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用药需谨慎.docx
- 格式:docx
- 大小:46.40 KB
- 文档页数:1
儿童感冒:选药不是小儿科小儿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也较多,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很危险。
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
所以小儿感冒用药要特别慎重,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药,含有扑热息痛、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等成分。
这些成分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和生长,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
中医认为,感冒为风邪侵犯肺卫而致,简单分类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两种。
风寒感冒主要变现为鼻塞声音重,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白清稀;重者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小便清。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主要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治疗原则。
可选择一下中成药:午时茶胶囊:主要成分由苏叶、藿香、前胡、防风、连翘组成。
每次口服1-2粒,每日两次。
风热感冒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涕浊,咽喉肿痛,咳痰黄稠,口干而渴,舌尖边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主要以辛凉解表,宣肺泄热为治疗原则。
可以选用:1、银黄含化片:主要成分由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组成。
每次含化1-2片,每日6-8次。
适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
2、小儿双清颗粒:主要成分由羚羊角、水牛角、荆芥穗、板蓝根、连翘、石膏、炒菜菔子组成。
周岁之内0.5-1袋/次;1-3岁1-1.5袋/次;4-6岁1.5-2袋/次;7岁以上2-2.5袋/次,开水冲服,每日3次,重症者于服药后2小时加服1次。
另外再介绍两种中成药:小柴胡泡腾片:主要成分由柴胡、黄岑、党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温水冲溶后口服,每次5-10克,每日2次。
适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症,症见往来寒热,胸肋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
广泛用于治疗流感发热等症。
小儿感冒用药几点提示小儿器官功能未发育完全,而酶系统发育又不成熟,药物在体内代谢及排泄速度较慢。
此外,对水、盐代谢的调节也差,加之小儿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用药剂量不易掌握。
所以家长在小儿感冒用药时要熟知以上特点,才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1.抗菌药要慎用由于小儿感冒90%以上是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等病毒引起,所以,在发病早期用抗菌药非但无效反而会引起菌群失调,使对抗菌药不敏感的致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加重病情。
同时抗菌药本身也有不少副作用,如红霉素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青霉素类引起皮疹、过敏性休克等;氯霉素可引起粒细胞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灰色综合征。
近年研究证明,抗菌药可降低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细胞内的杀菌作用,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T细胞的功能。
因此,只有当婴幼儿经治疗3天不愈或患了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时才是选用抗菌药的指征。
2.退热不要过于积极不少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烧就慌了手脚,惟恐烧坏了脑子,急于用各种退热药。
殊不知,发热是身体对细菌和病毒入侵后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反应,它可促进体内白细胞吞噬功能,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
在肛温37.5~39℃时不一定要用退热剂,只有当体温超过39℃时,可能会引起婴幼儿高热惊厥,此时应刻不容缓地使用退热剂。
退热剂也有不少副作用,如扑热息通、复方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损害,甚至出血,肝、肾功能也会受损,所以不宜长期用,热退即停用。
3.感冒宜首选中药由于中药对呼吸道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退热缓和而稳定,副作用相对比西药少,当孩子感冒时,家长可先用些感冒中成药。
一般中医将感冒分成三个类型。
第一种是风寒感冒,多在冬季发病,表现有发热、怕冷、无汗、流清涕、鼻塞等,可选用荆防冲剂、感冒清热颗粒、午时茶等。
第二种是风热感冒,小儿最多见,四季都可发生。
表现为高热不退,面红、咽喉肿痛、流黄脓鼻涕等。
可选用清热解毒液、柴黄颗粒冲剂、小儿感冒颗粒、双黄连等。
第三种是暑湿感冒,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黄梅季节。
治感冒没有特效药
“多穿点衣服,小心别着凉感冒了!”“感冒了,吃点药,早点把感冒治好!”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亲戚、朋友、同事这样温馨的叮嘱经常能够听到,可是医学专家提醒,这是感冒防治的两大“误区”。
温度降低不会引起感冒。
比如,常年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不会患感冒。
但是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干冷,鼻子在吸入冷空气时,鼻粘膜上的血管因为寒冷和干燥而收缩,使其暂时处于缺血状态,从而引起鼻粘膜抵抗力下降,使病毒在鼻粘膜上更容易繁衍,从而容易感冒。
治感冒没有特效药。
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但即使吃药也要大约一周才好,这是因为医学界至今还没有治疗感冒的决定性方法。
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而且病毒的结构极易变异,表现的“神出鬼没”,往往药物的研发速度赶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因此目前还没有真正通过杀灭病毒治愈感冒的特效药物。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感冒药物,基本上是控制和减轻感冒“症状”的药物。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儿童用药禁忌你知道多少?
对于儿童用药,要非常的紧慎。
作为父母,需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1)慎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对小孩感冒发热,确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
但是,对12岁以下的儿童要慎用。
英国卫生部门经多年调查,确认12岁以下儿童,服阿司匹林容易患瑞氏综合征。
瑞氏综合征开始时发热、惊厥、频繁呕吐,最后昏迷、肝功能受损害,很容易误诊为中毒性脑病或病毒性脑炎。
儿童患流感、水痘时,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瑞氏综合征的机会,比其它情况要高25倍。
(2)忌服维生素A
维生素A与骨骼的生长有关,它可以使软骨成熟、退变。
维生素A不足时,可减慢骺软骨细胞的成熟过程。
一个健康的小孩不会缺乏维生素A,故随便给小孩服维生素A是错误的。
维生素A服多了,可影响骨的发育,使软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破坏,骨只长粗而不长长,使孩子成为一个长不高的矮子。
(3)忌服速效感冒胶囊
速效感冒胶囊,因其疗效快、服用方便而成为感冒药中的佼佼者。
但是,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肝脏解毒功能也不够健全,在感冒发热时若服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肝脏损害。
故婴幼儿感冒时,要忌服速效感冒胶囊。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儿童应慎用或禁用非处方类感冒药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3月1日报道,英国政府下属的药物安全管理机构日前发现,有69种常用的非处方类儿童感冒药和咳嗽药不仅不管用,而且还可能带来各种副作用甚至是致命危险。
该机构称,有至少5名两岁以下儿童因过量服用此类感冒药而死亡,而且有超过100个出现有害反应的严重病例,在有些病例中,有儿童不得不因为药物反应而入院接受治疗。
同时,要警惕大多数感冒咳嗽药都含有的15种成分,正是这些成分带来了危险的副作用。
这些成分包括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的伪麻黄碱、麻黄素、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羟甲唑啉、塞洛唑啉;抗组胺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曲普利啶、抗敏安;抑制咳嗽的右美沙芬、福尔可定以及用于除痰的愈创甘油醚、吐根剂等。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儿童须慎用四大类药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小儿呼吸内科主任刘春峰教授,就儿童安全用药问题向年轻家长建议,儿童须慎重使用氨基糖苷类、大环内脂类、氯霉素类、奎诺酮类四大类药品。
刘教授介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尤其各种器官、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属于低免疫人群。
儿童易患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疾病,正常情况下儿童患呼吸道感染每年二三次,甚至七八次。
孩子病了,有的家长甚至自己决定给孩子吃什么药。
刘教授提醒家长,儿童各脏器功能不成熟,易受损伤,对四大类药品须慎用或禁用。
一是氨基糖苷类。
卫生部已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这类药品。
比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可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二是大环内脂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其霉素这些治疗衣原体、军团菌、支原体的特效药,往往对儿童肝脏损伤大,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可能造成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三是氯霉素类。
这类药现在临床使用很少,儿童使用这类药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使儿童肝功能严重衰竭;四是奎诺酮类药。
氟诺沙星、环丙沙星这类成人普及的药物,建议儿童基本不用或慎用,目前已有实验数据表明,这类药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
小编推荐:呼吸道感染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
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
但是,有些抗菌素类药儿童须慎重。
[详情请看>>>>>儿童要慎用某些抗菌药]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小儿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一旦发生感冒症状,家长们往往会采取给孩子服用药物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然而,小儿感冒用药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影响孩子的健康。
在选择小儿感冒药物时,家长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感冒药物时,应该首先确认孩子的确患有感冒。
有些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并非真正感冒,此时不宜盲目给孩子服用感冒药物。
因为有些感冒药物可能含有抗生素等成分,过度使用不仅对孩子的免疫系统造成压力,还容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其次,家长在选择小儿感冒药物时,应注意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适用不同的药物。
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症状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感冒药物对孩子更为重要。
有些感冒药物对于幼儿可能会有副作用,因此家长在选择药物时要慎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用的药物。
另外,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感冒药物时,也应及时了解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不同的感冒药物剂量不同,用法也有所不同,家长们在给孩子服用药物时一定要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书的建议给予药物,避免产生药物滥用的问题。
此外,小儿感冒用药也需要注意可能会引起的不良反应。
有些感冒药物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家长们在给孩子服用药物时一定要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药并就医。
最后,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感冒药物时,还要特别留意药物的存放和保质期。
有些药物如果存放不当或者过期使用会使药物变质,不仅无法发挥治疗效果,还有可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家长们在使用感冒药物时要注意存放环境和保质期,避免因为过期使用或不当存放而导致不良后果。
在给小儿感冒用药时,家长们应该谨慎对待,选择适宜的药物,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留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存放保质期等事项。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孩子在感冒期间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希望家长们能够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做到正确用药,健康护航。
小儿感冒用药时应注意的事项(专业文档)用药忌过多孩子感冒家长着急,为了让感冒早点好,有些家长往往同时给孩子服用好几种感冒药,其实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
目前感冒药的名称很多,但其药物成分大多类似,药物作用也大同小异。
如果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就相当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会成倍增加。
慎用退热药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急着用退热药,其实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成长发育。
只有当体温超过39度时,可配合使用退热药;但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如阿司匹林虽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或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
在服用退热药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副作用。
忌用抗生素小儿感冒多是由病毒所引起,使用抗生素往往无效,但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用药别太早孩子刚刚流点清鼻涕,或者咳嗽两声,家长就立即给吃上药或马上看医生,而且大多数家长愿意选择患儿很多的大医院。
结果,本来无碍的轻微感冒,可能由于“保暖”太过,或者周围都是有病的孩子交叉感染,而变成重感冒。
所以如果孩子不发烧,吃、拉、撒都正常,不要急于吃药和看医生。
禁用成人药有些家长在孩子感冒后,经常给孩子服用成人感冒药,殊不知,因为小儿特殊的体质,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药,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
尽量别输液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治感冒效果好,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甚则引起交叉感染。
其实,对于有发热的孩子,最好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用药的方式,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儿童感冒忌重复用药
李女士的女儿今年两岁,最近感冒了,给她服用了一些治疗感冒的药物,可是孩子的情况没有明显见好,又给她服用了感冒糖浆。
服药1小时后,孩子开始睡觉,而且睡得很沉,很难叫醒。
去医院做了抽血检查,结果发现孩子血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增高。
专家介绍,对乙酰氨基酚是用于治疗发热和感冒常用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又称为扑热息痛、醋氨酚、退热净等,很多治疗感冒和发热的药物中都含有这种成分。
一些家长在给孩子或自行选择非处方药时,往往只记药物的商品名,却忽略了其中所含药物的成分。
当几种感冒药叠加服用时,就很容易出现重复药物导致“过量”中毒现象。
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都有可能引起肝细胞坏死。
孩子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还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导致嗜睡、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等。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儿童感冒用药需谨慎!儿童感冒想必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了,病虽不大,总是出现也够招人烦的了,小孩生病比大人自己生病还多用了一分心。
治疗儿童感冒时一定要注意,不可盲目胡乱用药,例如,未发生细菌感染,只属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如果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引起的感冒,最好先去咨询医师。
在没有发生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私自添加抗生素,这是不正确的,除了抗生素属于医生处方用药之外,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建议必须到医院由专科医师诊断。
感冒后要注意区分症状,对症用药,切不可凭经验或手头有什么药就服用什么药。
这也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针对感冒,有多数家长也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速效感冒伤风胶囊,这一类的药使用起来对成人效果是不错,但是给儿童使用就要注意了。
有的家长也注意到用量的问题,往往把药片磨碎分份给孩子服下少量的药物,但是这样控制剂量的方法并不科学也容易出现差错。
因此建议使用针对儿童的感冒药,如优卡丹等,它是一款市面较常见且专门为儿童而研制生产的感冒药,这类药品在使用剂量上相对安全。
除此外,可适当辅服一些维生素类药物,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和治愈率,如维生素 C、维生素B6等。
维生素的应用一方面能解决儿童感冒后食欲差,水果疏菜摄入的不足,另一方面维生素C还可增强抗病能力,维生素B6又可缓解因解热镇痛药或抗病毒药引起的恶心等胃部不适。
再另外给孩子多喝水,增强体内代谢,尽快将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多休息,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这样,既经济又治病,几天后孩子的感冒就会痊愈。
如果感冒期间,孩子的症状只是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可以服用儿童感冒药以减缓感冒带来的身体不适,同时也避免带儿童去医院被传染其他病毒,或因注射导致其他感染病。
但是,如果在治疗期间,孩子出现高烧不退,或咳嗽加重等症状,这时可能就不是单纯的感冒了,可能有并发症发生,应及时去医院找大夫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家长往往认为成人用药跟儿童用药指示剂量不同罢了,其实不然。
儿童感冒用药需谨慎
“孩子五岁多,发烧近38度,头疼流清鼻,没其他症状,现在非处方儿童感冒药多如牛毛,但不知道那种药安全有效? 医院不敢去,怕交叉感染。
”前天,在某家药店,一位家长正在向店员咨询。
今年10月份,美国医药制造商联合发布警告,告诫家长不要给4岁以下儿童服用非处方(OTC)感冒药。
对此,不少家长深感焦虑:与成人相比,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所以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他们一旦感冒,该如何服药呢?
市儿童医院药剂科某主任指出,家长不必由此忧心仲仲。
由于中国和美国的用药不同、用药剂量不同、人种不同,目前中国收到的相关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不足以证明非处方感冒药对儿童不安全。
如果孩子感冒发烧严重,一味地坚持不用药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
慎重起见,建议6岁以下儿童感冒症状如有发热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退热药之一,具有不良反应少、胃肠刺激轻的优点,作用持久。
也是迄今仍为最常用的小儿退烧药,其退烧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而不良反应小。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有青岛黄海制药生产的“喜彤”(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该药主要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等。
该药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分钟内就能产生退热作用。
同时,该主任还强调,6个月以下婴儿如果感冒发烧不要贸然给孩子自行用药,而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听从医嘱用药。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