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作业

针灸作业

针灸作业
针灸作业

《针灸治疗学》作业

1、针灸的治疗作用及治疗原则有哪些?

治疗作用:1、调和阴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阴阳之偏盛偏衰得以纠正使之在新的基础上达到阴阳平衡. 2、疏通经络:使瘀阻的经络通畅,气血畅达。3、扶正祛邪:扶正为扶助正气,补益脏腑气血增强抗病能力,正气得复有利抗邪;祛邪为祛除病邪,减轻疾病症状,消除致病因素,病邪得除又减轻对正气的损伤.

治疗原则:1、治神守气2、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3、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温清并用) 4、三因制宜

2、请具体阐述针灸的选穴原则,并举例说明。

针灸临床选穴的基本原则是循经选穴。在循经选穴的基础上,常用的选穴方法有近部选穴、远道选穴、对症选穴。

(一)局部选穴

局部选穴是指围绕受病肢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局部取穴。是根据腧穴都能治疗局部病症这一作用而制定的一种基本选穴方法。多用于治疗病位较局限和体表部位反应较为明显的病症。如鼻塞选迎香;口歪选颊车、地仓;肩痛选肩髎、肩髃;眼病选睛明、瞳子髎;耳病选耳门、听宫等。

(二)邻近选穴

是在距离病变部位比较近的范围内选穴。例如:目疾、耳病取风池;。此外前后对应选穴法即身前有病在身后选穴如痔疮取次髎或秩边或身后有病在身前选穴如肛门脱出取气海也属邻近选穴.

(三)远端选穴

远端选穴是指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体现了(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病规律.人体的许多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如咽喉肿痛取少商,腰痛取委中. (四)辨证取穴

辨证取穴是指根据病症的性质进行辨证分析,将病症归属于某一脏腑或经脉,然后按经选穴。例如:失眠若属心肾不交者,归心、肾二经,在心、肾二经选穴。属心胆气虚者,归心胆二经,在心.胆二经选穴.

(五)随症选穴

对于个别突出的症状,也可以随症选穴。例如:发热选大椎或曲池;痰多选丰隆或中脘;恶心呕吐选中脘或内关等。

3、常用配穴方法有哪些?其含义各是什么?

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

一、按部配穴

(一)局部配穴:对于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症以及某些器质性病变,可以采用局部配穴法,以疏调局部的经络之气。如头痛配印堂,太阳,百会

(二)前后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又叫腹背阴阳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腰背。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配合使用,谓之前后配穴法。此法多用于治疗脏腑病证。如胃脘痛,前选中脘、建里,后选胃俞、筋缩;心胸疾病前取巨阙,后取心俞。

(三)左右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是十二经脉的循行是左右对称的,有的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左病可以右取,右病可以左取,还可以左右同时并取的方法。如左侧面瘫取右侧合谷,右侧面瘫取左侧合谷;左侧偏头痛取右侧阳陵泉、侠溪,右侧偏头痛取左侧阳陵泉、侠溪;心悸取双侧内关;胃痛取双侧足三里等。

(四)上下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是指上部腧穴与下部腧穴同时配伍组方治疗疾病的方法。上,指上肢和腰部以上的腧穴;下,指下肢和腰部以下的腧穴。如风伙牙痛上取合谷下配内庭.

(五)三部配穴法

就是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故称天人地配穴法)。如肩周炎取局部的肩三针,邻近的曲池,远端的阳陵泉

二、按经配穴

(一)本经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是以经络循行分布特点为配穴依据的方法。即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未涉及其他脏腑,经脉时遵循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即选取某一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二)表里经配穴法

表里经配穴法是指以脏腑经络的阴阳表里的关系为配穴依据的方法。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专选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此法多用于治疗相表里的脏腑、经络病证。

(三)同名经配穴法

是在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指导下,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

(四)子母经配穴法

是参照脏腑及十二经脉的五行属性,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制定的配穴方法。

(五)交会经配穴法

即经脉的交叉、交会情况来配穴。某一病变部位有数条经脉交会或某一病症与数条交会经脉有关,都可按此

4.如何运用五输穴?

五输穴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远部选穴的主要穴位。十二经脉中每条经在肘膝关节以下有井.荥.俞.经.合5个腧穴合称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规律进行配属。五输穴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指出了荥穴和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这是与下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特点相对而言。《难经·六十八难》又作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综合近代临床的应用情况,井穴多用于急救,如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治疗热证,如胃火牙痛选胃经的荥穴内庭可清泻胃火。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

《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观点,将五输穴配属五行,然后按“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这一取穴法亦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在具体运用时,分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方法.

3.按时选用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内容,经脉的气血运行和流注

也与季节和每日时辰的不同有密切的关系。《难经·七十四难》

云:“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5、原穴、络穴的诊治特点各是什么?举例说明原

络配穴法的应用。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原穴是脏腑

的原气留止的部位可以直接反映脏腑的病变。对本脏腑.本经脉

及其连属的组织器官病症既有诊断价值又有治疗作用. 络

穴是络脉由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十二络穴也是表里两经联

络之处。不仅可治本经病,也能治其相表里之经的病症.此外,

还有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穴。

原穴和络穴既可单独应用,也可相互配合应用。原穴、络穴配

合应用时,称为原络配穴法,又称主客配穴法,属表里配穴法

的范畴。其法以表里经脉病变之先后次序定原络或表里经脉病

变的主次轻重定原络.二穴一主一客,相互配合,疏通内外,贯

通上下,对相表里脏腑经脉的病证均有较好的疗效。如太渊配

偏历,主治咳嗽、气喘、上肢浮肿;合谷配列缺,主治外感咳

嗽、偏正头痛等。

6、俞穴、募穴的临床运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俞募配穴

法的应用。

俞、募穴是俞穴和募穴的合称。俞穴的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

的腧穴,故又称为背俞穴,偏治疗相应脏腑的慢性虚弱性病症,

同时五脏的背俞穴还可治所开窍的五官病,所主持的五体病;募

穴是脏腑之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故又称为腹募穴,偏治腑病.

急性实证。每一脏腑均有各自的俞穴和募穴。由于俞募穴与各

自所属脏腑有密切的关系,常用于诊断、治疗相应的脏腑及组

织器官的病证. 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俞、募穴上出现阳性反

应物,如压痛、敏感等。因此诊察按压俞、募穴,可结合其他

症状判断脏腑疾患。

在临床上,俞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应用。俞募相

配同时选用的俞募配穴法属前后配穴法的范畴。均是临床常用

之法。

7、郄穴有何诊治作用?举例说明之。

郄穴在生理上是经脉之气深聚部位的腧穴,在病理上也是脏腑,

经脉病症的反应点。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

阴蹻脉、阳蹻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共计16个郄穴。郄穴具有诊

断和治疗疾病的双重作用如月经不调,痛经在足太阴脾经郄穴

地机处有压痛.临床上郄穴常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

腑的急性,发作性,疼痛性病症。根据古代文献记载,阴经郄穴

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痛证。如治疗肺病咳血,可选肺

经郄穴孔最;治疗急性胃脘疼痛,可选胃经郄穴梁丘等。郄穴

除单独使用外,常与八会穴配合使用,故有“郄会配穴”之称。

如孔最配血会膈俞治疗肺病咳血效果尤佳,梁丘配腑会中脘治

疗急性胃脘痛疗效更显等。

10、词解: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使瘀阻的脉道

通利,气血流畅。生理情况下经络通畅,气血畅行起到营运.濡养

周身;病理情况下,气血淤滞,闭阻不通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瘀斑;

治疗方法针以疏通,灸以温通达到通其经络,调其气血.

经络辨证:经络十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

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

定疾病所在的经脉.依据是经脉的循行部位,所联系的脏腑器官.

热则疾之:热指邪热亢盛。或是外感风寒、风热引起的表热证,

或为脏腑阳盛郁结的里热证,或为气血壅盛与经络的局部热症。

根据“热者寒之”、“热则疾之”的原则,以毫针浅刺疾出或

是点刺出血。不留针或少留针,用凉泻法.

寒则留之:寒指阴寒过盛。或为外感风寒引起的表寒证,或为

寒湿闭阻经络的寒痹症,或为脏腑功能衰退、阳气不足的里寒

症。根据“寒者热之”、“寒者留之”的原则,针刺时宜深刺

而久留针,用灸法,热补法施治。

陷下则灸之:因脏腑,经络之气血虚弱,中气不足,对气血和内脏

失去固摄能力而出现的气虚病症施与补法,灸法选用偏补穴位.

宛陈则除之:是“实则泻之”的一种。“宛”同“淤”,有淤

结、淤滞。“陈”即“陈旧”,为时间长久之意。“宛陈”指

络脉淤阻之类的病变。“除”即“清除”,指清除淤血的刺血

疗法。用泻法,点刺出血,选用偏泻穴位。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由于病变脏腑,经脉本身一时性的气血紊乱,

而不涉及其他脏腑,经脉属本经自病.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

明显或虚实兼而有之。用平补平泻手法,按本经循经取穴.

荥主身热:荥属五输穴,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是经气流行的

部位,可用来治热病.

子母补泻: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络和五输穴的

五行属性,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

主客原络配穴:病变经脉的原穴常与相表里经脉的络穴相配,

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法”,为表里经配穴法的

代表。

合治内腑:合指下合穴,腑指六腑,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

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主要用来治六腑病变.

从阴引阳:即阳病行阴,腹部的募穴偏治腑病,阳证,热证,实证.

从阳引阴:即阴病行阳,背部的背腧穴偏治脏病,阴证,寒证,虚证.

二、针灸治疗各论

1、痹证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几种证型?简述风寒

湿痹的症状特点及针灸治疗处方和方义。

分型:临床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和热痹。

风寒湿痹的症状特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痹证的共同症

状。风邪偏胜,风性善行而数变,行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游

走不定,痛无定处,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若寒邪偏胜,

发为痛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

寒痛增,关节屈伸不便苔白,脉弦紧。若以湿邪偏胜,其性重

浊粘滞,发为着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酸痛

或肿胀,手足沉重,活动不便,阴雨寒冷每可促其发作,苔白

腻,脉濡缓。

处方配穴:局部取穴并根据部位循经选穴

肩部:肩髃、肩髎、臑俞。

肘部:曲池、天井、少海、小海,尺泽。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

髀部:环跳、秩边、居髎、。

股部:伏兔、承扶、风市.阳陵泉.殷门.。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上述各部处方,可针对发病部位灵活运用。

行痹配风池、大椎、膈俞、血海。痛痹配肾俞、关元、大椎、

风门。着痹配大椎、膈俞、脾俞、足三里、阴陵泉。

方义提要:分部取穴,主要根据病所的经络循行部位选穴,旨

在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营卫,风寒湿邪无所依附而痹痛遂解。

并针对痹证的性质,随症配以不同腧穴,运用各种不同的治疗。

如行痹为风胜,取风池、大椎祛风散寒,膈俞、血海活血养血,

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寒胜为痛痹,痛痹日久,可

致阳气衰惫,取肾俞、关元温阳散寒理气止痛,大椎振奋阳气,

祛散寒邪,风门专功散风。湿胜为着痹,取大椎祛风散寒,膈

俞活血以通络,阴陵泉、足三里、脾俞健脾除湿,通络止痛。

2、试述腰痛的针灸处方主穴及随证配穴。

治法:补肾强腰舒筋通络止痛。取督脉、足太阳经穴为主。毫

针酌用补泻,或平补平泻,针灸并用。

处方配穴: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大肠腧.腰阳关

寒湿加灸腰俞;瘀血配膈俞;肾虚配灸命门

3、试述中风中经络的针灸治疗原则、主穴及随证配穴。

治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

少阳经穴。初病单刺患侧穴,久病先刺健侧,后刺患侧。初病

宜泻,久病宜补或平补平泻。

主穴:水沟或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随证配穴: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

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加太

溪,风池;口角歪邪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曲池,手三里,

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

天柱;足内翻加绝骨,纠内翻,丘墟透照海;足外翻加中封,太溪,

纠外翻;足下垂加解溪,胫上;便秘加丰隆,支沟;尿失禁,尿潴留

加中极,曲骨,关元

4、头痛的基本病机及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分经辨证及针

灸治疗?

基本病机:气血逆乱,瘀阻脑络,脑失所养而发生疼痛.

治疗原则:疏经通络,通行气血,补虚泻实

分经辨证:根据六阳经及足厥阴经循行于头的不同部位分为阳明

头痛即前额痛;少阳头痛即偏头痛;太阳头痛即后枕痛;厥阴头痛

即巅顶痛.

针灸治疗:阳明头痛--- 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

谷,内庭

少阳头痛----太阳,丝竹空,角孙,率谷,风池,外关,足临泣

太阳头痛----天柱,风池,后溪,申脉,昆仑

厥阴头痛----百会,通天,太冲,行间,太溪,涌泉

全头痛----百会,印堂,太阳,头维,阳白,合谷,风池,外关

5、眩晕的针灸主穴有哪些?如何进行随证配穴?

主穴:百会,头维,太阳,悬钟随证配穴:(1)风阳上扰加行间、太溪.

太冲。(2)痰浊上蒙加丰隆、中脘、内关、(3)肝肾阴虚加肾俞、

太溪、肝腧(4)气血虚弱加足三里,血海、气海。

6、试述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表现、针灸治则、处方及方义。

临床表现: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

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宁心安神,育阴潜阳,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处方配穴:内关、神门、百会,安眠,太溪,太冲,涌泉。

心脾两虚配心俞、厥阴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太

溪,心胆虚怯配心俞、胆俞、大陵、丘墟,肝阳上扰配肝俞、

太冲、脾胃不和配胃俞、足三里。

方义提要:失眠一症主因心神不宁,故选心经原穴神门,心包经之

络穴内关宁心安神,为治失眠主穴.百会穴位于巅顶,入络于脑,可

清头目宁神志,安眠穴为治失眠的经验穴,太溪,太冲,涌泉滋阴降

火,宁心安神.

7、写出针灸治疗哮喘的基本处方及方义。

基本处方: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隆

方义:痰饮伏肺,壅塞气道,肺气上逆,发为哮喘.取肺之俞.募穴肺

俞.中府调理肺脏机能,止哮平喘;天突降逆顺气,祛痰利肺;膻中

为气会,宽胸理气,舒展气极;孔最为肺之郄穴,主急性发作性病症,

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定喘为止哮平喘之经验效穴;丰隆为豁痰要

穴,诸穴合用可降气化痰止哮平喘.

8、以胃痛为例,说明针灸选穴原则的临床应用。

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

(1)胃阴不足者养阴清热,益胃止痛,只针不灸,补法或平补平泻加

胃俞,太溪,三阴交(2)肝气犯胃者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毫针刺用

泻法,加期门,太冲。(3)脾胃虚寒,寒邪犯胃者温中散寒止痛.毫针

刺用补法,配合灸法。加神阙,气海,脾俞,胃俞,(4)食积伤胃者消

食化滞,行气止痛加梁门,建里,(5)瘀血停滞者行气活血化瘀滞痛

均只针不灸,用泻法加膈俞,阿是穴

9、简述久泻各证型的临床症状特点及针灸治疗。

特点:(1)寒湿困脾,受寒湿而发,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泻

后痛减,得热则舒,恶寒食少,苔白滑脉濡缓(2)肠腑湿热:腹痛即泻,

泻下急迫,大便黄褐臭秽,肛门灼热,发热,腹痛拒按,泻后痛减,舌

红苔黄腻,脉濡数(3)食滞胃肠:暴饮暴食后腹满胀痛,拒按,泻后痛

减,大便臭如败纳呆,嗳腐吞酸,苔垢厚腻,脉滑.(4)肝郁气滞:泄泻.

腹痛.肠鸣每因情志不畅而发,舌红,苔薄白,脉弦(5)脾气虚弱:大

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饮食则便次增多,腹部隐痛喜

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6)肾阳亏虚:晨起泄泻,夹有不消

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喜按,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舌胖而淡,苔白,

脉沉细

针灸治疗:主穴,天枢.神阙.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加减:寒湿困脾

加脾俞,阴陵泉;肠腑湿热加合谷,下巨虚;饮食停滞加中脘,建里;

肝郁气滞加期门,太冲;脾气亏虚加脾俞,足三里;脾气下陷加百会;

肾阳亏虚加肾俞,命门,关元

10、癃闭的针灸主穴及方义是什么?如何进行随证配穴?

主穴: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

方义:关元,三阴交均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肝.脾.肾帮助膀胱

气化,阴陵泉清利下焦湿热,通利小便;膀胱俞疏调膀胱气化功能.

随症配穴:湿热下注加中极,行间;肝郁气滞加太冲,支沟;瘀浊阻

塞加血海,膈俞;肾气亏虚加肾俞,太溪

11、病案分析

请分析以下病案的病因病机,进行中医诊断,写出针灸治法、

处方及方义。

(1)鲁××,男,56岁,干部。

家属代诉:患者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一天。

现病史:平素经常头晕头痛,自觉近半月来日渐加重,胸部憋

闷,精神不爽。昨日晨六时起床时突然晕倒,神志不清。

检查:口角歪斜,昏迷不醒,牙关紧闭,喉中痰鸣,面部潮红,呼吸音粗,左侧上下肢偏瘫,舌质暗,苔黄燥,脉弦滑。血压186/110mmHg。

病因病机:肝阳暴涨,阳亢风动,痰火壅盛,

气血上逆,神窍闭阻而发病,属中医中风---

中脏腑(证)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豁痰,醒脑开窍.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素髎,百会,内关,水沟;闭证加十宣.合谷.太冲。

如牙关紧闭配颊车、下关;两手握固配合谷;语言不利配哑门、廉泉。

方义:脑为元神之腑,督脉入络脑,素髎.水沟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百会醒脑开窍作用明显,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运行,十宣.合谷.太冲开窍启闭.

(2)李××,女,38岁,已婚,工人。

主诉:头痛反复发作年余,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为早产儿,平素易患感冒。近年来头痛经常发作,以月经后为甚。3天前经血渐净,宿疾复作。刻下:头目昏痛,以前额部为甚,神疲乏力,心悸、夜寐欠安。

检查:形体偏瘦,面色不华,舌淡,脉细弱,血压90/60mmH g。病因病机: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不荣则痛,就前额头痛为主,属头痛---阳明头痛

治法:益气养血,活络止痛。取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补法,可灸。

处方: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百会、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内庭,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气海。方义:此乃经络气血亏虚不荣所致,以局部取穴为主(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部取穴为辅(经脉所通,主治所及)配合使用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使头部经络之气’’通则不痛’’气血亏弱加血海.足三里.气海益气养血.

(3)陈××,男,32岁,公司职员。

主诉:上腹部疼痛5天,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1周前因工件忙而与同事发生争执,没有按时进餐。继而感到上腹部胀痛不适,昨天感到疼痛加重,痛及两胁,食后痛甚,嗳气频作,喜叹息,心情烦躁,苔薄白,脉弦。检查:腹软,无明显压痛。

病因病机:肝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肝喜条达而主疏泄,肝气郁结,横气犯胃,致中焦气机不而发病,属中医胃痛---肝气犯胃范畴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取足厥阴、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配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期门.太冲。

方义:为六腑之中心,以通降为顺,中脘是胃之募.腑之会穴.足三里乃胃之下合穴可通调腑气.和胃止痛.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沟通三焦气机,和胃降逆止痛.公孙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冲脉与内关相配,调理脾胃而止痛.期门,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腧穴疏肝理气.

(4)王××,男,49岁,教师。

主诉:大便稀溏2天。

现病史:患者3天前出差回家,次晨起来感腹痛肠鸣不适,即去厕所泻后痛减,大便如水样,恶寒喜热饮。未能上班,以为休息后好转,但2天来病症未减,遂来就诊。刻下:脐腹冷痛,形寒喜暖,大便1日4~7次,水样便,舌淡苔薄白,脉沉紧。病因病机:感受寒邪,寒湿伤脾,脾胃升降

失司,运化失常,清浊不分而发病属泄泻

--寒湿困脾

治法:健脾胃,温化寒湿疏调肠胃气机。

处方:神阙、大肠腧、上巨虚.三阴交.天枢、脾俞.阴陵泉。

方义:神阙居中腹,内连肠腑;病位在肠,故取大肠募穴天枢,背俞穴大肠枢,俞穴募穴为脏腑之气所汇聚,调整胃肠之运化与传导功能。手阳明下合穴上巨虚,可通调胃肠气机,肠与胃相表里,故又取阴陵泉疏调脾经经气,使脾气得运,水精四布,清浊分道,小溲通利,化湿导滞,大便转实。

(5)王××,女,16岁,学生。

主诉:小腹部疼痛2天。

现病史:患者15岁月经初潮,每次来潮均出现小腹疼痛,平素喜食冰饮。此次腹痛以作,小腹冷痛,得温痛减,经量少而不畅,经色紫黑挟有血块,苔白腻,脉沉紧。

病因病机:寒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属中医痛经---

寒湿凝滞范畴

治法:行气活血,散寒逐瘀,通经止痛。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寒邪甚者可艾灸。

处方:三阴交.地机.十七椎.关元.水道。

方义:关元属任脉,通于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针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灸之温经散寒.调补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脾.肝.肾;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郄穴,足太阴经循于少腹部,阴经郄穴治血证,可调血通经止痛;十七椎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加灸水道温

表1“八会穴”表

表2“下合穴”表

表3“八脉交会穴”表

9、交会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三者在含义及主治特点上有何区别?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的安全规范及器具灭菌 1 预防感染 与任何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样,为避免感染针灸时需要做到:.清洁的工作环境 .操作者手的清洁 ..针灸部位的准备 ..消毒针和器具以及适当的存放 .无菌操作 认真管理和销毁使用过的针和棉签。 1.1 清洁的工作环境 治疗室应无灰尘,并具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区域,例如盖有消毒巾的桌子,摆放消毒过的器具(包括针灸盘、棉球和棉签,70%的酒精)都必须盖上消毒巾直至使用。整个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 1.2手的清洁 治疗前,操作者必须洗手。针灸施治前再次洗手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洗手包括用肥皂彻底地涂擦双手和指甲,流动水冲洗15 秒,取干净纸巾仔细擦干。 1.3针灸部位的准备 针刺部位应清洁,并且没有伤口,皲裂或感染。用70%酒精或异丙醇,从穴位中心向外周绕圈擦拭,令酒精自然干。

1.4消毒以及针和器具的存放 所有针具(毫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揿针)、火罐和其他的器具(储物盘,镊子、管针管、棉球或棉棍等)都需消毒灭菌。 一次性针使用后必须马上丢弃,并放置专门的容器中。每一支消毒毫针只能使用一次。 梅花针或七星针可反复用于同一病人,但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头。 针灸盒中的消毒针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重新消毒,因为针灸盒在治疗使用中已被污染。 1.5 无菌操作 行针时操作者的手指不能触摸针体。对于长针可持消毒棉球夹住针体进针。 起针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的皮肤,以保护受创皮肤的表面不接触潜在的病原菌,也保护医者不接触到针体和病人的体液。 所有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过的敷料或棉球等都必须丢弃到一个专门的污物器中。 2.禁忌症 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的“调整作用” ,很难为其界定绝对的

针灸学Z第四次作业.

《针灸学Z》第4次作业 您本学期选择了“针灸学Z”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5-6,总分为88分,您的得分为88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脑源性疾病的首选:[1分]4 A.电针疗法 B.磁电疗法 C.温针疗法 D.头针疗法 E.水针疗法 2. 肾虚引起痛经的主要表现为:[1分]3 A.经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 B.经前小腹胀痛.胀甚于痛 C.经前小腹隐痛.按之痛减 D.经后小腹胀痛.胀甚于痛 E.以上都不是 3. 治疗感冒以列缺为主,主要是由于:[1分]4 A.病在肺 B.病在太阴和阳明 C.病在表 D.病在肺卫 E.病在太阳和太阴 4. 皮肤针叩刺法主要应用:[1分]4 A.腕力加臂力 B.臂力 C.指力 D.腕力 E.肘力加指力

5. 下述哪种灸法属艾条灸:[1分]3 A.灯草灸 B.隔盐灸 C.太乙针灸 D.天灸 E.无瘢痕灸 6. 发病呆木无知,面色苍白,手中体突然落下;或头突然向前倾下,又迅速抬起;或两目直视,呆直不动,呼之不应,数秒钟既恢复正常。本人对发病完全不知。应考虑:[1分]2 A.癫病 B.痫病 C.脏躁 D.厥证 E.中风先兆 7. 胁痛的虚证治疗应该以取下列何经为佳?[1分]4 A.足厥阴经穴位为主 B.足厥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C. 背俞穴.足厥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D. 背俞穴.足厥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E.背俞穴.足厥阴.足阳明.太阳经穴为主 8. 穴位注射用药剂量主要根据用药的性质,中药注射量通常为:[1分]1 A.每穴1─2ml B.每穴10─15ml C.每穴4ml D.每穴0.1─0.2ml E.每穴30ml左右 9. 女患,46岁。素体不健,近日因劳累头晕目眩,失眠,纳少乏力,动则心悸,面白少泽。舌淡脉弱。治宜以:[1分]4 A.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为主 B.温补肾阳为主 C.培补脾肾为主 D.调理脾胃,补益气血为主 E.运脾化痰为主

针灸按摩科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一.针灸 1、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遗漏、断针。采用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到零位。经常检查针灸是否完好,如不锐利或有弯曲时应及时修理,不易修直时应更换。 2、针灸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3、对初次接受针灸的患者,如情绪紧张时,要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疑虑,争取患者积极配合。 4、针灸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应诊病人,做好门诊病历及就诊登记,建立治疗观察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效果,不断改进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5、针灸室外作人员应坚持岗位学习,定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6、针灸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严禁在工作室内吸烟和喧哗。

二.推拿 1、凡需推拿治疗的病人,需经推拿室医生详细检查病情并根据病员的体质强弱、老幼、性别、肥瘦等不同情况选择推拿部位及手法后,选好适当的体位,让病人暴露治疗部位,术者应按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施术治疗。 2、在对异性病员推拿时,治疗部位暴露要适当,在进行治疗时要严肃认真,不得与病人开玩笑、聊天等。 3、在治疗室推拿时,术者要文明施术,选用手法要得当,不得为省力用肘部或脚跟等粗暴手法,更不能敷衍了事。 4、在保健性推拿时,病人应穿背心、裤衩、盖好按摩大单后可从上而下,先背后腹,先上肢后下肢,先舒盘扣点穴的原则进行施术。

5、推拿医生应坚持不懈的练功,不断提高推拿技术,真正达到有力、持久、均匀、深透的手法要求。 6、推拿医生在治疗后应及时洗手,注意清洁卫生。 7、推拿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不得在工作室内吸烟、喧哗。 中频治疗仪操作规范

《针灸治疗学Z》第1次作业

《针灸治疗学Z》第1次作 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针灸治疗学Z》第1次作业 您本学期选择了“针灸治疗学Z”,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 说明:本次作业发布时间为2015-3-23,您从此时到2015-6-11前提交均有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肾虚不固之遗精的治法是: [1分] A.毫针用补法 B.毫针用补法或灸 C.毫针用平补平泻法 D.只针不灸 E.毫针用泻法 2. 在针灸治疗原则中,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1分] A.阴证多属虚寒针可用补法 B.阳证属实热者针宜浅刺 C.阴证多属虚寒可用灸法 D.阳证多属实热针可用泻法 E.阴证多属虚寒针可刺出血 3. 治疗哮病以调补肺肾之气为主,取太溪和太渊是根据下列哪条原理: [1分] A.虚则补其母

B.培补肺气 C.摄纳肾气 D.补肺肾真原之气 E.摄纳肾气 4. 阳经与相表里的阴经同名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关系是: [1分] A.我生 B.生我 C.尅我 D.我尅 E.乘侮 5. 风热感冒,针灸时宜选: [1分] A.风门合谷风池列缺外关 B.风池尺泽经渠孔最肺俞 C.风门太渊鱼际列缺迎香 D.风门少商曲池合谷太阳 E.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列缺 6. 下列关于中风闭证的描述正确的是: [1分] A.眩晕肢麻 B.目合息微 C.牙关紧闭 D.舌强语謇

E.汗出肢冷 7. 下列属于同名经配穴的是: [1分] A.日月期门 B.太冲合谷 C.肩髃肩髎 D.委中委阳 E.耳门听会 8. 中风脱证以哪组穴位相配最为适宜: [1分] A.关元足三里 B.关元神阙 C.人中内关 D.十二井人中 E.丰隆气海 9. 无脉证主要分为: [1分] A.臂厥和肢厥 B.逆厥和骭厥 C.臂厥和逆厥 D.臂厥和骭厥 E.肢厥和骭厥 10. 面瘫的发病是由于: [1分] A.阴阳之气逆乱而发病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艾灸操作规程 一、简介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二、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三、禁忌症 1、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五、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

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六、注意事项 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2、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 3、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七、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不良反应实施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胸闷、心慌、晕厥,皮肤瘙痒、刺痛、水疱等不良反应。 2、处理措施 ①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以受术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决定施灸量的多少,若要选用化脓灸时,一定要征得受术者的同意,并在病历上记录、签字。 ②晕灸现象处理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

《针灸学Z》1-4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针灸学Z》1-4次作业 《针灸学Z》第1次作业 A型题: 1.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经脉是: D.十二经别 2.八会穴中的脏会是: D.章门 3.《甲乙经》中所记载的腧穴数目为: C. 349个 4.特定穴中的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D.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5.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 A.胸胁 6.下列特定穴中,除哪种穴以外基本部位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A.八会穴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治疗作用: B.中治作用 8.腘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D.16寸 9.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C. 8寸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募穴: A.气海 11.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A.13寸 12.治疗筋病时应首选下列何穴: D.阳陵泉 13.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 A.滑伯仁 1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1A.皇甫谧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经络学说形成的途径: D.中药疗效的反应 16.络学说中“阴脉之海”是指: E.以上均非 17.三阴交是哪三经的交会穴: A.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之会 18.《针经》是指下列哪部书: B.《内经?灵枢》 19.下列属于原穴的是:C.太冲 20.一夫法是指:E.横指同身寸 21.在十二经脉中,同名的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22.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骨度分寸是: C. 12寸 23.阿是穴是指: A.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

24.在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E.四肢末端 25.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B. 12寸 26.治疗急性病症时宜选下列哪中特定穴: A.郄穴 2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发展阶段: C.确定主治的阶段 28.经穴的总数为: B. 361个 29.我国第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 D.王惟一E.滑伯仁 30.治疗腑病宜选用下列哪类特定穴: E.下合穴 31.继《内经》之后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E.《针灸甲乙经》 3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 B.与脏腑相属络 33.八会穴中的骨会是:B.大杼 34.我国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铸造于何朝代: B.北宋 3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定位方法: E.经验取穴法 36.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E.《针灸大成》 37.胃经的络穴是: D.丰隆 3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奇经八脉的特点: E.是经络系统的核心 39.手足三阳经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40.下列除哪一项以外均是荥穴: E.历兑 41.八会穴中的腑会是:B.中脘 42.十二皮部是指: D.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分 43.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是指: C.冲脉 44.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由哪几方面组成: C.脏腑、阴阳、手足 45.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 C.《针灸甲乙经》 46.经络学说中“阳脉之海”是指: A.督脉 47.下列十二经脉循行走向哪一项是错误的: C.手足阳经从手走足 4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经脉: C.十五络脉 49.下列属于郄穴的是:D.孔最 50.我国的针灸何时传到日本和朝鲜: C.公元6世纪 51.下列除哪一项以外均是井穴: A.少府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一、毫针刺法 【准备工作】 针盒内盛无菌毫针,无菌持物钳,75%乙醇消毒棉球以及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针具 针具的选择和介绍:临床常用的针具,一般粗细为28~30号,长短为1~3寸。 (二)选穴定位 按照规范要求,取穴正确,定位准确。 (三)选择体位 患者感觉舒适、安稳,并能适应持久留针;医者能在此体位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操作时顺手。 1.仰卧位:适用于取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前面)的腧穴。

2.俯卧位:适用于取后身部(侧头、胸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的腧穴。 3.侧卧位:适用于取侧身部(头颈、背、腰、臀、下肢后侧)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

6.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患者本身的体位,选取便于取穴的体位;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者,最好选取仰卧位,以防晕针;选穴处方时便要考虑到体位,尽可能采用一种体位进行取穴针刺。 (四)常规消毒 1.医者手指术前以肥皂水洗净,然后以75%乙醇消毒棉球消毒。 2.施术部位以镊子夹住75%乙醇消毒棉球在所选腧穴部位处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五)进针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针灸学Z(作业)

《针灸学Z》第1次作业 A型题: 1. 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经脉是: D.十二经别 2. 八会穴中的脏会是: D. 章门 3. 《甲乙经》中所记载的腧穴数目为: C. 349个 4. 特定穴中的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D.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5. 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 A. 胸胁 6. 下列特定穴中,除哪种穴以外基本部位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A.八会穴 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治疗作用: B.中治作用 8. 腘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D.16寸 9. 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C. 8寸 10. 下列哪一项不是募穴: A. 气海 11. 胫骨侧髁下缘至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A.13寸 12. 治疗筋病时应首选下列何穴: D. 阳陵泉 13. 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 A. 滑伯仁 14. 《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1A. 皇甫谧 1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经络学说形成的途径: D. 中药疗效的反应 16. 络学说中“阴脉之海”是指: E.以上均非 17. 三阴交是哪三经的交会穴: A. 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之会 18. 《针经》是指下列哪部书: B.《经·灵枢》 19. 下列属于原穴的是: C.太冲 20. 一夫法是指: E. 横指同身寸 21. 在十二经脉中,同名的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 头面部 22. 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骨度分寸是: C. 12寸 23. 阿是穴是指: A. 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 24. 在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E.四肢末端 25. 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B. 12寸 26. 治疗急性病症时宜选下列哪中特定穴: A. 郄穴 2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发展阶段: C.确定主治的阶段 28. 经穴的总数为: B. 361个 29. 我国第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 D. 王惟一 E.滑伯仁 30. 治疗腑病宜选用下列哪类特定穴: E.下合穴 31. 继《经》之后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E.《针灸甲乙经》 3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 B.与脏腑相属络 33. 八会穴中的骨会是: B. 大杼 34. 我国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铸造于何朝代: B.北宋 3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定位方法: E. 经验取穴法 36. 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E.《针灸大成》 37. 胃经的络穴是: D.丰隆 3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奇经八脉的特点: E. 是经络系统的核心 39. 手足三阳经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40. 下列除哪一项以外均是荥穴: E.历兑 41. 八会穴中的腑会是: B. 中脘 42. 十二皮部是指: D. 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分

《针灸学Z》第3次作业讲课教案

《针灸学Z》第3次 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位于胸骨上窝的穴位是: [1分] A. 定喘 B. 天突 C. 风池 D.天柱 E.膻中 2. 开窍醒神首选下列何穴: [1分] A. 丰隆 B.水沟 C. 大椎 D. 内关 E. 神门 3. 定喘穴位于: [1分] A. 当第五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B. 当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C. 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D. 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 E. 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 4. 四缝穴的位置在: [1分] A.在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节横纹中点 B.在二、三、四、五指掌面,远端指节横纹中点 C. 在二、三、四、五指掌面,指掌关节横纹中点 D.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横纹尺侧端 E.在二、三、四、五指掌面,远端指横纹桡侧端 5. 手厥阴络——内关的病候是: [1分] A.实证为心痛,虚证为烦心 B. 实证为胸中支满阻隔,虚证为不能言 C. 实证为手部腕侧锐骨和掌中发热,虚证为呵欠频作,小便失禁或频数

D. 实证为全身皆痛,虚证为周身骨节松弛无力 E. 实证为腹部皮肤疼痛,虚证为腹部皮肤瘙痒 6. 夹脊穴的定位是: [1分] A.第一胸椎至第四骶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B.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C. 第一胸椎至第十二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D. 第七颈椎至第十二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E. 第一颈椎至第十二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7. 督脉腧穴总数为: [1分] A. 44个 B. 28个 C. 27个 D.23个 E.24个 8. 大椎穴位于: [1分] A.第四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B. 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C.第二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D. 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E.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9. 四神聪穴位于: [1分] A. 百会前、后、左、右各开2寸 B. 百会前、后、左、右各开0.5寸 C. 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 D. 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5寸 E. 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3寸 10. 下列哪一募穴不在任脉循行线上: [1分] A. 中极 B. 石门

针灸手法操作演示教学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 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 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一、毫针刺法 1、针刺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3、针刺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这两项内容也是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记忆的时候,要配合动作找其中的规律,不要单纯背文字,不然很容易搞混的。 (1)提插补泻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下插用力为主)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上提用力为主) (2)捻转补泻法: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为补;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为泻。 捻转时补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 捻转时泻法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 (3)迎随补泻法: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4)疾徐补泻法: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快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5)开阖补泻法: 出针时迅速按拙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二、灸法操作 1、灸法总论: 灸法的内容看起来虽然比较多,但在实践技能第二站的考试中,考点主要集中在艾柱灸的间接灸和艾条灸的悬起灸。这是复习的重点。在灸法内容的复习中,首先要分清每个灸法的大概类别和内容,这样就容易多了。

针灸学Z第3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极穴的适应症: [1分] A. 遗尿、癃闭 B.遗精阳痿 C. 泄泻痢疾 D. 疝气 E.崩漏带下 2. 任脉之络是: [1分] A. 中极 B. 关元 C. 气海 D.鸠尾 E. 巨阙 3. 任脉腧穴总数为: [1分] A. 20个 B.21个 C.23个 D. 24个 E.27个 4. 定喘穴位于: [1分]

A. 当第五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B. 当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C. 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D. 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 E. 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 5. 位于胸骨上窝的穴位是: [1分] A. 定喘 B. 天突 C. 风池 D.天柱 E.膻中 6. 关元穴主治除以下哪一项以外的各病症: [1分] A. 吐血衄血 B. 带下不孕 C. 遗精阳痿 D. 虚痨羸瘦 E. 遗尿癃闭 7. 下列哪一募穴不在任脉循行线上: [1分] A. 中极 B. 石门 C. 关元

E. 天枢 8. 足厥阴络——蠡沟的病候是: [1分] A. 实证为脊柱强直,虚证为头重难支 B.生正为肠中剧痛,虚证为膨胀之疾 C. 实证为阴茎挺长,虚证为阴部暴痒 D. 实证为足胫厥冷,虚证为足软无力 E. 实证为狂癫之疾,虚证为足缓不收 9. 下列哪一穴不属于任脉: [1分] A. 神阙 B. 中脘 C. 中极 D. 中府 E.膻中 10. 水沟穴主治除以下哪一项以外的各病症: [1分] A. 昏迷晕厥 B. 癫狂痫证 C. 面瘫 D. 急惊风 E. 腹胀肠鸣 11. 位于督脉循行线上的奇穴是: [1分]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针刺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普通针刺 一.针刺前的准备 1.针具:根据病情部位的不同应选择适宜的毫针。 2.部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应的穴位做为治疗部位。 3.体位:选择患者舒适,医的者便于操作体位。 4.消毒:针具:送医院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消毒。患者的部位:用碘伏棉签擦拭选定的的穴位皮肤。医生手的消毒:用肥皂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 5.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染,温度适宜。 二.针刺的方法 (一)持针法:二指持针,三指持针,四指持针,五指持针。 (二)进针法: 1.进针速度分:速刺法,缓刺法。 2.刺入术式分:插入法,捻入法。 3.刺押手势分: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爪切法,夹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三)针刺角度 1.直刺90°左右 2.斜刺45°左右 3.平刺15—25°

(四)针刺的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腧穴分布和所要达到的疗效而定。 (五)针刺的深度腧穴的针刺深度应根据你年龄、体质、病情、季节的不同而刺入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有些穴位较危险刺入深度一定要谨慎。 (六)行针手法 1.提插法:上提下插的动作 2.捻转法:前后捻动针柄 (七)针刺得气 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 (八)留针法毫针刺入人体腧穴留置一定时间称为留针。一般留20—40分钟。 (九)出针法用左手持棉签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将针慢慢提出皮肤。 三.适应症 针刺适应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多个科室病症,以痹症疼痛方面见长。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 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 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一、毫针刺法 1、针刺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3、针刺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这两项内容也是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记忆的时候,要配合动作找其中的规律,不要单纯背文字,不然很容易搞混的。 (1)提插补泻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下插用力为主)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上提用力为主)

针灸学Z第二次作业

《针灸学Z》第2次作业 您本学期选择了“针灸学Z”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3,总分为100分,您的得分为100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十二经脉中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是:[1分]1 A. 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 手少阴心经 D. 手太阳小肠经 E. 足厥阴肝经 2. 大敦穴主治除以下哪一种病症以外的各病症:[1分]1 A.耳聋耳鸣 B.疝气 C. 癫狂痫证 D. 月经不调 E. 阴痛尿血 3. 少商放血主治:[1分]3 A.小便不利 B. 腹胀便秘 C.咽喉肿痛 D.鼻塞衄血 E. 目赤肿痛 4. 委中穴主治除以下哪一种病症以外的各病症:[1分]1 A.崩漏带下 B. 急慢性腰痛 C. 腹痛吐泻 D.丹毒疔疮 E. 下肢痿痹

5. 位于胸部正中线旁开2寸的经脉是:[1分]3 A.手厥阴心包经 B. 手太阴肺经 C. 足少阴肾经 D. 足太阴脾经 E.足阳明胃经 6. 太白穴的定位是:[1分]1 A. 第一跖趾关节后方,赤白肉际处 B. 第一跖骨之前凹陷中 C. 第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D.第三、四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E. 第四、五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7. 三阴交穴主治除以下哪一种病症以外的各病症:[1分]2 A.月经不调 B.癫狂痫证 C.遗精阳痿 D. 小便不利 E. 失眠 8. 下列何经上系目系:[1分]1 A.手少阴心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阴脾经 D.手厥阴心包经 E.手少阳三焦经 9. 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下际的穴位是:[1分]3 A.带脉 B.京门 C. 章门 D. 期门 E.关门

10. 风池穴主治除以下哪一种病症以外的各病症:[1分]4 A.半身不遂 B. 感冒 C.耳聋耳鸣 D.小便不利 E. 目疾 11.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中点处的穴位是:[1分]3 A. 中渚 B. 鱼际 C. 合谷 D. 劳宫 E. 后溪 12. 列缺穴治疗咽喉干痛时多配:[1分]2 A.天突 B.照海 C. 合谷 D.少商 E. 商阳 13. 后溪穴主治除以下哪一种病症以外的各病症:[1分]3 A.头项强痛 B. 手臂挛急,腰背痛 C. 自汗盗汗 D.疟疾 E. 癫狂痫证 14. 下列关于足少阴肾经循行路线叙述错误的是:[1分]4 A.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 B.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 C.出腘内廉,上股内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D.其支者,从阴股内廉,抵少腹,夹脐,上行至胸 E.其之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5.2.6)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一、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 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 ③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在过度疲劳、饥饿进,避免立即行针,以免晕针。 ④为病人摆好适宜体位,充分暴露进针部位,但要注意保暖,留针时可用支被架盖毛毯或棉被,并嘱咐病人不要随意变动体位,以免弯针或折针。 ⑤行针刺治疗时随时观察病人面色、汗出情况,并询问病人感觉。病人如诉头晕、恶心,见面色苍白或头部汗出,即为"晕针",应立即取针,扶病人平卧,喝些热开水,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应报告医生处理。 ⑥取针时,应核对留针穴位及针数,以免将针遗忘在病人身上。面部等血管丰富部位,取针后应用干棉球按压片刻,以免皮下血肿。 ⑦用过的针具应立即浸泡于消毒液中,半小时后可用纱布擦净,并检查针体有无锈蚀、折弯、针尖有无倒刺,不能使用者应挑出报废。将修好之针具整齐插入带盖方盘内的棉垫上,送高压灭菌,方可继续使用。 2、梅花针刺法

经络学Z作业1-9

经络学Z作业1 A型题: 1. 十二经脉命名的要素是:E A.部位脏腑阴阳 B.脏腑阴阳浅深 C.阴阳浅深手足 D.浅深脏腑阴阳 E.手足脏腑阴阳 2. 《针经》是指 C A.经 B.素问 C.灵枢 D.针灸甲乙经 E.帛书经脉 3. 手三阳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B A.从胸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头走足 D.从足走腹、胸 E.从手走胸 4. 《灵枢》是针灸学的第()次总结:A A.一 B.二 C.三 D.四 E.五 5. 明代针灸大发展,称为第三次针灸总结的著作是:B A.针灸资生经 B.针灸大成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帛书经脉 6. 王惟一在1026年除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外还创制了 C A.新灸法 B.新刺法 C.针灸铜人 D.新针具 E.毫针 7. 《经》包括素问和 A A.灵枢 B.难经 C.针经 D.针灸甲乙经 E.帛书经脉 8. 足三阳经在下肢分布的规律是 C A.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B.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C.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D.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9. 在腹胸交接的经脉是 C A.足太阴、足阳明经 B.足太阳、足少阴经 C.足太阴、手少阴经 D.手太阳、手厥阴 E.足阳明、足少阳经 10. 晋皇甫谧的重要针灸著作是 C A.针灸大成 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C.针灸甲乙经 D.灵枢 E.帛书经脉 11. 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D A.仲景 B.王冰 C.华佗 D.皇莆谧 E.衡

12. 足三阳经是 D A.胃、脾、大肠经 B.膀胱、小肠、太肠经 C.胆、大肠、胃经 D.胃、胆、膀胱经 E.小肠、三焦、太肠经 13. 下列除——外均与经络概念的产生有关:E A.针灸、按摩的感应传导观察 B.穴位疗效的总结 C.气功导引的气行现象 D.解剖、生理的启发 E.以痛为腧的治疗 14. 绘制五色明堂三人图的书《备急千金要方》的作者是 C A.时珍 B.仲景 C.思邈 D.继洲 E.王惟一 15. 帛书经脉是指:D A.灵枢和素问 B.难经 C.针经 D.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 E.甲乙经 16. 砭石是指 D A.毫针 B.骨针 C.玉石针 D.石制刺切工具 E.最早的针 17. 足三阴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C A.从头走足 B.从足走头 C.从足走腹、胸 D.从手走胸 E.从胸走手 18. 晋代洪之妻鲍姑善于应用:C A.刺法 B.砭石法 C.灸法 D.角法 E.毫针 19. 清学川重视针药结合,辨证取穴,确定了:B A.349穴 B.361穴 C.365穴 D.150穴 20. 元代滑伯仁的重要针灸著作是 A A.十四经发挥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奇经八脉考 E.针灸集成 21. 国家标准经穴数:B A.349穴 B.361穴 C.365穴 D.150穴 E.150穴 22. 明继洲的重要针灸著作是 B A.针灸资生论 B.针灸大成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帛书经脉 23. 清学川的著作是:C A.针灸大成 B.针灸资生经 C.针灸逢源 D.针灸甲乙经 24. 现在常用的针是 C A.金针 B.银针 C.不锈钢针 D.砭石 E.毫针

针灸操作技术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刺法 一、针刺前准备 (一)毫针的选择 在选择毫针时,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如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较粗、较长的1毫针;反之,若女性、体弱、形瘦,且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用较短、较细的毫针。,至于根据腧穴所在具体部位进行选针时,一般是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皮厚肉多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临床上选择毫针应长予腧穴应至之深度,针身应有部分露在皮肤外。如应刺入0.5寸,可选用1寸的毫针;应刺入l寸时,可选用k 5_2寸的毫针。 (二消毒 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内等。 1.针具器械消毒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汽灭菌法为佳。 (1)‘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内灭菌。一般在98一147kPa的压强,115℃一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2)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一60分钟,?取出用无菌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浓度瓤时间进行浸泡消毒。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针管、针盒、镊子等,可用戊二醛溶液(保尔康)浸泡10—20分钟,‘达到消毒目的时才能使用。经过消毒的毫针,必须放在消毒过的针盘内,并用无菌巾或消毒纱布遮盖好。 ' j T·(-3)煮沸消毒法将毫针等器具犀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l5—20:分钟j亦可达到消毒目的。但煮沸消毒法易造成锋科的金属器械之锋刃变钝,如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使戚2%溶液;可以提高沸点至120℃,从而降低沸水对器械的腐蚀作用。 2.医者双手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 3.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定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穴位皮肤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 4.治疗室内的消毒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洗晾晒,如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垫布、垫纸、枕巾则更好。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化,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三)体位的选择 针刺时患者选择适宜的体位,对于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韵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针灸学Z》第2次作业

《针灸学Z》第2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足太阴脾经在体表循行路线,在小腿部交何经之前:[1分] A. 足太阳经 B.足阳明经 C. 足少阳经 D. 足少阴经 E. 足厥阴经 2. 下列何经绕阴部:[1分] A. 足太阴经 B.足阳明经 C. 足厥阴经 D.足少阳经 E.足少阴经 3. 针刺易引起流产的穴位是:[1分] A. 关 B. 合谷 C.至阴 D. 太冲 E. 关元

4. 少商穴的定位是:[1分] A.无名指端 B.食指桡侧指甲角下0.1寸 C.中指尖端中央 D. 小指桡侧指甲角下0.1寸 E.拇指桡侧指甲角下0.1寸 5. 手掌心发热、心痛是下列何经病候:[1分] A. 手少阴、足少阴经 B. 手少阴、足太阳经 C. 手少阴、足太阴经 D. 手少阴、手厥阴经 E.手少阴、手太阴经 参考答案为:D,您选择的答案为:B 6. 位于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的经脉是:[1分] A. 足少阴肾经 B. 足太阴脾经 C.任脉 D. 足厥阴肝经 E.足阳明胃经 7. 下列关于足少阴肾经循行路线叙述错误的是:[1分] A.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踝之后,别入跟中 B.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

C.出腘廉,上股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D.其支者,从阴股廉,抵少腹,夹脐,上行至胸 E.其之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8. 环跳穴的正确取穴体位是:[1分] A. 侧卧,任其自然 B. 侧卧,双腿屈曲 C. 侧卧,双腿伸直 D. 侧卧,伸下腿,屈上腿 E.侧卧,伸上腿,屈下腿 9.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中点处的穴位是:[1分] A. 中渚 B. 鱼际 C. 合谷 D. 劳宫 E. 后溪 10. 中府穴的定位是:[1分] A.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B. 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二肋间隙 C. 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三肋间隙 D. 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四肋间隙 E.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五肋间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