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633.50 KB
- 文档页数:26
系统模型与系统建模方法在信息系统领域,系统模型是描述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关系的抽象表示。
而系统建模方法是指使用一套规范化的方法论和技术,以图、表、图形界面等方式,对系统进行描述、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系统模型和系统建模方法是系统工程学的重要核心内容,有助于理清系统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一、系统模型系统模型是对系统进行概念化和抽象化的表示,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图表、符号等,以直观、简洁、形象的方式反映系统的实质内容和内部关系。
常用的系统模型包括输入-输出模型、流程图、数据流图等。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系统模型:1.输入-输出模型:这种模型通过输入和输出来表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征。
输入是系统接受的外部信息,输出是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反馈,通过对输入和输出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推导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这种模型适用于描述关注系统的外部特性,而对内部结构关注较少的情况。
2.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方式,通过表示系统处理过程中各个阶段和活动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系统的内部流程和交互情况。
流程图通常包括起始节点、中间过程、决策节点和结束节点等,通过这些节点之间的连接和条件逻辑,可以清晰地表示系统的工作流程。
3.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表示系统中数据传输和处理的一种模型,它通过用箭头和圆圈等符号表示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来描述系统的信息流。
数据流图常常包括数据流、处理过程和数据存储等组成部分,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连接和传输关系,可以描述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处理过程。
系统建模方法是系统工程学的核心方法论,它通过一套规范化的流程和技术,辅助工程师对系统进行描述、分析和设计。
系统建模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是系统工程的第一步,它通过对用户需求的调查、采集和整理,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为系统的后续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需求分析的方法包括面谈、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为系统设计提供合理的需求基础。
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 物理模型是系统开发的()阶段的任务。
A. 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B. 系统设计C. 系统分析D. 系统规划2. 磁盘文件是一种()。
A. 输入文件B. 输出文件C. 输入输出文件D. 周转文件3. 用质数法确定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时,较验位的取值是质数法中的()。
A. 权B. 模C.除得的商D. 除得的余数4. 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用区间码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在码中()。
A. 数字的值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位置是无意义的B. 数字的位置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值是没有意义的C. 数字的值和位置代表一定意义D. 用字符而不用数字表示意义5. 文件设计时,首先应设计()。
A. 共享文件B. 非共享文件C.中间文件D. 处理文件6. 代码设计工作应在()阶段就开始。
A. 系统设计B. 系统分析C. 系统实施D. 系统规划7. 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A. 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B. 固定半固定属性的数据C. 随即变动属性的数据D. 固定属性的数据8. 邮政编码是一种()。
A. 缩写码B.助忆码C. 顺序码D. 区间码9. 对直接存取文件组织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顺序文件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是()。
A. 很合适的B. 合适的C. 不合适的D. 常用的10.为了检查会计工作中借方会计科目合计与贷方会计科目合计是否一致,通常在程序设计中应进行()。
A. 界限校验B. 重复校验C.平衡校验D. 记录计数校验11.系统的吞吐量指的是()。
A. 每天的数据输出量B. 每秒执行的作业数C. 每秒的数据处理量D. 每日的数据输入量12.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
A. 组织机构图B. 功能结构图C.业务流程图D. 数据流程图13.文件按信息流向分类有输入文件、输出文件和()。
A. 顺序文件B. 索引文件C.直接文件D. 输入输出文件14.文件的活动率指的是()。
A. 文件在单位时间内被查询的记录的数量B. 文件在更新过程中被处理的记录的百分数C. 文件排序中被移动位置的记录的百分数D. 文件中记录随机变动的程度15.校验输入月份最大不能超过12是属于()。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校园安全管理领域。
在过去,传统的校园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依靠保安巡逻和安装监控摄像头等手段,管理效率低下且容易被入侵者破解侵犯隐私。
而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对禁止入校人员的自动识别,可靠高效,不会侵犯用户隐私。
因此,建立一套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对于大学校园的安全、保卫和管理至关重要。
第二章:相关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脸生物特征进行个体身份鉴别的一种技术。
目前主要有三种人脸识别技术:基于几何结构的人脸识别技术、基于统计学的人脸识别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
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由于其高精度和鲁棒性,已经成为了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和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等。
第三章:系统框架本系统框架采用目前最先进人脸识别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完成人脸识别任务。
系统的软件部分采用的是Python 语言,硬件部分则主要使用视觉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及人机交互模块。
系统整体分为离线训练和实时识别两个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深度学习对图片进行数据训练。
第二部分则是将训练好的模型运用到系统中,完成实时识别任务。
第四章:实现流程系统的实现流程主要如下:1. 数据采集:首先需要采集大量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检测和人脸对齐处理,以便后续完成人脸识别任务。
2. 数据处理和训练:采集好的人脸图像需要进行处理和标注。
通过CNN网络学习、训练已标注的图片数据,得出准确率较高的人脸识别模型。
3. 实时识别:识别系统需要获取视频流或图像,然后对每一帧的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对齐和特征提取,再通过已经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人脸分类,最后输出识别结果。
学校代码:学号: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题目:模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学院:班级:指导教师:2010年1 月8 日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计07-_3班__ 学生姓名:武宝全 _ 学号: 200710210023 指导教师:董志学王晓荣邢红梅摘要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实现一个简单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用可编程器件实现的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时序和启停控制等电路。
通过自己定义的一套指令系统,主要实现算术A加B,A+/B运算,逻辑A·B,置B运算,输入指令,输出指令和存储器存数指令。
由微程序控制器按照微指令格式给出下地址,并将结果存入存储器。
用Protel电路设计软件画出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包括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设备、时序和启停等电路。
用可编程器件EPM7123实现运算器,并借助MAXPLUSII软件实现其功能。
在QDKJ-CMH-CPLD试验平台上调试并进行验证。
关键字: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引言通过俩周的组成与结构设计,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用可编程器件实现的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时序和启停控制等电路。
设计工作是在之前的验证实验基础之上完成的,通过自己的思维,实现微程序机的一些基本的逻辑运算。
根据现有的二进制指令系统,条件为模型计算机系统为8位模型机,运算器为8位运算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都为8位,输入设备为8位开关,输出设备为8位发光二级管指示灯。
在现有的芯片内烧制自行设计的微指令,达到在输入一个数据后自加,减一,实现自行跳转。
在设计完成后,再输入数据04后得出07的结果,并实现跳转。
目录一、设计目的和任务 (6)1、设计目的: (6)2、设计任务: (6)二、设计方案和模型机结构 (7)1、运算功能: (7)2、指令系统: (7)3、设计总图 (7)3.1模型机的硬件系统简介: (8)3.2、微指令格式表 (9)3.3、控制信号引脚定义及说明 (9)四.设计过程 (11)4.1用微命令输入的机器指令执行: (11)4.2机器指令测试程序编写 (11)4.3用微命令表示的机器指令执行流程图 (12)五、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13)5.1实验数据输入及微指令集: (13)六、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5)6.1.遇到问题 (15)2.解决方法 (15)七、总结和体会 (15)附录A、指令对照表 (17)附录B、电路图 (18)计算机组成综合设计一、设计目的和任务1、设计目的:计算机组成综合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设计性课程。
第7章系统分析与系统建模一、系统分析1.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一般说来,系统的建立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系统规划阶段、系统设计阶段以及系统制造和运行阶段。
其中,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建立过程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
所谓系统分析,是指决策者为选择问题的最优系统方案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分析过程。
系统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可行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和可靠性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从而得出决策者所必需的资料和信息,以获得最优方案。
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是系统建模和最优化方法,如规划论、.........是电子计算机,其主要方法排队论等。
2.系统分析的要素、原则和步骤系统分析的要素.......包括:○1目的;○2可行方案(替代方案);○3费用和效益;○4模型;○5评价标准。
系统分析的原则.......是:○1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总体效益相结合;○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系统分析的步骤.......主要有:○1系统目的分析和确定;○2系统模型化;○3系统最优化;○4系统评价。
3.系统分析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可将系统分析方法分为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两类...........................。
定量方法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法、效益成本分析法等,主要适用于系统结构清楚,收集到的信息准确,可建立数学模型等情况。
定性方法有目标-手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KJ法等,通常用于问题涉及的系统结构不清,收集到的信息不太准确,或是评价者对所提方案评价不一致时,难以形成常规的数学模型等情况。
4.系统分析实例例1 阿拉斯加原油输送方案的系统分析解系统分析问题是:如何由阿拉斯加东北部的普拉德霍湾油田向美国本土运输原油?(1)任务和环境要求每天运送200万桶原油。
油田处在北极圈内,海湾长年处于冰封状态,陆地更是常年冰冻,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0℃。
(2)提出可行方案可行方案有两个:方案I:由海路用油船运输;方案Ⅱ:用带加温系统的油管输送。
作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为了解决现今教师们对学生作业管理问题,设计了作业学习管理系统。
应用目前前沿的微服务架构技术搭建一套作业管理系统,实现了老师对学习作业管理的难题。
在线下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是能够解决老师管理学生作业的问题,该系统对教师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教师通过本系统可以很轻松的将自己学生的作业上传上来进行管理,教师可以在线批改作业以及在线回复学生的问题。
该系统可以减轻教师平常的工作,办公从传统的线下转换到线上,顺应了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风潮。
将之前纸质化的东西电子化,不仅节省了资源,而且数据更容易存储与传输。
真正意义上的做到随时随地办公,无需受地域的限制。
更重要的是教师们还可以共享自己的资源,形成教育资源的互通更好的去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教育;作业;共享;互联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homework management, a homework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A set of job management system is built by applying the advanced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which realizes the teacher's problem of learning job manage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ystem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management of students' homework, and it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eachers. Teachers can easily upload their students' homework through this system for management. Teachers can grade homework online and reply students' questions online.The system can reduce the normal work of teachers, office from the traditional offline to online, in line with the trend of the Internet era. It not only saves resources, but also makes data easier to store and transmit. In a real sense, it can work at any time and place without the limitation of the region. What's more, teachers can also share their own resources and form a better exchang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enrich their own teaching content.Key words:Education;Homework;Share;Interconnection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内容 (2)1.3 研究的意义 (2)1.4 章节安排 (3)第二章系统的设计模式与技术准备 (4)2.1 系统设计模式 (4)2.1.1设计模式概念 (4)2.1.2设计模式使用 (4)2.2 技术准备 (5)2.2.1系统技术选型 (5)2.2.2项目管理工具 (6)2.2.3项目文件结构 (6)2.3 本章小结 (7)第三章系统设计 (8)3.1 可行性分析 (8)3.1.1经济可行性 (8)3.1.2技术可行性 (8)3.2 需求分析 (9)3.2.1功能性需求 (9)3.3 本章小结 (9)第四章系统设计 (10)4.1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10)4.2功能模块设计与分析 (12)4.3 本章小结 (13)第五章数据库设计 (14)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14)5.2 数据的组织与存储 (15)5.3 逻辑设计 (15)5.4本章小结 (17)第六章系统实现 (18)6.1系统研发原则 (18)6.1.1代码编写原则 (18)6.1.2接口访问原则 (18)6.2系统的实现 (19)第七章结论 (22)7.1工作总结与结果 (22)7.2不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22)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章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它们涉及到了对系统的需求和功能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规划,是软件开发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因此,采用科学的、系统化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开发过程中最开始的阶段,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用户需求以及在系统中需要实现的功能。
为了确保项目成功,分析必须深入并有条理地进行。
这个步骤的目标在于确保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并根据此需而设计出最高效、最稳定的系统。
采用的方法在系统分析阶段,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1.面向对象分析(OOA): 这种方法将问题视为一组相互关联的对象和它们的行为。
OOA的理念源自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可以帮助需求分析人员识别出系统中需要考虑的所有对象及其属性。
面向对象的方法使得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抽象的层次来考虑问题。
2.数据流图(DFD): 该方法强调了数据在系统中流动的方式和路径,能够帮助分析人员为系统中的所有元素(例如流程,业务规则和数据)建立一个视觉化的表示。
3.面向过程分析(OPA): 这种方法是一种流程导向的方法。
在采用此方法时,开发人员需要考虑任务和服务的流程。
利用此方法,分析人员可以同时关注数据和过程,确保所有数据和任务能够正确竞争并按时完成。
实施过程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的实施过程应该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用户需求: 要成功地实施系统,第一步是收集用户的需求。
开发人员需要与用户交流,修改需求并记录下来,确保在分析和设计阶段考虑使用者的所有需求。
2.明确问题: 一旦确定了用户需求,下一步就是明确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在此步骤中,开发人员应该考虑用户在安装和操作系统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3.功能规划: 在此步骤中,分析人员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功能要求。
这些功能要求应该在后续设计和建造阶段作为重要的依据。
在此步骤中,应该建立一个明确的功能列表,以便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规划实现方案。
4.构建系统模型: 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应该为系统构建一个清晰的模型。