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激趣:

师:今天来到利津实验二校,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很高兴,不过......

生:(脸上充满好奇)

师:(充满怀疑地语气)老师不知道同学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生:(齐声洪亮地)有。

师:(怀疑地语气)那么,一会课堂上敢回答问题吗?

生:敢。

师:上课。

师:(聊天式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

生:喜欢。

师:我也很喜欢。那么大家有愿意和我交朋友的吗?

生:(纷纷地举起了手)

师:(走到同学中间,和学生握手,然后深情地)老师最近刚刚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今天我带来了她的照片,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位新朋友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撼,相信,这位新朋友的传奇故事会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教师多媒体展示花木兰的图片)

生:(观后议论纷纷)花木兰。

师:(抓住时机)你们了解她的情况吗?

生1:花木兰代父亲从军。

生2: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把花木兰的故事拍成了动画片,另外,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说的就是花木兰的故事。

师:(多媒体展示花木兰祠)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它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她到底有什么魅力,以致于家喻户晓,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下面,让我们拿起笔,写下这位朋友的名字。

(教师板书课题)

师:《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前学诗的体会,来畅谈一下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诗?

生3: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生4:理解诗意,体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生5:了解花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根据同学们的认识和理解,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两个学习任务: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2、把握内容,感受木兰的人格魅力。

师:《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需要同学用心去读,下面同学就大声地自由地读通全诗。

生:(自由地投入地朗读,用笔勾画)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文章很认真,也很投入。下面,请以“我认为文章中_____(字或词)很重要或很难写或易错,需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形式,来汇报自己的收获。

生6:我认为文章中的“可汗kèhán”容易读错,需提醒同学们注意。

生7:我认为文章中的“鞍鞯”容易写错,需提醒同学们注意。

生8:我认为文章中的“金柝”容易写错,需提醒同学们注意。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大家看投影,谁来领读?

生9:(投影出示: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

师:这么短的时间,同学们就读的这么好,能不能再接再厉?

生:(齐答)能。

师:对于诗歌,朗读是走进诗歌境界的捷径,只有认真去读,反复吟诵,我们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下面,同学们就带着对木兰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倾注地感情,再次自由地有感请地朗读全诗,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全诗的主要内容。

生10:这首诗主要些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师:仅仅用代父从军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整吗?

生10:……

师:木兰是一位女性,她是怎样完成代父从军任务的?

生11: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师:文章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同学们知道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吗?你们喜欢她吗?喜欢她的什么?为什么?

(投影要求:品说木兰1、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3、请以“我喜欢木兰的______,因为______,课文中相关的诗句是______”的形式来说)

生:(读诗思考探究)主人公是花木兰。

生12:我喜欢木兰的勤劳、善良、孝顺、热爱劳动。因为勤劳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传家宝,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是否“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生13:我喜欢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因为木兰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子,她能在国家危难的情形之下,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我虽然是一个男孩子,我感觉自己做不到,所以,我很服喜欢她,也很佩服她,特别是她战胜自己的的勇气。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生14:我也喜欢木兰的勇气可嘉。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当时,女子是不能参军的,木兰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毅然决定替父从军,是需要勇气的。文章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和“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等句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师:同学说得太好了。木兰之所以能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是源于她内心有一颗跳动的爱国之心。正是有了它,我们的木兰才女扮男装男装,奔赴沙场。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木兰的敬佩,来朗读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但韵味不够。)

师:(教师指导朗读)①前两句写木兰平日在家劳动的情形,应读得缓慢些,读后作稍长停顿。为什么?(要让读者想象她不仅勤劳,而且技巧娴熟。)②“不闻”——谁“不闻”呢?(父亲)这是木兰见到“军帖”之后,出现了不寻常的情况:停机而叹。父亲感到奇怪——这正是情节的开端,当轻声徐徐而读。读完,径直接读“问女”二句。③木兰答父问的基调是深沉的,但其间又有变化。木兰本有所思,为什么偏要说“无所思”、“无所忆”?(宽慰老父)“昨夜”一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家)如此低沉的诗句该怎么读呢?(低而缓)到段末,感情有变化吗?(转为坚定)“愿为”两句应当读得恳切些。

生:(反复地练读后,在老师手势的指引下,节奏感强,有韵味)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