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命题人简介之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张丽英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2013年司法考试十四门部门法的轻重主次大排行作者:黄甦国家司法考试培训中心主任2012年司法考试各部门法分值分布司法考试考核14门部门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我们尝试给14门部门法依照主次、备考中的重要性、对考生命运的主宰力以及部门法之间的微妙的辩证关系来排排坐次。
司法考试的内容分类:理论法学、应用法学、法律实务、现行法律规定和法律职业道德。
考试形式采取闭卷、笔试。
分四卷,每卷分值为150分,四卷总分为600分。
试卷一、试卷二、试卷三为机读选择试题,试卷四为案例分析、简答题、论述题及法律文书写作。
部门法在各卷的具体分布:试卷一:综合知识。
包括:法理学、宪法、法制史、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试卷二: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属于公法范畴)。
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属于私法范畴)。
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试卷四:案例分析、简答、论述、文书。
包括:法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
2009年司法考试增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相关内容。
2012年司法考试各部门法及四卷分值分布十四门部门法层次划分:第一层次:刑法、民法通民刑者通司考,主要是从民刑法在14门部门法的引领地位和对14门部门法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力来谈的,大家不能机械的理解、较真:民法加在一起到不了200分,怎么能这样说呢?民刑掌握好了,其他部门法就触类旁通不能把握了。
就民法而言是考生间差距最微乎其微的部门法,可以这么讲14门部门法考生整体上差距最小的是民法。
与此同时我们说:刑法是考生间差距最大的部门法。
所以每年因为民法拖累通不过司法考试的人最少,而受刑法拖累落榜是最多的。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行法者才可以通司考。
民法在考生中属于深入人心的,凡是学法的人民法都曾经下过大工夫、大气力,大家在民法中拉不开差距。
民法和刑法属于备考14门部门法的第一核心梯队。
09 司考拼题老师与出题特点一览法理:舒国莹、高其才。
法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被案例化、实例化和应用化。
题目是一个一个的小案例,通过案例去考察考生对基本的知识、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舒国滢老师不仅是司法考试的命题和拼题老师,而且还是政法大学研究生考试的出题老师,他往往把法大研究生考试的题目直接搬到司法考试中,如06年最后一道论述题就是政法大学2004年研究生考试的原题。
所以考生可以把政法大学历年研究生考试法理学试题下载下来加以研习,作为复习的参考。
法制史:赵晓耕。
命题特点是用一些小典故去考察考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习法制史要在研读历年真题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尽可能多的掌握教材中给出的历史事件,中国法制史考察的对象是往往是“第一”或“之最”,而外国法制史考察的是对世界影响比较大的。
宪法:焦洪昌、刘茂林。
宪法学的司法考试试题难度不高,但是考的比较细,经常会在考生不太注意的地方出现考题,而且容易与国家事实政治联系在一起出题。
建议考生在考试之前把宪法的法条看一遍。
经济法:刘凯湘、王卫国。
在复习经济法的时候要用行政宏观调控的角度去把握这些法律的内容。
国际法:秦晓程。
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转化程小案例,并和时事政治联系到一起。
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张丽英、黄进。
国际经济法的特点是把重点放在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术语上;国际私法的考点比较集中,试题重复率比较高,国际私法每年都会考到重复的题目。
国际经济法建议大家看一下老师的课件,结合历年试题,这样的效果比较好国际经济法不会出偏题,只要大家认真研读教材,把教材吃透,得分是比较容易的。
法职:王进喜、陈宜、张晓维。
拼题人容易在法律职业道德的试题中设置陷阱,如把司法实践中一些违法的做法设计成选项。
建议大家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仔细阅读法条,尤其是新修订的《律师法》。
刑法:张明楷、陈兴良、周光权。
张明楷的有些观点是比较前沿的;陈兴良老师的命题特点是考察“常见、多发、疑难、复杂”的罪名。
法大国经本科教学文档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区别中国政法大学张丽英教授199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来源于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但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在性质上的变化19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则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协定。
因此其效力较低,当国内的法律规定与总协定不同时,缔约方可以通过“祖父条款”保留国内法律的适用。
而1994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世贸易组织法律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临时适用协议。
当成员方的国内规定与总协定的规定不同时,由于成员方已签订了协定即应承担协定规定的义务,因此应适用总协定的规定,修改国内的规定,但通常有一个修改的过渡期。
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彻底解决了遗留了半个世纪的“祖父条款”问题,世贸组织体制在全面吸收关贸1947年规则的同时,明确将总协定的《临时适用议定书》排除,从而将其中的“祖父条款”排除在新体制之外。
从整个调整货物贸易的世贸组织法律体系上看,1994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有关货物贸易具体领域的其他12个协议的原则和法律基础。
海天司法考试论坛汇集三国法张丽英法大本科教学本档二、在称谓上的变化称谓上最大的变化是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全体”,在1994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改称“世界贸易组织”。
由于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协定,而不是一个国际组织,因此没有采用“组织”的称谓。
在1947年关贸总协定拟定时,其初稿中曾设计过一个称为“临时委员会”机构,以监督关贸的实施,但在美国代表的主张下,关贸条文中涉嫌“国际组织”的东西均被删除了。
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的“缔约方全体”(CONTRACTING PARTIES)是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缔造者们为免除总协定国际组织之嫌的一种创造。
由协定变为组织,随之在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所称的“缔约方”、“发达缔约方”、“欠发达缔约方”,在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分别被改为“成员”、“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的称谓。
司法考试出题人简介之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黄进司法考试出题人之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黄进1958年12月生,湖北利川人。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1988年2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获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国际私法专业博士。
1986年至1987年曾在瑞士比较法研究所和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
1993年至1994年以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耳鲁大学法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曾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第四届成员,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C)国际仲裁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法学评论》主编,澳门政府立法事务办公室法律专家、《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主编、英文《中国国际法杂志》(美国出版)副主编、英文《国际私法年刊》(荷兰出版)顾问委员会成员等职。
黄进教授主攻国际私法,旁及国际公法与比较法,尤其是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法、区际冲突法、国际商事仲裁和中国国际私法的理论与实践有深入、系统和独到的研究。
其代表性著作和教材有:《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研究》(专著)、《区际冲突法研究》(专著)、《区际冲突法研究》(专著)、《中国国际私法》(专著)、《国际司法协助与区际冲突法论文集》(主编)、司法部法学教材《现代国际私法》(主编)、《区际司法协助研究》(主编)、《区际司法协助的理论与实务》(主编)等;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海牙国际法年刊》(荷兰)、《国际法文摘》(德国)、《杜克国际法与比较法杂志》(美国)、《中国国际法年刊》、《法学研究》、《经济与法律》(香港)、《华冈法粹》(台湾)等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译作90余篇。
<国际私法>历年司法考试真题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述1. 国际私法的主要渊源是。
A.国际条约B.国际惯例C.国内立法D.国内判例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国际私法的渊源。
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私法的存在及其表现形式。
国际私法的渊源具有双重性,其国内法渊源包括国内立法和判例,国际法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其中,国内立法是国际私法渊源的最早形式,也是现今国际私法的主要渊源之一。
故选C。
2. 下列法律关系中,属于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是:A. 中国公民甲与美国公民乙因离婚而产生的有关法律关系B. 中国某进出口公司与某国海运公司约定由海运公司在指定港口装货运至指定港口而发生的有关法律关系C.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分支机构与我国某一大型国有企业就购销合同产生争议的法律关系D. 我国某大型国有企业为完成股份制的改造,通过政府接受某国际组织的大额贷款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一般认为,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具有国际因素的民商事法律关系,或称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
本题中ABC三项均属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范畴,但D项系政府间贷款,不属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
3. 下列关于国际私法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不包括涉外商事法律关系B. 19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1980年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均属于国际私法的范围C. 国际私法的中心内容是统一实体法规范D. 国际私法的范围包括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及国际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规范参考答案:B,D答案解析: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是广义的民商事法律关系。
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解决法律冲突为中心任务,以冲突规范为最基本的规范,同时包括统一实体规范、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及国际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规范等在内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4. 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包括哪些?A. 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B. 民事法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C. 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于外国的D. 具有涉外因素的广义的民商事法律关系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304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或者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或者诉讼标的物在外国的民事案件,为涉外民事案件。
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学习指导一、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在司法考试中的地位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在司法考试的卷一中测试,在司法考试中基本分值是占9%到10%之间,国公分值最低,国私居中,国经分值最多,但近年国公、国私和国经出现平均分配分值的趋势。
例如:2002年总分400,三国39分,其中国公9分,国私15分,国经15分;2003年总分400,三国36分,其中国公9分,国私11分,国经16分;2004年总分600,三国52分,其中国公14分,国私16分,国经22分;2006年总分600,三国44分,其中国公14分,国私15分,国经15分;2007年总分600,三国43分,其中国公12分,国私15分,国经16分。
二、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考试题的特点命题总体保持稳定,精确度及全面性略有提高。
1.分值及考点分布特点国公考点分散,命题主要针对单一知识点,直接叙述性命题较少,选项涉及的知识点有一定的变化,有单一知识点命题,也有多个知识点的命题,基本上没有综合案例,但有单一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的小案例考题;国私考点比较集中,考题采用直接叙述性命题或案例命题的方式,比较容易掌握;国经考题相对集中,但有些部分非理解不能掌握,考题采用直接叙述性命题或案例命题方式,此外还有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案例。
2.难度特点精确度和全面性要求有了一定的提高。
国公难度在二层,即并非直接背书可以解决,应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国私难度多在一层,即某些地方掌握书上的内容即可答题。
国经难度一层、二层比例差不多。
一层题例:刑法第6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公民的犯罪……可以适用本法……”这在管辖权方面属于:()A.领域管辖B.保护性管辖C.普遍管辖D.属人优越权答案:B直接考保护性管辖的定义。
二层题例:2002年93.中国某国有企业在甲国设有办事处,甲国人贾某为该办事处雇员。
贾某利用职务之便,将办事处公款1000万美元窃为已有进行挥霍。
华胜张丽英三国法4公约任意性法大国经本科文档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的任意性和当事人之间的习惯作法中国政法大学张丽英教授一、公约适用的任意性特点公约的一个特点是其适用的任意性。
这种“软性”条约是19世纪起国际贸易领域内出现的一个新的特点1。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不适用本公约,或在第12条的条件下,减损本公约的任何规定或改变其效力。
”这个规定把当事人的选择放在第一位。
当然,当事人不能“默示”地排除《公约》的适用。
即当事人如没有明确排除公约的适用,则公约得以适用。
公约的任意性主要表现为下列两点:(一)当事人可以通过选择其他法律而排除公约的适用当事人可以通过选择其他法律而排除公约的适用,也就是说,即使本应适用公约,但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适用其他的法律,则排除了公约的适用。
但案例表明如果当事人只是一般性地选择适用了某一缔约国的法律,则公约仍然得以适用2,只有在当事人明确适用该国的什么法律时,才能排除公约的适用,例如,如果当事人选择适用《美国统一商法典》,则可以排除公约的适用。
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选择适用了某一国际惯例,如某一国际贸易术语,则不能认为排除了公约的适用,因为贸易术语主要是解决买卖双方在交货方面的责任、费用及风险划分等问题,而没有涉及违约及违约救济等方面的问题,贸易术语和公约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因此,公约仍应对合同适用。
三国法海天司法考试论坛汇集张丽英法大本科教学本档(二)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改变公约的内容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部分地适用公约,或对公约的内容进行改变。
但当事人的此项权利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即如果当事人营业地所在国在加入公约时已提出保留的内容,当事人必须遵守,而不得排除或改变。
三国法海天司法考试论坛汇集张丽英法大本科教学本档二、当事人同意的惯例及他们之间的习惯做法依《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9条规定:“双方当事人之间业已同意的任何惯例和他们之间确立的任何习惯做法,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法大国经本科教学文档不可抗力及其免责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张丽英教授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条款是规定在合同订立后发生当事人在订合同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以致不能履行合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时,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的条款。
一、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的构成条件构成不可抗力的意外事故应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一)意外事故是在签订合同以后发生的。
订立合同以前发生的事故是已知的,不能说是意外,如明知不能履约还订立合同是一种欺诈行为。
(二)意外事故是当事人所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可控制的。
不可抗力的事故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两类情况,一类是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如水灾、风灾、旱灾、地震等;另一类是社会原因引起的,如战争、封锁、政府禁令、骚乱、暴动等。
一般来说,对于自然原因引起的不可抗力分歧不大,但对于哪些是构成不可抗力的社会原因则往往会产生分歧,如什么情事构成骚乱或暴动往往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分歧。
在合同中对不可抗力的意外事故进行规定可以下列几种方式:其一,概括式规定,即笼统地规定因不可抗力引起的不能交货或延迟交货,卖方不承担责任。
由于国际上对不可抗力并没有统一的解释,因此任意性较大,难于执行。
其二,列举式规定,即一一将水灾、风灾、旱灾、地震、战争、封锁、政府禁令、骚乱、暴动等事件列明,规定由列明事件引起的损失卖方不承担责任。
但由于不可抗力的事件是多种多样的,难免挂一漏万。
其三,以混合方式规定,即以列举式和概括式相结合的方式规定不可抗力的事故。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上述两种方式不足,因此也是最常用的方式。
(三)意外事故的引起没有当事人疏忽或过失等主观因素。
即未履约一方对于意外事故的发生、发展及其后果完全没有主观的过失。
为了满足这一法律上的要求,援引不可抗力的一方应在合理的时间内提供有关机构的证明,在我国即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出具证明,在其他国家一般是由当地的商会或公证机构出具证明。
司考命题人简介之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张丽英
司考命题人之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张丽英
张丽英女 198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法学教授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海商法协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协会理事
国内外学习进修的学校及时间和内容:
1,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2,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私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3,1987年9月至1988年9月,香港大学:国际贸易法、海商法、证券交易法、冲突法
4,1993年5月,华东政法学院:司法部证券法师资培训
5,1993年9月,大连海运学院:海上保险、船舶租赁、国际商事仲裁
6,1994年1月至1995年1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国际运输法、国际贸易法
7,1998年10月,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及欧盟:世界贸易和知识产权问题
8,2005年6月-7月,2005 U.S.-China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Roundtable,
9,2003年至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获法学博士学位
现从事专业及专长:
国际经济法、海商法、国际贸易法、海上保险法、国际私法
获奖情况:
2003年主讲的《海商法》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
1998年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998年《外国人在华待遇》获司法部“九五”期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999年专著《海商法》获宪梓科研三等奖
1992年度优秀教研室主任
1996年中国政法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奖
1997年度优秀教研室主任
1997年成人高等教育优秀教师
主要科研成果:
1,Conflict of Jurisdictions of Maritime Disputes in China,China Oceans Law Review2005年第2期5000字单独
2,《海商法原理?规则?案例》2006年3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34万字单独
3,《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法律服务的开放》,载于《法制日报》2004年12月18日第4版,中国-东盟南宁博览会法律服务研究讨会专题演讲专版。
4,《THC争议与海运业反垄断豁免问题》,载于《国际经济法论丛》第11卷,2004年。
5,《国际贸易法专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独著
6,《船舶优先权法律性质若干学说析》,载于《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4期。
7,《海商法》(精品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主编,本人撰写24万字。
8,《国际技术贸易法》(精品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本人撰写4万字
9,《海运服务的壁垒及其自由化》,载于《海商法研究》总第8辑2003年4月,约1.4
万字。
10,《论转基因农产品贸易的法律问题》,载于《国际经济法论丛》第7卷,2003年,约1.8万字。
11,《电子商务法典型案例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主编,本人撰写约3万字。
12,《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法律出版社2004年,主编,撰写9万字。
13,《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副主编,撰写10万字。
14,《从美国启动201条款谈保障措施制度》,载于《政法论坛》2002年第四期,约8000字。
15,《国际经济法》(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运输部分,约4万字。
16,《国际贸易法律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主编并撰写25万字。
17,《商法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本人撰写约10.5万字。
18,《海商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撰写20万字。
19,《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2001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主编并撰写7万字。
20,《商法经济法》2001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撰写4万字。
21,《中国合同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本人撰写约10万字。
22,《1999年扣船公约及相关法律问题》,《政法论坛》,2000年增刊。
23,《国际商事仲裁全球模式倾向》,载于《国际贸易》2000年第11期,约1万字。
24,《运输合同的特殊性——合同法及其他各法律法规对运输合同的适用关系》,载于《国际经济法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涉及第三方效力的合同的法律问题》,《政法论坛》,1999年第三期。
26,《海商法》,1998年人民法院出版社,本人独著约40万字
27,《外国人在华待遇》,1997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本人撰写10万字
28,《海商法》,1998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主编并撰写26万字
29,《商法》,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编写,2004年法律出版社,参编,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