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素
- 格式:doc
- 大小:207.00 KB
- 文档页数:9
植物生长物质-细胞分裂素考点总结
●种类
●反式玉米素(t-Z)和异戊烯基腺嘌呤(iP)是植物体内存在最广泛,活性最高的细胞分
裂素
●结合态的细胞分裂素不具备激素活性
●合成
●前体:ADP/ATP
●步骤
●
●IPT催化ADP/ATP与DMAPP生成异戊烯基腺苷-5-磷酸 (iPMP)
●CYP735A调控玉米素的合成,决定了生成ip还是tZ
●LOG (Lonely guy)催化iPRMP和tZRMP的去磷酸化和去核糖基化生成iP或tZ ●降解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 CKX (cytokininoxidase) 是细胞分裂素氧化降解的关键酶
●
●运输
●可以进行长距离运输
●iP和iPR主要通过韧皮部运输;tZ和tZR主要通过木质部运输
●生理功能
●调控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
●调控茎尖分生组织的大小
●促进不定芽的分化
●促进侧芽生长,消除顶端优势
●延缓叶片衰老
●信号转导
●连续磷酸化双组分系统介导CK的信号转导
●复合组氨酸激酶感受器(受体AHKs)
●组氨酸磷酸转移蛋白(AHPs)
●反应调节子(ARR)
●Type-A ARRs 负调控细胞分裂素响应
●Type-B ARRs 正调控细胞分裂素响应。
三、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都是促进细胞的伸长,虽然它们也能促进细胞分裂,但是次要的,而细胞分裂素类则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激素。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斯库格和崔氵山王攵(1948)等在寻找促进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的物质时,发现生长素存在时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
1954年,雅布隆斯基和斯库格发现烟草髓组织在只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细胞不分裂而只长大,如将髓组织与维管束接触,则细胞分裂。
后来他们发现维管组织、椰子乳汁或麦芽提取液中都含有诱导细胞分裂的物质。
1955年米勒和斯库格等偶然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发现也能诱导细胞的分裂,且其效果优于腺嘌呤,但用新提取的DNA却无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如将其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则又可表现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
他们分离出了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kinetin,KT)。
1956年,米勒等从高压灭菌处理的鲱鱼精细胞DNA分解产物中纯化出了激动素结晶,并鉴定出其化学结构(图7-15)为6-呋喃氨基嘌呤(N6-furfur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10H9N50,分子量为,接着又人工合成了这种物质。
激动素并非DNA的组成部分,它是DNA在高压灭菌处理过程中发生降解后的重排分子。
激动素只存在于动物体内,在植物体内迄今为止还未发现。
尽管植物体内不存在激动素,但实验发现植物体内广泛分布着能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
1963年,莱撒姆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了一种类似于激动素的细胞分裂促进物质,命名为玉米素(zeatin,Z,ZT),1964年确定其化学结构为6-(4-羟基-3-甲基 -反式-2-丁烯基氨基)嘌呤〔6-(4-hydroxyl-3-methy-trans-2-buten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10H13N50,分子量为(图7-15)。
细胞分裂素1. 引言细胞分裂素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对细胞分裂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它在植物和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并且在生物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植物激素调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细胞分裂素的定义、分类、生理功能、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2. 定义和分类细胞分裂素属于一类植物激素,也称为细胞分裂活素。
它是一种由植物细胞分泌的低分子有机物质,具有细胞分裂、促进组织生长和发育的功能。
根据其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不同,细胞分裂素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如生长素、赤霉素、胰岛素等。
3.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功能细胞分裂素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伸长、植物器官的形成和分化等。
它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的发育和形态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细胞分裂素对动物体内细胞的增殖和修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4. 细胞分裂素的应用由于细胞分裂素对生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在农业、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1 农业领域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例如,可以利用细胞分裂素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根,增加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4.2 医学领域细胞分裂素对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可利用细胞分裂素来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治疗创伤、疾病和衰老引起的组织损伤。
4.3 生物工程领域细胞分裂素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和代谢,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模式,培育具有特殊形态和功能的植物品种。
此外,细胞分裂素还可以用于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5. 细胞分裂素相关研究进展细胞分裂素作为一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其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通过生化、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物理学等方法,对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信号传导和生理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
细胞分裂素为何能去除顶端优势细胞分裂素是一类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并促进其生长的植物激素。
细胞分裂素最明显的生理作用有两种:一是促进细胞分裂和调控其分化。
在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影响着植物器官分化,通常比例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比例低时,有利于根的分化;二是延缓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降解,延迟衰老。
试题中经常会出现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这是为什么?试题解析试题1: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为验证细胞分裂素的这一生理效应,研究人员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如图)为材料进行实验。
以未经处理的幼苗为对照组,则对实验组的处理为( )A.在①②处同时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B.保留②,在①处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C.切除②,在①处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D.切除①,在②处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解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顶芽优先生长。
验证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自变量为细胞分裂素,因变量为侧芽的恢复生长。
故实验组应该保留顶芽,在侧芽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B正确。
试题2:某病原体能够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侵染竹子后,会使其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枝。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分裂素类似物是一种植物激素B.未被侵染竹子的侧芽由于生长素浓度低而表现为生长受抑制C.侧芽生长失控是由于该部位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变大导致的D.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够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解析: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但是它是由病原体分泌的,不是植物激素,A错误;未被侵染竹子存在顶端优势,侧芽由于生长素浓度高而表现为生长受抑制,B错误;侧芽生长失控是由于病原体产生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形成的,因此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减小,C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处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而细胞分裂素能使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这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D正确。
细胞分裂素核苷酸和反式玉米素细胞分裂素核苷酸和反式玉米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节物质,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分化、衰老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功能以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一、细胞分裂素核苷酸细胞分裂素核苷酸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激素,主要包括腺苷二磷酸-异戊烯基葡萄糖(ADP-Glc)、二磷酸尿苷-异戊烯基葡萄糖(UDP-Glc)和三磷酸尿苷-异戊烯基葡萄糖(UTP-Glc)。
这些核苷酸都是细胞分裂素的前体,可以通过酶促反应转化为各种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核苷酸的主要功能包括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形成、抑制叶绿素的降解和延缓叶片衰老等。
此外,细胞分裂素核苷酸还可以影响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例如提高植物对低温、干旱、盐碱等逆境的抗性。
二、反式玉米素反式玉米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细胞分裂素,它是由异戊烯基转移酶催化合成的。
反式玉米素的生物活性比其他类型的细胞分裂素要强,因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反式玉米素的主要功能包括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根的生长、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抑制叶片的衰老等。
此外,反式玉米素还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来影响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营养代谢和逆境响应等过程。
三、细胞分裂素核苷酸和反式玉米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细胞分裂素核苷酸和反式玉米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例如,在种子萌发阶段,细胞分裂素核苷酸和反式玉米素可以促进胚轴和根的伸长,使种子快速萌发;在幼苗阶段,细胞分裂素核苷酸和反式玉米素可以促进茎和叶的生长,使幼苗快速生长;在成熟期,细胞分裂素核苷酸和反式玉米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同时抑制叶片的衰老,延长叶片的功能期。
此外,细胞分裂素核苷酸和反式玉米素还可以通过调控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营养代谢和逆境响应等过程,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从而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四、结论综上所述,细胞分裂素核苷酸和反式玉米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节物质,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分化、衰老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苄氨基嘌呤(6-BA)又称为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嘌呤(6-BA)的作用分别是:1、促进植物细胞分裂,2、促进非分化组织分化,3、促进细胞增大增肥,4、促进种子发芽,5、诱导休眠芽生长,6、抑制或促进茎、叶的伸长生长,7、抑制或促进根的生长,8、抑制叶的老化,9、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10、促进花芽形成和开花,11、诱发雌性性状,12、促进座果,13、促进果实生长,14、诱导块茎形成,15、物质的调运和积累,16、抑制或促进呼吸,17、促进蒸发和气孔开放,18、提高抗伤害能力,19、抑制叶绿素的分解,20、促进或抑制酶的活性。
6-苄氨基嘌呤(6-B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芽的形成,也可以诱导愈伤组织发生。
可用于提高茶叶、烟草的质量及产量;蔬菜、水果的保鲜和无根豆芽的培育,明显提高果品及叶片的品质。
6-苄氨基嘌呤是制造胶粘剂、合成树脂、特种橡胶和塑料的单体。
属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植物细胞生长,抑制植物叶绿素的降解,提高氨基酸的含量,延缓叶片衰老等,可用于发绿豆芽和黄豆芽。
6-苄氨基嘌呤(6-BA)的作用对象,6-苄氨基嘌呤(6-BA)的效果很好,作用的种类也是多样的,6-苄氨基嘌呤(6-BA)可以作用在苹果、葡萄、柑橘、桃、樱桃、香蕉、菠萝、芒果、枣、芥菜、菠菜、花椰菜、芹菜、蔬菜类等水果,6-苄氨基嘌呤(6-BA)使用广泛,使用时促生长效果也很好,作用在植物上是可以促生长是植物的细胞分裂素。
劲牛云商,是国内专业的第三方农资批发电商平台。
平台凭借商家入驻、平台担保、不赚差价、交易安全等优势已将全国优秀的农资渠道商和零售商纳入云商系统。
渠道商可以在云商平台进行渠道管理、商品信息及价格发布、收款审核和发货确认;零售商可通过云商平台进行海量农资商品浏览、线上付款和一键订货。
“海量农资,一件起批”,目前已有数万家农资零售商已经选择劲牛云商采购了。
欢迎广大农资零售商和专业合作社【点击使用劲牛云商】吧!。
三、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都是促进细胞的伸长,虽然它们也能促进细胞分裂,但是次要的,而细胞分裂素类则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激素。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斯库格(F.Skoog)和崔氵山王攵(1948)等在寻找促进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的物质时,发现生长素存在时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
1954年,雅布隆斯基(J.R.Jablonski)和斯库格发现烟草髓组织在只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细胞不分裂而只长大,如将髓组织与维管束接触,则细胞分裂。
后来他们发现维管组织、椰子乳汁或麦芽提取液中都含有诱导细胞分裂的物质。
1955年米勒(ler)和斯库格等偶然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发现也能诱导细胞的分裂,且其效果优于腺嘌呤,但用新提取的DNA却无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如将其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则又可表现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
他们分离出了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kinetin,KT)。
1956年,米勒等从高压灭菌处理的鲱鱼精细胞DNA分解产物中纯化出了激动素结晶,并鉴定出其化学结构(图7-15)为6-呋喃氨基嘌呤(N6-furfur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10H9N50,分子量为215.2,接着又人工合成了这种物质。
激动素并非DNA的组成部分,它是DNA在高压灭菌处理过程中发生降解后的重排分子。
激动素只存在于动物体内,在植物体内迄今为止还未发现。
尽管植物体内不存在激动素,但实验发现植物体内广泛分布着能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
1963年,莱撒姆(D.S.Letham)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了一种类似于激动素的细胞分裂促进物质,命名为玉米素(zeatin,Z,ZT),1964年确定其化学结构为6-(4-羟基-3-甲基 -反式-2-丁烯基氨基)嘌呤〔6-(4-hydroxyl-3-methy-trans-2-buten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10H13N50,分子量为129.7(图7-15)。
细胞分裂素结构I. 引言- 简介细胞分裂素- 重要性II. 细胞分裂素的结构- 化学成分- 分子结构- 功能区域III. 细胞分裂素的分类- 根据来源分类1. 植物细胞分裂素(auxin)2. 赤霉素(gibberellin)3. 生长素(cytokinin)4. 脱落酸(abscisic acid)5. 去叶酸(ethylene)- 根据作用分类1. 生长调节剂2. 抗逆性激素IV.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和代谢途径- 合成途径- 代谢途径V. 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简介- 不同类型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VI. 细胞分裂素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和意义-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减少农药使用量-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VII. 结论I. 引言细胞分裂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从细胞分裂素的结构、分类、合成和代谢途径、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II. 细胞分裂素的结构1. 化学成分细胞分裂素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化合物,主要由芳香族酸和氨基酸组成。
其中,最常见的是由吲哚乙酸(IAA)和天冬氨酸(Asp)组成的吲哚-3-乙酸。
2. 分子结构各种细胞分裂素分子结构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具有芳香族环和侧链。
其中,芳香族环上带有羧基和甲基或羟基等官能团,侧链则包括苯丙氨基、异戊二烯基等不同种类。
这些官能团赋予了细胞分裂素特定的生理功能。
3. 功能区域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细胞分裂素可分为两个功能区域:活性区和辅助区。
其中,活性区是细胞分裂素的生物活性部位,主要负责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而辅助区则是细胞分裂素的非生物活性部位,主要负责与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
III. 细胞分裂素的分类1. 根据来源分类根据来源不同,细胞分裂素可分为植物细胞分裂素(auxin)、赤霉素(gibberellin)、生长素(cytokinin)、脱落酸(abscisic acid)和去叶酸(ethylene)等五类。
研究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作物遗传与分子育种开课时间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科专业遗传学学号**********姓名蒋续续学位类别全日制硕士任课教师马伯军交稿日期成绩评阅日期评阅教师签名植物细胞分裂素及其研究进展蒋续续(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细胞分裂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深入的研究,其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已经研究地十分透彻。
而且细胞分裂素与其他激素相互作用调控植物发育的相关研究也已经展开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由于它的作用机理已经被人们研究清楚,所以在农业上的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细胞分裂素,生理结构,应用Plant Cytokinin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Cytokinin is a kind of important plant hormon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lant growth. With in-depth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its chemical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has been studied very well. And the stud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ytokinin and other hormones in regulating plant development has begun and got the gratifying progress. Because of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has been clear, so it ha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increasing the crop yield and quality, great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words:cytokinin,Physiological structure,application1 细胞分裂素发现历史斯库格和崔澄等在寻找促进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的物质时,发现生长素存在时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
1954年,雅布隆斯基和斯库格发现烟草髓组织在只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细胞不分裂而只长大,如将髓组织与维管束接触,则细胞分裂。
后来他们发现维管组织、椰子乳汁或麦芽提取液中都含有诱导细胞分裂的物质。
1955年米勒和斯库格等偶然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发现也能诱导细胞的分裂,且其效果优于腺嘌呤,但用新提取的DNA却无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如将其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则又可表现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
他们分离出了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kinetin,KT)[1]。
1956年,米勒等从高压灭菌处理的鲱鱼精细胞DNA分解产物中纯化出了激动素结晶,并鉴定出其化学结构为6-呋喃氨基嘌呤(N6-furfur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10H9N50,分子量为215.2,接着又人工合成了这种物质。
激动素并非DNA的组成部分,它是DNA在高压灭菌处理过程中发生降解后的重排分子。
激动素只存在于动物体内,在植物体内迄今为止还未发现。
尽管植物体内不存在激动素,但实验发现植物体内广泛分布着能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
1963年,莱撒姆(D.S.Letham)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了一种类似于激动素的细胞分裂促进物质,命名为玉米素(zeatin,Z,ZT),1964年确定其化学结构为6-(4-羟基-3-甲基-反式-2-丁烯基氨基)嘌呤,分子式为C10H13N50,分子量为129.7。
玉米素是最早发现的植物天然细胞分裂素,其生理活性远强于激动素。
1965年斯库格等提议将来源于植物的、其生理活性类似于激动素的化合物统称为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CTK,CK),目前在高等植物中已至少鉴定出了30多种细胞分裂素[2]。
2细胞分离素概况2.1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结构特点天然细胞分裂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游离态细胞分裂素,除最早发现的玉米素外,还有玉米素核苷(zeatinriboside)、二氢玉米素(dihydrozeatin)、异戊烯基腺嘌呤(isopentenyladenine)等。
另一类为结合态细胞分裂素。
结合态细胞分裂素有异戊烯基腺苷(isopentenyl adenosine,iPA)、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甲硫基玉米素等,它们结合在tRNA上,构成tRNA的组成成分[3]。
细胞分裂素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是腺嘌呤6位和9位上N原子以及2位C原子上的H被取代的产物。
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3]。
在农业和园艺上应用得最广的细胞分裂素是激动素和6-苄基腺嘌呤。
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腺嘌呤结构,但仍然具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如二苯(diphenylurea)。
2.2细胞分裂素的运输与代谢(1)含量与运输。
在高等植物中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可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如茎尖、根尖、未成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和生长着的果实等。
一般而言,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为1~1000ng·g-1植物干重。
从高等植物中发现的细胞分裂素,大多数是玉米素或玉米素核苷。
一般认为,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是根尖,然后经过木质部运往地上部产生生理效应[4]。
在植物的伤流液中含有细胞分裂素。
随着试验研究的深入,发现根尖并不是细胞分裂素合成的唯一部位。
陈政茂等首先证明标记的腺嘌呤能掺入无根的烟草组织的地上部,合成异戊烯基腺嘌呤等。
柯达(Koda)等在培养石刁柏茎顶端时,发现培养基和茎中的细胞分裂素总量有所增加,这说明茎顶端也能合成细胞分裂素。
冠瘿组织在无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测定表明,其组织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分裂素。
此外萌发的种子和发育着的果实也可能是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
但这些研究都是在离体的情况下进行的,尚需研究这些部位在整株条件下合成细胞分裂素的情况。
(2)细胞分裂素的代谢植物体内游离型细胞分裂素一部分来源于tRNA的降解,其中的细胞分裂素游离出来。
另外也可以从其它途径合成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合成的关键步骤是异戊烯基焦磷(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和AMP,在异戊烯基转移酶(isopentenyl tansferase)催化下,形成异戊烯基腺苷-5′-磷酸,进而在水解酶作用下形成异戊烯基腺嘌呤。
异戊烯基腺嘌呤如进一步氧化,就能形成玉米素[5]。
细胞分裂素常常通过糖基化、乙酰基化等方式转化为结合态形式。
细胞分裂素的结合态形式较为稳定,适于贮藏或运输。
在细胞分裂素氧化酶(cytokinin oxidase)的作用下,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和异戊烯基腺嘌呤等可转变为腺嘌呤及其衍生物,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可能对细胞分裂素起钝化作用,防止细胞分裂素积累过多,产生毒害。
已在多种植物中发现了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存在[6]。
2.3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1)促进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促进细胞的分裂。
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但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
细胞分裂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过程,生长素只促进核的分裂(因促进了DNA的合成),而与细胞质的分裂无关。
而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对细胞质的分裂起作用,所以,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只有在生长素存在的前提下才能表现出来。
而赤霉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是缩短了细胞周期中的G1期(DNA合成准备期)和S期(DNA合成期)的时间,从而加速了细胞的分裂[7]。
(2)促进细胞扩大。
细胞分裂素可促进一些双子叶植物如菜豆、萝卜的子叶或叶圆片扩大,这种扩大主要是因为促进了细胞的横向增粗。
由于生长素只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而赤霉素对子叶的扩大没有显著效应,所以CTK这种对子叶扩大的效应可作为CTK的一种生物测定方法[8]。
(3)促进芽的分化。
促进芽的分化是细胞分裂素最重要的生理效应之一。
1957年斯库格和米勒在进行烟草的组织培养时发现,细胞分裂素(激动素)和生长素的相互作用控制着愈伤组织根、芽的形成。
当培养基中[CTK]/[IAA]的比值高时,愈伤组织形成芽;当[CTK]/[IAA]的比值低时,愈伤组织形成根;如二者的浓度相等,则愈伤组织保持生长而不分化;所以,通过调整二者的比值,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完整的植株。
(4)促进侧芽发育,消除顶端优势。
CTK能解除由生长素所引起的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发育。
如豌豆苗第一真叶叶腋内的侧芽,一般处于潜伏状态,但若以激动素溶液滴加于叶腋部分,腋芽则可生长发育[9]。
(5)延缓叶片衰老。
在离体叶片上局部涂以激动素,则在叶片其余部位变黄衰老时,涂抹激动素的部位仍保持鲜绿。
这不仅说明了激动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而且说明了激动素在一般组织中是不易移动的。
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是由于细胞分裂素能够延缓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速度,稳定多聚核糖体(蛋白质高速合成的场所),抑制DNA酶、RNA酶及蛋白酶的活性,保持膜的完整性等。
此外,CTK还可调动多种养分向处理部位移动,因此有人认为CTK延缓衰老的另一原因是由于促进了物质的积累,现在有许多资料证明激动素有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例如细胞分裂素可抑制与衰老有关的一些水解酶(如纤维素酶、果胶酶、核糖核酸酶等)的mRNA的合成,所以CTK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起防止衰老的作用[10]。
(6)打破种子休眠。
需光种子,如莴苣和烟草等在黑暗中不能萌发,用细胞分裂素则可代替光照打破这类种子的休眠,促进其萌发[11]。
3 细胞分离素在农业上的应用3.1细胞分裂素在植物延缓衰老中的作用(1)干扰脂质过氧化反应。
不少研究表明,活性氧是造成植物组织或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
活性氧增加,会导致细胞质膜氧化,膜结构被破坏,而出现衰老。
而细胞分裂素可以增加细胞中保护性酶的活性,可以使一些如维生素C 等还原性物质的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提高了组织清除活性氧的能力[10]。
(2)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输。
细胞分裂素通过诱导胞外转移酶、蔗糖转移蛋白及液泡转移酶的表达而调动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保持细胞对低糖的敏感性,使细胞拥有足够的营养来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