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上海机场多式联运体系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
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及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港口的快速发展,海铁联运在运输成本、运行安全、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等诸多方面凸显出的巨大优势,已使其成为优化集装箱运输结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文中阐述了上海港集装箱产业中海铁联运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海铁联运业务拓展的相关因素,认为应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下,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动上海港海铁联运的跨越式的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
一、上海港海铁联运发展历程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但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进展缓慢。
1996年,首次开行了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上海至南京的国际集装箱“五定班列”,为上海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首开先河。
1997年,上海至成都的集装箱"五定"班列开通,全程2,380Km,运行时间96h,首开上海远距离内地全程中转的先河。
几年之后,上海至内陆的海铁联运节点已经有合肥、蚌埠、西安、重庆、南京、温州、宁波、南昌、昆明等。
1999年,上海港务局与上海铁路局分别成立了军工路港站和杨浦港站,推行港口——铁路一门式服务,将铁路受理站前移到港区,降低口岸使费,从而缩短运作周期。
到2006年,上海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该运营站负责将洋山深水港的铁路集装箱接入全国的铁路网。
经过多年来的摸索和发展,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二、上海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海铁联运是一种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集疏运方式,在欧美国家已经普遍应用。
然而,这种世界上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在上海港确是前景美好,处境尴尬。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目标。
由此可见,海铁联运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有着美好的前景。
图1 各种运输方式所占比例示意图根据我国铁路线建设的特点来看,铁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然而,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上海港海铁联运虽然从基础设施等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从其承担的作业吞吐量上来看,上海港海铁联运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现状与趋势•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交通拥挤等社会问题,更不要说在当下油价飞涨的情况下。
因而,如何发展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我国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解决上述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论坛上,一些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对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了客观而中肯的论述。
本刊记者随机采访并撷取了一些专家的论述组成这期话题;主持人语:始于1978年的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是同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一起发展起来的。
三十年来,在运输变化、能源变化、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国物流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我国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能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的现今状况又如何呢?王明志:我国海运集装箱运输从1978年起步以来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
连续20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连续30年保持23%以上的增幅。
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更为迅猛,不断出现重大突破。
2002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经突破了3700万箱,成为世界第一;2007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亿箱,达到11270万标准箱,5年几乎翻两番,构成了全国港口集装箱运输总量在世界遥遥领先的态势;特别是在全球20大集装箱港口排名里面,2007年我国有8个港口,其中大陆占了6个,分别是上海、深圳、青岛、宁波舟山、广州、天津。
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香港成为世界第二。
2003年以来,我国港口集装箱装卸效率不断刷新和突破世界记录,目前也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
在世界航运市场上,中国因素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重要因素,对于国际海运贸易的健康发展、维系国际航运市场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我国参与国际海运事务,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和政策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强。
我国水运在国际集装箱运输领域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国家改革开放,归功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归功于全国交通系统和各级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归功于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第11卷第11期中国水运V ol.11N o.112011年11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N ovem ber 201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小芹(6),女,福建厦门人,厦门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
上海港发展多式联运存在问题及对策王小芹(厦门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4)摘要:研究了上海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分析了上海发展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上海港在铁路、水路、公路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在多式联运系统协调、信息交换渠道和标准化等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上海港口;多式联运;集装箱;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U 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11-0046-02多式联运是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其强调的是各个运输网络的优势互补,以最佳的运输路线、最短的运输时间、最高的运输效率、最安全的运输保障和最低的运输成本将集装箱货物运输到目的地。
多式联运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和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物流竞争等方面的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发展多式联运已成为上海建设两个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并受到了中央和上海各级政府的重视。
因此对上海港发展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上海多式联运发展现状上海具有较完善的硬件设施。
随着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营运、外高桥六期码头正式开港投产以及浦东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上海在码头设施、集疏运体系等“硬环境”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上海港已发展为我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最广的港口。
2010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6.9万个标准箱,首次超越新加坡,跃居世界第一,在货物吞吐量方面,上海港完成约6.5亿t ,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
水水联运在集疏运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水水中转比例不断扩大,从2002年底的16.7%增加到2010年的38%,并且江海联运在上海港水路集疏运中占据主要地位,河海联运所占份额则非常小。
双循环背景下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的意义与研究摘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多式联运是重要的手段。
本文从多式联运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分析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的必要性和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建设综合物流枢纽、合理调整运输结构、完善信息平台、提升综合服务能⼒等措施。
一、多式联运的内涵1、多式联运的定义多式联运是指货物由一种且不变的运载单元装载,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转换和衔接而不对货物本身进行操作的运输形式。
这种运输方式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
2、多式联运的特征多式联运与传统的联运最大的区别在于多式联运整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明确多式联运经营人与托运人的合同关系。
目前全球对于固态货物的运输主要包括海、铁、公、空四种,根据定义,多式联运需涵盖四种运输方式中的两种及以上。
二、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发展现状目前多式联运服务的对象几乎全部是外贸货物,尤其以进口方向居多。
国内多式联运的需求主要来自三大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
我国多式联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例仅为2.9%,其中海铁联运量占比仅为2.5%;而美国海铁联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例为40%,法国海铁联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例为35%。
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备设施尚需改进和完善港口、铁路货场、公路集散中心等货运枢纽是多式联运的基础设施,但各货运枢纽的布局功能和规划建设不到位且统筹使用不流畅,难以实现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货物需要在港口码头、铁路场站、货运站、机场等设施间频繁转运,大大降低了多式联运整体运行组织效率,严重阻碍着多式联运的发展。
(2)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困难我国不同运输系统以及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形成了各自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但各信息平台之间的协调性较差,货物运输各阶段的信息难以实时共享,物流企业、海关、检验检疫等不同的业务系统也未能有效衔接,不仅增加了货物追踪难度,也浪费了运力。
以航运业视⾓观察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本⽂由某位航运资深⼈⼠在近期的⼀次演讲内容整理成⽂。
全⽂通篇以航运⼈视⾓来观察我国多式联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多式联运⼗分重视,2016年1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步⿎励开展多式联运⼯作的通知》,今年4⽉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和中铁总公司发布《“⼗三五”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均⼒图促进多式联运发展。
从多式联运的概念来说,今年4⽉1⽇,交通运输部有⼀个实施的⾏业标准,即《货物多式联运术语》,这个标准对多式联运做了定义,那就是货物有⼀种不变的运载单元运载,以两种以上运输⽅式运输,并且在整个运输途中不对货物本⾝进⾏操作的运输形式。
这个定义对多式联运的本质与现在国内多式联运更贴近,与欧美也更贴近,它强调多式联运要求⽆缝衔接、快速转运。
那么,提到多式联运的经济⾼效,也有过⼀个测算,按2016年数据,我国公路货运总量占世界的77%,如果10%的公路货运可以通过公铁联运转向铁路运输,每年可以减少燃油的消耗454亿升,并能减少公路交通拥堵达到50%以上。
▣国内多式联运发展的4个主要阶段1、计划联运阶段(1950-1970)处于计划经济模式下。
2、国际接轨阶段(1970-1980)因我国外贸开始开展,从1973年天津港卸载第⼀个国际集装箱开始,我们就开始国际海运与多式联运接轨。
3、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0)以企业为主,市场模式,开放港⼝、海运市场。
货代、海运企业快速发展。
4、整合规范阶段(2010-⾄今)多式联运⽬前已进⼊关注内贸多式联运阶段,增长量超过外贸,占⽐还没有超过外贸,⼯作重点也转为整合各种运输⽅式资源,完善相关各种规范。
2011年交通部、原铁道部选定6条铁⽔联运通道⽰范项⽬。
2015年交通部、发改委选定15个城市开展多式联运⽰范⼯程。
这些项⽬在很⼤程度上推动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多式联运的整体情况在联运规模上,2016年全国规模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8亿TEU。
关于我国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与反思关于其定义为:依据多式联运所签订的合同用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然后由多式联运的经营人将物品从某个国家接管物品的地方运载到其它国家所交代的交付物品的地方。
( 一 ) 国际多式联运产生背景经济全球化导致许多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增长。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适应区域压力,这些跨国公司选择了位于最佳位置的生产工厂向全球供应产品或生产原材料。
生产基地和组装工厂位于世界不同地区。
将产品运送到消费市场的运输过程已成为公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配合生产,整条运输链条不能被看作是一些孤立的运输服务,应该视为一个整体,使整个运输过程更加便利,从而导致国际多式联运的出现。
( 二 ) 国际多式联运优点 1,办理手续更加简单,责任明确。
通过国际多式联运,即使各种运输方式转换后,国际货物运输也相当遥远,经过数次转运后,货主只需申请一次性托运给承运人,一次性合同,一次付款,一次性保险,并且提供合并提单减少了许多繁琐的手续。
相较于一般的运输方式,其不至于那般可能发生责任明确的疏忽。
一旦货物发生事故,责任难以确定。
多式联运承运人将负责整个旅程。
如果有副载波,他们也将负责他们自己的传输间隔。
2. 节省时间和货物损失。
因为多式联运具有灵活的连接,那么就使期间的众多环节减少了,自然运输质量便得到了提高。
多式联运使用的运输方式多为集装箱直接不间断输送。
收货人收到包裹后,密封件被封存直到收货人收到包裹。
没有必要在中间打开盒子。
在装卸时,使用了更加方便高级的机械,避免了人工装载出现的盗窃行为和处理过程中的损失,同时节省劳动力,也节约了大部分时间。
3,节省运输成本。
多式联运经营者一次性收取全部运输费用,货物在包装或者通过首轮运输手段后,可以使用连云港提单进行结汇。
结算时间提前,减少了利息和业主的资金损失。
周转更加灵活,使用集装箱运输也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成本。
二、国际多式联运在我国的现存状况和一些弊端( 一 ) 我国国际多式联运现状二十世纪下半叶起,国际集装箱的运输产业开始在我国出现,另外,于 1997 年国家也颁布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后,才开始全方位的发展壮大多式联运的方式。
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现状与趋势一、本文概述集装箱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物流运输方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集装箱多式联运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当前状况,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然后从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效率、信息化水平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本文将探讨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促进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物流业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历程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逐步发展起来的。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集装箱运输技术,并逐渐将其应用到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中,标志着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初步形成。
在9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和物流需求的不断扩大,集装箱多式联运得到了快速发展。
尤其是铁路集装箱运输,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为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21世纪,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的不断创新,集装箱多式联运逐渐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联系更加紧密。
近年来,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新型港口的建设,为集装箱多式联运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条件。
随着绿色物流、智能物流等理念的普及,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也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