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织金县三塘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课题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序号:05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导学方法:观察实验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一、二、课堂导学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三.课堂练习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2.(3分)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猜想:(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 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 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 ,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
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
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 km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图8(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用km/min做单位)(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课后反思:。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封……………………………………线……………………………………《第一章 机械运动》质量检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班级学号 姓名题号 12345678910111213 14 1516答案功对接,首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
如图是它们成功 对接时的情形,此时若认为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太阳B .月亮 C. 地球 D. 天舟一号2.(2017鄂州)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B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C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0km/hD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为27dm3.(2017南京)以下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 .一支2B 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B .六月份南京的平均气温约为50℃ C .中学生跑完50m 用时约4s D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4.(2017苏州)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普通教室层高约为5m B .苏州五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5℃ C .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0mg D .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2m/s5.(2017扬州)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
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
以上判断 A .菲菲正确B.翔翔正确C.两人都正确D.两人都不正确6.(2017江西)“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6km/hB.餐桌的高度约为150cmC.人的脉搏跳动为1次/min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kg7.(2017菏泽)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放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列火车的车厢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8.(2017泰安)以下对物理现象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B.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C.泰安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D.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7s9.(2017绵阳)微观和宏观物体的大致尺度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电子----原子----生物体----太阳系----银河系B.电子----分子----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C.原子----原子核----生物体----太阳系----银河系D.电子----原子核----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10.(2017杭州)如图是一初中《科学》课本,下列对此课本的估测值域真实值最接近的是A.长度约为26厘米B.质量约为2千克C.重力约为0.2牛D.平放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约为2m211.(2017湖州)下列体育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A.跳远 B.跳高 C.铅球 D.长跑12.(2017重庆)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5kg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C.对人体的脉搏跳动10次/sD.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1m/s13.(2017成都)如图,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
贵州省毕节地区织金县三塘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把每小题给唯一的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3.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A.B.C.D.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6.在“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提出用大小相同的瓶子装上不同量的液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能产生有规则的声音.其中发声音调最低的可能是()A.盛水最少的B.盛水到中间C.盛水到处 D.盛水最多的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8.现在很多牙医都在使用一种安全、卫生的洁齿技术“超声洁牙”,超声波之所以能够清洁牙齿,其主要原因是()A.超声波中含有洗洁净B.超声波能够传递去污的指令C.超声波能使液体振动,使污垢落下D.超声波能发生反射9.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10.在实验里,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11.图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A.蜡的熔化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D.海波的凝固过程1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14.08年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如图所示,让观众大开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镜面反射15.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16.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整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17.潜入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则他看到的树其实是()A.变矮了的树的实像 B.变高了的树的虚像C.变矮了的树的虚像 D.变高了的树的实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8.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19.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一乘客感觉车站逐渐远离而去,他是选择为参照物的,若车速为10米/秒,那么1小时后离车站的距离为千米.20.“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2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后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判定的.钟声是通过传播到客船的.22.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在2min内做了1200次振动,频率是Hz,人类听到.(填“能”或“不能”)23.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汽”;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干了.24.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热量.25.医院用的氧气瓶中贮存的是态氧,它是用的方法使氧气液化的.26.汽车的后视镜是镜,用它来观察车后的情况时要比利用平面镜看到的范围(填“大”、“小”或“一样大”).三、作图、实验分析题(每空2分,共32分)27.(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中画出物休AB在平面锐MN中成的像.(2)画出图2中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2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数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 cm t BC= s V AB=m/s V BC 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29.小明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3)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0.(10分)一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1).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3)图2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3中的(填序号).四、计算题(每小题7分,共14分)31.(7分)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信号经0.8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要求写出公式,代数计算)32.(7分)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全长6700m,一列火车长300m,行驶速度为72km/h,则这列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贵州省毕节地区织金县三塘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把每小题给唯一的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2m/s,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长度在20cm左右,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长约18cm,故B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高度约为0.8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头发丝的直径在75μm左右,一张纸厚度略大于75μm,在100μm=0.1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10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54×m/s=15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大小的比较,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各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解答】解:A、在相等时间间隔里位置没有变化,即静止;B、已知时间间隔相同,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也相同,说明物体在这一时间内可能做匀速运动;C、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包含两层意思: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相同.物体作绝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很少,大部分情况下都作变速运动.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解答】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解答】解: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不符合题意;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琴弦发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类题目是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明物体振动是发声的原因.6.在“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提出用大小相同的瓶子装上不同量的液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能产生有规则的声音.其中发声音调最低的可能是()A.盛水最少的B.盛水到中间C.盛水到处D.盛水最多的【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知道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瓶内的空气柱越长,频率越低.【解答】解:用大小相同的瓶子装上不同量的液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发声音调最低的,是空气柱最长的,也就是盛水最少的;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的定义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声现象.【分析】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一些大型的地质灾害常伴有次声波的产生.【解答】解:A、“震耳欲聋”是说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声音的音调高,故A错误;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C正确;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故D正确.故选A.【点评】了解声音的不同特性,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次声波有关的现象,是解答的关键,属声学综合题.8.现在很多牙医都在使用一种安全、卫生的洁齿技术“超声洁牙”,超声波之所以能够清洁牙齿,其主要原因是()A.超声波中含有洗洁净B.超声波能够传递去污的指令C.超声波能使液体振动,使污垢落下D.超声波能发生反射【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声音可以传播能量.【解答】解: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在液体中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冲击波来达到清洗和冲刷工件内外表面的作用,可以达到物件全面洁净的清洗效果,特别对深孔、盲孔、凹凸槽清洗是最理想的设备,不影响任何物件的材质及精度;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依据超声波的特点在生活中应用,会解释简单的现象.9.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是环保的做法,符合题意;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根据结合防止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10.在实验里,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考点】蒸发及其现象;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酒精挥发性比较强,也就是说酒精在常温下比较容易汽化为气态的酒精蒸汽,汽化要吸热.【解答】解: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玻璃泡中沾有酒精,酒精在常温下汽化,从玻璃泡上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当酒精蒸发完后,空气向温度计的玻璃泡传热,示数又会升高.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蒸发制冷的现象,是一道热学基础题.11.图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A.蜡的熔化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D.海波的凝固过程【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根据原图的曲线走向,可以首先判断出此图是某物体的凝固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解答】解:由图知: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是凝固过程;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体的凝固点,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可以排除A、B、C;故选D.【点评】此题不但要根据图象判断出是熔化还是凝固现象,还要了解海波是晶体有凝固点而蜡是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在凝固过程中,要注意,当物体的温度达到凝固点时,虽然此过程仍然是放热过程,但是温度不会发生变化.1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①冰雪融化成溪流,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②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符合题意;③雾散去,是液态小水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④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凝华形成的,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属于基础知识.1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结合这些可以解决本题.【解答】解: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故选D.【点评】对于这类在锅内或烧杯内放置容器的问题,要搞清里外的不同点,外部因为有加热装置,所以可以继续吸热,可以沸腾,而内部的液体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14.08年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如图所示,让观众大开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镜面反射【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通过手影考查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要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5.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镜面反射;漫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1)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2)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解答】解:因为黑板的表面比较粗糙,光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反射的光可以进入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的眼睛,所以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黑板某些地方非常光滑时,光线在上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集中,正好射到有的位置同学的眼睛里,从而“晃”到这些同学的眼睛,这就是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字的其原因,简单说,就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平行光经物体表面反射后不再平行,从而使各个角度都能看到物体.16.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整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题中暗示条件是平面镜是直立放置的,所以看到的钟表的像与实际的钟表是左右对称的关系.【解答】解:镜面直立放置,钟表的像与钟表是左右对称的,所以把12点和6点连一条线,做出表针关于这条线的轴对称图形,读出对称图形的时刻,即为9:00.故选D.。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选择题1、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 量程3m,分度值1mmB. 量程10m,分度值1dmC. 量程30cm,分度值1mmD. 量程15cm,分度值0.5mm2、厘米刻度尺测量一根电线的长度,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23.26m B.23.3m C.23.260m D.23.2600m、3、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80.0mm,若选用cm做单位,应是()A.18cm B.18.0cm C.18.00cm D.180cm4、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5、某同学进行长度测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2.74cm,则该同学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是()A.米刻度尺B.厘米刻度尺C.毫米刻度尺D.分米刻度尺6、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B.刻度尺放得不正C.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D.刻度尺热胀冷缩7、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A.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B.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C.测量值没有误差D.测量值将是错误的8、直尺和直角三角板配合测圆柱体直径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10、下列单位换算的写法中错误的是()A.2cm=2cm÷100=0.02m B.2cm=2×1/100 m=0.02mC.60μm=60μm÷1000μm=0.06mm D.60μm=60÷1000=0.06mm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_____________cm1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测量时,要使零刻度线对准________的一端;使它的刻度线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测量值应估读到的下一位,记录时,既要记录________,又要记录________。
2015年下期期中试题(八年级上册物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把每小题给唯一的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3.如图4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B. 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D.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6.在“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提出用大小相同的瓶子装上不同量的液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能产生有规则的声音。
其中发声音调最低的可能是()A. 盛水最少的B. 盛水到中间C. 盛水到3/4处D. 盛水最多的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8.现在很多牙医都在使用一种安全、卫生的洁齿技术叫做“超声洁牙”,超声波之所以能清洁牙齿,其主要原因是()A.超声波中含有清洁剂 B.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C.超声波能使液体振动,清除污垢 D.超声波能发生反射9.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课题:运动的描述
序号:03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选取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观察教材图1.2-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1)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现象。
4、讨论: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______。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3)如何选择参照物:___________ _。
三、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
A、竹排、青山
B、青山、江水
C、青山、竹排
D、江水、青山
5、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湖岸
B、湖水
C、游船
D、岸上的建筑物
6、小明骑自行车在长江沙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沙对岸
D、从对岸吹过来
7、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自己
B、地面
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跳者
D、跳台
8、孝感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9、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
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
10、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为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
B、桥
C、人
D、地面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