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段海管敷设施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海底管道及海缆敷设技术作者:董月洲邢洪涛边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中铺设的海底管道大多数是采用铺管船法铺设的,铺设的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平台之间的海底管道,它是通过管道将井口平台的油与气输送到集输平台或浮式生产系统;另一种是由海底管道将平台或单点手系泊装置的油与气直接输送至炼油厂或气体处理厂。
关键词:海底管道生产系统石油天然气Abstract: at present, the laying of submarine pipelines in China offshore oil,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in the most is laid by the use of pipelay vessels, the laying of the pipeline has two main types: one is the submarine pipeline between platforms, it is through the pipeline wellhead platform of oil and gas is delivered to the gathering platform or floating production system; another is composed of submarine pipeline will be transported directly to refineries and gas processing platform or a single point mooring device hand oil and gas plant.Keywords: production of oil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 system.中图分类号:TE1 文献标识码:A铺管船法铺设的海底管道较其它方法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性广泛、机动灵活和作业效率高等优点。
滩海铺管船铺设海底管线施工工法滩海铺管船铺设海底管线施工工法一、前言滩海铺管船铺设海底管线施工工法是一种在滩涂海域进行海底管线铺设的工法。
滩海铺管船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铺设管线的船只,它能够在浅水区域执行铺设任务。
该工法具有高效、安全、稳定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滩海地区的海洋工程。
二、工法特点1. 适应滩涂海域:该工法能够在滩涂海域进行管线铺设,适应沉积物复杂、水深浅、地形多变的特点。
2. 高效快捷:采用滩海铺管船进行铺设,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3. 构造简单:滩海铺管船由船体和管线铺设设备组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 环保节能:采用该工法进行海底管线铺设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绿色施工。
5. 适应多种管线:不仅适用于油气管线的铺设,也适用于电缆、水管等其他类型的管线。
三、适应范围滩海铺管船铺设海底管线施工工法适用于滩涂海域,特别是适用于水深在10米以下,沉积物较多的滩海地区。
它可以应用于油气管线、电力电缆、给水排水管线、海洋观测设备等的铺设工程。
四、工艺原理滩海铺管船铺设海底管线的工艺原理是通过滩海铺管船将海底管线从船上铺设到海底。
首先,滩海铺管船在海上固定,通过自身动力将管线从船上滑入水中,然后由船载绞筒吊装将管线逐段沉入海底,最后通过滩海铺管船的移动和固定,将管线沉积在海底。
五、施工工艺1. 施工准备:确定施工区域并作好海底勘测工作,选用合适的滩海铺管船。
2. 管线引入:将待铺设的管线通过滩海铺管船从船上引入水中。
3. 管线铺设:通过滩海铺管船上的绞筒吊装设备,逐段将管线沉入海底。
4. 固定和连接:根据设计要求,在海底对管线进行固定,并进行连接。
5. 检测和测试:进行管线的压力测试和泄漏检测,确保管线质量。
6. 竣工验收:完成施工后进行管线的竣工验收,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施工人员根据工艺要求组织施工队伍,分工协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
七、机具设备滩海铺管船是该工法所需的主要设备,该船具有绞筒吊装设备、锚定设备等。
水利与市政工程管道施工技术及质量措施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强,水利与市政工程管道的建设也日趋重要。
管道施工的技术和质量措施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后期维护有着直接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水利与市政工程管道施工技术及质量措施方面的内容。
管道施工技术管道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管道的敷设、连接、固定和布管等工作。
1、管道敷设管道敷设的要求是保证管道在承受内部压力和外界负荷时的正常使用。
施工前需要对管道敷设进行定位,测出管道的中心线,在地面上作出标记线,确保管道敷设的位置和方向的准确性。
(2)管道敷设的深度管道敷设的深度需要严格控制,一般要求管道深度应按规定的标准进行。
特别是在跨越道路,地下管线和桥梁等地方时,管道的深度更需严格控制。
管道敷设的坡度应根据管道使用要求确定。
在管道水平敷设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小的坡度以节省施工成本。
而对于管道渗漏要求高的情况,应采用较大的坡度。
2、连接管道敷设完成后,需要对管道进行连接,连接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焊接连接适用于大口径管道的连接,焊接连接方式可保证连接紧固度和密封性。
(2)橡胶密封连接(3) 螺纹连接适用于紧急情况或需解除连接的管道。
3、管道固定管道敷设完成后,需要对管道进行固定,以减少管道的振动和冲击力。
(1)支架固定支架固定是整个管道敷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支架应避免锋利的边缘发生接触刮损,支架中的螺栓需紧固稳定,支架的位置应与管道直线平行,并且支架应均匀散布,不应密集。
(2)防震固定防震固定的目的是减小地震对管道的影响。
减震与改善地基的承载力是管道防震固定的两种主要方法。
(3)加固支撑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承受的压力,有可能出现管壳变形、开裂等情况。
为了防止管壳发生变形、开裂等矛盾,需要对管道进行加固和支撑。
质量措施管道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安装质量控制和施工作业的全过程跟踪监测,措施如下:1、材料的选择为确保建设的管道质量,需要在材料的选择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海上管线的安装和维修技术说明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海上管线成为极为重要的海洋产业基础设施之一。
海上管线的建设和维修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包括海洋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电气工程等。
本文将从海上管线的设计、安装和维修等方面阐述相关的技术说明。
一、设计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管线所需的各种性能要求决定了海上管线的设计过程十分复杂。
首先,需要确定沉管或浮管的使用方式,进而确定海底管线的敷设方式。
在此基础上,需要计算海洋环境下海上管线受力情况,进行管线结构设计和管壳厚度计算。
此外,还需要针对管线材料、防腐层等方面进行设计,以确保海上管线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二、安装海上管线的安装是海上管线工程的重要环节。
不同于陆上管道的安装,海上管线的安装环境复杂,操作难度较大。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对管线进行预制、运输、装配等多个环节的精细安排。
为了减少海上管线的损失,需要专业装备、高端技术和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
此外,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海上天气、海况等外部因素,以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三、维修海上管线的使用寿命长,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维修。
一旦海上管线发生漏气、断裂等问题,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以保障管线的正常使用。
海上管线维修工作需要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下进行,因此需要特别考虑安全风险。
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维修工作,可以采用外部修复方式;而对于一些需要维修的部位较为深入的情况,则需要进行内部维修。
此时需要通过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手段进行远程操作,在不危及人体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内部维修。
四、新技术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上管线的设计、安装和维修等方面也出现了多种新的技术应用。
例如,通过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测量管线受力情况;通过无人机技术可以快速获取海上工程的相关数据和图像,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工作流程。
此外,通过智能机器人和VR技术,可以在安全、便捷的操作环境下进行管线维修,达到更好的维修效果。
滩浅海海底管道铺设滩浅海海底管道铺设1 绪论海上油气田开采出的油气除少数在海上直接装船外运外,多数是通过管道转输至陆上加工并分别输送到用户。
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管道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有高效、易于实现的海底管道施工工艺。
海底管道铺设在国际上已有了较长的历程,从Brow & Root海洋工程公司1954年在美国的墨西哥湾铺设第一条海底管道以来,世界各国在近海域成功地铺设了个种类型、各种管径的海底管道。
随着海域水深的增加,铺管技术也相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主要的铺设方式有水面拖放法、水下拖放法、底拖法、离底拖法、铺管船法、深水区域的J型铺管法及卷筒铺管法。
而我国海底管道铺设起步较晚,1973年我国首次在山东黄岛附近采用水面拖放法铺设了3条500米长的海底输油管道,1985年渤海石油海上工程公司在埕北油田采用水面拖放法成功地铺设了1.6千米(钻采平台之间)海底输油管道[1]。
1987年,我国引进了一条小型铺管船,结束了国内无铺管船的历史,逐步进入铺管船铺管法的时代,大大提高了海底管道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2 分段浮拖法目前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海底管道铺设方法是浮拖法和铺管船法,本文主要讲述这两种铺管法。
分段浮拖法是目前比较成熟、起步相对较早的一种海底管道铺设方法。
常见于海床复杂,管线路由附近有其他的海底管线或是海底电缆,不利于进行铺管法的海域。
水深较浅,铺管船无法在此正常进行铺管作业的海域。
距离较短,比如海上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管线连接。
在这些情况下一般都采用分段浮拖法进行铺设。
分段浮拖法主要分两部分工序,陆地预制和海上安装。
2.1 陆地预制陆地预制分以下几个工序:1)预制小段。
一般在厂房的滑道预制,连接成大概60米的小段2)套管穿插。
适应于双壁管道3)大段连接。
这个工序在露天场地完成,包括内管和外管的连接4)吊上发送滑道,见图1所示。
5)通球试压6) 安装牵引头7) 除锈防腐、牺牲阳极安装8) 管卡安装和浮筒绑扎,见图2、图3所示。
海底管道长距离岸拖及水平口对接技术探讨摘要:本文针对项目中岸拖施工过程中的拖拉方法选择、限位桩设计、管道受力分析以及水平口对接施工过程中的管道提吊和充水下放分析等问题,提出了详细的模拟分析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论证了方案可行性,并创新采用了一种无安装残余应力的水平口对接方法,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本文计算方案指导,最终顺利完成施工。
本文研究成果和施工经验可为后续超大管径海底管道长距离岸拖及复杂海况下水平口对接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海底管道;长距离;水平口对接本项目在海堤近岸段采用预挖沟、后岸拖的方法完成管道登陆,再通过海上水平口对接完成近岸段管道铺设。
关于海底管道岸拖和水平口对接,国内外有一些实施案例的报道;但未见类似项目这样超大外径(∅1.228m)海底管道、长距离(1.2Km)岸拖、复杂海况下(水深12.2m,海流流速1.5~2.0m/S,流向垂直于管道拖拉方向,潮差大于2m)的水平口对接和充水沉管的施工案例报道。
1 工程背景1.1 施工船舶资源项目以管船作为主作业船,该铺管船总长120.5m,型宽32.2m,型深6.5m,设计吃水4.0m,张紧器最大张力1×735KN,托管架长度40m,定位锚机拉力8×1147KN。
1.2 岸拖路由项目近岸段1.2Km海底管道路由KP31.8至KP32.5间地形变化剧烈且水深较浅(图1)。
考虑铺管船吃水及潮汐因素,为避免铺管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触底现象,须将该铺管船就位于KP31.8约10.6m水深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进行岸拖施工。
图1 项目岸拖管道水深及路由1.3 项目难点该项目存在以下不利条件和难点:1)岸拖距离长。
铺管船就位于KP31.8处,须进行1.2Km岸拖施工。
2)岸拖海底管道管径大(外径1.228m),壁厚薄(14mm),管材强度低(Q345B),无配重层。
管道在水中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岸拖过程中管道漂浮在水面上,受波浪和海流影响大,拖拉过程中管道轨迹难以控制,易发生侧向位移。
海底管道铺设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方法与工艺技术创新随着全球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深入,海底管道铺设工程已成为海洋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海底管道铺设工程的施工方法与工艺技术创新,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海底管道铺设工程施工中的一些新方法和技术创新。
首先,海底管道铺设工程施工中的水下作业技术创新是重要领域之一。
传统的海底管道铺设工程需要大型的施工船只和潜水员进行施工,在涉及深海施工的情况下,存在施工困难和人员安全隐患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和遥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人机、遥控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被应用于海底管道铺设工程中。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人员的危险性。
例如,无人潜水器可以在深海中进行管道铺设和维护工作,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和人员损失。
其次,海底管道铺设工程施工中的材料技术创新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的海底管道铺设工程通常使用金属材料,如钢管和铜管。
然而,金属材料存在着腐蚀和寿命较短的问题,在海洋环境中容易发生损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开始使用新型的高分子材料进行海底管道铺设工程。
这些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压性和耐磨性,能够更好地抵抗海洋环境的侵蚀,并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有一些材料技术的创新,如阻燃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管道的安全性能,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另外,海底管道铺设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方法创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传统的海底管道铺设工程需要采用拖曳法和翻圈法进行管道铺设,这些方法存在运输和安装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新的施工方法被提出并得到应用。
例如,泵送法和喷射法可以将管道直接泵送或喷射到目标位置,避免了传统方法中的运输和安装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施工方法的创新,如定向钻孔法和水下隧道法,可以在无需开挖大型沟槽的情况下完成管道铺设工作,大大减少了施工工程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此外,海底管道铺设工程施工中的工艺技术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海底管道铺管施工安装方法研究摘要:海底管道铺管施工安装是海洋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用于将各种管线系统铺设在海底地形中。
海底管道施工的安全和有效性对于保障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海底管道铺管施工的安装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此,以下对海底管道铺管施工安装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底管道;铺管施工;安装方法;研究引言海底管道铺管施工是一项关键的海洋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开发、能源输送、海洋通信等领域。
它是将管道系统安全并有效地铺设在海底地形中的关键过程,直接影响到海洋工程的可靠性和持续运营。
1海底管道铺管施工的重要性海底管道铺管施工是海洋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能源供应:海底管道是输送海洋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到陆地或其他地点的主要通道。
通过海底管道的铺设和施工,能够实现可靠、安全的能源供应,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
2.经济价值:海底管道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海洋资源开发和海底管道的铺设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3.环境保护:海底管道作为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能够减少陆地上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而可持续的海底管道铺设施工,可以减少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4.地缘政治稳定:海底管道的铺设和运营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关系。
通过海底管道的建设,能够促进国际能源合作和地缘政治的稳定,减少地区冲突和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利益。
5.科技创新:海底管道铺设施工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了相关科技领域的创新。
在海底管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包括海洋环境下的布置、防腐保护、安全监测等方面,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海底管道铺管施工安装问题分析海底管道铺管施工安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面临以下一些常见问题:1.地形复杂性:海底地形可能非常复杂,存在山脉、峡谷、沉积物等不同的地质条件。
中海油海上铺管施工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中海油海上铺管施工方案的详细说明。
本方案涵盖了铺设管道的步骤、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工作流程以及相关安全措施。
根据中海油的要求,我们将确保高质量的施工,并尽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 施工步骤2.1 前期准备•确定施工区域,包括水深、水流情况等。
•检查所需设备和材料的可用性,并做好相应采购准备。
•安排人员和船只的调度,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安全指导。
2.2 管道预配•制定管道预配计划,包括管道的长度、直径和材质等。
•准备并检查管道的连接件、密封件和保护层等。
•按照计划进行管道的预配,确保管道的完整性和质量。
2.3 铺管施工•使用起重设备将管道从船只上吊起,并放置在海底。
•通过定位系统确保管道的准确位置,并调整水深和水平度。
•沿着预定的线路铺设管道,同时进行连接和校验工作。
•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压力测试,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针对水下连接点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和保护层施工。
2.4 完工验收•对铺设的管道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质量和完整性。
•进行最终压力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
•编制施工报告,记录施工过程和结果。
•提交完工报告,并协助中海油进行验收和接收。
3. 设备和材料以下为本施工方案所需的主要设备和材料:•起重设备:用于将管道吊离船只并放置在海底。
•定位系统:用于确保管道的准确位置,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声纳定位系统等。
•连接件和密封件:用于连接管道和确保密封性。
•保护层:用于防腐和保护管道的外壁。
•测量工具:包括测量管道长度、水深和水平度的设备。
•压力测试设备:用于测试管道的密封性和承载能力。
4. 工作流程本施工方案将按照以下工作流程进行:1.前期准备:确定施工区域、检查设备和材料的可用性,安排人员和船只的调度。
2.管道预配:制定管道预配计划,准备并检查所需的材料和连接件。
3.铺管施工:使用起重设备将管道放置在海底,通过定位系统调整位置,进行管道的连接和校验,压力测试和防腐等处理。
近岸段海管敷设施工技术
摘要:近岸段海管敷设是登陆海底管道工程的最后一项阶段工程,同时也是海底管道工程的重点及难点技术。
本文根据多年来的国内外工程实例,针对海底管道近岸段的敷设方法,进行全面性的汇总介绍。
关键词:近岸段;海底管道;牵引敷设法;非开挖敷设法
前言
管道运输是油气运输中最快捷、经济、可靠的方式。
随着海上油田开采方式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海底管道已广泛应用于海上油田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海底管道需从海底直接登陆并接入陆上终端。
登陆段海底管道近岸段敷设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程,其所处海况和地址相对于深海存在其特殊性,在这种环境下得施工方法得到了工程界的普遍关注及高度重视。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在登陆海底管道施工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针对近岸段海底管线敷设施工方法进行全面性的汇总介绍。
概述
近岸段海管敷设施工多采用“拖拉法”,又称“牵引法”。
随着近些年水平定向钻技术的深入发展,非开挖敷设施工工艺不断引入海洋工程中,丰富了近岸段海管敷设施工方法,也加速了近岸段海管敷设技术的研究发展。
牵引敷设法
牵引敷设法可分为近海牵引和远海牵引。
当铺管段距岸边几公里、水深5~9m以内时,可采用直接牵引铺管,在陆上将管道制作成数百米长的管段,利用绞车、绞盘、拖轮等设备,沿海底或海面牵引管段,并随着牵引将管段接长,直到预定铺设位置。
牵引法要有大型牵引设备,陆上要有管道加工制作场。
同时,在海管牵引施工过程中,要调节海管重力,保证一定海管浮力。
牵引敷设法常用于如下几种环境条件中:
靠岸边的以及无法使用敷管船敷设的管道,在海滩、浅滩地段的海底管道。
敷管船难于运载多根管(管束)或口径大于1500毫米的巨型、重型或结构复杂的管道;
用于敷管船调动困难或海底地形复杂和危险的海域,海上平台附近和管道密集的地段,特别是抛锚、起锚作业能危及临近结构物安全的区域;
在很深的海域,由于敷管船上张力器装置、托管架或船锚定位等限制,不便使用敷管船时;
在冰层很厚的极海地区敷管;
在风浪大的海域或其他环境条件恶劣的位置,例如可进行敷管作业的季节甚短或海况变化很难预测的海区。
常用施工方法有底拖法、离底拖法、定深拖法、漂浮拖法及水面下拖法。
底拖法
技术概述
在陆地或驳船上焊接成一定长度的管段后,通过滑道拖拉下水。
有时为了减小拖拉阻力,会在管道上绑上浮筒以减小管道的负浮力。
管道的牵引钱,需要根据海底勘测资料确定一条最佳拖管航线。
分类一
根据管段拖拉方向不同,分两种方式:
海拖:自陆上向水中牵拉。
使用拖轮、绞车船、平台绞车、岸上反牵拉等设备。
岸拖:自海里向岸上牵拉。
使用绞车、船上反牵拉等设备。
图1 岸拖示意图
分类二
根据其牵引方式和牵引过程中管线所处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
对岸牵引
对于穿越某些河流、海沟等水下或海底管道,可以利用对岸固定牵引绞车牵引管道。
反向牵引
某些海底管道由岸(或海上结构物)伸出或与岸(或海上结构物)联接,中间距离又比较短时,管道延伸端又无固定墩座或岸滩固定墩块可以利用,或因
其他原因不能作对岸牵引时,这时可设法在海上(或对岸)临时设置锚碇装置(或锚泊固定的船舶)和转向滑轮组,用岸上(或海上结构物)的牵引绞车作反向牵引管道。
船舶牵引
海底牵引铺设法中,利用船舶牵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绞车船牵引管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绞车船每隔一段距离固定不动(锚泊在海上固定),一般,绞车船固定的方式对管道和整个作业比较容易控制时,牵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处理。
特别在发生意外(突然)风浪袭击时,固定着的绞车船抵御风浪的能力,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比移动着的绞车船有利。
衍生底拖法
下图中所示的底拖法,是底拖法的一种改进。
牵拉过程中,将钢缆缩短,使管线前端翘起,由于钢缆不再与海底接触,减少钢缆的磨损和拖地时摩擦力;同时缩短了钢缆长度后,对管道的控制、定位和调整位置有利,管道在拖拉时底部有升离海床的趋势,轴向摩擦力有所降低,使牵引力减小。
图2 衍生底拖法
离底拖法
施工概述
离底拖拉法是介于底拖法和浮拖法之间的一种管道敷设方法,是早期底拖法的改进。
底拖法中管道与海床直接摩擦,摩擦力大,起拖力大,对于海底地形和地质要求高,因此限制了一次可拖长度。
为了减少摩擦力,70年代后期很多底拖法实例都在管段的首端加上“浮筒——链组合”,使管端离开海底,不但减少了拖力而且使管端就位和连接容易,这实际上就是离底拖法的雏形。
图3“浮筒——链组合”示意图
离底拖法将“浮筒——链组合”应用到整个管段,使管段与海底没有直接接触,仅有由链传递的软接触。
这样既保留了底拖法的优点又排除了它的缺点,使拖力、操纵、侧向移动、暂息及就位等性能全面得到改善。
离底拖管法中管道的浮力由浮筒和拖链来平衡。
用来平衡浮力的拖链的长度就是管道的离底高度,由于管道不直接与海底接触,这样就只需要较小的拖拉力,同时又可避免管道像浮拖法那样受到表面风浪流的作用。
拖链除悬挂长度
外,还在海床上有一段长度,该段长度拖链与海底的摩擦力可使管道在海流作用下保持拖航中的稳定性,不致发生较大偏移;另外摩擦力又不能过大使拖拉困难。
分类
管段拖运方式有以下两种:
单船拖运
这时管段的横向稳定性完全由拖地的链提供。
这种方式操纵灵活,管段应力水平低,对作业条件适应性强,适用于不太长的拖程和海底地形起伏不大的场合。
双船拖运
在管段尾端增加一艘牵制船,可通过两船的配合改变管段的深度位置及弯曲形状,在底流大时可以为管段提供轴向拉力以保证横向稳定性并减少弯曲应力,适用于较长的拖程和海底地形复杂的场合。
定深拖法
拖管技术的最新发展——海中定深拖管法,是在离底拖管法的基础上的一种改进方法。
定深拖管法与离底拖管法所不同的,仅仅是运送方法上有差别。
首端的拖管船和尾端管道的牵制船一道持续地给拖进的管道以拉力。
这种定深拖管法可以保证拖管的安全性、机动性和相当低的轴向应力。
拖航时,铁链受阻力对铁链产生一个向上的起升力,降低了系统的水中重量。
随着拖航速度的增加,拖链与竖直方向的角度随之增加,当到达设计拖速时,管道将离开海底达到预期的水中控制深度。
随着拖速的降低,管道开始向海底下沉,最终所有的铁链逐渐与恢复海底接触,管道变回离底拖形式,再慢速移动至设计位置,按离底拖方式就位。
漂浮拖法
管道在陆地预制场上焊接成一定长度的管段,涂上防腐和配重层,接着用起吊装置将管道吊上与管道平行的滑道上,再在管道上按一定间距绑扎上浮筒,然后选择在风平浪静的日子用拖船拖拉下水。
管道下水后漂浮在海面上,与底拖法相比较,所需拖力要小的多。
除配备一条主拖船外,施工中同样需增加一条辅船尾随在管尾,必要时施加一定的张力,以防止管道在海流和波浪侵袭下发生偏移或过大变形。
水面下拖法
由漂浮拖法演变而来,只是为了避免波浪对管道的影响,利用浮筒将管道悬浮在距海面一定深度下。
相对于表拖法,此方法可使管道的运动和疲劳损伤都大大减小。
常常需要第二条拖轮。
这种牵制(hold-back)拖轮一般可比主拖轮小些,因为它只需在管段上加上一较小的拉力。
不过当远距离拖航时,可能需有两条甚至三条大小相同的拖轮以供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