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5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8.88 MB
- 文档页数:53
“十三五”工业发展预期目标和转型升级重点任务——常熟市“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解读常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导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常态下常熟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现代工业经济体系的重要时期。
为在新的起点上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编制常熟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江苏省和苏州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省和苏州市“中国制造2025”行动(实施)纲要;《关于打造苏州工业经济升级版的实施意见》;常熟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迈上新台阶的意见》等。
【“十二五”基本回顾】一、总体评价“十二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常熟坚持“工业立市”的基本方略,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健康向上发展势头,工业生产稳中有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三大优势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培育提升为支撑、传统产业发展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二、主要特点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征是呈现了“五个变化”:(一)方式发生了变化,总体运行稳健有序。
“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和运行方式,由原来的快速扩张型转变为量质并进、稳健提高型。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工业总产值4554.3亿元,五年平均增幅4.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655.3亿元,平均增幅 4.96%;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334.1亿元,平均增幅8.19%;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为3586.9亿元、254.1亿元和169.2亿元,平均增幅分别为5.08%、2.65%和0.2%。
在经济下行趋势维持、市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二)结构发生了变化,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以“三大产业”为主导、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全市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到期末,装备制造、汽车和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出2430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3.18%;“三大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3.6%,五年提升8.1个百分点。
江苏省常熟中学“十三·五”(2016~2020年)办学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部分学校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 (1)一、发展背景 (1)二、发展现状 (1)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办学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展望 (3)一、指导思想 (3)二、目标展望 (3)第三部分“十三五”时期学校办学发展的主要措施 (3)一、坚持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3)二、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4)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5)四、立足教学研究,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7)五、探索合作模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7)六、坚持特色发展,铸造优质教育品牌 (8)第四部分保障系统与实施进度 (11)一、保障系统 (11)二、实施进度 (13)二〇一六年五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发展现代化、特色化、精细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幸福工作,学校特色发展,根据教育发展趋势和现代教育发展理念,依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一、发展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但是我国的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这些变化和需求对普通高中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发展现状江苏省常熟中学的前身是1938年创办于重庆合川的国立第二中学。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移址常熟,更名为江苏省立常熟中学,1953年定名为江苏省常熟中学。
1956年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80年成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0年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合格重点高中,2000年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一、常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常熟紧扣发展主题主线,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同心同德,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主要表现为:首先,全力攻坚克难,稳增长、促转型收获新成效。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质量得到提升。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有效增强。
其次,突出功能配套,城市建设管理呈现新面貌。
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得到加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第三,坚持富民优先,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突破。
富民强村步伐加快,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事业更加均衡,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强化。
第四,着力改革攻坚,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载体创新取得新成果。
第五,提升服务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依法行政不断深化,行政效能更加高效,勤政廉政继续加强。
另一方面,尽管常熟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约束和瓶颈,主要体现为:经济发展方面:产业结构偏低端,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服务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高端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急需向高端转型升级。
经济发展效益方面,传统产业占比过高导致许多问题,包括环境污染、人均公共资源不足、城市承载过重等等。
城市建设方面:由于前期城市规划过于突出主城区,产业及人口过于集聚在主城区,导致公共资源空间布局不均,乡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相对供给不足,城乡差距较大。
对外交通过于依赖公路交通,铁路水路等交通方式发展仍滞后,市内交通中公共交通比重偏低,加重交通拥堵及空气污染。
民生方面: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分布不均,服务质量差距较大,加之产业结构偏重劳动密集型,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导致公共服务资源的供需结构严重不匹配。
一方面,主城区服务质量较高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严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乡镇服务质量较低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使用率偏低。
全方位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会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其他不可忽略的要点一个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三个基础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四大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四大发展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大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八大转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区域经济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宏观调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养老金全国统筹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开放体制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生态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