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散打运动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910.00 KB
- 文档页数:9
武术散打知识点总结武术散打是一种以技击为主要手段的中国传统武术,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和现代格斗技巧,具有丰富的技术和高效的实战性。
散打搏击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格斗运动,被广泛运用于警察、军队及安保人员的训练,也是一项优秀的防身术和健身运动。
下面我们将对武术散打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散打概述1. 散打的起源散打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搏击术。
散打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各国武术大师相互切磋,将不同的技巧融合形成了散打的雏形。
2. 散打的特点散打技术主要包括准确的打击技巧、快速的动作反应、强大的耐力和灵敏的身体协调能力。
散打是一种技击为主、灵活多变的格斗艺术,注重实战性和实用性,是一种综合搏击技巧的体系,擅长使用腿腕、肘腕等身体各部位的技巧进行打击。
3. 散打的练习方法散打练习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功、技术训练、对抗训练和实战演练等。
基本功包括基本动作、基本站位、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等。
技术训练则包括各种技巧的练习,如直拳、勾拳、鞭腿、摆腿等。
对抗训练则是在对手的对抗下进行技巧的练习和提高,而实战演练则是在真实的对抗情境下模拟实战进行训练。
4. 散打的比赛规则散打比赛的规则主要包括打击范围、击打部位、出界规则、比赛时间、积分判定、比赛裁判等。
在散打比赛中,选手可以使用各种打击手段,但需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不能使用头部、脊椎等重要部位进行打击,否则将被判定为违规。
二、散打技术1. 站位散打的站位主要包括正面站位和侧面站位。
正面站位是指身体正对着对手,侧身站位是指身体侧对着对手。
站位的选择根据对手的特点和技巧的需要进行选择,不同的站位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2. 进攻技术进攻技术是散打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主要包括直拳、钩拳、鞭腿、摆腿等。
直拳是一种直线向前的冲击技术,钩拳是一种从侧面向前的冲击技术,而鞭腿和摆腿则是使用腿部进行的冲击技术。
3. 防御技术防御技术是散打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主要包括闪躲、招架和格挡等。
散打运动一、散打运动简介散打也称散手,是中国武术攻防格斗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散手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在长期的狩猎、捕捉和与猛兽侵袭的斗争中,逐步学会了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技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重视。
《孙子兵法》中记载有“搏刺强士体”,意思是说练习搏击可以强壮士兵的身体。
历史上表演散打的形式,以打擂台为主,擂台就是技击的比赛场地。
赛前,先由擂主安排高手准备应战,凡愿与其较量者,临场须立好“文书”,方能上台献艺。
台手叫“献台”,裁判叫“部署”,比赛时“不许暗算”,先败下台者为输。
近代,散打已成为一项体育项目,我国于1928年、1933年先后在南京举行的第一、二届国术国考中,都将散打列为重点项目,并制定了一定的规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散打运动一直处于限制的状态。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体委于1979年在《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中指出:“优秀的技击技术长期埋没,如不能继续整理,就有失传的危险。
”1979年5月,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了散打公开表演,为推动散打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从1979年南宁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介绍散打至今,我国各省、市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
比赛规则日臻完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继1986年全国武术擂台赛后,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不同规模的擂台赛、锦标赛,受到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高度评价。
概括地说,散打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运动中的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运动国内外重大赛事有: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全国武术散打比赛。
二、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简况(1)十年试验阶段(1979~1989)。
(2)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
健身运动中散打的介绍(一)散打的发展1. 散打含义散打是一种对抗性的运动项目,运动中两人需要按照运动规则通过打、踢、摔等技术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活动。
它是我国武术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2. 散打发展历史散打前身被称为散手,是我国武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是从远古时代发展而来的,是在长期生存中和野兽搏斗中演练出来的,最初只是一种生存模式。
现在的散打是在传统武术基础上总结归纳后形成的,它把中国武术中各种门派的腿法、拳术糅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在形成过哦成中出现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弧线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运动形式。
拳法中主要以抄、冲、鞭、掼为主;腿法中主要以扫、勾、摆、踹、蹬为主;摔法要把握“无把”和“快摔”的特点,主要注重“抡圈”和“破坏重心”的特点。
同时,也要注重防守,防守主要注重“接触防守”和“远离防守”两种。
散打比赛主要采用传统的打擂比赛,一方倒下或者被打下擂台为胜。
在竞赛方式中采用三局两胜制。
1979年中国武术兴起,散打作为实验比赛在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进行训练,当时的擂台只有80厘米高,8平方米左右。
散手比赛中允许打、摔、踢等各种技术,不允许攻击喉咙,裆等要害部位,不允许使用擒拿手,也根据体重进行级别比赛。
1982年《散打比赛规则》制定,从此,散打开始按照比赛规则进行比赛。
1989年,散打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立“个人锦标赛”和“团体锦标赛”。
1993年,散打被正式列入第七届全运会比赛。
2000年,中国武术散打争霸赛在湖南长沙举行,这是我国散打发展史上的一次里程碑。
散打比赛更加专业化,散打选手也层出不穷,那年的散打王是柳海龙。
2001年,中国散打已经发展到了国外,各国参赛选手纷纷来到中国参加散打比赛。
当年有2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
随着人数的增加,比赛实施了单循环淘汰赛。
2012年,在陕西西安成立了国家散打对,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成立的国家队。
(二)散打特点散打能够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是由散打自身的特点所决定达到。
散打知识总结什么是散打散打是一种以徒手搏击为主的综合格斗运动,其特点是可以使用拳击、踢腿、摔跤、地面格斗等多种技巧。
散打起源于中国,也被称为中国散手。
散打比赛通常在封闭的场地中进行,运动员通过击打对方来得分,比赛中允许使用拳头、手肘、膝盖、脚、腿等各种部位进行攻击。
散打起源和发展散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是古代战场格斗技巧的延续和发展。
在20世纪初,散打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各种传统武术比赛中。
后来,为了更好地推广散打,并为运动员提供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中国散手协会成立并开始组织散打比赛。
20世纪80年代,散打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一项国际化的运动。
散打的技术特点散打技术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综合性。
散打运动员需要掌握各种拳法、踢腿技巧以及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
散打技术注重实用性,强调技术的简洁和有效,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快速作出反应,并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来击败对手。
拳法技巧在散打中,运动员使用拳法来进行攻击。
拳法技巧包括直拳、钩拳、勾拳、肘击等。
拳法技巧的训练主要包括拳法的基本动作、姿势和配合等方面。
踢腿技巧踢腿是散打中常见的攻击技巧之一。
运动员可以使用直踢、搅拿踢、侧踢等踢腿技巧来打击对手。
踢腿技巧的训练包括腿部力量的提升、腿法的练习以及灵活性的培养。
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是散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运动员需要掌握扭摔、抱摔、摔跤技巧以及在地面格斗中的技巧和策略。
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的训练包括体能的提升、摔跤动作的练习以及对手控制和反制的技巧。
散打比赛规则散打比赛的规则包括比赛时间、得分规则和裁判判罚等方面。
一场散打比赛通常分为多个回合,每个回合的时间通常为2至3分钟。
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对对手进行有效的攻击来得分,得分多的一方将获得比赛的胜利。
得分规则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使用拳击、踢腿、摔跤和地面格斗等技巧进行攻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得分规则:•击倒对手:如果一方运动员成功地击倒对手,可以得到较高的得分。
散打课程的概述总结1. 引言散打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搏斗技术。
如今,散打已经成为一项广泛流行的综合搏击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为了满足人们对身体健康和自我防卫的需求,散打课程在许多健身房和武术学校都有提供。
本文将对散打课程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2. 散打课程的内容散打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基本动作和技术训练散打课程的第一部分是基本动作和技术训练。
学员将学习散打的基础动作,如直拳、勾拳、踢腿等,以及一些常用的技术组合和应对技巧。
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基本动作和技术,学员可以培养出准确和高效的打击能力。
2.2 身体素质训练打散打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因此散打课程中也会包括身体素质训练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通过这些训练,学员可以提高自己的体力、力量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应对散打比赛或实际战斗中的各种挑战。
2.3 实战训练散打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战训练。
在这个阶段,学员将与其他学员进行模拟对抗,学习如何应对对手的攻击和防御。
通过反复的实战训练,学员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并在需要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
3. 散打课程的益处参加散打课程有许多益处,以下是其中的几个:3.1 健身效果显著散打是一项高强度的搏击运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心肺功能和爆发力。
参加散打课程可以帮助学员减脂塑形、增强体质,并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2 增强自信心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实战锻炼,学员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
这种进步将带来更高的自信心,使学员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从容和自信。
3.3 学习自我防卫技巧散打是一项实用的自卫技术,在散打课程中,学员不仅可以学习到如何应对不同的攻击方式,还可以学习到如何利用身体的优势进行有效的反击。
这对于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非常有帮助。
3.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散打课程中,学员会与其他学员进行对抗和协作。
散打主要动作基本内容
散打(San Da)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搏击运动,结合了拳击、踢击、扭摔和投技等多种技术。
其主要动作内容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基本站立姿势(基本架势):散打运动员需要学习正确的站立姿势,包括脚步站位、保持平衡、保护身体等。
这是进行攻防的基础。
2.拳击技术:散打中的拳击技术包括直拳、钩拳、上勾拳、下勾拳等。
运用手部技术来进攻对手的头部、身体或其他易被打击的部位。
3.踢击技术:包括前踢、侧踢、高踢、低踢等。
运用腿部技术来攻击对手的腹部、腿部或头部。
4.扭摔技术:散打运动员需要学习一些扭摔技巧,包括控制对手、扭曲其关节、借助身体重量来摔倒对手或防守摔倒。
5.投技:这包括投掷对手或使用对手的力量来制服对方。
常见的投技包括单腿扫、肩摔、臂摔等。
6.防御技术:散打训练也包括防御技术,如闪避、格挡、摆拳、回避等动作,用以应对对手的攻击。
7.应变和反应能力:散打运动员需要培养灵活应变的能力,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快速反应,调整战术和动作。
8.组合技巧:将不同的技术组合在一起,形成连贯的进攻序列或防守链条,提高攻击效果和战斗实用性。
以上只是散打运动的一些基本动作内容。
在实际训练中,还需要结合反复的练习、对战术的理解和技术的精进,才能使运动员掌握并运用这些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散打作为一项搏击运动,需要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并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和比赛,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散打运动的名词解释散打运动,又称中国功夫搏击,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运动。
它以自由搏击和实战技巧为核心,同时融合了拳击、踢拳、摔跤以及膝踹等多种搏击技巧。
这项运动具有激烈的对抗性,不仅考验参与者的体力、速度和力量,同时也要求他们有灵活的思维和机智的应对能力。
散打运动的特点之一是没有规定的竞技场地或规则,使得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实战能力。
在训练中,散打运动员通过各种技巧的练习,提高自身的反应能力和身体机动性。
而在比赛中,散打运动员需要在对手的攻击和防御中找到机会,展示出高超的技巧和战斗本能。
散打运动强调身体与技巧的结合,注重实战效果和技击力度。
其动作简练有力,使得对手难以预测,更增加了比赛的悬念和观赏性。
在技术方面,散打运动涵盖了拳、腿、肘、膝、摔、掐、踧等多种技巧,使得运动员能从各个方面发起有效的攻击。
同时,散打运动也强调实战应用,注重技术的实用和效率,使得其更符合真实的打斗环境。
散打运动在培养身体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效果。
通过散打训练,运动员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增加反应速度和耐力,提升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持续的训练可以使肌肉更加结实,骨骼更加健壮,从而改善身体健康和形象。
除了对身体素质的培养,散打运动也对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保持冷静和集中精神,同时要有勇气和自信面对对手的进攻。
这些素质的培养不仅能提高个人的竞技水平,也有助于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中国,散打运动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相较于传统的武术形式,散打运动更加注重实战效果和应用性,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此外,散打运动也不受地域和场地限制,人们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训练,充分利用自身周围的环境。
虽然散打运动在竞技比赛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合理的保护措施,运动员的伤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作为一项武术运动,散打也强调尊重和纪律,重视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和团队合作。
散打归纳总结散打,又称自由搏击,是一种综合性格斗运动。
它融合了拳击、踢腿、摔跤以及其他技巧,强调技巧、速度和力量,并培养选手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散打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竞技项目。
本文将对散打进行归纳总结,介绍其起源、规则、技术要点以及对个人健康的益处。
1. 起源散打起源于中国的武术搏击技术,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搏击技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打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现代化的竞技项目,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参与。
2. 规则散打比赛的规则简单明了,旨在鼓励选手展现技术实力和战术智慧。
常见的规则包括:- 比赛时间:一般为3回合,每回合3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
- 得分判定:根据选手的攻击、防守、技术实力和表现进行打分,以决定比赛胜负。
- 禁止动作:头部打击、背部袭击、故意致伤、攻击下体等被认为违规的动作会受到判罚。
- 裁判判决:如果比赛无法分出胜负,裁判会根据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技术优势作出决定。
3. 技术要点散打注重速度、力量和技巧的综合运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要点:- 近身技: 通过近身技,选手可以从近距离发动攻击、进行防守,如拳击、踢腿等。
- 地面技: 地面技是散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要点,选手可以通过摔倒对手并控制对手来获得优势。
- 翻滚技术: 翻滚技术可以帮助选手在对手的攻击中保持平衡和适时还击。
- 跳跃技术: 跳跃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选手更灵活地绕过对手的防守并发起攻击。
4. 健康益处参与散打训练和比赛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带来其他益处:- 健康和体能:散打的训练强调全身的力量、协调性和灵活性,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和骨骼,并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反应能力。
- 自信和纪律:通过散打的训练,个人可以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建立自信心。
- 压力释放:散打作为一种搏击运动,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焦虑,从而提升情绪和心理健康。
结语散打作为一种综合性格斗运动,正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简介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
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
散打是国标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中国武术的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
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
散打也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中国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
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而成。
锻炼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攻防守的意识,“远则拳打脚踢,近则贴身快摔。
通过学习和训练散,能够发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散手又是一项以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
坚持散手训练,可强筋骨,壮体魄。
散手是以双方互相对抗为运动形式,这就要求练习者在实践中正确把握进攻的时机,防守要到位,反击要及时,从而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对手和双方临场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以及提高击打和抗击打的能力,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卫和克敌制胜的技能的作用。
初学散手,要忍受拉韧带的痛苦;攻防练习,要承受击打和抗击打的皮肉之苦;进行实战,要克服胆怯、犹豫、紧张、鲁莽等不良心理反应。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通过长期的散手训练,可以培养练习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灵活等精神,进而形成成熟、稳健、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散打的初步知识点总结散打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武术的一种传统格斗运动。
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如拳、腿、擒拿、摔技、擦打等多种技法,并加以整合,创造出了一种具有较高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格斗形式。
散打的技法主要包括站立击打、地面摔技等。
站立击打主要是以拳、腿和膝部攻击对手,技术包括直拳、勾拳、过肘、腿法等。
而地面摔技则是通过抓、打、摔等技巧将对手摔到地面并制服对手。
散打的训练强调的是实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学员会进行基本功训练、对打练习以及模拟实战练习,以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和反应能力。
除了技战术训练外,训练中还要注意自律、团队合作和策略性方面的培养。
散打在中国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培训模式。
同时,散打作为中国武术传统的延续,兼具保健、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一种备受青睐的武术项目。
散打作为一种格斗运动,无论是在实战能力、健身效果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实战能力方面,散打通过对拳打腿踢、摔打擒拿等技术的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员的自我防卫和实战能力。
在健身效果方面,散打练习能够增强学员的耐力、柔韧性和爆发力,提高身体素质。
在心理素质方面,散打练习能够锻炼学员的意志力、勇气和冷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因此,散打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
在国际社会中,散打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散打代表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多次获得佳绩,并在国际散打大赛上多次斩获金牌。
随着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际上也逐渐受到了认可与关注。
总的来说,散打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集实战、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格斗运动。
它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备受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项目。
虽然散打发展尚不够成熟,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武术的热爱,相信散打在未来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对散打的认识散打,又称中国散打或中国拳击,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搏击格斗技术。
散打是一种以实战为目的的搏击运动,其技术包括拳击、踢击、扑击、摔打等多种技巧。
散打讲究实用性和技战术的运用,强调攻守兼备、灵活多变的战术风格。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散打的特点和发展。
散打的技术包含了丰富的拳脚技巧。
在散打比赛中,选手可以使用拳击、踢击、扑击、摔打等多种技术进行攻击。
拳击技巧包括直拳、钩拳、上勾拳等,踢击技巧包括直踢、摆腿、回旋踢等,扑击技巧包括肘击、膝击、头击等,摔打技巧包括投技、控制技等。
这些技巧的组合和运用,使得散打具备了多样化的攻击手段和战术选择。
散打强调实战训练和实用性。
散打的训练注重实战技巧的运用和实际场景的模拟。
选手在训练中会进行各种实战演练,包括对抗训练、实战模拟等,以提高应对实际战斗情况的能力。
散打选手的技术训练也包括攻防转换、反应速度、力量训练等,以增强身体素质和战斗力。
这种实战训练的特点,使得散打成为一项实用性强的搏击技术。
散打强调整体技战术的运用。
在散打比赛中,选手需要根据对手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和战术进行攻击和防守。
选手需要在比赛中随机应变,灵活调整战术,以取得最佳的战斗效果。
散打比赛中的整体技战术运用,既考验选手的技术水平,也考验选手的战术意识和应变能力。
散打的比赛规则相对简单。
散打比赛采用无限制的搏击规则,选手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对抗对手,包括拳击、踢击、扑击、摔打等。
比赛中没有限制选手的攻击部位和攻击手段,但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安全规定,以保证选手的安全。
这种简单而灵活的比赛规则,使得散打能够真实地反映选手的搏击能力。
散打在中国有着广泛的普及和发展。
散打作为一种传统武术,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散打俱乐部和培训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吸引了大量的学员和爱好者。
同时,散打也成为了中国国家队的一项正式比赛项目,并在国际搏击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结起来,散打是一种以实战为目的的搏击格斗技术,具有丰富的拳脚技巧、强调实战训练和实用性、注重整体技战术的运用、简单的比赛规则以及在中国的广泛普及和发展。
第一章散打运动概述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在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散打的名词概念及其分析关于武术徒手格斗形式的名称,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记载于文字流传于民间的叫法不少。
古称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等由于以徒手相搏相角的形式在台子上进行,故俗称“打擂台”。
现在称之为散打,亦称散手。
一、古代“搏”字含义及其演变古代相搏简称为“搏”。
以“搏”字而论,最初出现在先秦古籍中,且常常与狩猎活动有关,反映了早期的搏斗技术主要是“田猎搏兽也”。
“搏”的初义与“搏”字相通,可以说“搏”是“捕”的引申义。
随着私有制和部落间战争的频繁出现,始于狩猎活动的徒手搏斗逐渐摆脱其生产属性,而成为人与人都的一种专门技术,并且得到不断的发展。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籍中已明确出现人与人“相搏”“手搏”之类的文字记载,如《谷梁传·僖公元年》载:“(鲁)公子友谓吕曰:吾二人不相悦,士卒何罪?屏左右相搏。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侯梦与楚子搏》。
”“搏,手搏也”,说明“搏”已经由宽泛的含义演变谓一种徒手格斗技术的专门术语。
《释名》曰:“搏,四指广(搏)亦以击之也”,令人翁士勋认为此处的“四指”即“四肢”的借代。
“然且始举手击要,终在扑也”,表明当时的手搏技术可打可摔,打要击其要害,摔要使对方倒地。
徒手格斗的技法已经相当全面,并不只单指以相击。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兵技巧”中收有《手搏》六篇,可见当时手搏不仅在技术上以有相当水平的发展,而且在理论上以有专门的论述。
今人陈邦怀注意倒《居延汉简甲编》第1304号简有六个字,释文是“相错畜,相散手”。
他认为这支残简正是《汉书·艺文志》中《手搏》一书的序文。
在汉代“手搏”亦可称为“卞”或“弁”。
如《汉书·甘延寿传》载:“试弁,为期门,以材力爱幸。
”据《说文解字》“卞”的本字是“拼”由于同音,古籍中常借用为“卞”“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