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1)
- 格式:ppt
- 大小:12.56 MB
- 文档页数:48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 年,曹丕建立魏国。
221 年,刘备建立蜀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2)西晋短暂统一:263年,司马昭灭蜀。
266 年,司马炎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3)西晋灭亡:316 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4)民族关系①民族迁徙:匈奴、羯、氐、羌、鲜卑内迁。
②南北对峙:出现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
2.东晋与南朝(1)政权更替①东晋建立:317 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②南朝更替:420 年,刘裕夺取皇位,国号宋。
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2)士族形成:三国、西晋以来,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3)江南开发①原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②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发的影响(1)江南经济的逐渐开发,使南北方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南方的开发直接影响了古代中国政治中心向东、向南移动。
(3)南方社会的开发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南方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北方人口的进一步南迁。
3.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①建立:东晋时北方先后出现了割据政权,合称“十六国”。
②前秦短暂统一北方:4 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后被东晋击败。
(2)北朝①北魏建立和统一:4世纪末建立,439年统一北方。
时间5世纪后期内容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籍贯:迁至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服饰与语言: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门第: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影响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③北方政权更替: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灭掉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第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5.1 复习笔记一、三国鼎立和西晋短期统一(一)割据势力混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1.董卓之乱和割据势力混战(1)东汉末年混乱的政治形势①豪强地主武装加强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豪强地主原有的私家武装由隐蔽转为公开,并且大大加强了。
②州郡官吏实力加强州郡官吏也纷纷扩充势力,同东汉王朝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长期以来地主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分裂形势,进一步明朗起来,东汉王朝实际上已无法维持对全国的统治。
③州牧的设置加剧了封建割据为了防范农民军和加强对州郡的控制,东汉把一些重要地区的刺史改为州牧,改设州牧不但没有加强中央的控制,反而使某些地区的分散的割据势力按地区集中起来,更便于实行割据。
④外戚宦官斗争激烈在农民反抗斗争转入低潮的形势下,东汉统治集团中外戚、宦官的斗争又趋激烈。
(2)董卓之乱①董卓专横独断董卓进京尽揽东汉朝政。
他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并逼走袁绍、曹操等人。
董卓的专横,洛阳的混乱,使各地的分裂割据活动迅速扩大。
州郡牧守各树一帜,招兵买马,讨伐董卓,混战立即在北方各地展开了。
②诸侯讨伐董卓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路讨伐董卓的军队以袁绍为盟主,进屯洛阳周围各地。
董卓为了躲避关东兵锋,避免并州黄巾截断后路的危险,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并驱迫洛阳一带百姓西行。
关东联军本来都是乌合之众,尔虞我诈,彼此并吞,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不久以后,长安发生政变,董卓被杀。
(3)割据势力混战,群雄逐鹿经过五六年复杂的分合过程后,全国逐渐形成许多割据区域:①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②曹操占据兖、豫二州;③公孙瓒占据幽州;④刘备、吕布在陶谦之后相继占据徐州;⑤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⑥刘表占据荆州;⑦刘焉占据益州;⑧孙策占据江东;⑨韩遂、马腾占据凉州;⑩公孙度占据辽东。
(4)曹操统一中原①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在当时的割据者中,曹操对东汉黑暗统治和农民起义威力有较深的认识,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有远见的人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以及西晋的统一。
具体内容包括: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统一北方后,赤壁之战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2. 西晋的统一:西晋在司马炎的领导下,灭掉了吴国,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围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展开。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历史事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联系,形成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2. 史料实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史料来验证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判别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证素养。
3. 历史解释:通过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4.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西晋统一的过程及影响。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难点:1. 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把握。
2. 分析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3.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理解和把握。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可以结合历史地图和时间线,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