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疗法 内服法:辨证选用中草药煎剂或中成药口服。 外治法:⑴中药穴位贴敷 ⑵中药离子导入 ⑶中药注射(穴位注射、肌肉注射)
非药物疗法 针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饮食疗法等。
中医常用的“冬病夏治”外治方法,是药物 与中医经络理论最好的结合,临床多选用温 阳驱寒、疏通经络的药物做成贴剂,通过穴 位刺激皮肤给药,最能体现中医的治疗特色。
1号药+化痰药
痰
白芥子
虚
元胡 细辛
瘀
甘遂
+
益气活血药物
3号药+活血药
白芥子:辛温,归肺经。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经。 活血,利气,止痛
细 辛:辛温,散寒。 温肺祛痰,驱风通窍。
甘 遂: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为炒白芥子,比例为总药量的13%左右
不适宜贴敷人群
上述适应症的急性发作期;感冒期间及发热病人;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 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 肺癌、支扩、肺结核等不具冬病特点的肺系疾病;糖 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液病等慢性疾病病情不稳 定者。
穴位贴敷—辩证选药
温阳 益气
2号药+益气药
疗程:三年为一疗程。有效者可连贴数疗程
天干(10个):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 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 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⑴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 ⑵已病防变----人体患病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加重 ⑶瘥后防复----疾病初愈或相对稳定时,采取适当的调养方法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