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发电厂电气技术教学大纲.doc
- 格式:doc
- 大小:254.02 KB
- 文档页数:8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发电厂电气部分》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必修专业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并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专业课。
系统地介绍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相应地介绍发电厂主要电气设备的结构和性能。
本课程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电化教学、课程设计、实验及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树立工程观点,初步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在计算、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训练。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性能,能确定发电厂及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方案。
掌握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电气设备的选择,了解直流回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二次回路的原理接线,会识读二次部分各种屏、柜的安装接线图。
2.对中小型发电厂及变电所的电器设备安装、检修、调试一般了解。
3.在课程知识目标培养的同时,着眼于电力安全意识的建立,敬业、爱岗、求新务实、刻苦钻研等职业素质和养成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知识模块(一)绪论教学重点: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组成,发电厂、变电所、用户分类;电能质量主要衡量指标及其允许变化范围;电气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含义;电气一次设备图形文字符号;我国电网额定电压等级种类,发电机、变压器、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确定。
教学难点:发电机、变压器、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确定。
教学要求:掌握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并了解电力发展前沿。
知识模块(二)短路电流计算教学重点:短路的种类、主要原因及危害,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线路的电抗标么值计算,等值电路图的拟制和化简,无限大电源系统内三相短路与发电机供电电路内三相短路的各自特点及区别,次暂态短路电流''I、稳态短路电流 I、冲击短路电流im i的含义,个别法查运算曲线计算多电源系统内三相短路电流各时刻的值。
教学难点:额定标么值与基准标么值间的换算,等值电路图的化简技巧,电网平均电压引入原因。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0442001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 elements of power plants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1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发电厂电气部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运行理论,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以及设备选择,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为以后从事发电厂、变电站有关电气部分设计、检修、安装、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发电过程;掌握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应用及选型;掌握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基本形式;厂用电接线的设计原则和接线形式;掌握配电装置的布置原则。
熟悉电气设备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具备发电厂、变电站有关电气部分内容的分析与设计的初步能力。
(三)实施说明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突出重点并及时补充发电厂与变电站技术发展的新知识,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实际发电厂变电站系统中的应用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1.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PPT课件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 讲授内容:明确各部分内容在课程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应对课程各环节实施统一调配,从而增强教学的效果。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为《电路(A)》、《电机学》、《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等。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发电厂电气主系统(Main Electrical System of Power Plant)课程编号:CN103130B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电力系统分析》等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任选课程之一,其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树立工程观点,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在分析、计算和解决实际工程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为以后从事设计、运行和科研工作,奠定必需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类型;了解发电厂电气主系统中主要设备名称、功能和用途。
2.理解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掌握主接线的基本接线形式;理解主变压器型式、台数、容量的选择方法;了解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了解各种类型发电厂和变电所主接线的特点;理解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3.理解厂用电接线的设计原则和接线形式;了解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理解厂用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选择;了解厂用电动机的选择方法和自启动校验方法。
4.了解导体的发热和散热;理解导体载流量计算方法;掌握导体短时发热时热效应计算方法;了解大电流导体附近钢结构发热;掌握导体短路时的电动力计算;了解大电流封闭母线的发热和电动力;掌握母线、输电线路、电力电缆选择、校核方法。
5.掌握电器选择的一般条件;了解交流电弧产生、熄灭的物理过程,熟悉断路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断路器、隔离开关的选择和校核方法;掌握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用途、工作原理、接线方式;理解互感器在主接线中的配置原则;了解电抗器的选择、校核方法;了解高压熔断器的选择方法。
6.理解配电装置安全净距概念;了解户内配电装置布置方法;了解户外配电装置布置方法:了解成套配电装置的布置方法。
三、教学内容(一)绪论 2学时1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类型;2发电厂电气主系统中主要设备名称、功能和用途。
《发电厂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大纲Power Plant Electric Equipments课程负责人:执笔人: 编写日期: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L081872.学分:2学分3.学时32(理论32)4.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本科专业一门选修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发变电系统的原理、结构和设计,为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在电气工程领域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2课时)主要内容:发电厂、变电所的类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设备概述,相关计算。
1. 基本要求:⑴掌握发电厂、变电所的类型;⑵了解有关基础知识。
2.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学时,其中,发电厂基本类型(1学时);发电厂主要电气设备(1学时)。
(二)高压开关电器(10课时)主要内容:电弧的产生和熄灭,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熔断器、分段器、重合器、互感器等的原理。
1. 基本要求:掌握高压开关设备的性能特点及作用。
2.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10学时,其中,电弧的产生和熄灭(2学时);高压断路器(4学时);熔断器、分段器(2学时);重合器、互感器等(2学时)。
(三)电气主接线(8课时)主要内容: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原则,各种主接线的构造以及优缺点。
发电厂变电所主接线举例。
1. 基本要求:⑴掌握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原则,掌握各种主接线的构造以及优缺点;⑵发电厂变电所主接线举例。
2.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8学时,其中,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原则(2学时);各种主接线的构造以及优缺点(4学时);发电厂变电所主接线举例(2学时)。
(四)发电厂自用电(4课时)主要内容:发电厂负荷分类以及供电电源的选择。
自启动以及直流系统等。
1. 基本要求:⑴掌握发电厂厂用负荷的分类⑵了解发电厂厂用电的基础知识2.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4学时,其中,发电厂厂用电的基础知识(2学时);发电厂厂用负荷的分类(2学时)。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的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1、使学生了解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类型、结构和运行方式。
2、掌握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基本形式和特点。
3、熟悉厂用电系统的接线、负荷计算和运行方式。
4、掌握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方法。
5、了解配电装置的类型、结构和布置方式。
6、掌握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了解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与信号系统。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2、熟悉电气主接线、厂用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选择等方面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原则。
(二)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和方案比较。
2、能够进行厂用电系统的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
3、能够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电气设备的校验。
4、能够分析和解决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1、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2、发电厂的类型和运行方式。
3、变电站的类型和作用。
(二)电气主接线1、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
2、主接线的基本形式,包括有汇流母线和无汇流母线的接线形式,如单母线接线、双母线接线、一台半断路器接线等。
3、主接线的方案比较和经济计算。
(三)厂用电系统1、厂用电的负荷分类和计算方法。
2、厂用电接线的设计原则和基本形式。
3、厂用变压器和电动机的选择。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名称:《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设计课程编号:CN920130B学分:1周数:1适用专业:A、B、C、D、E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理论学习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电力工程实践,并了解电力工程设计中所遵循的设计步骤、设计方法、设计规程,并掌握电气产品性能、选择、校核方法,为学生走向电力工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步骤的方法。
三、课程设计选题原则根据课程内容或生产实践选择课程设计的课题。
四、课程设计内容1.根据课题资料,确定本课题所设计的电厂(变电所)与电力系统的联接,即确定联接地点、联接方式、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回路数等。
2.根据课题资料,初步提出所设计的电力工程2~3个电气主接线方案,经比较后确定该电力工程一个最佳电气主接线的实施方案;3.选择主变压器(确定主变相数、绕组数、联接组别、冷却方式),确定主变台数、容量。
选择厂用变压器等的型式、台数、容量。
选择结果列变压器汇总表。
4.确定各输电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导线型号、规格;5.确定短路计算点,计算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值(计算0秒、0.5秒、1秒值),计算结果列短路电流计算结果汇总表;6)选择、校核母线及其它导体;7)选择户内或户外主要电器设备,列电气设备选择、校核表;8)绘制电气主接线图;9)要求全部文字、图纸采用计算机处理;五、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1.熊信银主编,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三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2.范锡普主编,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3.江西水利设计院编写,小型水电站(上,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81;4.戈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5. 王子五,高压成套开关设备,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三)时间安排:1周。
星期1:完成1)、2);星期2:完成3)、4);星期3:完成5)、6);星期4:完成7)、8);星期5:整理成果,完成文字、图纸的计算机处理。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大纲一、大纲适用范围该大纲适用于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使用。
二、实训任务及目的电气控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电气控制盘安装配线了解各个元件的配备原则和方法,掌握工具、材料、设备的种类及使用范围,掌握各种电气控制回路的配线方法,熟悉实际电气控制回路,具备排查故障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教学要求及目标1、电工安全知识教学要求:讲解人体触电知识、安全电压,讲解电气防火知识,重点介绍电气控制,触电预防措施。
教学目的:掌握电气控制回路触电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2、电工工具使用教学要求:介绍测电笔、螺丝刀、钢丝钳、电工刀、剥线钳的使用方法并演示。
教学目标:会正确使用电工工具。
3、盘内配线工艺教学要求;讲解电器控制盘导线配线具体要求,讲解并演示盘内元件与元件连接,元件与端子连接,盘内导线分裂把线的方法。
教学目标:根据配线基本原则,会进行安装,单位的编号,元件编号,能合理布置盘内导线,正确进行电气控制盘的配线。
4、设备元件介绍及元件的工作原理教学要求:讲解各个元件在电器控制回路的应用及选择方法,重点讲解元件的选择。
教学目标:会选择设备元件,会设备元件的应用。
5、几种电气控制电路的接线图教学要求:了解电动机常用的启动控制回路。
教学目标:接触器联锁的控制电路图,接触器控制Y—△降压起动电路图,时间继电路控制Y—△降压起动电路图。
6、查找各电气控制图的故障及处理方法教学要求:在带电或不带电情况下,能处理故障。
教学目标:能根据图纸进行常用的低压电器常见故障检查和处理。
四、学时分配1学时分配表五、成绩评定方法2六、参考资料《电工技能与训练》曾祥富主编《常用电气线路100例》金盾出版社3。
《水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00300930课程名称:水电站电气设备英文名称:Electrical Equipment of hydro power plant总学时:32总学分:2适用对象: 水电专业的本科生。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主系统的构成、设计和运行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熟悉和掌握主要水电站常用电气设备的原理和性能,了解同步发电机和电力变压器运行方面的简单常识。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基本要求1、了解发电厂的类型,熟悉火电厂、水电厂、核电站的电能生产过程及其特点;掌握发电厂和变电站中主要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作用;了解典型的300MW发电机电气主接线、600MW发电机电气主接线的特点。
2、理解载流导体的发热和电动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掌握载流导体长期发热、短时发热的特点,熟悉提高导体载流量的措施,掌握短路电流热效应的计算方法,掌握最大短路电动力的计算方法;熟悉电气主接线可靠性的分析方法;熟悉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分析方法。
3、掌握电气主接线的概念;熟悉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原则和程序;掌握各典型的电气主接线(单母线(带旁路母线)、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双母线(带旁路母线)、双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一台半断路器接线、变压器母线组接线、单元接线、桥形接线、角形接线等)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主变压器的选择方法;掌握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特点;熟悉电气主接线运行中典型的倒闸操作的原则和步骤。
4、掌握厂用电及厂用电率的概念;掌握厂用电负荷的分类及供电特点;掌握厂用电的电压等级、厂用电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以及厂用电源引接方式的设计原则;了解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的特点;熟悉厂用变压器的选择方法;熟悉厂用电动机的选择方法;掌握厂用电动机自启动校验的方法;了解厂用电源的切换问题。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
2. 使学生掌握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安全操作和维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基本概念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定义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作用2.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组成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和线路3.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开关设备的工作原理电缆和线路的工作原理4.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安全操作操作规范操作注意事项5.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内容维护保养周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
2. 演示法:展示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3. 实践法:进行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发电厂电气部分相关教材。
2. 课件: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动画。
3. 设备: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等模型或实物。
4. 工具:维护保养工具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考试:评估学生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安全性和维护保养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
2. 教学步骤:a)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b) 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c) 进行课堂讨论和提问。
d)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教学内容1.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定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2.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保护系统保护系统的定义保护系统的作用保护系统的组成3.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的定义监控系统的作用监控系统的组成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保护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大纲大纲制定时间:2017年11月课程名称: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课程编码:060451014课程类别:课程设计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设设计:一周(16学时)开课单位: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1.专业培养方案及《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大纲;2.本课程设计是《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3.本课程设计是《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4.本课程设计是理解发电厂及变电所从设计到安装整个业务流程的基础;5.本课程设计对后续的专业课教学和毕业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学习后,集中进行的实践环节。
该课程是在《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等理论课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项较综合的实践能力训练,课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理解。
三、本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1.了解发电厂及变电所设计的一般流程;2.熟悉电气主接线主要形式及相应的特点;3.牢记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短路电流计算方法、设备的校验过程。
设计任务主要包括:完成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包括电气主接线的形式比较、选择;主变压器、启动/备用变压器和厂用高压变压器的计算、台数、型号的选择;短路电流的计算和高压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等。
四、设计基本要求根据设计指导教师的要求,参加设计指导课,独立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电力系统中主接线设计、变压器选择、短路电流计算、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发电厂厂用电系统的设计等知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五、设计内容和学时分配六、参考书目苗世红主编,《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年刘涤尘主编,《电气工程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刘介才主编,《工厂供电》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何仰赞、温增银主编《电力系统分析》,,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郭琳编,《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023100课程名称:发电厂电气部分英文名称: Electrical Equipments and Circuits in Power Plants课程总学时:60 (其中理论课48 学时 , 实践 12 学时)学分: 4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先修课程:电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面向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开课单位:电气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发电厂电气部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一次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设计方法及运行理论,以及部分电气二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基本形式、各类发电厂的接线特点、主接线设计方法、厂用电接线、配电装置、主要电气设备及其选择方法、控制与信号以及电弧理论、发热理论、电动力理论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初步掌握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有关电气设计、检修、安装、运行、维护及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方面(1)了解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发电过程;掌握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基本形式;(2)理解导体发热、电动力计算的实质,掌握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电气设备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熟悉其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3)理解最小安全净距的概念,了解配电装置的类型,掌握配电装置的布置原则;(4)熟悉二次回路不同的接线方式,掌握断路器的控制与信号电路的分析方法;(5)熟悉发电厂变电站运行操作的相关规程、规范;熟悉常用电气设备使用的手册;熟悉 3 ~ 110kV 发电厂变电站设计手册。
(二)能力、技能方面(1)具有电气设备选择和校验的能力,具有电气元件安装、调试的能力;(2)熟悉操作票制度和工作票制度,掌握常用电气装置之间倒闸操作的操作过程;(3)具备初步的中小型发电厂和变电所主接线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 1 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电力工业的发展前景;甘肃电力工业发展历程及前景。
第1 章能源和发电 (3 学时 )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我国的能源政策;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及特点( 2 学时);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生产过程及特点。
( 1 学时)。
2.重点、难点重点:不同类型发电厂的特点。
难点: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
第 2 章发电 , 变电和输电的电气部分(3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解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的概念,掌握一次电气设备的类型,掌握常用设备的功能;掌握 300MW、 600MW发电机组电气部分接线特点及使用的主要电气设备( 2 学时);了解高压交流输变电的特点 ( 选 ) 。
2.重点、难点重点:电气主接线的概念,主要一次设备的功能;300MW、 600MW发电机组电气部分接线特点。
难点:发电机组电气部分接线分析。
第 3 章常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5 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掌握导体载流量计算的方法( 2 学时),了解运行温度计算;掌握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计算( 2 学时);掌握载流导体短路时电动力计算( 2 学时);了解电气设备及主接线的可靠性分析 ( 选学 ) 。
2.重点、难点重点:导体载流量计算的方法,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计算。
难点: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计算。
第 4 章电气主接线及设计 (8 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了解电气主接线的用途及基本要求,掌握电气主接线的基本接线方式( 4 学时)、掌握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及型式选择方式( 1 学时);了解发电厂、变电所典型电气主接线( 2 学时);能够进行主接线设计方案的拟定和技术经济比较( 1 学时);掌握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 2 学时)。
2.重点、难点重点:各种电气主接线基本接线形式及应用;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及型式选择方式;发电厂、变电所典型电气主接线的分析与设计。
难点:带旁路母线的接线、一台半断路器接线、角形接线电路分析;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第5 章厂用电接线及设计 (6 学时 )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解厂用电的基本概念,熟悉厂用负荷的分类( 1 学时);掌握厂用电接线的设计原则和接线形式;掌握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 3 学时);熟悉负荷的统计方法及厂用变压器的选择( 1 学时);掌握厂用电动机的自启动校验方法( 1 学时)。
重点:厂用电接线的原则和接线形式;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
难点:电动机自启动的校验方法。
第 6 章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12 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解电器设备选择和校验的一般条件( 1 学时);理解电弧的产生、熄灭过程及灭弧条件( 1 学时);理解高压断路器的灭弧原理及方法;掌握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的原理和选择方法( 6 学时);掌握限流电抗器、高压熔断器、裸导体、电缆、绝缘子和套管的选择方法( 4 学时)。
2.重点、难点重点:电弧的产生和熄灭;断路器、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和选择。
难点:正确理解电弧的熄灭条件,互感器的接线形式及用法、误差分析。
第 7 章配电装置(4 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了解供配电系统对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及一般构成方法;掌握最小安全净距的概念(1 学时);户内、户外配电装置的形式及应用范围(2 学时);了解发电机与配电装置(或变压器)的连接方式,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电气设施总平面布置( 1 学时)2. 重点、难点重点:户内、户外配电装置的形式及应用范围。
难点:发电机与配电装置(或变压器)的连接方式。
第 8 章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与信号(4 学时 )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了解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方式,熟悉二次回路接线图的类型及应用( 2 学时);掌握断路器的传统控制方式( 2 学时)。
重点:二次回路接线图的类型及应用;断路器的电磁控制电路分析。
难点:断路器的电磁控制电路分析。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实践安排在课程内,共开设 3 个基础性实践,以现场参观、现场演示为主,达到认知的目的。
序号实践项目基本目标实践类别学时1 发电厂生产过程参观了解发电厂生产过程,认识电厂中发电、综合性 4 变电、送电各环节的生产、运行、管理2 电器元件的现场认知认识常用电器元件、功能及应用场所综合性 43 变电站运行工况演示实能根据变电站的运行工况,处理不同的情综合性 4验况总计12五、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讲课基础实践合计1 绪论能源和发电 4 4 82 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部分 2 23 常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 64 电气主接线及设计8 4 145 厂用电接线及设计6 66 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10 4 167 配电装置 4 48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与信号 4 4总计44 12 56六、大纲说明1.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含课堂讲授(用多媒体课件)、习题讨论课、变电站参观、课后习题、答疑和期末考试等,课程的延伸部分有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
2.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行多媒体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总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平时作业与实验课成绩 3 部分组成,按百分制计。
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占:75%(理论考试成绩通过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评定),平时作业成绩占:15%(按每次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实验课成绩占:10% ( 依实验课表现与实验报告情况评定)。
理论考试为闭卷笔试,120 分钟,满分100 分,流水作业评分。
七、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1]熊信银 . 发电厂电气部分( 第三版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2]范锡普.发电厂电气部分 ( 第二版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5[3]姚春球 . 发电厂电气部分 ( 第二版 ). 北京: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刘增良 . 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5]章士杰 .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9.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东北电力大学是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具有 " 一实两创(" 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 是我校骨干和特色专业,《发电厂电气部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担负着培养突出 " 一实两创 " 特色电力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主要讲授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与运行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力工业生产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的重要课程。
目前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生源情况十分良好,虽然我校属于二类普通高校,但在很多省市的招生分数超过重点分数线,为了将基础良好的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组的全体教师团进进取,不断改革与探索,从课程定位、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等多全面加强课程建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电力系统设计的基本方面、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力系统实际操作技能,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必要的实际操作技能。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本课程主要讲述发电厂和变电所规划设计及电气一次系统的构成、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各电气设备的操作等内容,同时也讲述了二次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 1 章绪论(4学时)主要介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类型及高压电气设备简述.第2 章电气主接线( 9 学时)1.主接线的基本接线形式.2.大型发电厂(变电所)主接线特点.3.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第3 章厂用电( 4 学时)1.厂用电接线的原则和接线形式。
2.厂用变压器(电抗器)的选择。
3.厂电电动机选择,自起动校验和投切中动稳定分析.第4 章导体的发热,电动力( 3 学时)1.导体的发热过程,热量传递的过程和基本形式,热平衡方程式的建立,导体长期发热与短时发热的计算,大电流导体的热效应。
2.导体短路时的电动力计算,动态应力分析。
3.大电流封闭母线的发热与电动力。
第5 章主要电器设备原理及选择( 4 学时)1.电器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2.高压断路器的灭弧原理及选择。
3.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原理及选择;导体、限流电抗器的选择.第6 章配电装置( 4 学时)1.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