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药物皮试可行对照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常用药物皮试液配置方法及结果判断标准1、青霉素G钠(钾)1.1 皮试溶液的配制方法:80万u/支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4ml -→20万u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2万u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2000u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200u /ml1.2 皮试方法:取皮试液0.1ml(20 u)皮内注射(小儿注0.02~0.03ml)。
1.3 结果判断:注射20分钟后判断结果。
判断标准: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阳性:如皮丘隆起增大,局部出现中心晕团、周围红斑,直径大于l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痒感为阳性,严重时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对于可疑阳性反应者,应在另一前臂用氯化钠注射液做对照试验。
2、其它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1.1 皮试溶液的配制方法:0.5g/支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500mg/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50mg/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5mg/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0.5mg/ml2.2皮试方法:取皮试液0.1ml(50 ug)皮内注射。
2.3 结果判断:参照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3、邦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1 皮试溶液的配制方法:取邦达(专供皮试用,每支含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5mg)注入5ml注射用水,配制成500ug/ml皮试液。
3.2 皮试方法:取皮试液0.1ml(50 ug)皮内注射。
3.3 结果判断:参照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4、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头孢菌素类在第三版《护理学基础》中,规定采用0.5mg/ml作皮试液。
以下为头孢菌类皮试液的配制方法,供临床参考。
4.1 皮试溶液的配制:1g头孢菌素/支加4ml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g/ml取上液0.2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50mg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5mg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500ug /ml或:0.5g头孢菌素/支加2ml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g/ml取上液0.2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50mg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5mg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500ug /ml4.2 皮试方法:取皮试液0.1ml(50ug)皮内注射。
常用药物皮肤敏感试验的药液浓度和给药方法与剂量(一)
常用药物皮肤敏感试验的药液浓度和给药方法与剂量(二)
常用药物皮肤敏感试验的药液浓度和给药方法与剂量(三)
说明:
*凡头孢菌素规格(每瓶)为0.5、0.75、1g的先依次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15ml、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1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1ml做皮试。
规格为1.5g、2g的依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15ml、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05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05ml做皮试。
* 有机碘造影在应用中仍可出现过敏反应,尚需注意。
*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羧苄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磺苄西林钠注射剂和青霉胺片剂等皮试药液浓度和给药剂量同青霉素。
以上摘自《中国国家处方集》。
(一)工作目标
1.用于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
2.用于预防接种
3.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二)工作规范要点
以免影响对结消毒皮肤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注射部位不按揉,
果的观察。
(三)结果标准
1.给药准确无误。
2,达到预期效果,无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
1.皮肤试验一一前臂掌侧
4.预防接种一一三角肌下缘
5.局麻先驱步骤一一需要麻醉的局部皮内注一皮丘
附:皮试剂量:
青霉素O.Im1.含20U
链霉素0.Im1.含250u
TAT 0.Im1. 含15IU
普鲁卡因0.25%普鲁卡因0.Im1.
细胞色素C0.Im1.含0.075mg
皮内注射法——取造影剂0.Im1.1.ID碘
静脉注射法——30%泛影葡胺InIIIU
婴幼儿皮内注射操作流程图
1. 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处。
如作药物过敏试验,注射
前应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
2. 用75%酒精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待干。
3. 用Im1.注射器和针头抽取药液,驱尽注射器内空气左度
紧病人前臂掌侧皮肤,右手持注⅛ι■器,针头斜面向上
与皮肤几乎平行的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
放平注射器,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OJm1.
4. 注射毕,迅速拔出针头,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摩,以
免影响结果。
操作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20min后观察反应。
1.核对医嘱
2.评估:病情,注射部位皮肤,有无药物过敏
3.向家属解释目的,取得配合
4.三擦(盘、台、车)
5.洗手、戴口罩
1. 备齐用物
2. 查对注射卡、药物
操作中
-206-。
药物皮试和药物试验一览表
依据我院目前药物品种,对药品说明书中过敏患者需做皮试及药物试验汇总如下,供临床用药参考。
注:
①本资料来源于现用药品说明书。
药典、药品说明书是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备案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
书,是临床或患者用药的基本依据。
药典和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要求进行皮试,必须进行,不能简化。
②药典中明确规定了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之前要进行皮试,过敏者禁用;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应根据病
情权衡利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
③对青霉素过敏者应慎用其他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④药典规定对青霉素与头孢发生严重反应或过敏性休克还禁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判断阴性判断:1、皮丘无改变,周围没有红肿。
2、注射部位发红,直径大于1厘米,皮丘不大。
3、皮丘增大达1-1.2厘米,触之不硬,皮丘为规则圆形,局部无痒感。
4、看皮试时间稍微延长:成人皮试观察时间是20分钟,对于不好定夺者再此基础上再延迟3到5分钟观察一次。
阳性判断:1、皮丘大于1厘米且发亮如同即将形成的大水疱。
2、皮丘1厘米左右,质地变硬,成不规则圆形。
3、局部改变不明显,但局部和全身有痒感。
防范青霉素假阳性的措施:1、严格、详细询问过敏史,家人或亲属有过敏者不可做皮试。
2、准确配置皮试液,试验浓度为0.1ml含青霉素10-20u。
3、减少消毒液对皮肤的刺激,消毒后必须待消毒液干燥后再做皮试,也可选用生理盐水代替消毒液。
4、消毒时动作一定轻柔,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减少假阳性。
操作完毕要充分暴露皮试部位,以免衣服摩擦皮肤发红,造成假阳性。
5、改变进针方法,建议使用横刺法:进针方向与皮纹平行,机械损伤小,注射药液顺流无阻力,可以有效防止假阳性产生。
因为传统的直刺法进针与皮纹垂直,可使皮纹产生机械性裂损伤,加之药液逆流阻力,易产生撕裂样疼痛导致假阳性反应。
6、操作方法准确,选用1ml注射器,4号针头,把握好进针角度,一般5度,针尖斜面进入皮内即可。
7、减少皮试液注入的量,一般为0.05毫升,小儿可减至0.02-0.03毫升,年龄越小,注入量要越少,对皮肤的刺激性小。
8、皮试液请勿室温或冰箱放置,应现用现配。
9、如果在其他医院或有其他护士做过皮试且为阳性,必须详细询问患儿有无过敏史及家族史,无有方可做皮试,并在另臂以生理盐水对照。
10、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把握青霉素皮试阳性指征,避免因害怕担风险而人为的假阳性。
如果难以判断,应做对照试验。
11、夜间尽量避免做皮试,因为夜间糖皮脂激素水平低下,反应比白天大,假阳性率高。
婴幼儿药物皮试可行对照试验
药物注射是儿科疾病治疗的重要途径,当医师为患儿的疾病作出诊断后,就要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普通疾病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中耳炎、皮肤感染、外科手术等,一般都会涉及到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
但这类药物往往是要通过皮试才能判断是否可以注射,由于小儿自身的特点,皮试阳性率特别高,使这些药物在儿科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选择其他药物又担心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故我院对2009年1月~6月在门诊治疗室需用药物皮试的480例O~3岁的患儿进行了皮试观察。
1.临床资料在2009年1-6月门诊治疗室有480例患儿需做皮内试验,其中男230例,女250例,1岁以内289例,1~2岁123例,2~3岁68例。
2.方法在排除消毒液、皮试液、光线、操作等干扰因素后,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皮试注射20min观察局部反应:无变化者为阴性;局部红晕增大者,可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0..05ml在另一只手的前臂掌侧下三分之一进行皮内试验,20min再进行观察,如果呈现和药物皮试相同的反应,则为假阳性,可以使用皮试药物;如果局部无变化,可视为药物皮试反应阳性,禁止使用皮试类药物。
3.结果在480例患儿中皮试阴性者220例。
局部红晕增大者有
260例,其中男122例,女138例。
1岁以内186例,1~2岁53例,2~3岁21例。
局部红晕增大者经皮试对照试验后,假阳性者有255例,阳性者有5例,假阳性者占所有受试者的53.1%。
4.讨论B -内酰胺类药物特别是青霉素,在临床上应用较多。
因其价格低廉,药源充足而广泛应用于儿科。
,但它也有致命的弱点——过敏反应。
为避免过敏反应,需在使用前做皮内试验。
小儿的皮肤比较细嫩,尤其是婴儿,常因双上肢蜷缩于衣袖内,不易伸展或冬季穿的衣服较多,加之小儿手小,操作者不易握持住小儿的手,任何机械或化学刺激均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出现暂时性皮肤红晕,影响药物皮试的判断。
也给医生为患儿选择药物带来了困难。
对照皮试液宜用生理盐水,不能选用注射用水。
因为生理盐水是等渗性的,对细胞内外环境无影响,本法的使用不仅可以排除药物皮试的假阳性,还为患儿在今后的用药过程中提供了参考价值。
在260例患儿中,除了5例皮试对照试验无变化,没有使用皮试药物外,其余255例均使用了皮试药物,无1例过敏反应。
所以在基层医院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 王永梅,王忠秀,小儿青霉素皮试延时观察法.中华中西杂志,2003,4(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