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覆盖工程技术知识普及读本
- 格式:doc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62
室内覆盖及直放站工作手册-工程建设要点本手册为室内覆盖及直放站工程的建设要点,旨在为工程建设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手册内容包括室内覆盖和直放站的基本概念、工程建设步骤、技术要求等方面。
室内覆盖1. 基本概念室内覆盖是指在建筑物内部通过设备进行信号增强,以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的技术。
室内覆盖主要应用于人口密集场所、建筑物结构较为复杂的场所,如商场、地铁、机场、医院等。
2. 工程建设步骤2.1. 工程勘察:对于待覆盖建筑物,进行勘察,包括建筑物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物布局、覆盖需求等方面。
2.2. 设计方案:根据勘察结果,确定覆盖方案和设备选型。
2.3. 施工验收:对于设备的安装调试、工程质量、信号覆盖质量等方面进行验收。
3. 技术要求3.1. 设备选型:应根据场所的大小、结构、信号强度、覆盖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室内覆盖设备。
3.2. 设备布局:应根据场所的结构、建筑材料、信号分布情况等因素,确定设备安装位置和布局方案。
3.3. 信号质量:室内覆盖应保证覆盖范围内的信号质量,信号强度应达到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
直放站1. 基本概念直放站是指在无线网络中,通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添加增益,放大信号强度以达到信号覆盖目的的设备。
直放站主要应用于信号覆盖不佳或信号覆盖范围较小的区域,如山区、基站信号覆盖盲区等。
2. 工程建设步骤2.1. 合法程序:直放站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取得建设资质证书和相关审批文件。
2.2. 工程勘察:对待覆盖的区域进行勘察,包括地理环境、信号覆盖情况、基础设施等方面。
2.3. 设计方案:根据勘察结果,确定直放站布设方案和设备选型。
2.4. 施工验收:对于设备的安装调试、工程质量、信号覆盖质量等方面进行验收。
3. 技术要求3.1. 设备选型:应根据覆盖范围、覆盖目标、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直放站设备。
3.2. 设备布局:应根据覆盖需求、地貌标高、信号覆盖程度等因素,确定设备布置方案和高度。
中国铁塔新疆分公司2015年阿克苏市XX大厦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阿克苏市分公司设计单位:X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年2月目录一.工程概述 (5)1.地理环境 (5)2.设计依据 (6)3.工程规模 (7)4.设计范围 (7)二.设计指标和参数取定 (8)1.移动设计指标和参数取定 (8)1.1.2G设计指标 (8)1.2.3G设计指标 (9)1.3.4G系统设计指标 (9)2.电信设计指标和参数取定 (10)2.1.CMDA系统指标 (10)2.2.4G系统指标 (11)3.联通设计指标和参数取定 (12)3.1.3G系统指标 (12)3.2.4G系统指标要求 (12)三.方案设计原则 (14)1.无线室内覆盖建设总体原则 (14)2.天馈设计原则 (15)四.本方案说明 (17)1.覆盖区域描述 (17)2.设计思路 (17)2.1.覆盖方式 (17)2.2.兼容性考虑 (18)2.3.容量配置考虑 (18)2.4.分区及切换带的设置 (19)2.5.信源选取 (19)2.6.方案合理性、经济性分析 (20)3.边缘场强预测 (20)4.模拟测试效果 (21)5.仿真效果 (21)6.电梯覆盖 (22)7.泄漏及渗透控制 (22)8.配套建设方案 (22)8.1.机房建设方案 (22)8.2.电源建设方案 (23)9.传输建设方案 (25)五.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安装及工艺 (27)1.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无源器件安装要求 (27)2.馈线布放要求 (27)3.天线安装要求 (27)六.设备安装说明 (29)七.电磁辐射防护 (30)八.附图 (31)1.系统总图 (31)2.系统原理图 (31)3.设备安装平面图 (31)4.模拟测试图 (32)5.图例 (32)6.图纸中元器件编号要求 (32)一.工程概述1.地理环境XX大厦位于世纪大道与迎宾路的交汇处。
通信工程室内分布方案说明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对通信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通信信号的覆盖和传输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有效的室内分布方案对于通信工程的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室内通信工程的分布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以期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室内通信网络的建设质量和效果。
二、室内分布方案的基本原则1. 信号覆盖全面:室内分布方案应该能够保证各个区域的通信信号覆盖全面,确保用户在任何位置都能够获得稳定的通信服务。
2. 传输质量高:室内分布方案应该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通信传输服务,确保通话清晰、通信稳定,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
3. 网络容量大:室内分布方案应该能够支持大规模的网络连接,确保在高密度用户场景下也能够保持网络稳定。
4. 节能环保:室内分布方案应该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5. 可扩展性强:室内分布方案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灵活扩展和升级。
三、室内分布方案的设计要点1. 室内分布系统的选型对于室内通信工程来说,最常用的分布系统包括DAS(分布式天线系统)和WLAN(无线局域网)。
DAS系统主要用于覆盖大面积室内场所,如商场、医院、学校等;而WLAN系统主要用于小范围室内场所,如办公室、家庭等。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分布系统,以满足不同场所的通信需求。
2. 天线布局和调整天线的布局和调整直接影响到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
在室内分布方案设计中,需要合理布置天线,确保各个区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信号覆盖。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天线进行调整,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3. 信号传输设备的选型室内分布方案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信号传输设备的选型。
需要选择高性能的信号传输设备,以确保通信质量稳定。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可靠性,以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4. 网络管理和优化在设计室内分布方案时,还需要考虑网络管理和优化。
《物联网室内定位技术》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IoT)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物联网通过先进的识别技术将各种实物与网络相连,实现了数据的收集、交换、分析和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智能和便捷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室内定位技术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室内定位技术是指在没有卫星信号或卫星信号较弱的室内环境中,利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位置的精准定位。
由于现代都市中,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环境,因此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如智能办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购物中心等领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室内定位技术已经成为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技术和应用的推动下,许多学者和工程师开始对室内定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这其中涉及到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书便是针对物联网室内定位技术的一本系统性著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室内定位技术的视角。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和未来趋势。
1.1 物联网的发展与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oT)逐渐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物联网是指通过网络连接各种物理设备,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交换和智能化控制的技术。
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传感器、嵌入式技术等领域的进步。
自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传感器、RFID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
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到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也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物联网在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
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于各行各业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物联网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数据采集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⒈引言⑴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的安装过程,确保室内覆盖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⑵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
⒉名词定义⑴室内覆盖室内覆盖指在建筑物内部提供移动通信网络信号的技术手段和工程实施。
⑵室内覆盖工程室内覆盖工程指为了实现室内覆盖所进行的一系列设计、施工、调试和维护等工作。
⑶移动通信信号移动通信信号指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无线信号,包括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信号。
⒊设计要求⑴要求一:信号覆盖⒊⑴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设计合理的信号覆盖方案,确保各个区域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
⒊⑵考虑建筑物内部的信号传输特点,合理设置天线的位置和数量,减少信号衰减。
⑵要求二:网络接入⒊⑴提供稳定和高速的网络接入服务,并确保网络的安全和可靠性。
⒊⑵考虑用户流量和应用需求,合理规划网络带宽和容量。
⒋施工规范⑴施工准备⒋⑴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确保其质量和数量满足施工要求。
⒋⑵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工期、人员安排、材料采购等,并确保施工按计划进行。
⑵施工步骤⒋⑴进行场地勘察,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合理的信号传输路径。
⒋⑵安装天线和信号放大器等设备,确保其位置和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⒋⑶铺设导线和光纤等传输介质,确保其连接正确并且无损耗。
⒋⑷进行设备调试和优化,确保信号强度和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
⒌质量验收⑴室内覆盖工程竣工时,由专业的验收人员进行质量验收。
⑵验收内容包括信号覆盖情况、网络接入质量、设备安装等各个方面。
⑶符合设计要求的部分可以通过验收,不符合要求的部分需进行整改。
⒍维护与管理⑴室内覆盖工程竣工后,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性能和可靠性。
⑵维护内容包括设备检查、信号优化、故障排除等。
⑶定期工程维护报告,记录每次维护的内容和结果。
1、本文涉及附件:无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分析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室内环境中,由于建筑物阻挡、吸收和反射等因素,无线信号的传播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分布系统和室内覆盖天线组成。
信号源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将基站信号转换为适合在室内传输的信号。
分布系统是一种将信号传递到各个覆盖区域的设备网络,主要由合路器、耦合器和馈线等组成。
室内覆盖天线则负责将信号均匀地覆盖到室内的各个区域。
二、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分析的必要性1、提高通信质量:通过合理的覆盖规划,可以减少室内信号的盲区和弱区,提高通信质量和通话稳定性。
2、节约资源:通过对不同建筑物的信号覆盖情况进行评估,可以更合理地配置信号源和分布系统,避免资源的浪费。
3、防范安全风险:通过对室内分布系统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保障用户的安全。
三、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分析的方法1、仿真分析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传播情况,从而对覆盖效果进行预测和分析。
2、实测分析法:通过在实地测量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直接获取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情况。
3、网络优化法:通过对网络结构和参数进行调整,优化网络性能,提高信号覆盖质量。
四、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分析的未来发展随着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分析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个性化和自适应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研究如何降低室内分布系统的能耗、实现绿色覆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总结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分析是提高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必要性、分析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室内分布系统的特性和性能优化方法。
广东联通室内覆盖工程技术知识普及读本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移动网络建设部二零零九年八月1.室内分布系统简介室内分布系统是将信号源信号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内部的每个地方,以实现室内覆盖。
这种方式可以彻底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但设计较复杂,而且采用的结构不同成本亦不同。
根据信号传输介质的不同,室内分布系统可分为电分布系统和光纤分布系统,根据使用器件的不同,室内电分布系统又可分为无源分布系统和有源分布系统。
1.1电分布系统1.1.1分类电分布系统中,信号源通过馈线和功率分配器件将信号传输到各个室内发射天线进行覆盖,其中可根据信号衰减的程度增加干线放大器。
除信号源外全由无源器件组成,未进行功率放大的电分布系统为无源分布系统;使用了干线放大器等有源器件,在信号的传输中进行了信号的放大的电分布系统为有源分布系统。
1.1.2无源分布系统1.1.2.1无源电分布系统的主要构成系统除信号源外主要由耦合器、功率分配器、合路器、室内天线、馈线等无源器件和电缆、天线组成。
耦合器:是一种非等功率分配的功率分配器件,常见的有5 dB、6dB、10dB、15dB、20dB、30dB和40dB等多种耦合比的耦合器供选择。
功率分配器:是等功率分配器件,常见的有2功分、3功分、4功分等品种;合路器:合路器有同频带合路器和双频带合路器两种;同频带合路器能将两个或以上的同频段信号合成一路信号输出;多频带合路器则能将多个频段的多个发射和接收信号合路于同一根馈线、双频天线或宽频泄露同轴电缆;衰减器:用于衰减多余的信号强度,一般用于对输入信号强度有限制的室内型直放站、有源信号分布系统和室内光纤信号分布系统;负载:用于吸收无源器件上未使用端口的信号功率;普通电缆:用于连接系统中的不同功能构件,通常选用同轴电缆;泄露电缆:由同轴电缆上分装多路天线演变出来的连续天线,兼有普通电缆和天线的作用;天线:室内分布系统中采用的天线常见的有全向和定向天线两种,与室外基站使用的天线相比,一般具有增益低、体积小、易安装的特点。
在需要兼容GSM1800 网络时可采用对数周期天线,增益特性曲线在900Mhz和1800MHz具有两个波峰。
1.1.2.2无源电分布系统的工作方式无源电分布系统主要是以最合适的方式提取信号源,通过耦合器、功分器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经由馈线将信号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付分散安装在建筑物各个区域的低功率天线上,从而实现室内信号的均匀分布,解决室内信号覆盖的问题。
也可以提取信源,通过耦合器、功分器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后,送入泄露电缆中,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将信号均匀的分布在所经过的区域。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地铁及隧道等狭长且有弯道的通道型室内区域。
1.1.2.3无源电分布系统的特点无源天馈分布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故障率低:由于系统主要由一系列无源器件组成,几乎不存在器件的故障;频带宽:除提供900MHz频段的无源器件外还可以提供1800MHz/900MHz的双频器件;系统容量大:无源电分布系统的容量主要由信号源的载频数决定。
由于所有的无源器件均具有较高的功率容限,很容易组成大容量的室内分布系统,扩容也十分方便;信号分配十分灵活;投资少。
由于系统中信号功率不经过放大,信号源提供的功率有限,同时考虑到上行信号的传播,无源室内分布系统的有效服务范围不可能无限大,有一定的限制,一般可以覆盖十几层楼,建筑面积在8000—10000平方米左右。
1.1.3有源分布系统1.1.3.1有源电分布系统的主要构成由于电分布系统中使用了功率分配器、耦合器、合路器和馈线进行射频信号的分配与传输,对信号功率衰减较大,在服务区域较大的情况下,为保证末端天线口的功率,在必要的位置需进行功率的放大,加装干线放大器,或使用有源天线、变频器等有源器件增加功率。
有源电分布系统中增加的常见器件有:干线放大器:将输入的低功率信号选频放大后进行输出,主要用于补偿由于信号传输和分配而引起的功率衰耗;有源天线:接有电源,可对输入信号先进行放大再输出;有源集线器:连接到集中供电系统,将直接电压分配到有源分布系统中的各有源元器件,并进行必要的监控与调整。
1.1.3.2有源电分布系统的工作方式有源电分布系统的工作方式与无源电分布方式基本一致,但在系统中的不同位置增加了有源器件,增加和补偿了射频信号的功率,可连接更多的天线,传送更远的距离,进一步扩大了服务区域。
由于干线放大器的加入会引起噪声,多级干线放大器级联会形成噪声的累积,影响系统质量,在设计中一般不采用串联干线放大器的方式。
所以,采用干线放大器补偿功率的损耗是有限的,系统可达到的覆盖范围仍然受到功率和上行信号损耗的限制。
1.1.3.3有源电分布系统的特点相比于无源电分布系统,有源电分布系统的服务范围大,但由于有源器件工作没有无源器件稳定,要维护的点多,系统维护麻烦,稳定性差,系统成本较高。
同时,由于干线放大器一般都是带选放大的,在引入其他频段的信号源时须在干线放大器等节点增加支路分别放大,系统的兼容性较差。
1.2 光纤分布系统由于电分布系统始终受到功率和上行信号损耗的限制,服务区域有限,在服务的区域间隔距离远、需要覆盖的区域面积大的情况中,采用光纤室内分布系统较为有利。
光纤室内分布系统在系统中引入光电转换器和光纤,信号先由电光转换器转换成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到覆盖端,再通过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放大后送进天线。
由于光纤的传输损耗小,布线比同轴电缆方便,适合于远距离信号传输,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室内覆盖,但成本高。
在实际的应用中,为节省成本,一般以电分布系统为主,在需要进行信号延伸时引入光纤系统组成混合室内分布系统,扩大和延长系统的服务范围。
1.3信源的选用1.3.1信源的接入方式室内分布系统应通过一个特定的接口取得信号,即需要信源接入,信源接入主要有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直接接入或耦合和直放站空间耦合。
直接接入:由基站直接将信号接入室内分布系统;直接耦合:从附近的基站收、发端口用耦合器或分路器获取一定比例的信号,接入室内分布系统。
该方式适用于距离基站较近的分布系统或安装有专供室内分布系统接入的基站的情况。
优点是接入或耦合的信号不会泄露到外界空间,避免了干扰,但采用直接耦合方式限制了系统信源的位置,采用专门的基站直接接入在室内话务较低时基站话务利用率低。
且须考虑基站的频率配置,以避免站间的干扰。
直放站空间耦合:利用直放站来选取合适的附近基站小区信号。
直放站的施主天线耦合接收施主小区在空间的下行信号,同时向施主小区发射覆盖区用户的上行信号。
优点是成本低,耦合方式简易。
但在复杂的空间无线环境中,耦合得到的施主小区信号噪声难以抑制,发射的上行信号可能会对别的小区造成干扰,影响系统的服务质量;如果室内话务量高,则会增加施主小区的负担,甚至造成阻塞。
1.3.2 信源设备室内分布系统可选用宏蜂窝基站(含BBU+RRU)、微蜂窝基站、直放站等作为信源。
宏蜂窝基站具有功率大的优点,对扩大覆盖范围较为有利,但投资较大,安装不便,需要的配套设施多,在室内分布系统服务区域内话务量不高的情况下会造成话务资源的浪费。
微蜂窝基站相比于宏蜂窝基站安装便利,投资较小,但输出功率略小。
在室内分布系统吸收的话务量未达到微蜂窝基站设计的话务量时仍会有话务资源的浪费。
直放站安装方便,投资最小,但有可能造成系统内与外界网络的干扰,同时在系统服务区域话务量较高时会增加施主基站小区的负担,而且在有源电分布系统中为避免多个放大器串联引起的质量下降,一般不再串联干线放大器,限制了系统的服务区域。
室内分布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主要应根据无线环境情况、要服务的区域的话务情况和所选室内分布系统类型确定。
一般对较小的室内分布系统,在话务量较低时可选用直放站从周边小区耦合信号;对较大的室内分布系统,根据其可能达到的话务情况及安装条件选用微蜂窝或宏蜂窝基站作为信源。
2.室内覆盖工程中器件介绍本节主要介绍室内覆盖工程主要使用到的器件。
包括器件的外观、作用、种类、主要技术指标定义和范围等。
2.1功分器2.1.1功分器的作用是将功率信号平均地分成几份,给不同的覆盖区使用。
腔体二功分器照片腔体三功分器照片2.1.2种类功分器一般有二功分、三功分和四功分3种。
功分器从结构上分一般分为:微带和腔体2种。
腔体功分器内部是一条直径由粗到细成多个阶梯递减的铜杆构成,从而实现阻抗的变换,二微带的则是几条微带线和几个电阻组成, 从而实现阻抗变换。
2.1.3主要指标包括分配损耗、插入损耗、隔离度、输入输出驻波比、功率容限、频率范围和带内平坦度、输入阻抗。
以下对各项指标进行说明:分配损耗:指的是信号功率经过理想功率分配以后和原输入信号相比所减小的量。
此值是理论值,比如二功分是3dB,三功分是8dB,四功分是6dB。
(注:因功分器输出端阻抗不同,应使用端口阻抗匹配的网络分析仪能够测得与理论值接近的分配损耗)耦合器和三功分器图示分配损耗的理论计算方法:如上图所示。
比如有一个30dBm的信号,转换成毫瓦是1000 毫瓦,将此信号通过理想3功分器分成3份的话,每份功率=1000÷3=3333毫瓦,将3333毫瓦转换成dBm=10lg3333=.2dBm, 那么理想分配损耗=输入信号-输出功率=30-.2=8dB,同样可以算出2功分是3dB,4功分是6dB插入损耗:指的是信号功率通过实际功分器后输出的功率和原输入信号相比所减小的量再减去分配损耗的实际值,(也有的地方指的是信号功率通过实际功分器后输出的功率和原输入信号相比所减小的量)。
插入损耗的取值范围一般腔体是:1dB以下;微带的则根据二、三、四功分器不同而不同约为:4~2dB、5~3dB、7~4dB。
插损的计算方法:通过网络分析仪可以测出输入端A到输出端B、C、D的损耗,假设3 功分是.3dB,那么,插损=实际损耗-理论分配损耗=.3dB-8dB=5dB.微带功分器的插损略大于腔体功分器,一般为5dB左右,腔体的一般为1dB左右。
由于插损不能使用网络分析仪直接测出,所以一般都以整个路径上的损耗来表示(即分配损耗+插损):5dB/.5dB/.5dB等来表示二/三/四功分器的插损。
隔离度:指的是功分器输出各端口之间的隔离,通常也会根据二、三、四功分器不同而 不同约为:18~22dB 、19~23dB 、20~25dB 。
隔离度可通过网络分析仪测,直接测出各个输 出端口之间的损耗,如上图淡蓝色曲线所示,BC 间,及 CD 间的损耗。
输入/输出驻波比:指的是输入/输出端口的匹配情况,由于腔体功分器的输出端口不是50欧姆,所以对于腔体功分器没有输出端口的驻波要求,输入端口要求则一般为:3~4 甚至有15的;微带功分器则每个端口都有要求,一般范围为输入:2~3 输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