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七单元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节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 (共24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4.27 MB
- 文档页数:23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在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已经发现,农奴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
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
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民能够获得自由,但仍然要同之前一样付钱给原主人。
大部分地方的农民虽然不满意,还是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新地位。
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俄国的农业生产率有了可观的提高。
更多农民发现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获得的"自由",说明农奴解放对国家的积极影响。
2、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反对思想自由和各种“蛊惑性”的学说。
……但是随着俄国受教育阶层的西方化和启蒙思想在贵族中间的传播,他们开始承认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的道德污点。
许多受西方观念影响的贵族都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奴制让他们在物质利益上获得特权,但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思想让他们无法否认农奴制的不公平性。
——摘编自张广翔、李振文《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改革》材料二改革后全俄每个农民(成年男性)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民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
此外“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民时每俄亩价格高达63卢布”。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
2、了解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情况和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3、了解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及结果。
4、理解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
而这些正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农奴制的发展情况,探究农奴制对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所带来的困难以及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2、依据提供资料,分析俄国工业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及根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如下几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落后的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强国之策。
3、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4、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
教学重难点重点:俄国的农奴制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工具多媒体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导入法:由单元导语问答引入……【新课内容】一、俄国的农奴制【重要概念】农奴制是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方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的一种经济、法律制度。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农奴主,处于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
农奴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尤其是欧洲。
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
封建主可以买卖或转增农奴。
依据农奴制概念和教材第90页【历史纵横】1649年的《法律大全》,我们了解到俄国农奴制下农民的处境、地位如何呢?阅读教材第90—91页第一子目“俄国的农奴制”正文,了解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发展情况。
1、兴起2、确立3、发展材料: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分析改革的一般方法基本掌握。
因此,对于高二的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时包括本单元第1课和第2课的内容)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状况,理解农奴制的存在是导致俄国全面落后的根源,认识俄国改革农奴制的必要性。
(2)通过对改革的酝酿过程的了解,认识亚历山大二世推进改革的特点。
(3)识记解放农奴法令,理解废奴法令的作用。
(4)对“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俄、法在19世纪的两次较量,创设情境,分析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认识及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其作用。
(3)通过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全面评价“二一九法令”,认识改革的进步与局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2)改革是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的认识及其评价。
难点:(1)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2)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导,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老师方法引导,情境创设,引发讨论等方式突破重难点【教具准备】预习学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可能性:沙皇的抉择二、改革的内容三、改革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说课)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一)教材地位与作用选材于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本单元分为3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第1课和第2课,第3课作为改革的影响将在下一个课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