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和规划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树木的选择与种植方法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树木在城市绿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美的城市景观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治自然灾害等多种功效。
因此,城市树木的选择与种植方法必须认真考虑,才能在城市绿化中发挥最佳的效果。
首先,在选择适合城市环境的树木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树木的生态适应性,即能否耐受城市环境的污染、噪音、高温等压力。
一些常见的城市树种,如银杏、樟树、梧桐等,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城市环境中良好生长。
其次,要考虑树种的美观度,能否与城市风貌协调统一。
一些花卉树木如樱花、杜鹃等,可以在开花季节为城市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最后,要考虑树木的功能性,能否为城市提供荫凉、防风、保护土壤等效益。
比如,一些常见的行道树种如榆树、槐树、枫树等,都能够提供良好的防风和降温效果。
其次,城市树木的种植方法也决定了其生长和发展的质量。
首先是选择适当的种植地点,要避免水域、输电线路、排水系统等对树木生长不利的地方。
同时,还需要考虑树根的生长空间和土壤的质量。
树木的生长空间应该足够,避免过度竞争,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土壤的质量应该良好,肥沃且富含养分,有利于树木生长。
其次是选择适当的树木品种,根据种植场地的条件选择树种。
对于小区或街头绿化,可以选择一些矮生且能在狭小空间内生长的树种。
对于大型广场或公园,可以选择一些高大且生长迅速的树种,以增加景观效果。
此外,还应注意树木的定植深度、浇水和施肥等管理措施,以保证树木的生长良好。
另外,城市树木的保护与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树木在城市环境中面临各种压力和威胁,如施工破坏、病虫害侵袭、环境污染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树木的健康成长。
首先是定期检查和修剪树木,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防止积水和病虫害的滋生。
其次是加强施肥和浇水,确保树木得到足够的养分供应和水分滋润。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景观设计城市绿化规划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植物选择与景观设计是城市绿化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植物选择的原则和景观设计的要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选择的原则1. 适应性原则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其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巨大,因此应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植物。
比如,在干旱地区可以选择耐旱植物,而在湿润地区则可以选择喜湿植物。
2. 生态性原则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绿化需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应选择对土壤、水质和空气有净化作用的植物。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可以减少城市的污染,增加空气质量,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
3. 经济性原则植物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应考虑到其经济效益。
城市绿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综合考虑其成本和效益。
比如选择生长速度较快、养护成本较低的植物,可以降低后期的养护费用。
二、景观设计的要点1. 视觉效果景观设计应注重植物的视觉效果。
通过合理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植物,可以打造出丰富多样、美观动人的景观效果。
要注意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整体协调性,以保证景观效果的长期性和连贯性。
2. 空间分配景观设计应合理进行空间分配,将不同功能的绿地区域进行划分。
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比如草坪、花坛、乔木等,以丰富空间层次感和增加城市绿化的多样性。
3. 生态建设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建设,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打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可以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植物种类,比如花果树、观赏草本植物等,以促进城市生态的平衡与稳定。
4. 引导人流景观设计应考虑到人流的引导和疏导。
通过选择高大挺拔的乔木植物或者设置花坛等绿化设施,可以引导人流有序通行,同时增加人们的停留欲望,提升城市绿化的观赏性和互动性。
总结: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和景观设计是提升城市生活环境和景观品质的重要手段。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的分析园林绿化是一项重要的城市环境建设工程,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对于园林景观的美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树种选择的要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植物配置的原则1. 生态原则: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形成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植物之间要相互协调、互补,既要有乔木、灌木等高大植物,也要有草本、地被等低矮植物,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植物群落。
2. 色彩原则:通过合理植物的配置,形成四季常绿、树木花卉开花纷呈、叶片色彩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要注重颜色的对比与搭配,将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色彩关系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吸引力。
3. 安全原则:植物配置要注意防火、防风、防倒、防滑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应尽量选择不易生火的植物,抑制火势蔓延,并增加防火砂袋等防火装置的设置。
防风的树种应选择根系发达、耐风性强的树种,可有效减少强风对植物造成的破坏。
二、树种选择的要点1. 适应性:树种选择应根据气候、土壤和光照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
要考虑到树种对光照、水分和温度的要求,选择能在特定环境下生长得旺盛、繁殖能力强的树种。
2. 生态效益: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树种,例如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调节环境湿度、净化雨水等。
要注重树种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和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以确保树木能够为环境提供较好的生态效益。
3. 观赏价值:树种选择要注重其观赏价值,选择能够在不同季节展现美丽景观的树种。
要考虑到树木的花期、叶色、树姿等因素,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以增加园林景观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4. 维护管理: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树种,减少管理的工作量。
要考虑到树种的生长速度、树冠密度、修剪难易程度等因素,选择易于管理和养护的树种,提高园林绿化的维护效率和管理质量。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是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过程。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设计与选择摘要: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是城市整体绿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城市的生态建设。
是否选择合理的树木并进行恰当的道路绿化树木的设计对城市形象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时要充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树种的选择和设计,使道路绿化不仅在城市绿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能体现城市的精神文明风貌。
关键字: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树种;选择;设计道路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系统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精神文明风貌的侧面体现,是城市文明的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市容市貌、道路布局和风格、市民的居住和出行环境等等,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环境的美化。
一、道路绿化的功能道路绿化不仅拥有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在防治风沙、消除噪音、净化空气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调节城市生态环境、调整城市气候的作用;道路建设作为城市文明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地理环境风貌和人文环境风貌。
总的来说道路绿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引导交通组织和安全的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带是城市道路分隔的天然屏障,在分化车道与人行道、车道与车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起着引导车流和人流走向、组织交通正常运行、提高行车和行人的安全的功能。
道路绿化是沿着道路走向设置的绿化带,在城市交通中可引导车辆和行人选择正确的道路,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树木也可作为一种标志来进行分流、合流的标志,有利于增强公路的轮廓感和方向,有利于保障市民的安全。
(二)生态美化的功能。
道路绿化带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起着美化环境,平衡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带可以调节城市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并且可以减少城市噪音、净化城市空气,可以减少强光、反射光对行人和驾驶员的照射。
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创设良好的市容市貌。
浅议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一、城市绿化现状1.1 种类较少,结构单一城市绿化树种种类较少,缺乏地域特色和城市特色,许多城市的绿化树种不超过十种,甚至只有两三种,无法体现季节的变化,致使城市的绿化趋于平淡。
部分树种受到的污染和病虫危害十分严重。
1.2 缺乏地域特色当前,我国的大部分绿化树种都趋于一致,千篇一律,无法凸显出地域特色,也当然无法成为城市的特色景观,“共性有余,个性不足”,没有发挥出绿化的景观作用。
1.3 树种结构不均城市绿化的树种结构并不均匀,速生的树种偏多而慢生的树种较少,致使城市的园林绿化将存在一定的缺陷。
比如当绿化的树种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之后,容易衰老凋谢,对城市的绿化景观产生影响,同时所更替的树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
1.4 相关研究工作滞后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树种的选择应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是随意无规划的选择。
同时,城市绿化的树种开发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城市的园林部门以及科研单位没有积极引进新的树种,没有对相应的树种的特点和选择进行研究,相关的绿化单位也仅仅是从几个老化单一的树种中进行选择。
二、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2.1 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在绿化树种的选择过程中,应选择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乡土树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树种的适应性和成活率,保证其长势和树种来源。
也可选择经过长期驯化的外来树种。
2.2 选择抗污染性较强的树种城市道路的绿化树种的选择,应保证其充分的抗污染性,这是由于道路中充满了汽车排放的尾气以及汽车运行过程中的粉尘等,这些尾气和粉尘对树木的光合作用以及气体的传导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甚至导致叶片斑状坏死,由此在树种的选择过程中应选择抗污染性较强的树种。
2.3 选择耐瘠的树种相对而言,城市道路的绿地环境以及生长条件都较为恶劣,由此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中,要选择耐贫瘠,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低的树种,由此能充分适应城市道路条件的生长环境。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路绿化的配置与树种的选择对于城市绿化项目的质量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就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一、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1. 颜色及形态上的选择: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应根据其颜色及形态等方面进行考虑,颜色以深绿色为主,如樟树、栾树、杨树等;形态以直立型为主,既不影响交通与人行通行,也更加整齐美观。
在这方面,相对而言常用的道路绿化树种多是杨树、槐树等。
2. 抗污染树种的选择:城市道路绿化易受到污染,而且是大气污染最容易出现的范围之一,因此抗污染能力成为选树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
叶面光滑的金叶女贞和白兔耳同样也拥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在绿化技术方面也是应用广泛的道路绿化树种。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还要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进行选择。
南方热带地区如果采用北方的绿化树种,则容易生长缓慢,或嫁接困难等问题;而北方沙漠地带区域,则要考虑到水分供应,若采用不能抵御干旱的鲁桐等树种,则极易受到枯列等干旱情况的威胁。
因此,不同地区的绿化树种的选择应该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
二、绿化配置方式1. 绿化带的配置:城市道路绿化的配置形式主要是以绿化带的形式进行的,绿化带依据道路形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配置,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一型绿化区带,沿主干路设置;另一种是集中绿化带,沿次干道和支路设置。
对于绿化带宽度的确定,根据城市道路的情况及规划要求,一般应以车道宽度、行车道与人行道间隔以及地下管线的布置等因素考虑,绿化带宽度一般可根据道路类型、交通流量及绿化防护目的等进行综合考虑和确定。
这样既能保证交通正常的通行,又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定的绿化空间和环境保护。
总体而言,要做好道路绿化的配置与树种的选择,应根据城市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后期养护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考量,既要求做到美观大方,也要求做到便于行车通行,服务市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浅析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要点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起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
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要点的把握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从绿化植物选择、景观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要点进行浅析。
一、绿化植物选择1. 生态适应性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选择绿化植物时应考虑其生态适应性,即植物与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分等自然环境的匹配程度。
选择具有较强生态适应性的绿化植物,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降低养护难度,确保景观效果的持久性。
2. 视觉效果绿化植物在园林绿化景观中的作用除了具有生态功能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
选择的绿化植物应该具有美观的外观特点,如叶色浓绿、花色艳丽、树形优美等,以提升景观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3. 物种多样性在绿化植物选择时,应尽量选择多样化的植物种类,避免单一树种过多而导致植物群落结构单一,降低景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通过合理搭配各种植物种类,可以丰富景观的层次感,增加景观的变化性,使绿化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二、景观设计1. 空间布局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要合理利用空间,通过对绿化植物的布局和景观节点的设置,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形态。
在建筑物周围、街道道路两侧、公园绿地等不同区域的景观设计上应有所不同,创造出适合场地特点的独特景观效果,满足不同场所的功能需求。
2. 色彩搭配色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对于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而言,绿化植物的叶色、花色的搭配以及地面铺装材料的选用都需要考虑色彩的和谐统一。
合理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够营造出愉悦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强调景观的主题和氛围。
3. 质感表现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对绿化植物和地面铺装材料的质感表现。
通过对植物的叶质、树皮的质地、地面材料的纹理等进行巧妙搭配,可以使景观更富有层次感和质感,提升景观的品质和舒适度。
三、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原则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保护和利用好生态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树种选择与配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城市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而在城市绿化规划中,树木作为绿化的主要元素之一,其选择与配置对绿化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树种选择与配置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树种选择的原则在城市绿化规划中,树种的选择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绿化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树种选择应考虑适应性。
不同树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树种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空气质量等因素。
其次,树种选择应考虑其生长速度和成熟期。
一些快速生长的树种可以更快地形成绿化效果,但也可能存在生长过快导致管理困难的问题。
最后,树种选择应考虑其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
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可以增加城市的美感,而一些具有生态功能的树种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树种配置的原则在城市绿化规划中,树种的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树种配置可以提高绿化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树种配置应考虑空间利用效率。
城市绿化空间有限,因此在选择树种和配置树木时,应尽量避免浪费空间,使得每一棵树都能发挥最大的绿化效果。
其次,树种配置应考虑生态连通性。
城市中的绿地应当形成一个生态网络,以促进生物的迁移和繁衍。
因此,在树种配置时,应考虑树木之间的距离和连通性,以便于小动物的活动和迁徙。
最后,树种配置应考虑景观效果。
城市绿化不仅要有生态功能,还应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因此,在树种配置时,应考虑不同树种的高度、形态和颜色等因素,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三、树种选择与配置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树种选择与配置的原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以北京市为例,该市的城市绿化规划中,选择了一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如梧桐、杨树等。
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绿化效果。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绿化已经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改善气候、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
选择合适的树种并合理配置绿化方式,是道路绿化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以期为城市道路绿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1.树种的品种选择在进行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要考虑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雨量等因素;还要考虑道路两侧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情况、大气污染程度、日照时间等因素;还要考虑到该树种的成本、维护难易程度、景观效果等因素。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的树种,如梧桐、法桐、柳树、红叶石楠等。
2. 树种的适用性在进行道路绿化树种选择时,还要考虑该树种的适用性。
即该树种是否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恶劣条件,如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病虫害等。
一般来说,选择耐污染、耐干旱、抗逆性强的树种更加适合用于道路绿化,如柳树、槐树、槭树等。
3. 树种的景观效果在进行道路绿化树种选择时,还要考虑该树种的景观效果。
即在不同季节或者时间段的景观效果如何。
春季开花的树种能够为道路增添一份生机和美丽,夏秋季节的彩叶树种,如红叶石楠、香樟等,能够为道路增添一份清新和鲜艳。
二、绿化配置方式1. 绿化带的宽度在进行道路绿化的配置时,首先要考虑绿化带的宽度。
绿化带的宽度直接关系到树木的生长空间和美观程度。
一般来说,树木的树冠直径一般是树木高度的1.5-2倍。
绿化带的宽度应该能够容纳树木的生长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行人和车辆的需要。
通常绿化带的宽度应该在3-8米之间。
在进行道路绿化的配置时,还需要考虑绿化带的形式。
绿化带的形式有直行式、曲折式、组块式、错落式等。
根据道路的形状、长度和周围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形式。
一般来说,直行式绿化带适用于宽敞的道路,曲折式绿化带适用于弯曲的道路,组块式绿化带适用于拥挤的道路。
济宁市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和规划浅析田恒慧(济宁市园林管理处272000)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容貌的重要因素,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标志,也是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载体。
绿化树种规划和选择是否适合城市实际,是城市园林绿化质量、档次、水平的直接反映,也是园林绿化成败的关键。
因此,根据我市现状谈一点自己对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和规划的看法。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进行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良生存环境的渴望,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渐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实现生物多样性,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就成为目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的突出主题和重要的任务。
所以,我们要抓住当前这个重点,对园林绿化的树种进行统筹规划和选择,有的放矢的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我们知道,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的主体,是城市天然的绿色屏障,它具有保护、改善、美化。
净化、监测环境,保建、防灾避险等效能,它与人们生产、生活、生存息息相关。
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和规划,也是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成败的重要环节,因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多以普遍绿化为中心,树林是骨干材料,且又为多年生植物,如不及早的选择恰当,做出合理的安排,等到以后发现问题,就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同时,如草率决定,没有很好的体现多方面需要,结果也会事倍功半;但也不能举棋不定,或是变化太大、太多,以致错失时机。
因此,树种规划与选择是城市园林建设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既要满足园林绿化的多功能,又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我们要总结在园林绿化工作中的经验,方可把这一关键性的规划做的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使之成为今后安排工作的依据。
一、我市自然条件我市地处鲁西南,位于北纬35°27′,东径116°35′,总面积50平方公里。
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夏季风的特点,全年主风方向为东南风,四季变化明显,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全年降水丰枯悬殊,年平均气温13.5℃,7月份平均气温26.9℃,l月份平均气温-1.9℃,历年日最高温度41.6℃,(1960年6月ZI日),最低气温为零下19.4℃(1964年2月18日),无霜期200-205天,晚霜期一般在第H年的4月上旬结束。
土壤母质多为黄河泛滥的冲积物及湖泊沉积物,成土母质大部分为较老的河流冲积物,成土各有差异,有黑土、黄土、盐碱土。
二、我市原有树种情况我市原有树种较为单纯,绝大部分为乡土树种,如:槐、榆、柳、臭椿、苦楝、合欢、泡桐、白蜡、刺柏、侧柏、蜀桧、雪松,少数私人庭院或私人花园中(包括寺庙和教堂)有部分花灌木,如大叶黄杨、木模、石榴、紫荆,并有少量的圆柏、银杏,由于市区建筑密度大,较少有树木,少数分布在市区的边缘地带,五十年代时期,广种加杨,八十年代,加杨逐惭更新,被一些观赏树木代替。
种植了云杉、白皮松、水杉、千头柏、洒金柏、翠柏、馒头柳、龙爪槐、核桃、紫叶桃、垂枝桃、海桐、火棘、海棠、红叶李、杏、梅、石楠、蔷薇、南天竹、无花果、枸树、樱花、紫藤、扶芳藤、枣树、枸杞、桂花等。
近几年,我市逐惭引进枫树、栗、马褂木、杜仲、五角枫、来树、千头椿、大叶女贞、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金丝柳、黄金槐等树种,花灌木有小叶女贞、红叶女贞、红叶、小聚等。
我市地处华北平原中间地带,根据中国森林植物自然地理区划和全国主要树种区划的要求,这一带的主要树种是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根据园林绿化的多功能要求,要选择一批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在保护环境和结合生产中功效良好的树种,在具体树种选择上首先要注意选准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构成全市性的绿化骨于,绿化重点和基调树种和各类型的绿化骨干树种,其选择应少而精。
近几年我市园林绿化的奋斗目标:2005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2007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基本要求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达到目的:城在园中,园在林中,林在城中;基本做法:绿化大色块,栽植大规格,乔木大批量,点线环面串。
三、树种具体规划、选择和依据我市以前城市绿化量小,80年以前绿化覆盖率16.1%,90年绿化覆盖率26%,2003年达到38.5%,绿地率达33.95%,人均公共绿地民积达8.7平方米,虽然我市整体绿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兄弟市绿化建设日新月异,我市的绿化在全省基本上处中游,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步伐,努力前赶。
但由于近几年我市高楼建筑增多,对绿化覆盖率的实际增加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此,我们要对树种的选择和规划做出统筹安排,既要保持实现生物多样性,还要尽可能的增加绿化面积和提高绿量,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我市夏季气候炎热,三伏天气高温经常达38℃一0℃左右,为了遮防,减少日光直射,今后应选用树干开阔,荫浓高大乔木作为我市的基调树种,根据我市的土壤,气候自然条件,和原有树木生长发育情况,特选用落叶阔叶树法桐、槐、杨、垂柳、大叶白腊,常绿针叶树雪松、圆柏、女贞。
几种树木生长情况调查如下。
从表1、表2、表3可以了解到,这几种主要树种所需的土壤条件和气候自然条件和我市的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相符合,同时从我市绿化现状及这几种树木生长情况调查表明是适宜的。
济宁城区的主要马路行道树以法桐为主,不少机关、工厂、学校、部队的机关庭院绿化也占有一定的数量,新规划的主要马路仍考虑法桐为行道树,其他次干道和街坊道路树种要多样化,如可采用国槐、合欢、银杏、苦梯、大叶白腊、垂柳、大叶女贞、雪松等。
为体现老城区的面貌,老市区扩宽的马路行道树和居民区庭院树,主要选用槐树,如古槐路、东门大街,院笔泉路,越河南北街,任城路等。
杨树可做没有线路矛盾的街道树,特别在远郊区,公路绿化更有它的经济意义,机关。
工厂、学校围墙周围,可用作庭院树,特别今后发展高层建筑,杨树的使用价值就更高。
济宁俗称江北小“苏州”,河流纵横,市区运河通过,又有越河、俯河、洗河穿过,近几年都做了自然景观规划,一些次干道的行道树以及一些发芽早、落叶晚,绿化效果较好的树种,可用于机关、工厂、学校、庭院,作为绿化树种,唯独要加强病虫的防治工作。
为了能够实现四季常青,还必须选用一定比例的常绿树。
我市现有常绿树雪松、大叶女贞、广玉兰、侧柏、白皮松、桧柏属的几个品种(雪松、白皮松为解放后引进树种)。
我市中心区土壤为黄河泛滥冲积土,多偏碱,这就决定了树种的局限性,原有乡土树种常见有侧柏,桧柏属、(圆柏、桧柏、刺柏)。
对气侯适应力甚强,并耐干旱、耐寒,能耐微酸、微碱性土壤,在微碱性肥沃湿润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可做庭院树。
特别是医疗单位多植桧柏,据苏联研究,一公顷桧柏24小时内能分泌出60公斤杀菌素。
同时,侧柏和桧柏属几个品种,是很匀的绿篱植物。
济宁市对雪松树种进行过多次引种,现已基本成功,引种雪松是57年开始的(原地委礼堂门前),园林部门从62年由淮南引种,63-65m年又分别从淮南、南京引进数百株,除公园种植部分外,其余都种在机关、工厂、学校、部队、庭院,经多年来的观察,雪松适合我市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良好,如78年冬季由南京引种70-130cm高的幼苗,81年平均高生长59.4cm(9月10日调查测定),个别植株高生长量达90cm。
常绿树种白皮松在我市生长很好,从历史上看,代庄医院原有白松皮一株,系解放前种植,高5胸径30cm(解放后管理变更,现因建筑,已砍伐),公园63年引进10株,因栽植地点多次变更,现保存3株在大树底下,尚能生长,如能栽植向阳处,并加强管理,定能生长良好,可作为我市今后发展的主要常绿树种。
近几年,我市又分别引进100余株种植广场、绿地、花坛,效果良好。
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我市现有的常绿阔叶树种较单纯,大叶黄杨和各种黄杨生长良好,越冬不需要加以保护。
大叶黄杨除作为绿篱苗木和黄杨球外,今后应有计划培养一些矮干小乔木,用作庭院绿化,增加冬季绿化效果。
女贞是一种半常绿的小乔木,具有落叶晚,发芽早的特点,可在避风向阳处进行绿化种植。
进人九十年代,直至近几年,我市引进了金叶贞、红叶小果等乔木,极大丰富了园林绿化内涵。
我市机关、工厂、学校单位,还从南方弓卜部分边缘树种,进行露地栽培,如广玉兰、石桶、法青、柳杉、楷把等,对于这部分树种,应首先增加越冬的保护措施,引种数量也不可太多,并应开展前期的引种驯化研究。
城市绿化工作不仅要做到普通绿化,四季常青、还要做到三季有花,因此对树种的选择和配置上兼顾春、夏、秋三季有花。
四、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在选择城市园林绿化树种时,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这在选定全市性的基调树种和各类园林骨干树种时,尤为重要。
1.行道树树干高、遮荫大,多分又、好修剪,虫害少,抗烟雾,选大苗移植易活,栽植管理简单,适应能力强的树种。
落叶树如:槐、杨、法桐、合欢、千头椿、五角枫、白蜡、银杏等。
常绿树木如:大叶女贞、雪松、广玉兰、蜀桧等。
2.绿地及广场绿化树种要求树干通直,树大荫浓,适应能力强,能抵抗烟尘危害,病虫害较少,大苗移植易活,栽植管理简便。
行道树应是多分又,耐修剪。
选择树种有:法桐、槐、千头椿、火炬树、五角枫、白蜡、合欢、银杏、梧桐、锻树、榉树、雪松、龙柏、桧柏、侧柏。
3.公园、花园绿化树种适当地选用庭荫树、园景材、花灌木、藤木。
主要树种有:法桐、毛白杨、槐树、垂柳、银杏、合欢、椴树,榉树、黄莲木、榔榆、雪松、白皮松、华山松、桧柏、侧柏、千头柏、龙柏、木香、凌霄、紫藤。
4.工矿区绿化树种可选用吸收有毒气体,阻滞烟尘,对有毒气体抗性强的树种,如抗硫能力强的树种:臭椿、桑、构树。
吸氯气较强的树种:法硐、桃、桧柏。
桑、女贞、君迁子、垂柳等。
5.居民区绿化树种进行植物配置时,兼顾隔音、吸尘效果,选择生长迅速,生命力强,管理简便的庭荫树,如榆树、法桐、毛白杨、木槿、紫荆、桧柏、女贞、大叶黄杨、楝、刺槐、三角枫、石榴、核桃、柿子、桂香柳、山植、侧柏等。
6.机关、学校绿化树种除选用若干庭荫树、园林景观树种外,并可选用观果、观花的乔灌木,如:雪松、龙柏、桧柏。
黄杨、大叶黄杨、法桐、毛白杨、国槐、泡桐、柿子、木瓜、石榴、木香、杜仲等。
五、我市树种选择的基本情况根据绿地系统规划和实际情况,目前我市确定的主要树种:1.基调树种为4种:法桐、国槐、雪松、女贞。
2.骨干树种10种:合欢、臭椿、苦楝、刺槐。
龙柏、银杏、白蜡、千头椿、蜀桧、杨树。
3.一般树种:乔木类:五角枫、滦树、榉树、榆、构树、皂夹、香椿、大叶白蜡、黄莲木、梧桐、杜仲、桂香柳、椴树、千头柏。
4.花灌木类(包括开花小乔木):樱花、碧桃、迎春、紫刑、紫薇、木槿、榆叶梅、贴梗海棠、丁香、珍珠梅、西府海棠、梅花、月季、槭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