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200余位诗人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 格式:pdf
- 大小:108.44 KB
- 文档页数:10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练习题(含答案)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裸露(luǒ)砾石(lì)气喘吁吁(yū)B.棱角(lèng)虔诚(qián)接踵而至(zhǒng)C.磅礴(bó)诅咒(zǔ)大煞风景(shà)D.酝酿(niàng)蠕动(rú)鲜有人迹(xiǎn2.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___ )A. 沧海桑田、湖草蓝天,万物各得其所,绘就天地大美的生态画卷。
B. 每逢佳节,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是坚守岗位的人们的一种奢望。
C. 她随着人流漫不经心地走着,目光涣散。
D. 一切时光倒转,往事历历在目,那一瞬间闪过了无数画面。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一片洗刷得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之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B.③①⑤④②C.⑤①④②③D.③②①④⑤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B.“我要死了。
”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C.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D.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青海电大7814地域文化(专科)作业三及考试参考答案国开平台。
各省网电大网上作业形成性考核:.一、单选题(共25题)1. 《格萨尔》史诗是著名的()族英雄史诗。
A. 蒙古族B. 土族C. 藏族D. 撒拉族2. 每年(),塔尔寺迎来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
A. 腊八B. 正月十五C. 二月二D. 六月六3. 在昆仑神话中最有影响的是有关()的神话故事。
A. 青海B. 黄帝和西王C. 夸D. 黄帝4. 青海()的服饰所体现的宗教色彩就比较浓厚。
其强调必须用服饰将其严密地包裹遮蔽起来,并以遮盖全身为美,反对裸露羞体的行为,尤其是女性。
A. 土族B. 藏族C. 回族D. 撒拉族5. 截至2008年,()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单,18位民间艺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A. 9B. 10C. 11D. 126. 故事画以《猴子变人》最为著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的祖先。
A. 汉族B. 藏族C. 蒙古族D. 土族7. 青海地区()构成的多样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行为观点。
A. 经济B. 民族C. 地区D. 社会8. 在青海地方性知识的理解中,()是农牧区的天然分水岭。
A. 青海湖B. 祁连山C. 日月山(古代称赤岭)D. 昆仑山9. 撒拉族主要从事()。
A. 商业B. 农业C. 牧业D. 园艺业10. 乐都话共有()个声调。
A. 3B. 4C. 5D. 611. 汉代以前,青海基本上为()独居。
A. 土蕃B. 藏人C. 羌人D. 蒙古人12. 明代屯军的江浙()一带的能工巧匠,留居热贡一带,与当地人相互融合,艺术上相互吸收、取舍、创新,成就了“奇美天下”的堆绣艺术。
A. 中原B. 江浙C. 江淮D. 北京13. 马厂类型的各种陶器,以彩陶壶与器形较大的彩陶瓮为主。
尤里·塔尔维特诗选作者:[爱沙尼亚] 尤里·塔尔维特\著亦来\译来源:《诗歌月刊》2019年第02期[爱沙尼亚]尤里·塔尔维特尤里·塔尔维特( Juri Talvet),爱沙尼亚诗人,翻译家,批评家,塔尔图大学比较文学系首席教授。
1945年出生于帕尔努,1981年以来一直任教于塔尔图大学。
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英国哲学与西班牙文学,致力于英语国家、西班牙语国家与爱沙尼亚文学之间的交流与译介,出版了多种相关著作与译著。
他的诗歌有鲜明的知识分子气质,将历史、文化与个人经验、情感融为一体。
1997年,获得爱沙尼亚最高诗歌奖“尤汉·利夫诗歌奖(Juhan Liiv Prize)”,2016年,当选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The Academy of Europe)院士。
曾受邀参加麦德林、巴塞罗那、科莫等众多国际诗歌节,2015年曾到中国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译者简介】亦来,诗人,文学博士。
1976年出生于湖北枝江,现任职于湖北某高校出版社。
2000年至今在文学期刊发表诗作及译作百余首,有诗歌译介到美国及荷兰。
记忆所在纸张是容纳词语的有界的空气——脆弱,难以捕捉如石板,如布满电子神经的屏幕。
风撞击着窗子。
谁的手轻轻地拂动熟睡孩子的发绺?怎样的颤动的树枝谁的唇上怎样的薄雾来自草丛的怎样的召唤譜就了这歌中之歌?在布满人造神经的纸板之墙后面(你敢碰吗?)记忆存在(你是不是已经打算抽身?)记忆保存遗忘之事,宽宥你此时此刻的犹疑。
未竞之梦如是说你,自己离开了,但你腾出的空间并未完全退清。
细小的声音传来从衣橱边上,从更早的十年前:“这衬衣还有爹地的味道。
”那时,有点兴奋,现在,真切地从大洋彼岸传来,听上去已经像个男子汉:“你怎么不打电话,父亲?”地板承受着我们那交迭的脚步的重量,窗格为眼睛将早晨的金色采集到一个点。
这儿,在加利福尼亚因为孤独,睡眠让你解脱,轻柔而恍惚地漂浮。
2019年浙江省公考《申论》真题(B卷)一、注意事项1.本卷总分100分。
限时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
2.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3.看清答题卡答题页面,每题都要在指定的页面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作答的一律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用其他语言作答不得分;作答时应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用铅笔作答不得分。
5.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内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6.答题结束后,将题本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并务必请监考人员在你的准考证上签字。
否则,若题本和答题卡遗失,由你承担责任。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作为一个大跨度整体联线型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是指我国自春秋时期开凿邗沟以来,先后在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杭大运河及其延伸段浙东运河的总称,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
中国大运河北至北京、南抵杭州、东达宁波、西到洛阳,流经6个省、2个直辖市共35座城市,主线总长3200千米,流经市域面积31万多平方千米。
大运河与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相交汇,串联起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连接了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
《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这样评价大运河的价值:“它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运河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
大运河的原始功能是运输,而货的运输与人的流动,直接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菜和城市的崛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姓名:学号:分数: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绽.开(dìng)倜傥.(tǎng)逾.矩(yú)悔.恨(huǐ)B.感慨.(kǎi)和蔼.(ǎi)惭愧.(kuì)绅.士(shēn)C.确凿.(záo)油蛉.(líng)收敛.(jiǎn)书塾.(shú)D.淋.漓(línɡ)啄.食(zhuó)奥.秘(ào)企.盼(qǐ)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3分)A.激荡争执盔甲人生鼎沸B.抵达拼揍欲望小心翼翼C.倘若鉴赏暖和美不胜收D.渊搏质朴搓捻人迹罕至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A.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B.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C.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沉静的心灵比暴烈的心灵要伟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4.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①在马路的尽头,为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B.③①⑤④②C.⑤①④②③D.③②①④⑤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青海湖诗歌节获奖作品
(原创版)
目录
一、青海湖诗歌节获奖作品概述
二、获奖作品的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获奖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四、青海湖诗歌节的历史和发展
正文
青海湖诗歌节获奖作品是指在青海湖诗歌节中获得奖项的诗歌作品。
青海湖诗歌节是中国著名的诗歌节之一,每年在青海湖畔举行,吸引了众多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前来参加。
获奖作品的作者及作品简介如下:
一等奖:《青海湖,你是我的故乡》作者:张执浩
二等奖:《湖畔独行》作者:李尚朝、《月光下的青海湖》作者:陈幸三等奖:《青海湖,我向往的圣地》作者:王小川、《青海湖,我心中的湖》作者:张建、《青海湖,我梦中的湖》作者:刘梅花
这些获奖作品具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首先,这些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的热爱和向往,展现了青海湖的独特魅力和美丽景色。
其次,这些作品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抒情诗,又有写景诗,体现了诗歌的丰富多样性。
最后,这些作品的获奖,不仅表彰了作者的创作才华,也推动了青海湖诗歌节的发展和繁荣。
青海湖诗歌节的历史和发展可以追溯到 2002 年,当时由青海湖景区管理委员会和青海省文联共同主办,旨在弘扬中国诗歌文化,推动青海湖的文化旅游发展。
如今,青海湖诗歌节已经成为了中国著名的诗歌节之一,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前来参加。
青海湖诗歌节获奖作品青海湖诗歌节的获奖作品包括《青海湖,你是我的故乡》、《湖畔独行》、《月光下的青海湖》、《青海湖,我向往的圣地》、《青海湖,我心中的湖》、《青海湖,我梦中的湖》等。
这些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的热爱和向往,以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青海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人们呈现了青海湖的美丽与神秘。
下面是其中的一首歌曲详细内容:《青海湖,你是我的故乡》是一首描绘作者对青海湖深厚感情和向往的诗歌。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1. 诗的开头,“青海湖,你是我的故乡”,直接点明了诗人与青海湖之间的深厚情感。
诗人把青海湖称为“故乡”,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怀念。
2. 接下来的诗句,“浪花跳跃的旋律,你是我一生的奔跑”,展现了诗人对青海湖的向往。
这里的“浪花跳跃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青海湖波涛汹涌的壮丽景象,而“一生的奔跑”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向往。
3. “马儿踏出的路,水鸟飞行的轨迹”,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如马儿踏出的路和水鸟飞行的轨迹,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这些形象描绘了青海湖周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景象。
4. “生命如水,岁月如歌”,诗人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水是生命的源泉,而岁月如歌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5. “我在这里寻找,灵魂的家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灵魂家园的向往。
这个家园是纯净、美好的,与世俗喧嚣不同的地方。
6. 最后一句,“青海湖,你是我的故乡”,诗人再次点题,强调了对青海湖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青海湖,你是我的故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海湖的深厚情感和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活动总体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语言文字工作【发文字号】青政办[2006]173号【发布部门】青海省政府【发布日期】2006.12.06【实施日期】2006.12.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活动总体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06]173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活动总体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六年十二月六日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活动总体方案(2006年12月)为了进一步展示我省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发挥青海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省政府决定2007年8月在我省举办“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通过诗歌节的形式赋予青海更多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展示青海新形象,为我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文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切实做好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各项筹备组织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我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为主线,打造青海特色文化品牌。
进一步宣传青海,推动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各族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
二、主题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以“人与自然,和谐世界”为主题。
以诗歌艺术的形式,表现青海各族人民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诠释青海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诗歌艺术的陶冶和熏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三、举办形式主办: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国诗歌学会承办:青海省文化厅、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青海省文联、青海省广播电视局、青海省新闻出版局。
协办单位:西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艺术文化中心。
诗歌翻译:追寻相遇时的心灵相通5月8日,以“国际交流背景下各民族语言的差异性和诗歌翻译的创造性”为主题的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高峰文化论坛在青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诗人、作家、翻译家共享盛会。
在他们眼中,诗歌翻译类似于恋人相遇时的心灵相通。
这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也不仅仅是翻译技巧与准确性的问题。
一、诗歌翻译不仅仅是交流被称为“从不会放弃歌唱的诗人”的阿根廷诗人罗伯特·阿利法诺认为,在所有语言中诗歌都是神奇的神秘的无法言说的。
“诗歌的神秘难以名状,我们努力概括它,却找不到最贴切的语言。
它是一种…个人化的现实‟。
我们无法定义黄昏,也无法定义失去挚友的伤痛,而我们都能确定的是,诗歌是时代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无论我们是什么民族,语言和文化有怎样的差异,我们所追求的美好诗意是一样的。
”德国诗人、翻译家顾彬翻译过北岛、西川、欧阳江河等中国诗人的作品。
他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学习的艺术,有无限灵感和创造力可以挖掘。
多年以来,很多德国作家从事作品翻译,使他们的母语德语得到外来文化的滋养。
比如不少德国诗人就从古希腊、中国唐朝的诗歌中获得文字和韵律的新感悟。
中国也是如此。
“五四”运动以来,外国诗歌一直是中国新诗的直接营养。
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系教授赵振江表示:“上世纪40年代,诗人戴望舒翻译的《加西亚·洛尔卡》在当时就很受欢迎。
…文革‟后,诗人们对洛尔卡的诗歌也非常熟悉。
诗歌翻译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任教于美国康州学院的诗人麦芒认为,诗歌翻译是一种相遇。
他说,相遇可能是真正的心灵相通,也可能是误会的碰撞、一厢情愿的自我投射。
就像很多人追求一见钟情、心有灵犀,以为自己读懂了对方、心心相印,但往往不过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罢了。
二、诗歌翻译讲究创造性毫无疑问,翻译这项工作最大的风险与挑战在于:把一个已经完成的作品全权交付给作者之外的另一个人,并指望在另外一种语言中,从零开始重建并竭尽所能使之接近于原作的风貌。
青海湖诗歌节获奖作品以下是一首关于青海湖的获奖作品:
《青海湖》
澄澈湛蓝的湖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
映射着碧蓝的天空和银白的云彩
湖水清凉透彻,清澈见底
蕴藏着无尽的秘密和传说
湖岸的草地上,花朵开得繁盛
五彩斑斓的花海扑面而来
蜜蜂在花朵间嗡嗡飞舞
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
湖水边上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牧场
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觅食
牧民们驾着马匹追逐嬉戏
笑声回荡在湖面上
远处的山峰雪白雪白
仿佛披着白色的巨大羽毛
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
清凉的水滴洒在湖面上
湖水中有一种特有的藻草
水草轻轻地摇曳着
湖面上的倒影颤动不已
宛如世界的倒影
青海湖啊,你是大自然的瑰宝
你的美丽让人陶醉
每一次看到你,心中都充满了感慨
你是大自然的诗歌,永远在我们心中飘扬
这首诗歌在青海湖诗歌节中获得了声望奖。
它通过描绘青海湖的美景和与湖相关的生物与人文形象,将青海湖的壮丽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作家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海内外200余位诗人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
节
“中国是不朽唐诗的故乡,中国人民曾两次无私地援助我们抗战。
”8月8日,第四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开幕式上,越南作家协会主席、着名诗人友清告诉记者他此行青海的初衷。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创办于2007年,两年一届,是当今世界
最具影响力的七大国际诗歌节之一,迄今已吸引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名中外诗人参加。
本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以“诗人的个体写作与诗歌的社会性”为主题,吸引了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加拿大、哥伦比亚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诗人参加。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诗歌,能像唐诗一样,对自然的描绘那样润物细无声,却又精准入骨。
”谈到唐诗,阿根廷着名诗人罗伯特·阿利法
诺赞不绝口,“明月、春花、细雨,以及其他一些细节,甚至都不需要人类的登场,这些自然景物就能构筑起唐诗无可比拟的美。
”
“非常喜欢青海的人文和风景,蓝色的天空和神秘的宗教能带给我很大的创作灵感,与世界各地的诗人在这里交流非常难得。
”第三次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美国诗人徐贞敏说。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主席吉狄马加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山
宗水源之地的青海,聚居多个民族,交汇多种文明,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诞生过堪比《荷马史诗》的《格萨尔史诗》的福地。
“这里是一代代诗人毕生的追求和向往,是诗歌回归人类世界的最后净土。
”
“希望通过诗人们不同的视角,深化对高原文化的认识,赋予青海更多的文化内涵,让青海成为推动世界诗歌繁荣和发展的精神高地。
”吉狄马加说。
“希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能持续发展下去,参加的国家和
诗人越来越多。
通过诗歌节,日益加强中越两国诗人、作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而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
”友清说。
据了解,本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活动期为8月8日至11日,主要由开幕式、高峰论坛、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颁奖及交响音乐会、诗歌朗诵会、采风活动、音乐诗歌演唱会等内容组成。
“中國是不朽唐詩的故鄉,中國人民曾兩次無私地援助我
們抗戰。
”8月8日,第四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開幕式上,越南作傢協會主席、著名詩人友清告訴記者他此行青海的初衷。
青海湖國際詩歌節創辦於2007年,兩年一屆,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七大國際詩歌節之一,迄今已吸引1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700餘名中外詩人參加。
本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以“詩人的個體寫作與詩歌的社會性”為主題,吸引瞭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加拿大、哥倫比亞等近50個國傢
和地區的200餘位詩人參加。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
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詩歌,能像唐詩一樣,對自然的描繪那樣潤物細無聲,卻又精準入骨。
”談到唐詩,阿根廷著名詩人羅伯特·阿利法諾贊不絕口,“明月、春花、細雨,以及其他一些細節,甚至都不需要人類的登場,這些自然景物就能構築起唐詩無可比擬的美。
”
“非常喜歡青海的人文和風景,藍色的天空和神秘的宗教
能帶給我很大的創作靈感,與世界各地的詩人在這裡交流非常難得。
”第三次參加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的美國詩人徐貞敏說。
青海湖國際詩歌節主席吉狄馬加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山宗水源之地的青海,聚居多個民族,交匯多種文明,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誕生過堪比《荷馬史詩》的《格薩爾史詩》的福地。
“這裡是一代代詩人畢生的追求和向往,是詩歌回歸人類世界的最後凈土。
”
“希望通過詩人們不同的視角,深化對高原文化的認識,賦予青海更多的文化內涵,讓青海成為推動世界詩歌繁榮和發展的精神高地。
”吉狄馬加說。
“希望青海湖國際詩歌節能持續發展下去,參加的國傢和詩人越來越多。
通過詩歌節,日益加強中越兩國詩人、作傢之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加強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
”友清說。
據瞭解,本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活動期為8月8日至11
日,主要由開幕式、高峰論壇、金藏羚羊國際詩歌獎頒獎及交響音樂會、詩歌朗誦會、采風活動、音樂詩歌演唱會等內容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