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女性话语权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从《紫色》谈妇女主义思想在沃克作品中的体现艾丽丝?沃克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在她众多的作品中,《紫色》被称作永恒的经典。
这部作品以黑人妇女为视角,通过描述美国20世纪30年代左右黑人妇女的生存现状与转变历程,对妇女主义理念作出了探索与阐述。
从《紫色》入手谈妇女主义思想在艾丽丝?沃克作品中的体现,不仅有利于对《紫色》中的妇女主义思想作出挖掘与解读,同时有利于发现艾丽丝?沃克在妇女主义思想发展中所作出的探索,并对艾丽丝?沃克将文学与黑人妇女命运紧紧相连的创作模式作出了解。
一妇女主义思想在艾丽丝?沃克作品中的体现(一)《紫色》对女性失语状态的打破如果女性在交流中使用与男性一样的话语或者直接对男性话语进行挪用,则女性也会面临自身价值观被男性价值观同化的危险,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
而事实上,在男权社会中,话语权掌握在男性群体受众,因此,女性不得不使用男性话语来进行交流,并对男性价值观进行内化。
对于女性而言,女性自身的话语权被男性剥夺,并一直处在沉默状态下,即女性失语状态。
在《紫色》中,以西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所具有的话语权就被男性话语所剥夺,同时她们所具有的女性主义意识也被扼杀,于此相伴的是黑人女性对自身的否定以及对男性的以来。
如西丽被自己的继父强奸,并且继父威胁西丽不准讲述这一事情,恐惧的西丽逐渐迷失自我,并在给上帝的信中写到:“我曾经是个好女孩。
”而事实上,《紫色》中的西丽一直是一个好女孩,但是这句话却表现出了西丽对自身的否定与不确定,同时也体现出了黑人女性不仅在男权社会中失去了话语权,同时也失去了交流对象,只能选择上帝进行倾诉的她们所承受的孤独是不言而喻的。
打破女性群体的失语状态,是推动女性突破男权主义禁锢、构建两性平等关系的重要基础。
在《紫色》中,西丽实现了从女性失语状态到打破女性失语状态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莎格对西丽的转变发挥出了决定性的作用。
莎格用自己的行动和声音告诉西丽,她作为一个人,需要具有相应的话语权。
女权主义➢《紫色》片名寓意➢追求女孩在家中的安全地位➢追求自主婚姻➢追求独立自主生活女权主义一、《紫色》片名寓意“女权主义”直观的从追寻主题来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一开始就是一片非常漂亮的紫色的花海,西莉和奈缇一对姐妹花单纯快乐,但下一个镜头就立刻切换到一种很灰暗的色调,两姐妹的苦难从此开始。
而影片最后,又是在这片紫色的花海中,西莉同奈缇及她的两个孩子重新团聚,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以“紫色”作为片名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同时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一、《紫色》片名寓意“女权主义”➢电影《紫色》是根据黑人作家爱丽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颜色》改编拍摄的。
➢艾丽斯·沃克指出妇女主义之于女性主义就如同紫色之于淡紫色。
就像紫色包含淡紫色一样,妇女主义包含着女性主义。
妇女主义是对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因此,“紫色”一词本身就有女权主义的寓意,反映女性意识的觉醒。
二、追求女孩在家中的安全地位•先是被继父奸污而不敢言,生下两个孩子又都被继父抢走失踪,知道最后才知道是被卖给了牧师塞缪尔•为了逃避继父和亚伯特的伤害,小小年纪就无家可归,几十年生死未知二、追求女孩在家中的安全地位“我这辈子不断在抗争,对我爸爸抗争,对我舅舅抗争,对我的兄弟抗争,女孩子在有男人的家中并不安全,但我从没想过在我自己家中也要抗争。
”二、追求女孩在家中的安全地位奈缇的出走、苏菲亚的抗争以及西莉最后的觉醒反抗,都是对这种于女性歧视和迫害的斗争,是本片所反映的女权主义的体现。
三、追求自主婚姻•亚伯特看上了西莉的妹妹奈缇,但由于继父本身对奈缇不怀好意,西莉就被指定嫁给了已有四个孩子的亚伯特。
但亚伯特却另有所爱,对她百般虐待,而她受旧思想旧习俗的影响只是自叹命苦,从不反抗,还任劳任怨地把丈夫前妻的儿女抚养成人;•秀格开导,终于使得西莉明白要主动争取女人应有的权利。
最后,西莉决然离开了这个带给她半生苦难的男人和婚姻,开始追寻自己的幸福。
浅析《紫色》女性话语权解读论文(推荐5篇)第一篇:浅析《紫色》女性话语权解读论文《紫色》描述了一位南方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奋起反抗,用自己的方法去寻找到自己的自由和解放的女性主义成长小说。
而福柯的话语理论与女性主义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之处,福柯相信权力是在话语中被建构的,权力只有通过话语才能得以实现,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
因此,以福柯的话语理论为背景来分析《紫色》具有很大的契合点。
《紫色》的主要角色是女性 : 西丽和纳蒂姐妹俩、索菲亚和舒格,而男性角色要么无名 , 以某某代之 , 要么通过女性的力量才得以成熟、得以准确定位,小说中的人物矛盾冲突始终是围绕着话语权的争夺而开展的,直到最后男性话语权被女性消解。
一、权力的构建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语理论向人们揭示话语是权力的产物,在话语的实践中潜藏着权力的运作。
影响和控制话语运动最根本的因素是权力,话语与权力是不可分的,权力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
话语蕴涵着权力,话语显现、释放并行使着权力,话语即权力。
而小说中的世界是男性的世界,男人就是这个世界的话语,而女性话语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抑、被噤声的地位。
这一压迫从女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话语权可见一斑:女性不被当成独立个体,她们是被剥夺所有话语权处于权力的最底层的黑人妇女,惶惶终日生活在痛苦中只有靠不断自我麻痹卑微地活下去。
小说主人公西丽的作为人的独立意识就是由继父,丈夫某某先生左右的。
她在家时继父是施虐者,也是话语权的剥夺者。
他不停地使用性暴力和语言暴力弱化西丽作为人的独立意识。
“你最好什么人都不告诉,否则会害了你的妈妈”,他对西丽动手动脚时,捂住她的嘴,威胁她“你最好闭上你的嘴,学会这一套;习惯它”她反复被灌输的对于自己的评价只有“她长得挺丑的,简直不是耐蒂的亲姐妹”“你太笨,用不着总去上学”后来她被迫嫁给有四个孩子的黑人X 先生,在X 眼里,她只是用来照顾孩子和泄欲的工具,稍有不从就非打即骂,不许回嘴。
《紫色》:权力话语的解构和女性自我的确立◆裘丽莎蒌萍【摘要】艾饼斯沃克的小说《紫如》,通过黑人女性茜丽的成长,解构了社会强加于女性的权力话语,展示丁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走亟被建羧的“毡者”盛色,逐渐蘩建鑫我、超越自我的艰难历程。
l关键谲】《紫色》权聋}j话语女豫自我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继承了书信体小说的悠久传统。
这部由92封信构成的{乍品通过黑人女性茜丽从独自走向对话的过程,躲母勾了社会强燕子女镶豹权力活濯,装示了女筏穆技自我、臻立爨我酶艰难掰程。
这部小说说明精神、感情和社会压迫的嶷质,而这是邋过一个大半辈子过着艰难而令人丧气的生活的黑人妇女泉诉说的,然而这位妇女.茜黼,最后终于找到了嬲路,经过一场激烈的几乎摧毁了她龈字搬和她自己嚣澳的联系静尊争,妻蠹终于我至l了蠢爨灾的工终。
援翻了友邃、澄心稳自尊。
”在茜丽的这种诉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位黑人妇女艰难的人生道路,也看到了女性挣脱了枷锁怠后所展现的独特魅力。
一、从身体到话语福拇阪“身体”为鏊患。
考察了投力酾知识的统治致使身俸受到翻约嚣成为驯服的身体的历史。
同样.在传统的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中.代表菲勒斯中心的男性话语对于女性身体的描述和腰抑使得女性成为了被晏蛙戮鼹翁蹇体。
在这耪话语关系审。
身体不再愁鸯由豹表程。
嚣是袋燕了骗服的物。
女性身体的存在也就悬物的存在._失去了自己的声啬。
女性被认为是黑暗的大陆,鹦性中心话语轻蔑地描述她们.界定她们的稃在。
女性的形象遐隐到幕后,成为一个沉默的、物化的群体。
《紫爨》串豹蓑瑟靛建一令被獒羹繇在载毒圭会关系投仅凌荛耪豹存在魏个体。
在祷丽与继父的关系中和与x先生的关系巾.我们看到的满丽仅仅被视为不囱主的身体。
游丽十四岁被继父强奸,擞下的孩子被邀走.在这神极度悲惨的经历中,我们看不到茜黼的任何语言上的表述,也餐不到周夏天专葵送行豹交滚。
鼗嚣浚毒是够鹣表述鹱交寒轰述自我,电浚有说话的权力。
谯被继父强奸的时候.她因为疼痛而叫喊.被卡住了脖子。
女权主义➢《紫色》片名寓意➢追求女孩在家中的安全地位➢追求自主婚姻➢追求独立自主生活女权主义一、《紫色》片名寓意“女权主义”直观的从追寻主题来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一开始就是一片非常漂亮的紫色的花海,西莉和奈缇一对姐妹花单纯快乐,但下一个镜头就立刻切换到一种很灰暗的色调,两姐妹的苦难从此开始。
而影片最后,又是在这片紫色的花海中,西莉同奈缇及她的两个孩子重新团聚,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以“紫色”作为片名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同时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一、《紫色》片名寓意“女权主义”➢电影《紫色》是根据黑人作家爱丽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颜色》改编拍摄的。
➢艾丽斯·沃克指出妇女主义之于女性主义就如同紫色之于淡紫色。
就像紫色包含淡紫色一样,妇女主义包含着女性主义。
妇女主义是对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因此,“紫色”一词本身就有女权主义的寓意,反映女性意识的觉醒。
二、追求女孩在家中的安全地位•先是被继父奸污而不敢言,生下两个孩子又都被继父抢走失踪,知道最后才知道是被卖给了牧师塞缪尔•为了逃避继父和亚伯特的伤害,小小年纪就无家可归,几十年生死未知二、追求女孩在家中的安全地位“我这辈子不断在抗争,对我爸爸抗争,对我舅舅抗争,对我的兄弟抗争,女孩子在有男人的家中并不安全,但我从没想过在我自己家中也要抗争。
”二、追求女孩在家中的安全地位奈缇的出走、苏菲亚的抗争以及西莉最后的觉醒反抗,都是对这种于女性歧视和迫害的斗争,是本片所反映的女权主义的体现。
三、追求自主婚姻•亚伯特看上了西莉的妹妹奈缇,但由于继父本身对奈缇不怀好意,西莉就被指定嫁给了已有四个孩子的亚伯特。
但亚伯特却另有所爱,对她百般虐待,而她受旧思想旧习俗的影响只是自叹命苦,从不反抗,还任劳任怨地把丈夫前妻的儿女抚养成人;•秀格开导,终于使得西莉明白要主动争取女人应有的权利。
最后,西莉决然离开了这个带给她半生苦难的男人和婚姻,开始追寻自己的幸福。
《紫色》读后感《紫色》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一个关于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声音和地位的故事。
作为一部由艾丽丝·沃克创作的小说,它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对女性独立和追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故事的主角,西丽,是一个生活在佐治亚洲的黑人女性。
她从小就被迫与自己的姐妹分开,然后在成年后经历了一段充满虐待和痛苦的婚姻。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西丽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和勇气。
她开始意识到,她不仅仅是一个受害者,更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和追求的女性。
在这部小说中,我看到了一个女性如何在男权社会中挣扎,同时也看到了她如何逐渐找到自己的声音和地位。
西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她从未放弃。
她勇敢地面对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她的坚韧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女性独立和追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西丽之外,这部小说还描绘了其他黑人女性的形象。
她们都是坚强、独立、有追求的女性。
她们在男权社会中不断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地位。
这些女性的形象让我看到了女性独立和追求的力量,也让我更加坚信,只有女性自己才能真正地为女性争取权益和地位。
此外,这部小说还通过生动而真实的语言,描绘了黑人女性在历史上所遭受的歧视和压迫。
这些历史事实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机会。
我相信,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总的来说,《紫色》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小说。
它让我看到了女性独立和追求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机会。
我相信,只有女性自己才能真正地为女性争取权益和地位。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同时也要尊重和支持她们的选择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
《紫色》女性主义解读摘要《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这部小说是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觉醒、抗争与成长的诗篇。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分析了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双重迫害,探讨了她们是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姐妹间的情谊寻取自身解放并反过来推动黑人男性的成长。
关键词:《紫色》黑人女性斗争成长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一《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作品通过主人公茜丽的经历揭示了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处境。
整部作品以书信体为叙述形式,“赋予传统的书信文体以深刻的政治内容,刻画了一个受尽屈辱和压迫的黑人女性的成长过程”(金莉等,2010:196)。
小说的女主人公——饱受摧残的茜丽拒绝思考,压抑自己的感受,完全失去了自我。
后来,在其他几位女性角色的影响和帮助之下,茜丽的自我意识渐渐觉醒,她逐步成长为独立勇敢的女性;整部小说主要以茜丽的觉醒、斗争和成长为主线。
事实上,小说中的其他女性角色自身也实现了蜕变,而这一切又离不开茜丽的影响。
可以说,《紫色》是一部黑人女性斗争与成长的历史,她们的成长与蜕变不仅源自她们的坚强与勇敢,更依赖于黑人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
此外,这些黑人女性的独立与成长也反过来促进了黑人男性的觉醒与蜕变。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主人公茜丽在不同层面的觉醒与成长,以及她的成长对其他黑人女性和对黑人男性成长的积极意义。
二在《紫色》中,茜丽首先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
她在十四岁的时候被继父阿方索强暴,生下的孩子也被继父抱走,此后更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出嫁后的茜丽成为丈夫艾伯特泄欲的对象和干活的机器,还要忍受丈夫的毒打。
其次,茜丽还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
无论是她的继父,还是她的丈夫,这些“黑人男子并不只是黑人社会的产物,而是黑人在美国社会中长期遭受歧视的产物”(王家湘,2006:364)。
3292014年3月下半月刊艺术文化交流男人和女人的关于权利和社会地位的斗争自古就有,而在西方国家,不仅有男人和女人的斗争,还有一个是黑人和白人的种族的斗争。
而在种族斗争中还掺杂有男人和女人的地位斗争,就是近代以来美国国情的真实写照。
女人为了自己的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与男人进行不懈的斗争,女性主义应运而生!一、女性主义妇女主义,又称为女权、女权主义、女权运动,是指为结束性别歧视、性别剥削和压迫,促进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除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女性主义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如女性、跨性别)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本质上讲是一部妇女的斗争史,血泪史,如果没有男人对女人从身体到精神的欺压和凌辱,令女性忍无可忍,女性也不会奋起反抗。
因此,每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身后,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争史,每个女性主义者都一定经历了从最初的受欺凌的无知—-探索和觉醒---奋起反抗的过程。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色》充分体现着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之间为权利和地位而进行的斗争。
最可圈可点的是其中以主人公西莉为代表的传统女性的抗争,尤其是作者刻画的主人公面对男性权威欺凌的茫然、踌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身边人物的不同命运而逐渐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为了女性主义的权利而抗争的描述表现的淋漓尽致、引人深思!二、《紫色》背景及作者简介《紫色》的作者艾丽丝•沃克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上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1944年出生于美国南方乔治亚州伊坦顿的一个黑人家庭。
社会的偏见、家庭的贫困,使她深深体会到身为黑人的艰难与困苦。
她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自1982年发表以来轰动了美国文坛,并在1983年一举拿下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
《紫色》是一部的黑人女权主义的佳作,洋溢着女性主义色彩。
全文讲述了一位名叫西莉的女性,从十几岁开始屡遭继父奸污生下两个孩子后又被迫嫁到了另一个黑人家庭成为四个孩子的后妈。
《紫色》女性话语权解读
作者:伏东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7期
摘要: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当代美国文坛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她的代表作《紫色》自1982出版以来就得到了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的赞誉,并一举拿下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
外界对于该小说的研究也一直经久不衰,尤其是关于小说中女性主义和种族主义,而从福柯的话语权理论来解读小说的作品却不多见。
本文从福柯的话语权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女性话语权探讨《紫色》中的女性如何消解男性话语权。
关键词:紫色;福柯;话语权力;女性话语权
作者简介:伏东杰(1992-),女,汉族,四川广元人,硕士,吉林大学,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02
《紫色》描述了一位南方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奋起反抗,用自己的方法去寻找到自己的自由和解放的女性主义成长小说。
而福柯的话语理论与女性主义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之处,福柯相信权力是在话语中被建构的,权力只有通过话语才能得以实现,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
因此,以福柯的话语理论为背景来分析《紫色》具有很大的契合点。
《紫色》的主要角色是女性:西丽和纳蒂姐妹俩、索菲亚和舒格,而男性角色要么无名,以某某代之,要么通过女性的力量才得以成熟、得以准确定位,小说中的人物矛盾冲突始终是围绕着话语权的争夺而开展的,直到最后男性话语权被女性消解。
一、权力的构建
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语理论向人们揭示话语是权力的产物,在话语的实践中潜藏着权力的运作。
影响和控制话语运动最根本的因素是权力,话语与权力是不可分的,权力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
话语蕴涵着权力,话语显现、释放并行使着权力,话语即权力。
而小说中的世界是男性的世界,男人就是这个世界的话语,而女性话语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抑、被噤声的地位。
这一压迫从女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话语权可见一斑:女性不被当成独立个体,她们是被剥夺所有话语权处于权力的最底层的黑人妇女,惶惶终日生活在痛苦中只有靠不断自我麻痹卑微地活下去。
小说主人公西丽的作为人的独立意识就是由继父,丈夫某某先生左右的。
她在家时继父是施虐者,也是话语权的剥夺者。
他不停地使用性暴力和语言暴力弱化西丽作为人的独立意识。
“你最好什么人都不告诉,否则会害了你的妈妈”,他对西丽动手动脚时,捂住她的嘴,威胁她“你最好闭上你的嘴,学会这一套;习惯它”她反复被灌输的对于自己的评价只有“她长得挺丑的,简直不是耐蒂的亲姐妹”“你太笨,用不着总去上学”后来她被迫嫁给有四个孩子的黑人X 先生,在X眼里,她只是用来照顾孩子和泄欲的工具,稍有不从就非打即骂,不许回嘴。
为了活下来,她也一直逆来顺受,内心痛苦不堪,她低眉、耸肩、双手掩嘴、假装自己不存在。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她没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已经失去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基本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男人对于女性话语的规范就不仅以强制语言的0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权力的内在化使之自动地施加于女性。
甚至只是一个监督的凝视,个人就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视者,女性就变得更加麻木,从开始的被剥夺话语权到主动放弃话语权,主动归顺男性求得活下去。
“话语跟权力是纠缠在一起的,真正的权力是通过话语来行使的”(戴桂玉,1995)。
没有话语,就没有权力。
当被建议在某某先生家里斗争时,西丽的答案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斗争,我只知道怎么活着不死”。
她把自己变成木头,告诉自己“西丽,其实你是一棵树”因为树是不会说话的”可见女性的沉默加剧她们在男权语境中丧失权力。
二、权力的争夺
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提出“在任何社会中,话语的生产是根据一定程序被控制、选择、组织和再分配的。
这些程序的功能就在于消除话语的力量和危险,处理偶然事件,避开它沉重而恐怖的物质性”(黄华,2005)。
“有话语的地方就有权力,权力是话语运作中无所不在的力量。
权力是多种多样的力量关系,它们内在于它们运作的领域之中,构成它们的组织。
它们之间永不停止地相互斗争和冲撞改变了它们、增强了它们、颠覆了它们。
这些力量关系相互扶持,形成了锁链或系统,或形成了相互隔离的差距和矛盾”(福柯,2003)。
在《紫色》中,虽然构建的是一个一个话语权在男人的社会,但是随着话语的不断运作,女性逐渐觉醒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逐渐参与到争夺女性的话语权中来。
“话语的争夺实质上是权力的争夺,话语的拥有意味着权力的实现。
但是话语又不仅仅是权力的附庸,话语一旦由权力产生出来,本身就具有能动地生产权力的功能,因此话语与权力之间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福柯,2003)。
小说中的最有女性意识的就是哈波的老婆索菲亚。
哈波受到某某先生的影响,坚持以他父亲和西丽相处的模式来定义他和索菲亚的关系:女人应该在家庭里附和听从男人的话语,不需有自己的话语。
因为索菲亚不服从他,他苦恼向父亲求助“我跟她说这事,她却做那事,从不听话,而且总是嘴。
” X先生教导他“老婆就像孩子,你得让她们知道谁说了算。
除了痛痛快快地打一顿,没有比这更有效的办法了”但是索菲亚不是西丽,当他想尝试某某先生的做法时,遭到了索菲亚强有力的反抗。
“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嘴唇也破了,一个眼睛睁不开。
他僵硬地走着,牙齿也疼”“他们就像两个男人那样打着”仅仅是因为在家庭是听不听话就能拼命打架,背后折射的却是索菲亚不放弃属于自己女性的权力的坚持。
此外,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西丽遇到了莎格。
在莎格的帮助下,西丽开始逐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莎格要回孟菲斯要求带着西丽而被某某先生驳回时,西丽第
一次自己张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甚至对某某先生不满而破口大骂“就是你这个卑鄙的混蛋,我现在该离开你去创造新世界了,你死了我最高兴,我可以拿你的尸体当蹭鞋的垫子”第一次西丽和某某先生产生了直接的冲突,把这些年的怨言一吐为快。
女性开始在男权下表达自己的话语,争夺自己的权力,因而产生了激烈的话语冲突。
三、权力的消解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抵制。
在福柯看来话语权力既是压制性的,也是生产性的;既是否定性的,也是肯定性的;既是驱逐,排斥性的,也是滋生,激励性的。
话语愈是要压制它,它就愈是会获得一种焦点,中心性和明确的自我意识,并且它在逃避压制话语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扩散、奔突,四处逃逸。
压制不全导致事实性的消亡和灭绝,相反,它导致对象的成型和成熟。
(吉登斯,2001)
西丽在莎格的帮助下,走出艾伯特为她框定的生活范围,到孟菲斯独立谋生,开设制裤厂,雇用工人,从此有了自己的生活。
就连在给耐蒂的信中,她都把自己描述为“我真的很幸福。
我拥有爱,拥有工作,有钱,有朋友,有时间。
”
现在的西丽已脱胎换骨,她有成为经济和人格双重独立的女性。
等她再次从孟菲斯回来之后,某某先生发现了她的变化、震惊于这种变化并重新开始以新的眼观光看待西丽。
这次,某某先生不是某某先生而是艾伯特,有了自己的姓名,开始以真正的男人女人平等的身份和西丽相处。
“他正在努力地让自己做点事情”西丽跟他说话时候能够感受到“他真的在听”他甚至会跟西丽聊天谈论他的感受“我第一次为自己自然地生活在这个世上而感到满足,这种经历是全新的”从开始的西丽必须听从他的话语,到两人可以像朋友一样聊天分享。
折射出了《紫色》里最终男权语境下女性开始发声音,和男性拥有同样的话语权和权力,单一的男权语境得到消解,男性也开始理解尊重平等看待女性。
参考文献:
[1]艾丽斯·沃克. 紫色[M] 淘洁译. 北京:译林出版社,1998
[2]安东尼·吉登斯. 亲密关系的变革[M]. 陈永国、汪民安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
[3]戴桂玉. 从新视角再看海明威——《伊甸园》中的新女性形象分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1):36.
[4]福柯. 性经验史[M] 佘碧平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68-69;98.
[5]黄华. 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