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4
题目:递延年金没有第一期的支付额。
(判断题)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银行理财产品标明的预期收益即为该产品的实际收益。
(判断题)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个人存单质押贷款期限不得超过质押存单的到期日,最长不超过2年。
(判断题)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由终值求现值,称为折现。
(判断题)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个人理财就是作出一项英明的投资决策。
(判断题)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技术分析准确性的基础是技术分析要尽可能多的包含影响股价的供求因素。
(判断题)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高收益必定伴随着高风险,但高风险未必最终能带来高收益。
(判断题)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国际收支顺差可以增加一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对有价证券的需求,所以国际收支顺差越大越好,持续时间越长越好。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永续年金没有终值。
(判断题)。
《生产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生产管理作业一一、选择题1、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是( C )P3A输入B输出C转换D整理2、生产过程需要输入的资源要素有(ABCDE )P5A人B财C物D信息E技术3、产品的品种、产量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在企业生产系统技术、组织、经济效果方面的综合表现称为( B )A生产形式B生产类型C生产流程D生产系统(P6)4、按生产工艺特性分类可将生产类型分为两大类(AD )P7A加工装配方式B生产型C劳动服务型D流程式生产E备货式生产5、按专业化程度不同,加工装配式生产类型又可分为三种类型(BCE )P7A分解型生产B全能型生产C总装型生产D流水型生产E混合型生产6、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是工艺过程的( D )P7A集合性B流程性C连续性D离散性7、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可将生产类型分为(ADE )P8A备货型生产B计划型生产C随机型生产D订货型生产E大规模定制生产8、小批量或批量生产的制约因素是( A )P12A生产数量不足B品种多C人员少D设备不足9、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ABCD )P13A生产战略制定B产品设计C生产系统设计D生产系统的运行管理E质量管理10、产品的属性主要有(ABDE )P23A价格B质量C价值D使用价值E品牌11、产品外形设计的原则有(ABC )P28A美观B安全C便于搬运D豪华E便手拆卸12、服务蓝图的三条分界线是(BCE )P29A自然分界线B互动分界线C可视分界线D物理分界线E内部互动分界线13、服务蓝图中的四种行为分别是(ABCE )P29A顾客行为B前台员工行为C后台员工行为D服务行为E支持活动二、简答题1、简述生产过程的性质和组织的特点。
P3-4生产过程的性质。
(1)生产过程是一种转换的过程和人的劳动过程。
生产过程是一种活动,是一种通过人的劳动,有时还会借助一定的自然力,将劳动对象(资源)转化为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产品的一系列过程。
转换过程中,人的劳动是核心。
题目:某糕点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月从农业生产者收购粮食一批,开具的收购发票注明的金额为100万元,当月全部用于生产糕点,则该批粮食可抵扣进项税额为()万元。
选项A:10选项B:9.91选项C:10.09选项D:9答案:10题目:某企业当年发生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为10万元,当年产品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利润为5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事项,则该企业进行当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选项A: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万元选项B: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选项C:不必进行纳税调整选项D: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5万元答案: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题目:某企业当年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当年对外公益性捐赠产品一批,产品成本为100万元,市场售价为2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3%,假设不考虑其他事项,该企业申报当年企业所得税时()选项A:不必进行纳税调整选项B: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选项C: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6万元选项D: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答案: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6万元题目:企业将开采的原矿用于生产非应税产品,应缴纳的资源税应借记()账户选项A:管理费用选项B:税金及附加选项C:生产成本选项D:主营业务成本答案:生产成本题目:以下各项在零售环节加征消费税的是()选项A:金银首饰选项B:卷烟选项C:高档化妆品选项D:超豪华小汽车答案:超豪华小汽车题目:以下各项适用9%增值税税率的有( )选项A: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选项B:交通运输服务选项C:电信服务选项D:邮政服务答案:交通运输服务, 邮政服务题目:某外贸企业从某日化厂购进化妆品出口,购进时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消费税专用缴款书列明的购进单价为80元,数量为3000支,消费税额是36000元,本期出口购入的该批化妆品2000支,FOB价格200000元。
则消费税出口退税额为()元选项A:36000选项B:45000选项C:30000选项D:24000答案:24000。
形考作业答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贫穷与富裕2.我国在(B)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1949年B.1956年C.1957年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4.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是在(B)。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
A.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B.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C.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C)。
、A.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历史经验和科学总结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和科学总结7.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A)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A.人民的根本利益B.人民的当前利益C.人民的长远利益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加强(A)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9.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国内生产总值突破(C)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A.2000 B.1500 C.100010.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C)的能力。
A.领导政治B.领导经济C.领导发展11.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B)。
A.第一目标B.第一要务C.第一职责1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B)的集中体现。
A.政策和策略B.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B、C、D)。
A.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酝酿生产阶段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的提出阶段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2.我们党在新的世纪要带领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B、C、D)。
题目:急救运输工具的配备,哪项不正确( ).选项A:车辆应集中停在急救中心,以便于管理选项B:原则上每5~10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选项C:车辆性能要满足急救需要选项D: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选项E:每辆车配备医护人员与驾驶员各5人答案:车辆应集中停在急救中心,以便于管理题目:院前急救是指( ).选项A:途中救护选项B: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选项C:现场自救、互救选项D: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的抢救选项E:急危重病人的现场救护答案: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题目:哪项不是胃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 ).选项A:厌食选项B:肠道感染选项C:误吸选项D:腹胀、腹泻选项E:恶心、呕吐答案:厌食题目:不能通过心电监护观察的内容是( ).选项A:P波形态的改变选项B:脉搏强弱交替选项C:心率快慢选项D:心律改变选项E:ST段的改变答案:脉搏强弱交替题目:心率对病人的心排血量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心率的增加,心排血量增加,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选项A:心率在50~120/min时,心排血量随心率增加而增加选项B:心率在60~120/min时,心排血量随心率增加而增加选项C:心率在50~160/min时,心排血量随心率增加而增加选项D:心率在60~120/min时,心排血量随心率增加而增加选项E:心率在60~160/min时,心排血量随心率增加而增加答案:心率在50~160/min时,心排血量随心率增加而增加题目:某病人,心肺苏术后一直深昏迷,血压低95/55mmaHg,心率123/min,体温39.7℃左右,使用降温毯降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A:测量直肠温度,能迅速、及时反映中心温度,选项B:将温度计插到耳鼓膜测温,反映脑部血流温度选项C:将测温探头放置于食管的下1/3,测得中心温度选项D:测量鼻炎温度时,将体温计插到鼻咽部或鼻腔顶部测得脑部温度选项E:平均皮温反映末梢循环状态答案:测量直肠温度,能迅速、及时反映中心温度,题目:急诊科观察室床位数占医院总床数的( ).选项A:7%选项B:5%选项C:4%。
2015年《地方政府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满分答案第一次作业(导论-第1章)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总分40.00)1.从秦朝到现在,(C )始终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
A.市B.乡C.县D.省2.我国的直辖市数量是(B)。
A.6 B.4 C.5 D.33.最早对省制进行猛烈抨击的大家是清朝的(A)?A.康有为B.梁启超C.魏源D.严复4.目前我国共有(B)个地区。
A.102B.79C.65D.2135.缩省论的主要目的减少(A)。
A.行政层次B.行政机构C.行政幅度D.行政人员6.秦朝之前的朝代基本上实行(B)A.行省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大区制7.1947年7月经国会通过(D )法律,是战后日本的一部基本法。
A.地方财政法B.日本国宪法C.地方税务法D.地方自治法8.秦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C)郡。
A.37B.34C.36D.319.下面(D)国家属于联邦制国家?A.法国B.日本C.中国D.美国10.统一后的德国共有(C )个州。
A.22B.20C.16D.5011.作为省县二级制下的地区的设立,最初是在明朝,称(D)。
A.总督制B.府台制C.巡抚制D.道员制12.英国地方政府是以(C)为中心的地方政府制度。
A.地方行政机关B.地方法院C.地方议会D.自治团体13.我国共有(B )个省。
A.25 B.23 C.32 D.3114.目前我国共有自治区(D )个。
A.4 B.7 C.6 D.515.我国最早形成的国家是(D) A.秦朝 B.周朝 C.商朝 D.夏朝16.虚省论认为21世纪的中国地方政府体系应实行(B)。
A.资本主义B.地方自治C.社会主义D.集权17.省制兴起于(A)。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新中国18.美国共有(A)个州政府。
A.50B.31C.60D.5119.地方自治最早出现在(D)A.古埃及时代B.古印度时代C.中国周朝D.古罗马时代20.县级市的基本内涵是(D)。
《社区治理》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一、D B C C A二、1、社区: 社区是指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第二, 社区都以特定社会管此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第三, 生活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第四, 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转模式,即参与社区管理的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3、社区管理:是指社区基层的政权组织、社区居民、住区单位等为了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进社区的全方位发展,或者说是为社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对社区内的各项事务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该活动是动态,会随着社区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灵活选择的。
4、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是一种在城市街区范围内以单位制度为主体、以街居制度为辅助,以社会控制为目标,以管理的单向性、行政性为主要特征,以管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能性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制。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试阐述社区管理的功能:答:满足需求功能;管理功能;组织功能;协调功能;稳定功能。
2、简述社区的特征和功能:答:基本特征: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3、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4、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5、社区是不断变迁的。
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维系功能;服务功能。
3、按照不同的标准,社区可以分为那些?答:按社区功能分: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和特殊社区等;按社区的空间特征分:法定的社区、自然的社区和专能的社区;按社区内部组织分:整体社区和局部社区;按社区规模分:大社区和小社区;按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时间要素分: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和现代社区;按多元标准分:农村社区、城镇社区、城市社区;按其他标准分:根据地理环境可划分为平原社区、山区社区、牧区社区;按社区发展的历史分:流动型社区、半固定型社区、永久型社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幼儿园课程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1-4参考答案题目顺序有变,下载后利用查找功能完成学习任务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判断题1.幼儿园主题活动属于综合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是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的体系。
(√)3.美国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是以幼儿园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体系。
(√)4.英语中“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5.学科课程完全排斥儿童的心理经验。
(×)6.课程目标既是选择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7.我国古代的“六艺”课程符合“课程即学习的科目”的课程定义。
(√)8.我国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的课程组织属于分科课程。
(√)9.幼儿的发展需要是指“理想发展”与“现实发展”之间的距离。
(√)10.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单选题11.关注幼儿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和创造性,是哪种目标的特征?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2.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是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D.隐性课程13.“将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经验’和‘学生’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与教师、材料等相互作用获得的经验,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也是教师从关注‘教什么’到‘为何教’和‘怎样教’的转变”指的是哪种课程定义?A.课程即学习的科目B.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C.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D.课程即教学计划14.“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是哪种目标的特点?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5.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构成下列哪种课程目标取向的来源?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6.“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不关注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是下列哪种课程定义的特点?A.课程即学习的科目B.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C.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D.课程即教学计划17.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是()A.学科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18.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所采用的课程目标是()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9.下列哪一项是课程目标?A.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C.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D.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0.下列哪种目标尤其强调个性化和幼儿创造性?()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21.我国幼儿园的单元主题活动属于哪一种课程?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22.以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开发和实施课程应采用哪种课程目标?()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23.“娃娃家”游戏属于哪种课程形态?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分科课程D.国家课程24.下列哪种目标尤其强调个性化和幼儿创造性?()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25.属于隐性课程的是A.单元主题活动方案B.集体教学活动方案C.学期计划D.幼儿园精神环境三、多选题26.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学科课程以学科中的逻辑经验为基点B.经验课程以儿童当前活生生的心理经验为基点C.学科课程排斥儿童的心理经验D.经验课程排斥逻辑经验27.学科课程的局限有A.轻视儿童的需要、经验和生活B.割裂儿童完整的生活C.忽视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D.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讲解式教学方法28.验课程的局限有A.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B.容易导致“活动主义”C.忽视儿童的需要、经验和生活D.忽视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29.下列哪些特性是幼儿园课程所具有的A.启蒙性B.生活性C.活动性D.整合性30.经验课程的优点有A.注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B.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关注当代社会生活问题C.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D.注重知识的系统性31.属于显性课程的有A.同伴关系B.单元主题活动方案C.集体教学活动方案D.班级文化32.把课程定义为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可能导致的后果是A.实际结果与预期的学习目标存在差异B.课程缺乏灵活性C.忽视非预期的学习结果D.不关心学生在学习的情境中将要做什么形成性考核作业2一、判断题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区别分明,互不转化。
《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哲学对科学和思想文化的作用有哪些?答:哲学对科学作用有三个:第一、确定科学的理论前提;第二、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
第三、捍卫科学的独立性,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
哲学思想文化的作用有三:第一、对日常意识的反思;第二、对学科前提的批判;第三、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2、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第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第三、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
二、论述题1、如何理解哲学作为一门人类思想探索活动的特点?答:从距今大约2500年前哲学在爱琴海岸的古希腊诞生以来,哲学家们孜孜以求的进引思想性的探索,活动,哲学作为一门人类思想探索性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它涉级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和假定。
这些原则或假定,既有日常生活意义上的,又有科学意义上的。
日常生活中的信念是人的日常行为得以发生的前提和基点,对这些信念的合理性及其程度进引哲学上的分析或审定,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哲学存在价值的证明。
人的行为是受他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信牵引的,对这些信念的前提进引批判性的审视,对人而言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因此说,哲学是一种思想探索性活动,论证各争辩是哲学的关键所在。
因为在哲学看来,一切都必须受到质疑各批判。
其次,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但哲学研究的前题,却是相对不变和基本固定的。
在生物学领域中科学的进步表现为不仅作为基础的理论,而且作为形式的前题的提法本身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而在哲学中,人们至今说论的仍是两千多年前支配看创造了最初的理性传统的古希腊哲学家们思想的那些基本问题,诸如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等问题。
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给这些哲学范畴的数不清的定义,但至今尚说已后有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从更深层次看,哲学问题的不变性实际体现了哲学研究的艰深性及其进步表现的复杂性。
哲学与科学的研究固然都况言题的解决为前提,但它们的结局及其所给予人的意义却是不可一概而论的。
电大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1(第1~3章)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与运作管理应遵守的首要原则是( C )。
教材第13页 A.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原则 B.创新的原则 C.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D.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 企业中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生产、工具制造、设备检修等。
它从属于( C )过程。
教材第26页 A.基本生产 B.生产技术准备 C.辅助生产 D.生产服务3. 在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时,要把( B )放在首位。
教材第26页 A.综合性 B.目标性 C.连续性 D.平行性)。
教材第28页5. 由开始、结束、工作项目、决策支撑点等组成,加转接点,以各单位的职责为依据的流程图为( C )。
教材第29页 A.基本流程图 B.平面流程图 C.跨功能作业互动图 D.由上而下流程图6. ( A )属于设备利用率高的生产类型。
教材第34页 A.大批生产 B.成批生产 C.小批生产 D.单件生产7. 根据市场预测为主制订生产计划的生产类型是( A )。
教材第36页 A.大量生产 B.小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订单生产 8. 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为(C )。
教材第39页 A.1mii T n t ==∑ B.1(t )mi i T t n t ==+-∑∑∑较大较小C. 1(-1)t mi i T t n ==+∑最长D. 1(-1)(t )mi i T t n t ==+-∑∑∑较大较小9. 在产品加工移动方式中,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产品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应采用( B )。
教材41 A.平等移动方式 B.顺序移动方式 C.流水线生产 D.平行顺序移动方式10. 在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时,对企业内的各个部分的布置不要一下子就排得满满当当的,要留有余地属于( C )。
47 A.综合的原则 B.安全的原则 C.弹性的原则 D.单一流向的原则11. 将大致相同类型的设备相对集中地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对产品进行相同和相似的加工。
形成性考核作业1(1-4单元)1、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学生答案:D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学生答案:B3、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学生答案:A4、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学生答案:C5、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学生答案:A6、哲学是()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生答案:C7、马克思主义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学生答案:A8、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及其继承者发展了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夺取国家政权的学说体系C.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目的和实现条件的学说体系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学生答案:A9、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是()A.《神圣家族》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学生答案:C10、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其中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提供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古希腊哲学B.近代欧洲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学生答案:C11、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学生答案:A;B;C;D12、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学生答案:C;D1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学生答案:A;C;D1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钢骨混凝土梁中,剪跨比对梁斜截面抗剪的影响是( A )。
A、剪跨比减少,梁的抗剪强度增加B、剪跨比较小时,一般产生弯剪破坏C、剪跨比增加时,一般产生斜压破坏D、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剪跨比没有范围限制2、采用栓钉作为组合梁的剪力连接件时( C )。
A、栓钉相对较弱时,极限承载力随栓钉直径和砼强度等级增加而增加B、栓钉相对较弱时,极限承载力随栓钉直径和抗拉强度增加而降低C、混凝土板相对较弱时,极限承载力随栓钉直径的增大和砼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D、混凝土板相对较弱时,极限承载力随栓钉直径的增大和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3、推出试验的结果一般要( B )梁式试验的结果A、高于B、低于C、相等D、无法确定4、含钢率增加时,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B )。
A、降低B、增加C、先降低后增加D、先增加后降低5、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 c,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和抗拉强度f t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B )。
A、f c>f cu>f tB、f cu>f c>f tC、f t>f cu>f cD、f c>f t>f cu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连续组合梁的内力分析,可以采用弹性内力计算方法和塑性内力计算方法。
2、对连续组合梁的计算可进行简化,可用塑性理论为基础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截面特性计算简单,对静载荷和活载荷处理,不需考虑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混凝土徐变效应和施工方法。
3、按抗剪连接程度的高低组合梁可以分为完全剪力连接组合梁和部分连接剪力组合梁。
4、组合梁的变形均按弹性理论进行分析。
国开形成性考核《★汽车电控技术》章节作业(1-7)试题及答案(课程ID:03987,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第1章(1讲)作业题目:1、汽车电控技术能够协助人类解决下述哪些社会问题?(在下列①②③④选项中,至少有2项是正确的。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组合)①能源紧缺。
②环境保护。
③交通安全。
④反恐维稳。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①、②、③题目:2、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的主要功用是提高汽车的【A】:舒适性【B】:操作性【C】:经济性【D】:安全性答案:经济性题目:3、汽车电控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V)第1章(2讲)作业题目:1、在汽车电控系统中,传感器的功用是:将汽车各部件运行的状态参数(非电量信号)转换成电量信号并传输到各种电控单元ECU。
(V)题目:2、汽车传感器越多,则其档次越高。
一个最简单的发动机电控系统设有传感器为【A】:3~5只。
【B】:6~9只。
【C】:1~2只。
答案:6~9只。
题目:3、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共同特点是:每一个电控系统都是由下述几部分组成。
(在下列①②③④选项中,至少有2项是正确的。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组合)①传感器与开关信号。
②电控单元ECU。
③点火控制器。
④执行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①、②、④第1章(3讲)作业题目:1、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主要功用是提高汽车的【A】:排放性能。
【B】:经济性。
【C】:动力性。
【D】:安全性。
答案:安全性。
题目:2、将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不同的组合,就可组成若干个子控制系统。
(V)题目:3、根据控制对象不同,汽车电控系统可分下述几种类型。
(在下列①②③④选项中,至少有2项是正确的。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组合)①发动机电控系统。
②排放电控系统。
《》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钢骨混凝土梁中,剪跨比对梁斜截面抗剪的影响是( A )。
A、剪跨比减少,梁的抗剪强度增加B、剪跨比较小时,一般产生弯剪破坏C、剪跨比增加时,一般产生斜压破坏D、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剪跨比没有范围限制2、采用栓钉作为组合梁的剪力连接件时( C )。
A、栓钉相对较弱时,极限承载力随栓钉直径和砼强度等级增加而增加B、栓钉相对较弱时,极限承载力随栓钉直径和抗拉强度增加而降低C、混凝土板相对较弱时,极限承载力随栓钉直径的增大和砼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D、混凝土板相对较弱时,极限承载力随栓钉直径的增大和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3、推出试验的结果一般要( B )梁式试验的结果A、高于B、低于C、相等D、无法确定4、含钢率增加时,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B )。
A、降低B、增加C、先降低后增加D、先增加后降低5、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 c,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和抗拉强度f t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B )。
A、f c>f cu>f tB、f cu>f c>f tC、f t>f cu>f cD、f c>f t>f cu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连续组合梁的内力分析,可以采用弹性内力计算方法和塑性内力计算方法。
2、对连续组合梁的计算可进行简化,可用塑性理论为基础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截面特性计算简单,对静载荷和活载荷处理,不需考虑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混凝土徐变效应和施工方法。
3、按抗剪连接程度的高低组合梁可以分为完全剪力连接组合梁和部分连接剪力组合梁。
4、组合梁的变形均按弹性理论进行分析。
资产评估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重置成本的估算方法的是(物价调整法)2、如果要求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应具有的前提是(公开市场假设)3、评估基准期一般的基准时点是(日)4、由于外部环境,而不是资产本身或内部因素所引起的达不到原有设计获利能力而导致的贬值,被称为(经济性贬值)5、对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具有约束性的是(评估的价值类型)6、资产的价值是有资产所具有的(获利能力)所决定的7、同一项资产,在不同假设条件下,其评估结果应(不同)8、资产评估的主体是指(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9、更新重置成本是指用新材料、新技术标准、以显示价格构建的(功能相同的)全新资产所需要的成本10、收益现值是指企业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预期收益折成(现值)二多项选择题1、资产评估对象决定资产评估工作具有如下特点(现实性、咨询性、预测性、市场性、公正性)2、不同的评估目的决定了不同的价值类型,一般的,评估价值类型主要有(公开市场价值、重置价值、清算价值)3、下列哪些情况发生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工作(企业清算、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兼并联营)4、成新率反映了评估对像的现行价值与其全新状态重置价值的比率,其估算方法通常包括下面的(观察法、使用年限法、修复费用法)5、决定收益限制的基本因素有(超额利润、折现率、市场价格)6、适用于资产评估的假设有(清算假设、继续使用假设、公开市场假设)7、确定评估基准日的目的是(确定评估对象计价的时间、将动态下的企业资产固定为某一时点) 8、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有(公正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9、资产评估的要素除了评估主体和评估客体外,另外还有(评估目的、价值类型、评估程序和方法、评估原则、评估依据)10、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有(贡献原则、与其原则、替代原则)三、判断题1、应用现行市价法进行资产评估,只需要有一个充分发育活跃的资产市场(错)2、市场法是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对)3、评估一台486型电子计算机,不能以586型电子计算机作为更新重置成本(对—)4、物价指数法与重置核算法是重置成本估算中较常见的方法(对)5、功能价值法应用的前提条件和假设是可利用的历史资料(错)6、运用重置成本法评估资产时,应首先确定资产的重置成本(对)7、当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评估一项资产时,有的可能会得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结论,这是可以将各种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加权平均得出评估结论(错)8、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虽有明显的区别。
开放英语I(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仅供参考)作业一:第一单元到第六单元作业I.学前记录卡一、1.A或B都可选其一2.3.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形容的基本用法,数词的分类与基本用法等二、根据需要可任选多项。
II.我的Unit 1学习计划我已经成为电大的一名开放教育学员,通过《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课程》的学习,我对开放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对个别自主化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与教师”准距离”接触时,我有能力制定自己自主化的学习计划,以便完成所学课程,针对本课程的UNIT 1 的计划如下:一、通读主教材”前言”、”学习指南”、”内容概览”等了解教材大致概况。
二、学习本单元课后词汇。
三、阅读课前”学习目标”和”Review Reminder(学后小结)”把握本单元所有的基本功能项目。
四、按每Activity 进行听说练。
五、小结本单元的”Language Focus”、”Cultural Note”。
六、小结本单元的主要词汇、短语(词组)、结构等并作课堂笔记。
七、通过主教材和相关的媒体资源作综合练习。
八、和同学小组讨论。
九、和教师网上答疑。
十、进行模拟训练。
Key to exercise 1(Unit 1—6)Vocabulary(词汇)1.看电影see a film/go to the cinema2.为……负责be responsible for…3.吃午饭have lunch4.踢足球play football5.对……感兴趣be interested in…6.等待wait for7.寻找look for8.谈论talk aboutGrammar & Function(语法与运用)1,B 2,C 3,B 4, A 5,C; 6,C 7,A 8,C 9,A 10,B;11,B 12,B 3,A 14,A 15,A; 16,C 17,A 18,B 19,B 20,B;Reading(阅读)短文理解2:1,C 2,A 3,B 4,A 5,C;Listening(听力)Unit3 Extract4:1,A 2,C 3,A 4,B 5,C;Unit5 Extract4:1,T 2,F 3,T 4,T 5,F;Writing(写作)Example (范文):My name is Li Xiaoping, I am 23 years old. I am from changing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Now I live in zhicheng town. I am a teacher/a worker/a clerk/a manager/an accountant. I work in a school/a factory/a bank/a company .. I like my work.I am a outgoing person and I have many friends. I have a lot of hobbies, such as swimming, playing badminton, walking, and so on. I often play with my friends at weekends.Key to exercise 1(Unit 7—12)Vocabulary(词汇)1.张贴put up2.一袋苹果 a bag of apples3.(通过锻炼)减肥work off4.下车get off5.遇到某人、某物come across6.寻找look for7.打开turn on8.三瓶酒three bottles of wineGrammar & Function(语法与运用)1,B 2,C 3,A 4, B 5,B; 6,B 7,C 8,B 9,A 10,C;11,B 12,A 3,B 14,A 15,B; 16, C 17,B 18,B 19,A 20,A;Reading(阅读)短文理解2:1,C 2,A 3,A 4,B 5,B;Listening(听力)Unit3 Extract4:1,F 2,F 3,T 4,T 5,T;Unit5 Extract4:1,F 2,T 3,F 4,T 5,F;Writing(写作)Example (范文):My BedroomI have a small flat with three rooms. The biggest one is my bedroom, which is decorated beautifully .My bed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room. There is a TV set with the size of 29 inch in front of my bed. So I often watch TV on my bed very comfortably. There is also a computer beside my bed. Sometimes I get up to go surfing at midnight. I like my curtain very much. Its pink color is charming. I like my bureau(衣柜).I put a lot of clothes in it.Key to exercise 3(Unit 13—18)一、1. empty2.slow3.difficult4.low5.ancient6.cold7.bright8.wonderful二、1~5CCBCA 6~10BBCAA 11~15BACBA 16~20ACBAB三、阅读理解一BBBAC短文理解二ACABA四、听力理解一TFTTF听力理解二TFTFT五、将汉语翻译成英文1.车太多了,可是没有足够的停车的地方。
2022年春季国开-商法《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1-2章试题+答案》单选+多选+案例分析1. 下列关于商事关系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选择一项:A.至少一方主体必须是商主体B.商事关系的内容是商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C.商事关系的客体也分为物和行为,其中的“物”还包括营业资产,“行为”主要是营业行为或称“商行为”D.商事关系是民事关系的特殊存在形式,因此优先适用民法规范2.商法原则是指立法者规定的,反映商法本质属性,贯穿商事活动的始终,统领商事立法和司法活动的根本准则,主要包括()选择一项:A.营业自由原则、平等交换原则、企业维持原则、交易便捷原则、守法经营原则B.强化主体原则、维护安全原则、促进交易原则、确保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C.商主体法定原则、促进交易自由原则、维护交易公平原则、确保交易安全原则、降低交易风险原则D.效益优先原则、兼顾公平原则、主体法定原则、维护交易安全原则、营业自由原则3. 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在商法本质上是相同的,两者都执行《个人所得税法》,但同时存在重要差异,下列选项错误的是()选择一项:A.组织程度的差异B.扶持政策的差异C.法律地位的差异D.会计规则的差异4. 下列属于合伙企业特征的是()选择一项:A.合伙企业不具有企业的主体资格B.合伙企业成立须依据合伙协议C.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可以都是有限合伙人D.合伙企业无须办理合伙企业登记5. 下列关于商行为的表述错误的是()选择一项:A.商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行为B.商行为与法律行为交叉的部分,优先适用商法规定,商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民法规定C.对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商行为,适用商法和商事习惯予以调整,不适用法律行为的规则D.商行为是法律行为的特殊存在形式6.下列选项不属于商行为的是()选择一项:A.张某从大华书店的网店购买一本书B.大华书店的董事会依照多数决定原则确定公司的重大事务C.自然人股东甲将其持有大华书店的股权转让给另一自然人乙D.大华书店捐助建立希望小学7. 依照商行为的内容,商行为可以分为()选择一项:A.绝对商行为和相对商行为B.基本商行为和附属商行为C.交易型商行为与组织型商行为D.单方商行为、双方商行为和决议行为8.以下关于商事账簿的选项错误的是()选择一项:A.商事账簿关乎投资者、商主体、第三人、诉讼和国家等诸多利益,商主体必须妥善保管商事账簿B.商事账簿、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告都是会计资料,本质上是一样的C.真实性原则是商事账簿编制的重要规则之一D.历史上商事账簿设置的立法模式主要包括自由主义、强制主义及分别主义9. 除编制商事账簿外,商主体还应当依法编制()选择一项:A.财产清单和资产负债表B.缴税记录和资产负债表C.财务会计报告和资产负债表D.财产清单和税收清单10.下列关于商事登记的表述错误的是()选择一项:A.商事登记属于行政行为中的确认行为,而非许可行为B.登记事项商事登记涉及交易安全,是社会公众信赖的行政行为,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对商事登记出现的问题全权负责C.商事登记应当秉持形式审核为主、实质审核为辅的原则D.申请人向登记主管机关提出登记申请,申请人自负风险和责任11. 下列不属于公司特征的是()选择一项:A.法人性B.团体性C.营利性D.投资者的无限责任12.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类型是()选择一项:A.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无限公司、两合公司B.人合公司、资合公司和人合兼资合公司C.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D.开放式公司和封闭式公司13. 公司法是规定各种公司的设立、活动、解散以及其他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联系实际讨论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公平与
效率的选择
个人题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经济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
理。
经济公平不是无需前提的绝对概念,以按资分配为例,在无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
传统体制条件下,它是不可能存在的,也是不公平的;
公平或平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经济公平的内涵大大超过收入平均
的概念。从经济活动的结果来界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只是经济公平的涵义之
一。即便是我们平时讲结果公平,至少也有财富分配和收入分配两个观察角度,
财富分配的角度更为重要。况且,收入分配平均与收入分配公平属于不同层面的
问题,不应混淆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
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
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
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
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提高效率,兼顾公平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操作技艺
收入和财富的差距并不都是效率提高的结果,其刺激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便
具有递减的趋势,甚至出现负面的效应
高效率是无法脱离以合理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公平分配的
案例: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
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
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
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
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
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
意味着1987~2000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0.8亩
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
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280~300万亩,若按照城效
农民人均占耕地0.8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420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
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
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
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目前对失
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
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
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
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
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
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
二、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分析
(一)农民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之
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
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因而导致那些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或
完全流失。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失地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
产土地。还会失去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权益。土地是农民集体赖以存在的物
质载体,农民的诸多权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拥有的土地相关。
(二)现有政策、法律的缺陷导致了失地农民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当
前,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在实际征地过程中,农
民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导致的直接恶果是农民的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三)法定安置途径的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失去了再次就业机会。
(四)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使失地农民丧失了基本的"国民"待
遇。
三、体现政府的效率和公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对策建设
(一)明确土地是农民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
置权。
(二)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
低。
(三)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妥善安排失地农民就业,保证被征地农民长远生
计。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
民后顾之忧。
(五)改革征用土地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征地补偿安金费的监管。
小组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
分配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公平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
对比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前者称之为经济公
平,后者称之为社会公平。经济公平就要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获得
利润、工资、地租等要素收入,投入与产出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而社会公
平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
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为各
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即机会均等。(2)贯彻按劳分配为主
体的原则,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
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
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在经济学理
论中,资源配置效率理想的状态是“帕累托效应”。在达到“帕累托效应”之
前,如果资源配置能够在不降低其它人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
水平得到改善,称之为“帕累托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在不同领域有其具体涵
义。在社会再生产领域,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高低,就是指利润的最大化。在政府
部门,就是指既定资源条件下政府行政效率,即为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与
质量。在公共事业部门,是指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
化、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
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
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
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
挥基础性作用,凡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市场来实现,
政府努力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
领域,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等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
率。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
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
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
关系。
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
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
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
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这也是我国现行
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
第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
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
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
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09秋行政管理本科班
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