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人群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烧伤的护理措施
烧伤的护理措施
一、急救措施
1、重要的是立即就地处理,及时进行冷敷治疗:将烧伤部位用温水冷敷2~3小时,或用凉毛巾轻轻擦拭。
2、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者血压急剧下降,应立即实施急救措施。
3、不要直接用棉花湿敷烧伤部位,也不能直接抹药物,因为这样可能加重病情,使伤口感染。
4、最好不要用洗涤剂或清洁剂清洗烧伤部位,这类洗涤剂可能会使烧伤更加严重。
5、如果烧伤是由热水烫伤导致的,应立即以冷水冲洗烫伤部位,以减轻烧伤症状。
6、尽量不要移动烧伤患者,若有必要,应尽快就医,最好在120分钟内就诊,以便及时处理和缓解症状。
二、护理措施
1、根据伤情大小,直接包扎烧伤部位,必要时用湿毛巾把伤口包住,以防止细菌感染。
2、将烧伤部位用温水洗净,晾干,然后涂抹抗菌药膏,以防止伤口感染。
3、如果烧伤部位出现污垢、汗液或脓液,应用温水清洗,洗净污垢,以免出现感染。
4、针对烧伤较大的患者,加强营养,可适当增加一些高蛋白、
高热量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豆制品等。
5、要按时服用抗生素,以防止烧伤感染,应遵医嘱及时服用,以免耽误治疗效果。
6、每天要更换伤口敷料,以防止伤口感染,更换完敷料后,应涂抹抗菌药膏或抗生素软膏。
烧伤患者护理要点
烧伤患者护理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呼吸道通畅:烧伤患者可能会有呼吸道水肿或痰液积聚,护士需要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防止感染:烧伤患者的皮肤损伤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护士需要戴上无菌手套处理伤口,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护士还需留意烧伤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征象,如发热、红肿等。
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烧伤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体液入出量和电解质水平,并适时补充。
4. 控制疼痛:烧伤患者常常会有剧烈的疼痛感,护士需要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方法控制患者的疼痛,使其舒适。
5. 营养支持:烧伤患者需要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并配合医生调整饮食方案。
6. 精神护理:烧伤患者常常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护士需要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心理支持,并帮助患者调整情绪。
7. 翻身和体位:烧伤患者在床边翻身和体位改变时,需要特别小心,以免进一步损伤患者的皮肤。
8. 康复和康复护理:对于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护士需要与康复医师和物理治疗师等多学科合作,帮助患者康复并恢复功能。
护士在烧伤科护理中的关键技巧与伤口处理烧伤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伤害,对于烧伤患者的护理必须非常细致和专业。
在烧伤科护理中,护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掌握关键技巧并正确处理伤口,以确保患者的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些护士在烧伤科护理中的关键技巧以及伤口处理的方法。
一、关键技巧1. 专业知识和技能:护士在烧伤科护理中,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包括烧伤程度的判断、烧伤患者的病情评估、伤口处理技术等。
护士需要了解烧伤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以充分理解烧伤患者的病情,并能够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2. 沟通与协作能力:护士在烧伤科护理中,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烧伤患者通常面临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因此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困扰,并及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护士还需要与团队成员、医生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良好的协作,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疼痛管理:烧伤患者通常伴有剧烈疼痛,因此护士需要掌握有效的疼痛管理技巧。
这包括合理使用镇痛药物、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以及心理支持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及时调整疼痛管理方案,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4. 创伤心理护理:烧伤患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护理,也需要心理上的关怀。
护士应该具备较强的创伤心理护理能力,能够帮助患者应对伤痛、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和咨询。
二、伤口处理1. 清洁伤口:在处理烧伤伤口时,首先需要进行伤口的清洁。
护士应该佩戴好防护装备,使用洁净的生理盐水、抗菌溶液或消毒剂进行伤口清洗,以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和病菌。
清洁过程中要注意轻柔、细致,并避免对伤口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2. 感染预防:伤口处理的关键在于预防感染。
护士应在处理伤口前后进行手部消毒,并采用无菌操作。
对于烧伤患者的伤口,应及时更换干净的敷料,避免敷料的交叉污染。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一烧伤休克期护理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输液治疗,大面积烧伤病员需快速输液,以恢复有效循环量和纠正功能性细胞外流量的不足,护理人员必须保护好静脉通道,掌握正确输液的知识,熟悉休克期常见症状的临床意义及观察和护理方法,利尿剂及冬眠药物的应用注意点。
休克期在静脉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暖,镇痛等措施。
休克期如果处理不当,病员除可以死于休克外,还有可能发生脑水肿,肺水肿,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休克期度过不平稳,易发生早期暴发败血症,因此休克的防治,不仅要使病员能渡过休克,而且还要求休克渡过平稳。
1.休克期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由于创面水份蒸发,大量热量丧失,大都畏寒,必须保持室温在30~32℃。
2.液体的种类及安排:液体包括胶体(全血;血浆;血浆代用品),晶体溶液(生理盐水平衡液;碳酸氢钠),基础液(5%葡萄糖溶液)各种液体交替输入,注意不要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输入或口服大量水分,以免造成细胞外流稀释性低渗,引起肺、脑水肿,在小儿输液时,尤其要控制速度和输液种类的交替。
对休克期病人应准确无误地执行输液计划。
二静脉输液的护理⑴液体的分配:伤后第一个24小时,胶、晶体溶液总量的一半应在伤后8小时内输入,另一半在伤后16小时内平均输入,24小时基础量平均输入,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输液量如无特殊变化应均匀输入。
⑵根据下列指征调节输液:①尿量:尿量是调节输液的重要指标。
如果肾功能正常尿量间接反映血容量的情况,尿量的减少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因此尿量是判断血容量是否足够的一个重要、简便、可靠;也是比较敏感的指标,尿量要求成人每小时尿量30~50ml,儿童15ml左右,婴幼儿10ml左右,如每小时尿量低于此指数,则表示血容量不足,须加快输液速度;反之则减慢输液速度;老人伤前有心脏疾患合并吸入损伤,肺部感染或颅脑损伤的病员,尿量要求低于此指数,电触伤者,有血红蛋白尿者尿量要求偏高,成人每小时应在50~100ml左右,留置导尿管应保持通畅,发现少尿或无尿时,应检查尿管是否堵塞。
烧伤病人创面护理常规【创面护理】1、早期创面(1)烧伤患者入院清创前,如果外周循环充盈不良,应实施液体复苏;如呼吸浅快或有通气障碍,必须改善通气和维持呼吸。
(2)剃除烧伤部位及附近毛发(头发、胡须、腋毛、阴毛等),手或脚有烧伤者应剪短指(趾)甲。
(3)用肥皂水及清水将创面周围皮肤洗净;对于陷入创面的砂屑、煤渣等,轻轻移除;面部皮内异物,应在清创时尽量除去,以免将来遗留难以清除的痕迹。
(4)Ⅰ度创面应保持清洁;浅Ⅱ度创面应尽量保留未游离的泡皮;Ⅲ度和深Ⅱ度创面的水泡和腐皮应及时、全部清除,以防感染。
(5)清创顺序为头部→四肢→前胸腹→背部→会阴。
(6)清创时注意保暖,室温宜保持在28~30℃;严密监护生命体征,计出入量,如有变化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征象。
2、烧伤清创术【概述】外科清创术的定义是清除创面上的污染物、异物或创面坏死、受伤组织。
传统清创术要求在麻醉状态下充分刷洗创面,清除污物,彻底清除创面上的水疱,创面细菌培养尽可能达到阴性。
近年来,为了避免重度烧伤病员因清创术打击,加重休克期病情,主张采用简单清创术,以下简称为清创术。
【适应证】1.所有轻度或小面积烧伤患者在没有其他合并症或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原则上第一就诊医疗单位应立即或尽快进行清创术。
2.重度烧伤患者,只要入院后液体复苏及时,患者无休克发生,应尽早进行清创术。
3.重度烧伤患者,休克存在,但液体复苏后,休克明显好转,可行受压部位及污染严重部位的部分清创术,待次日休克平稳后再行全身清创术。
【操作方法】1.清创前15-30 分钟肌肉注射哌替啶(成人100mg/次,小儿、老年人、颅脑伤或呼吸道烧伤者忌用),特重烧伤不变肌肉注射者可采用静脉缓滴。
2.清创术应在清创室进行,室内温度保持在28-32℃。
3.医务人员穿一次性隔离衣,接触创面物品均应灭菌。
清创前将手术过程中的用物备齐,部分先用物品要先置于清创包里。
4.清创床上铺上一次性塑料布后,确定冲洗后排污水通畅流入污物桶,注意清创后及时清理污物及病房地面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1.有窒息的危险与呼吸道粘膜烧伤组织粘膜水肿有关。
①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教会其深呼吸,定时帮助患者改变卧位,按时翻身、拍背。
若患者不宜进行咳出物的方式或咳嗽时明显疼痛, 则需进行定时吸痰。
吸痰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痰液多少、呼吸通畅程度等决定吸痰次数。
过多吸痰会刺激呼吸道黏膜, 使分泌物增加。
吸引时动作轻柔, 每次操作插入次数不应超过2次, 每次吸出时间不宜超过10 s, 吸净气道内的分泌物或脱落的坏死黏膜。
②保持鼻腔、口腔清洁,及时清理口、鼻腔的分泌物和异物。
鼻腔黏膜水肿充血不通畅时用1%的麻黄素滴鼻。
③气管坏死粘膜脱落阶段及时冲洗气道,吸出坏死脱落的粘膜,保持呼吸道粘膜,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④合理给氧:轻度吸入性损伤, 可给予鼻导管吸氧, 氧流量1~2 L/min。
⑤雾化与湿化吸入:雾化吸入与湿化吸入是帮助其维持呼吸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措施。
雾化液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盐酸氨溴索。
2.疼痛与组织受损、感染以及植皮术后有关。
①可根据病人耐受情况给予小剂量镇痛药物,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评价止痛效果。
②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稳定患者情绪、鼓励生存、给患者及家属信心,分析患者不良情绪,正确引导。
③针对换药时的疼痛可采取:a.音乐疗法。
播放柔美舒缓音乐, 嘱咐患者闭上眼睛, 并专心欣赏、聆听音乐, 从音乐中产生共鸣, 转移对换药疼痛的注意力。
b.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深呼吸, 用鼻呼吸, 吸气过程最大限度进行胸廓扩张, 屏气2~3 s后缓慢吐气。
并在训练过程给予患者鼓励, 通过言语鼓励给予患者力量和信心, 并在换药中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 以分散注意力, 减轻痛苦。
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创面烧伤、液体渗出长期卧床有关。
①严格按时翻身、每1-2h进行翻身,避免拖拉拽。
有水泡皮肤,应进行保护,避免水泡破溃。
②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平整,避免压疮发生。
③必要时在骨隆凸处加以减压贴,保护受压皮肤。
精品文档
.
烧伤感染期护理常规
创面污染、坏死组织吸收、全身抵抗力下降等使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感染
率增加。
如观察不及时,处理不当,将危及患者生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尤其注意体温变化,要警惕突然出现的超高热(40℃以上)和低体温(36℃以下),体温超过40℃是可采用降低室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措施,并适当增加水分补充,出现低温时给予保暖,提高室温。
体温的测量部位要固定。
2、创面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创面颜色肿胀、分泌物性状及渗出情况。
定时翻身,促进创面干燥和床单清洁,及时更换敷料。
3、抗生素的应用。
遵医嘱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选择有效抗生素,定时准确给药。
4、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
能使用外周静脉的尽量不用中心静脉,静脉置管时间不宜过长。
5、预防并发症发生,应做好静脉输液护理,预防静脉炎发生;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念珠菌感染;做好气管切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做好导尿管及会阴部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6、观察舌苔;如果舌质红绛或紫色,舌苔焦黄或光剥,有芒刺,是败血症的表现。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病室要求】1、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
2、保持病室适宜温、湿度。
病房温度18~20℃,湿度50%~60%;3、病室定时通风,每日2~3次。
【消毒隔离】1、每日督促保洁人员定时用0.1%~0.5%有效氯溶液擦拭病室物品表面和地板、病床、床头柜等。
2、预防交叉感染,嘱病人勿串病房,谢绝探视人员入病室。
3、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4、接触病人前后清洗或消毒双手,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5、接触创面的物品须为无菌状态。
6、污物按生活垃圾及污染垃圾分类管理,不得混清,不得随意丢弃。
7、病室内床单、被罩、枕套应保持清洁,污染后随时更换。
8、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温>40℃或<36℃,立即通知医生,每隔30分钟至1小时测体温并记录。
2、定时观察尿量、尿色、性状、尿比重的变化,休克期尿量应保持在80~100ml/h。
3、定时观察病人神志或精神状态。
4、评估病人创面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观察有无消化系统症状。
6、及时了解各种检验结果。
7、评估治疗效果。
【基础护理】1、做好晨晚间护理。
2、保持正常皮肤、毛发、口腔、会阴、肛门、指(趾)甲清洁。
3、定时翻身、叩背、按摩每2小时1次。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5、胃管的护理(1)选择粗细合适的胃管,固定松紧适宜。
(2)鼻饲前要抽取胃内容物,观察食物是否排空,有无出血,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3)每次滴入食物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4)注意鼻饲饮食的温度与量,温度一般为38~40℃:每次注入量<300ml。
(5)胃肠减压的病人注入药物后应夹闭胃管l~2小时,并尽量减少搬动病人,防止呕吐。
(6)留置胃管期间,口腔护理2次/天,并进行鼻腔的清洁,滴入石蜡油1~2滴/天,以保护鼻黏膜。
(7)胃管每周更换1次。
(8)卧翻身床的病人,翻身前妥善固定,以防脱出。
烧伤病人的健康教育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为了匡助烧伤病人更好地康复和恢复健康,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烧伤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预防感染、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等方面。
1. 预防感染烧伤病人的皮肤受损,容易感染。
因此,教育病人和家属关于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手部卫生:病人和家属应时常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并保持手部干燥。
- 伤口护理:正确清洁和包扎伤口。
教育病人和家属如何正确清洁伤口,使用抗菌药膏,并更换干净的敷料。
- 避免接触感染源:教育病人和家属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物品和环境,如污染的水、土壤和动物等。
- 免疫接种:鼓励病人接受疫苗接种,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2. 伤口护理烧伤病人的伤口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处理。
以下是一些伤口护理的要点:- 清洁伤口:教育病人和家属如何正确清洁伤口,使用温水和适当的清洁剂,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
- 更换敷料:教育病人和家属应定期更换干净的敷料,避免敷料过湿或者过干。
- 避免刺激:教育病人和家属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物或者化学物质,如酒精、碘酒等。
- 保持伤口湿润:教育病人和家属如何正确使用保湿剂,以保持伤口湿润,促进愈合。
3. 疼痛管理烧伤病人往往伴有剧烈的疼痛,对其身体和心理都造成很大的负担。
以下是一些疼痛管理的方法:- 药物治疗:教育病人和家属关于适当的疼痛药物使用,如镇痛药和非处方药。
- 物理疗法:介绍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以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 放松技巧:教育病人和家属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以减轻疼痛和焦虑。
4. 心理支持烧伤病人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重视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心理支持的措施:- 情绪管理:教育病人和家属如何管理情绪,包括情绪表达、积极思量、寻求支持等。
- 社交支持:鼓励病人和家属积极参预社交活动,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情感,以减轻心理负担。
烧伤人群护理指南
【烧伤】
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
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伤。
烧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
烧伤的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
局部的变化可分为四度。
烧伤时可见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随着组织毛细血管功能障碍的加重缺氧血症(anoxemia)也增重。
临床经验证明,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则可有生命危险。
【烧伤急救】
1.消除致伤因素
保持镇静:烧伤后不要惊慌,尽量保持镇静,同时立即脱掉着火的衣服,或立即用水烧灭火焰,或迅速卧倒,就地滚压灭火,或跳入水池,河沟内灭火或用棉被大衣等覆盖灭火等,切忌带火奔跑,呼喊,以免呼吸道烧伤或火借风势,越烧越旺。
2.防止窒息或呼吸道烧伤
应用细毛巾等捂住口鼻,同时应放低姿势进入或撤离现场,因位置越高,烟雾及毒气越大。
3.快速冷疗
在家中,一旦发生烧烫伤,简单而有效的急救处理就是冷疗,即用凉水冲洗或将烧烫伤处放入凉水中10-30分钟,可使烧伤程度减轻并减少疼痛。
4.保护创面
如烧伤部位出现水疱,可在低位穿刺,使其引流排空,切忌把皮剪掉,造成感染,可用无菌的或洁净的三角巾、纱布、床单等布类包扎创面,以免继续受到污染,创面不可私自涂以任何药物或其他如酱油、牙膏、外用药膏、红药水、紫药水等,应到有烧伤专科的医院处理。
5.几种特殊烧伤的处理
如生石灰烧伤应迅速清除生石灰后,用大量流动的洁净冷水冷洗10分钟以上,尤其是眼内烧伤更应彻底冲洗,切忌将受伤部位用水浸泡,以免生石灰遇水产生大量热量而加重烧伤。
凡眼内烧伤,严禁用手或手帕等揉擦,如为生石灰、强酸强碱等烧伤首先应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6.严重烧伤者应迅速向急救中心呼救,送往医院治疗。
烧伤早期宜就近治疗,忌长途颠簸转送。
【烧伤患者注意事项】
烧伤后的注意事项不少,包括饮食方面、创面清洁方面、治疗方面等等。
严重烧伤简单处理过后要及时送到医院做专业的治疗,由医生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包扎,以便有效地避免感染,去除坏死组织,使愈合后皮肤上的疤痕变得更小。
烧伤创面刚愈合时,仍会有少量分泌物和药痂,细菌容易快速繁殖,加上表皮薄嫩,结构和功能都不完善,容易发生感染、破溃。
在此期间,可使用中性清洁剂进行清洗,清洗后使用抗疤痕药物等治疗。
在饮食上,如果烧伤比较严重,伤后1—2天要少进食,第三天可逐渐正常进食,注意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如辣椒、姜、蒜等;平时可多食鸡蛋、豆类及其制品等易吸收的优质蛋白。
创面愈合后,在疤痕未稳定的三至六个月的时间里,由于烧伤疤痕表皮结构和功能不完善,表皮较易受到损害,一些不恰当的治疗可能加重损伤。
因此,一定要在权威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疤痕的预防工作,在应用抗疤痕药物时,不宜过度用力按摩,也不宜过长时间按摩,
这样会造成表皮与纤维板层分离形成水疱或血疱,关节部位过度活动,同样会导致表皮松动分离,起水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