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打虎记专利篇
- 格式:docx
- 大小:15.91 KB
- 文档页数:2
《破解IPO:疑难点剖析与案例点评》阅读记录目录一、IPO概述 (2)1.1 IPO的定义 (2)1.2 IPO的意义和作用 (3)1.3 IPO的基本流程 (5)二、IPO的疑难点分析 (6)2.1 法律法规方面的疑难点 (7)2.1.1 财务报表的合规性 (8)2.1.2 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性 (10)2.1.3 内幕交易的防范 (10)2.2 市场环境方面的疑难点 (11)2.2.1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12)2.2.2 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13)2.2.3 行业发展的趋势 (14)2.3 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的疑难点 (16)2.3.1 研发投入的占比 (17)2.3.2 知识产权的保护 (17)2.3.3 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19)三、IPO案例点评 (19)3.1 案例一 (20)3.1.1 案例背景 (22)3.1.2 面临的疑难点 (22)3.1.3 解决方案及点评 (22)3.2 案例二 (24)3.2.1 案例背景 (25)3.2.2 面临的疑难点 (26)3.2.3 解决方案及点评 (28)3.3 案例三 (29)3.3.1 案例背景 (31)3.3.2 面临的疑难点 (32)3.3.3 解决方案及点评 (33)四、总结与启示 (34)4.1 IPO的经验教训 (35)4.2 对拟IPO企业的建议 (36)4.3 对投资者的启示 (38)一、IPO概述IPO(首次公开募股)是指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将其部分或全部股份向公众出售,以筹集资金并扩大公司规模的一种融资方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IPO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监管政策的调整,IPO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疑难问题,如信息披露不充分、股权结构复杂、投资者保护不足等。
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疑难问题,本文对IPO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剖析和案例点评,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有益的投资建议和参考。
2019北京生泰尔ipo上市被否案例的思考与建议2019年北京生泰尔(以下简称生泰尔)的ipo上市被否案例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一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思考和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公司治理、财务运营、企业文化和监管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生泰尔的ipo被否主要是由于公司治理不规范所导致的。
首先,公司高管层存在个人利益冲突的问题,违背了独立董事的职责。
因此,在组建独立董事会时,应选择有经验、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独立董事,增加独立监督的力量。
此外,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同时,公司应加强对运营和风险管理的监督,确保公司高管层不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公司的长期发展。
其次,财务运营方面也是生泰尔ipo被否的重要原因。
从上市前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了大量“修缮”来看,生泰尔违反了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违背了投资者的知情权。
因此,企业应坦诚面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此外,公司应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和审计机制,加强内部财务控制,避免财务数据的虚假和误导性。
第三,企业文化也是影响生泰尔ipo被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司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加强道德风险管理。
此外,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
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企业文化,才能有效防范和管理道德风险,提升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
最后,监管层面也需要加强监管力度,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ipo申请企业的审核和监管。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提高监管的效能。
此外,对虚假信息、财务造假等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的公正公平。
综上所述,生泰尔ipo上市被否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教训。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企业应加强公司治理、合规运营、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二审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管理范围行政作为专利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复议【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5.25【案件字号】(2019)最高法知行终152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罗霞徐飞岳利浩【审理法官】罗霞徐飞岳利浩【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当事人】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当事人-公司】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法院级别】最高人民法院【原告】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被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本院观点】根据当事人的上诉请求、答辩情况以及案件事实,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本申请是否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创造性。
关于工作原理,本申请在背景技术中指出,构成3D视频的一对画面或者画面配对的序列的信号典型地对于关于例如屏幕尺寸和观看距离的特定呈现环境而生成。
现有技术整体上是否存在技术启示是创造性判断的关键。
第一,对比文件1公开了利用重构图像替换左眼图像或右眼图像中的一个,以及输出该替换图像及未变化的另一眼的图像。
权利要求3对权利要求2作了进一步限定。
【权责关键词】合法新证据维持原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原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基本属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权利要求3对权利要求2作了进一步限定。
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立体图像传递方法,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在构造立体图像时,传送表示立体效果的强度的立体效果标记作为图像的附加信息,所述强度由如0、1、2或3等数值来表示(相当于该权利要求中的为相应组的参数提供应当应用的立体强度的定义),且上述特征在对比文件3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本申请中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用于提供立体强度以调整立体效果,因此对比文件3给出了将其应用于对比文件1以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启示。
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为不同立体模式分别定义立体强度范围,是本领域的惯用手段。
IPO打虎记——专利篇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在企业IPO过程中,涉及的专利问题看似轻微,实则重大,它关系到拟IPO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存续性和盈利的合法性及可持续性。
因此,这对企业的专利资产管理能力有一定要求,而且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能成功上市。
6月1日,曾经折戟IPO的广州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新的招股说明书(预披露)。
在新文件中,公司虽然修补了先前的问题(实控人占用资金),但又暴露了新的瑕疵:竞争对手状告公司涉嫌专利侵权——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及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起诉通宇通讯侵犯其三项专利。
广州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进程受到影响。
因专利问题造成的IPO进程受阻的事例还有很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在“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行”、“财务与会计”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对企业的专利资产有严格要求,其中几个典型且明确的要求有:1财务与会计发行人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不存在影响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项。
对于已产生的专利诉讼,可采取通过协商或者借助第三方与起诉者或者投诉者达成和解的办法解决。
如果不能达成和解,则需论证该纠纷是否会对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论证不构成侵权,或者论证纠纷仅涉及公司部分不重要产品,对公司无实质不利影响。
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专利的有效性存在瑕疵:1.2.发行人尚未取得相关专利权,表现在未取得有效的权属证书。
拟上市企业应将需要注册的发明创造尽早申请专利,并及时申请进行实质性审查(如需)。
3.发行人的专利已经过期或者失效,这需要做好事先的预防,事后的补救可能性很小。
2独立性发行人的资产完整。
生产型企业应当具备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配套设施,合法拥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以及商标、专利、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具有独立的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系统;非生产型企业应当具备与经营有关的业务体系及相关资产。
龙宝参茸IPO造假案例分析报告2022【龙宝参茸IPO造假案例分析报告2022】一、引言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猛,IPO(首次公开发行)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估值和资本市场的认可,采取了不正当手段,包括造假等行为。
本报告将对龙宝参茸公司的IPO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二、案例背景龙宝参茸公司是一家中国参茸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计划在2022年进行IPO。
该公司在招股书中声称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独特的技术和广泛的销售渠道,预计未来业绩将持续增长。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多项造假行为。
三、造假手段1. 销售收入虚增:龙宝参茸公司通过与合作伙伴进行虚假交易,将实际销售额夸大,从而增加公司的销售收入。
这些合作伙伴实际上是由公司内部人员或关联方控制的虚假公司。
2. 利润虚增:为了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龙宝参茸公司通过虚增销售收入和减少成本等手段,将实际利润夸大。
例如,将一部分成本记入其他费用,或者将一部分费用记入资本支出。
3. 资产虚增:为了提高公司的资产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龙宝参茸公司通过虚增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手段,将实际资产夸大。
例如,将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费用资本化,或者将无形资产估值过高。
四、造假原因1. 市场压力:在中国资本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估值和资本市场的认可,采取了不正当手段。
由于投资者普遍对高增长行业和高增长企业抱有较高期望,企业为了满足这些期望,不惜采取造假手段。
2. 盈利压力:企业为了满足投资者对高盈利能力的期望,不惜采取虚增销售收入和减少成本等手段,将实际盈利夸大。
这种盈利压力可能来自于投资者、股东或高管的要求。
3. 监管不严:中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相对薄弱,监管手段和力度有待加强。
一些企业利用监管的漏洞和不完善之处,采取了造假等违法行为。
五、案例教训1. 强化监管: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的效能和透明度,减少企业利用监管漏洞的机会。
安徽高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刑事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4.21•【分类】其他正文安徽高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刑事典型案例1被告人程某某、王某侵犯著作权罪案【案情介绍】2018年2月,被告人程某某、王某将购买的浙江海某公司数控系统中四种芯片拆解下来送到北京中关村革某科技有限公司陈某某(另案处理)处进行芯片解密,程序破解后,显示为成都鑫某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拥有著作权的数控程序。
被告人程某某、王某为谋取非法利益,购买空白芯片通过革某科技有限公司和陈某某将破解的程序烧录复制其中,再通过购买主板、金属外壳、显示屏、电缆等零部件组装成数控系统。
2018年11月,王某注册成立蚌埠华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两人以该公司名义在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销售侵犯成都鑫某数控技术有限公司著作权的数控系统。
截至案发,被告人程某某、王某共通过陈某某复制鑫某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享有著作权的程序芯片2511份,除去相关费用等共获利约30余万元。
2020年7月27日,经上海辰星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被告人程某某、王某生产的数控系统主板芯片程序和成都鑫某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有著作权的芯片程序数据相似比例均大于等于96.57%。
【裁判结果】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一、被告人程某某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二万元;二、被告人王某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二万元;三、退缴在案的赃款予以没收,上缴国库;查获的侵权假冒芯片等予以没收。
【典型意义】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心脏”。
芯片盗版复制等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严重损害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拆解芯片交他人解密,将破解的程序植入空白芯片并组装成数控系统进行销售牟利,属于复制发行计算机软件的行为,复制发行数量在二千五百份以上的,其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且属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李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管理(专利)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管理范围行政作为专利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裁决【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8.28【案件字号】(2020)最高法知行终22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罗霞潘才敏岳利浩【审理法官】罗霞潘才敏岳利浩【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李敏;国家知识产权局;牛勇【当事人】李敏国家知识产权局牛勇【当事人-个人】李敏牛勇【当事人-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代理律师/律所】莫建坤广东腾锐律师事务所;莫锡斌广东腾锐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莫建坤广东腾锐律师事务所莫锡斌广东腾锐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莫建坤莫锡斌【代理律所】广东腾锐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最高人民法院【原告】李敏;牛勇【被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本院观点】本案在二审阶段的争议焦点是:原审判决关于被诉决定对于本专利权利要求1不具有创造性的评价是否正确。
根据证据2说明书【0005】【0008】【0012】段记载的内容,多面体配光光学器件通过导电支撑体支撑在下端LED光源和上端LED光源之间,导电支撑体电连接下端LED光源和上端LED光源,使下端LED光源和上端LED光源通电。
证据1说明书【0005】段记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发光灯泡结构,通过改变结构以及排列而改善光束之间具有明显间隔的问题。
【权责关键词】合法第三人新证据维持原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审理查明,原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属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在二审阶段的争议焦点是:原审判决关于被诉决定对于本专利权利要求1不具有创造性的评价是否正确。
根据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之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对于创造性的评价,可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
IPO打虎记——专利篇
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在企业IPO过程中,涉及的专利问题看似轻微,实则重大,它关系到拟
IPO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存续性和盈利的合法性及可持续性。
因此,这对企业的专利资产管理能力有一定要求,而且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能成功上市。
6月1日,曾经折戟IPO的广州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新的招股说明书(预披露)。
在新文件中,公司虽然修补了先前的问题(实控人占用资金),但又暴露了新的瑕疵:竞争对手状告公司涉嫌专利侵权——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及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起诉通宇通讯侵犯其三项专利。
广州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进程受到影响。
因专利问题造成的IPO进程受阻的事例还有很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在“主体资格”、“独立性”、
“规范运行”、“财务与会计”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对企业的专利资产有严格要求,其中几个典型且明确的要求有:1财务与会计
发行人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不存在影响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项。
对于已产生的专利诉讼,可采取通过协商或者借助第三方与起诉者或者投诉者达成和解的办法解决。
如果不能达成和解,则需论证该纠纷是否会对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论证不构成侵权,或者论证纠纷仅涉及公司部分不重要产品,对公司无实质不利影响。
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专利的有效性存在瑕疵:
1.发行人尚未取得相关专利权,表现在未取得有效的权属证书。
拟上市企业应将需要注册的发明创造尽早申请专利,并及
时申请进行实质性审查(如需)。
2.发行人的专利已经过期或者失效,这需要做好事先的预防,事后的补救可能性很小。
2独立性
发行人的资产完整。
生产型企业应当具备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配套设施,合法拥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以及商标、专利、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具有独立的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系统;
非生产型企业应当具备与经营有关的业务体系及相关资产。
举例来讲,某企业核心技术由关联方许可使用,且存在商业附加条件(即满足某条件时方能使用,否则关联方有收回权利)。
此种情况就表现出对核心技术缺乏控制权,独立性不足。
独立性不足还主要表现在专利的权属不清晰:
1.专利权尚未完成过户。
常见情况是公司的股东或者发起人以专利出资,或者公司从股东或者第三方购买/受让相关专利,
但尚未完成专利或者商标的过户手续,此种情况应尽快办理过户手续,公司取得相关的权属证书。
2.对专利的归属存在争议或者潜在纠纷。
典型的情况是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用作出资或者转让给公司的专利有可能属于
职务发明创造或者职务作品。
由此可能产生权属纠纷,这就要求出资者与原单位就专利权的归属签署明确的协议或者确
认函,并由出资者作出相关书面承诺。
3信息披露
2010年,星网锐捷在IPO进程中自查发现,因相关工作人员的疏忽而未能及时向公司证券事务部告知公司专利法律状态的变更情况,由此导致招股意向书公告的部分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因公司未续缴年费等原因而被终止的情况。
由此,公司IPO被暂缓。
2010年,苏州恒久招股说明书披露其共计拥有5 项专利,并列明了这5 项已授权专利的信息。
但事实上,这5 项专利均因未缴年费而被终止失效。
苏州恒久因此被证监会要求核查相关问题,以致未能如期上市。
企业IPO知识产权信息披露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使用以及权属情况,知识产权许可,知识产权纠纷,知识产权关联交易,知识产权数量、账面价值等财务信息(创业板适用),知识产权变化情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创业板适用)知识产权变化时的应对措施(创业板适用)等。
由于相关制度缺乏系统规范、尽职调查不当或者企业主观上不愿公开等原因,往往出现:专利信息披露不真实、信息披露不准确、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及时、信息披露不规范。
这都是企业需严格把控谨慎对待的问题。
打虎要平时练就硬功夫,厮杀前配备好各种装备。
IPO中的专利问题,总的来说,需要企业做好日常专利培育资产积累工作、风险管控及应急体系、上市前期尽职调查到位。
从意识上不轻视,行动上有战略,才能防住IPO过程中的专利问题这条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