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MC2006解剖期中标本考试串讲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80.64 KB
- 文档页数:18
病理解剖实验课总结班级:动检102学号:21姓名:刘林病理剖解及其切片制作体会一.鸡的尸体剖检1.活鸡,先检查外观与症状,尤其头爪部是否有异常和外寄生虫。
2.用水浸泡尸体,打湿鸡毛后再进行剖检。
3.剪开一侧嘴角,检查口腔,注意舌,咽,喉,上腭裂和口腔黏膜病变.4.从嘴侧切口沿颈部纵轴切开颈部皮肤,检查胸腺,食管和气管外观以及两侧迷走神经.5.纵行切开食管,嗉囊,咽喉和气管,注意内容物性状,气味,色泽和黏膜病变.6.在眼与鼻孔之间用骨剪横断上啄,检查鼻腔,暴露眶下窦开口前端.用灭菌剪刀沿开口作侧面纵向剪开窦外壁,检查窦内容物.7.切开大腿与腹部之间皮肤,将大腿向外侧转动,使髋关节脱臼.从腿内侧切开皮肤,并加以剥离,暴露腿内侧肌群与膝关节.8.横切腹部皮肤与两侧切口相连,腹部皮肤往后翻开,再沿龙骨嵴切开胸部皮肤,向两侧剥离翻开,暴露并检查腹肌与胸肌.9.体腔剖开:胸骨后端至泄殖孔纵行切开腹壁,注意腹水情况.沿肋弓切开腹壁,注意腹气囊的检查.然后,在胸骨两侧与肋软骨连接处,自后向前剪断肋骨,再用骨剪剪断乌啄骨和锁骨,手握龙骨向前上方拉,揭开胸骨,割离肝,心与胸骨联系即可暴露胸腔.注意胸气囊的检查.10.在不触及的情况下,先原位检查内胀.11.检查胰腺后,在腺胃前沿剪断食管.切断肠系膜,将整个胃肠道往后翻拉,横切直肠,取下胃肠道,用剪纵向切开肠检查.12.剥离心,肝,脾并作相应检查.13.剥离卵巢和输卵管,纵向切开检查.14.肾和输尿管一般作原位检查.15.肺从肋骨间翻向外侧,再进行检查.16.在第一肋骨基部与最后颈椎间检查臂神经丛,在腿部剥离内收肌后检查坐骨神经,用钝剥离法在骨盆腔内去除肾中叶表层部分即可检查腰荐神经丛.17.用骨刀纵切股骨检查骨髓,切开胫骨近端骨骺,检查软骨骨化情况.18.剥离头部皮肤,在头顶骨中线作十字切开,用骨剪去除顶骨,分离脑与周围联系,取出脑检查,注意脑膜与实质病变.19.法氏囊位于泄殖腔背侧.将直肠后拉即可见圆形法氏囊,可原位切开检查.二.尸体剖检过程中器官检查要点:1.体表注意营养状况,皮肤上有否外伤,痘诊,脓痂和可视黏膜色彩等.2.食管内注意黏膜型禽痘,霉菌斑和其他病变.3.食管内注意是否有异物,黏膜创伤和微小的结节等.4.纵切气管检查黏膜状况,是否有出血,黏液和干酪样物等.5.切开嗉囊,注意内容物是否硬实阻塞或异常气味,轻轻冲洗后检查是否有霉菌病变.6.剖开体腔(胸腔,腹腔和心包腔)时注意是否有积液,器官的位置是否正常,并及时检查气囊壁是否透明,有病变是常常呈现混浊增厚.7.检查心,肝脾,肺和支气管,是否有明显异常病变,如结节,小点坏死,出血等.8.检查肠道有无结节,肿块,肠腔内有无出血,寄生虫,黏膜溃疡和肠内容物性状等.9.注意盲肠内容物性状,是否出血和肠壁上有无小结节,肿块以及寄生虫等.10. 切开腺胃检查黏膜是否出血和肿物生长,切开肌胃注意肌组织是否有坏死和黏膜糜烂.11. 检查卵巢是否有卵泡变性,出血,肿物,输卵管,肾胀等有无异常.注意鸡白痢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卵巢炎等病变.12. 检查腰荐神经丛是否有肿大增粗等病变.注意鸡马立克氏病.13. 检查胸腺,盲肠扁桃体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注意其发育状况和病变.14. 检查腿部长骨和关节,是否有骨骼生长障碍和关节炎等病变.15. 剖开颅腔,取出大脑,小脑,注意是否有出血和液化坏死等三.组织切片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石蜡切片法包括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与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
解剖组活动总结5篇第1篇示例:解剖组活动总结一、活动背景解剖是医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解剖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提升学生的临床医学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解剖知识,本次活动组织了解剖组活动,旨在提供一个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深入了解人体结构。
二、活动目的1. 提升学生解剖技能2. 增加学生对人体结构的了解3. 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三、活动内容本次解剖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人体器官解剖实验2.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解剖工具3. 讲解人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4.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解剖心得四、活动过程1. 分组解剖实验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5-6人组成,每组分配一具人体器官模型进行解剖实验。
老师详细讲解了人体器官的结构,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解剖工具进行解剖操作,并注意安全操作规范。
2. 实验指导在解剖实验过程中,老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解剖操作,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切割、剥离和观察人体器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剖技巧。
3. 知识讲解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还结合解剖实例,讲解人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生理与疾病中的作用,增加学生对人体结构的了解。
4. 小组讨论解剖实验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让学生交流解剖心得和体会,相互学习与借鉴,加深对人体结构的理解。
五、活动效果通过本次解剖组活动,学生们对人体器官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解剖技巧,提升了解剖技能。
在解剖实验中,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不仅增加了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下一步的打算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解剖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提升解剖技能。
组织更多的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解剖组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探索人体结构,促进了学生成长与发展。
局解第一次标本考试重点1.脊柱区: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胸腰筋膜中、后层,中层增厚形成腰肋韧带枕大神经,臀上皮神经大小隐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股内侧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后皮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梨状肌,闭孔内肌腱,上孖肌,下孖肌,股方肌臀上动脉,臀上神经,阴部内动静脉2.大腿:髂胫束,隐静脉裂孔,缝匠肌,股直肌,长收肌,短收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股神经,闭孔神经前后支(借短收肌鉴别)股动脉,股深动脉,旋前内侧动脉,旋前外侧动脉3.膝部:髌韧带,颈神经,腓总神经,腘动脉,腘静脉4.小腿:伸肌支持带,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腓深神经,胫前动脉,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浅神经,跟腱,胫骨后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颈后动脉,颈神经,腓动脉5.足背:足背动脉足底:足底内外侧动脉、神经6.上肢: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腋神经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上肌胸背动脉,旋肱后动脉,肱动脉,肱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骨间总动脉,掌浅弓(掌深弓)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桡神经浅、深支,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反支,指掌侧总动脉),肌皮神经肌肉:胸小肌,肱二头肌长、短头,肱二头肌腱膜,喙肱肌,肱肌,肱三头肌长头,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拇长屈肌,屈肌支持带,旋后肌7.颈部:颈浅区:颈外静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锁骨上神经颈深区: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前、后腹,肩胛舌骨肌,前斜角肌动脉: 锁骨下动脉分支—胸廓内动脉,椎动脉,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颈横动脉,颈动脉小球,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神经:膈神经,颈丛,胸长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内支,喉返神经,颈交感干(上、下神经节),舌神经胸导管,下颌下腺,甲状腺8. 头: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腮腺,腮腺导管,翼内肌,翼外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鼓索,颊神经,耳颞神经,帽状腱膜局解考试枕大神经腓总神经隐神经面神经颊支舌下神经腓浅神经右迷走神经副神经股神经颈上神经节尺神经手背支胸背神经肱二头肌长头胫骨后肌腱股二头肌旋后肌腓骨长肌喙肱肌旋肩胛动脉甲状腺上动脉耳颞神经、枕小神经、喉上神经、膈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返支、前臂外侧皮神经、阴部血管神经束(阴部神经和阴部内动静脉)、闭孔神经前支、胫神经、面动脉、腘动脉、肩胛下动脉、翼内肌、肩胛提肌、尺侧腕曲肌、拇长曲肌(脚底的,最好写足字旁的)、股薄肌、(有一个忘了,呵呵)我班的标本考试 08.5.5动脉:面动脉,胫前动脉,甲状颈干,椎动脉,神经:尺神经,胸长神经,腓深神经,眶下神经,股神经,舌神经,阴部神经静脉:颈外静脉,小隐静脉其它:腮腺,喙肱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前斜角肌,前锯肌动脉:闭孔动脉、胃网膜右动脉、中结肠动脉、左结肠动脉、腹壁下动脉静脉:卵巢静脉、脾静脉、奇静脉神经:盆内脏大神经、迷走神经前干、左腰交感干、内脏大神经韧带:脾胃韧带、镰状韧带其他:腰方肌、肾上腺、输精管壶腹、胆囊管、肋膈隐窝、动脉导管07本科局解标本考试一1.颈交感干2.头V3.腋N4.胸背N5.肱肌6.闭孔N7.大圆肌8.下颌下腺9.耳大N 10.颏N 11.舌A 12.旋肱后A 13.臀中肌 14.缝匠肌 15.正中N 16.中斜角肌17.趾长伸肌 18.腓动脉 19.掌浅弓 20.舌下N06本硕3、4、影像班局解标本考试21、阴部内动脉2、脾动脉3、胆囊管4、旋髂深动脉5、肺动脉干6、子宫动脉7、肝方叶8、头臂干 9、肠系膜 10、左膈神经 11、腹直肌 12、输卵管峡部 13、胸腺 14、回结肠动脉15、左颈总动脉 16、奇静脉弓 17、精索 18、内脏大神经 19、肛提肌 20、输精管壶腹06本硕三四影像局解标本考试旋前圆肌,闭孔内肌腱,右迷走神经,面静脉,肌皮神经,桡神经,胫骨前肌,足底外侧动脉,三角肌,胸背动脉,面神经颧支,正中神经返支,肩胛提肌,后斜角肌,臀上神经,贵要静脉,股薄肌,股深动脉,甲状腺上动脉,腮腺导管06本硕一二班局解标本考1阴部神经舌神经眶下神经小隐静脉腓深神经甲状颈干椎动脉前锯肌半腱肌梨状肌尺神经肱二头肌长头喙肱肌胸长神经前斜角肌面动脉颈外静脉股神经腮腺胫前动脉耳颞神经、枕小神经、喉上神经、膈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返支、前臂外侧皮神经、阴部血管神经束(阴部神经和阴部内动静脉)、闭孔神经前支、胫神经、面动脉、腘动脉、肩胛下动脉、翼内肌、肩胛提肌、尺侧腕曲肌、拇长曲肌(脚底的,最好写足字旁的)、股薄肌、肩胛提肌05枕大神经腓总神经隐神经面神经颊支舌下神经腓浅神经右迷走神经副神经股神经颈上神经节尺神经手背支胸背神经肱二头肌长头胫骨后肌腱股二头肌旋后肌腓骨长肌喙肱肌旋肩胛动脉甲状腺上动脉: 07本科局解标本考试(二)1.腰大肌2.精囊3.肝总管4.前列腺5.肋间内肌6.闭孔动脉 7.腹横肌 8.膀胱三角 9.右膈脚 10.脾静脉 11.迷走神经12.直肠上动脉 13.肠系膜上动脉 14.右肾动脉 15.阴部神经 16.门静脉 17.子宫圆韧带 18.内脏小神经 19.输尿管 20.胃脾韧带--。
2014级护理2班解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2第一篇:2014级护理2班解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22014级护理2班解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这次考试已过,及格人数只有?个,最高分才86分,结果令我汗颜,结合本班学生考试情况仔细分析如下:一、试题特点:这份试题内容全面具体,从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和简答题这四种类型题对学生进行考察。
考试内容侧重于书上的基础知识,试题难度系数低,题量相对较大,所以考试范围较广。
二、学情分析学生参考人数人,及格人数只有?个,最高分才86分,最低分为?分。
三、学生答题得失分析1、整体来看,学生试卷中的“空白区”大多数出现在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填空题的答题率也很低,选择题虽然答了,但准确率也很低,几乎全军覆灭。
2、原因浅析:(1)考试时我班有一章《消化系统》还没学,没学的分值占十五分。
(2)考试前一周,科任老师因外出学习,没有督促和引导学生复习记忆。
(3)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从而缺乏主动性。
(4)《解剖学》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还没有适应“学习需要多次记忆”和“理解性去记忆”的方法,只是死记。
因此而厌学了。
(5)学生普遍年纪还是偏小,课堂易开小差,还处于有点不懂事的阶段。
(6)基础较差,出现错别字,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张冠李戴的。
四、今后教学整改措施——考试反思(1)培养习惯,终身受益。
从卷面上看,有的学生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糊涂潦草,乱涂乱改,多一笔或少一画现象比比皆是。
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
因此,今后要特别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外,还应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倾听、积极发言的习惯,以及乐于思考、勤于积累等习惯。
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讲究方法,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成效。
(2)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看图学解剖”。
作为教师,我将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如何学解剖,利用好图片,模型,标本和视频,联系生活,寻找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这些带入我的解剖学课堂,让学生们爱上学解剖。
《局解》标本考试之复习重点1.指认前臂中部至臂中部这一段的浅静脉及皮神经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肋间臂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群内侧皮神经:前群外侧皮神经:2.指认腋窝的4个壁前臂:后臂:内侧臂:外侧臂:3.指认穿过锁胸筋膜的3个结构头静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皮神经:4.指认臂丛到上肢的5个主要分支外侧束:肌皮神经胸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支内侧束:胸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支后束:肩胛下神经胸长神经腋神经桡神经5.指认三边孔的境界和其中通过的结构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肩关节囊下界:大圆肌外侧:肱三头肌长头,内侧:旋肩胛动、静脉6.指认四边孔的境界和其中通过的结构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肩关节囊下界:大圆肌外侧:肱骨外科颈内侧:肱三头肌长头7.指认肱骨肌管的境界及其中通过的结构肱三头肌三个头:桡神经沟:内有桡神经走形8.指认肌皮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臂外侧皮神经:臂后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9.指认肘窝的境界和主要内容上界:下外侧界:下内侧界:内容:肱二头肌腱: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10.指认尺神经及其支配的前臂肌肉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11.指认前臂参与旋前旋后运动的肌肉并分别找出各自的支配神经旋前:肱桡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旋后:旋后肌12.指认腕管的构成和通过的主要结构境界:屈肌支持带、腕骨沟内容:屈肌总肌鞘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13.指认解剖学“鼻烟壶”的境界及其主要内容境界:腕和手背桡侧构成:由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组成14.指认股三角的境界和主要内容境界:上界:腹股沟韧带外下界:缝匠肌内下界:长收肌内容:外侧:股神经中间:股动脉内侧:股静脉15.指认收肌管的境界和通过其中的主要结构境界:缝匠肌大收肌股内侧肌内容:前:股神经股内侧肌支、隐神经中:股动脉后:股静脉16.指认腘窝的境界和通过其中的主要结构境界:外上界:股二头肌腱内上界:半腱肌、半膜肌、下外界:腓肠肌内外侧头内容:腓神经腓总神经腘动脉腘静脉腘深淋巴结17.指认大隐静脉的行程和末端的主要属支行程: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伴隐神经上行,在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穿隐静脉孔裂,汇入股静脉,汇入点为隐静脉。
解剖组活动总结5篇篇1一、活动背景与目标本次解剖组活动是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组织的。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设定了明确的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剖技能;通过团队协作,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
经过为期两周的活动,我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二、活动内容本次解剖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理论学习:组织同学们学习解剖学基础知识,包括器官结构、生理功能等。
2. 实地考察:带领同学们参观解剖实验室,了解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进行动物解剖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掌握解剖技能。
4. 小组讨论:围绕解剖学知识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实施1. 活动时间安排:我们按照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环节得以顺利进行。
2. 师资力量:本次活动邀请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确保活动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3. 设备与场地:活动场地和解剖实验设备准备充分,满足活动需求。
4. 团队协作: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活动成果1. 知识掌握:通过活动,同学们对解剖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 技能提升:同学们在实践操作中,解剖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3. 团队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4. 活动反馈: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活动表示满意。
五、问题与建议1. 问题:部分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技能不熟练、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2. 建议: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增加模拟操作的机会,提高同学们的熟练度。
3. 问题:部分小组在讨论环节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的问题。
4. 建议:加强团队沟通训练,明确分工,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六、结语本次解剖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同学们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在今后的活动中加以改进。
第一章头颈部一.名词说明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慎密附着,构成“头皮”.2.面部“安全三角”:指两侧吵嘴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产生化脓性沾染,易循上述门路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沾染.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配合构成的腮腺床.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凑趣及颈丛皮支等.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凑趣.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厥后方上行,手术时应当留意呵护.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降低.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高低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结合成颈袢.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构造.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松散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构成.它是颌面部独一既稳固又灵巧的结合关节,介入完成品味.吞咽.说话及神色等功效.14.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会合处,多呈“H”形,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由,翼点是颅骨的单薄部位.15.颅顶“安全区”:即腱膜下间隙,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一层松散结缔组织.此隙规模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此间隙内的静脉经由过程导静脉与颅内静脉窦相通,若产生沾染,可向颅内集中.二.填空题 1.腮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分(浅部)(深部)和(峡部).2.腮腺管的体表投影(相当于自鼻翼与吵嘴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3.面神经的五个分支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支)(颈支).5.经由过程眶上孔的神经是(眶上神经),经由过程眶下孔的神经是(眶下神经),经由过程颏孔的是(颏神经).6.颈深筋膜由浅入深分为(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7.颈深筋膜中层的后上部笼罩颊肌外面和咽缩肌后面称(颊咽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形成(咽后间隙).8.颈动脉鞘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9.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下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内容物有(副神经外支)(腹神经四周淋凑趣)(颈丛皮支).10.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11.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第一肋上缘)构成.通行构造有(锁骨下动脉)(臂丛).12.锁骨下动脉的分支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13.枕下神经是第(1)颈神经的后支,枕大神经是第(2)颈神经后支.14.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甲状颈干)15.左喉返神经勾绕(自动脉弓),右喉返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易毁伤右侧.16.颈袢是由(舌下神经的颈袢上根)和(第2.3颈神经的颈袢下根)构成.三.问答题 1.颅顶软组织共分几层?各层有何构造特色?答:颅顶软组织在额顶枕区,由浅入深可分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腱膜下松散结缔组织.颅骨外膜等5层.1)皮肤: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汗腺.皮脂腺以及丰硕的血管.淋巴管.2)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很多结缔组织小梁,使皮肤和帽状腱膜慎密衔接,将脂肪分隔成很多小格,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3)帽状腱膜和枕额肌:厚而坚韧,前.后分别于枕额肌的额.枕腹相连,两侧续于颞筋膜浅层.4)腱膜下松散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是头皮和颅骨外骨膜之间的一层松散结缔组织.此间隙规模大,出血易普遍舒展,炎症可经此层的静脉交通集中到颅内,故称此层为颅顶部的“安全区”5)颅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少量结缔组织与颅骨概况相连,轻易剥离.2.上颌动脉分段与每段分支答:第一段:自起点到翼外肌下缘,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第二段:翼外肌浅面或下头深面,分支:颊动脉第三段:从翼外肌两端之间进入翼腭窝今后,分支: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3.气管颈部的条来由浅入深依次为答: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颈静脉弓及舌骨下肌群--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气管前间隙.4.甲状腺的形态.地位和邻接?答:形态:甲状腺呈“H”形,分为左.右两侧叶及甲状腺峡.地位:两侧叶位于喉和蔼管颈部上段的外侧,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邻接:甲状腺的前面由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和舌骨下肌群隐瞒;阁下两侧叶的后内侧紧邻喉与气管颈部.咽与食管颈部以及喉返神经;后外侧临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甲状腺肿大时可能向后内侧榨取喉与气管,消失呼吸.吞咽艰苦及声音嘶哑;向后外侧榨取颈交感干,消失Horner分解征.5.甲状腺手术时,结扎甲状腺血管时应留意什么?答:1)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上级,防止毁伤喉上神经外支.2)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级,防止毁伤喉返神经.3)甲状腺最下动脉:消失率6%-13%,此动脉变异多,气管切开术或甲状腺切除术时应加留意.4)甲状腺上静脉:陪同甲状腺上动脉,注入颈内静脉.5)甲状腺中静脉:手术分别甲状腺和颈动脉鞘时,应先结扎此静脉,以免毁伤.6)甲状腺下静脉:起自甲状腺下缘,汇入头臂静脉.两侧甲状腺下静脉在气管颈部前方常吻合成丛,低位气管切开时易造成出血.6.椎动脉三角鸿沟及内容:答:内界:颈长肌外界:前斜角肌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内容: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和颈胸神经节等.7.二腹肌后腹浅面和深面经由过程的构造有哪些?答:浅面:面神经.面静脉.下颌后静脉前支深面: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静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交感干.8.颈部的筋膜间隙有哪些?其地位通向若何?答:1)胸骨上间隙:颈深筋膜浅层沿颈正中线向下分为两层,两层筋膜间的间隙称为胸骨上间隙,其内重要有衔接左.右颈前静脉的颈静脉弓经由过程.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松散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3)咽后间隙:颊咽筋膜与颈深筋膜深层之间形成咽后间隙.4)椎前间隙:颈深筋膜与脊柱颈部之间形成椎前间隙.患颈椎结核时,脓液多积于此.9.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有哪些?其层次关系若何?答: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它们的层次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第二章上肢一.名词说明 1.剖解学“鼻烟壶”:位于腕后区外侧部,当拇指充分后伸时明显.其桡侧界为拇短伸肌健,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窝内有桡动脉经由过程,可触及其搏动.2.锁胸筋膜:附着在锁骨及其下方的锁骨下肌下缘.胸小肌上缘以及喙突之间的深筋膜,称锁胸筋膜.有胸肩峰血管.胸外侧神经和头静脉穿过.3.三边孔:位于腋窝后壁,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内有旋肩胛血管经由过程.4.四边孔:位于腋窝后壁,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及旋肱后血管经由过程.5.腋鞘:由颈深筋膜的椎前筋膜向下外方延续,包绕臂丛及腋血管构成,亦称为颈腋管.颈部椎前间隙脓肿,可沿锁骨下血管和腋鞘舒展到腋腔内,形成腋腔脓肿.6.腋窝:腋区位于肩关节的下方,臂上部与胸前外侧壁上外侧部之间.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窝.7.肌腱袖(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配合连成腱板,环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节囊附着,对肩关节起稳固感化,在临床上称此腱板为肌腱袖.当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可致肌腱袖扯破.8.肱骨肌管(桡神经管):在臂后面,由肱三头肌的三头与肱骨桡神经沟配合构成一个自内上向外下旋绕肱主干中份后外正面的管道.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9.喙突:位于锁骨外侧1/3段下方的锁骨下窝内,在锁骨中.外1/3接壤处下方约2.5cm处可触及,其内下方有腋血管和臂丛经由.10.肘窝:是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浅窝,其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为肘前区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由肱肌与旋后肌构成.内容:肱二头肌肌腱位于中心,其内侧为肱动脉及其分成的桡.尺动脉以及伴行静脉,最内侧为正中神经.11.腕管:由屈肌支撑带与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以及正中神经经由过程.腕骨骨折时可榨取正中神经引起腕管分解征.12.听诊三角:位于肩胛骨的脊柱缘.斜方肌外下缘和背阔肌上缘之间.该区胸壁最薄,易听清肺部呼吸音.13.腰上三角:位于下后锯肌下缘.竖脊肌外侧缘和腹内斜肌后缘之间,概况有背阔肌笼罩,底面为腹横肌腱膜.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经由过程.不但是腰疝好发区,也是腹膜后间隙脓肿穿破的部位.14.枕下三角:其上内界为头后大直肌,上外界为头上斜肌,下外侧界为头下斜肌.三角内由椎动脉横行,头部过度扭转或枕下肌痉挛可榨取椎动脉,使脑供血缺少.15.腰下三角:位于腹外斜肌后缘.背阔肌肇端部前缘和髂嵴之间.概况无肌层笼罩,为腹后壁单薄区,是腰疝的好发部位.16.胸腰筋膜:即腰背部深筋膜,可分为浅.中.深三层.浅层最厚,位于竖脊肌概况;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深层较薄,位于腰方肌的前面.17.脊肋角: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侧缘的交角处称脊肋角或肾角.肾有疾患时该区常有叩击痛.肾位于该角深部,是肾囊关闭经常应用的进针部位,也是经腰部的肾手术瘦语处.18.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之间,形成的三角形裂隙.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经由过程.临床大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二.填空题 1.臂丛外侧束分支有(肌皮神经).(胸外侧神经),内侧束分支有(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胸内侧神经),表里侧束配合构成(正中神经),后束分支有(腋神经).(桡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2.腋动脉的第三段的三个分支是(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肩胛下动脉分支有(胸背动脉).(旋肩胛动脉).3.安排胸大肌的神经是(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安排胸小肌的神经是(胸内侧神经).4.上肢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5.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至锁骨下窝处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注入腋静脉.6.乳腺癌根治术时消除胸肌淋凑趣时要留意呵护(胸长神经),消除肩胛下淋凑趣时要留意呵护(胸背神经).7.旋前圆肌浅面经由的构造有(桡动脉)(桡静脉)(桡神经浅支),深面经由的构造有(尺血管).(骨间前血管).穿过该肌的构造有(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8.指浅屈肌外侧有(桡神经浅支),内侧有(尺神经).深面有(正中)神经.9.肩胛横韧带的浅面经由(肩胛上动静脉),深面经由(肩胛上神经).10.胸长神经毁伤表示为翼状肩,腋神经毁伤表示为方肩,桡神经毁伤表示为垂腕,尺神经毁伤表示为爪形手.11.肱骨中份骨折易毁伤(桡神经),肱骨内上髁骨折易毁伤(尺)神经.12.旋后肌挛缩垂腕,可能榨取(桡神经深支).13.肱深动脉的前支称(桡侧副动脉),后支称(中副动脉).14.臂外侧上皮神经发自(腋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发自(桡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发自(肌皮神经).15.腰下三角鸿沟为(腹外斜肌后缘).(背阔肌肇端部).(髂嵴).16.掌浅弓由(尺动脉的本干)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掌深弓由(桡动脉的本干)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三.问答题 1.腋腔的顶.底.四壁和内容.答:顶:由锁骨的中1/3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配合围成.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4位肋骨及其肋间肌构成.外侧壁:由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喙肱肌构成.内容:重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凑趣和松散结缔组织等.2.腋腔脓肿时,脓液可能集中的部位和门路.答:向上经腋鞘达颈根部;向下穿腋筋膜与腋窝皮下组织相通;向前通胸肌间隙;向后经三边孔到肩胛区,经四边孔到三角肌区;向远侧通前臂前区和前臂后区.3.简述腋动脉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邻接关系.答: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记分为三段:第一段:位于第1肋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之间,分支有胸上动脉.第二段:位于胸小肌深面,分支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分支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2)腋动脉和臂丛的关系极为亲密:第一段的后方为臂丛内侧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和后束.第二段的后方为臂丛后束,内侧为臂丛内侧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第三段的前方为正中神经的内侧根,外侧为正中神经外侧根及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内侧为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方为桡神经和腋神经.4.试述腋淋凑趣的分群.答:腋淋凑趣分为互相持续的五群.1)胸肌淋凑趣(前群)沿胸外侧血管分列2)外侧淋凑趣(外侧群)沿腋静脉远侧端分列3)肩胛下淋凑趣(后群)沿肩胛下血管和胸背神经分列4)中心淋凑趣(中心群)位于腋腔中心5)尖淋凑趣(内侧群或尖群)沿腋静脉近侧段分列 5.以旋前圆肌为标记,简述其四周神经血管的地位.答:①旋前圆肌近止点的浅面有桡血管和桡神经浅支经由(神经在外侧).②旋前圆肌浅.深两端之间有正中神经穿过.③旋前圆肌深面有尺血管经由.6.为什么临床常在肘窝处进行静脉打针?答:在肘前浅筋膜内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这些静脉管径粗大,地位表浅,比较固定,其深面有肱二头肌腱膜与深层神经血管离隔.是以,临床常在肘窝处进行静脉打针.7.上肢的浅静脉的地位.走行及重要属支.答:①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和臂的桡侧上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②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前面的尺侧上行,继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臂中份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③肘正中静脉:在肘窝处衔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第三章下肢一.名词说明 1.股三角:是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由肌肉形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内向外为长收肌.耻骨肌和髂腰肌及其筋膜.内容有股神经及其分支.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股管.腹股沟深淋凑趣及脂肪组织等.2.收肌管(Hunter 管):为位于股前区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的间隙,长约15cm.前壁为缝匠肌和大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大收肌和长收肌.内容物自前向后依次为:隐神经.股内侧肌神经.股动脉.股静脉.3.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含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4.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内有股鞘.股动脉.股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及淋巴管.5.髂耻弓:由髂筋膜增厚形成,自腹股沟韧带中份向后内连至髂耻隆起,是肌腔隙和血管腔隙的分界限.6.股鞘: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延长包裹股动脉.股静脉上段形成的筋膜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的深方.7.股环: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相邻.如腹腔内容物经股环凸起隐静脉裂孔,则形成股疝.8.隐静脉裂孔(卵圆窝):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形成一卵圆形的隐静脉裂孔,其概况笼罩有筛筋膜.出入的构造有:大隐静脉.股动脉发出的浅动脉和腹股沟浅淋凑趣的输出管.9.踝管:屈肌支撑带与跟骨内正面之间构成踝管.由前向后依次经由过程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10.髂胫束:阔筋膜在髂嵴前份连至胫骨外侧的部分特殊强厚,呈带状,称髂胫束.11.坐骨小孔:为臀部与会阴的交通孔道,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与骶结节韧带配合围成.出入构造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12.臀筋膜:即臀部的深筋膜,向上笼罩于臀中肌前部概况,并附于髂嵴,厚而致密,其深面有该肌的纤维肇端.在臀大肌上缘分为两层,包裹臀大肌.13.臀部十字吻合:在髋关节四周,臀大肌的深面,由髂表里动脉和股动脉的分支构成的丰硕的动脉网,称臀部十字吻合.14.足弓:是由跗骨.跖骨及它们之间的关节以及足底的韧带配合构成的纵.横两个凸向上方的弓,具有支撑.缓冲震动和呵护足底血管.神经免受榨取的感化.15.足底腱膜:足底深筋膜中心部厚而致密,笼罩趾短屈肌,称为足底腱膜.呈长三角形,尖向后附着于跟骨结节,底向前分成五束,附着于各跖趾关节囊和趾腱鞘.二.填空题 1.大隐静脉的属支包含(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阴部外静脉).2.股鞘内容物从外向内依次为(股动脉)(股静脉)(股管).股管内含(脂肪)和(腹股沟深淋凑趣).3.穿经收肌管的构造,自前向后依次为(隐神经)(股内侧肌神经)(股动脉)(股静脉).4.腹股沟韧带的深面,以髂耻弓为界分为外侧的(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5.股深动脉分支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穿动脉).6.足背动脉是(胫前动脉)的延续,在伸肌支撑带下缘后方,走行在(踇长伸肌腱)和(踇短伸肌)之间.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为(表里踝连线中点至第一跖骨底之间的连线).7.散布到足背的皮神经是(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的终支.8.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前方)上行,陪同(隐神经)注入(股静脉).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经外踝(后方)上行,陪同(腓肠神经),注入(腘静脉).9.高位结扎小隐静脉时要留意呵护与其伴行的(腓肠内侧皮神经).10.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分支.臀中皮神经为第(1-3)骶神经后支.臀下皮神经是(股后皮神经)的分支.11.臀上动脉出盆腔的体表投影(由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做连续线,其上中1/3接壤点处).12.大收肌腱与股骨之间形成了(收肌腱裂孔),它是(股血管)与(腘血管)的分界,腘动脉五条关节支(膝上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下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中动脉).13.膝关节动脉网是由腘动脉的(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下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股动脉的膝降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胫前返动脉)等互相吻合而成.14.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侧缘向外下斜行,穿腓骨长肌肇端部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两终支.腓总神经绕(腓骨颈)处地位表浅,骨折时毁伤(腓总神经)引起“马蹄内翻足”.15.发自腓总神经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和发自胫神经的(腓肠内侧皮神经)汇成腓肠神经,散布于小腿后.16.比目鱼肌腱弓深面纵行构造有(胫神经).(胫后动脉).(胫后静脉).17.股二头肌长头由(坐骨神经)安排,短头由(坐骨神经)安排.18.穿经坐骨小孔的构造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三.问答题 1.经由过程梨状肌上.下孔的构造,由外向内依次是什么.答:梨状肌上孔: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及阴部神经 2.腘窝鸿沟和内容.答:腘窝是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有顶.底及四壁.1)鸿沟:顶为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和腘肌.上外侧壁:股二头肌.上内侧壁: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壁: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侧壁:腓肠外侧头和不恒定的跖肌2)内容:正中线上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动脉.腘静脉,还有沿窝外上界走行的腓总神经,以及腘血管四周的腘深淋凑趣.窝内重要构造之间有大量脂肪组织填充.3.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答:(1)出盆腔处位于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上.中1/3接壤处(2)在臀部行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稍内侧(3)在股后区则相当于上述连线中点到。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解剖学标本,加深对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巩固和拓展解剖学理论知识。
二、实验内容1. 消化系统- 观察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注意各器官的结构特点,如胃的皱襞、小肠的绒毛、大肠的瓣膜等。
2. 呼吸系统- 观察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注意呼吸道的分支情况和肺的叶、段划分。
3. 循环系统- 观察心脏、血管、淋巴管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注意心脏的四个腔室、血管的分支情况和淋巴管的走向。
4. 泌尿系统- 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注意肾脏的叶、段划分、输尿管的弯曲情况和膀胱的容量。
5. 神经系统- 观察脑、脊髓、神经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注意脑的三个部分、脊髓的长度和神经的分支情况。
6. 内分泌系统- 观察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注意各器官的分泌功能和激素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解剖学标本,结合教材和图谱,了解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2. 记录观察结果,包括器官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等。
3. 分析各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四、实验结果1. 消化系统- 口腔:观察口腔的结构,包括牙齿、唾液腺、舌等。
- 咽:观察咽的结构,包括咽峡、喉咽、食管咽等。
- 食管:观察食管的结构,包括三个狭窄部位。
- 胃:观察胃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以及胃的皱襞。
- 小肠:观察小肠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以及小肠的绒毛。
- 大肠:观察大肠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以及大肠的瓣膜。
- 肛门:观察肛门的形态和结构。
2. 呼吸系统- 鼻腔:观察鼻腔的结构,包括鼻骨、鼻软骨、鼻黏膜等。
- 喉:观察喉的结构,包括喉软骨、声带、会厌等。
- 气管:观察气管的结构,包括气管环、气管膜、气管壁等。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
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
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
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0。
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
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
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
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
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17。
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
关于《PUMC2006解剖期中标本考试串讲总结》的说明以下内容系根据乃利老师4月8日晚上在403的标本串讲内容总结而成,所加的注解主要根据《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中的讲解,还有少部分内容参考《Gray’s Anatomy for students》,另有极少部分内容摘自“金山词霸”的《英中医学辞海》。
正文中主要有以下符号,“N”代表《Netter Atlas of Human Anatomy》,“T”代表《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中的一本,很遗憾,二者未加区分,“G”代表《Gray’s Anatomy for students》,有个别内容没有注解,或是因为过于简单,或是前面已有相关内容。
再有,制作本总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再学习一遍知识,而不单单是为了考试,故内容较多。
最后,感谢乃利老师的精彩讲解以及何宇翔同学贡献的清晰的录音。
总结中的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大家批评指正。
赵昔良2009年4月10日于七楼东教室PUMC2006解剖期中标本考试串讲总结骨Bone颅底内面观(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的结构)骨和关节占4~5分1.视神经管optic canal (N11)2.垂体窝hypophysial fossa (N10)3.颈动脉沟carotid groove (N11)注:颅中窝的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垂体窝外侧有视神经管,垂体窝的两侧浅沟为颈动脉沟。
4.圆孔Foramen rotundum (N11)5.卵圆孔Foramen ovale (N11)6.棘孔Foramen spinosum (N11)注:蝶鞍两侧,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7.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N11)注:颅中窝的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垂体窝外侧有视神经管,垂体窝的两侧浅沟为颈动脉沟,沟后端有孔称为破裂孔(蝶骨体、颞骨岩部、枕骨基底部组成)。
8.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 (N11)9.舌下神经管hypoglossal canal (N11)注:枕骨大孔孔前外缘上有舌下神经管。
10.三叉神经压迹Trigeminal impression (N10)胸骨sternum11.颈静脉切迹jugular notch (N185)12.胸骨角sternal angle (N185)注:胸骨柄上缘中份为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肋骨肋rib第1肋1st rib13.前斜角肌结节tubercle for scalenus anterior/scalene tubercle(G121/T16/N186)14.锁骨下静脉沟groove for subclavian vein(G121/T16/N186)15.锁骨下动脉沟groove for subclavian artery(G121/T16/N186)注:第1肋内缘前份有前斜角肌结节,其前、后方分别有锁骨下静脉沟和锁骨下动脉沟。
第2肋2nd rib16.前锯肌粗隆tuberosity for serratus anterior(T16/N186)注:第2肋外缘前份有前锯肌粗隆。
骶骨sacrum17.骶骨岬sacral promontory (N157)18.骶骨角sacral cornu (N157)注:骶骨前面凹陷,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骶骨岬,骶骨下端的骶管裂孔的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骨角。
上肢骨bones of upper limb肩胛骨scapula19.肩胛切迹suprascapular notch (N420)20.喙突coracoid process (N420)21.盂上结节supraglenoid tubercle (N420)22.盂下结节infraglenoid tubercle (N421)注:肩胛骨上缘有肩胛切迹,更外侧有指状突起称喙突,外侧角朝向外侧方的浅窝为关节盂,其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为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
肱骨humerus23.大结节greater tubercle (N420)24.小结节lesser tubercle (N420)25.结节间沟intertubercular sulcus (N420)26.大结节嵴crest of greater tubercle (N420)27.小结节嵴crest of lesser tubercle (N420)28.三角肌粗隆deltoid tuberosity (N420)29.肱骨外上髁lateral epicondyle (N420)30.肱骨内上髁medial epiondyle (N420)31.尺神经沟groove of ulnar nerve (N421)32.桡神经沟groove(sulcus) of radial nerve (N421)注:肱骨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结节和小结节,向下各延伸一嵴,称大结节嵴和大结节嵴,两结节间有一纵沟,称结节间沟。
肱骨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后面中部,有一子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
肱骨小头外侧和肱骨滑车内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外上髁和内上髁,内上髁后方有一浅沟,称尺神经沟。
尺骨ulnar33.尺骨冠突coronoid process (N439)34.尺骨粗隆ulnar tuberosity (N439)35.尺骨桡切迹radial notch of ulna (N439)注:尺骨滑车切迹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冠突下方的粗糙隆起称尺骨粗隆,尺骨上端内面有关节面,与桡骨头相关节,称尺骨桡切迹。
桡骨36.桡骨粗隆radial tuberosity (N439)37.桡骨尺切迹ulnar notch of radius (N439)注:桡骨颈内下侧有突起的桡骨粗隆,另外,桡骨下端内面有关节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向关节。
下肢骨bones of lower limb髂骨&耻骨ilium & pubis (N353/486)38.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N353/486)39.髂后上棘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N353/486)40.髂嵴iliac crest (N353/486)41.髂结节tubercle of iliac crest (N353/486)42.髂前下棘an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 (N353/486)43.髂后下棘sup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 (N353/486)44.弓状线arcuate line (N353/486)45.耻骨梳pecten pubis (N353/486)46.耻骨结节pubic tubercle (N353/486)47.耻骨嵴pubic crest (N358)48.髂耻隆起iliopubic eminence (N353/486)注:髂骨翼上缘形成弓形的髂嵴,髂嵴的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髂前上棘后方、髂嵴外唇向外突起处为髂结节。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下方各有一薄锐突起,分别称为髂前下棘、髂后下棘。
髂骨翼内有髂窝,髂窝下界有圆钝的骨嵴,称为弓状线,其向前移行为耻骨梳(耻骨上支上面的一条锐嵴),耻骨梳向前终于耻骨结节。
耻骨结节到中线的粗钝上缘为耻骨嵴。
耻骨与髂骨体的结合处骨面粗糙隆起,称髂耻隆起。
坐骨ischium (N353/486)49.坐骨棘ischial spine (N353/486)50.坐骨大切迹greater sciatic notch (N353/486)51.坐骨小切迹lesser sciatic notch (N353/486)52.坐骨结节ischial tuberosity (N353/486)注:坐骨体后缘有尖形的坐骨棘,棘下方有坐骨小切迹,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
坐骨体与坐骨支移行处的后部是粗糙的隆起,为坐骨结节。
股骨femur (N489)53.股骨大转子greater trochanter (N489)54.股骨小转子lesser trochanter (N489)55.转子间线intertrochanteric line (N489)56.转子间嵴intertrochanteric crest (N489)57.收肌结节adductor tubercle (N489)注:股骨颈与股骨体连接处上外侧的方形隆起为大转子,内下方的隆起为小转子,大、小转子之间,前面有转子间线,后面有转子间嵴。
股骨内上髁上方的小突起称为收肌结节。
胫骨&腓骨tibia & fibula58.胫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 (N513)59.髁间隆起intercondylar eminence (N513)60.内踝medial malleolus (N513)61.比目鱼肌线soleal line (N513)62.外踝lateral malleolus (N513)63.腓骨头fibular head (N513)注:胫骨上端前面的隆起称为胫骨粗隆,胫骨上面的粗糙小隆起为髁间隆起。
胫骨下端稍膨大,其内下有一突起,称内踝。
胫骨后面上份有斜向下内的比目鱼肌线。
腓骨下端膨大形成外踝,腓骨的上端也稍膨大,称腓骨头。
关节Joints肩关节shoulder joint (N423)64.喙肱韧带coracohumeral ligament (N423)65.喙锁韧带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 (N423)66.喙肩韧带coracoacromial ligament (N423)67.肱二头肌长头肌腱biceps brachii tendon(long head) (N423)68.肩胛上横韧带superior transverse scapular ligament (N423)注:肩关节关节囊的上部有喙肱韧带加强,从喙突根部至肱骨大结节前面。
喙肩韧带为三角形的扁韧带,连于肩胛骨的喙突和肩峰之间。
喙锁韧带是连接肩胛骨喙突与锁骨肩端的强劲纤维带,分为斜方韧带与锥状韧带两部分。
肩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穿过。
肩胛上横韧带位于肩胛切迹的上方。
肘关节elbow joint69.尺侧副韧带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N438)70.桡侧副韧带ra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N438)71.桡骨环状韧带annular ligament of radius (N438)72.斜索oblique cord (N439)注:尺侧副韧带由肱骨内上髁向下呈扇形扩展,止于尺骨滑车切迹内侧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