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25.65 KB
- 文档页数:12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中医诊断方法,采用中医药以及相关治疗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健康保健选择。
一、理论基础中医适宜技术的实施基于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与外部环境密切相互关联,疾病是由于人体失去内外平衡所引起的。
中医适宜技术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和病因,综合分析,找出病因所在,从根本上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二、技术手段中医适宜技术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治疗,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气功疗法等。
其中,中药疗法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中药是中医适宜技术的核心资源,具有多种功效和疗效,常用于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自我修复能力。
针灸疗法是中医适宜技术的又一重要手段,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按摩疗法和气功疗法则通过按摩和运动来刺激人体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平衡人体的阴阳,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三、适应症中医适宜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特别是以下几类疾病:1. 内科疾病:中医适宜技术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2. 外科疾病:中医适宜技术在创伤、骨科、皮肤科等外科领域具有独特的疗效,可以加速创伤的愈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3. 妇科疾病: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领域也应用广泛,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病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优势与前景中医适宜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效果显著:中医适宜技术运用中医药和相关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能够针对病因和病症进行综合调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个性化治疗: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理,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六类十项内容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中医疗法和技术进行诊疗的一种方法。
下面将按照您的要求,用易于理解的术语解释中医适宜技术的六类十项内容。
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利用针刺在人体穴位上进行刺激,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针刺穴位来改变气血运行,调整人体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使用中草药和药物材料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药疗法通过草药的化学成分对人体进行调理,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三、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是通过按压、推拿和揉捏等手法,在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上进行刺激,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一种方法。
推拿按摩疗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缓疲劳,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
四、气功疗法:气功疗法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呼吸和运动,以达到调整人体气血运行和促进健康的一种方法。
气功疗法通过特定的气功动作和呼吸方式,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五、食疗疗法:食疗疗法是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的一种方法。
食疗疗法通过合理安排饮食,选择适宜的食材和食用方法,来改善人体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六、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适当的运动方式和方法,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促进健康的一种方法。
运动疗法通过运动对身体的刺激和锻炼,来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适宜技术的六类十项内容分别是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气功疗法、食疗疗法和运动疗法。
这些技术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调整人体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10类40项内容中医适宜技术是指中医学原理基础上,使用具有中医特点的技术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根据目前中医适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可以将其分为10类,总计40项内容。
第一类是经络刺激类技术。
其中包括针灸、艾灸、拔罐、刮痧等。
针灸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刺激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则是将艾绒点燃后放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炙热刺激,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拔罐和刮痧则是通过刺激皮肤引起局部破血而促进血液循环,以缓解疼痛和疾病。
第二类是运动调摄类技术。
如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
运动调摄通过运动体操的方式来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增强气血循环和免疫力,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太极拳是最为常见的中医适宜技术之一,它通过身体的柔韧性与力量的协调性,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第三类是按摩推拿类技术。
包括经络按摩、气功按摩、推拿按摩等。
按摩推拿通过局部刺激、揉捏、挤压等手法,来调节经络气血,改善气血循环和器官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第四类是食疗类技术。
中医食疗是指通过饮食调理来达到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如药膳烹饪、食疗调养等。
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及药材,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目的。
第五类是草药类技术。
中医草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中药材制剂的方式,调养人体阴阳平衡,治疗疾病。
中药材的种类繁多,每种中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应用范围。
第六类是气功类技术。
气功是中医适宜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呼吸、姿势和心态,达到调节人体气血,增强体质,治疗疾病的效果。
如八段锦、易筋经等。
第七类是贴敷类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中有很多具有敷贴作用的方法,如贴敷药膏、敷贴石膏等。
通过将草药泡水或制成糊状,然后涂抹在特定的区域上,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第八类是美容养生类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中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于美容养生,如面部按摩、刮痧美容等。
通过调节气血循环,提高皮肤弹性和免疫力,达到美容养生的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包括针法、灸法、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等等。
这些技术在中医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了岁月的考验,为保障民众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法,也就是针灸,是中医适宜技术中的瑰宝。
通过将纤细的针具刺入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比如,对于常见的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等,针灸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精准地选取穴位,施以适当的针刺手法。
有时候,轻轻的捻转提插,就能激发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缓解疼痛,恢复身体的平衡。
灸法,同样历史悠久。
常见的有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
它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在寒冷的冬天,很多人容易手脚冰凉,这时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变得暖和起来。
对于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如慢性腹泻、宫寒不孕等,坚持艾灸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肌肉、经络和关节。
对于长时间伏案工作导致的肌肉紧张、腰酸背痛,推拿师运用揉、按、推、拿等手法,可以放松肌肉,缓解疲劳。
而且,推拿按摩对于小儿积食、发热等常见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家长们学会一些简单的小儿推拿手法,在家就能为孩子解决一些小毛病。
拔罐,这一技术大家也不陌生。
通过在皮肤上形成负压,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效果。
拔罐常用于治疗感冒、腰背疼痛等。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拔罐后皮肤上留下的紫红色印记,这其实是体内邪气外出的表现。
刮痧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适宜技术。
用刮痧板在皮肤表面刮拭,促进血液循环,排出毒素。
当我们感冒发热或者中暑时,刮痧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缓解症状。
中医适宜技术之所以备受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疗效显著,还因为其具有简便易行、副作用小等优点。
与现代医学的一些治疗方法相比,中医适宜技术往往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昂贵的药物,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一、针灸疗法1. 穴位定位及刺灸技术2. 寻找经络和定位腧穴3. 刺灸技术和方法4. 穴位灸疗法理论和实践二、中药配方及制备1. 中药材的辨别与贮藏2. 中药熬制技术3. 中药配伍原则4. 中药炮制技术三、推拿按摩疗法1. 推拿手法和技巧2. 推拿按摩的穴位和经络3. 推拿按摩对各种疾病的治疗4. 推拿按摩应用注意事项四、气功调理疗法1. 气功基本理论和方法2. 气功调理疗法的作用和功效3. 气功调理疗法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4. 气功调理疗法的实践应用五、保健养生食疗1. 食疗养生的基本理论2. 食疗养生的常用食材及功效3. 食疗调理常见疾病4. 食疗养生的注意事项六、拔罐疗法1. 拔罐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拔罐疗法的操作技巧3. 拔罐疗法对各类疾病的治疗效果4. 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和禁忌七、武术养生1. 武术养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武术养生的具体招式和动作3. 武术养生对身心调理的作用4. 武术养生在不同人裙中的应用八、贴敷疗法1. 贴敷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贴敷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3. 贴敷疗法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4. 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和注意事宜九、音乐疗法1. 音乐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音乐疗法的应用范围和方法3. 音乐疗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4. 音乐疗法的具体实践和案例分析十、足疗疗法1. 足疗疗法的基本原理和穴位定位2. 足疗疗法的具体技法和操作方法3. 足疗疗法对各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4. 足疗疗法的注意事项和术中风险以上是中医适宜技术的10类40项内容,这些技术和疗法都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和保健领域的独特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实践和日常生活中。
希望本文能够给读者带来对于中医适宜技术的全面了解,并对其在个人养生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针对上述中医适宜技术的内容,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每种技术的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中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施加刺激,来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25项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瑰宝,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的适宜技术。
下面将介绍25项中医适宜技术,这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针刺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入针具来调节人体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见的包括针灸、针刺艾灸等。
2. 中药疗法:中药草药配方根据病情调配,通过草药的天然成分来治疗疾病。
3. 艾灸疗法:用艾绒或艾条燃烧,通过其特殊的药理作用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以调节气血,均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5. 拔罐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施加真空力,促进气血循环,起到消肿、止痛、祛痰的作用。
6. 拔火罐疗法:在拔罐的基础上,加热罐底,通过罐中产生的负压和热能,达到疏通经络,祛除风寒湿邪的目的。
7. 走罐疗法:将两个罐子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负压调理经络,消散寒湿。
8. 灸罐疗法:将中药炮制成灸条,点燃后放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艾热温通,祛除寒湿。
9. 拨罐疗法:将乳胶罐体刷油后,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拨动或旋转罐体来刺激穴位和经络。
10. 推拿刮痧疗法:用特定的刮痧板在患者身上刮拭,通过刮拭作用刺激皮肤,改善微循环,达到治疗效果。
11. 拳法养生:包括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主要通过舒展肢体、调节呼吸、调整身心状态,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12. 饮食调养:根据中医理论,合理选择食物搭配、烹调方法,达到调养身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13. 四季养生:根据四季变化的气候特点,适应气候变化,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习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14. 刷牙法:中医认为,牙齿与脏腑经络有关,正确的刷牙方法可以改善口腔气血循环,以及预防口腔疾病。
15. 贴敷疗法:在特定的穴位上贴上药物或用热敷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16. 手法疗法:包括脉搏诊断、舌诊等,通过触摸身体的相关部位,来判断疾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
17. 水疗法:通过水的温度和压力来刺激身体,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中医疗效,增强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中医适宜技术的定义、种类、应用领域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华医学文化的瑰宝,通过对中医经典的解读和现代医学研究的结合,不断推陈出新。
中医适宜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针灸、推拿、中药等。
其中,针灸作为中医适宜技术的代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适宜技术的种类繁多,但无论哪种技术,都是从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验证。
中医适宜技术在各个医疗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内科领域,通过中医适宜技术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外科领域,中医适宜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促进伤口愈合,缓解术后并发症。
在妇产科领域,中医适宜技术可以在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提高妇女的生育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在儿科领域,中医适宜技术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预防并治疗常见病。
此外,中医适宜技术还被应用于康复医学、心理咨询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适宜技术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中医适宜技术强调疾病的整体性治疗,注重调节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而非仅仅针对某一个症状进行治疗。
其次,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疗效持久的特点,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再次,中医适宜技术注重预防保健,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适宜技术无论是在治疗方法还是在用药方面,都兼顾了疗效和安全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然而,中医适宜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中医适宜技术的疗效难以量化,缺乏严格的科学验证,这给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带来了质疑。
其次,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这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再次,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技术复杂,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实践。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10项)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技术 1杨氏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技术 1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2头皮针抽气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3特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技术 4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 4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 5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 6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技术 7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技术 8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技术一、技术适应症年龄在18~70岁之间,属于高血压2级低、中、高危险层,并且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
尤其适用于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或面部烘热、烦躁易怒,口苦而渴,脉弦等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
二、技术特色本技术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患者愿意接受,易于推广使用。
三、治疗方法1.取穴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
2.操作方法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约1~2mm,随即出针。
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
杨氏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技术一、技术适应症符合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气滞血淤型,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外侧区域胀痛或掣痛,但以肱骨外上髁为中心,触之有锐痛或钝痛剧烈,拒按,前臂内外旋转均困难,持物乏力(疼痛),影响患臂功能。
脉象多弦或弦紧,舌苔薄白或舌边有瘀点或紫暗色。
患处局部有时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结节状或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二、技术特色本技术具有针具特殊、手法新颖、见效迅速、疗效显著、适用病种多、范围广、使用简便、安全稳妥等特点。
三、治疗方法1.器具钩针:特制。
测力握力器:中国中学生比赛专用,上海金甸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NL-90人体肘部扭力侧力仪:特制。
2.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臂90度屈曲,暴露患处,手掌贴靠胸前部。
术者靠近患臂一侧取坐位,距离适度,便于操作为宜,确定痛点部位,并做出记号,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拇指或示指作指切压手,右手持经已消毒的钩针,呈执笔式,针尖朝下,用速刺法将针进入皮下组织后,进行提插法,得气后不出针,改行“一穴多向”刺,进行“钩拉”、“弹拨”手法,随即作“震颤”手法10次。
运用针头的光圆部分,对骨膜作轻柔的“按摩”手法,操作手法较重,出针摇大其孔,以泻其实,操作完毕时,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然后用创可贴覆盖固定。
3.疗程每次操作总时间约8分钟,每隔2天治疗1次,每2次间隔2~3天。
6次为一个疗程,治疗需要两个疗程。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技术一、技术适应症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粘连前期和粘连期。
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二、技术特色本疗法无创伤,可避免感染或疾病的传播,易操作,且较经济。
三、治疗方法1.器具LH202H型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
2.取穴肩周炎患侧穴位一一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隔次交替使用),外关与合谷。
3.操作方法刺激仪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cm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l0±2mA。
隔日治疗一次。
推广联系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头皮针抽气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一、技术适应症1.符合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并结合CT或MRI 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的偏瘫病人。
2.中医辨证为中风中经络的实证或本虚标实证者。
3.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偏瘫侧肢体中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肢体功能评分或综合功能评分有一项>3分者。
4.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2至3个月以内(即发病后第31天至第90天)者。
5.无神志昏迷,血压基本稳定者。
二、技术特色本疗法有较大的刺激量,同时有利于配合肢体运动,通过边行针、边运动、长留针、常运动,从而产生较强的改善肌力的效应,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治疗方法1.器具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34号(直径0.23~0.30mm)、1寸~1.5寸(25~40mm)。
2.取穴病灶侧(即偏瘫肢体的对侧)头部。
采用《中国头皮针施术部位标准化方案》:顶中线、顶颞前斜线。
顶中线在头顶部前后正中线,自百会向前至前顶。
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即前顶穴起,止于悬厘穴。
2.操作方法3.操作方法取坐位,确不能坐者可采用仰卧位。
采用2%的碘酒拭擦施术部位,再用7 5%的酒精棉球将碘酒拭净,或单用75%酒精棉球拭擦针刺部位的皮肤。
用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切按在治疗线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快速将针刺入,针尖至帽状腱膜下层。
在针尖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毫针与头皮呈15度~30度角,在腱膜下层进入皮肤1寸(25mm)左右,指下有不紧不松的感觉和一种吸针感。
然后进行行针操作,即用爆发力向外速提3次(约5秒钟),每次至多提出1分(2.5mm)许,又缓插至1寸,如此反复运针10遍,共计约5分钟。
间歇动留针2个小时,每隔30分钟运针5遍(约2分30秒)。
行针和留针期间,可结合患肢的运动。
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拇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慢慢提至皮下。
然而,将针迅速拔出。
出针后若有出血,。
应迅速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
4.疗程每日针1次,每周针刺3次,共12次为1个观察疗程。
推广联系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特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技术一、技术适应症1.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
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有排尿踌躇、夜尿增加等现象;直肠指检可摸到两侧叶或中叶有增大,表面光滑,可向直肠内膨出,质地中等,韧度有弹性感,两侧叶之间的中央沟变浅或消失;残余尿量在60ml以内,否则为手术摘除前列腺指征;膀胱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膀胱颈部前列腺增生的部位和程度,最多是两侧叶增生;超声波断层显像可见前列腺腺体明显增大;尿流率每秒在10ml以下者。
2.中医诊断标准:癃证、闭证。
(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二、技术特色本疗法取穴精练,能减少针刺之痛苦,且疗效较好,具有很好的依从性。
三、治疗方法1.器具28号5寸毫针和28号2.5寸毫针;艾条。
2.取穴秩边穴,中极穴。
3.操作方法患者俯卧,对进行针刺点作局部常规消毒皮肤,取用28号5寸毫针,作60度刺入秩边穴,针尖向内侧会阴部进针,针进深度3~3.5寸,以针感向会阴部生殖器放射为佳,小幅度提插捻转1分钟,留针2O分钟,期间每隔4分钟,作小幅度提插捻转1分钟,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起针。
然后改为仰卧,常规消毒进针点,取28号2.5寸毫针直刺中极穴,以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为佳。
取艾条2cm长一个,点燃插入针柄上,灸2壮。
4.疗程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推广联系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一、技术适应症18~70岁,男女不限,早中期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轻度)颈椎病。
颈型:主诉颈项、头、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Χ线平片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失稳。
神经根型: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伴有颈椎活动受限、肌力减弱或肌萎缩;头部叩击试验、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至少有一项阳性;影像学显示相应颈椎关节退行性变。
椎动脉型与交感型:表现头痛、眩晕、耳鸣、眼花等交感神经症状,且与颈椎活动有关,曾有体位性猝倒;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失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
脊髓型:临床表现下肢发紧、行走不稳、甚或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颈脊髓损害的症状;伴有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影像学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
二、技术特色本技术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运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置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适应面广、痛苦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三、治疗方法1.器械准备普通治疗床。
2.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度~20度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分钟,反复5遍。
以示、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两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
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
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风池、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2分钟。
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约45度左右),不做扳法,反复5遍。
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5遍。
3.疗程每次治疗总时间约20分钟,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
推广联系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一、技术适应症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在10~80岁之间的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
二、技术特色手法操作简单、易学,对于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疗效迅速而确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三、技术操作方法1、器械准备采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一次性管针)2、详细操作步骤(1)腧穴定位阿是穴(2)针刺方法①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龙胆紫标出阿是穴。
② 使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
③ 若痛点在颞部,以10~15度的角度,进针后,缓慢边捻转边从丝竹空穴向阿是穴透刺;若痛点在眉棱部,以相同角度从拈竹穴横透至阿是穴。
毫针针尖必须在阿是穴这一点上得气。
若未得气,应耐心仔细在周围搜寻,切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求得气,以免出血。
④ 得气后,向右轻轻捻转针柄180~360度,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此时,患者针感会增强,然后行250~500次/分的震颤法1分钟,轻轻回转针柄180~360度,留针5分钟;如此反复操作5次后出针。
出针时应在针下空松时缓慢出针,然后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
3、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头痛严重者可延长至60分钟。
推广联系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一、技术适应症1.3个月~5岁患儿,性别不限。
2.糊状便,蛋花样便,黄色水样便,每日不超过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