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99.25 KB
- 文档页数:8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征. 2.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2)班级姓名学号组号★1.《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反映的是A.官府垄断工商业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C.工商业不属于庶人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不包括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公私合营手工业3.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见右图)是一种什么工具?A.灌溉B.冶铁鼓风C.排水D.纺织4.我国灌钢法的发明是在A.战国B.秦汉C.魏晋南北朝D.隋唐5.我国古代原始的瓷器最早出现于A.夏朝B.商周C.春秋D.战国6.相传,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哥窑所产冰裂纹瓷器应属于什么系列?A.白瓷B.青瓷C.青花瓷D.珐琅瓷7.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两个丝织中心,地处今天的哪两个省份?A.江苏、江西B.江苏、浙江C.江西、浙江D.河南、浙江★8.(08山东基本能力)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是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知识点2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9.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A.供宫廷享乐和贵族消费B.交纳贡赋和家庭成员消费C.供商品交换和市场需求D.供民间消费及各种需求10.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在A.西周末期B.西汉初年C.盛唐时期D.明朝中叶11.下列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制瓷业为主要代表B.魏晋南北朝时期曾遭受摧残C.黄道婆是元代著名民间纺织家D.明代出现了花楼机12.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13.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稀疏而微弱B.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C.发展非常缓慢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14.“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习目标:1.掌握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及其特点。
3.探究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古代中国金属冶炼技术、纺织技术和陶瓷技术的发展,归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重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掌握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及其力量对比的消长。
(重点、易错点)3.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广受赞誉的原因。
(难点)4.从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角度,分析古代手工业对世界的影响。
(难点)[知识梳理]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许多行业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3.成就(1)冶铁业(2)制瓷业(3)丝织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主要类型(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历程(1)两宋之前: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2)元朝时期: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3)明清时期: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江南一带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资本主义萌芽(1)时间:明朝中后期。
(2)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地域:江南地区。
(4)清朝:继续发展。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地位: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考要求: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手工业部门(识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基础过关】(一)官营手工业1、直接经营者:官府2、规模:大3、主要产品:战略物资和精美生活用品4、生产目的:主要供战争和官府需要5、与市场关系:由官府直接调拨使用,一般不进入市场流通6、发展历程(1)夏商西周:兴起并占垄断地位(2)春秋战国至明朝中期以前:继续发展并占主导(3)明朝中期以后:主导地位被民营手工业取代7、代表行业(1)煮盐业(2)冶金(铜、铁、钢等)业①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②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③西周晚期,已有铁器④两汉时,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⑤东汉时,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⑥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3)铸钱业(4)制瓷业①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时,烧出成熟青瓷③北朝时,烧出成熟白瓷④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青瓷中以越窑的秘色瓷为极品⑤宋朝时,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定、汝、哥、官、钧等五大名窑⑥明清时,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景德镇成为瓷都(5)丝织业①距今四五千年前,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为全世界最早②商朝时,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④西汉时,在长安设立东西织室,包括提花在内的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能织出绫、锦、罗、绢、纱等二十多个花色品种,代表作有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素纱单衣等⑤唐朝时,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唐末以后南方丝织品的数量与质量逐渐超过北方⑥宋朝时,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⑦明清时,中央或地方官府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8、地位:素称发达领先世界,在明朝中叶以前一直占主导(二)民间手工业1、民营手工业(1)直接经营者:民间私人(2)规模:小(3)主要产品:民间消费用品(4)生产目的:主要供民间消费需要(5)与市场关系:大多进入市场流通(6)发展历程①春秋战国:兴起并受到鼓励②秦汉:继续发展③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④隋唐:恢复和发展⑤宋元: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⑥明朝中期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成为主导(7)代表行业①纺织业A商鞅变法时,鼓励生产布帛B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C明清时,出现专门织造精细丝织品的花楼机,并在苏杭等地的丝织业部门中率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②煮盐业A春秋时,鲁人猗顿因煮盐发家B明清时,四川的井盐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冶铁业:战国时,赵人郭纵以冶铁致富;④制造业A春秋战国时,鲁人公输班被誉为中国木匠的祖师B战国时,墨子的一些弟子成为走街串巷的匠人⑤制瓷业:明清时,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⑥矿(铜、煤等)冶业:明清时,云南的采铜业、北京的采煤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⑦制糖业:明清时,台湾的制糖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⑧伐木业:明清时,陕西的伐木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⑨造纸业:明清时,许多地方的造纸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8)地位: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在明朝中叶以后占主导2、家庭手工业(1)直接经营者:民间农户(2)规模:最小(3)主要产品:自家日常生活用品和政府赋税缴纳用品(4)生产目的:主要供自家消费和缴纳赋税需要(5)与市场关系:剩余部分进入市场流通(6)发展历程:出现于春秋战国,与小农经济相伴始终(7)代表行业:纺织业(8)地位:农户的副业,小农经济的补充,始终不是手工业的主导【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考要求: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手工业部门(识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基础过关】(一)官营手工业1、直接经营者:官府2、规模:大3、主要产品:战略物资和精美生活用品4、生产目的:主要供战争和官府需要5、与市场关系:由官府直接调拨使用,一般不进入市场流通6、发展历程(1)夏商西周:兴起并占垄断地位(2)春秋战国至明朝中期以前:继续发展并占主导(3)明朝中期以后:主导地位被民营手工业取代7、代表行业(1)煮盐业(2)冶金(铜、铁、钢等)业①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②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③西周晚期,已有铁器④两汉时,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⑤东汉时,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⑥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3)铸钱业(4)制瓷业①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时,烧出成熟青瓷③北朝时,烧出成熟白瓷④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青瓷中以越窑的秘色瓷为极品⑤宋朝时,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定、汝、哥、官、钧等五大名窑⑥明清时,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景德镇成为瓷都(5)丝织业①距今四五千年前,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为全世界最早②商朝时,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④西汉时,在长安设立东西织室,包括提花在内的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能织出绫、锦、罗、绢、纱等二十多个花色品种,代表作有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素纱单衣等⑤唐朝时,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唐末以后南方丝织品的数量与质量逐渐超过北方⑥宋朝时,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⑦明清时,中央或地方官府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8、地位:素称发达领先世界,在明朝中叶以前一直占主导(二)民间手工业1、民营手工业(1)直接经营者:民间私人(2)规模:小(3)主要产品:民间消费用品(4)生产目的:主要供民间消费需要(5)与市场关系:大多进入市场流通(6)发展历程①春秋战国:兴起并受到鼓励②秦汉:继续发展③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④隋唐:恢复和发展⑤宋元: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⑥明朝中期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成为主导(7)代表行业①纺织业A商鞅变法时,鼓励生产布帛B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C明清时,出现专门织造精细丝织品的花楼机,并在苏杭等地的丝织业部门中率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②煮盐业A春秋时,鲁人猗顿因煮盐发家B明清时,四川的井盐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冶铁业:战国时,赵人郭纵以冶铁致富;④制造业A春秋战国时,鲁人公输班被誉为中国木匠的祖师B战国时,墨子的一些弟子成为走街串巷的匠人⑤制瓷业:明清时,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⑥矿(铜、煤等)冶业:明清时,云南的采铜业、北京的采煤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⑦制糖业:明清时,台湾的制糖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⑧伐木业:明清时,陕西的伐木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⑨造纸业:明清时,许多地方的造纸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8)地位: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在明朝中叶以后占主导2、家庭手工业(1)直接经营者:民间农户(2)规模:最小(3)主要产品:自家日常生活用品和政府赋税缴纳用品(4)生产目的:主要供自家消费和缴纳赋税需要(5)与市场关系:剩余部分进入市场流通(6)发展历程:出现于春秋战国,与小农经济相伴始终(7)代表行业:纺织业(8)地位:农户的副业,小农经济的补充,始终不是手工业的主导【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材答案解析【学思之窗】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解题关键:雇佣关系。
思路引领:从生产关系,即人与人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方面思考,“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双方关系发生变化,角色也随之变化。
答案提示: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解题关键:把握特征,准确举例。
思路引领: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享誉世界。
答案提示:①官营手工业发达。
例: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②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
例:黄道婆在棉纺织业的贡献;③享誉世界。
例:“丝国”、“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学习延伸
(答案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练习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单选题1.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2.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3.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4. 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②我国较早冶炼生铁和块炼铁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6.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7.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1.识记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世界领先。
2.了解我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识记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4.识记资本主义萌芽。
5.识记丝绸之路与“丝国”;“制瓷大国”。
能力:培养阅读、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高考考点: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习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学习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学习方法:观察法、阅读法、表格法。
知识梳理: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________后,煮盐、治铁、铸钱等收归官办。
2.特点:(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3)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达的原因:的支撑。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分类:(1)家庭手工业:以____________为代表,产品主要用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民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____________2.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和秦汉:(2)魏晋南北朝:遭受(3)隋唐:(4)两宋后:3.重要成就:(1)元朝:推广先进的。
(2)明中叶以后:超过手工业,占地位。
出现。
(3)明中叶以后: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①时间:;②地点:(2)产生原因:和的发展。
(3)发展:时,继续发展。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原因:(1)(2)频繁。
2.表现:(1)开始,中国丝绸远销、,获得“”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2)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远达、。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精品学案
【同步训练】
1.原始瓷器的出现是在()
A.新石器时代B.夏朝C.商朝D.西周
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不包括()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公私合营手工业
3.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稀疏而微弱B.发展非常缓慢
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
4、《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5、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塞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
”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6、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A.“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C.“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D.“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7、明清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之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由此可知()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①夏、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为代表,官府垄断。
②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司母戊鼎③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都收归官办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不在市场流通。
分类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青铜铸造冶铁业时期成就原社晚期掌握冶铜技术西周晚期有铁器商朝原始瓷器四五千年养蚕织绸商周时代繁荣时期(司、四、三)春战铁农具开始使用、推广东汉成熟青瓷商代有了织机,丝织品商周繁荣时期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北朝成熟白瓷西周斜纹提花织物东汉杜诗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唐朝南青北白格局,起输国外西汉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魏晋南北朝灌钢法宋代瓷窑遍布全国,五大名窑唐朝轻盈精湛著称,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16世纪前钢铁冶炼技术产量领先世界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明宣德青花瓷为珍品,瓷都景德镇。
宋朝品种多,织锦吸收花鸟画写实风格明清苏杭织造局生产丝织品超过前代,苏杭宁是丝织业中心、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1、分类:家庭手工业——特点:纺织为代表,作为农产的副业,主要民间手工业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总结:三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1)春秋战国——开始发展,民营手工业受鼓励。
如商鞅变法规定,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匠人如墨子的弟子、鲁班木匠祖师。
(2)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3)到隋唐恢复发展。
(4)两宋以后,曲折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产品精美,品种繁多,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上,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3.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2)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3.重要成就(1)高超的冶金技术①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
②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③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④南北朝的灌钢法。
(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⑥明清:种类丰富,有青花瓷、彩瓷、珐琅彩;著名“瓷都”——景德镇。
(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①商朝: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②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③西汉: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名工人。
④唐朝: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外来风格。
⑤宋朝: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⑥明清:丝织品超过前代,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易错易混]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一直领先尽管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但由于其生产不计成本,同时其严格的管理严重挫伤了工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技术的传承,致使官营手工业的发展难以持久。
明朝中叶以后,官营手工业被民营手工业超越。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二、网络纲要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冶铜技术A.原始社会:掌握了冶铜技术。
B.商周时期:繁荣(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①青铜礼器)2.冶铁技术A.西周晚期:出现铁器B.西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C.东汉:杜诗发明②工具——水排D.魏晋南北朝:灌钢法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4.丝织业三、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民营手工业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B.商朝:有了织机C.西周: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D.汉代:在长安设东西织室E.唐朝: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了⑤的织法和图案风格F.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G.明清:进入鼎盛,苏州、杭州、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设有⑥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3.制瓷技术A.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B.东汉:南方创青瓷C.北朝:北方创白瓷D.唐代:形成③两大系统。
唐三彩和秘色瓷有名,出现釉下彩绘开始大量输出国外,已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E.宋代:瓷器遍布各地(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F.元代:制瓷中心④,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瓷。
G.明清:明代出现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出现粉彩和珐琅彩;2.家庭手工业:农户个体生产,作为副业存在。
A.春秋战国:出现B.秦汉:向前发展C.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D.隋唐:恢复和发展E.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F.明中叶以后:a.民营手工业⑦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使用花楼机c.出现⑧,清朝继续发展1.原因:A.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
B.中外陆路和海上贸易频繁。
2.突出成就:A.西汉时,中国丝绸远销亚欧,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称号。
B.唐朝时,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C.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D.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E.从⑨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三、重点拓展1.时间、地点、部门: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2.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标志:苏州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4.条件⑴发达的农业。
⑵发达的手工业生产。
⑶发达的商业。
⑷充足的货币。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通过中西贸易流入中国,到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征⑴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⑵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经营形态并存。
⑶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⑷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
⑸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时出现手工工场。
⑹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
四、同步训练☆基础过关1.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
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3.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②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③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④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的商品和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4.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C.中央集权的作用D.市场需求5.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A.全部销往海外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C.质量普遍不高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6.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7.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早期青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②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③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8.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他赞美的是我国古代陶瓷业中的( )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珐琅彩9.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A.古代河北B.古代河南C.古代陕西D.古代浙江10.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右图)、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1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A.景德镇B.苏州C.扬州D.洛阳12.清朝康熙年间,工匠用进口的原料画在瓷胎上,这样烧制的瓷器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
这种瓷器应该是()A.青瓷 B.青花瓷C.五彩瓷D.珐琅彩瓷1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丝织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商朝时有了织机 B.西汉时就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C.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的写实风格D.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是细密精致的缎14.中国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和当时最著名的两大纺织中心分别是()A.隋唐;苏州和南京B.宋元;南京和广州 C.明清;南京和广州D.明清;苏州和杭州15.右图是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一件素纱禅衣。
它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
这反映出()A.汉代丝织业工艺水平高超B.汉代毛纺织业取得重大进展C.棉织品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D.它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16.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手工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B.代表了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技术先进,生产集中17.下列关于我国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得到鼓励B.与官营手工业相比,民营手工业始终处于次要地位C.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民营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夹缝中艰难发展18.下列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特征的是( )A.“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C.“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D.“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19.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 )A.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丝织业中心的兴起C.富有商人积累了大量资本 D.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出现(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2分)●能力挑战2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
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这段话揭示了中国()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2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
”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25.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26.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27.下图是西汉手工业分布图,该图反映了()A.黄河流域手工业水平高于长江流域B.盐铁业长江流域水平较高C.纺织业分布较广D.工业分布集中于交通要道28.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29.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生产力的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富余了一定的劳动力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31.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32.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是明清之际江浙一带许多家族家业传承的典型。
材料一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
……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芝巾,备极精工。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
自是家业大饶.一一张瀚《松窗夜话》材料二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
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
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五、默写反馈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地位以及缓慢发展的原因:1.实质:7.地位:从出现到前,长期处于,其力量远不足以,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
8.缓慢发展的原因:A.经济:(市场小,资本少)B.政治:封建政府实行,(妨碍市场扩大、资本积累)C.思想:传统文化以为核心,斥为奇技淫巧,排斥西学等。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