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周考试题(10.27,实验班,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01.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三实验班数学周考试卷2015-10-14班级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四个函数中,与y x =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2)(x y = B .xx y 2= C .2x y = D . 33x y =2.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的否定..是( ) A .所有不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 B .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不是偶数 C .存在一个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 D .存在一个能被2整除的数不是偶数3.已知集合{}m A ,1,0=,02B x x {|}=<<,若{}m B A ,1=⋂,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2(,) C .0112(,)(,) D .02(,)4.设357log 6,log 10,log 14a b c ===,则( )A .c>b>aB .b>c>aC .a>c>bD .a>b>c5.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3)()f x f x +=,当01x <≤时,()2xf x =,则f (2015)=( )A .2 B .2- C .12- D .126.函数y =ln 1|2x -3|的图像为( )7.方程21log x x=的实根所在区间为( ) A .⎪⎭⎫ ⎝⎛21,0 B. ⎪⎭⎫ ⎝⎛1,21 C.()2,1 D. ()3,2 8. “2a =” 是“函数()f x x a =-在区间[2,)+∞上为增函数”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区间(0,)+∞上,函数1y x -=,12y x =,2(1)y x =-, 3y x =中有三个是增函数; ②若log 3log 30m n <<,则01n m <<<;③若函数()f x 是奇函数,则(1)f x -的图象关于点(1,0)A 对称; ④若函数()323xf x x =--,则方程()0f x =有2个实数根。
高三(理科)数学周考试卷2015-10-21班级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果复数212bi i-+(其中i 为虚数单位,b 为实数)的实部和虚部互为相反数,那么b 等于( ) A .-6 B .23 C .-23D .2 2. 在等差数列{}n a 中,首项10,a =公差d ≠0,若a k =a 1+a 2+a 3+…a 7,则k=( ) A .22 B .23 C .24 D .253.集合A= {}{[]}0,lg (1)x x B x y x x <==+,若{}A B x x A -=∈∉且x B 则A-B=( )A .{}1x x <-B .{}10x x -≤<C .{}10x x -<<D .{}1x x ≤-4.若函数(21)y f x =+是偶函数,则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 )A .x=1B .x=-1C .x=2D .x=-2 5.在△ABC 中,,AB c AC b ==.若点D 满足2,BD DC =则AD =( )A .2133b c + B .5233b c - C .2133b c - D .1233b c + 6.设a >b >1,c <0,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a c > 1 ;②a c <b c ;③log b (a -c)>log a (b -c);④ba -c >ab -c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 ②③④ 7. 已知正数x,y 满足20,350,x y x y -≤⎧⎨-+≥⎩则Z=4-x ·12y⎛⎫ ⎪⎝⎭的最小值为 ( )8.设函数(),f x x x a =-若对[),212,3,,,x x x x ∀∈+∞≠不等式12120x 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 3∞--B .[)3,0-C .(], 3∞-D .(]0, 3 二、填空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4月28日周考实验班理科综合化学试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HCHO 溶液、(NH 4)2SO 4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B .分子式为C 2H 4O 2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羧酸C .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D .纤维素、蛋白质、油脂、糖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7.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乙烷含共价键数目为7N AB .25℃时,1.0LpH=13的Ba (OH )2溶液含OH —数目为0.2N AC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 .常温常压下,6gHe 含中子数为2N A8.已知0.1 mol/L 的碳酸氢钠溶液的pH 为8.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入少量NaOH 固体,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浓度均增大B .将该溶液加水稀释,)(HCO )(Na 3-+c c 的比值保持不变C .c (N a +)+c (H +)=c(D.c (N a +)=c (H C )+2c (CO 32 -)+c (H 2CO 3) 9.向明矾溶液中逐渐滴加Ba(OH)2溶液,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为 A .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时: 2Al 3++3SO 42-+3Ba 2++6OH —= 2Al(OH)3↓+3BaSO 4↓ B .溶液恰好呈中性时:2Al 3++3SO 42-+3Ba 2++6OH — = 2Al(OH)3↓+3BaSO 4↓ C .SO 42-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时:Al 3++SO 42-+Ba 2++4OH — = AlO 2-+BaSO 4↓+2H 2O D .明矾与Ba(OH)2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时:Al 3++SO 42-+Ba 2++3OH —= Al(OH)3↓+BaSO 4↓10.新型纳米材料MFe 2O x (3<x <4)中M 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Cl 35.5 K 39 Fe 56 Zn 65 As 75 Cu 64 I 127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4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B.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CO2属于大气污染物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2. 目前人类已发现几千万种物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SO2(氧化物)B.碘酒(单质)C.HNO3(含氧酸)D.氯水(混合物)3.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4.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①次氯酸的电子式为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③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④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⑤将金属a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将负极接到废铁上,可防止金属a被腐蚀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D.④⑤5.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H)]4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体积的关系可表示为6.右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7.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A.2Na2O2+CO2===2Na2CO3+O2B.2Na2O2+2SO3===2Na2SO4+O2C.Na2O2+H2SO4===Na2SO4+H2O2D.3Na2O2+Cr2O3===2Na2CrO4+Na2O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2 L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D.C2H4和C3H6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 A9. 已知甲、乙、丙、X是4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右图。
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练习题(10月27日)【判一判】1、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在进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
()3、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自交,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比例为9:3:3:1.()4、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5、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与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6、有n对等位基因且独立遗传的两个纯合体杂交,F1自交后代F2中有2n种基因型。
()【练一练】AaBb×AaBb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数、表现型的种类数、以及后代表现型的比例。
解法:分解组合法子代基因型= × = 种,子代表现型= × = 种,后代表现型比例=(:)X(:)= :::【名师押题】7.以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植株自花传粉,从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任取1粒绿色圆粒和1粒绿色皱粒的种子,这两粒种子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 )A.1/3 B.1/4 C.1/9 D.1/168、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显性基因越多。
花色越深。
现有两种纯合的中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F1全为中红花,F1自交产生F2,统计F2花色的植株数量如图。
若将F1进行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A、深红:中红:白=1:2:1;B、深红:红:中红=1:4:1;C、中红:淡红:白=1:2:1;D、深红:红:中红:淡红:白=1:2:4:2:1【课堂检测】一、基础过关1.两对相对性状的交配情况主要有以下6种:2、9∶3∶3∶1比例的来源及特点(写出遗传图解)P 纯种黄圆(YYRR)×纯种绿皱(yyrr)F1黄圆(YyRr)○×F2 基因型(写出所有种类)F2表现型F2表型比(1)表现型的特点:①两显性基因控制的表现型为份(即)②两隐性基因控制的表现型为份(即)③一显性一隐性基因控制的表现型共为份(即和 _)④该情况下的重组性状占的比例为(当亲代基因型为YYrr×yyRR时,重组性状占的比例为)(2)基因型的特点:⑤各种表现型中,纯合体均只有份()⑥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的表现型均为份(即)。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4月28日周考实验班理科综合化学试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HCHO 溶液、(NH 4)2SO 4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B .分子式为C 2H 4O 2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羧酸C .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D .纤维素、蛋白质、油脂、糖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7.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乙烷含共价键数目为7N AB .25℃时,1.0LpH=13的Ba (OH )2溶液含OH —数目为0.2N AC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 .常温常压下,6gHe 含中子数为2N A8.已知0.1 mol/L 的碳酸氢钠溶液的pH 为8.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入少量NaOH 固体,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浓度均增大B .将该溶液加水稀释,)(HCO )(Na 3-+c c 的比值保持不变C .c (Na +)+c (H +)=c (HCO 3- )+c (CO 32 -)+c (OH -)D .c (Na +)=c (HCO 3-)+2c (CO 32 -)+c (H 2CO 3) 9.向明矾溶液中逐渐滴加Ba(OH)2溶液,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为A .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时:2Al 3++3SO 42-+3Ba 2++6OH —= 2Al(OH)3↓+3BaSO 4↓B .溶液恰好呈中性时:2Al 3++3SO 42-+3Ba 2++6OH — = 2Al(OH)3↓+3BaSO 4↓C .SO 42-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时:Al 3++SO 42-+Ba 2++4OH — = AlO 2-+BaSO 4↓+2H 2OD .明矾与Ba(OH)2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时:Al 3++SO 42-+Ba 2++3OH —= Al(OH)3↓+BaSO 4↓10.新型纳米材料MFe 2O x (3<x <4)中M 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2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高三(上)化学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条件中,两种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6和NOD.同压强、同电子数的N2O和CO2)3.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若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24g,则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4 B.28 C.32 D.484.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该气体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各选项中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A.B.C.D.5.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水后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B.1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0.2 n A个Na+C.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D.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 A Fe3+6.如果2g甲烷含有x个分子,那么22g CO2中所含分子数是()A.x B.4x C.0.5x D.3x7.关于2mol氨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为17 gB.含有6.02×1023个NH3分子C.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D.溶于1 L水后,液中NH4+的浓度为2 mol.L﹣18.现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40g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B 18g,C49g,还有D生成.已知D的式量为106.现将22gA和11gB混合反应,能生成D()A.1m ol B.0.5mol C.0.275mol D.0.25mol9.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7 g羟基所含有的电子数为N AB.标准状况下,11.2L苯含有的氢原子数为3N AC.28 g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D.1mol乙醇和1mol乙酸和浓硫酸共热,充分反应后生成乙酸乙酯分子数为N A10.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和b mol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A.B.C.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1.(1)甲烷(CH4)的摩尔质量为;(2)8g CH4中约含有个分子,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L;(3)所含原子数相等的甲烷和氨气(NH3)的质量比为.12.17克NH3共有mol原子,同质量的NH3和H2S分子个数比为.在标准状况下,35.5g氯气的体积是L,将其与氢气完全化合,需氢气的物质的量是mol﹣1.13.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X的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把气体X由注射器A缓慢送入装有CuO的B装置,使之完全反应(气态化合物X与CuO均无剩余),得到如下结果:①实验前B管及药品的质量为21.32克,实验后为21.16克②C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电解后可得到H2和O2,在D中收集到的是N2.③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是14:3.问:(1)C中收集到的液体,物质的量是mol;(2)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高三(上)化学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条件中,两种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6和NOD.同压强、同电子数的N2O和CO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计算.【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二者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 A结合分子构成计算;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二者的压强不一定相等,所以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6和NO,二者的质量相等,二者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 A结合分子构成计算;D.同压强、同电子数的N2O和CO2,两种气体分子中电子数相等,所以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等,结合分子构成计算.【解答】解: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二者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 A知,二者的分子个数相等,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相等,所以其原子个数一定相等,故A正确;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二者的压强不一定相等,所以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分子数不一定相等,则其原子个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6和NO,二者的质量相等,二者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 A二者的分子个数相等,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不相等,所以其原子个数一定不相等,故C错误;D.同压强、同电子数的N2O和CO2,两种气体分子中电子数相等,所以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等,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相等,所以其原子个数一定相等,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物质的量有关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对公式的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不大.)【分析】A、根据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分析;B、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来分析;C、根据m=ρV、n=来分析;D、根据n=cV分析.【解答】解:A.由n=可知,利用物质的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可以计算物质的量,故A不选;B.由n=可知,利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V)可以计算物质的量,故B不选;C.由m=ρV,n=可知,利用体积、密度只能计算其质量,但摩尔质量(M)未知,则不能计算出其物质的量,故C选;D.由n=cV可知,利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体积,可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本计算,清楚计算公式即可解答,比较基础.3.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若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24g,则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4 B.28 C.32 D.48【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相同容器中气体的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计算.【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相同容器中气体的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物质的量相等,设容器的质量为m,则=,m=100g,设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则=M=48g/mol,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为4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相同容器中气体的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相等列方程式计算.建议把握相关计算公式及运用.4.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该气体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各选项中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A.B.C.D.【考点】气体摩尔体积.【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根据n=、N=n×N A、V=n×Vm来计算.【解答】解:由n=可知,同种的气体的质量与分子数成正比,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的分子数为,由N=n×N A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则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应为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明确质量、体积、物质的量、微粒数目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5.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水后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B.1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0.2 n A个Na+C.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D.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 A Fe3+【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氯化氢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B.根据n=cV计算出溶质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含有的钠离子数目;C.1mol氯酸钾中含有1mol硫酸根离子,含有2mol负电荷;D.铁离子在溶液中部分水解,导致铁离子数目减少.【解答】解:A.氯化氢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氯化氢分子,故A错误;B.1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0.1mol硫酸钠,含有0.2mol钠离子,含有0.2 n A个Na+,故B正确;C.1 mol 硫酸钾中含有1mol硫酸根离子,阴离子所带电荷为2mol,电荷数为2n A,故C错误;D.铁离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则溶液中含有的铁离子小于0.1mol,溶液中含有的铁离子数目小于0.1n A,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A为易错点,注意氯化氢为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6.如果2g甲烷含有x个分子,那么22g CO2中所含分子数是()A.x B.4x C.0.5x D.3x【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n==计算.【解答】解:n(CH4)==mol,则=,N A=8x,n(CO2)==0.5mol,则N(CO2)=nN A=0.5×8x=4x,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7.关于2mol氨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为17 gB.含有6.02×1023个NH3分子C.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D.溶于1 L水后,液中NH4+的浓度为2 mol.L﹣1【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A、根据质量m=nM来计算;B、根据分子个数N=nNA来计算;C、根据体积V=nVm来计算;D、溶液的体积≠溶剂的体积,且氨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一水合氨的电离不完全.【解答】解:A、2mol氨气的质量m=nM=2mol×17g/mol=34g,故A错误;B、2mol氨气中的分子个数N=nN A=2mol×N A/mol=2N A=1.204×1024个,故B错误;C、2mol氨气在标况下的体积V=nVm=2mol×22.4L/mol=44.8L,故C正确;D、溶液的体积≠溶剂的体积,故溶液的体积大于1L,且氨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一水合氨为弱碱,只能部分电离,故溶液中的铵根离子的浓度小于2mol/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气体存在的条件,难度不大.8.现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40g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B 18g,C49g,还有D生成.已知D的式量为106.现将22gA和11gB混合反应,能生成D()A.1m ol B.0.5mol C.0.275mol D.0.25mol【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40gA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40g﹣18g=22g,生成的C的质量为49g﹣40g=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的D的质量,根据质量定比定律,计算22gA和11gB反应,哪种物质有剩余,根据不足量的物质利用质量定比关系计算生成D的质量,再根据n=计算生成的D的物质的量.【解答】解:40gA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40g﹣18g=22g,生成的C的质量为49g ﹣40g=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D的质量为40g+22g﹣9g=53g,11gB完全反应需要A的质量为40g×=20g,小于22g,故22gA和11gB反应,B完全反应,故生成D的质量为53g×=26.5g,故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质量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9.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7 g羟基所含有的电子数为N AB.标准状况下,11.2L苯含有的氢原子数为3N AC.28 g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D.1mol乙醇和1mol乙酸和浓硫酸共热,充分反应后生成乙酸乙酯分子数为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羟基为中性原子团,羟基中含有9个电子;B.标准状况下,苯的状态不是气体;C.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为CH2,根据最简式计算出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D.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解答】解:A.1.7g羟基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羟基中含有0.9mol电子,含有的电子数为0.9N A,故A错误;B.标况下苯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苯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28 g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28g最简式CH2,含有的最简式的物质的量为:=2mol,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故C正确;D.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乙醇和1mol乙酸和浓硫酸共热生成的乙酸乙酯小于1mol,生成乙酸乙酯分子数小于N A,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物理量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10.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和b mol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A.B.C.D.无法确定【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NO和O2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规律,反应前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不变.【解答】解: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和b mol O2,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容器内氮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amol:(amol+2b 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侧重对质量守恒定律考查,注意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利用原子的个数在反应前后不变来解答题,比较基础.二、填空题11.(1)甲烷(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2)8g CH4中约含有 3.01×1023个分子,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11.2 L;(3)所含原子数相等的甲烷和氨气(NH3)的质量比为64:85 .【考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摩尔质量在数值上和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单位为g/mol;(2)先根据n=来计算物质的量,再根据N=n×N A和V=n•Vm来计算;(3)根据分子与分子中原子的物质的量关系,求出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然后求出质量比;【解答】解:(1)根据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因此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答案为:16g/mol;(2)CH4的物质的量为n==0.5mol,分子数N=n×N A=0.5mol×6.02×1023mol﹣1=3.01×1023个,体积V=0.5mol×22.4L/mol=11.2L;故答案为:3.01×1023;11.2;(3)因为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一个NH3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所以含原子数相等的甲烷和氨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则甲烷和氨气质量比为=64:85;故答案为:64:85;【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明确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17克NH3共有 4 mol原子,同质量的NH3和H2S分子个数比为2:1 .在标准状况下,35.5g氯气的体积是11.2 L,将其与氢气完全化合,需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5 mol﹣1.【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结合分子的构成,以及c=计算有关物理量.【解答】解:n(NH3)==1mol,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由n=可知:N(NH3):N(H2S)==2:1;n(Cl2)==0.5mol,V(Cl2)=0.5mol×22.4L/mol=11.2L;由反应Cl2+H2=2HCl可知:需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故答案为:4;2:1;11.2;0.5;【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关计算公式的运用.13.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X的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把气体X由注射器A缓慢送入装有CuO的B装置,使之完全反应(气态化合物X与CuO均无剩余),得到如下结果:①实验前B管及药品的质量为21.32克,实验后为21.16克②C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电解后可得到H2和O2,在D中收集到的是N2.③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是14:3.问:(1)C中收集到的液体,物质的量是0.01 mol;(2)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C管中有无色液体出现,D的内管向外推动.(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3CuO3Cu+N2↑+3H2O .【考点】氨的化学性质;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分析】由实验前B管及药品的质量为21.32g,实验后为21.16g,C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电解后可得到H2和O2,在D中收集到的是N2,我们可以得到X含有氮、氢两种元素.然后根据X 中两元素的质量比是14:3,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X中含有氮、氧两种元素.又知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是14:3.所以我们可得氮、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所以化学式为NH3,C中收集到的水的质量为:=0.18g,所以物质的量是=0.01mol,故答案为:0.01;(2)氧化铜与氨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和氮气,所以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且C管中有无色液体出现,D的内管向外推动,故答案为: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C管中有无色液体出现;D的内管向外推动;(3)B中是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故答案为:2NH3+3CuO3Cu+N2↑+3H2O.【点评】装置B中氧化铜变为铜,所以减少的质量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而氧元素又与氨气中的氢元素接合成水,所以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与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从而求出水的质量.。
高三实验班数学周考试卷2015-10-14班级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四个函数中,与y x =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2)(x y = B .xx y 2= C .2x y = D . 33x y =2.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的否定..是( ) A .所有不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 B .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不是偶数 C .存在一个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 D .存在一个能被2整除的数不是偶数3.已知集合{}m A ,1,0=,02B x x {|}=<<,若{}m B A ,1=⋂,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2(,) C .0112(,)(,) D .02(,)4.设357log 6,log 10,log 14a b c ===,则( )A .c>b>aB .b>c>aC .a>c>bD .a>b>c5.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3)()f x f x +=,当01x <≤时,()2xf x =,则f (2015)=( )A .2 B .2- C .12- D .126.函数y =ln 1|2x -3|的图像为( )7.方程21log x x=的实根所在区间为( ) A .⎪⎭⎫ ⎝⎛21,0 B. ⎪⎭⎫ ⎝⎛1,21 C.()2,1 D. ()3,2 8. “2a =” 是“函数()f x x a =-在区间[2,)+∞上为增函数”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区间(0,)+∞上,函数1y x -=,12y x =,2(1)y x =-, 3y x =中有三个是增函数; ②若log 3log 30m n <<,则01n m <<<;③若函数()f x 是奇函数,则(1)f x -的图象关于点(1,0)A 对称;④若函数()323xf x x =--,则方程()0f x =有2个实数根。
化学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Br-80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Ba-137 Fe-56 Cu-64 Ca-40第Ⅰ卷(共54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本题共54分)1.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A.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 B.熔化状态时不导电C.在水溶液中,存在分子 D.稀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0g D2O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0.5N AB.常温常压下,32g O2—离子中所含电子的数目为17N AC.含0.01mol H2O2的水溶液跟MnO2充分作用,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0.02N AD.53g Na2CO3固体含有的离子数为1.5N A3.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无色溶液中:Na+、CO32—、K+、ClO-、AlO2—B.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K+、NO3—、Cl-、NH4+、CO32—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c(OH-)=10-20的溶液中:Na+、Cl-、S2-、SO32—D.中性透明溶液:K+、HCO、NO3—、Fe3+、SO42-34.以下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2O3 + 6H+ = 2Fe3+ + 3H2OB. 等物质的量的KHCO3和Ba(OH)2的溶液混合:HCO3-+ Ba2+ + OH-= BaCO3↓+ H2OC. NaHSO3溶液显酸性是因为:HSO3-= SO32- + H+D. 硫化钠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S2 - + 2H2O H2S + 2OH-5.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物质分子式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乙二醇C2H6O2-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丙三醇C3H8O3 17.9 290 1.26 能跟水和酒精以任意比互溶A.萃取法 B.结晶法 C.分液法 D.蒸馏法6.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
2015-2016学年高三化学周练试题2015-10-81.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石灰石的分解反应B.铝热反应C.Ba(OH)2·8H2O 与NH4Cl反应D.NaOH与稀盐酸反应2.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将乙醇滴入酸性K2Cr2O7溶液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B.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C.将H2C2O4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D.将乙醛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中并加热至沸腾,出现红色沉淀3.某强氧化剂XO(OH)2+,被亚硫酸钠还原到较低价态。
如果还原2.4×10-3 mol XO(OH)+,需用30ml0.2 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还原后X的最终化合价为()2A. 0B. +2C. -2D. +14.二氧化氯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杀菌消毒剂,工业制备ClO2的反应原理常采用:2NaClO3 +4HCl===2ClO2↑+Cl2↑+2H2O+2NaCl,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浓盐酸在反应中仅体现还原性B. 氧化性:NaClO3 <ClO2C. 每生成0.lmol ClO2转移0.5mol电子D. 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B.工业可采用火法炼铜:Cu2S+O2===2Cu+SO2,每生成2mol铜,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C.称取25g CuSO4·5H2O固体溶于7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D.NO和NO2的混合气体共1mol,其中氮原子数为2mol6.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含有Fe2+、Cl-和I-,要除去I-而不氧化Fe2+和Cl-,可以加入的试剂是A.Cl2B.KMnO4C.FeCl3D.HCl7.已知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KIO3、Na2SO3、H2SO4、I2、K2SO4、H2O 和未知物X。
武平一中高三实验班化学周考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
一、单选题(每题7分)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3+ + 2SO42-+ 2 Ba2+ + 4OH-= AlO2- + 2BaSO4↓+ 2H2O
②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 = Fe2++2H2O
③向磷酸二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NH4++OH-=NH3•H2O
④向CH2BrCOOH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CH2BrCOOH+OH-
∆
−−→CH
2BrCOO
-+H
2O
⑤向含0.5mol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0.5mol氯气2Fe2++Cl2=2Fe3++2Cl-
⑥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碳酸氢钙溶液Ca2++OH-+HCO3-=H2O+CaCO3↓
⑦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⑧小苏打与甲酸溶液混合H++CO32-+HCOOH=CO2↑+HCOO-+H2O
A.②④ B.①⑥ C.③⑤⑥ D.①③⑦
2.实验室将NaClO3和Na2SO3按物质的量为2:1放入烧杯中,同时滴入适量H2SO4,并用水浴加热,产生棕黄色的气体X,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A.Cl2 B.Cl2O C.ClO2 D.Cl2O3
3.已知氧化性Br2>Fe3+。
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Fe2++bBr-+cCl2==dFe3++eBr2+fCl-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A.2、6、4、2、3、8 B.2、4、3、2、2、6
C.2、0、1、2、0、2 D.2、2、2、2、1、4
4.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Zn-6e-+6OH-====3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 FeO42- +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还原
D.充电时阴极溶液的碱性减弱
5.苯乙烯(C6H5CH=CH2)是生产各种塑料的重要单体,其制备原理是:C6H5C2H5(g)C6H5CH =CH2(g)+H2 (g),实际生产中常以高温水蒸气作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水蒸气不参加反应),下图为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与水蒸气的用量、体系总压强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和c点温度和压强相同,故其反应速率也相等
B.b点转化率为50%,则混合气体中苯乙烯的体积分数为1/3
C.恒容时加入稀释剂(水蒸气)能减小C6H5C2H5平衡转化率
D .a、b两点转化率不等,但是化学平衡常数相等.
6.在3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分别进行反应:。
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容器达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NH3,达新平衡后NH3的转化率减小
B.在该温度下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C.2c1<1.5 D.2ρ1=ρ2
二、填空题
7.(18分)碳的氧化物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CO 和H2可以合成甲醇,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
Ⅰ.若在20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
和H2,发生反应:
CO(g)+ 2H2(g) CH3OH(g)。
测得平衡时CO得
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及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p2、195℃时,
n(H2)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p2、195℃时,0~1min内,υ(H2)= mol/(L·min)。
(2)你认为p1 p2; p2、195℃时,B点,υ(正)υ(逆)。
(填“﹤”“﹥”或“=”)(3)p2、195℃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Ⅱ.NH3(g)与CO2(g)经过两步反应生成尿素,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1)NH3(g)与CO2(g)反应生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合成尿素时,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措施有(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尿素及时分离出去 D.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8.(24分)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15 mol/L A、0.05 mol/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甲图所示。
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若t1=15s,则t0~t1阶段v(C)=______ _,A的转化率为______ __。
(2)若t5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此时v(正)>v(逆),若A的物质的量减少0.03 mol时,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若t4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则B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 _mol/L。
(4)t3时改变的某一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 _(选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增大反应物浓度
(5)现以H2、O2、熔融Na2CO3组成的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N2O5,装置如图所示。
写出石墨Ⅰ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N2O5在电解池的区生成(填“阳极”或“阴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9.(16分)某同学设计实验制备2-羟基-4-苯基丁酸乙酯,反应原理、装置和数据如下:
实验步骤:
①如图1,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0 mL 2-羟基-4-苯基丁酸、20 mL无水乙醇和适量浓硫酸,再加入几粒沸石;②加热至70℃左右保持恒温半小时;③分离、提纯三颈瓶中的粗产品,得到有机粗产品;④精制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1)油水分离器的作用为___________ ____ (2)本实验采用水浴加热,因为温度过高会使产率___ ___(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3)取三颈烧瓶中的混合物分别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
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 _ (4)在精制产品时,加入无水MgSO4的作用为_ __;然后过滤,
再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蒸馏纯化,图2装置中的错误有(指出错误)_____ _______ 。
(5)若按纠正后的操作进行蒸馏纯化,并收集212℃的馏分,得2-羟基-4-苯基丁酸乙酯约
9.0 g。
则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C3.A4.D5.D6.C
7.(18分)Ⅰ(1)0.15 (2)﹤﹤(3)25
Ⅱ (1) 2NH3(g)+ CO(g)=== CO(NH2)2(s)+ H2O(l)△H=—134kJ/mol (2)D
8.(24分,每空2分)
(1)0.004 mol·L-1·s-1 60%
(2)3A(g)2C(g)+B(g) ΔH=+100a kJ·mol-1
(3) 0.02 (4)a、b
(5)H2 + CO32-— 2e- == H2O + CO2(2分);阳极(2分)
9. (18分) (1)及时分离生成的水,促进平衡正向进行 (1分)
(2)减小 (1分)
(3)洗掉碳酸氢钠 (1分)
(4)干燥(2分);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冷凝水的方向 (2分)
32%(31.9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