
雄黄发挥治疗作用或毒性作用的成分为可溶性砷,包括无机砷和有机砷。
雄黄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肝脏毒性及遗传毒性作用,合理配伍可以降低雄黄的毒性。
炮制对雄黄的毒性有影响,水飞法炮制的雄黄毒性更低,目前也有研究者采用微生物转化、纳米技术等新技术对雄黄毒性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对雄黄毒性进行综述,以期为雄黄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窦小转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3.73
【相关文献】
1.含雄黄复方制剂的安全性及组方配伍对雄黄减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2.含雄黄中药复方牛黄解毒片毒性的研究进展
3.纳米雄黄的药理活性及毒性研究进展
4.雄黄及其成方制剂的药效和毒性研究进展
5.矿物中药雄黄毒性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雄黄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雄黄的化学成份、炮制工艺、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毒副反映,并对雄黄的制剂工艺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雄黄; 化学成份;炮制工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雄黄是中医内治外用经常使用药之一,最先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雄黄又名石黄,其性辛温、味苦,有毒。
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含雄黄的中成药共26种,约占药典成方总数的%[1]。
传统医学以为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等功能。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医者将含雄黄的复方制剂或单方用于医治血液系统疾病、恶性淋巴系统疾病乃至实体瘤,取得了明显的医治成效,引发人们普遍的关注。
本文就雄黄的化学成份、炮制工艺、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进行综述。
1 化学成份雄黄的要紧化学成份是As4S4 或As2S2,另外还含有少量三氧化二砷(As2O3)及五氧化二砷(As2O5)。
长期以来,关于雄黄的要紧成份的讨论一直没有中断,2000版《中国药典》规定雄黄的要紧成份为As2S2,其含量不得少于90%。
梁国刚等[2]以为雄黄的要紧成份是As4S4,只有在550~800℃时才分解成As2S2。
陈宪平等[3]利用电镜&-能谱仪对雄黄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看发觉,雄黄为柱状晶体或不规那么晶体;能谱仪测定发觉,雄黄中的要紧元素为砷和硫,其中砷与硫的重量百分比为:1。
2 炮制工艺由于雄黄在临床上的特殊功效及其毒性反映,自古就很重视它的炮制处置,仅古籍记载就有十余种[4]。
其中,利用历史较久的是汉代的干研法和宋朝的水飞法[5]。
1990年及1995年版药典的炮制方式为将雄黄粗品研成细粉或水飞,能够保留某些可溶性成份。
而2000年版药典规定应将可溶性成份全数除去,只剩下不溶于水的As2S2,而且规定了雄黄不得显示游离砷反映。
但大量的研究说明,As2O3在医治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时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提示雄黄的毒性成份可能是它的有效成份之一;另外,陆道培等[6]也研究发觉As4S4一样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但难溶性As4S4药理活性的发挥需要一个更长的进程,在解决难溶性雄黄的生物利费用问题上,王晓波等[7]采纳球磨法制备纳米级雄黄粉体,发觉纳米雄黄与传统雄黄比较,生物利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关于雄黄安全性分析摘要:本文对重要雄黄的临床毒副作用和以现代毒理学进行了分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供参考。
关键词:雄黄;毒副作用;现代毒理学;安全性中药雄黄( Realgar)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等。
现代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作用。
雄黄是含砷成分的药物,使用不当可引起急、慢性中毒,同时也是名方安宫牛黄丸等中成药的组成成分,在成方制剂中有着独特的药效,并且约5%中成药品种中含有本品,因此对于本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商榷。
1临床毒副作用2010 年版《中国药典》( 一部) 规定,雄黄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 As2S2) 计,不得少于90.0%。
其用法用量规定内服为0.05 ~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As2S2难溶于水,在胃肠道不易分解而从粪便中排出,仅极少部分被吸收。
但由于雄黄中含有砒石、铅石、铝矿石等有毒杂质,特别是剧毒物质砒石,其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 As2O3) 可溶于水,易被机体吸收而产生毒性。
国内多名学者对雄黄的药理作用机制、中毒机理和动物体内吸收、分布、蓄积、排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此类药不宜长期、连续服用,以免蓄积中毒,应合理用药。
由于雄黄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尤其对皮肤真菌及多种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临床上常用本品治疗带状疱疹、脓疱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溃疡性黑色素瘤等多种疾病。
民间素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对本品的毒性认识不足,导致因使用不当而引起的毒副作用多有报道。
如据彭平建[1]报道雄黄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和功能紊乱,出现头昏、头痛、全身乏力、四肢痛、出冷汗,严重时抽搐、昏迷、惊厥以至死亡;慢性中毒者,可发生周围神经炎,甚至波及脊髓;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当雄黄与食物一起加热进食后,对消化道粘膜有强烈的腐蚀性,出现口腔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出血,剧烈呕吐,吞咽困难,大便呈“米泔水”样;对肝脏可引起脂肪变性,导致中毒性肝炎或急、亚急性黄色肝萎缩;对肾小管、肾小球有直接损害作用,严重时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无尿、颜面浮肿、腹水、血钾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病人可死于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系统中毒的病人,心脏有脂肪浸润,发病过程中可出现心慌、胸闷、紫绀,血压下降,最终可引起心力衰竭。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含雄黄制剂安全性探讨
韩洁;张呈;傅得兴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2008(33)13
【摘要】雄黄Realgar又名黄金石、石黄,为硫化物类矿物,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rsenic disulfide,As2S2),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下称药典)规定雄黄含砷量以As2S2计,不得少于90.0%。
药典规定:雄黄有毒,每日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但笔者经计算发现,药典中一些含雄黄制剂的雄黄日服用量超出了规定,其中也包括一些儿童用药,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总页数】3页(P1638-1640)
【关键词】《中国药典》;含雄黄制剂;制剂安全性;二硫化二砷;As2S2;硫化物类;药典规定;儿童用药
【作者】韩洁;张呈;傅得兴
【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中药房,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1.2;R969
【相关文献】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含雄黄、朱砂制剂儿童用量商榷 [J], 邵乾;邵家德
2.《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含雄黄、朱砂制剂儿童用量商榷 [J], 邵家德;
邵乾
3.《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含雄黄、朱砂制剂儿童用量商榷 [J], 邵家德; 邵乾
4.《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含雄黄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探讨 [J], 朱华;杨雯琪;黄飘玲;韦安达
5.关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含朱砂(兼含雄黄)成方制剂问题的讨论 [J], 周超凡;林育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宫牛黄丸中朱砂和雄黄的药理作用特点与安全性评价叶祖光;王智民;王跃生;王金华;梁国刚;杜贵友;梁爱华【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04()z1【摘要】目的:研究安宫牛黄丸中朱砂、雄黄在复方中的药效学存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明确汞和砷在成药中和体内的化学存在形态,以及它们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利用化学手段首次合成了若干个化学结构明确的汞和砷的络合物,并以此为对照物,对汞和砷在安宫牛黄丸成药中、大鼠血液以及组织器官中的化学存在状态均进行分析检测.并采用与安宫牛黄丸药效学相关的多项指标,对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安宫牛黄丸去掉朱砂和雄黄)进行了药效和毒理学的比较研究,采用药代动力学的方法研究汞和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血药浓度和排泄.结果:建立了简便、快速合成汞、砷络合物的方法,并揭示了安宫牛黄丸中汞、砷在体内外的化学存在状态;药代动力学研究证明了朱砂和雄黄中的HgS和As2S2为不被机体所吸收的无活性成分,而其生物活性成分可能为酸可溶性或水可溶性汞和砷部分;经镇静、抗惊厥、解热、缺氧模型以及毒性试验等多项药理学指标证明,安宫牛黄丸原方的药理学作用和简化方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安宫牛黄丸中朱砂和雄黄的主要成分HgS和As2S2是不能被机体所吸收的无活性成分,而其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药效学作用)为酸可溶性的汞和砷部分,药理学试验说明安宫牛黄丸和简化方未见明显区别.【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安宫牛黄丸;朱砂;雄黄;汞络合物;砷络合物;安全性评价;毒理学【作者】叶祖光;王智民;王跃生;王金华;梁国刚;杜贵友;梁爱华【作者单位】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中药注射剂及含朱砂、雄黄制剂安全性再评价刻不容缓——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谈朱砂、雄黄及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 [J], 李玉衡2.中药注射剂及含朱砂、雄黄制齐安全性再评价刻不容缓——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谈朱砂、雄黄及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 [J], 李玉衡3.安宫牛黄丸中朱砂和雄黄的药理作用特点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J], 叶祖光;王智民;王跃生;王金华;梁国刚;杜贵友;梁爱华4.含朱砂、雄黄的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问题分析 [J], 刘兴国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安宫牛黄丸中雄黄和朱砂的含量 [J], 贡庆欣;李文君;张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