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电阻B值
- 格式:wps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热敏电阻的主要参数详解热敏电阻的物理特性主要用下列几个主要参数表示:电阻值、B值、耗散系数、热时间常数、电阻温度系数。
电阻值:R〔Ω〕电阻值的近似值表示为:R2=R1exp[1/T2-1/T1]其中:R2:绝对温度为T2〔K〕时的电阻〔Ω〕R1:绝对温度为T1〔K〕时的电阻〔Ω〕B:B值〔K〕B值:B〔k〕B值是电阻在两个温度之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为:B= InR1-InR2 =2.3026(1ogR1-1ogR2)1/T1-1/T2 1/T1-1/T2其中:B:B值〔K〕R1:绝对温度为T1〔K〕时的电阻〔Ω〕R2:绝对温度为T2〔K〕时的电阻〔Ω〕耗散系数:δ〔mW/℃〕耗散系数是物体消耗的电功与相应的温升值之比δ= W/T-Ta = I²R/T-Ta其中:δ:耗散系数δ〔mW/℃〕W:热敏电阻消耗的电功〔mW〕T:达到热平衡后的温度值〔℃〕Ta: 室温〔℃〕I: 在温度T时加热敏电阻上的电流值〔mA〕R: 在温度T时加热敏电阻上的电流值〔KΩ〕在测量温度时,应注意防止热敏电阻由于加热造成的升温。
热时间常数:τ〔sec.〕热敏电阻在零能量条件下,由于步阶效应使热敏电阻本身的温度发生改变,当温度在初始值和最终值之间改变63.2%所需的时间就是热时间系数τ。
电阻温度系数:α〔%/℃〕α是表示热敏电阻器温度每变化1ºC,其电阻值变化程度的系数〔即变化率〕,用α=1/R·dR/dT 表示,计算式为:α= 1/R·dR/dT×100 = -B/T²×100其中:α:电阻温度系数〔%/℃〕R:绝对温度T〔K〕时的电阻值〔Ω〕B:B值〔K〕。
热敏电阻 b值热敏电阻 b值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速率。
由于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与温度呈反比例关系,因此需要用b值来描述其温度特性。
一、热敏电阻的基本原理热敏电阻是一种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其电阻值的元件,它是利用材料的温度系数来实现测量或控制温度的。
当材料受到加热时,其分子和原子会因为受到能量激发而产生振动,这种振动会使得材料中自由电子和空穴数目增加,从而导致材料的导电性能发生变化。
二、热敏电阻 b值的定义热敏电阻 b值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速率。
b值越大表示该热敏电阻对于温度变化越为敏感。
三、如何计算热敏电阻 b值计算热敏电阻 b值需要进行实验测量,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热敏电阻的电阻值,然后通过数据处理来得到b值。
具体方法如下:1.选取一组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点,例如0℃、10℃、20℃、30℃、40℃等。
2.在每个温度点上测量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并记录下来。
3.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曲线,然后对该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得到b值。
四、影响热敏电阻 b值的因素1.材料本身的特性: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热敏特性,因此其b值也会不同。
2.材料尺寸和形状:材料尺寸和形状对于热传导和散热有着重要影响,从而会影响热敏特性和b值。
3.环境温度:在高温环境下,材料内部原子振动加剧,从而使得b值变大;反之,在低温环境下则会使得b值变小。
4.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对于材料晶粒结构和缺陷状态有着重要影响,从而会影响热敏特性和b值。
五、热敏电阻 b值的应用热敏电阻 b值是一种重要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1.家用电器: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中都需要使用热敏电阻来进行温度控制。
2.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热敏电阻可以被应用于各种温度控制系统中,例如高温炉、锅炉等。
3.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中,热敏电阻可以被应用于体温计等医学设备中。
4.汽车工业:在汽车工业中,热敏电阻可以被应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空调系统等设备中。
热敏电阻10d-9参数
热敏电阻10D-9是一种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其参数包括阻值和B值。
阻值是指热敏电阻在25℃时的电阻值,通常为10Ω。
B值是热敏电阻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了温度系数,即温度每变化1℃,电阻值变化的百分比。
10D-9的B值约为3950K,这意味着在10D-9的测温范围内,温度每变化1℃,电阻值变化约3.95%。
热敏电阻10D-9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控制、监测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和B值,以及测量点的温度变化,计算出温度变化量,从而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测量和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热敏电阻的阻值和B值可能会受到环境温度、湿度、机械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同时,由于热敏电阻的阻值和B值是材料和工艺决定的,因此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热敏电阻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热敏电阻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选择和评估。
B值是热敏电阻器的材料常数,即热敏电阻器的芯片(一种半导体陶瓷)在经过高温烧结后,形成具有一定电阻率的材料,每种配方和烧结温度下只有一个B值,所以种之为材料常数。
B值可以通过测量在25摄氏度和50摄氏度(或85摄氏度)时的电阻值后进行计算。
B值与产品电阻温度系数正相关,也就是说B值越大,其电阻温度系数也就越大。
温度系数就是指温度每升高1度,电阻值的变化率。
采用以下公式可以将B值换算成电阻温度系数:
电阻温度系数=B值/T^2 (T为要换算的点绝对温度值)
NTC热敏电阻器的B值一般在2000K-6000K之间,不能简单地说B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要看你用在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作为温度测量、温度补偿以及抑制浪涌电阻用的产品,同样条件下是B值大点好。
因为随着温度的变化,B值大的产品其电阻值变化更大,也就是说更灵敏。
以上就是按我自己的理解所做的回答,我是做这个的,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加我为好友,或给我发送信息。
10k热敏电阻b值摘要:1.热敏电阻简介2.10k 热敏电阻的特性3.10k 热敏电阻的应用领域4.10k 热敏电阻的选择与使用5.结论正文: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电子元件。
它主要包括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10k 热敏电阻是其中一种具有较高电阻值的NTC 热敏电阻,其电阻值在25 摄氏度时约为10kΩ。
1.热敏电阻简介热敏电阻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具有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点。
它主要有两种类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NTC 热敏电阻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PTC 热敏电阻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热敏电阻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温度控制、测量和保护等。
2.10k 热敏电阻的特性10k 热敏电阻是一种具有较高电阻值的NTC 热敏电阻,其电阻值在25 摄氏度时约为10kΩ。
它的主要特性包括:- 良好的线性特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电阻值与温度呈线性关系,便于进行温度测量和控制。
- 快速响应:10k 热敏电阻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能够迅速对温度变化作出反应。
- 体积小:10k 热敏电阻具有较小的体积,便于集成到各种电子设备中。
3.10k 热敏电阻的应用领域10k 热敏电阻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温度控制:如家电产品、工业设备等,利用10k 热敏电阻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保证产品性能和安全性。
- 温度测量:如温度传感器、数据记录仪等,利用10k 热敏电阻的线性特性进行精确的温度测量。
- 过热保护:如电源适配器、电机驱动等,利用10k 热敏电阻的快速响应特性对设备进行过热保护。
4.10k 热敏电阻的选择与使用在选择和使用10k 热敏电阻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工作温度范围: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以确保热敏电阻的性能和可靠性。
- 精度: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精度,以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B值是热敏电阻器的材料常数,即热敏电阻器的芯片(一种半导体陶瓷)在经过高温烧结后,形成具有一定电阻率的材料,每种配方和烧结温度下只有一个B值,所以种之为材料常数。
B值可以通过测量在25摄氏度和50摄氏度(或85摄氏度)时的电阻值后进行计算。
B值与产品电阻温度系数正相关,也就是说B值越大,其电阻温度系数也就越大。
温度系数就是指温度每升高1度,电阻值的变化率。
采用以下公式可以将B值换算成电阻温度系数:电阻温度系数=B值/T^2 (T为要换算的点绝对温度值) NTC热敏电阻器的B值一般在2000K-6000K之间,不能简单地说B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要看你用在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作为温度测量、温度补偿以及抑制浪涌电阻用的产品,同样条件下是B值大点好。
因为随着温度的变化,B值大的产品其电阻值变化更大,也就是说更灵敏。
NTC热敏电阻B值公式的: B= T1T2 Ln(RT1/RT2)/(T2-T1) 其中的B:NTC热敏电阻的B值,由厂家提供;RT1、RT2:热敏电阻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的电阻值; T1、T2:绝对温标。
VNTC热敏电阻B值公式。
先更正昨天的帖子,我用的热敏电阻的精度是1%,不是3%。
B= T1T2 Ln(RT1/RT2)/(T2-T1) ——(1) B:NTC热敏电阻的B值,由厂家提供;RT1、RT2:热敏电阻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的电阻值,厂家提供的是温度为298.15K (25摄氏度)时的阻值。
T1、T2:绝对温标。
我还是针对昨天的原理图简单的说说:由(1)式可得:RT1/RT2=e B(1/T1-1/T2)————————(2)取T1=298.15K,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T1=10K,故取R1=10K,设温度为T2时的分压值为V2,则:V2=RT2Vcc/(RT2+R1),得 RT2=V2R1/(Vcc-V2),所以RT1/RT2=Vcc/V2-1 代入(2)式得e B(1/T1-1/T2) =Vcc/V2-1得 B(1/T1-1/T2)=Ln(Vcc/V2-1) T2=T1/(1-T1(Ln(Vcc/V2-1))/B)设8位ADC输出值为N,则 Vcc/V2-1=256/N-1 所以 T2=T1(1-T1(Ln(256/N-1))/B)换算为摄氏温度后则 T=T2-273.15 你可以用C或VB编个程序从N=0开始到N=255计算出温度表,然后以N为索引查表直接得到温度。
B值是热敏电阻器的材料常数,即热敏电阻器的芯片(一种半导体陶瓷)在经过高温烧结后,形成具有一定电阻率的材料,每种配方和烧结温度下只有一个B 值,所以种之为材料常数。
B值可以通过测量在25摄氏度和50摄氏度(或85摄氏度)时的电阻值后进行计算。
B值与产品电阻温度系数正相关,也就是说B值越大,其电阻温度系数也就越大。
温度系数就是指温度每升高1度,电阻值的变化率。
采用以下公式可以将B 值换算成电阻温度系数:电阻温度系数=B值/T^2 (T为要换算的点绝对温度值)NTC热敏电阻器的B值一般在2000K-6000K之间,不能简单地说B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要看你用在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作为温度测量、温度补偿以及抑制浪涌电阻用的产品,同样条件下是B值大点好。
因为随着温度的变化,B值大的产品其电阻值变化更大,也就是说更灵敏。
RT1 :温度 T1 ( K )时的零功率电阻值。
RT2 :温度 T2 ( K )时的零功率电阻值。
T1、T2 :两个被指定的温度( K )。
温度传感器选用指南选择温度传感器比选择其它类型的传感器所需要考虑的内容更多。
首先,必须选择传感器的结构,使敏感元件的规定的测量时间之内达到所测流体或被测表面的温度。
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仅仅是敏感元件的温度。
实际上,要确保传感器指示的温度即为所测对象的温度,常常是很困难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温度传感器的选用,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被测对象的温度是否需记录、报警和自动控制,是否需要远距离测量和传送。
(2)测温范围的大小和精度要求。
(3)测温元件大小是否适当。
(4)在被测对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场合,测温元件的滞后能否适应测温要求。
(5)被测对象的环境条件对测温元件是否有损害。
(6)价格如何,使用是否方便。
容器中的流体温度一般用热电偶或热电阻探头测量,但当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比探头的预计使用寿命长得多时,或者预计会相当频繁地拆卸出探头以校准或维修却不能在容器上开口时,可在容器壁上安装永久性的热电偶套管。
温度传感器原理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
其优点是:①测量精度高。
因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
常用的温度传感器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2-1-1所示。
当导体A 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2.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1)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的种类常用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和非标准温度传感器热电偶两大类。
所调用标准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
非标准化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温度传感器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和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温度传感器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温度传感器热电偶。
(2)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①组成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③补偿导线与温度传感器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由于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
10d9热敏电阻参数
10D9 热敏电阻是一种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主要参数如下:
1. 阻值:在25℃时,10D9 的标称阻值为10Ω。
2. B 值:B 值是衡量NTC 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敏感度的指标,10D9 的B 值通常在3435K 左右。
3. 工作温度范围:10D9 热敏电阻的工作温度范围一般为-40℃至+125℃。
4. 热时间常数:热时间常数是指热敏电阻在温度变化时响应的速度,10D9 的热时间常数一般在10 秒左右。
5. 最大稳态电流:10D9 热敏电阻的最大稳态电流一般为250mA。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设计者了解10D9 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和电流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从而选择合适的热敏电阻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参数可能因生产厂家和产品型号而有所差异,在使用前应查阅相关的数据手册以获得准确的参数信息。
B值是热敏电阻器的材料常数,即热敏电阻器的芯片(一种半导体陶瓷)在经过高温烧结后,形成具有一定电阻率的材料,每种配方和烧结温度下只有一个B值,所以种之为材料常数。
B值可以通过测量在25摄氏度和50摄氏度(或85摄氏度)时的电阻值后进行计算。
B值与产品电阻温度系数正相关,也就是说B值越大,其电阻温度系数也就越大。
温度系数就是指温度每升高1度,电阻值的变化率。
采用以下公式可以将B值换算成电阻温度系数:
电阻温度系数=B值/T^2 (T为要换算的点绝对温度值) NTC热敏电阻器的B值一般在2000K-6000K之间,不能简单地说B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要看你用在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作为温度测量、温度补偿以及抑制浪涌电阻用的产品,同样条件下是B值大点好。
因为随着温度的变化,B值大的产品其电阻值变化更大,也就是说更灵敏。
NTC热敏电阻B值公式的: B= T1T2 Ln(RT1/RT2)/(T2-T1) 其中的B:NTC热敏电阻的B值,由厂家提供;
RT1、RT2:热敏电阻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的电阻值; T1、T2:绝对温标。
V
NTC热敏电阻B值公式。
先更正昨天的帖子,我用的热敏电阻的精度是1%,不是3%。
B= T1T2 Ln(RT1/RT2)/(T2-T1) ——(1) B:NTC热敏电阻的B值,由厂家提供;
RT1、RT2:热敏电阻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的电阻值,厂家提供的是温度为298.15K (25摄氏度)时的阻值。
T1、T2:绝对温标。
我还是针对昨天的原理图简单的说说:由(1)式可得:
RT1/RT2=e B(1/T1-1/T2)————————(2)
取T1=298.15K,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T1=10K,故取R1=10K,设温
度为T2时的分压值为V2,则:V2=RT2Vcc/(RT2+R1),得 RT2=V2R1/(Vcc-V2),所以
RT1/RT2=Vcc/V2-1 代入(2)式得
e B(1/T1-1/T2) =Vcc/V2-1
得 B(1/T1-1/T2)=Ln(Vcc/V2-1) T2=T1/(1-T1(Ln(Vcc/V2-1))/B)设8位ADC输出值为N,则 Vcc/V2-1=256/N-1 所以 T2=T1(1-T1(Ln(256/N-1))/B)换算为摄氏温度后则 T=T2-273.15 你可以用C或VB编个程序从N=0开始到N=255计算出温度表,然后以N为索引查表直接得到温度。
也可以通过实际测试出温度值构成温度表格,采用插值等算法得到温度值。
我这里是以T1=25度计算的,你可以通过调整T1的值来测试更高或更低温度。
下面为自己笔记部分
根据此方法得到值:
T= ( (B / ( (B / T1) - log(RT1 / RT2) ) ) - 273.15);
B: 厂家提供
T1:开氏温度,热敏电阻在测量B值时的温度。
一般取25℃
RT1:T1温度下零功率电阻值,此值热敏电阻厂家会给定,常见的有10K,100K等
RT2:热敏电阻在某温度下的电阻值,可根据次温度求得当前温度。
T:求得的当前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此公式已经验证过,可以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